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以这样说,九十年代之前农转非那是跳出龙门,是一种无边幸福和令人羡慕的一件美事,因为不用辛辛苦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了,再说当初除了上交国家的粮食以外,种田除吃饱外,基本上没有更多的收成。九十年代后,国家和地方陆陆续续对农业发展重视了,不仅减免农业税费而且实行各样富农补贴,我们上海郊区的责任田你想种也种不到,都集中分配给一些种田能手种植了,如我朋友阿三,种了100亩土地,一年单种一季后季稻,忙的时候请一些亲朋好友或帮工,一年除了农械化肥种子农药和劳动力等费用外,净收入达十多万元。他们没有农转非的现在农保退休金也与征地农转非的相差无几,而他们可以享受多种社会福利,如子女读书可以减免,农村可以使用宅基地建造小洋方,可以养点鸡鸭种点蔬菜瓜果。

而九十年代后,最气人的是我们这帮新城市人,土地被镇政府征用,户口农转非,工作没有按排,拿(镇保)退休工资要到6o岁,宅基地没有了,补贴钞票买镇里统一的拆迁房,住房停车都要交物业费,大家评说我们后悔不后悔?(当然也许政府资金不足,也许政府拆迁工作刚开始(初级阶段)并不完善,但愿九十年代后的拆迁农转非人人都心情舒畅)。

最佳贡献者
2

本人没有经历过农转非,但老家有亲戚有农转非的经历,
虽然没有跟他她们探讨过这个问题,但以下事实会说明一些实际情况~
如果是在七十年代,家里有农转非的孩子,那绝对就象是中了状元一样,很兴奋的一件好事,
如果是在八十年代,家里有农转非的孩子,也属一件高兴的事,
九十年代农转非,可能就差点啦,因为那时农民有发财的啦哈??,市里面工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而且还有大量下岗人员,
话说到现在~
我的老家在天津近郊,把地都卖了,所以村里很有钱,
然后又盖起楼房,所有的福利没有农转非的事,
要知道,别管农村用什么条件分房,只要你是本村人,就会分一套房子,
但,农转非人员没有,也就是百八十万块钱,没有了,
这大概是最低的标准啦,
所以,这些农转非人员后悔不后悔,只有他自己知道,
现在近郊的农民,生活条件比城市要好的多,
眼下近郊农民的生命是好了,但土地都卖没了,
过三十年以后,他她们还能怎样,不知道了,
风水轮流转,还是要多掌握一点技术,到什么时候都能吃饭,这是最关键的。

3

九十年代的农转非?我们这里九二年开始:叫捐资转非农户口,每转一个农转非,需要捐资三千五百元。在城工作的大部分职工,包括(干部、教师、医生)的家属、子女,都在农村,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各自筹集资金,为自已的家属、和子女能吃上商品粮,都勇跃捐款。九五年前后,根据老的政策:有了非农身份,符合招工、招干、民师转正等条件的,都得到了按排!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厂、商业九五年前、后招进去的职工部分可能下岗或失业,苦楚他们心里有杆秤!

4

我的夫人孩子就是农转非。她们若不农转非,她早就没命了。

此话怎讲?1994年元旦,因工作紧要,我没有休假,出差西安了。当时,她身体很好,没有哪里不舒服。

我们的儿子在西工大读书,他答应给一个高中生补习数学,对方给他200元酬金。我要他将酬金退给对方,他不愿意。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三翻两次,要他跟我一起回家。最后他答应回家了。

我们是17号回到家里的,一回去,他妈妈就要我把旅行袋放下,要给我谈件事情。她平时不是这样的,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的人。今天怎么这样慎重了,我只好放下了袋子。

她说:“元月七号,她发现左乳房上方有一个黄豆大的肿瘤,王医生说要开刀。”这一下就把我惊住了。我赶紧摸她的小肿瘤,已经有五分钱亳子那么大了。

我出差回来还要汇报,要报消差旅费。我给她说,你找王医生再看看,她找了几天,没有找到人,我要她找张医生看看。她说张医生要她马上去住院。我又专门找到张医生,她说:“你赶紧带她去肿瘤医院住院。我摸到有铜钱那么大了,发展很快。”

我回到家里,要带她去住院。她说:“我现在又吃得,又做得,你要我到医院去过年呀!”我知道她的性格,不和她争。她说话的时候,儿子看到的,我马想到了要儿子劝她去住院。等她出去有事了,我跟儿子说:“你看到了,你妈妈那种情况,我若和她吵架,会更加遭糕,只有你才能说服她,她若不去,你就把她吵到医院去!到22号,我要她去医院,她跟我上了厂里班车,在厂区开慢车,我没有讲什么,到郭亮路开快车了,我问她:“怎么想通了?”她说:“儿子骂我了。”我说骂得好!我急得发跳,你好象没点事似的。

因为我们那一栋一个人,她因事躭搁了一些时间,后来人财两空。象这样的病就是拖不得。若她在农村,可能就完了。

还有一次,我发现她的背部,胸部怎么一下子都冰冷了,我赶快给她热傅,女儿说用她的吹风机,这就更好。若送医院,可能来不及了。

她的胆结石,平常没有听她喊过痛,那次叫痛,张医师一桧查,马上开刀,胆囊里尽是结石,有120多颗!

这些情况,若在农村,我的夫人早就没有命了。

5

农转非,就是农业户口转商品粮户口,商品粮户口就是吃皇粮,髙一个等级。是人人都求之不得的事情。

一个时期我们镇政府出台了政策,可以花五千元钱买一个商品粮户口,但是要有门路的人才弄得到指标,没门路的人有钱也枉然。

我的有些朋友为孩子买了,大家都为他高兴。第二年,国家取消了商品粮,再没有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之分了。

朋友至今还在后悔。

6

九十年代的农转非,你们经历过了吗?有没有后悔过,为什么?

纠正一下,上世纪1992年的“农转非”,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农业户口指标性合法转为“城镇户口””,而是所在地政府公安局“户籍科”,需要本人出资5000元购买“城镇居民户口”。

1992年我在国有企业上班,亲历这个过程。

本单位有3位女性“临时工”就是花了5000元,才从“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92年我市(宣州市,现在的宣州区)就从省公安厅批准5000个“农转非”指标,每人5000元,财政增加25、000、000元,此项税收政府花2千万修建了“城市防洪墙”,为北门底洼区解决了水患问题,而且全市职工每人强制捐款30元(集资修防洪墙)。

一位阮姓女,那年23岁,就是农业户口在城里谈了个男朋友,男方父母就是反对不同意,原因就是农村农业户口,结婚后生的孩子随母亲,怕影响子孙后代的就业问题;后来花5000元农转非后,她下半年就待业转为“合同制工人”,第二年就结婚了,而且去年年满50岁,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生活。

一个张女士,也是92年花5000元农转非,由于她的户口在城乡集合部,农转非后她的土地集体收回;2016年城市规划拆迁,她损失了一套安置房和几十万拆迁补偿款,好在她父母健在,考虑到自己的亲闺女,就把自己分的两套安置房,赠予了一套给她。象这类情况的人,后悔死了,损失最大;其实那个“非农业户口”后期在城里一点好处也享受不到,粮食放开后,连27斤居民计划供应粮也取消了,不解决工作,什么都不是,和我们下岗工人一样,没有一寸土地,生存在城市,还要四处打工奔生活。

我市共卖过三次户口,第一次5000元/人,第二次3000元/人,第三次93年10月份,2000个指标只完成了500个任务,那时购买的人头脑已经清醒了。

7

九十年代的农转非,花钱找关系,很不容易,到现在有不少人后悔了。

还有更后悔的,就是小学教师,托人找关系到物资企业商业部门当营业员,后来下岗,想再回到学校当老师,由于学历不高,再找关系也回不去了。

8

谢谢邀请:农转非一般有几种情况:老爸老妈符合孩子农转非的,花钱买蓝印户口的,当时农转非后给安排工作。那个时候如果弄成农转非是很令人羡慕的事情,因为你能成为非农业,就能成为工人。有好多亲戚朋友想尽千方百计农转非。这些农转非的人们,大部分都安排在本地的五小企业:小造纸,小五金,小化肥,小水泥,小能源。后来这些工厂大都破产倒闭,成了下岗职工,生活无着落,到处打工维持生计。没有什么后悔不后悔,经历过的事情,丰富了自己,这也是一笔人生的财富。

9

俗言道:识实物者为俊杰,随不是什么俊杰;但老婆孩子可要有饭吃,分田儿子老婆都没有地;我是农民技术员,一个人土地,分四块一亩多一点。怎么种,怎么浇,怎么管,怎么收。无奈之举选择放弃深爱的农业,弃家投城为生,辛酸和泪水自己知道;可是总要有饭吃,孩子要上学;人生地不熟,从头学起;摔倒了爬起来再来,赔钱了争了还上再干。哪时候不象现在人诚实,坑蒙拐骗;一个种地的,只能从吃一堑长一智开始;说后悔只是说偶尔,但多数还是幸为的。坑蒙拐骗的,贷款不还的吓的锁门跑了;常年不敢回家。贪污腐化受了严惩,忠厚老实的依然心安理得的安渡晚年。

10

当谈到户口时,许多人可能知道我国有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 近年来,户籍统一改革。 将来只有居民户口,但在所有改革尚未完成之前,仍需区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 但是,如果我问你,除了这两种户口,还有一些人不算城市户口或农村户口,你知道吗? 估计许多人会有些困惑,因为按照常识,没有这种可能性。 但是,农村的老年人应该知道实际上有一些特殊的群体,即为了在1989年和1990年享受城市福利,在经过70年的农村户口登记之后,农业人口已由“农业向非农业”过渡。

众所周知,70年代后的农村生活仍然相对贫困。作为父母,他们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再次遭受痛苦。因此,许多农村老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为他们的孩子开办了“从农业到非农业”的计划。从农村到非农业的转变,也许按照农村老人的观念,他们将飞往树枝,成为凤凰。他们将不再像农村的50和60年代那样面对黄土和天空。然而,很难知道,原来为了享受幸福而从农业转为非农业的农民的状况变得非常糟糕。最直接的是,这些农民认为转移户口后可以像当地人一样享受养老,教育,医疗等当地人的社会保障,但后来发现这些好处只有当地人才能享受。在当地长大,例如将户口转移到非农业地区的农民。

如果您不能享受城市人民应该拥有的好处并且令人心碎,那么现在这些“农业到非农业”正面临着更加尴尬的境地,那就是,留在城市被“拒绝”,但没人愿意 回到乡下。 坦率地说,尽管户口最初是移到城市的,但就像一个“下降的贵族”。 这只是一个城市户口,但无论当地的福利或其他补贴是什么,他们都与它无关。 现在他们正在逐渐变老,他们需要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提供养老金,但是幻想城市居民拥有养老金保障只是一个梦想。 另一方面,乡村不能回去。 自从我搬出乡下以来,我的故乡户口不再存在。 现在,当我回去时,这个村庄不承认这一点。 我只能独自一人漂浮在城市中。

除此之外,这些“农转非”的70后还面临着以下2个困局:

第一、城市没房子,农村也没宅基地

我们都知道现在城市的房子卖的贵,有不少农民可能打工一辈子,最后也凑不齐买房的钱,但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因为在城市只是打工赚钱,等到老了,打不动工了,或者子女长大了,不需要打工了,完全可以回去,把农村老家的宅基地给收拾收拾,不管大小,不管房子新旧,但总归是有个家,总归是有个住的地方,可那些“农转非”的70后连个宅基地都没有,等到老了,回到何处真是个问题。

有人说他们是城市户口了,没房子吗?前边也提到了,只是个挂了个非农户口的农村人而已,他们平时和普通的农民工一样,需要外出打工,想要房子的话,一样要花钱去买。农民打工的时候,把一家老小留在村里是为了节约生活成本,但是这些“农转非”的农民工一家老小都要带着,基本上打工的钱是月光,很难赚到钱,更别提买房子了。

第二、农村愿意回,但是回不去

我相信如果现在再问他们是否愿意回到祖上生活的村子,很多人都会说愿意,不过让人沮丧的是他们根本回不去了,农村现在不管是宅基地资源,还是耕地资源都十分紧张,别说他们本来就不算是本村的人了,就算是户口尚在村里,很多村子也根本拿不出宅基地来分给他们了。这些农转非的一代70后就像是被“抛弃”了一样,城市不承认,农村也不承认。很多农民简直是悔不当初。

至于说如何破局,我想了很久,也没什么好的办法,无非是两点,一个是趁着还算是年轻,好好打工,多攒点钱,晚年就算是租房,也是需要钱生活的呀,另一点就是可以尝试联系下当地的农村,看看是否可以把户口迁回去,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回归到农村的怀抱比较理想。当然,也有人说他们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早些年把户口迁出去是为了享福,没享受到好处就又想回村,我觉得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只希望专家也能为这些人提供可靠的解决办法,让他们早点也有归属吧。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