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说师傅传授给徒弟一些基础的知识,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而将来的成就如何还要靠徒弟自身的努力。
贾政与贾雨村的关系虽然称不上是师徒,但是贾政确实是贾雨村在官场上的引路人。当日,贾雨村做为黛玉的老师随黛玉进京,蒙林如海举荐,贾政对他格外优待,竭力从中协助,不出两个月,便帮他谋了一个金陵应天府的差事,自此,贾雨村开启了他的仕途人生。
在此后,贾雨村一路顺风顺水,官至京兆府尹,掌管京师的正三品大员,这比起贾政五品工部员外郎还要高上两级,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短短几年间使成了朝廷大员,跃居贾政这个官宦世家子弟之上,我认为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对权力的欲望不同,是两人最根本的区别
对于贾雨村这个人,无数个评论大抵都逃不过一个意思,野心勃勃,利欲熏心,为了官位权力不择手段。
《红楼梦》第一回就写了贾雨村同甄士隐的交往,通过这些交往的片段,透露出贾雨村对仕途生活的渴望。
“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一个满怀抱负却不得志的书生形象油然而出,他将自己比做无人赏识的珠宝,一心求得飞黄腾达的机会。
人有了欲望也就有了方向,贾雨村的欲望可不是一般的做个小官安稳一生这么简单,在他和甄士隐醉酒之后,吟出一首七绝,表明了他的心迹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表面是写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惹得万民围观,仰头称赞,实际上借此是表明了他不甘平庸,必要傲居人上,才算志得意满。
贾雨村对权力有强烈的欲望,他无论如何落魄受排挤心中都始终怀有要翻盘的决心。我认为这是他平步青云最主观的因素。
而贾政,与贾雨村却正好相反。本身有着得天独厚的做官的条件,祖上有荫功,就算不袭爵,凭着贾家在朝中的势力,如果精心钻营,高官得坐也是触手可及的事。偏偏贾政是不善钻营,也不爱钻营。
贾政是贾府里唯一一个读书上进的子弟,爱读书,也约束宝玉要读书上进,算是比较正统的封建思想的代表。而对于做官,却没什么成就,这一点应该是与他的家庭环境有关。
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之家,荣华富贵已是寻常,没有经受过贫苦,在物质上已经达到顶峰。常常讲物欲横流,物质与欲望往往是合为一体的,他可以毫不费力的得到想要的东西,只要是用钱能买得到。这样的生活下再大谈要飞黄腾达,要出人头地,似乎都是玩笑,因为他一出生便已经是这样的生活了。
因此,贾政对权力对钱财的欲望比起贾雨村来是微乎其微的,他争权夺势的主观意愿并不强烈,也就不难解释,他为什么长久的做一个闲职而不思上进了。
论做官的能力,贾雨村远在贾政之上,正也好邪也罢,贾雨村适应了当时社会的游戏规则,升官是意料之中。
贾雨村有当官的欲望,更有做官的“能力”。
趋炎附势。在薛蟠打死冯渊一案中,得了门子提点,知道薛蟠乃是贾政的外甥,碍于贾、薛两家的势力,徇情枉法,给了冯家一些银子了了此案,这是贾雨村上任后处理的第一件案子,自此他也走上了邪恶的为官之路。
奸滑狠辣。贾雨村的官不是为民做的,而是为有权势的人做的。后来,贾赦看中了石呆子的古扇,无奈石呆子宁死不肯卖,贾琏无计可施之时,贾雨村出手了,他诬陷石呆子,致使他不得不交出古扇才肯罢休,而转头便将古扇奉与贾赦,以讨其欢心。
这样徇私枉法的行径做得多了,便成了家常便饭,在封建的官僚体制下,这种贪官污吏的丑恶行径反而大行其道,因为迎合了某些当权者的胃口,成为了升官发财的必由之路。
贾雨村自有一套为官之道,善奉承巴结权势,虚伪无情最是狠毒,以至在最后贾府败落之际又落井下石,可怜贾政一片提携之情,最后却成了贾雨村升官路上的垫脚石。
按照曹公的原意,贾雨村的最终结局应该是悲惨的,但在他一路飞黄腾达的过程中,确实也是体现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弊端,贪官横行,腐朽不堪。
再来说说贾政,贾政不光没有做官的欲望,也没有做官的本事。
有一个小小的细节,贾政外放江西粮道,这本是得了皇家重用,结果上任没几个月便被节度使告了一状,罪名是失察属员,重征粮米。皇帝念及旧情,没有严查,只以被蒙蔽为由,着降三级,又调回工部。
据一个江西的官员透露,贾政用人不当,致使家人在外招摇撞骗,欺凌属员,败坏了为官的好名声。这样看来,贾政实为好人,但是却不是好官,并不懂得用人之道才遭此一难。
贾雨村与贾政是为官的两个派别,一个是草根派,一个是世袭派,草根派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经历过世态炎凉,对官场的生存之道更为精通,世袭的官员对于官场规则一般是不屑的,有祖宗的庇佑,谁又会真的去研究为官之道呢?
贾雨村与贾政代表着不同的派别,各有各的生存之道,无论是精于钻营,还是迂腐之及,官位的高低也只是一时的得失,在那样腐朽的社会制度下,最终的结局无非是尘归尘,土归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