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溶洞 开元溶洞被称为山东第一洞的原因是什么?
开元溶洞因洞内有唐开元年间崖石刻而得名,洞内大而高,分六个大厅,洞内各种石钟乳等自然景物玲珑剔透,形象逼真,令人目不暇接。“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年号,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 开元溶洞的传奇历史 马兰峪位于山东博山源泉镇东高村南,隔淄河与东高村相望,峪呈东南向,峪口朝北;峪顶称大顶,峪东坡山腰处有一天然石洞,被称为“狼窝”,顺“狼窝”往外的青石板上有处叫“笸箩盖”的地方,有一马蹄形的石坑,附近的山头上有一长方形石槽,被人称作饮马槽。 相传古时的马兰峪称作拦马峪,唐王李世民东征时在此做过马场,拦马峪入口狭小,危崖耸立,只能容单人独骑进去,周围的山上树木丛生,称作拦马峪应当是名实相符,传说有人曾见有千军万马进入峪中,但峪内没有一间房屋,不知人宿何处,于是有人猜测里边有一条秘密的藏兵洞。 马兰峪东侧的山岭上有一石窟,夏日的雨后,总有云雾从洞口缭绕升起,于是被当地人称作“云窟窿”,有好事者往洞中投入大石块,好几分钟后可以听到“稀里呼隆”的滚动声,大家都知道这条洞深不可测,没有人能说清里面到底有什么。 1993年4月22日,东高村青年张以强、张德成两人出于好奇,顺一条绳攀援而下,神奇瑰丽的开元溶洞由此才得以面世。这个已形成了二十多万年的溶洞内,既有雄奇壮阔的自然景象,更有新石器时期以来的珍贵文化遗存。特别是洞内开元年间钟乳石刻和遗迹文物,不由让人联想起“开元盛世”那一段历史的辉煌。现在,万年石洞又逢盛世,得以开发,重现人间。 绮丽美景遍布六厅 开元溶洞第一厅叫“水帘洞厅”。洞内钟乳石造型形态各异,石幔、石旗、石笋赏心悦目。“水帘洞”得名于石壁上的一个小洞。石狮状石笋上依稀可辨的“李”、“女”、“遇”等字,证实为宋代石刻,已有近千年历史。在开元洞刚发现时,进洞的人在此石笋下面发现了一堆人骨。据猜想或许李某某在此遇难,跟他一起来的赵兴在此题字纪念。 第二厅是“龙脊厅”。龙脊又叫天沟。从一厅到六厅几乎全有龙脊构造。这样长、大、深、美的龙脊在其他溶洞中是罕见的,因此这也是开元洞的特色之一。洞壁上大大小小的白色圆形钟乳石,组成“迷途水母”景。此厅石笋表面有“开元年”三个清晰可辨的石刻,均被认定为是唐开元年间所刻。 第三厅是“珍珠厅”。厅顶也有许多印痕。它们有的是岩石裂隙被方解石充填而成。洞顶壁上布满雪白的球粒,极像珍珠,所以称为“珍珠滩”。球粒学名叫石葡萄,长成珊瑚状的,叫石珊瑚。化学成分为方解石,呈白色。它的大量分布,在其他洞中也属罕见。是开元洞洞宝之一。 第四厅是“聚仙厅”。此厅中各种形态的大小石笋、小石瀑布、小水母珊瑚、石葡萄、石旗比比皆是。胜景有观,水源有现,流东海之泉,冲上苍之巅,不啻是盛业千古的桃源之地。厅中有“盘丝洞”、有神仙居住的“婆罗佛塔”、有被尊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达摩面壁”、长寿星等,真的像是群仙聚会。 第五厅是“长寿厅”。长寿厅雄伟高大,钟乳石奇多。长寿厅美,美在犹如天王托塔似的美丽彩色石笋,美在犹如桂林诗景般秀丽景象,美在犹如一个村庄,万家灯火,更美在犹如远古火山迸发一股炽热火红的岩浆。峭壁上石旗飘扬,白色瀑布顶部有一石化了的盒子,盒上刻有“金棒藏记”四字。这一人文景观加海鱼化石,为长寿厅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源泉源头”流出长寿水,据说喝了会健康长寿。 第六厅是“观音厅”。此厅中石幔处处有,石笋满目生,贝窝迷人眼,石旗藏眼中,玉水清清,飞瀑漂流,景景诱人。流石坝形如梯田,石葡萄一串又一串。仙境主人南海观音状钟乳石端坐洞壁,栩栩如生。顶上的龙脊上钟乳石似火炬,像佛龛。 博山开元溶洞洞口上方“开元洞”三个字,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第25世孙、现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缙先生所书。在开元洞开放前夕,国内权威的岩溶地质专家曾对开元洞进行过考察论证,一致认为,博山开元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长江以北是罕见的布局,设计的精巧在山东省内独一无二。因此,国内著名的岩溶专家赵俊芬亲笔题写了“山东第一洞”的美誉,开元洞当之无愧。 开元溶洞开元溶洞被称为山东第一洞的原因是什么?
本页关于开元溶洞 开元溶洞被称为山东第一洞的原因是什么?内容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谨慎操作。尤其涉及您或第三方利益等事项,请咨询专业人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