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启动之年2002年的缴费金额为10元,2021年的缴费金额已涨到280元,涨幅高达2700%,这个涨幅实在是非常之惊人,缴费压力从当初的“轻飘飘”,变成了现在的“沉甸甸”。
农村的农民,对于新农合缴费金额的高速持续增长,显得非常之无奈。
虽然无奈,但是农民还是不要想得太多了,还是尽自己最大可能及时缴费吧,不要总是耗着了,要不然集中缴费期就要过去了,说不定对于2021年的报销就会产生某种影响。
新农合缴费金额的增长速度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那就是其速度非常之快。
2001年北京的月社会平均工资为1507元,2019年北京的月社会平均工资为9910元,增长幅度为558%。
2700%对比558%,那完全不是在一个量级上。这种对比虽然并不科学,并不准确,并不有效,但也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农合缴费金额的增长速度的确是在高速路上行使,就是想“刹车”,恐怕也无法“刹车”了,顶多也就是缓一缓而已。
虽然面向农村农民的新农合和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已整合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但是在实质上并无什么大的变化,况且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主要参保对象又主要是农村的农民,占比高达90%以上,所以缴费金额的风吹草动,对于生活还未小康甚至还相对困难的农民来说非常之敏感。
就在新农合缴费金额增加的同时,国家对于其补贴也在同步提高,这也的确是事实,并且幅度已经不小了,但是作为缴费对象的农民对于这种补贴似乎并感不到什么,甚至认为跟若干年前相比并无变化。
尽管我们也作出了这样那样的解读,但是农民对于补贴的认识似乎还是停留在一个非常之低的层级上,因为农民更为看重的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平时的实际效果。
可是,这种平时的实际效果似乎并不令其满意,甚至还挑出这样那样的毛病,并且这样那样的毛病多年来如一日,并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他们对于此的满意度不高。
这边的满意度不高,甚至还非常之低;可是,那边的缴费金额却在快速增长,乃至到了某种无法承受的地步,满意度肯定会随之下降。
有新农合缴费金额的快速增长,想到了新农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非常之缓慢地增加,仅从2018年1月的88元增加到2020年7月的93元,中央参政不动,地方财政也不动,增加金额也就可想而知了。
2017年的时候,北京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增加了两次,每次都是50元;2018年和2019年的增加幅度都是95元;2020年却骤降至20元,幅度之大从未有过。
看样子,新农合缴费金额要想原地踏步走的可能性并不大,还会保持每年增长的态势,2022年的缴费金额如果还能停留在2021年的280元,那可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之事。(原创:周凤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