国有大行,商业行为也能出尔反尔,在提倡构建诚信社会的今天带了个坏头,会产生令人担忧的示范效应。本来,既成事实的存量不大,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极为有限,这样一搞只能是因小失大 、得不偿失。
今后,人们推而广之,难免对于国有银行甚至更高层面的契约精神存疑。
国有大行,商业行为也能出尔反尔,在提倡构建诚信社会的今天带了个坏头,会产生令人担忧的示范效应。本来,既成事实的存量不大,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极为有限,这样一搞只能是因小失大 、得不偿失。
今后,人们推而广之,难免对于国有银行甚至更高层面的契约精神存疑。
不矛盾,靠档计息本来就是让银行放血,大家一起取消靠档计息,是多数银行求之不得的好消息。
其实靠档计息这种做法并不是国有银行想出来的,而是股份制银行首创,国有银行因为客户流失而不得不跟进。
对于银行来说,靠档计息是为了揽储而想出来的办法,实际是废除了原来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的规定。
如今国有银行取消靠档计息,我相信股份制银行也不得不跟进。之前监管当局对于银行为了揽储而恶性竞争的做法并不满意,所以国有银行走出了第一步,相信监管也不会容许股份制银行因此而得利。
从这个角度来说,相当于所有银行又回到同一条起跑线。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揽储反而简单,因为储户失去了选择权,到哪家银行都是同一政策。尽管如此,客户该存款还得存不是?所以说,取消靠档计息与银行揽储并不矛盾。
我是空谷财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靠档计息只是银行揽储的一个手段,取消存款靠档计息,也是银行最为乐见的,因为这样银行可以少支出利息了,这对提升银行的业绩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还能规范金融秩序,这对于银行是有利的。银行取消靠档计算,并不与揽储产生多大矛盾,银行揽储的手段比较多,并不只有靠档计算这一种。
所谓靠档计息,就是本来你与银行约定存款3年,但现在你要2年多一点就要提取现金了,这肯定是违约了,但银行还是给你2年的利息,没让你拿活期的利息,这样储户是开心了,但银行的利息支出就增加了,而且这样提前支取本金,也会扰乱金融秩序,当然会被叫停。
以后只要你存款提前支取,就全部算是活期,这是让银行提高收益,并不是为了减轻房贷者的负债,因为现在房贷利率已经够低的了,再降下去就会导致房地产泡沫升级,银行的金融风险上升。所以,取消靠档计息的收益归银行,而不可能给房贷者任何降息的可能性。
靠档计息的取消,最为收益的还是银行自己,他们为此要少付出去很多利息,既然是全行业取消,对于银行的揽储并没有什么矛盾。
银行和监管层一直都在玩猫抓老鼠的游戏,因为银行的放贷规模是和储蓄额度有直接关系的,银行想方设法揽储,尤其是中小银行,体量没有国有六大行大,只能靠较高的利率来揽储,现有情况下取消了靠档计费,对于小银行来说不是很有利,对于普通存款人非常不利。
最早运用资金池,给予了很多储户较高的固定收益类产品;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原有方式已经无法继续进行;银行开始了所谓的“‘创新存款’”和假结构性存款,继续用来高息揽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这个现象也得到了明显的改观;现在银行的揽储手段只剩下了大额存单,大额存单由于存在靠档计息,无形之中就比普通存款多了一笔不小的利息收益,而这部分收益随着央行的新规的出台,也将随之消失,不知道各家银行还会推出什么产品继续揽储。
监管层之所以这么做,是有道理的。以前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银行拿到钱以后去投资、去房贷收益是比较高的,也是就可以支出的起高额利息的。现在经济发展放缓后,银行的投资收益已经没有原来那么高了,如果继续高息揽储是会存在一定风险的,大部分银行都是国企或者是地方政府控股,本质上是属于国家的,一旦出了问题最后一定是国家买单,监管层已经看到了里面存在的风险,所以央行出手,修改新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取消靠档计息,我们存款人的损失是比较大的。我们就以比较普遍的4%的大额存单来举例。假设我们存了7个月,原有计息规则下可以有6个月的靠档计息,1个月的活期存款利息;如果按照新的计息规则,这7个月都得按照活期存款利率来计算。
要知道现有的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35%,大额存单普遍的利率普遍都是活期存款利率的10倍以上,所以一来一去要差超过3%以上的利率,一万块就差了300块了,金额越大损失越多。
所以未来存钱如果不确定资金使用用途,尽量不要选择定期存款,万一提前支取利率低的可怜,还不如存在余额宝里,至少目前还有2.3%左右利率,比普通存款一年期的利率还高那么一点。
一刀切的规定不可取,2021年1月1号以前按老办法,新规从2021年1月1号起实施。
从表面看,短期内可能会对揽存带来有限影响,但从长远看更加有利于全行业公平竞争,特别是对其他中小银行揽存是有利的。
本次六大国有银行高调宣布的取消靠档计算产品,其实不仅仅指定存(大额存单)产品,而且包括随存随取型智能存款。其中,大额存单一直都是六大国有银行揽存的明星产品,而大额存单业务属于持牌业务,只有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成员单位才有发行资质,6大国有银行悉数全部持牌,抢得了先机。而至今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却有4500多家,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员单位只有400多家,其他没有资质的银行无疑失去一大优势,再加上靠档计算的威力,圈外很多小银行根本无法招架。所以,一直以来,六大国有银行在大额存单规模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而在智能存款方面,更多中小银行走在了前面。最早的智能存款是从2014年民营银行诞生后才开始出现的,因为实行阶梯利率制,存期越长利率越高,且支持随时支取,高收益和强流动性成了它的两点,一遍叫好。一推出就像明星登场,投资者趋之如骛,众多银行也纷纷复制。时至今日,不仅有民营银行智能存款,还有很多城商行,农商行以及村镇银行智能存款也赤膊上阵,完全抢了大行的风头。
说实话,无论国有大行的大额存单靠档计息,还小银行的智能存款阶梯利率制,作为商业银行来说,谁都不愿意轻易放弃,毕竟都是揽存利器。但这不是说的吗,为了向监管看齐,才不得已“刮骨疗伤”,忍痛割爱。如今大行做出了表率,小弟们必然跟上。
取消靠档计息对揽存有没有影响?也许有,但一定不大。首先这事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而是去年底监管层就释放了信号,当时很多银行都收到了通知,要求立即暂停新增靠档计息产品余额和新开户,部分地区还要求在2020年底之前压降靠档计息产品余额为零。所以,可以肯定的说,国有大行通过近一年的清理整顿,目前这类产品的存量规模应该很小,涉及客户也不多,而且还给出了补充措施,即一是在2020年之前支取的仍然按照约定办法计算利息;二是超过2020年后持有到期的,仍然按照原约定计算利息。
而对一些中小银行而言,取消靠档计息早已经不是新鲜事了。2019年4月就有廊坊银行和张家口银行,先后陆续宣布两款智能存款清盘,尽管取消靠档计息,提前支取一律按照活期利率计算利息,通过多方面工作,最终也得以妥善处置,没有造成多大影响。
因此,如今靠档计息一律取消,各家银行也就再次回到了揽存的同一起跑线,无论国有大行还是地方性银行,都可以在同一规则下,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公平竞争来吸收公众存款。
6大行齐发公告,取消定期存款的靠档计息条款,确实与银行的揽储发生着矛盾,也不有利于银行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进入存款。但是这符合着监管部门的管理利益,所以也是必须执行,没有办法改变。
定期存款如果发生提前支取,就近靠档计息,这是这两年存款创新中的一个新的突破。对于存款人来说,既给予了取款方便,也给予了利息的更多给付。作为存款人,肯定是举双手欢迎。但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增大了金融稳定的风险,所以最终还是被叫停了。
监管部门认为这样会引发长期存款短期化,定期存款活期化,导致监管考核指标失真,不利于存款的稳定性考核。因为设置了这一条款之后,存款客户一定会选择最长期限,最高利率的定期存款。因为如果万一急需用款时,可以提前支取,有着这一条款,利息也不会损失太多。如果不发声提前取款,那么满期之后利息也是最高的。
另外监管部门认为这一条款实质是变相提高定期存款利率。例如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如果年化利率为4%,在存满一年发生提前支取,给付利率为3%。但是同期的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仅只有1.25%。这在实质上其实就是抬升了存款利率,违反了银行自律委员会制定的最高利率标准。
但其实监管增加了工作难度,对于储户来说可不这么认为。储户谋求的就是在同等风险下的最高利率。银行存款已经是最高安全性了,自然利率越高,客户越愿意去存。在取消了这一条款之后,储户在存款之前,就要想着未来会不会发生提前支取。否则利息损失太大,因为此时将按照活期利率进行计算,那仅仅只有年化0.35%了,肯定不利于银行吸收存款。
但其实这一变化对于六大行影响不大,因为他们对于储户的服务,除了给付利息之外,还有着全面的综合其它服务。且在存款市场上,6大行这类的存款业务也不多。但是对于区域性的中小银行来说,影响就非常巨大了。他们吸收新增存款主要就是靠着存款,创新靠着灵活的存款条件以及比较高的利率来吸引客户的。如果所有的存款条款同六大行都是一致的话,那么他们还有什么样的吸引力去竞争呢?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储户受损,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受损。但是现在我国的货币政策宽松,可能银行的存款指标是比较容易完成的,所以也可以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如果按这个趋势,未来存款市场的利率还将继续下行。储户如果想拿到更灵活更高利率的存款,还得继续寻找市场中一些中小银行的存款品种。未来可以去他们的官网进行寻找,或者下载他们的APP进行存款,可能利率更高。
如果觉得好,请给予点赞、评论和关注。
根据六大国有银行12月14日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对于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产品,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大国有银行取消定期存款靠档计息,对六大行的揽储会有影响。但是这种做法更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更符合监管规定。
根据1992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7号发布的《储蓄管理条例》第四章储蓄存款利率和计息第二十四条规定:
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其余部分到期时按存单开户日挂牌公告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靠档计息在业内也算是一种产品“创新”,但这种“创新”直接违反条例规定。
其时此前央行一直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部分银行执行并不理想,此次取消靠档计息,实际上也是监管的要求。之所以六大行先行,也体现了大行的担当。
我们能够看到六大国有银行在同一时间宣布取消大额存单和定期储蓄类型的靠档计息模式,很多人感觉到很惊奇。但其实如果在2018年左右有关注过民营银行智能存款的朋友,应该也是能够明确的得知这是一个金融行业历史的大趋势。在2019年左右,央行就已经提前整理过很多民营银行的特色储蓄包括智能存款在内,取消了靠档计息模式。
比如2018年进入大众投资实现非常火爆的亿联银行的智能存款,五年期靠档计息模式能够达到年化利率6%,但是从2019年开始这种高利率揽储的民营银行智能存款开始逐渐的退出了市场投资视线。把目光转回到当前的国有银行,取消靠档计息模式的这件事情上来看,它的针对对象是大额存单以及相对应的定期储蓄。
大额存单有一个非常便捷的好处就是可以转让,很多的大额存单投资者他的资金空闲周期可能只有1~2年,但是他在办理大额存单时,一定会办理三年期的银行大额存单,因为利率的浮动性会更高,如果按照顶层55%的利率来浮动的话,三年期的银行大额存单可以利率接近4.27%。他在存储一年或者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转让给下一个投资者,他仍然可以按照4.27%的利率拿属于自己的这部分利息。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性,当然我个人作为一个普通的银行储蓄者对于这种取消银行定期储蓄和大额存单靠档计息模式还是比较不理解的,因为本身大额存单也好还是银行定期储蓄也罢,它们的利率浮动性比例是比较大的,银行可以相对应的下调实际执行利率。
不过这件事情对于当前很多的民营银行和地方性的商业银行而言,确实会增加他们的基础难度,本身这些银行的营业网点都是比较少的,他们的主营业务放在线上,只有通过提高自己的利率才能够增加市场的知名度和口碑,然后完成自己的吸储率,从这一点来看的话,后续民营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的吸储难度会增大。
取消定期存款及大额存单产品的提前支取时的靠档计息方式,这其实早在2019年底前,监管就已经提出了要求,并进行了窗口指导。这是为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的考虑,也是以此来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2021年1月1日起,国有六大行(中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取消靠档计息方式,改为按照活期利率计息,这确实对普通定期储蓄存款及大额存单产品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说白了就是大家提前支取时的利息会有所减少。
比如说,你在某银行有一笔1万元的三年期定期存款,一年后有急用需要提前支取时原来会按照靠档计息方式的就是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计息,而今后则变为以当前国内银行挂牌的活期利率0.35%计息。很明显,这样算下来一年的利息就只有35元。
至于年底前各大商业银行的揽储,以及为明年的“开门红”做准备而相应提高自己的存款利率上浮幅度,甚至存款赠送礼品及返现等优惠活动中,国有大行里面除了邮储银行以外,其他的基本都是“爱存不存”,以它们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而言并不需要为此刻意去揽储。真正有揽储压力的也是那些与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没有可比性的地方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它们普遍有负债端资产规模的压力,适当提高自己的存款利率水平有利于吸引储户。
总之,取消靠档计息方式并不是国有六大行主动所为,而是根据监管部门去年就提出的要求执行。接下来,其他商业银行同样也会取消靠档计息方式,改为活期利率计息方式或者是按周期计息的创新存款产品。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银行资产端收益有所下降,整个净息差也面临着较大的收窄压力,而且监管认为过高的银行负债成本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