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在说起反超,还言之过早。
成熟的疫苗比质量和疗效,如今只能比品牌和国际关系
芯片与生物制药,不但是高科技,很难弯道超车,更是我们与美国差距最大的两个领域。
中国从事生物科技专门研究的机构才130多家,美国有1300多家,在新冠之前,生物领域上的差距是很大的,新冠疫苗使大家站到了一个起跑点,甚至中国还有先发的时间优势,但是因为后期中国的防御系统太成功,国内无法找到大规模的感染人群,后期人体试验数据性是有所缺乏的。
和竞争对手比,美国生物技术高于中国,辉瑞是世界品牌公司。即使中国疫苗效果好,并不能代表订单就更多,品牌先天就低了几个档次,更何况,现在还无法比较几种疫苗的优劣。
另外,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尽全力抹黑打压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是很大的,中国公司的国家关系和国家资源也不占优,要想后发先至,何其难也。
全球有数十款疫苗进入3期临床阶段。这些疫苗里面,最亮眼的四个分别是:辉瑞、中国生物、科兴、阿斯利康四家的疫苗。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看,辉瑞的有效率超过90%,阿斯利康的有效率超过70%,中国生物的疫苗已经在近百万人身上接种,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且注射疫苗后离境5.6万人中无一人感染。
但是,西方发达国家比较信服美国的医药标准和实验数据,对中国的药品向来不是很感兴趣,存在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这些在尚未能真正比较疗效和质量时,都是决定疫苗订购的决定性因素。
辉瑞和莫德纳先后宣布疫苗有效率95%以后,莫德纳预计年底前为美国提供2000万剂,有望在明年全球生产5亿至10亿剂,计划向美国提供1亿剂,另外加拿大订购5600万剂,英国订购5000万剂,瑞士采购450万剂。
辉瑞计划年底前向全球提供5000万剂,它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已达成协议,其中欧盟己确认3亿剂、日本1.2亿剂、美国1亿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智利各都订购至少1000万剂。
这方面,中国处于下风,且短时间内难以扭转。
仅仅以便于运输保存等非核心功能来判定疫苗的市场销量,远远不够
即使被证明为有效疫苗,中国疫苗在生产能力、安全性能、疫苗管理等方面方面与西方国家疫苗还是有差距。
疫苗的监管涉及到疫苗生产、疫苗运输、疫苗接种、接种不良反应监测以及可能出现的疫苗召回和损害赔偿等,在这方面中国企业的信誉状况在世界评价不高。
不过美国辉瑞疫苗也有重大的缺陷。
年产能不足和近乎苛刻的运输条件,使其在占领市场上有所欠缺。
辉瑞预定今年可生产5000万剂疫苗,2021年13亿剂;产能远远不足。
疫苗的运输方面,辉瑞要求的零下70度的环境,需要每一个环节都具备冷链运输的条件,需要特殊的冷冻柜和大量的干冰来维持低温环境,还需要民航、公路、铁路的特殊许可,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冷链运输系统来说,是一个考验,这些国家也需要考虑由此带来的经济成本。
国产疫苗在产能和对应疫苗的运输要求上,是完全具备优势的,而在疫苗的有效率上,按照钟院士在上周举行的2020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上的说法,则是旗鼓相当,
相比美国的疫苗,中国企业研发的疫苗更适合无法提供低温存储的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当然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实力雄厚的国家也很难击破辉瑞的保护罩。
另外,中国对付新冠疫情,靠的是中国式的社会防御系统而不是纯靠疫苗,而世界其他国家则必须靠疫苗救命。
在疫苗产能不足的情况下,美国不可能把疫苗优先用于出口,而我国则可以在保证高危人群接种疫苗的情况下,大量疫苗用于出口占领市场。很多国家在无法获得美国疫苗的情况下,不得不转向中国购买。
这是纯商业性的因素,有可能导致中国疫苗拉近与美国疫苗出口销量的距离。
中国的生物疫苗基础还很薄弱,不具备一战碾压欧美大国生物领域的基础和条件
全球目前已经有超过1.8亿人感染,新冠疫苗市场有着巨大的“钱景”。但是在疫苗市场的争夺中,中国全面处于下风。
全球各国预购的疫苗订单已经达到了96亿剂,其中68亿剂已经确认交易,像中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获得的订单数量比较多。
目前的国际形势是,已经确定向我国订购新冠疫苗的国家有:
印尼首批订购了1800万剂,由国药和科兴联合供应;
菲律宾订购5000万剂,全部为科兴生物的灭活疫苗;
巴西订购4600万剂,全部为科兴生物灭活疫苗;
土耳其订购5000万剂,首批2000万剂,也是科兴生物灭活疫苗;
我国疫苗名声不好。2018年的大型公众事件造成了不良影响。加上我国的制药标准一直没得到欧美西方发达国家认可,在基础上处于天然劣势。
中国生物科技基础薄弱,也不支撑中国疫苗具备一战碾压欧美大国生物领域的本钱。
但不妨碍一战成名,之后凭着产品质量和价格方面的优势,徐徐赶上。
美国疫苗产品属于奢侈品,一般国家消受不起。而中国疫苗产品会成为世界各国负担得起的公共卫生产品。
疫苗的需求量大,而产能远远不足以满足需要。欧美国家的产量估计都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为全世界提供充足的新冠疫苗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疫苗会以合理的价格和良好的效果赢得巨大的市场,并树立中国产品的口碑。
也许也会类似无人机市场,美国占据高档领域,中国占据中低价领域。
从目前的市场订单方向就可以看出一些趋势来。
不必太过心急,难得有一款疫苗药品,让中国和美国生物科技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虽然前期销量暂落下风,但能并肩一较高下就是了不起的开始。
更何况从运输和普及便捷上,中国疫苗有着美国疫苗无法企及的优势,剩下的,就是要让时间来证明疫苗产品最本质的功能,质量和疗效,一旦中国疫苗在这方面持平甚至稍有胜出,天平会立刻有所倾斜,未必全无翻转反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