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问题,其实在汉朝初年已经有了答案。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开始论功行赏。萧何被评为头号功臣。众人不服,因为萧何根本没有打过仗,他所做的所有工作,仅仅是坚守后方,做后勤保障工作。

刘邦解释道,你们这些人,就好像是抓兔子的猎犬,顶多算是功狗,萧何才是功臣。怼的群臣没脾气。

刘邦的做法,被历朝历代所接受。也将治国理政,保境安民,稳定后方作为首要工作。只要理解这一点,就明白刘备为什么没有让诸葛亮带兵打仗。

第一,刘备需要战略性人才,能够指明大方向,而不是攻城略地的将领。

刘备的人才储备虽然比较薄弱,但关羽,张飞,赵云,这些人都能够独当一面,不弱于曹操孙权手下任何将领。

可是刘备从徐州被打到荆州,一定是战略出了问题,思路不对。因此,刘备需要萧何式人才。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给诸葛亮的定位,也是萧何。

第二,刘备手下没有太多兵力,无力开疆拓土

刘备在荆州,兵不过三千,将不过关张赵云,赤壁之战以前,兵力也不超过两万,这样的兵力,基本上就是炮灰,除非是回到一汉当五胡的汉武帝时期,或许还有点胜算。

这种情况下,积蓄力量是第一要务,也和诸葛亮隆中对暗暗相和。取荆州,益州,都是捏软柿子,也是积蓄力量的方式。

直到占领益州,当上皇帝,刘备给诸葛亮的定位,依然是萧何式人才,他不负众望,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

只可惜,后来蜀国人才短缺,诸葛亮当了萧何,韩信,张良的角色,他的能力,已经超越西汉三杰的任何一个。

结语

刘备作为帝王,他的眼光很好,也尝试按照初汉时期的标准配备人才,于是,诸葛亮的定位是萧何,法正的定位是张良,虽然没有像韩信一样的大才,五虎将也可以顶替。

在这样的战略构想下,刘备不会让诸葛亮大包大揽。至于后面的大包大揽,实在是没人了,不得已而为之。

最佳贡献者
2

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两人在屋内嘀咕了半天。张飞和关羽也不清楚诸葛亮都说了点儿啥,反正刘备从此就和诸葛亮好上了。

刘备和诸葛亮好到什么程度,史书上记载刘备“於是与亮情好日密”。由来只见新人笑,有谁听见旧人哭,这让关羽和张飞情何以堪啊!

关羽张飞实在忍受不了了,两人就一起去找刘备。刘备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两人也只有悻悻而回。

等到曹操的军队打了过来,刘备这会想起关羽张飞来了。谁知张飞反将了刘备一军:“哥哥何不使‘水’去?”

碰到这么个败家弟弟,你还让刘备怎样嘛!刘备只好对张飞道:“诸葛亮最擅长煽风点火。你让他去,你俩儿就不怕变成‘水煮鱼’啊!”

刘备从出道到三顾茅庐为止,跑过多少地方,什么样的人才没有见过?刘备看人那可是老准了。

刘备引进诸葛亮这个人才,原本就不是做为将领来引进的。诸葛亮一来就让他去领兵打仗,就不怕把诸葛亮培养成赵括?

诸葛亮自己也清楚擅长什么,所以也从不主动请求带兵出征。诸葛亮主动请缨:“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这一般都是文职干的事情。

诸葛亮出使东吴,吧啦吧啦几句话之后,“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这才是诸葛亮擅长的。

在打败曹操之后,刘备就让诸葛亮管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主要负责“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刘备认为诸葛亮就是自己的萧何。刘备也就因此让诸葛亮坐镇大本营。

刘备前去夺取益州,身边就带着庞统,诸葛亮与关羽就坐镇荆州。刘备前去争夺汉中,身边就带着法正,诸葛亮就坐镇益州。

刘备不缺能征惯战的武将,缺乏的恰恰就是能坐镇后方的文官。由诸葛亮来坐镇大本营,远比让他带兵出征更重要。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 @寄暇学宫

3

提此问题的作者,其观点根本不对。近乎荒唐,你们这些大儒还随声附和,实在可笑。先不要说《三国演义》当中,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来辅佐自己建功立业,在此成功中经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军事行动,那一次不是由诸葛亮在幕后筹划,再由关,张,赵,黄等将领来实行。那一次诸葛亮缺席,有人说是法正在指挥,胡说八道,法正原是益州牧刘璋手下的谋士,只不过在投降了刘备以后,被其重用而已。怎么可能和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诸葛亮出山辅佐其左右相比,另外,也没有听说法正有什么军事才能。

除了,在为关羽报仇这件事上,刘备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建议,也没有带上诸葛亮,而是自己进行决断。其他方面,特别是军事行动,刘备总是躲在幕后,完全依靠诸葛亮在处理,决断一切军情事物,怎么可能像编者所说的“刘备没有一次让诸葛亮在军事方面施展才能”。这不是信口开河吗?

恰恰相反,诸葛亮的真正才干应该是在治理国家上面,而不是什么带兵打仗。可没办法,当时的西蜀无论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财力方面相比魏,吴都是最弱的。所以,诸葛亮一方面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同时也为西蜀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以便在自己去世后能够继续存在,而连年对外用兵,先是平定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孟获造反)。而后又连续六次出祁山,北伐中原,最后,疲病交加,损在五丈原。可惜了,本来他可以先治理好国家,发展经济,清理政治,而不是穷兵黩武。

因为,当时在蜀汉内部有许多不安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元老派和地方派之间的矛盾。元老派是指早年追随刘备打天下的荆州部臣,其代表就是糜竹,简庸。而地方派就是原刘璋手下的谋士,有法正,李严,有诸葛亮健在,还能频他自身的威望平衡两派的势力。同时,在皇宫内部也存在奸逆,就是宦官黄浩,他在诸葛亮活的时候,就娄次向后主刘禅进谗言,破坏诸葛亮的北伐行动。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自诸葛亮出山以后,他把毕生的经历都用在为刘备开疆辟土的军事行动上面,而在治理国家方面则是寥寥无几。也就是说诸葛亮主要负责军事方面,而治理已经取得的领土,则由刘备委派具体官员来实行。诸葛亮根本就不管地方的具体事物,他只抓大的方面。这也可以从庞统初次投奔刘备,而当时诸葛亮正在外出巡视,没有在荆州。结果闹出一场误会,就是刘备没有拿庞统当回事,把他打发到地方去做县令。可见,当时诸葛亮在刘备集团当中主要抓军事,地方上的事物都是由刘备委派具体官员来管理。怎么能够说是刘备没有让诸葛亮在军事方面施展才能,简直就是笑话。如果真如编者所说,那刘备还能以荆州为跳板,先取西南四郡,然后再图西川吗?

总之,没有诸葛亮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刘备是不可能建立蜀汉王朝的。大家可以从《三国志》当中,对诸葛亮的一段描述,就能窥探一二了。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震荡黄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堪,娄耀其武”,其中的含义就是诸葛亮的大志就是建立伟岸功勋(恢复东汉,囊除奸凶),而又担心自己余生不多,未能北伐中原,击败曹魏,实现他在隆中和刘备规划的建国蓝图。所以,频繁对外用兵(六出祁山),显示武力。

从这段描述当中,就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在当时后汉三国时期,除了曹魏的司马懿,还有谁能和诸葛亮在军事上,一决高下呢?怎么能够荒唐的说是刘备没有让诸葛亮在军事方面施展才能呢?

你们可以看看,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其主要内容就是以战争作为主轴来贯穿全部的,当时,其中也夹杂了一些政治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所以,《三国演义》就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战争大片,怎么可能少了军事大家诸葛亮的身影呢?

你们以后提问题,要看准了再说,可笑的是大多数人还随声附和,进行回答,实际毫无意义。因为,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就错了。

4

刘备一直没让诸葛亮施展军事才华?原因有三:
其一,刘备一直兵少,没得诸葛亮前,一度被曹操打得成了光杆司令,只身投靠袁绍。徐州时也就两三座城,关羽守一座,自己带张飞守一座。赤壁大战之前,不过统了一万多人马,分兵就是实力更加不济。没那么多兵,那有机会让诸葛亮单独统,自然也没展现军事才华的机会。
其二,部队是君主的命根子,一定要抓在自己手上,轻意怎肯付人?带跑了怎么办?造反了怎么办?所以每逢大战,刘备会亲自统兵。创业初期不说了,就那么点人马,到中后期,每逢大事,刘备都亲征的。进益州如此,夺汉中如此,当了皇帝打东吴还是如此。刘备的确是个马上皇帝。
不得以分兵时,刘备也得把分权交到最信任的人手上。诸葛亮在荆州才投入刘备帐下,和关、张比,刘备更信任谁呢?换位思考,是你也会更信任关、张,那可号称是“兄弟”呢!所以每每不得以分兵,首选关羽,次选张飞,再正常不过。关羽留守荆州,大家都知道的,假节钺授全权。入蜀支援的张飞、赵云、诸葛亮,主力部队也在张飞手上,才有张飞义释严颜。失荆州后,成都之外最大的一支部队,就是驻守阆中的张飞,假节。
其三,刘备有识人之能。都知道刘备白帝托孤之时,言马谡不可重用,而诸葛亮不循,致街亭之败,大家都说刘备识人准。对诸葛亮,虽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来,可刘备分得清,战略与战术家还是有重大区别的,诸葛亮在茅庐,指点天下,分析分析形式,谋划一下战略还行,可真领兵打仗,还是不及关张,冲锋陷阵不及黄忠,名头不及马超,搞搞内政还行,所以并没授诸葛亮什么兵权,刘备在世时唯一一次让诸葛亮与张飞、赵云领兵入益州支援,也没记载有诸葛亮打了什么漂亮仗。
后来的事实证明,诸葛亮确实打仗不行,六出伐山,无功而返,空耗国力。不要强辩,这是史实。并且在战略上也有方向性错误,有六出祁山的劲,不如东出再争荆州。
诸葛亮是被后世神化了的,主要是手握大权不篡位自立,这在三国时期极为难得,如曹丕、刘备、孙权,包括前期的袁术,后来的司马炎,夺位篡权称帝的比比皆是,再不济也是如董卓、曹操、司马懿家父子三人,飞扬拔扈的做权臣,视帝王如无物。所以后世皇帝们,都让臣子学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才不断拔高诸葛亮的才干,不断神化到呼风唤雨、能掐会算、其智近妖,真实能力没那么大。




5

成都武侯祠内的诸葛亮像。临机决断,真不是诸葛亮所擅长的。

感谢三国迷的好问题。其实,这体现了刘备的知人善任,就诸葛亮自身而言,冲锋陷阵、临机应对,相较于战略规划和国家治理等方面的确不是他的长处和优势在军事方面出谋划策的谋士中,刘备最倚仗的其实是法正

诸葛亮很善于冲锋陷阵和临机应对?这都是小说《三国演义》的“贡献”

诸葛亮,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是“智绝”的人设担当。在小说的世界里,诸葛亮无所不知、无所不精、无所不能,特别是在军事方面简直是算无遗策。可是不好意思!这些都发生在小说里。冲锋陷阵和临济应对决断真不是诸葛亮所擅长的,这一点在时人对诸葛亮的评价中可见一斑。

诸葛亮在三国时就已经是“顶流”。魏蜀吴三国,人们津津乐道和推崇的就是诸葛亮。在对诸葛亮的诸多评价中,最具有代表性且中肯的要属魏人袁准和东吴人张俨的“七问七答”。公元265年司马昭离世。担任东吴“外交部长”(大鸿胪)的张俨亲往吊唁。在魏期间,张俨和魏国上层人士广泛交流,促进友好感情。其中和袁准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谈论起了诸葛亮,即收录在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注解中的“七问七答”。关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他们是这样说的:

曰:子之论诸葛亮,则有证也。以亮之才而少其功,何也?

袁子曰:亮,持本者也,其於应变,则非所长也,故不敢用其短。

这一点从诸葛亮五次北伐而较少战果就能够得到验证,也得到了后世人的普遍认同。

成都武侯祠内刘备像。刘备能在东汉乱世中后来居上,这与他知人善任的能力是离不开的。

所以,由于在临机应对和决断上存在短板,军事方面诸葛亮并不是全才。而刘备没有在这方面更多地让诸葛亮参与,说明了刘备是知人且善任的

诸葛亮擅长什么呢?

既然临机决断方面不是长处,那诸葛亮到底擅长什么呢?这一点从刘备与诸葛亮的分工就可见一斑。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敢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宜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

二人的分工中,诸葛亮更多的是“总经理”似的角色:后勤调度、行政管理和财政收支等。加上前期对三足鼎立局势的预判的“隆中对”,刘备离世短短几年之内就能“国以富饶”等方面,可以看到诸葛亮擅长是战略规划、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等

都江堰远景。诸葛亮在蜀汉的治理上是为人称道的,其中一点就体现在对都江堰的维护上。

诸葛亮在军事方面就一无是处了吗?其实不是!军事,是非常庞杂、系统和复杂的。在连弩、“木牛”和“流马”等诸多发明创造,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军械制造方面是行家。在安营扎寨方面,连司马懿都佩服,说诸葛亮是奇才。而且,诸葛亮治军严谨,使蜀军富有战斗力也得到了时人的认可。在“七问七答”中也有体现:

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亮之行军,安静而坚重;安静则易动,坚重则可以进退。亮法令明,赏罚信,士卒用命,赴险而不顾,此所以能斗也。

所以,在军事方面诸葛亮除了临机决断,在其他维度是值得称道的。

军事上的临机决断,刘备到底最倚仗谁?是法正

如《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所载:

“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


法正为刘备出谋划策,无论是外部的敌人还是内部人都很服气他的神机妙算。如《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所载:

“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对于法正的神机妙算,诸葛亮也很服气,

“亮每奇正智术。”

法正,才是刘备真正的谋主。

其实这一点在《三国演义》里也是有所体现的,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张飞遇害,雪弟恨先主兴兵”中,诸葛亮劝谏不力,说了句:“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也。

综上,刘备在军事方面没有更多地倚仗诸葛亮是务实和明智的,因为这方面法正更擅长

6

①刘备不懂军事,有主见,重义气。

你见过刘备打过胜仗吗?

你见过刘备发表过军事建议吗?

诸葛亮后期有拿得出手军功吗?

历史的答案告诉我们,这些都没有。

刘备早期虽然有一城一地,但是刘备守不住。

人过中年,东串西走,寄人篱下。

刘备年少时,喜欢美食,精美服装,斗鸡遛狗,不喜读书。

造成了刘备起步太晚,只是一个看客。无法搅动天下风云,默默地想着内心的抱负,复兴大汉愿望终究成空。

与东吴之战,诸葛亮也劝过,刘备不听。只想给关羽报仇,关羽是刘备的手足,忠心耿耿。

刘备之所以能在乱世四处奔走,还能安全转移,关羽、张飞原因很大。

从私人的角度看,就这一点,刘备有情有义,是个好兄弟。

从政治角度看,刘备不理智,盲目发起战争,重情重义。

②诸葛亮军事能力到底如何?

从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格局看,诸葛亮是一位格局家、谋略家、政治家

至于军事家不敢恭维,我认为诸葛亮和曾国藩差不多

曾国藩在前线亲自指挥战争,总是打败战。一旦做好战略布局,让别人指挥前线作战,就能打胜仗。

诸葛亮军事谋略,不是没有。从后期看,诸葛亮一生谨慎,与国力、亲自指挥能力有关。

诸葛亮适合做参谋,不适合亲自指挥战争。

刘备不适合指挥战争,不适合战略布局。刘备适合露露脸,表达爱民之心,听正确的建议,执行正确的方案。

拿刘邦做对比,刘邦少读书,不懂军事,不能处理事物。

一遇问题,就说“如之奈何?

现在该怎么办?这是刘邦正确之初,有问题不能解决就问。

身边有谋略家,张良。有后勤大总管,萧何。

韩信一次给刘邦的信,齐地无王不能安,封我做假齐王,齐地可安。

在刘邦看来,韩信这是居功自傲,讨要封赏。

刘邦破口大骂,张良萧何赶紧阻止,还踩了刘邦的脚。

在两人的一番解说之下,刘邦故作大方道“大丈夫要做王,就做真王,做假王什么玩意

另一次在洛阳南宫,刘邦看见众将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说什么,问身边的张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

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封赏不公,担心不封赏。刘邦又问怎么办,张良就问他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张良建议速封雍齿。刘邦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方侯

群臣一看,刘邦最恨的人都得了封赏,也不担心不对他们封赏。

不懂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问。问正确的人,听正确的建议,执行确定的决定

在这一点看,刘备比刘邦差远了。

诸葛亮有军事谋略,能力还是有的。但说料事如神,无所不能,就吹的有些过头了。

三国演义不算正史,三分实七分虚。空城计是假的,火烧赤壁是周瑜干的。

刘备是个好兄弟好朋友,不是一个好领导。

诸葛亮是个好下属、政治家、谋略家、格局家,不是一个好的提拔者。

一生谨慎,兢兢业业,恪守本分。

7

刘备闯荡了那么多年,也曾两次占据徐州,可在碰到诸葛亮之前却是一事无成。这中间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只要搞清楚了这个,那就能知道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扮演的角色。

刘备其实不缺大将,无论是张飞还是关羽,这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骁勇战将,赵云武力值也非常的牛叉,这三人哪怕是曹操也是想要得到的人才。至于土地、军队,那刘备在有徐州时也是不缺的。

刘备在一开始就给自己集团的人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复兴汉室”。刘备也一直用这个来招揽人心,所有的人都知道跟着刘备干就是为了打下一片基业,然后让汉室再次中兴。

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他是不知道要怎么去做才能复兴汉室。刘备知道要复兴汉室,刘备身边的人也知道要复兴汉室,但怎么复兴?怎么诛杀国贼曹操?这些他们都不知道,也就是说,刘备集团长期是有目标的,但却没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路线。

而现在诸葛亮站了出来,诸葛亮告诉整个刘备集团,汉室可以复兴,只要按照他隆中对的战略来,打下大片的基业,重振大汉,那都不是问题。可以说诸葛亮的存在,在战略上就把刘备将要走的路线给规划好了,这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作用。整个刘备集团中,也只有诸葛亮有这样的能力。

并且诸葛亮还极善于内政,刘备不缺冲锋陷阵的将军,他缺一个战略规划者,更缺一个内政好手,诸葛亮正好弥补了这块的缺失

这样说吧,持续两年的汉中之战,如果不是诸葛亮在后方将内政打理的井井有条,刘备很难逼退曹操。还有就是赤壁之战后应该如何发展,这些都是诸葛亮来指明路线,至于攻城掠地则是关羽和张飞的事。

刘备不需要诸葛亮去搞什么军事,他需要的是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和内政管理,这才是人尽其用啊。

8

怎么没有?刘备打益州,后来招“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

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都留守荆州,这还不能说明问题?荆州的重要性大于益州,刘备把他的嫡系全留在荆州,直到益州局势明朗后,才招来张飞等人。

战争又不仅仅只有“正面交锋”,练兵、征兵、募粮、器械、运输、情报等等,战争是一个大系统,玩过三国志的人大概都懂得。

刘备跟曹操类似,擅长打仗,不擅长文治。刘备不缺打仗的人才,缺的是政治人才。他不让诸葛亮领兵不是诸葛亮军事才能不行,而是不需要。

一个可以1级打野的英雄,非得让他上线跟队友抢钱?

刘备只要活着,除了关羽的襄樊之战,他哪场战争没参加?刘邦用韩信,那是因为他不如韩信,而刘备自己相当于韩信和刘邦的结合体。

只要能看明白诸葛亮五次北伐进程的人,都不会说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至于说诸葛亮把蜀汉底子打光的,更是胡说!诸葛亮死后,刘禅支撑了20年呢!

9

诸葛亮主要是制订作战计划,具体指挥打仗,刘备自己更内行。例如,赤壁之战,诸葛亮与周瑜商定作战计划之后,回去安排人截杀曹操,夺取地盘,让刘备成了赤壁之战最大的受益者。刘备入川,庞统牺牲,刘备只能请诸葛亮入川,凭刘备那脑壳,是根本无法夺取西川的。有人认为,只有挥刀弄枪才叫打仗,真正会打仗的人,是料敌于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连枪也打不准哩。哈哈哈

10

其实在整个东汉末年的一段战乱时期,最有眼光,最能识人的人就是刘备(没有之一)在识人方面,曹操都要逊刘备一筹。刘备之所以一次都没有让诸葛亮在军事方面施展才能,是因为他知道诸葛亮的弱项就是军事。相比于军事,诸葛亮的强项却是内政。说句不好听的,若论起军事才能,魏延都要胜诸葛亮半筹。还记得当时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吗?后期的司马昭灭蜀,走的就是子午谷。就连司马懿在听到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后,都骇然色变。我们说,魏延虽然不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但刘备对魏延也是刮目相看的。在夺取汉中后,刘备的决定让众人大跌眼镜。众人以为,刘备会把汉中的治理权交给张飞的。就连诸葛亮和张飞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刘备却把汉中的管辖权交给了魏延。而魏延也没有让刘备失望。他在汉中,曹魏十余年不敢犯境。再看诸葛亮死后,姜维守汉中,月余光景汉中就丢了。别忘了,诸葛亮可是看好姜维而不看好魏延的。还有马谡,也是诸葛亮的得意门生。结果让诸葛亮挥泪斩了。大家看,刘备在临死前,还告诫诸葛亮,马谡之才不可大用。诸葛亮不听。结果正如刘备所料。我们说,且不管刘备是忠是奸,也不说他是伪是真。单就看人的眼光来说,天下无人可比。刘备在世时,诸葛亮就是他的萧何。我们说,对于刘邦来说,萧何,韩信和张良。这三个角色缺一不可,而他们三个却不能融合在一起。说白了就是他们三个,谁也取代不了谁。在刘备看来,诸葛亮就是他的萧何。法正就是他的张良。关羽和魏延则勉强可是做他的韩信。我们说,刘备的五虎上将里面,能够独立处理事务乾纲独断的人,只有半个。这就是关羽。我们说,如果关羽的脾气能够收敛一点,不那么宁折不弯。那关羽就可以担任刘备的韩信一角。魏延也是跟关羽犯同样的毛病。他虽然在武艺谋略上逊关羽半筹,但脾气和傲气却一点都不比关羽弱。这也是魏延在三国时期没有朋友的主要原因之一了。假设魏延和关羽没有这些缺点,那刘备的光景就好过多了。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关羽魏延都跟赵云那样人格完美无缺的话,刘备还敢不敢放心大胆的用他们呢?要知道,赵云跟随刘备一生,几乎从没像关羽魏延那样有独立领兵的机会。同样的道理,马超倒是有独立领兵的能力,但就是因为他看见刘备,总是刘备长刘备短的直呼其名。明摆着看不起刘备。刘备还怎么敢放心大胆的用他呀?所以,马超也就活了四十多岁就享年了。准确来说,马超是郁郁而终的。至于黄忠,虽然有百步穿杨的能力,在武艺上也不次于关羽。但毕竟是老气横秋了,就算是老当益壮,但在刘备看来,黄忠虽勇,但时日不多。他真怕自己把黄忠委以重任,黄忠保不齐会享年在上任的路上呢。所以,刘备一生不仅没有给诸葛亮军事施展的机会,他同样也没有给马超,赵云甚至是黄忠独立完成战略军事的机会。说句不好听的,就连张飞,也只能窝在梓潼(现在的绵阳)做个太守。要知道,梓潼的地理位置可比汉中差太多了。我们看,汉中的地理位置,汉中的周围都有什么?长安,天水,安定,梓潼。再看张飞所镇守的梓潼,除了接壤汉中以外,就只能通成都了。所以,我个人觉得,刘备不是不想让诸葛亮在军事上施展才能。是因为他的直觉告诉他,军事才能是诸葛亮的弱项。而且诸葛亮在识人方面,还不如他刘备。我们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刘备觉得,只要用好诸葛亮的强项就行了。没必要非得赶鸭子上架吧。所以刘备死后,蜀汉再无杰出的军事人才的出现。这不是说蜀汉没有军事人才,而是以诸葛亮的眼光看不到而已。说得简单点,诸葛亮并非是发觉军事人才的伯乐。只从诸葛亮提拔的马谡和姜维来看,就不如刘备提拔的关羽和魏延了。我们常说,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员工好坏用业绩说话。说魏延不行吧?魏延守汉中,汉中十余年安若泰山。说关羽不行吧?镇守荆州那么长时间,荆州也稳如泰山。至于说关羽丢失荆州。那是因为关羽的对手太多而且太过强大了。就这,这些对手出手还都是一些下三滥的手段。偷袭陷害绑架甚至是打闷棍,最后再给关羽来个掏裆。总之是怎么卑鄙怎么办,怎么恶心怎么来。面对如此阴损缺德的招数,以忠义为本的关羽如何能抵挡得了?我们说,老虎都还有打盹的时候。更何况关羽以一己之力要同时应对一个五百年一遇的曹操和一个毫无底线的东吴鼠辈的联合攻击呢?如此阵仗,关羽就是输了,那也是虽败犹荣。东吴虽然说胜了,那也是胜之不武。可能是老天都觉得他们这么做有失公平的缘故吧?所以对这些阴损的家伙做出了枪毙的惩罚。君不见关羽一死。老天爷立马就把曹操收走了。不仅如此,就连吕蒙,将钦,通通都死啦死啦地有。我们说,如果东吴不在关羽背后捅刀子。关羽会不会输?至少不会输得那么惨。这是刘备眼光的独到之处。再看诸葛亮,用了马谡失了街亭,直接掐断了诸葛亮的北伐梦想。用了姜维,汉中月余光景就丢了。汉中一丢,等于直接打开了四川的大门。汉中不丢失的话,邓艾上哪里偷渡阴平小道?成都也不会陷落,刘禅也不会投降了。如此看来,刘备不让诸葛亮施展军事才能是对的。至于后来,那是因为刘备死了。对于身后事,刘备也管不了了。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掌蜀汉的军事大权。那也是事急马行田,不得已而为之了。因为当时的蜀汉的确是人才凋零了。所以,诸葛亮既做萧何又做韩信还做张良。年纪轻轻的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