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语:鬼谷子对庞涓说:“你不应该欺骗老夫,欺骗人的人,最终会被人所欺骗。老夫送你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

孙膑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军事家,《孙子兵法》的传人,并著有阴兵法《孙膑兵法》,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学的《大六壬金口诀》。

战国时代,传说在魏国的大牢里有一个残疾人,披头散发的正在抓牢里的老鼠当午餐,脸上还被刻了字,被挖去了膝盖骨,还是成了个傻子,似乎是受尽了折磨和刺激而成了这样。这时,一个将军走了进来,挥舞着手中的鞭子对这个人是狠狠的暴揍了一顿。

原来这个人是这个挥舞着鞭子的将军的师兄,是兵圣孙武的后人,打他是为了索要《孙子兵法》。

庞涓在牢房中挖了孙膑的膝盖骨,孙膑装疯卖傻逃了魏国去了齐国,没想到这个站不起来的残疾人孙膑却在齐国田忌的举荐下当了齐国的军师,最后齐国和魏国开战,孙膑假装兵败逃跑到了马陵道,伏兵于马陵道用乱箭杀死了不可一世的庞涓。

庞涓与孙膑的相识别离

年少时的孙膑拜师求学于鬼谷,是鬼谷子的学生,据说鬼谷子和孙武是至交好友,手里有一份当时失传了的《孙子兵法》。孙膑不久之后也到了鬼谷拜了鬼谷子为师父。

庞涓这个人心眼比较小,内心也比较阴险狡诈,做事手段也比较狠。但是孙膑仁慈忠厚,做事比较细腻,也喜欢帮助别人和交朋友。

由于庞涓来得晚,孙膑就经常帮庞涓辅导,慢慢地两个人就成为了好朋友,并结拜为兄弟。由于孙膑天生聪明又好学,领悟力极强,学什么都特别快,一听就会,特别受到鬼谷子的赏识。庞涓也很出色,但是相比孙膑还是有所差距,庞涓的内心也就慢慢地生起了嫉妒之心。

两个人一同学习了几年之后,庞涓看到天下大乱,自己学的也差不多了,就想下山建功立业,于是向鬼谷子请示。鬼谷子说那我就给你预测一下你的未来吧,就让庞涓去山上采花,庞涓踩了一朵看不行,就换来换去,就采了个草花。到鬼谷子跟前,说山中无花,没有采到花。却被鬼谷子识破了!鬼谷子说:你衣袖中的是何物?

鬼谷子看到这束花对庞涓说:“你内心心高气傲,容不得别人比你好,你要注意”;庞涓又问,我该去哪个国家发展会比较好呢?鬼谷子答曰“去魏国对你发展最为有利,此草花一开12顶,你有12年的荣华富贵;此草花采在鬼谷,被阳光照射而枯萎在鬼谷,鬼旁傍着尾,你的发迹之地必在魏国”。

鬼谷子对庞涓说:“你不应该欺骗老夫,欺骗人的人,最终会被人所欺骗。老夫送你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

走的时候庞涓去向鬼谷子讨要《孙子兵法》,鬼谷子说自己没有,并对庞涓说:“你今所学,已经可以让你扬名立万,威震天下了,我这里没有你要的《孙子兵法》”

在这之后,庞涓去向孙膑告别,对孙膑说:“我若在魏国取得功名,成为大将军,我将会向魏王举荐你,我们一同来建立不世之功”,孙兵也答应了庞涓。

庞涓陷害孙膑

庞涓到了魏国,不久之后立了战功就做了魏国的大将军,来信让孙膑过去。孙膑看到信后,心动了,鬼谷子讲学时也是心不在焉。鬼谷子看出了孙膑的心事,就深夜把孙膑叫到了自己的住所。

孙膑三更时分到了鬼谷子的住所,拜见了鬼谷子,鬼谷子对孙膑说:“我与你祖上孙武是之交好友,我这里有你祖上给我的一份失传的《孙子兵法》,你内心宽广,待人仁厚,我今天把它传给你,切忌不可落到小人手里。”

过了不久,鬼谷子见孙膑把《孙子兵法》已经领悟透了,并且已经融会贯通,就告诉他你可以下山了,下山之前就说为孙膑看一下他的未来,就让孙膑去山谷里采山花。

孙膑看到鬼谷子桌上的瓶子里放着一束花,就拿过来给鬼谷子。

鬼谷子说:“好,就用这枝菊花吧。此花虽经摧残,但是他本性耐寒,经霜不败。从而预示着你今后虽然遭到残害,但是还不至于到大难大凶;此花被人供奉在桌子上欣赏,预示着你将受到世人的敬重;此花被你两番放入,预示着你不会马上功成名就;此花又被你最后重新放入瓶中,或许将来你会在你的故乡齐国建功立业;盛养此花的花瓶乃是金铜所铸,它与钟鼎同类,看来你将来要威震天下,名字刻到钟鼎之上”。

鬼谷子又对孙膑说:“老夫把你的名字稍微改动一下,也助你进取有为,就把改为了”。

孙膑下山到了魏国见到了庞涓,庞涓却迟迟不肯让孙膑见魏王。最后,终于把孙膑举荐给了魏王。但是看到孙膑的才能,害怕自己被孙膑替代,就对魏王进了谗言,把孙膑打入了监狱。

在监狱里孙膑被判刑,并被挖掉了膝盖骨,脸上刻了字,最后装疯子傻子在朋友的帮助下逃出了魏国。

马陵之战,孙膑杀庞涓

孙膑在齐国借助好朋友钟离秋的引荐,见到了齐国的上将军田忌。田忌听说孙膑师从鬼谷子,是大才,就把孙膑举荐给了齐王。

但是孙膑双腿被挖掉了膝盖骨,不能直立行走,也不能骑马,不能领兵打仗,做不了将军,就被封为齐国“军师”。

孙膑在齐国初露锋芒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田忌赛马”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作为赌注。孙膑发现比赛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建议田忌加大赌注,并且向他保证必能取胜。最后田忌采用了孙膑的战术,果真取胜了。从此以后田忌对孙膑佩服的是五体投地,并成为至交好友,常常与孙膑在一起。

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同盟国卫国,魏国派兵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齐威王采用了段干朋的建议兵分两路,一路齐军围攻魏国襄陵,一路由田忌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此时魏军已经攻破赵国邯郸都城,并且庞涓也紧随其后,并且率领8万到达茬丘,随后进攻魏国。

孙膑和田忌率领8万齐军到达齐魏两国边境,田忌想直接与魏国军队交战,被孙膑制止。孙膑认为魏国长期攻打赵国,主力在外耗损,魏国都城必定兵力空虚,只剩老弱病残,应该采取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战术,率领大军直捣魏国都城大梁,魏国大军必定回来救援,赵国就可以得救了。

孙膑于是建议田忌南下佯攻魏国的平陵,因为平陵城池虽小,但管辖的地区很大,人口众多,兵力很强,是东阳地区的战略要地,很难被攻克;而且平陵南面是宋国,北面是卫国,进军途中要经过市丘,容易被切断粮道,佯攻此地能很好的迷惑魏军,造成庞涓产生齐军主将指挥无能的错觉。田忌采纳孙膑的计谋,拔营向平陵进军。接近平陵时,孙膑向田忌建议由临淄、高唐两城的都大夫率军直接向平陵发动攻击,吸引魏军主力,果然攻打平陵的两路齐军大败。

孙膑让田忌一面派出轻装战车,直捣魏国首都大梁的城郊,激怒庞涓迫使其率军回援;一方面让田忌派出少数部队佯装与庞涓的部队交战,故作示弱使其轻敌。田忌按孙膑的要求一一照办,庞涓果然丢掉辎重,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孙膑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设伏,一举擒获庞涓。

最后,孙膑由于之前的兄弟之情,就饶了庞涓一名命,让庞涓回到了魏国。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2年,魏国大将穰疵在南梁和霍击退韩将孔夜的军队]韩昭侯派使者向齐国求救。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军袭击魏国首都大梁。

庞涓得知消息后急忙从韩国撤军返回魏国,但齐军此时已向西进军。孙膑考虑到魏军自恃其勇,一定会轻视齐军,况且齐军也有怯战的名声,应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引诱魏军进入埋伏圈后加以歼灭。

孙膑就假装兵败,军心涣散溃退逃跑的样子命令进入魏国境内的齐军第一天埋设十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减为三万个。

庞涓行军三天查看齐军留下的灶后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才三天,齐国士兵就已经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丢下步兵,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

孙膑估算庞涓天黑能行进至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孙膑于是命士兵砍去道旁大树的树皮,露出白木,在树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令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马陵道两旁,约定“天黑能在此处看到有火光就万箭齐发”。

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于是点火查看。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万箭齐发,魏军大乱。

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于是拔剑自刎,临死前说道:“遂成竖子之名!”,这个时候齐军的乱箭也射向了庞涓,庞涓被射成了刺猬。

齐军乘胜追击,歼灭魏军数十万人,俘虏魏国主将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而齐国则称霸东方。

齐国胜利后,也成了东方的一个霸主,鬼谷子秘密派人送了一封信给孙膑,孙膑看到信后就向田忌辞行,并向齐威王辞了官。临走时把自己所总结撰写的《孙膑兵法》送给了田忌,广为流传。但是此书的核心部分不久就悄悄地失传了,据说是六耳不传。

从此,孙膑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只听后人讲述着他的故事。

综上所述:

庞涓和孙膑的一生全部都在鬼谷子的预料之下,庞涓心胸狭窄,喜欢欺骗他人,用兵霸道,最后应验了鬼谷子的话:“欺骗他人的人最终被他人所欺骗”。

同时庞涓自裁与马陵道,也应验了鬼谷子送给庞涓的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最后成就了孙膑,让孙膑名震天下,受世人敬仰,并且名字被刻在了钟鼎之上。

鬼谷子让孙膑在名震天下,功成名就的时候隐退辞官不失为最明智的做法,免去了功高震主惹来的杀身之祸,也保全了自己。

说白了这一切其实都是在鬼谷子的掌握之中,鬼谷子看透了人性,也看透了他的每个弟子,鬼谷子真是奇人啊!

最佳贡献者
2

牢房中囚禁着一个人,正是一个壮年男子,可他看起来却憔悴不堪,仿佛受尽了虐待。散乱的头发遮住了他的面庞,看不清模样。忽然一个狱卒来到此处,对他拳打脚踢,这才发现他的脸上带有罪犯标志的刺青。

应对拳打脚踢,这个壮实的中年男子居然站不起来,毫无还手之力。仔细一看,原来这位男子被挖去了膝盖骨,也就是说他承受了残忍的膑刑,一辈子再也无法站立。

这个人叫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军事家,也是《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的后人。而害他沦落至此的,是与他亲近的师弟庞涓。

缘起

《史记》一书中说过:“孙武既死,后百余年有孙膑。”《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死掉了,但几百年以后又出了一个同样的天才孙膑。孙膑自小勤学好问,拜在鬼谷子的座下学习。同样的故事中,另一个男主角庞涓也是鬼谷子的徒弟,他称呼孙膑为师兄,两人勤学好问,每天辛苦钻研,兄弟之情甚是浓厚。

这样的和谐氛围在庞涓学成下山之后被打破了。孙膑因为天赋甚高常常比庞涓懂得更多,而且他学习时间更长,水平比庞涓高许多。庞涓难免对孙膑这种别人家的孩子产生嫉妒之情,而后扯出一大段问题。

庞涓下山后来到魏国,成为魏国大王重用之人,然后过了几年孙膑也下山了,来投靠自己的师弟。在魏国大王对他们两人的考验中,孙膑占了上风,庞涓深知如果把这个有才能的师兄留下来,自己便不再会被重用,他便诬陷师兄与其它外贼勾结,想要谋取大王的江山。而孙膑也因此锒铛入狱,脸上留下了刺青,膝盖也被生生剜去。

庞涓还试图偷偷夺取孙膑祖先给他留下的《孙子兵法》,并趁机要了自己师兄的命,让世上再无威胁自己的人。

庞涓对曾经亲如手足的师兄如此残忍,足以见得他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幸亏孙膑忍辱负重,最后逃过了死亡这一劫,本来应该抱着残缺度过一生的他也燃起了复仇之火,庞涓的报应终于来了。

君子杀人

孙膑最后逃跑了,他认清了自己的师弟是何等残忍之人,靠着自己的装疯卖傻,一路逃跑。其中不知经历了多少的艰酸苦辣,最后逃到了齐国。

有名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简直就是为孙膑量身定做的,孙膑虽然说是已经残废了身体,但他的心灵依旧明朗,他的头脑也依旧灵活。他在齐国得到赏识,成为了齐国军师。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孙膑看清了当时的局势,魏国是那几个国家里实力最强劲的,它不断地攻打韩国和赵国,孙膑也因此想了一计。

公元前342年,魏国大肆进攻韩国,想要将韩国一举灭亡,为自己统一天下做更进一步的准备。而韩国支撑不住了,便向齐国求救,巧合的是,当时的魏国大将军就是庞涓,齐国军师就是孙膑。

孙膑立场在齐国,当然不想让魏国在统一大业上更进一步,但如果直接硬碰硬去韩国救援,他们也占不了多大的便宜。所以他首先放任韩国和魏国两军交锋,然后两个国家便打得精疲力尽,这时他再带着齐国的大将们去攻打已经十分疲惫的魏国。

这就是围魏救韩,也叫围魏救赵。这次的事件就体现了孙膑的确比他的师弟庞涓要强上许多。

而在后来,孙膑又出了一个“减灶之计”,他深知自己师弟的秉性是十分狂妄自大,肯定看不起齐军,于是他偷偷观察,果然发现师弟的军队正在暗中观察齐军。在这之后,他首先将军中的炉灶由十万减到五万,又由五万减到两万,试图让庞涓以为齐国军队太过胆小,士兵们都逃跑了。

而庞涓在知道这件事不久后,就疯狂赶往齐军的驻扎地马陵,谁知马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恨极了庞涓的孙膑也诸多布置,要置他于死地。

孙膑在一棵大树之上刻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在天色朦胧时,庞涓带着火把发现了这个字样,顿时万箭齐发,魏国大军被一举歼灭,而庞涓也深知在劫难逃,大呼一声“遂成竖子之名”,然后自刎而死。

很明显,这是孙膑赤裸裸的报复,但是我们却不能说他卑鄙无耻。他这是忍辱负重,是用兵家之术将庞涓此人玩弄于鼓掌之中,哪怕他的身体不再完整,他也凭借自己的才华报了仇。这是君子杀人,这么干脆利落,这么明明白白。

给予我的东西我一定要回报

孙膑报复成功的原因在于他的忍辱负重,也在于他的才智过人。而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许许多多不称心如意的事情,并且很多都是旁人所为,在这个时候我们绝对不能一声不吭,那样只会让悲剧愈演愈烈。

如果别人伤害了你,千万不要忍耐,也不要试图忘记你的屈辱,不要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不择手段,最后遭到反噬,伤害到自己。你需要做的是忍辱负重,最后凭借干净利落且君子的手段报复回来。

当然,生活给你的也不全是这些不开心,很多人会给予你欢乐幸福,你需要做的只是好好接受它们并且感恩。

所以希望你也做一个赏罚分明,回报有度的宽容善良之人。

参考资料:庞涓害孙膑,缘何同门变仇人?——马一鸣 刊物《现代阅读》

当孙膑遇见庞涓,救赵焉用围魏?——云海孤月 刊物《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

3

孙膑和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早年间跟着师傅鬼谷子一起学习兵法。而庞涓急于建功立业,于是就提前告别师门,到魏国当官去了,临走之际师兄二人泪洒连连,十分不舍。

顶着鬼谷子弟子的头衔,外加自身努力,庞涓成为了一名将军,屡建战功,受到魏惠王的赏识。

庞涓不讲武德

当墨子游历到魏国时,向魏惠王推荐了孙膑,说此人兵法了得。魏惠王就让庞涓写信,派人携带重礼迎接孙膑。孙膑一看是师兄的书信,二话不说背着行囊就去了。

魏惠王为了试探孙膑的才能,就让庞涓与他比试排兵布阵。二人同出师门,庞涓的阵法孙膑全都知道,而孙膑的阵法庞涓则无法破解。庞涓于是私下问孙膑破解之法,孙膑对这位师兄十分的信任,无条件告知。

庞涓转身把孙膑的破解之法提前告诉魏惠王,魏惠王再去问孙膑,跟庞涓的答案一样,这让魏惠王觉得孙膑还不如庞涓,就不怎么重视了。年轻人不讲武德啊。

庞涓嫉恨孙膑,必欲除之而后快

孙膑的才智让庞涓觉得对自己是一种威胁,如果孙膑继续留在魏国的话,还有可能会取代自己如今的权势地位,于是就想彻底毁掉孙膑。

最后庞涓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孙膑的双足砍去,挖掉了他的膝盖骨,并且还在脸上刻上字,想让孙膑彻底沦为废人,才能埋没于世,孙膑装疯卖傻才逃过一劫。

孙膑复仇之路的第一步

一次偶然机会,齐国使者出使魏国,孙膑以刑犯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觉得孙膑十分不凡,就秘密把他带回来齐国,受到了齐国大将田忌的赏识。而此时庞涓认为孙膑已经投井自杀了。

被自己最信任的师兄残酷迫害,孙膑心中只剩下仇恨。《田忌赛马》让齐威王和田忌见识到了孙膑的才智,孙膑即刻被封为齐国军师,孙膑成功迈出复仇之路的第一步。

围魏救赵,生擒庞涓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友卫国,魏国自然不愿意,于是就让庞涓率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赵国随即就向齐、楚求救。田忌采用孙膑“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战术,同时不断向魏军示弱,利用庞涓轻敌之心,最后不仅化解了赵国的危机,并且还活捉了庞涓,这就是著名的“桂陵之战”。

战场上被人生擒,那是极大的耻辱,堂堂魏国名将被生擒,这比杀了他还要难受。庞涓此时才知道孙膑并没有死,心中五味杂陈。齐国碍于魏国的势力,并没有杀死庞涓,三年后才把庞涓释放,庞涓又回到魏国当了将军。

同样的计谋,庞涓同样中计

桂陵之战仅仅过了13年,齐国再次充当“救世主”,这次的扶助对象是韩国,而对手依然是庞涓率领的魏军。孙膑再次使用“围魏救赵”的计谋,让庞涓从韩国撤兵。孙膑对这位师兄真的太了解了,知道他急于建功,洗刷耻辱。

于是就使用“增兵减灶”的计谋,再次向庞涓示弱,诱敌深入,并在树上刻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周围埋伏上万名弓箭手。同样的敌手,同样的计谋,庞涓同样中计,这实在让人无语。

杀人诛心,庞涓自刎

庞涓率军一路追击到树前,点火还没来得及看完内容,万箭齐发,魏军伤亡惨重。庞涓自知败局已定,盯着树上的字迹,胸腔气血翻腾,口吐狂血,割颈自刎了,临死前高喊“遂成竖子之名”。

孙膑真的是杀人又诛心,对庞涓无疑是赤裸裸的蔑视,用相同计谋打败庞涓两次,复制粘贴轻轻松松打败庞涓,复仇成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必删!

4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孙膑对同门庞涓的报复,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



杀人诛心。

不光要从身体上消灭你,还要从意志上消灭你。而且在你死后,还要让你遗臭万年。

孙膑和庞涓之间,早年其实关系相当不错,是师兄弟的关系。年少时两人都跟随鬼谷子学习,孙膑是师兄,庞涓是师弟。

后来,两人年纪渐长,庞涓最先耐不住寂寞,打算出山做事。庞涓这个人,虽然后来表现的很恶劣,但必须承认,本事是真的强。下山之后,庞涓去了魏国。庞涓之所以选择魏国,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时的魏国,是战国七雄当中,最强大的一个。而当时秦国、齐国、楚国等几个国家,其实都不如魏国强大。



到了魏国之后,凭着自身的才华,庞涓很快得到了魏王的重视,被拜为魏国的将军。

不过,得到权势之后的庞涓,心里反倒有点不踏实了。

庞涓觉得,自己虽然早下山一步,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富贵。但是同时,也少了许多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的时间。相反,师兄孙膑下山晚,在老师鬼谷子门下学习的时间更长,所以肯定学到的东西也更多。

恰巧这个时候,墨子游历到魏国,向魏王推荐了孙膑。魏王听说孙膑才能了得,而且还是庞涓的师兄,当下就让庞涓写信,去请孙膑出山。庞涓虽然心里不愿意,但也没有办法,只能照做。而孙膑收到庞涓的信之后,也没有任何迟疑。出于对师弟的信任,直接就去了魏国。



随着孙膑的到来,庞涓心里的不安全感,更加严重了。

他很害怕,师兄会抢了自己的权势。

如果孙膑去的是其他国家,这对曾经关系很好的师兄弟,或许还不会彻底反目。但正是因为孙膑到了魏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庞涓终于决定,对自己这位师兄下手了。

权势,利益,地位,这些当然比师兄弟的情分要更重要。

至少庞涓是这么想的。

所以接下来,庞涓给孙膑设了一个局,给孙膑安了一个‘叛国’的罪名。不但砍掉了孙膑的双腿,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还在孙膑的脸上刺字。孙膑因为对庞涓极度信任,所以并没有防备。等他察觉到的时候,这一切已经无可挽回了。



不过,孙膑到底是有智慧的人。在这一切发生之后,靠装疯保住了性命。再之后,恰逢齐国使臣来魏国访问,孙膑通过自己的手段,得到了齐国使臣的欣赏,最后跟着齐国使臣回到了齐国,彻底逃出生天。

这时的孙膑,心中再没有任何师兄弟的情分,只剩下了复仇的念头。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到了齐国之后,孙膑通过齐国使臣的引荐,到了齐国大将田忌门下,做了一名门客。然后,就是著名的‘田忌赛马’这个故事了。在田忌门下,孙膑展现出了超凡的智慧,得到了田忌的认可,也因此被田忌举荐给了齐王。至此之后,孙膑终于在齐国朝堂上有了自己的地位,开始准备完成自己的复仇计划。



不久之后,机会来了。

当时魏国和赵国交战,魏国势强,一口气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最终派出田忌率大军救援,孙膑辅助。

面对强大的魏国军队,孙膑提出,要暂避锋芒,不要和魏国主力直接决战,而是要去转道进攻魏国腹地,迫使魏国主力撤军,赵国之危自解。田忌经过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听从孙膑的建议,直接进攻魏国,这就是历史上‘围魏救赵’这个典故的由来。

果不其然,就像孙膑预料的一样。庞涓为了救援魏国,丢弃了所有辎重,率领大军轻装简行,回国救援。彻底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孙膑,在桂陵设伏,直接生擒了庞涓。



这就是战国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事实证明,庞涓的担心是很有必要的。他的本事,确实不如师兄孙膑。

此时的孙膑,其实已经有机会对俘虏的庞涓展开复仇。至少他可以选择同样砍掉庞涓的双腿,挖掉庞涓的膝盖骨,然后在庞涓脸上也刺个字,让庞涓也感受一下自己曾遭遇过的痛苦。但是最终,孙膑却并没有这样做。

孙膑放弃这次复仇的机会,主要是因为当时魏国主力还没有被彻底击溃,赵国之危也没有解除。如果贸然对庞涓复仇,会招来魏国的愤怒,将魏国的怒火全都引向齐国,得不偿失。如果孙膑执意对庞涓复仇,后面齐国会对他怎么样,实在不好说。



孙膑相信,这样的机会,以后肯定还有。

我不光要在肉体上消灭你,还要在精神上彻底让你绝望。

桂陵之战以后,魏国将主力从赵国撤出,齐国也释放了庞涓。庞涓回到魏国之后,后来被魏王再拜为将。

至于孙膑,则是继续等待着自己的机会。

这一等,就是十年。

十年之后,魏国进攻韩国,韩国不敌,向齐国求救。齐王再次派田忌为帅前往救援,任用孙膑为军师。



这一战当中,孙膑又玩了一手围魏救韩的戏码,逼得庞涓再次回军救援。在庞涓率军回援后,孙膑依然没有让齐国军队直接与之决战,而是继续诱敌深入。在撤退途中,孙膑又玩了一手减灶计,每天削减埋火做饭的炉灶,让庞涓误以为齐国军队一直有士兵在逃跑,不足为虑,从而大意轻敌。

面对师兄孙膑的计谋,庞涓果然上当,率领轻骑脱离步军主力,追赶齐国军队,想要报十年前的生擒之仇。然而这样一来,庞涓就彻底上套了。孙膑最后在马陵道设伏,让弓箭手埋伏在马陵道两侧。同时令士兵砍去马陵道周围树木的树皮,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字。

等到庞涓赶到马陵后,看到树上这几个字的同时,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自知败局已定,而且知道自己彻底输给了孙膑,实在无颜被再次生擒,所以就在这棵树下拔剑自刎了。



在这场马陵之战以后,魏国主力彻底被重创,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地位。而庞涓本人,也落得自刎的结局。

孙膑的报复,不光是要杀了庞涓,而且还要彻底打消庞涓活下去的希望,逼得庞涓不得不自尽。而且,庞涓生前一直维护的魏国,也因此衰落。庞涓一生的努力,都彻底失去了意义,等于是被孙膑彻底否定了他的一生,这就是孙膑的报复。

只可惜,从后世人的角度来看,同门师兄弟落得这个结局,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

5

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权威的减弱,使原本侍奉自己的各个诸侯王开始了互相讨伐,争夺城池和霸权!使这一时期战争频频爆发,陷入一片混乱,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成为了我国最著名的乱世时期之一!

而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促进了军事的发展,军事家也开始出现!说到春秋战国的军事家,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兵家至圣的孙子,当时著名军事家孙膑!

孙膑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他在军事上也是十分的有造化!但是一说到孙膑大家也应该会想到废掉孙膑双腿和在他脸上刻字的庞涓!身为同门师兄弟,因为嫉妒蒙蔽了双眼,将昔日同窗好友害成了废人!

庞涓陷害孙膑

孙膑和庞涓都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是军事家孙武的后人,孙膑自小聪明,能举一反三。这庞涓和孙膑还是师兄弟的关系,孙膑是庞涓的师兄,两人从小都在鬼谷子哪里学习,在学习中两人关系倒是比较好,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有一天庞涓觉得自己学的差不多了,就先入世了。庞涓这个人好功名富贵,他下山之后就投靠魏国了。

庞涓此人虽然喜好名利,但确实有真才实学,很快就受到了魏王的器重。庞涓在当时享有盛名被魏王封为大将军。但是庞涓心中一直有个顾虑那就是他的师兄孙膑。他在和孙膑一起学习的时候就不如孙膑,结果他先出来,孙膑还在学习肯定要比厉害啊,他担心孙膑出来会抢了他的风头,他的才华将无人再看到,也怕孙膑抢走他的一切。于是便布了个局,他先是自己请孙膑出山,然后利用叛国的罪名陷害孙膑。

孙膑的双膝被挖掉,成为了残废,脸也被毁了。这对于孙膑来说生不如死,但是他要报仇。

孙膑为什么要陷害庞涓?

庞涓孙膑俱为鬼谷子门下高徒。在其门下学习的时候鬼谷子就比较偏爱孙膑些。因为孙膑资质好,品行好,而且据说是孙武后代,而鬼谷子又据说是孙武挚友。而庞涓心中一直不满,但他城府很深,学习的时候待孙膑如同兄弟,让孙膑感动异常。鬼谷子看出庞涓品行有问题,故在下山之时提醒过孙膑。但孙膑视庞涓如兄长,罕见的没有听老师的话。之后的事应该很简单,都知道。

庞涓陷害孙膑的原因,主要这么几点:

1,鬼谷子门下之时产生的羡慕嫉妒恨累积而成。

2,当时庞涓在魏国为大将军,几乎说是兵权在手,但孙膑来了之后,魏王对他产生了疏远,这就是一个权力欲望的问题。

3,据说在山上学习的时候,鬼谷子传了孙膑孙子兵法,而没有传庞涓。庞涓将孙膑哄骗到魏国目的之一就是诱导孙滨写出孙子兵法。

孙膑遭陷害后,是如何向庞涓复仇的?

当时齐国的使者看到孙膑不同凡响,就偷偷的将孙膑救回到了齐国,孙膑就在齐国做了丞相田忌的门客。

并且不久就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获得胜利,这就是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孙膑的田忌赛马,被视为中古代最早的“对策论。”

后来田忌见到孙膑十分有才能,就像齐国的国君齐威王推荐孙膑,齐威王和孙膑交谈之后,认同了孙膑的才能,想要授予他齐国上将军的官职,但是孙膑坚决不答应。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孙膑提出了避免和魏国正面交锋,绕过魏国的主力,直接去攻打魏国的都城,这就是围魏救赵。

后来魏国忌惮韩国变法逐渐强大,派庞涓出击韩国,韩国不敌,也向齐国求救,孙膑依然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庞涓只能放弃韩国,回国救援。

孙膑三番两次的攻击魏国,使得庞涓十分气愤,这一次特发誓要将将孙膑活捉,他带领军队在齐国的军队后面紧追不舍,发现齐国留下的土灶越来越少,料定齐国的军队出现了逃兵,急于铲除孙膑的庞涓贸然出击,结果这是孙膑的圈套,庞涓被孙膑包围,庞涓自觉生还无望,所以就自杀了,当然也算是栽在了孙膑的手里。

可是,很少有人会去说孙膑的不是,因为本就是庞涓先发起的挑战,他把孙膑折磨成了残疾,这才让他发誓想要去报仇。而他的手段也正大光明,堂堂正正的打败了庞涓,并没有采用什么阴谋诡计,所以没有让后人责难,而他报仇之后,就离开了,不再去参与人世间的俗事了,十分潇洒。

结语

孙膑为自己报了仇,也取得了功名,但他并没有贪恋这些,而是像他老师一样隐居山中。后来齐国后君为了稳固朝政,将以往的功臣全部杀害,而孙膑也因过早离开齐国才免遭大劫。反观历史,做人做事不可心存歹意,害人终害己。更不要贪图功利,要懂得激流勇退,才是大智。

6

孙膑和庞涓是谷鬼子手下的两大军事天才,然而两个人的相爱相杀的人生历程让人不禁唏嘘。我们从他们的人生经历来看一看他们究竟如何相爱相杀!

魏国惨剧

孙膑和庞涓学艺成功后,庞涓先下山来到了魏国,在魏国帮助魏王称霸。魏国称霸之后,孙膑来投靠庞涓。如果两个人能够共同辅佐魏王,魏国的实力简直是如虎添翼。然而孙膑来了之后,学问和能力都在庞涓之上,庞涓怕孙膑抢走了自己的风头。于是开始向魏王进言,诬陷孙膑通敌谋反。这是重罪!所以孙膑落得个脸上刺字,膝盖骨被挖掉的下场!

孙膑入齐

孙膑被挖去了膝盖骨,关进了监牢中。然后紧跟着装疯卖傻,总算躲过了庞涓的嫉恨!后来齐国的使者来魏国出使,孙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逃出了监牢,并且还躲在了齐国出使的马车下面。过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来到了齐国。孙膑的名声很大,虽然膝盖骨被挖掉,但是孙膑却没有忘记自己的本事。所以齐王也很信任孙膑,奉孙膑为上宾。

围魏救赵

孙膑入齐之后,齐国和魏国的实力相比还是比较弱的,还不足以和魏国抗衡,只能够等待机会!而魏国仗着自己的国力强盛,开始发动战争!

魏国开始欺负韩国和赵国,韩魏赵三国原来是晋国分裂出来的。所以魏国喜欢欺负韩国和赵国。韩国赵国一旦被欺负之后,就开始找齐国帮忙。齐国的孙膑知道是庞涓出战,所以就采取了围魏救赵、围魏救韩的战术。这样让庞涓两次中计,还是逼得庞涓不得不中计。这样让庞涓更嫉恨孙膑!于是庞涓找孙膑决战!

庞涓之死

孙膑正是要激起庞涓的愤怒,一个愤怒的人是很难做好事情的。于是孙膑开始设计了。非常有名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就是孙膑和庞涓的杰作。后来孙膑用了减灶之计让庞涓一步一步地掉入自己的陷阱中。最后庞涓中箭身亡!

孙膑用计谋弄死了庞涓,并且还青史留名,庞涓只落得个小人的下场,遗臭万年。这就是孙膑的报复!

7

说起孙膑和庞涓的智斗,到现在都还是有很多人津津乐道。

孙膑和庞涓师出同门,一起学习兵法,但后来,庞涓为了自己的私欲,设计砍去了孙膑的膝盖骨。

孙膑是如何复仇的呢?到底有多狠呢?

1、庞涓设计砍了孙膑的膝盖骨,孙膑逃往齐国

一开始,庞涓和孙膑一起学习兵法,庞涓觉得自己学的很好了,就去到魏国施展自己的才华。

但他又想到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怕孙膑以后会阻挡自己的路,或者坏自己的好事,于是就暗中开始使坏。

庞涓先是让孙膑去到魏国,然后想方设法对他施以膑刑,让他一辈子都站不起来。

除此之外,庞涓还在孙膑的脸上刺字,让孙膑在身心都蒙受屈辱。

庞涓想着孙膑成为了一个废人,就无法施展才华了,也就不能碍自己的事了。

不得不说庞涓是一个嫉妒心强、手段残忍的人,面对自己同门师兄弟能下此狠手。

如果是普通人,遭受孙膑这样的虐待,以后肯定会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在乱世中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了。可孙膑不一样,他在痛苦中振作起来,从没放弃过自己。

孙膑被关在牢里,遭受虐待特别狼狈,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逃出牢狱,逃离魏国。

正好这时,齐国有使者来到魏国,孙膑以阶下囚的身份说动了使者,让他把自己藏在马车里,然后带去了齐国。

孙膑来到了齐国,受到了礼遇。

他先是被齐国大臣田忌奉为座上宾,然后被田忌推荐给了齐威王。

魏王不识人,齐王却一眼看中孙膑,和他讨教兵法,还让他做自己的老师。

从这时开始,孙膑和庞涓就算是分道扬镳,各为其主了,以后战场相见,就没有什么同门情分了,有的只是你死我活。

2、围魏救赵,孙膑打败魏军

孙膑来到齐国,受到了齐王的重用。

正巧,魏国攻打赵国,齐王想要出兵救赵,想派孙膑作为大将军带兵前去。可是孙膑一个残疾人,想让他上阵杀敌,实在太勉强了。

于是孙膑拒绝了齐王,齐王也觉得让孙膑做大将军太违和,就让田忌做大将军,让孙膑做军师,坐在车里为田忌出谋划策,孙膑如愿接受命令。

田忌想要直接出兵救赵国,孙膑阻止他,他觉得两方战事激烈,直接出兵帮助赵国不是明智之举,不如审时度势,趁虚而入。

孙膑认为魏国精兵全部倾巢而出,后防空虚,与其去前线和精锐部队拼命,不如直捣魏国的都城,占据重要的交通要塞,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魏军听说都城被攻打,肯定会撤军回防救援。

这样齐军既帮助了赵国,也打击了魏国,还不废什么大力气,简直是一举两得。

田忌听了孙膑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听从了孙膑的计策,果不其然,魏国听说都城被攻打,急忙回防。

在中途,魏军和齐军相遇,双方交战,魏军因为刚攻打了赵国,士兵们已经疲乏,于是齐军大败魏军。

3、增减炉灶,孙膑设计杀死庞涓

魏国庞涓率领军队攻打韩国,韩国派使者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召集群臣商量对策,齐威王问大家,是早救好还是晚救好呢?

邹忌说还不如不救,田忌不同意邹忌的说法,觉得要早点救,要不然等魏国把韩国吞并,那就晚了。

听了两人的想法,孙膑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孙膑说:“现在韩国和魏国交战,两个国家都没伤元气,如果现在齐国出兵相助,那么就是在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打击,这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对齐国没有任何好处。”

孙膑觉得魏国吞并韩国的决心特别大,齐国就算帮忙,也要等到韩国被魏国打到快灭亡时再出兵。

因为到那时候,韩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齐国出兵,韩国会更感念齐国的恩情。

而魏国,因为刚和韩国大战,兵困马乏,更容易打败。

齐威王觉得孙膑说得很有道理,让韩国使者先回自己国家去,并对他说等合适的机会,齐国就会出兵相助。

有了齐国的承诺,韩国有了底气,韩国士兵在与魏国交战中也就更勇猛,可等到5次战争都失败后,韩国蔫了,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齐国身上。

这时候,齐国出兵了。

齐威王派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出兵攻打魏国都城。

庞涓听说死对头孙膑又来打魏国,气急败坏只能回军救援。

魏国集结军队,由太子申率领,对抗齐国军队的进攻。

孙膑对田忌说:“魏、赵、韩这几个国家的士兵打起仗来特别勇猛,他们总是看不起我们齐国的士兵,认为齐国士兵胆小怯懦,我们作为战事的领导者,可以好好利用这一点。”

于是,孙膑就这一点想了个计策,他让士兵在第一天修造十万人吃饭的灶,第二天修五万人吃饭的灶,第三天修两万人吃饭的灶。

看着齐军吃饭的灶越来越少,庞涓上当了。

庞涓以为齐军胆小,灶越修越少是因为齐军全都临阵逃跑了,于是高兴地说:“我一直听说齐军胆小,可没想到他们竟然胆小成这样。”

让庞涓上当,这战事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之后,庞涓在追击齐军时,因为太过自信,只带了精锐人马。

孙膑估摸着庞涓带人追赶,夜晚会到达马陵这个地方。马陵这个地方地势十分险要,于是孙膑就让人在这里设伏。

这次,孙膑除了要打败魏军,还要庞涓的命,报仇雪恨。

他让手下刮去一棵大树的树皮,然后让人在上面写上“庞涓死此树下”六个大字,只等着庞涓带着他的追兵来自投罗网!

孙膑猜得一点没错,庞涓果然在夜晚率兵赶到,他发现了那棵写字的树,提着火把看上面的字。可还没看完,埋伏的齐军就向魏军乱箭齐发,魏军被射得溃不成军。

庞涓知道自己中了孙膑的埋伏,眼看回天乏术,只能在树下自刎。

“庞涓死此树下”,孙膑算好了让庞涓怎么死,什么时辰死,死在哪里,真可谓是智者的复仇,精准又干脆利落!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于忍辱负重,用计谋打败庞涓的孙膑,相信大家都是特别服气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大家满意。

8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孙膑,齐国人,生于阿(山东阳谷东北)、鄄(山东鄄城北)之间,是孙武的后裔。原名不详,因曾受膑刑(去掉膝盖骨),故世人称之为孙膑。生卒年月史无记载,主要活动于齐威王,齐宣王在位期问(公元前 356~前 301 年)。著有《孙膑兵法》,是我国战国中期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谋略家。

孙膑青年时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任魏国将军,嫉妒孙膑才能,设法把孙膑骗至魏国,借故处以膑刑。孙膑身残志坚,受辱不屈,暗自准备逃走。当齐国使臣来魏时,孙膑往见使臣,诉说自己的遭遇与见解,深为齐使所赏识,就秘密将他带回齐国,在齐将田忌家作门客。当时齐威王常和贵族大臣们一起举行马车赛跑。 用重金赌输赢。

孙膑见他们驾车战马的速度相差无几、而又分为上、中、下三等进行比赛。他就向田忌建议,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用下等马对上等马的方法,谋取两胜一负的胜利。他这种符合运筹学博弈原理的方法,后人称之为“三驷之法”,田忌因之而看出孙膑的足智多谋,就把他推荐给齐威王。

威王通过与孙膑谈论兵法,很赏识他的军事才能,就任命他为军师,参与战略决策,成为齐统治集团中的重要智囊人物。孙膑一生的战绩主要是辅佐田忌,在桂陵、马陵两次大战中,大败魏军,创造了“围魏救赵”与“减灶诱敌”两种战法的范例。

一、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

魏惠王自周显王八年(前 361 年)将国都从安邑东迁至大梁后,面临的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崛起于东面的齐国。齐国由于威王实行变法改革,实力大大增强,然而齐国若想进一步开拓疆土,发展势力,称霸中原,必然同魏国发生碰撞。齐、魏两大强国利益的冲突,使两国间的大战已呈必然之势。而魏国与赵、韩两国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激化为战争,这就为齐国坐收渔利、削弱魏国提供了契机。

赵、韩两国由于魏都东迁,魏国战略重点的东移,进一步感受到了魏国的压力。一方面,它们慑于魏国的强大,不得不接受魏国交换土地及盟会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们又不甘于受魏国的控制,都在谋求独立发展,联络与国以抗衡魏国。

周显王十三年(前 356 年),鲁、宋、卫、韩等国的国君迫于压力,入朝魏国,赵成侯却在这一年先后与齐威王、宋桓侯、燕文公相会,这就引起了魏国的不满。两年后,即周显王十五年(前 354 年),赵国又向魏国的属国卫国发动进攻,迫使卫国依附于赵国。对此,魏国当然不能坐视,为制服赵国,维护霸主尊严,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 8 万进攻赵国。第二年(前 353 年)赵国就遣使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召集群臣计议是否救赵问题。邹忌主张不救。段干纶认为魏若制服赵会威胁到齐国的实际利益,对齐不利。但齐军若直驱救赵,又会使魏军放弃攻赵而得以保全实力。所以段干纶建议先派一部兵力南攻襄陵(魏地,今河南睢县),使魏陷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以疲惫魏国。待魏攻占赵都邯郸,“赵破而魏弱”之际,再出动主力攻魏救赵。

齐威王同意段干纶的主张,决定暂不救赵,先在国内征调兵力,再派出一支部队联合宋、卫南攻襄陵,以牵制魏国,坚定赵国抗魏的决心。

与此同时,楚国君臣得知魏军伐赵,也围绕是否救赵的问题展开了争论。楚相昭奚恤主张不救,让魏、赵相互残杀,两败俱伤。景舍则认为,楚不救赵,魏无后顾之忧,就会放手攻赵,“赵有亡形而见楚之不救己也,必与魏合而以谋楚”,对楚不利。所以他主张以少量军队救赵,赵恃楚救,必不肯和于魏;魏见赵强硬,楚军少又不足畏,也一定不会放过赵。“赵、魏相弊,而齐、秦应楚,则魏可破也”。

于是楚宣王命景舍率少量楚军北上作出救赵姿态。后来魏国破赵之后,楚国乘机夺取了睢水、涉水之间魏国的土地。在楚国出兵之前,昭奚恤召见了此时在楚的赵国使臣麝皮,主动提出将出兵救赵。摩皮识破了楚国促使“赵、魏相弊”的计谋,回国后劝赵成侯立即与魏议和。但赵成侯轻信楚国救赵的许诺,不肯向魏求和。

此时在韩国,申不害劝韩昭侯去朝见魏惠王,这样就可以坚定魏攻赵的决心,魏若胜赵,必然傲视天下,与诸侯为敌,使国力疲弊。诸侯要削弱魏国,就一定要与韩国结好,这样韩国的地位就重要了。“夫弱魏之兵而重韩之权,莫如朝魏”。于是韩昭侯与申不害便在此时赴魏朝见魏惠王。同时,韩国又不失时机地出兵攻占了东周的陵观和廪丘。

在西面,秦国乘魏无暇西顾的良机,于周显王十五年(前 354年)出兵攻取魏国的少梁城,后又于周显王十七年(前 352 年) 派大良造卫鞅率军渡过黄河,进攻魏旧都安邑,迫使安邑降秦。

在西面,秦国乘魏无暇西顾的良机,于周显王十五年(前 354年)出兵攻取魏国的少梁城,后又于周显王十七年(前 352 年) 派大良造卫鞅率军渡过黄河,进攻魏旧都安邑,迫使安邑降秦。当初,魏将庞涓受命率军攻赵,其战略目标是赵都邯郸。

但由于卫国倒向赵国,魏军攻赵途中首先到了卫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附近的茬丘,讨伐卫国。然后北上,攻入赵境,包围了赵都邯郸,但久攻不下,顿兵坚城。这时齐威王也调集了8万齐军集结在齐、魏边界上的齐国境内,准备救赵。齐军主将是田忌,军师是孙膑。

桂陵之战中,孙膑“居辎车中,坐为计谋”,得以施展其军事才能。

孙膑向田忌提出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批亢捣虚”的作战方针。孙膑分析说:当前的敌情是,魏国大举攻赵,“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这就为“疾走大梁”,“冲其方虚”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桂陵之战,以赵都邯郸( 今河北省邯郸县),与魏河外地区之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县)为赵齐魏三国军事活动之中心。今就两地之全般形势略述之。邯郸之西有太行山脉。该山蜿蜒至晋之西南为析城、王屋二山,将魏国分为东西两部。邯郸之北东南三面,均属当时之黄河平原(时黄河自河南省武陟县北经滑县东北流,循卫河之道入渤海)。邯郸之南为漳水,魏东方军事经济中心之邺城( 今河南省临漳县)即在是区。

黄河之东有濮水,魏观地在濮水之侧,周显王四年(前368年),齐大败魏师于观津,即在此地。濮水之东南有济水( 即今之黄河)。卫国正在邯郸与大梁之间,为赵魏两国争夺之中心。在魏武侯时,赵魏对卫曾有激烈之争夺,赵以邯郸为基点,而魏则以大梁为基点。

大梁东邻宋国,宋北有鲁,当时之鲁国,已等于齐之属国;宋国此时亦已衰弱无能,其地一任齐魏两军之进出,故当时齐之战略,南指襄陵(今河南省睢县),以进逼大梁。大梁为当时魏东方之政治、经济、军事、交通中心,亦为其东方作战之基地,然无山河之险,平原旷野,乃为四战之地。

齐为大国,北东南三面,依山海以自固,只一面西向以当魏,又有阳晋(今山东省巨野县西南)、亢父(今山东省济宁县西南)之险,攻守咸宜。故苏秦曰:“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过卫阳晋之道,经乎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按阳晋、亢父均为齐西南方通卫宋之要道,地势险要,攻守咸宜,而为齐出兵攻魏大梁进取中原之良好进路。故当时齐段干朋与孙膑均选定以“南攻襄陵,引兵疾走魏都”之战略,即所谓“围魏救赵”之战略也。

因此,孙膑主张以一部分兵力攻击魏都大梁,引诱庞涓回救,而将齐军主力集结在魏军归途中的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邀击魏军。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意见。为了实现这一“围魏救赵”的总体作战方针,孙膑建议齐军第一步先进攻平陵,用假象迷惑敌人。

于是齐军派出齐城和高唐两个都邑的大夫率兵南攻平陵。平陵介于宋、卫之间,地处魏都大梁以东,是魏国东阳地区的军事重镇,人口多,兵力强,不易攻取。齐军进攻平陵,市丘(魏地)又是必经之路。魏军可以从市丘出兵遮断齐军的粮道。齐军进攻难以攻拔的平陵,粮道又受威胁,这一行动不但迷惑了魏将庞涓,而且给庞涓造成齐军指挥官无能的印象。

结果,齐城、高唐的大夫未能攻下平陵,兵败受挫。孙膑南攻平陵的行动,是一次战略佯动。齐国大规模调动军队,并将重兵集结在齐魏边境上,对于魏国已形成了侧背的威胁,魏军有可能放弃攻赵的行动,这样齐国使“赵破而魏弱”的战略意图就无法实现了。

孙膑以一部分齐军南攻平陵,并使齐军兵败平陵城下,其目的一是要掩盖齐军“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真实企图;二是不过早地暴露齐军实力,使庞涓产生轻敌思想,消除其对齐军的后顾之忧。此即孙膑所说的“吾将示之疑”,“吾将示之不智(知)事”。庞涓果然中计,全力攻打邯郸。经过苦战,魏军在付出很大的代价后,于攻赵的第二年(前 353 年) 十月终于攻下了邯郸。

此时,孙膑认为与魏军决战的时机已成熟,便请田忌派出轻车锐卒直逼大梁城郊,作出攻取魏都大梁的姿态。此举又是一次佯动:威胁大梁,“以怒其气”,轻车锐卒,以“示之寡(兵力少)”。目的是引诱庞涓回救。庞涓闻讯,弃其辎重,兼程回救大梁。行至桂陵,遭到早已在此等待多时的齐军主力的截击。

魏军由于长期攻赵,兵力消耗较大,加之轻装兼程,给养不足,长途跋涉,士卒疲惫;而齐军却“先处战地”、以逸待劳,在实力和士气上都占优势,因而大败魏军。从桂陵之战齐军的作战指导看,孙膑可谓是算无遗策了。魏军虽在桂陵被齐军打败,但魏是强国,仍保持了相当的实力。

就在魏军败于桂陵的第二年,魏、韩联军击败了围攻襄陵的齐、宋、卫三国军队,齐国不得已请出楚将景差来向魏国求和。而且,魏军并没有失去对赵都邯郸的控制,一直到周显王十八年(前 351 年),魏在迫使赵成侯在漳水之上与魏结盟之后,才把邯郸归还赵国。

二、报仇雪恨的马陵决战

魏惠王召集逢泽之会,率小国诸侯朝见周天子,但此举却遭到韩国等大国的抵制,令骄横一时的魏惠王感到丢了面子。同时魏惠王正要实施制服韩、赵,挟韩、赵以与齐国争雄的既定方针。

于是,在周显王二十七年(前 342 年),魏将庞涓率魏、赵军队向韩国发动进攻。韩国抵敌不住,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的建议:“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向韩使者表示救援之意,却又不马上出兵。韩国倚仗有齐国的救援,坚决抵抗魏军,结果五战五败,韩都郑告急,韩国再次求救。二十八年(前 341 年),齐国见时机成熟,遂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起兵救韩。

齐国此次救韩伐魏有两个意图:一是解韩国之围,使魏国控制韩国的计划破产;二是乘魏军疲弊之际,寻求决战,重创魏军主力,进而取代魏国的霸主地位。孙膑根据“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的特点,提出“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的作战指导原则,与田忌等人制定了因势利导、示弱骄敌、诱敌入伏的作战方针。

齐军先是兵锋直指大梁,似乎是重演桂陵之战的故伎,迫使魏军迅速回撤,解除了对韩都郑的包围。齐军第一个目的达到后,紧接着实施诱敌措施。一是以退军方向诱敌。齐军在进入魏境后不久,便掉头向东,沿丹水一线(约今陇海铁路一线),向齐国南境撤退。这一撤军路线,绕过了齐国的西部防线,而齐国南境又是其防御的薄弱环节,这使伺机报复的魏军感到有机可乘,有利可图,于是作出追击齐军的错误决策。二是著名的“退兵减灶”。

根据既定的作战方针,孙膑令齐军在入魏第一天设置供10 万人使用的军灶,第二天撤军途中设置5 万人用的灶,第三天又减至 3 万人用的灶,从而造成齐军仓皇溃退,士卒大量逃亡的假象,以示齐军“畏怯”之极,借以进一步刺激魏军的“悍勇轻齐”之气,诱使其倍道兼程,“百里趣利”。

魏惠王听说齐军向东撤退,认为这是寻求与齐军主力决战的良机,于是派太子申、庞涓为将,统 10 万大军向东追击齐军,其意图是一举追歼齐军主力,乘胜兼并莒地(今山东莒县)以南的齐国土地,即所谓“大胜并莒”。因为莒地是齐都临淄的南方门户,占领莒地,威胁临淄,便可在齐南境凿进一根楔子,从战略上牵制齐国的西向争霸行动。

庞涓在追击途中,又得到齐军减灶的情报,从而得出“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的错误判断,于是,留下步兵,只率少数轻车锐卒,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预先在魏军北上并莒的必经之地马陵山,利用山道狭窄、旁多阻隘的有利地形,设置埋伏。

庞涓追至马陵,一头钻入了齐军的预伏阵地。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败溃乱。庞涓智穷力竭,自知败局已定,便愤愧自刎。齐军乘胜追击,全歼魏军主力,俘虏了魏太子申。

魏国遭此重创,元气大伤,魏惠王只得“抱质执璧”,亲赴齐国谢罪。齐国则由此声威大振,更加强盛。马陵之战是战国战略格局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9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庞涓心狠手辣,残害自己的同门师弟,孙膑也是被庞涓伤寒了心,忍受屈辱装疯卖傻,最终在战场上率领齐军挫败庞涓,一雪前耻。

庞涓和孙膑本是结拜兄弟,但终究是因为利益反目成仇。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坚信邪不胜正,害人就是害己。如果庞涓能够心胸开阔些,兄弟二人必能驰骋天下,留名青史。

情同手足,拜师学艺

孙膑和庞涓年轻时候都是很有志向的青年,他们决定拜师战国时候有名的策略家鬼谷子。在路上相遇后,就结拜为兄弟,一同去学习。两人一同在鬼谷子那里学习兵法,想着之后能有一番大作为。

学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庞涓是魏国人,他听说魏王正在招募有才能的人,所庞涓就比孙膑早早下山历练去了。

庞涓到了魏国,利用在鬼谷子那里学的才华,果然得到重用做了军师。而此时的孙膑还在鬼谷子那里虚心学习,得到了鬼谷子亲传的《孙子兵法》。在下山的时候鬼谷子嘱咐孙膑以后要提防一下他师兄庞涓,因为他看透了庞涓和孙膑都很有才华,但是庞涓为人险恶,而孙膑为人善良。

孙膑当时还是比较信任他师兄庞涓的,所以就没太当回事,随后他也下山去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去了。

庞涓的心狠手辣导致兄弟间反目成仇

一下山其实孙膑也挺迷茫的,这七国自己到底去哪个国家呢?

就在这时经过一个朋友秦华礼的推荐去魏国做官,孙膑一想自己是个也在那里,这就更加坚定了去魏国的决心,但他却不知危险正向他逼近。

到了魏国之后,孙膑和庞涓都做军事。当时庞涓对待孙膑也很客气,毕竟自己很早就到魏国了,也积累下来很多的人脉和威望。孙膑以来,庞涓还是很热情的,毕竟自己也可以炫耀一番

但是久而久之,庞涓就发现孙膑无论是才华和谋略都比自己高很多,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孙膑肯定会在自己之上,那样自己的才华就会被掩盖。一想到这,庞涓开始害怕,慢慢开始心生恶念。

由于孙膑是齐国人,所以庞涓就在这里想坏点子。他伪造劝孙膑回齐国做官书信,然后向威望揭发,再加上自己一边添油加醋。果然魏王大怒要斩了孙膑,这时候庞涓又出来装好人,为孙膑求情,这才留下一命,但是活罪难逃!

孙膑被挖去了膝盖,脸上也被刺了字成了一个废人!

你以为庞涓救孙膑是为了兄弟情义吗?错!

庞涓纯粹是为了孙膑所学的兵法,此时善良的孙膑还只知道自己的师哥庞涓为自己求情,不知道自己的遭遇完全是庞涓所害,还在这里给人默写兵法呢!

卸磨杀驴

庞涓在得到兵法之后,孙膑彻底没了利用价值,为了除去后患,庞涓终于露出来自己丑恶的真面目。这就要斩了孙膑。

孙膑直至此刻才终于恍然大悟,他嚎啕大哭,但都不足以平息心中的愤恨。在将要动刑之际,孙膑想出一计。眼看就要动刑了,这是孙膑开始哈哈大笑,同时下半身的衣服湿透,开始尿了裤子。

庞涓一看自己师弟都成这样了,对自己构不成威胁了,也就没有动手,只是囚禁了起来。

绝处逢生

此后孙膑一直过着一种装疯卖傻的生活。见到庞涓就磕头。一度还被扔到了猪圈,和猪一起生活。但是为了活下去,孙膑不惜和猪抢食物。

眼前受的苦和自己蒙受的冤屈没法比,孙膑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活着出去。

终于有一天,孙等的机会来了。孙膑本身自己是齐国人,这天齐国的大夫来魏国出访,孙膑就舍命见到了这位大夫,和他说出来自己的遭遇和自己的兵法谋略。

这位大夫看出来孙膑才华不凡,于是偷偷将孙膑私藏带回齐国。孙膑的才华得到了齐王的赏识,他的复仇之路也由此开始!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当年魏,韩两国正在交战,等到双方都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齐王任命孙膑为军师发兵十万,进攻魏国。

当时庞涓率领的魏军一听到消息,立马回防。当时的魏军在七国中战斗力很强,齐国不是对手。所以一回来魏军就想着和齐军一决胜负。

但是齐军在孙膑的指挥下,避其锋芒,假装撤退。魏军在后面追,齐军就慢慢的跑。并且第一天在营地留下十万人的锅灶,第二天变成三万人的锅灶,第三天变成三万人的锅灶。以此来迷惑魏军,让他们以为齐军军心已经散了,正在仓皇逃跑,以此来放松警惕。

庞涓也是熟读兵法,一看每日的锅灶都在减少,果然上当。命令大军抛弃重武器,一路轻装紧急追赶。

追到马陵山处,庞涓突然一望,中间一颗大树上写着;“庞涓之墓”四个大字。随后就是密集的箭羽从天而降,周围树林火光四起。庞涓知道自己中计了,魏军此时大乱。得知对方的军师正是自己的师弟庞涓之时,庞涓内心是绝望和悲痛交加,只能拔剑自刎!

齐军在孙膑的带领下,把魏军主力消耗殆尽,乘胜追击,一路攻入魏国大梁,报了自己的血海深仇。

大仇得报

孙膑在大胜之后,齐王那是非常高兴,想要封孙膑为相,但是孙膑看透了权力的竞争。于是婉约推辞拒绝。

找了一个清净的地方,开始讲说兵法,研究谋略,总结自己生平的作战经验。写下来的《孙膑兵法》流传于后世。

以史为鉴

从庞涓和孙膑一开始情同手足到后来反目成仇,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孙膑并没有用残忍的手段来让庞涓痛苦,但是对于谋略家而言,最能让他难受的莫过于在战场上击败他。孙膑用正当的手段击败庞涓,技高一筹,不仅报了自己的仇恨而且一雪前耻,让后世敬佩!

每天分享一段有意思的历史故事,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哦。

希望看完的朋友,可以点赞,评论,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荣幸,坚持是一种精神。

10

孙膑和庞涓同是鬼谷子的学生,两人同门时,交情较好。不过,庞涓先下山,到了魏国为将。庞涓凭借自己的才学,很快得到魏王的重用。后来有人向魏王推荐庞涓的师兄,也就是孙膑,要庞涓写信请他出山相助。庞涓虽然万般不愿意,因为他觉得孙膑在鬼谷子那里待的时间比自己长,学得更多本领,到了魏国后,肯定会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但是魏王之命,他只好写了信。

孙膑对这师弟一向非常信任,于是应邀而来,同在魏国办事。当时的魏国是霸主般的存在,孙膑只想着以后发展前景无限,哪知道被庞涓暗中阴了一招,把他弄成了个叛国罪人,不但被砍了膝盖骨,还在脸上刻了字。幸好,孙膑装疯卖傻捡回了一条性命。

当齐国使者来到魏国时,孙膑向他显示才学,愿意为齐国效劳。于是齐国使者偷偷地将他带回了齐国,在田忌门下做参谋。这才有了著名的田忌赛马故事。孙膑名声大噪,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

由于魏国伐赵,领兵侵犯的正是庞涓,赵国立马向齐国求救。于是齐王令田忌领兵去救,孙膑做军师。孙膑并没有策划与庞涓正面交锋,而是引军拐弯去袭击魏国都城。庞涓知道后大惊失色,担心魏国安危,只得引军返回。哪知道中了孙膑设下的埋伏,被生擒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

按理说,孙膑应该在生擒庞涓之后报仇雪恨。不过,这时杀了庞涓肯定激怒魏国,会发动攻击齐国的战争,因魏国实力更强,不能杀庞涓,只好放了他。

十年之后,魏国又发动入侵韩国的战争。韩国也向齐国求救。孙膑故技重演,又引军去围攻魏国都城。庞涓知道后,只得带兵回救。孙膑并非真的要攻击魏国都城,仅是数次派兵骚扰,气得庞涓发誓要活捉孙膑,一雪前耻。在追击孙膑大军的过程中,他发现齐军的炉灶由十万变成五万,再由五万变成两万,料想是齐军士兵中途逃跑了大半,于是放心带兵攻击齐军营寨。哪知道,这是孙膑设下的圈套,在马陵地带易守难攻,孙膑又事先做足了准备,结果打得庞涓大军死伤无数。庞涓眼见大势已去,又看到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万念俱灰,拔剑自刎了。

孙膑算是“君子报仇,十年未晚”。

庞涓和孙膑同是鬼谷子的学生,最后终成死对头,明显是孙膑的军事谋略更高,他是孙武之后,著有“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是兵家双绝。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