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三国英才,诸葛亮真正提高了蜀国百姓的生活质量嘛?
对于这个问题,似乎从历史文献中很难找到正确答案,因为没有史学家会专门针对这个问题下过结论,但是仔细阅读《三国志》,从一些人物传记中可以归纳得出结论。
山野老人通过阅读《三国志》,得出的结论是作为三国英才,诸葛亮不但没有提高蜀汉百姓的生活质量,反而让蜀汉百姓苦不堪言。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下面,山野老人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很多人物传记中,可以看出刘备没有进益州之前,益州百姓的生活很富裕。
山野老人从《三国志》中列举以下史实,以供读者借鉴。
1,《三国志》刘备的传记中写道:“蜀中殷盛丰乐,先主置酒大飨士卒。”
这是刘备刚刚占领益州时的情景。
2,诸葛亮隆中对有言:“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刘备未进益州时,前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与刘备对话下的结论。
3,庞统说:“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
庞统建议刘备放弃荆州,以图益州,对刘备所说的话。
4,《三国志》董和传记载:“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值之家,侯服玉食,婚宴葬丧,倾家竭产。”
这是刘备未进益州,益州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5,《三国志》费祎传记载,费祎与董允去参加刘巴儿子的葬礼,因为没有车子,董允去向父亲董和借车子。
董和把一辆旧车子借给董允,董允觉得坐旧车子参加葬礼,有些伤颜面,不愿坐到车子上。到了现场,看到所有的车子都十分华丽,诸葛亮的车子也特别漂亮,董允便远远地下车。
这件事情也从侧面表明,蜀汉此时的生活也是极其奢侈的,攀比之风盛行。
以上五个方面的例子,说明刘备未进益州前,或刘备进益州之初,益州百姓生活十分舒适、奢侈。
二,连年北伐之后,蜀汉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三国志》薛琮传记载:薛琮的儿子薛珝出使蜀汉回来,对东吴统治者说,在蜀国“经其野民皆菜色”。
由此可见,此时蜀汉百姓生活何其悲惨?
结论: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其理论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主要指人们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衣食住行等,以此推测刘备未进益州之前,益州百姓生活追求奢侈,已经远远超越了生理需求的层次。
诸葛亮连年征战,导致百姓苦不堪言,连温饱都不能解决,根本无法保障生理需求。
依据方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心理需求层次理论,诸葛亮在位,不但没有改善益州百姓的生活,反而让益州百姓生活更苦!
以上史实引用于《三国志》及《三国志·裴松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