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创始人,他宣扬的是克己复礼和仁、智、礼、义、信等信念,因此被古人奉为圣贤鼻祖。
我们经常说读圣贤书,做圣贤人,说的就是像孔子一样追求思想上的最高境界,不追求身外之物,孔子又被古人奉为“文圣”。
(孔子)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一个牛叉人物,在明清之前他不过就是桃园三结义中的关老二。
到明清之后,朝廷开始推崇武德和侠义,于是把关羽摆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称他为“武圣人”。
关羽和孔子相比,关羽就是后起之秀。中国人喜欢追捧偶像,古人为我们树立了“一文一武”两个偶像。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发现关帝庙越来越多,而孔庙却越来越少。
到后来直至现在,拜关羽的人超过了拜孔子,尤其是做生意的,店铺里供奉的都是关羽的塑像,极少有人供奉孔子,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不难理解,古人儒家思想很浓厚,历朝历代皇帝都奉行尊儒尊空,孔子就是人们心中的偶像。尤其是在隋唐之前,老百姓要想步入仕途,孝道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于是出现了汉朝的举孝廉制度,而孔子推行的就是孝道,这和人们所追求不谋而合,因此供奉和拜孔子的人很多。
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以后,文人进阶的机会除了读书没有其他路可走。孔子被古人奉为“文圣”,读书人自然拜孔子。
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在宋朝之前没有做生意经商这一说,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官发财。不读书的农民自然就是拜佛,求上天保佑不得病,多打几斤粮食。
真正做生意跑买卖是从宋朝以后,宋朝以后货币的流通出现了商人。商人在古代是下九流,不被社会所看重,其地位不如农民高。
商人铜臭味很浓,加之文化不高,自然他不会崇拜孔子这样酸腐的文人。由于宋朝国策是“抑武扬文”,文人地位还是很高的,民间很少供奉武将,因此宋朝的商人供奉的是范蠡、吕不韦和赵公明这些人,据说这些人都是古代的财神爷。
到了明清朝,关羽成了武圣人,商人看中了关羽的讲义气够哥们,对朋友两肋插刀的特点,加上关羽视金钱为废土,这些品质都是商人要大力宣扬的,商人搭伙做生意,自然希望搭档也像关羽一样讲义气。
再说关羽不差钱儿,他曾经投靠曹操后上马提金,下马提银,加之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左右逢源有贵人相助,这也是商人看重和向往的事情。
反观孔子一生贫困潦倒,为了兜售自己的思想周游列国,一路乞讨一路传播,到最后四处碰壁,两手空空回到老家安心办学,死后才被追认“文圣人”。
商人是讲实惠讲实际的人,不会向往孔子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反过来更崇拜关羽,商人心中最高理想是追求关羽这样的境界,。明清之际关羽是双重身份,被人们赋予武财神,以此商人都供奉关羽。
在上世纪60年代,火红的年代孔子被打倒,孔子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崩塌,到后来一些年轻人不了解古代文化,知识缺乏,造成了拜孔子的人越来越少。
老百姓更乐于接受通俗易懂的三国演义,关羽的形象无形之中拔高,关羽成了高大上的神人,加之武圣人和武财神称号集一身的缘故,关羽后来居上超过了孔子。
综上所述,商人是逐利的一群人,看重的是金钱而非文化,拜关羽而不拜孔子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人们的文化程度不提高,仅停留在物质满足层面上,追求权势,追求霸道,追求表面的光鲜,拜关羽而不拜孔子之现象会愈演愈烈,试问有几个人会耐得过住寂寞和贫寒充实思想呢?
文/秉烛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