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2年,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灭亡。让人不解的是,和秦朝一样,赵国也有战国四大名将的两个,但是还是国破家亡?这是为什么呢?(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秦国两个:白起,王翦,赵国两个李牧,廉颇)。
赵国君主没有一直重用这两位大将
先说廉颇,公元前262年,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赵国军队在长平阻挡秦军。廉颇在这里坚守三年,大挫秦军,秦国使用了反间计,赵孝成王担心廉颇拥兵自重,就用年轻的赵扩代替廉颇。这造就了长平之战的发生,这一战中,赵国被坑杀几十万人,这一战致使赵国实力大减,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伏笔。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病逝,赵悼襄王即位,他不信任廉颇,于是就用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此心中不悦,就把乐乘给杀了,把新王任命的大将杀了,自己难逃干系,于是逃往魏国,之后廉颇再也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两代赵王的两个决定,撤了一个大将,却失去了更多东西。
再说李牧,“李牧死,赵国亡”,李牧起初驻守代郡,雁门郡,大破匈奴,在边疆镇守多年。期间赵王也曾听信谣言,将李牧撤下来,但是匈奴实在太强,只好让李牧再次出山。之后随着赵国有为之臣的故去,李牧逐渐担任更重要的责任,多次抵御秦军,被封为武安军。
公元229年,秦国再次使用反间计,赵王听信谗言夺了李牧的兵权,并暗中设下圈套捕杀了李牧。一代名将竟被自己的国君暗害,赵国焉能不亡?
廉颇和李牧,这两位战国名将,能力是有的,可惜几代赵王并没有从一而终地重用他们。如果重用,赵国灭亡时间可能会晚些。
秦国的强大
秦国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强悍的老秦人,秦国在七国的最西边,这一地区有很多的少数民族,这使得秦人民风彪悍,这样的民风训练出来的士兵很历害。
在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实力达到不可估量的层次。有一个制度使得秦军战斗勇猛,就是军功制:
“斩下敌人一个首级,授予一级爵位,当五十石的官;斩下敌人两个首级,授予二级爵位,当一百石的官;以此类推,同时在爵位的基础上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秦国的战斗力在昭襄王时期可以以一敌六。
和秦军相比,赵国就算拥有两大名将,也抵挡不住秦军的虎狼之师,更何况这两位名将还不被重用。
没有彻底而大的改革
使赵国强大的是赵武灵王赵雍,当时赵国既要抵抗其他国家的对抗,还要抵挡匈奴的不断侵犯,还有一个中山国。赵雍即位后,为了改善赵国的军事实力,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让赵国拥有了良好的士兵。但是只是在军事上有所改革,其他方面却一成不变。在其他国家都在变法的时候,赵国却没有进行彻底的改革,仍然遵循旧制,这使得赵国始终贫弱不堪。
赵国的改革,更多的侧重于军事,强调以武兴国,所以赵国的国运也是随着其军事上的得失而起伏。而吏治、经济、思想并没有进行深入改革。
君主一个不如一个,奸臣当道
赵孝成王时期赵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遇到军国大事不与贤臣商议;赵悼襄王时期趁着秦国政局不稳再加上任用优秀将领出现了短暂的中兴局面;赵幽缪王听信谗言杀掉大将李牧自取灭亡。多次与燕国交战越陷越深,赵国土地面积不断减小,没有将秦国视为大敌,而是一味地与燕国交战自损实力。
奸臣郭开坏了多少好事,先是让廉颇得不到重用,后来在赵国危亡之际,又陷害了能救赵国的李牧。
因此赵国纵使拥有战国四大名将中的两个,还是不能逃过被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