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话不假,确实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而且李渊其他的儿子连站队的机会都没有,他们只能羡慕的看着这三个大哥哥,表示并没有看出来他们之间有争斗。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太小了。

四姑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李渊一生共有41个孩子:19个女儿和22个儿子。按理说,儿子这么多,争皇位的一定很多,但是李渊的儿子是一个例外,李渊生子很不均匀,他589年有了长子李建成,然后是李世民(598年)、李玄霸(599年)、李元吉(603年)和李智云(603年),然后一直到618年,才有了第六个儿子李元景。

这期间的十五年中,李渊只有两个女儿出生,可以说断层很明显,前面的五个儿子远大于后面的十七个儿子。我们知道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争权大约发生在621年~626年这段时间。也就只能李渊的前五个儿子有可能参加,其他的十七个儿子最大的也不到十岁,小的则还没有出生,中间的那部分则正在襁褓中,所以十七个儿子完全不用考虑在内。

接下来就看看李渊前五个儿子,其中李渊的嫡三子李玄霸在614年就去世了,彼时李渊还没有起兵,还安静的做着隋朝的官员。617年,李渊成为太原留守,正式开始有了自立的条件,当时李建成拖家带口住在河东,秘密联络有才能的人,以图大事。李渊起兵之前,派人去河东叫李建成奔赴太原共同起义。李建成在走的时候却把李渊的庶长子李智云留在了河东。

李渊一起兵,其宗族自然被隋朝官员下了通缉令,李智云被逮捕,押送到了长安,被阴世师杀害。年仅十五岁。

所以,李渊攻入长安并在618年称帝后,只有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这三个长大了的儿子,而且三人还是一母同胞,都是太穆皇后窦氏的儿子。自然权力的争夺集中在他们三人身上。而李建成因为是嫡长子,是毫无争议的太子人选。李建成做太子也很合格,本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李建成会成为大唐的第二个皇帝。

但是,就是有意外存在,这个意外就是李渊的的嫡二子李世民,李世民太强悍了,他是既能打又会指挥,军功蹭蹭往上涨,一直到621年李渊对李世民封无可封,就造了个天策上将给李世民。天策上将位在亲王之上,最重要的是可以开府置署官,这权力可就大了。

本来李世民在带兵打仗的过程中就聚集了不少能臣猛将,这一下子就有了地方安置他们,也就真正和这些人组成了利益共同体。也由此,李世民对太子之位有了想法。与此同时,李建成自然也开始忌惮李世民。争储之战由此开始,李元吉选择站在李建成这一边。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三个人分成两个阵营一直争斗不断,但是李渊却一直是模棱两可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给李世民增加了筹码,甚至在624年的杨文干事件后,李渊一度想要废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但最终只是将王珪和杜淹等人外放了事。
李建成为了孤立李世民,开始将秦王府的能臣猛将进行收买或者外调。收买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只能是将秦王府的人外调,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是在这一时期离开了秦王府。李建成的步步紧逼,李渊的默许等诸多因素让李世民的团队感到了危险,遂开始谋划一场政变。最终这场政变在626年的六月初进行,李世民成功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而在这个时候,李渊的所有活着的儿子中,如果不算李世民的话,最大的一个不过才九岁。李渊并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让李世民合法继位。

最佳贡献者
2

李渊虽然有22个儿子,但在唐朝建国时期能够积极参与军政的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

李渊的22个儿子,出生时间分布很不均匀。22个儿子中,有17个是李渊起兵占据长安之后才出生的。李渊的第六个儿子李元景出生于唐朝刚刚建立的第一年武德元年(618年),此时李渊已经53岁。

李渊53岁后还生了17个儿子,另外还可能生了十来个女儿。大概是早年李渊的原配夫人窦氏比较强势,能够收纳的妾室比较少。李渊起兵时,窦氏已经去世几年。没有强势原配夫人的管束,做了皇帝的李渊终于能尽情的宠幸美女了。

李渊的身体条件应该也非常好,一般的高官权贵,这个年纪即使好色也早就力不从心了。

李渊起兵造反时,还只有五个儿子。其中四个是和原配窦氏所生。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在李渊造反前几年已经早早夭折,当时年仅15岁。李渊的第五子李智云(庶子)则在李渊造反时没有及时逃脱被隋朝官吏捕杀,留守李渊老家的李建成和李元吉逃跑时没有带上他。

(李渊)

这样李渊正式开始造反创业时,只有三个活着的儿子,28岁的李建成,19岁的李世民,14岁的李元吉。李元吉年龄太小,在最关键的前几年没法发挥作用。李渊最能信任的儿子,只有李建成和李世民。

李渊太原起兵时,最初把军队分为两部分,让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统领。李建成和李世民能力都不错,表现出出色才能,没有沦为名义上的首领。李渊的造反行动非常顺利,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起兵,七月出发进军长安,十一月就攻入长安,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遥尊此时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不到半年,第二年三月,杨广在江都被杀,五月份李渊就自立为皇帝,建立唐朝。

李渊进入长安后,很快就成为天下间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势力。李建成作为嫡长子,是无可争议的世子以及称帝后的太子。太子和皇帝的关系自古敏感,李建成继续领军已经不合适了。

李世民自然成为统领军队的最佳人选,军权在儿子手中才最可靠。当然要是李世民能力比较差,担负不了这个责任,李渊自然只能选择其它远支宗室或者外姓大将分别统军。不过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天才,虽然年轻,却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李世民作为唐军统帅,指挥了唐朝建国过程中多数关键战役,自然势力大大扩张,到武德中后期已经影响到太子地位。

李元吉年纪稍大后,也被李渊给予了很高地位,但李元吉军事能力不高,没有立下大的功勋,和李世民抗衡远远不足。

如果李渊第三子李玄霸(评书中的李元霸)不早死的话,则很有可能会平衡下李世民的势力。李玄霸只比李世民小一岁,在李渊起兵时就可以委以重任。李世民的权势被分摊后,威胁太子李建成就很难了。

3

李渊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结束了隋炀帝的暴政统治,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据说李渊有很多个儿子和女儿。根据《旧唐书》的记载中,李渊是有二十二个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是隐太子李建成,史实上说,李建成是一个有才华的能干之人,并不是影视上所表现出来的卑鄙小人,在“玄武门之变”时被李世民杀害了。第二个儿子是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第三个儿子叫李玄霸,是卫怀王,在公元614年的时候去世,他死的时候只有16岁,还没有儿子。第四个儿子为李元吉,被封为齐王,在政治上他是支持太子李建成,所以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被杀死了。这四个皇子他们的母亲都是窦皇后,他们在历史也比较有名,其他的儿子就不过多的赘述了。

总的来说,在李渊的二十二个儿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儿子斗争得最厉害,原因是他的其他的儿子年龄都比较的小,没有什么威胁力,不具备应有的实力可以参与斗争,而且他们的生母身份也不是很高,所以竞争能力比较弱。

而李建成是权威性的太子,自然不允许有人动摇他的地位,一旦有人威胁到他的地位,他毫无疑问是要捍卫自己地位的,所以与李世民发生冲突。


李世民是一个有野心有实力的人,他靠军功建立起来的地位,也有不少追随者,自然不愿意屈居人下,而且他与李建成年岁相近,生母又是同一个人,都是窦太后,他的存在来说对李建成是不小的威胁。其实即使就算他没有野心,也会被太子李建成怀疑成竞争对象,所以无论如何两人的斗争都不可避免。

这里说下李渊的三儿子,三儿子李玄霸早在反隋时期战死了,所以,也没有办法争权夺利。李元吉与太子李建成交好,于是选择支持太子李建成,他自然会选择帮助李建成铲除政敌,因此也会与李世民有冲突,这就是他们斗得凶的原因。

这三兄弟斗争的最凶的时期是在“玄武门之变”前后。还是那句话,这段时期内,李渊的儿子还有很多没有出生,而且还死了两个儿子,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儿子是成年的,而六儿子还小,还不到十岁自然没有什么能力可以去竞争。

其实以其说是三兄弟的竞争,倒不如说是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竞争,李元吉只是追随太子李建成的步伐与李世民斗争,但斗争的最后结果是以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胜利告终,李世民被封为了太子,在这不久之后,李渊退位给了李世民,李世民会登基。

李渊其他儿子成熟些后,李世民早已登基,成了天子,斗自然是在找死,而且李世民也依旧对其他这些皇子有所限制,他的其他兄弟也大多没有什么实权,而且还远离京城,自此李渊的其他儿子就更没有什么权力可以威胁到李世民的地位了。

4

玄武门之变,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在此次夺位中失败,李世民从而走上权利巅峰,创造了贞观之治。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李渊一共生育了22个孩子,为何参与此次争斗的仅有他们兄弟三人斗得最凶呢?其他的兄弟在此次权利的争斗中不见踪影,他们又在干什么呢?

李渊画像

李渊的原配是窦皇后,为他生下了4个嫡子,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和四子李元吉。除了这四兄弟以外,里边还有一堆妃嫔,根据史书记载,其余的这些妃嫔又为他生育了18个儿子,当然女儿的数量也不少。但是翻阅史书发现,在李渊未曾起兵之时,他一共只有5个儿子。前4个儿子都是一母同胞的窦皇后所生,第5个儿子李智云,则是由他的侧妃万贵妃所生。所以他这22子之中,只有这五个儿子年龄相仿,因为大多数儿子都是他称帝之后所得。

李世民画像

至于为什么在那场权力争斗中,只有前三个儿子闹得最凶,最为重要的原因原因就是这些皇子的年龄差距。李渊的第3个儿子名为李玄霸,只是在小说和影视剧中,他被塑造成了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其实历史上真正的李玄霸,身体并不好,而且他的死因并不是因为他的两位哥哥和他开玩笑,导致了他被雷劈死。他自幼体弱,年仅15岁就因病逝世,那个时候李渊尚未起兵,所以皇帝之争与他毫无关系。

最有可能参与到此次玄武门政变中的五子李智云,生母为李渊极为宠爱的万贵妃。根据史书记载,李志云自幼聪慧,通诗文、善齐射,才能不属于其他的几个嫡子。只可惜李渊太原起兵以后,年仅14岁的李智云,被隋朝的官吏所抓捕,随后被押往长安,死于隋朝官吏之手。他过早的逝世,让他没有办法对皇帝职位造成任何威胁。

李世民影视剧照

至于剩下的那些皇子,在政权突变之前,不是尚且年幼,就是尚在襁褓之中,有些甚至都还未曾出世。所以当时陪着李渊东征西战的,仅剩下那三位嫡长子,其他的那些皇子,既没有跟着父皇闯天下,也很难在一时之间成长为栋梁之材,所以此次的权力斗争,只能围绕着他们三人展开。

李渊影视剧照

更何况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朝建国初期,当时唯一积极参与到军政中来的,只有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人。尤其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在此次起兵中都表现出色,他们二人极有可能成为王位的继承人。李建成本就是嫡长子,继承皇位理所当然;李世民统领军权,军事和政治才能甚至都要远胜于他的哥哥;李元吉在起兵初期年纪尚小,没有建立过于瞩目的功绩,难以参与到皇位的战斗中去,所以在两位哥哥争斗之时,他也只能选择一边阵营。这22个皇子除了他们三人,因为年龄的原因,他们没有办法参与皇子之争。

5

李渊只有一个皇后,叫窦皇后,她的父亲叫窦毅,母亲是北魏的襄阳长公主,舅舅就是周武帝宇文邕,窦皇后为李渊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隋唐演义里面的李元霸的原型就是这个李玄霸。)、四子李元吉。

也就是说,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李渊的嫡子,储君之位必然是从这三个人产生。而且,窦皇后为李渊生的这四个儿子又刚好是李渊最年长的四个儿子,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建成生于公元589年,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李玄霸生于公元599年,李元吉生于公元603年,李玄霸在公元614年就死了,终年只有十六岁。

那我们再来看李渊的第五子李智云,在公元617年,被隋将阴世师所杀。李渊的第六子李元景生于公元618年,刚好是唐朝建立的那一年,而在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才九岁。

也就是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除了已经去世的三子李玄霸、五子李智云,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兄弟之外,其他的最年长的,也只有九岁,那么其他几个儿子想参与争斗,也根本就不现实。

那我们来看看李建成他们三兄弟此时的地位如何。

李建成,显然是嫡长子,被立为太子。

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食邑三万户,天策大将军,司徒,尚书令,天策府自置官署,文学馆。

李元吉,是齐王,司徒,侍中,并州大都督。

李世民因为军功极高,手下的谋臣与猛将也很多,所以李建成才要与李元吉联合,对付李世民,不过最终也不是李世民的对手。

6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李渊的确是有22个儿子,这个不假。但是这22个儿子,大部分都是在晋阳起兵之后生的。

李渊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五子李智云。这是五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的,第六子李元景出生于武德元年,到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才九岁,所以不存在什么争权夺利。

再说说前面五位儿子,李玄霸也就是诸多隋唐小说中李元霸的原型,他并不像小说中说的那样力大无穷,反而体弱多病早早去世。

而五子李智云,在李渊晋阳起兵的时候,他本来是和李建成一起在李渊河东老家的,然而在从河东回到太原的过程中,被当地官府抓住了,后被解送长安直接给杀了。

所以说,李渊虽然有22个儿子,但是在武德年间,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儿子成年了,其余的要么还小,要么已经死了。不是他们斗,难道还要加上平阳公主一起斗啊。

感谢阅读,敬请关注!

7

论生育能力,唐高祖李渊在古代开国皇帝中,绝对是出类拔萃的。这个“大器晚成”的皇帝,从53岁进入造人高峰,这一年正是他占据长安、建立政权的时候,也是从这一年起,李渊接连生了十七个儿子,原因很简单:他做皇帝了。

在李渊登基前,总共生了五个儿子,其中有四位嫡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另外还有一个与李元吉同岁的李智云,但是侧室所生,而且在李渊起兵时就被阴世师给杀了,年仅十四岁,而三子李玄霸,也在李渊登基前去世。

可以说,在李渊起家的过程中,原本只有四位嫡子追随参与,并立下了功劳,而且三子李玄霸英年早逝,只剩下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人。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虽然李渊三位嫡子各个出类拔萃,但最终还是被权势迷失了心智。尤其是李世民功劳越来越大,使得不少大臣也开始起了二心,不服李建成。

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开始与李元吉联合,而李世民则同一班武将联合,双方蓄势待发。最终,才引发了公元626年的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李世民和一般武将除掉,随后李世民等人逼宫,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随后禅让退位。

要知道,在玄武门之变发生的这一年,李渊的第六子李元景才八岁,以虚岁算,也不过九岁,很难有机会参与皇位的角逐,其他的儿子多数还都不知道当皇帝的好处呢!

8

中国古代皇帝中,子嗣较多的皇帝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宋徽宗,宋徽宗在靖康耻之前,就生了60多个子女,其中儿子就有31个,据说被俘虏到金国后,又生了不少,名副其实的种子播种机,实在是让人震惊。

除此之外,康熙皇帝与朱元璋也是人中龙凤,康熙生了35个儿子,朱元璋生了26个儿子。

要说平均生儿子最多的皇帝,当属唐朝,唐高祖李渊生了22个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生了14个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生了30个儿子。

儿子生得多了,尤其是优秀的多了,自然容易引发夺嫡之争,这几位皇帝之后,多多少少都有点传位问题,其中又以康熙子嗣的九子夺嫡最为出名。

当然要说要激烈到自相残杀,大动干戈的当属李渊的儿子,李世民为了夺得储位,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最终逼迫李渊退位。

玄武门之变也是历朝历代夺嫡之争中最具血雨腥风的代表,也为唐朝宫廷政变频发埋下伏笔。

很多同学肯定要问了,为何李渊那么多儿子,为何只有李建成、李世民与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其他皇子毫无参与感呢?

这个话题其实比较有意思,也可能窥探唐朝多姿多彩的宫廷生活一二。

首先来说,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都是皇后所生,都是嫡子,在唐朝时期庶子是没有多少影响力的。

中国古代在商周时期是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但是在秦汉时期,其实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就是选立继承人的时候,并不是完全依照嫡长子继承制,尤其是西汉时期,在皇帝还没有上升为“真龙天子”的时代,比如汉文帝还是大臣推选出来的,汉武帝更是依靠陈阿娇的势力才得以登基。

然而从东汉时期开始,又开上了历史的倒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政治形成规模,在这个时代,最讲究出身,最讲究嫡庶,隋唐时期也难脱这种风气。

在唐朝时期,从李渊往下,李世民是嫡子,李治也是嫡子,此后,李显、李旦都是武则天的儿子,可见在初唐时期,非嫡子是难以登基的。

李渊称帝后,嫡出的李建成与李世民、李元吉自然是皇位的最有利竞争,甚至给人一种印象,大概李渊只有这四个儿子,哦对了,还有一个李元霸,在《隋唐演义》中以李玄霸为背景虚构出来的人。

实际在历史上,李渊的嫡子也就这四位,不过李玄霸年仅16岁的时候就挂了。

当然,即使是再注重嫡长子的时代,庶子也有上位的可能,前面说到李旦,李旦之后,李隆基以政变有功被立为嫡子,此后继位的其子李亨也非嫡子。

可以说,李渊的庶子,即使没有夺嫡的可能,也应该有站位的可能啊,为何一点影响力都没有呢?

究其原因其实还挺有意思的,大概李渊除了窦皇后所生的儿子外,其他妃子所生的儿子都在窦皇后不能生育之后。

比如李渊的第五子,李智云出生在公元603年,当时窦皇后已经是30多岁了,除此之外,在窦皇后死之前,李渊再也没有儿子。

纵横觉得,李渊很可能是一个妻管严,前面说隋唐注重嫡庶,其实只要注重嫡庶的朝代,妻子的地位一般都很高,而且如果考究唐朝的女性地位的话,在能产生女皇帝武则天的时代,绝非偶然,而是一种社会风气下大概率的事情,在唐朝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很高,这么说吧!大家能够记得的公主,有几个不是唐朝的?

李渊的儿子大批量生产是在,公元618年,第六子李元景出生;

公元619年,第七子李元昌出生,第八子李元亨出生,第九子李元方出生,第十子李元礼,第十一子李元嘉;

公元620年第十二子李元则,第十三子李元懿。

公元622年生第十四子李元轨。

等等,一直到玄武门之变的626年,李渊一直生到第二十子李元祥,在太上皇期间,还生下两个儿子。

从中可以推测出一个规律,李渊子嗣虽多,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公元618年之后才开始批量生产,尤其是在公元619年,李渊一年就添了了5个儿子,此后才逐渐缩减。

这里面有一个知识点就是李渊的发迹轨迹,李渊在公元617年太原起兵当年就攻入长安,掌控了唐朝的政治,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18年李渊正式登基称帝,建国号为唐。

也就是说,李世民的20多个儿子,大多数都是在登基称帝后所生,由此可见,为何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能够执掌大权,合着李渊入长安之后就没干别的事。

唐朝建立之初,疆土也不过关中一带,为了统一全国,全是李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出征在外,逐步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

也难怪后来李世民一再声称是他怂恿李渊在太原起兵,并且攻打下天下,从李渊子嗣的生育情况来看,也有一定道理,果然男人有权全变坏,一入长安迷人眼,这谁顶得住?

由于李智云在公元617年就已经去世,剩下大多数儿子都是在此后所生,等到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的时候,李渊活着的儿子中,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外,那些弟弟是真的弟弟,普遍都没超过八岁,自然不会有啥影响力。

简单总结起来,唐朝注重嫡庶,李渊的其他儿子普遍年幼,因此没有夺嫡的可能,但是从李渊子嗣的生育情况,似乎可以窥探到,李渊可能也是一个妻管严的丈夫,起兵之前受老婆的气,一直到起兵后,大肆扩充后宫,不顾五六十岁的身体也要使劲生孩子,想想画面就有点辣眼睛了!

最终能够推测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凡能够被儿子架空的皇帝,一定是沉迷酒色无法自拔的人。

9

自古以来,皇帝的子嗣为了争夺皇位做出的努力可谓五花八门,尤其是刚刚打下江山时第一次皇子继位,由于在成就大业之前的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开国皇帝的儿子们都曾打过仗,出过力,也都有着自己的亲信和追随者。在继承皇位的问题上又互不相让,这就很容易出现大问题,到了后几代权力交接的时候就会吸取之前的教训,防止出现内斗。

问题中提到的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兄弟之间的斗争其实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目的,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皇位。

李渊有22个儿子不假,但是在李渊晚年的时候,参与皇位竞争的还真只有这三兄弟。从表面来看,原因很简单,一句话就说的清楚,因为其他儿子不是死了就是未成年。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渊只有六十岁,距离李渊去世还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渊也许会活的时间更久,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未成年的皇子会长大,会拥有自己的势力和追随者。而这些皇子拥有着李世民等人没有的优势,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的生母窦皇后在唐高祖李渊继位之前就已经去世了,而这些皇子的母妃才是一直陪在李渊身边的人。到时候皇位之争的参与者可就不止这三位了,而且谁输谁赢还无法预料。

所以李世民和李建成需要抓紧时间,趁着自己手中有之前南征北战积攒的亲信,趁其他皇子没有成年,把皇位继承人的事情敲定。(李世民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在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皇位之争中选择了年幼、性格温和的李治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的举动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李元吉和李建成都已经被杀了,连他们的儿子都没放过。李世民还是要登基自己坐上皇位才罢休,防的就是这一帮年幼的弟弟。

从晋阳起兵时起,李世民为李渊南征北战,深得民心的同时又拉拢了很多追随者,这些追随者后来组成了秦王府最初的班底,这些人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上看,会坚决支持李世民抢夺太子之位。后来李世民设立文学馆,大张旗鼓的笼络人才,为自己继续积累了深厚的势力。

李建成虽然没有李世民那么惹眼,但作为长子,做的事一点都不比李世民少。早年就曾替李渊在河东招揽人才,后来更是直接协助李渊处理政事,加上太子的身份,自然有很多拥护者。李元吉更是干干脆脆的支持李建成,如果说支持李世民还有一定风险的话,支持当朝太子是无可厚非的,风险也要小很多。

所以,手中的牌都攒的差不多了,再犹豫就是在等待其他竞争对手成长,倒不如先下手为强。这就出现了明明李渊身体还不错,再活十几年不成问题,李世民三兄弟偏偏在李渊的眼皮子底下斗的你死我活的情况。

10

因为当时李渊的儿子中只有三兄弟有争夺的资格和资本。作为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在唐朝未成时所立的功勋是卓著的。建唐初期,晋阳起兵,定西河、下绛县、驻永丰,并率先攻破长安,奠定了唐都号令天下的军事基础。如果没有李建成就没有后来的唐帝国。这充分展现了李建成的军事才能。然而唐开国以后,作为太子的李建成,更多的时侯需坐镇京师,协助李渊处理政务。随着统一战争的深入,统兵征讨的大功多为次子秦王李世民所得。仅凭虎牢关一战所获疆土几乎占到李唐天下的一半,而且赢的了关东世族豪杰的归心。颇有功高盖主之势,他的秦王府中更是汇集了一众当世人才,为谋求太子之位日夜筹措,其中不甘屈居关陇集团之下的新兴关东豪强集团,不仅将李世民视为能够实现自身功名富贵的唯一代表。更是渴望,伺机拥立新的储君与关陇集团分庭抗礼。面对李世民的声望日隆,李建成深感不安,随与齐王李元吉谋化构建,意欲剪除咄咄逼人的秦王集团。结果时运不济,反被李世民在玄武门杀害。最终逼迫李渊退位,而自己登上大统。这一场斗争不仅是兄弟之间的厮杀,更是政治集团的对抗。它充分暴露了在政治利益面前人的本能。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