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为吕不韦培养的门客,年龄虽小但机智过人,代秦出使他国,为国争回荣誉,按理说回来甘罗向嬴政邀功并说吕不韦早已答应拜自己为上卿的事并不过份。可这些过程,包括出发前的人员安排,谁主谁次,吕不韦总要跟秦王嬴政商量一下吧?回来后的甘罗好大喜功,跑到秦王面前显摆,说这些都是丞相如何如何抬举自己,全没想到自己是在做谁的臣谁的官?嬴政杀甘罗,是气愤难平,又无可奈何,是有“杀鸡儆猴”的用意。目的很明确,示意给吕不韦:“寡人长大了,不是你吕不韦的傀儡,寡人也是有血性的大王。”
嬴政诛嫪毐,也是忍无可忍了。此刻,嬴政已到了加冠年龄,可赵姫与吕不韦仍死攥权力不放,而此时,因受赵姫无限制无原则的宠爱溺爱,嫪毐一伙经过几年经营培植,已形成了新一股挠乱朝堂的政治力量。因嬴政孝顺母亲赵姫,故始终忍而不发。但嫪毐自做孽不可活,已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他狂妄自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竟敢自称为嬴政“假父”。后嬴政得知嫪毐不单是假阉人,还与母亲赵姫生有俩私生子……可想而知,年轻的秦王心中是何等愤怒。而且此刻的嬴政,身边文有李斯吕不韦,武有蒙氏父子兄弟忠心耿耿。所以,擒嫪毐,除判乱,已水到渠成。
大家不要被电视剧《大秦赋》里的情节所误导,历史上确实有甘罗这个人,他是秦国左丞相甘茂之孙,从小很聪明。
说到聪明,我给大家讲一个甘罗小时候的传说。
传说甘罗在5岁的时候,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智慧。有一天,秦始皇想找茬杀了丞相甘茂,也就是想杀了甘罗的爷爷。因为甘茂经常犯言直谏,这让秦始皇很恼火。
这时候有一个奸佞小人为秦始皇出了一个计策。
到了第2天,在朝堂上秦始皇交给了甘茂一项任务,限其三天内找到一枚公鸡下的蛋,还说是急于用公鸡蛋炼不老丹,误期当斩,不容甘茂推脱就散朝了。
甘茂心里明白,这是秦始皇成心致他于死地,大家想一想,世界上哪有公鸡下的蛋呢?自己铁定找不到,免不了一死。
无可奈何,甘茂垂头丧气就回到了家。当时只有5岁的小甘罗看到爷爷不高兴,就问爷爷咋了?
甘茂就把朝堂的事说了一遍,甘罗听了说:“爷爷,你别怕,到时候我去见皇上”。
到了第三天头上,甘罗替爷爷去上朝。这时秦始皇看到甘茂的孙子甘罗来了,很好奇,问“你爷爷干什么去了”?
甘罗郑重其事地说“我爷爷不能来了,在家生孩子呢。”
秦始皇一听哈哈大笑道:“小孩子整天胡说八道,世上哪有男人生孩子的?”
甘罗紧接着反问道:“世上有公鸡下的蛋吗?”秦始皇一听脸臊得通红,原来自己也在胡说八道,这么小的孩子太聪明了,秦始皇打心眼里喜欢,于是就放过了甘茂。
有关甘罗聪明的故事还有很多,无非说明甘罗是有头脑的孩子。既然聪明,你觉得甘罗会做那些无脑的事吗?在秦始皇面前毫不掩饰显摆,毫不掩饰的追捧吕不韦。
皇上喜欢,相国吕不韦也很欣赏甘罗,于是收他为幕僚。甘罗在相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12岁自告奋勇说服吕不韦出使赵国,不费一枪一炮,凭三寸不烂之舌和计谋,甘罗为秦国得赚到了十几座城市。
《大秦赋》剧中说甘罗在出使赵国凯旋归来后,在秦始皇面前显摆,不把秦始皇放在眼里,心中只有吕不韦,秦始皇吃醋了,大怒之下杀了甘罗。
我觉得这是编剧的一大败笔,秦始皇天生的一个政治人物,怎么会计较这些。再说甘罗不过是一个小孩子,他为吕不韦卖命,也就是直接为秦始皇卖命。
历朝历代的权利都是呈金字塔型,吕不韦还听秦始皇的,甘罗听吕不韦的,这叫一级领导一级,这就好比秦始皇不直接领导士兵一样。难道编剧就不懂权力游戏规则?秦始皇吃甘罗哪门子飞醋呢?
真实历史是,甘罗出使赵国以后,凭空为秦国得来了十几座城池,秦始皇大喜,嘉奖并授他为上卿(相当于丞相)。
到后来甘罗的记载就消失了,后人也不知道甘罗的归宿怎样。
这就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有人说秦始皇杀了甘罗,是因为甘罗在下棋的时候调戏秦始皇的妃子。说甘罗和秦始皇在泰山脚下下棋,当时有一个漂亮的妃子陪座在旁边,在下棋的时候棋子落在了地上,甘罗弯腰拾棋子的时候,看到秦始皇的爱妃脚很漂亮,情不自禁捏了一把,事后妃子向秦始皇告状,秦始皇一怒之下杀了甘罗。
其实这个情节比较合理,甘罗正处于青春期,对女人感兴趣,只是出于一种好奇捏了妃子一下脚,被秦始皇知道后吃醋杀了甘罗,说明甘罗有魅力。
总之一句话,电视剧中秦始皇嫉妒甘罗崇拜吕不韦,吃飞醋而杀了甘罗,这种改编很拙劣。
另外剧中描写秦始皇对待嫪毐软弱无能,一再忍让,还说要杀嫪毐,要等他谋反以后才能行动。
呵呵, 编剧太幼稚了,古代的皇帝哪个讲道理?别忘了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退一步说,秦始皇当初不是暴君,在秦国战乱时代,法家很吃香,儒家不成气候,秦始皇为了得到地盘和权势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秦始皇哪有那么多的仁义可讲!
如果说秦始皇一时忍让嫪毐的胡作非为,是看在其母赵姬面上,秦始皇心中的嫪毐不过是母亲的一个玩物而已,嫪毐还不至于威胁到自己的皇权,秦始皇懒得管他。(事实是嫪毐作死,说是秦始皇的假父,逼秦始皇杀之)
在之前秦始皇真正要对付的是相国吕不韦,当时22岁的他要亲政,首先要集权,而吕不韦迟迟不肯交权,吕不韦才是秦始皇要消灭的人。
编剧编的说让嫪毐谋反,然后秦始皇得到证据再杀他,说这样符合大秦的刑律。拜托编剧是不是想把秦始皇塑造一个完美讲道德讲法律的皇帝?
改编成这样纯属故意拔高秦始皇,不符合秦始皇的性格,我认为只要表现出秦始皇的霸气来,这部剧就成功了,如果婆婆妈妈只是上演一些宫斗剧,最终会使观众失去兴趣。
文/秉烛读春秋
嬴政22岁加冠亲政之前,秦国的王印掌握在监国太后赵姬手中,而王命下诏则需要王印和相印一起加盖才能生效,这就是嬴政需要面对的现实。
廖毐是一个工具人,作为相邦吕不韦献给监国太后赵姬的男宠,廖毐可谓尽心尽力,以至于太后赵姬为其生下两个儿子,女人为男人生下了孩子,那么她的一生就彻底倒向自己孩子的父亲。廖毐是市井无赖,他把握住太后赵姬的心理开启作威作福模式,先是让自己昔日酒肉朋友入朝掌控实权,后自己开始巩固长信侯的封爵实力,太后直接下诏给廖毐太原郡的封国。
有了上千门客,控制秦国廷尉和国尉及蓝田大营副将,长信侯嫪毐想与相邦吕不韦平起平坐,秦王阶下坐着相邦,太后阶下是廖毐,一时间商君无功不受爵的法制原则被打破,廖毐这个假寺人想做秦王政的假父甚至是取而代之。
太后赵姬内心深处安慰自己的暗语是秦国宣太后不也与义渠王生下儿子,宣太后照样得到秦国上下拥戴,只是她不知道的是宣太后芈月与义渠王的政治联盟是为了儿子秦昭王坐稳王位的牺牲,后来宣太后亲手杀了义渠王,私情不能废公事,宣太后以国为重赢得举国赞许。
廖毐靠着监国太后把持住王印,这样的权威是秦法森严秦国无法撼动的,嬴政想要亲政需要等待一个时机,这个机会就是廖毐叛乱从而以秦法废除太后监国资格,终于熬到了这一天。嬴政冒着巨大的风险,廖毐掌握五万蓝田大营的秦军锐士杀向雍城和咸阳,如果不是夏太后芈氏家族和赢姓宗室及大将王翦拼死勤王护驾,那么一切将不可收拾。嬴政战胜了太后赵姬的母权,也通过廖毐谋逆追责到相邦吕不韦,自己获得名副其实的亲政可谓一石三鸟。
相比吕不韦门客甘罗而言,廖毐是有巨大政治根基和背景的,甘罗只是一个有才华的国士,他靠着自己辩才和谋略为秦国不战而屈人之兵获得城池,按照秦法可获得相应的封爵,只是他想要的上卿之位却是太大野心,秦国上卿位列三公仅次于相邦,如果甘罗获得这个位置就可以成为秦国朝局一个重要势力,吕不韦和赵姬的政治联盟就出现挑战者,这是吕不韦和赵姬不希望看到的。
同时,秦王政时期的战国不再是伐交伐战的纵横时代,秦国一超多强具备灭六国实力,秦王政考虑仅仅是灭国战略的行动计划和维持灭国大战的政略保障,甘罗为秦国谋取的城池诚然是其智慧起到重要作用,不过秦国超强国力才是实质保障。
居功自傲的甘罗犯了政治大忌,未亲政的秦王不是软柿子,嬴政在自己还不是太子的时候就敢当着父王面杀辱母夏太后安排之人,何况是自己做了秦王呢?嬴政笃定监国太后和相邦仲父不会插手,也算是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发泄,直到后来嬴政读了《吕氏春秋》才真正体验到仲父政治智慧和老辣,杀甘罗是孩子家家的权力游戏。
(张鲁一饰秦始皇)
看到大秦赋,有两个人实在让人出戏。
一是张鲁一的秦始皇,从13岁演到老。20岁以后还好说,13岁的小孩,让40岁的张鲁一演,是剧组缺钱还是缺人?
二是甘罗的演员,明明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却要演绎一个12岁的甘罗,这让人始终感觉不是那个味。
从正史来看,甘罗出使赵国,回来后封了上卿(就是个职称,和丞相一样大的职称,不是实际职位),后来再无消息。
而《大秦赋》中,甘罗最后竟然被秦始皇一剑刺死。我们不去谈正史当中甘罗到底怎么死的,我们聊一聊剧中的甘罗为何被秦始皇轻松杀死,而杀嫪毐被杀却那么艰难。
1、甘罗抱的大腿不够粗,嫪毐的靠山有点硬
甘罗的靠山是谁?是吕不韦。
十二岁的甘罗,聪明无比,是吕不韦门下的少庶子(年轻的家臣),因为吕不韦欣赏,所以甘罗的人生变得不同。
虽说,吕不韦作为仲父权势滔天,但无论怎么说都是臣子。
这就像一个小猫对上了大老鼠,小猫虽小,但血脉上是压制老鼠的,这是生物链上的等级差别。
所以,当吕不韦的门下甘罗盟赵回来,虽说让赵国前后割了16国回来,但此举和秦始皇的目标还是不同的,于是拔刀杀了甘罗。这是泄愤,也是对相邦吕不韦的警告,小爷我是有脾气的。
嫪毐的靠山是谁?是太后。
太后赵姬可是秦始皇的母亲,在那个讲究“百善孝为先”的年代,孩子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轻易反对母亲的,于是,嫪毐就被太后赵姬保护的好好的。毕竟,打狗也要看看主人面。
在赵姬的支持下,就算嫪毐有时候做事有些荒唐,但杀起来也不容易,除非犯了大逆不道的罪。
2、甘罗陷秦始皇与不义,秦始皇一怒杀之。
甘罗的出发点是好的,学张仪苏秦,伐谋伐交,通过三寸不烂之舌让赵国割地认怂。如此,大秦死的将士就会少很多。
但是,秦始皇要的是直接灭了赵国,他要的不是割地。
另外,秦始皇和燕国太子丹关系不错,年少时曾经也承诺“当了秦王不攻燕”。虽然,当了秦王之后,秦始皇的目标已定:必须统一六国,但对燕国还是迟迟不愿意伤害。
当甘罗出使赵国后,赵国立刻拿出了5座城池给秦国,目的就是让秦国不要干涉赵国攻燕(事后又割了11座城)。这举动让秦始皇上火不已,虽然得了好处,但盟赵意味着眼睁睁看着赵国攻燕,这让秦始皇在燕太子那里成为了不仁义、说话不算话的小人。秦始皇可以自己不义,但绝不能被人逼迫着变得不仁义。
气急之下,秦始皇直接杀了甘罗。这甘罗小孩子,确实聪明伶俐,智慧过人,但在政治方面确实稚嫩。
而对于嫪毐,如果不是后来太疯狂,嘴巴太大,把成为秦始皇后爸的消息说出去;如果不是嫪毐势力渐渐变大,趁机想要造反,秦始皇都不容易下了杀手,毕竟这嫪毐属于“太后党”。
所以说,甘罗一出场,就让秦始皇陷于不义,破坏了秦始皇的大事,导致很快被杀。而嫪毐,在太后那里厮混了好多年,没有明显出格的行为,又有太后保着,所以直到造反了,才被秦始皇击杀。
总体而言,甘罗被秦始皇很快杀死,而杀嫪毐却较为困难,原因有这么两个:一是甘罗背后的靠山是吕不韦,而嫪毐背后的是太后赵姬,两人的分量完全不一样。二是甘罗做的事情早早就触怒了嬴政,而嫪毐却是从低调隐忍,再到了势力扩大,最后才爆发了造反情况,如此才被秦始皇一击诛杀。
首先来说一下,《大秦赋》剧中嬴政杀甘罗的目地,是为了杀鸡儆猴,这“猴王”就是相邦吕不韦,是君权和相权产生剧烈摩擦的表现,杀甘罗是警告吕不韦,杀嫪毐是彻底扳倒吕不韦,嫪毐不是难杀,而是时候未到!
秦王嬴政本意,想通过这件事警告一下吕不韦。毕竟连调动三军这种大事,都仅仅只是通知一声,这是任何一个王者都不能容忍的,吕不韦一直在把自己当一个孩子,这是秦王不能容忍的,因为王者之心天生骄傲!
而甘罗十多岁的年纪,就被拜为秦国的上卿,名噪一时,他的死主要原因是站错了队伍。甘罗虽小,但是名声在外,小甘罗确实吕不韦的死忠,杀了他可以斩去去吕不韦的羽翼,震慑一下吕不韦,嬴政想试探一下吕不韦的反应
在真实的历史上,《史记》中并没有记录甘罗之死,而只是主要记录了其功绩,“十二岁拜相”,出使赵国平三寸不烂之舌,为大秦赚回五座城池;大秦赋的作者、编剧根据历史的发展编纂出此内容,是为了适应剧情需要
而嫪毐就不一样啦,嫪毐封侯,掌握太后的力量,还给嬴政制造了两个兄弟,嫪毐,吕不韦,秦王三者的关系就非常微妙啦。
这嫪毐膨胀啦,吕不韦当上相国之后就膨胀啦!但是秦王自己很清醒,他没有亲政,作为一个旁观者,一切都看在眼里
- 吕不韦膨胀
前有镳公之死,后有擅自调军,嬴政对吕不韦已经如芒刺在背,但是要扳倒吕不韦谈何容易,身为“仲父”、大秦相邦,没有合适的理由、没有足够分量的事情发生,无法达成
王权不容亵渎,大秦的体统不容践踏!
但是嫪毐确实吕不韦作法自毙的见证,吕不韦本意是替自己的老相好,太后赵姬寻点乐子,排遣寂寞,以弥补自己心中的愧疚,但是此事却不是吕不韦个人所能担待得起的,他没有考虑到秦国宗室的颜面、体统问题,这在当时可是关系秦国的国之根基
- 嫪毐膨胀
没想到嫪毐封“长信侯”之后,自认为已经羽翼丰满,掌握着太后印,越来越不把所有人放在眼里,与太后生下两个孽种之后,已经冲昏了他的头脑。他想得是图谋篡位,谋反乱国
但是这,正式嬴政需要的把柄,足以扳倒吕不韦的罪名“谋反”之名,嫪毐只要犯罪,吕不韦同罪,因为嫪毐是吕举荐的,嫪毐的两个孩子一出来,其实就已经注定吕不韦和嫪毐都要死
因为吕不韦和嫪毐,都因为自己的权力欲望,亵渎了王权,王权可以被架空,但是不能被亵渎!吕不韦让嫪毐这种人混入雍和宫和赵姬厮混,祸乱宫庭,难道太后需要你相国的如此特殊“待遇”,吕不韦膨胀到摆不清自己的位置,亵渎了王权,狠狠的打了秦王的脸,让秦王政颜面尽失。
秦王政不是不想杀嫪毐,而是在等待一个机会,而是时候未到;而是想通过嫪毐这个脓包让它彻底溃烂、烂透,从而扳倒其背后的相邦吕不韦,而只有“谋反”这样的背逆君亲的罪名,才足够一击致命!此乃“欲擒故纵,待其愈发膨胀,自乱阵脚”,当秦王嬴政得知嫪毐的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注定吕不韦和嫪毐都离死不远啦!
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过《大秦赋》,但是看了网上林林种种的议论,大致对《大秦赋》也有了一个初步轮毂和直观认识。
可以说,肇始于《大秦帝国》系列的《大秦赋》,已经完全失去了《大秦帝国》系列的血脉,而完全是一个重新编造的东西。
虽然《大秦帝国》也是一部以历史为轮毂书写的小说,但是其条理、情理性还是可圈可点,也基本上尊重了当时历史时空下的逻辑性的。所以《大秦帝国》才让人看得血脉贲张,甘之如饴。
但是《大秦赋》已经被网友们笑话为《嫪毐传》,也就是说原本要阐述一部气势恢宏的秦王嬴政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历史大剧,被生生搞成了“本故事纯属虚构”的yy宫廷斗争剧,已经严重的脱离了历史,偏离了作品主题。这恐怕也是剧名由《大秦帝国之天下》改变为《大秦赋》的原因吧。
事实上,秦王嬴政杀嫪毐,根本就没有什么千回百转的斗争,完全就是凭借那一股子豪烈的血性与霸气。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吕不韦出于嫉妒之心,担心深受太后赏识和信任的嫪毐威胁到自己的地位,遂派人向秦王密告嫪毐与太后淫乱。
太后与嫪毐决定铲除吕不韦,嫪毐计划趁秦王不在,用秦王与太后印信,引导其僮仆门客和军队发动政变,诛杀吕不韦等留守大臣。
秦王获悉后令昌平君、昌文君领咸阳士卒平叛,两军战于咸阳。秦王下令:“凡有战功的均拜爵厚赏,宦官参战的也拜爵一级。”嫪毐军悉数战死,嫪毐本人重伤逃亡。
秦王令谕全国:“生擒嫪毐者赐钱百万,杀死嫪毐者赐钱五十万。”嫪毐及其死党终被一网打尽,遭受车裂之刑,灭三族。嫪毐与赵太后之私生子被装在麻袋里当场摔死。赵姬被逐出咸阳,终身幽禁。
此段故事,历史上有诸多翔实记录,如《说苑·正谏》所载:
秦始皇帝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封以为长信侯,为生两子。毐专国事,浸益骄奢,与侍中左右贵臣俱博饮,酒醉争言而斗,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所与斗者走行白皇帝,皇帝大怒,毐惧诛,因作乱,战咸阳宫。毐败,始皇乃取毐四肢车裂之,取其两弟囊扑杀之,取皇太后迁之于萯阳宫,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从蒺藜其脊肉,干四肢而积之阙下,谏而死者二十七人矣。
从这些史实不难看出,秦王嬴政在处理嫪毐这段插曲中,根本没有废什么心思。不过是嫪毐骄狂失语,泄露了秘密,被人密报与秦王,秦王甚至都没有自己出手,直接令昌平君就把事情摆平了,哪里来的那么多勾心斗角与复杂布局?
当时的秦王连吕不韦的大权都给收了,一个嫪毐算老几?值得他大动干戈,殚精竭虑?毕竟那是华夏祖龙,其志在天下与千里,所以《大秦赋》这个东西的那些故事,不过是编剧在蹲厕所便秘是突发奇想瞎掰出来的。
既然讨论大秦赋,我们就不要讨论正史。正史的记载,都是很简略的,而且通常没有上下文,甘罗是怎么死的,不知道。在历史上只记载甘罗被拜为上卿,并且出使外国之后就没有结果了,在电视剧当中,嬴政杀甘罗确实十分轻松,拔剑就杀,想杀就杀,但是杀嫪毐很困难。
甘罗当时认识到了此次出使不需要太多说词,凭借对大事的研判,赵国就会献给秦国五座,在这种战略问题上,甘罗的眼光是独到的,而且也征得了这一份荣誉,出使赵国,成功为秦国赢回五座城池,对于很多人而言,甘罗是功臣,至少没有错误,但是在剧情方面来看,秦王嬴政是想和燕国共同夹击赵国的,而且秦王嬴政一直急于统一天下。
在这一个机会下嬴政是想兴起灭国大战的,但是甘罗的这一项计谋虽然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五成,但是显然与秦王嬴政大相径庭,背道而驰,一方面,秦王嬴政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成长为一个千古帝王,他是有感情因素困扰的,这个感情因素就是与自己算的上是发小的燕太子之间的友情因甘罗而出现裂痕,甚至决裂,相比于燕太子丹,大家认为甘罗能否替代这一位置?
甘罗年纪尚小他虽然很有计谋,但并不会揣测上意,甘罗之所以能够出使是吕不韦的认可,而且甘罗又是吕不韦的门客,所以他最应该去的地方是丞相府汇报此次出行的成果,而非直接面见秦王,但是甘罗此时也好大喜功,他认为这就是秦王嬴政的意思,所以想要以此邀功获得官爵,在秦国朝堂上发展,而且他说了一个很欠考虑的话,秦王嬴政当时的脸色就已经不对了。
他并没有知难而退,反而是说,相邦在我完成以后还要拜我为上卿,嬴政怎么想?吕不韦虽然是当时的权臣,但很多时候也是顺着嬴政说的,很多时候也不敢直接反对嬴政的意思,但是甘罗却直接拿吕布压嬴政,大家觉得甘罗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另一方面,王权和相权的矛盾,此时就初露端倪,嬴政虽然很尊重吕不韦,但是吕不韦手下有此等人物,必然留不得,即便秦王嬴政没有亲政,我也是大秦之王。
而嫪毐的问题更加复杂,他长期以来都是秦国太后的内侍长,在剧情中长期没有掌握实权,到了最后才获得太后的虎符,而太后的虎符只能调动一部分军队,并且自己的内部也出现了叛徒,即便如此,依然凭借着太后的政治力量和政治声望,掀起了这一场政变,很多人说嬴政为什么那么费劲杀嫪毐而杀甘罗那么简单。
其实最明显的就是甘罗背后的吕不韦,并没有给干罗说话,反而还支持王,说杀的好,天下之臣都是大王之臣,大王杀得。而吕不韦在大概30集的时候也道出了太后的软肋,身为一国之母,但却不知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利,而这个权利最后掌握在了嫪毐手里,所以嬴政并不是表面杀一个人那么简单,而是他在挑动王对监国太后的权力较量,只不过监国太后并不掌握实际权力,而权力的中心在嫪毐。
大秦赋中,秦王嬴政在廷议大殿莫名其妙杀死甘罗,不合情理,令人匪夷所思。个人认为:
一、就是编造的。如果事实如此,司马迁肯定要给秦始皇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可史记没有记载。说明甘罗之死,司马迁也没有搞清楚。所以,我说胡编乱造是有依据的。
二、甘罗12岁拜相,不知所终。因为甘罗12岁就为秦国做出重大贡献。成为千古奇闻。想想,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因此史记记载其贡献和能力,是出于他的年龄小干大事可起轰动效应。后来甘罗如何,司马迁确实不知道。
三、猜想必须符合逻辑。既然史记没有甘罗之死,司马迁也不敢写,说明甘罗没被杀死,而是谁也说不清地突然不见了。既然如此,把有头无尾的事情给秦始皇身上再抹一黑,符合逻辑吗?
四、甘罗只能是确无其人。
我斗胆猜想:秦国派使臣赴赵上殿讲话时,结果出来一个使团中的小孩子怒怼赵王,赵王服了。事后赵国不知道小屁孩是谁,不敢愤怒,也无法记录。秦国则为了羞辱赵国,编出了一个12岁甘罗怒怼赵王的故事,后来却成为佳话。司马迁因此就把这一传说故事,记入史记了。
按照秦朝規制,不要说甘罗拜相,就是做了客卿,都应当给他开府。开府就是要给他一个大院子,然后提供很多佣人、门客,当贵一族。如果真有其人,消失时肯定会有来龙去脉,对吧。
大秦赋中甘罗不废一兵一卒得到无座城池的时候才只有十二岁,这个出身名门的天才少年本可以为秦统一六国推波助澜的,被杀一方面是因为他心里想的只有忠于相邦吕不韦,因为吕不韦的看重而洋洋得意,另一方面秦王政对于功高盖主、权倾朝野的吕不韦有忌惮之心,剧中吕不韦连调动三军这种大事都不跟嬴政商量,仅仅只是通知,可见身为仲父的他并没有把秦王当做真正的大王,而是只当成一个小孩子,一味的叫他好好学习治国之道,其他的事情交给臣子们去做,说白了就是一个被架空了的大王,杀甘罗就是秦王在杀鸡儆猴。而剧中的嫪毐之所以能从一个赶马的到封侯加爵,甚至想窃国,秦王是把他当成绊倒吕不韦的棋子,吕不韦从一介商人到一国宰相,能力不可谓不强,拼死护送秦国质子回咸阳并力保太子登基,功劳不可谓不高,为壮大秦国穷尽心力,对国不可谓不忠,没有确凿的证据想绊倒吕不韦手复王权,师出无名,无人追随。所以任由嫪毐一步步做大,犯下滔天罪行,再将其绞杀,一举摧毁吕不韦的政治势力。
秦皇嬴政杀罗青我觉得是有几个原因的,罗青说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取几座城池,确实是做到了,然后就去贏政那里显示自己的功劳,但是在嬴政的战略定位是统一天下为己任,那几座城池根本就是不算什么事儿,你能不费一兵一卒能统一天下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在嬴政的心中留下此人只能带来日后文武百官争论不休的麻烦,于是不动声色地一剑杀了他。二是杀鸡儆猴,镇住文武百官从而建立自己的皇权威力。三是给李斯显示自己将来统一天下之决心。
说到杀缪某人之难,也有许多的考虑,其一此人与母太后做出如此荒唐事实在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范围,而母太后与自己生死与共的经历实在太刻骨铭心的!怎么样能下手呢,一时间实在难于决定的。再者自己尚未加冠正式行使皇权,于是只能忍忍忍了。更让人难于理解的是,吕不韦要杀缪某人的时候他居然能制止了。说明嬴政一切的一切都只能等到正式行使皇权之后才处决。不过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太大了,不是用血雨腥风,惨不忍睹之类的词语就能表达的惨剧,就连自己的救命恩人冬儿姐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扶苏而被反贼缪长信侯杀害,所以说嬴政内心有多么痛苦而又不能显露出来,心力破碎到年纪轻轻就吐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