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步入2020年岁未,即将迎来全新的2021年,进入尾声的2020年充满着很多变数,新冠疫情重创全球经济,疫情至今尚未缓解,IMF最新《世界经济展望》预估,2020年全球经济成长率将达到-4.4%,IMF还下调了2021年全球GDP增长预期0.2个百分点,预计明年将增长5.2%,意味着全球经济复苏的道路将比想象中更加困难。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一片惨淡的同时,反观中国,由于疫情控制成功,率先恢复经济增长,与全球相比宛如平行世界,然而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经济前景乐观的2021年,仍有几道生存关卡不能悼以轻心。
2020年中国是唯一在新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中持续强劲反弹的主要经济体,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如果我们认真分析推动经济强劲反弹的动力,不难发现出口和投资是主要引擎。前11个月,中国出口2.31万亿美元,增长2.5%,11月出口同比增长21.1%,创下2018年2月以来最高增速,疫情和封锁造成国际上对防护装备和电子产品以及日用消费品等的巨大需求,支撑了中国的出口繁荣。2010年到2020年中国GDP翻翻,但债务增加了三倍,达到280%,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特征十分明显,今年11月M2同比增长10.2%,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存款的增长多为派生性存款,截至三季度未,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0.07万亿,同比增长13.5%,也就是说每元GDP的增长大约需要70元债务拉动。可喜的是企业贷款增长较快,比年初增加16.9万亿,同比多增3.1万亿,尽管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仍占相当比重,A股市值从50万亿增加到70万亿,但脱实就虚现像有所缓解。
当债务率达到较高水平时,需要将国内需求从投资转向消费来减少对债务的依赖,这要求居民的家庭收入从现在42%提高到至少70%,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从政府和资本精英向家庭部门大幅转移财富的具体制度安排,如果单纯靠对家庭的大规模收入再分配来促进消费,那么内循环最终难以顺畅。今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至今同比仍然是负值,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5%,近期市场食品价格和国际原物料价格都呈普遍上涨趋势,在这种情况下CPI和PPI还在下降,叠加工业企业库存周转天数和应收帐款增加,充分说明通缩的程度正在加深。当前,表面上看居民消费正在恢复,但从消费信贷增加的情况来看,居民消费的来源愈来愈依赖负债的增加。消费贷款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从2012年的11.8%,上升到2018年的34%,消费贷款(不含房贷)占社会消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12年4.4%上升到2019年的36%。在过去5年间居民部门债务增加了4倍,占GDP的比重达到62%。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2021年对中国经济而言,要实现6%以上的增长,关键在于能否保持旺盛的外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内学者大多认为明年经济增长会呈现前高后低的状况,理由是,其一,由于有效疫苗的出现,主要经济体大致在明年7月恢复正常,从明年3月起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态势会有所收敛,7月份以后逐步下降。其二,明年美联储货币宽松政策不可能退出,因为通胀率2%和失业率4%两个政策目标实现起来很困难,因此美元可能进一步走弱,至少在7月份以前人民币仍有升值压力。宽范的美元流动性可能会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这就给外贸企业带来双重压力,出现有订单无利润甚至亏损的情况。其三,美国当选总统拜登表示既不会马上取消关税,又无意贸易谈判,美国如何与盟友一道对中国开出贸易条件以及与其盟友如何制定统一对华贸易策略都是未知数。其四,2020年强刺激的政策后遗症到2021年可能会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加杠杆和延期还贷的后遗症,经济增长后货币流通加速带来的通胀压力等等,都会影响到明年的货币政策。
在辞旧迎新之际,"不确定性"成了媒体的高频词,这个世界会好吗?叩问成了每个人最大的疑问。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坚信2021年会比2020年更好,至少新冠疫情困挠不会在2020年让我们倍受折磨,双循环作为长期战略正式提出,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中的堵点会逐步消解,经济运行会越来越健康。财政和货币政策将逐步正常化,中国经济的复苏将越来越平衡。RECP为亚太区域经贸合作迎来更多机遇。眺望2021,如果要给新的一年一个预期,那我选择2021中国GDP增长将在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