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馊主意害一个皇帝被俘,害死几十万官兵和一百多朝廷大员,也害死自己。这个人就是明朝“土木堡惨败”的罪魁祸首“王振”。
公元1435年,也就是宣德十年,明宣宗皇帝去世,他9岁的儿子朱祁镇继承了皇位,这就是明英宗。在明英宗统治期间,明朝历史出现第一个专权的大宦官,他就是臭名昭著的“王振”。
王振是山西蔚州人,年轻的时候读过一些书,参加过几次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后来皇宫里招太监,他就自愿进宫做了太监。因为他粗通一些文字,宣宗就派他去教太子朱祁镇读书。朱祁镇非常敬重他,称他为“先生”。
当朱祁镇当皇帝后,王振的权力迅速膨胀起来。王振当上了主管太监的司礼监,经常帮助皇帝批阅奏章,逐渐掌握了朝廷大权。朝廷的官员都非常惧怕他,如果有谁得罪了他轻则贬官,重则杀头。
自永乐末年以来,我国北方蒙古族的瓦刺部逐渐强大起来,他们每年都向明朝进贡一些马匹,明朝必须给他们大量的赏赐,这实际上就变成了双方的一种交易。按照原来的规定,瓦刺部每年到明朝的贡使不得超过五十人,但在正统十四年,他们却派来2000人,冒称3000人,要求明朝赐给更多的赏物。
王振发现了他们虚报人数,就让礼部按实际人数给赏,并且削减马价的五分之四。这样就激怒了瓦刺的首领也先,他派出大批军队攻打山西大同。
王振并不懂得打仗,但他有意捞取军功,就给英宗皇帝出主意,让他御驾亲征。英宗听信了王振的话,由于轻视瓦刺部人少,就发出亲征命令,限令两天后出发。大臣们都感到非常吃惊,纷纷谏劝英宗皇帝不要去,时间匆忙,准备也不充足,太危险。可是英宗在王振怂恿下,根本不听众臣的劝说。
公元1449年7月16日,英宗率领100多名官员、50万大军,浩浩荡荡从北京出发,直奔大同。这时正是北方的多雨季节,道路非常难走。由于出发太仓猝,军粮都没有带够,一路饿死了不少士兵。一些大臣见军心动摇,就劝英宗立刻回京。王振非常恼火,就罚那些大臣在路边跪了一天。
也先得知英宗亲征,而且军粮不足、军心涣散,就用计诈败、引诱明军深入。这天明军疲惫不堪地来到大同,王振认为瓦刺军队少,不是明军对手,就命令部队继续北进。也先利用两山夹一道的有利地形设下埋伏。明军一到,瓦刺军队就从两边山坡上冲下来,大败明军。
在如此紧急情况下,退兵越快越好,可是王振却想到老家显示一下威风,如果皇帝能到他家里坐坐,该是多么荣耀的事。于是他就劝英宗到自己家里玩几天。就这样几十万大军向蔚州方向跑去,可是走出四十多里,王振突然又命令军队往回跑。原来他突然想起蔚州有他家的许多农田,这么多兵马踏进蔚州,他家里的庄稼就会被践踏掉。这么一来一回折腾,就耽误了撤兵的宝贵时间,瓦刺的追兵渐渐赶了上来。
英宗和王振跑的最快,天黑的时候他们跑到土木堡,此时离怀来城已经没有多远,大臣们劝英宗趁着天亮进城。王振执意不肯,因为装着王振财产的几十辆大车还没有赶到,他命令部队在土木堡驻扎下来。不一会也先兵赶到,把土木堡围得水泄不通。
这就坏事了,土木堡四周水源稀少,仅有的几条河都被瓦刺军队占领了。土木堡地势高,士兵们挖进两仗深都不见水。由于渴,士兵们都疲惫不堪地倒在地上。此时的英宗想跑也跑不了,只能一天天等死。
就这样到了第四天,也先突然派人来讲和。英宗不知道是计,非常高兴,急令军队移营取水,士兵们乱做一团,争先恐后地跳出壕沟。这时也先突然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明军争相逃窜。这时王振已吓得魂不附体。禁军将领樊忠早就恨透了他,他猛地向前举起铁锤,说道:“我为天下百姓除掉你这个奸贼!”一下结果了王振性命。
英宗看没有逃脱希望,索性滚下马来,盘膝坐在草丛里等死。瓦刺军队打扫战场时才发现他,就此英宗做了瓦刺的俘虏。这一仗英宗所率一百多官员全部战死,军队损失几十万,从此明朝元气大伤。
王振本想利用此战立功,可是他的馊主意不仅害死自己,也害了几十万明军官兵和一百多朝廷官员,英宗皇帝被俘也是他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