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影视剧《亮剑》中,在李云龙还是团长时,他上面的旅长在后面为什么就消失了?

影视剧《亮剑》中,在李云龙还是团长时,他上面的旅长在后面为什么就消失了?

2020-11-25 21:20阅读(59)

影视剧《亮剑》中,在李云龙还是团长时,他上面的旅长在后面为什么就消失了?:李云龙的旅长的原型就是陈赓,抗战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一二九师由原

1

李云龙的旅长的原型就是陈赓,抗战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

一二九师由原来的红四方面军留在陕北的第四、第三十一军改编而来,另外还包括陕北红军第二十九、三十军,独立第一至第四团,以及十五军团骑兵团等部编成,下辖两个旅,也就是三八六旅和三八五旅两个旅以及教导团,另外还有工兵营、辎重营等其它师部直属部队。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恢复政委制度后,张浩任政委。

第四军改编为三八五旅,王宏坤任旅长,副旅长王维舟,第三十一军改编为三八六旅,陈赓任旅长,许世友一年后赴任三八六旅,任副旅长。每个旅下属两个团,三八五旅下属769团、770团,三八六旅下属771团、772团。抗战开始后,开赴前线时,三八五旅旅部及770团留守陕北,驻地在陇东庆阳,实际上只有769团一个团开赴前线,团长为陈锡联。

为什么三八六旅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要让中央红军的刘伯承任师长,而原来的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只是任副师长呢?其实徐向前也不是四方面军的创业元老,同样是半路加入的。在广州起义失败之后,徐向前一度被派到广东的游击队打游击,后来才被派到四方面军去。长征中一、四两个方面军会师时,徐向前因为在张国焘手下比较压抑,曾经主动向中央建议,希望到中央红军工作,而让刘伯承担任四方面军的军事指挥。但考虑到当时比较复杂的局面,这个提议没有通过。

草地分裂之后,四方面军南下四川,一方面军北上,军委随四方面军行动,被裹挟南下,朱德、刘伯承都在其中。后来张国焘另立中央,朱德、刘伯承也在军中,但没有实权,只是随军行动而已。一直到一年后的1936年,四方面军才和二方面军北上,与一方面军会师,朱德、刘伯承也才回归中央红军。因为有一年多随四方面军行动的经历,加上刘伯承德高望重,所以四方面军将领和他之间相互也比较熟悉。

四方面军北上会师之后,和中央发生分歧,张国焘坚持西征,中央希望四方面军留在陕北,但最后四方面军还是选择了自己独立西进,渡河时被半渡而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留在陕北,也就是后来改编为一二九师的第四军和三十军,其他部队全部西征,包括第九军、第三十一军、第三十二军,以及被裹挟的中央红军五军团,此时已经缩编为第五军。

西路军失败后,中央原计划派四方面军余部接应和救援,所以在陇东镇原成立了援西军指挥部,总指挥就是刘伯承,下属的部队也就是四方面军留在陕北的第四军和第三十一军。但因为后来形势不断变化,援西军并未出动,而是留在陕北。四方面军干部分散回到陕北后,也基本上都安排在援西军工作。因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四方面军被改编为一二九师,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

再来说陈赓。陈赓毕业于黄埔军校,和徐向前一样,都是黄埔一期生。此外,他和毛主席还是小学校友,毛主席比他高四届,都是老家东山小学的学生。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之后,回到上海。鄂豫皖根据地发展起来后,军事干部不足,请中央调派军事干部来加强领导和指挥。陈赓作为军事干部被派往鄂豫皖根据地,是比较早的红军师长之一。

但陈赓在战斗中负伤,为了疗伤,又在中央安排下,离开了鄂豫皖根据地,前往上海就医治疗。伤愈后,陈赓留在上海的中央机关,参加了情报工作。也是在这个时期,陈赓一度被捕,在监狱里受过电刑,对他身体损伤很大,后来壮年猝死,应该与此有关。在黄埔同学会的联名请求下,加上陈赓对委员长有救命之恩,在东征的时候把委员长从死人堆里背出来的,所以蒋委员长释放了陈赓。

之后,陈赓随中央从上海到了中央根据地,又重新回到军队工作。长征开始时,陈赓担任干部团团长。别看这只是个团,但其实是一个军级单位,因为这个团的组成人员都是红军各级干部。所以,这个团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被派上战场。一直到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形势比较紧急了,陈赓这个团才被派上去了。

所以,到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候,陈赓见到四方面军的高级干部,尤其是军、师级干部,很多人都是他的老部下,他很感慨,就开玩笑说,我当年是你们的老领导,现在你们都是军师级干部了,我还只是个团长。抗战开始后,改编四方面军时,因为陈赓有这个经历,所以他被任命为八路军三八六旅旅长。

因为他资格老,四方面军干部对他也是服气的,没什么话好说。这也是李云龙虽然桀骜不驯,对谁都不服气,但只要看到陈赓,立刻就服服帖帖、点头哈腰的原因。陈赓的资格、声望都摆在这,不要说李云龙,就是一贯谁都不服的许世友,给他当副手,也是没什么话好说的。当然,许世友没过多久就被派到山东去了,没有继续和陈赓在一块共事。

1941年后,华北地区大旱,加上日军频繁扫荡,前线形势比较恶劣,中央分批抽调干部回到陕北,安排在抗大学习,部队分散打游击。这就是《亮剑》里李云龙的部队也分散开来,去打游击的大背景。不过,陈赓则是在1943年奉命去陕北,准备参加七大。但七大因为战争的原因,干部比较分散,集中起来不容易,所以时间一拖再拖,一直没有开成,陈赓也就一直待在陕北,没有回到前线。

等到陈赓回到陕北时,已经是抗战临近结束的时候。这时候,部队被重新整编,陈赓任司令员的太岳军区所属部队被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部队再次整编时,原太岳军区主力三八六旅被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陈赓为司令员,太岳军区另外编成了第九纵队,司令员为秦基伟,也由陈赓统一指挥。这也就是解放战争中的陈谢兵团。

陈谢兵团在解放战争中虽然隶属于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来也被划入中原野战军,但实际上一直是充当着中央的总预备队和机动兵团,由中央直接指挥,行动并不完全由刘邓指挥。到一九四七后,中原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谢兵团出豫西,基本上也是分开行动。陈谢兵团独立解放了洛阳、襄阳等城市,一直到淮海战役时才又回归建制,参加围歼黄维兵团。四野南下时,陈谢兵团又被配属给四野指挥,直接南下广东,再向西南迂回。

从《亮剑》的剧情看,李云龙的独立团在解放战争初期就已经脱离了陈赓指挥的太岳军区,应该是被配属给了中原野战军的其他部队。在淮海战役之前,又被配属给了华东野战军。所以,《亮剑》中的李云龙团没有参加对黄维兵团的围歼,但却参加了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战役。这之后,李云龙也一直留在华东,并没有随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也没有参加陈谢兵团南下解放广东和围歼白崇禧集团。

另外,剧中的晋西北铁三角中的丁伟团在解放战争中被调往东北,一直随四野作战,孔捷团和丁伟团一样,解放战争中被调往东北,参加了四野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四野几乎全部重要战役。因为电视剧是综合加工了许多人的事迹,实际上,陈赓的三八六旅被调往四野的部队,主要是被分出来到山东的部队,而这是在抗战期间1939年的事,之后就脱离了陈赓的指挥,抗战结束后,陈赓的太岳军区并没有抽调部队前往东北。

2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亮剑》李云龙的旅长,是著名的陈赓大将。

陈赓大将文武双全,绝对是我军历史上传奇一样的人物!

其能力之强,运气之好,威望之高,人脉之广,故事之多,在将星闪烁的我军名将之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别说李云龙见他不敢滋毛,就连我军著名的悍将许世友上将,见了陈赓大将也是毕恭毕敬。

那可是连粟裕大将也敢顶撞的人物。

李云龙的故事取材于我军多位著名将领的故事,其中之一是著名的“王疯子”王近山中将。

抗战期间,王近山中将作为陈赓大将的爱将,不但长期在陈赓大将麾下征战,后来还担任了386旅旅长的职务。

比李云龙职务高。

因此在《亮剑》前期,李云龙与陈赓大将多有交集,这些是符合当时王近山与陈赓大将关系的。

后来陈赓大将就在电视剧中消失的原因是1943年11月离开太岳区前往延安,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直到1945年才重返太行山。

而李云龙的故事在1945后已经脱离了王近山中将的传奇,以别的将领为原型继续书写了。

这也可以理解,完全以王近山中将为原型,那就不叫小说了,直接写《王近山将军传》不香吗?

书中的李云龙此后划归三野作战序列,军事轨迹不再与陈赓大将重合,因此也就不可能再相遇。

《亮剑》毕竟不是网络小说,书中情节原型都有出处。

李云龙划归三野之后,属于粟裕大将的战斗序列了。

此前按剧中所述,应该是跟随二野千里跃进大别山。

然后帮忙二野打援被粟裕大将截流了。

此时陈赓大将已经独当方面,率领陈赓兵团挺进豫陕鄂,与中野,华野共同驰骋中原。

此后李云龙负伤养伤,一直都是按照三野的历史轨迹行动。

陈赓大将则率军渡江,千里大迂回,南下包饺子去了。

此后援越,赴朝,回国组建哈军工,与李云龙再无交集。

因此《亮剑》故事后期,陈赓旅长的消失完全符合历史轨迹。

书中的李云龙,战友遍布四大野战军,而且深受四大野战军首长的集体赏识。

都是他的老首长。

如果他没有遇到田雨和赵刚,一辈子也不会吃亏。

田雨引出来智者田墨轩,赵刚则是充满牺牲精神的完美理想主义者。

这两个人改变了李云龙的人生轨迹,否则李云龙就是孔捷第二。

这个事儿敏感也不在本文叙述范围,就此作罢不提了。

3

电视剧《亮剑》作为近年来比较优秀的战争电视剧,不仅仅是因为他所讲述的故事非常精彩,其以历史人物为原型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主角李云龙是融合了我军开国中将王近山、皮定均等人为原型,作为他的旅长原型则是我军杰出的军事将领陈赓。

陈赓作为黄埔三杰,在国名党东征的过程中救过蒋介石的命,但是他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期间担任我八路军386旅旅长,在抗日战争中指挥和参加了长生口伏击战、七亘村伏击战、神头岭伏击战等多个战斗,他所率领的386旅给日军重大打击,也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一个旅,以至于日军贴出“专打386旅”的标识。

《亮剑》中他是李云龙的直接领到,李云龙见到它就像老鼠见到猫,秒怂。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在亮剑后期这位旅长基本就没有出现过,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历史上陈赓大将在1943年11月离太岳区前往延安,1943年12月进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到1945年8月25日,才由延安飞抵太行,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而陈赓将军离开部队的时间,在电视剧中就是李云龙和楚云飞相互闹矛盾的时期。

解放战争爆发后,陈赓的部队改名为太岳纵队,隶属晋冀鲁豫野战军,按照电视剧的剧情说此时的李云龙依旧是陈赓的部下,但是电视中并没有描写这一段情节,直接就到淮海战役,但是此时的李云龙也被调到了华东野战军,而那位说“拿五吨炮弹换下李云龙”的首长,原型就是粟裕大将。

解放战争后期,李云龙就砸养伤,而且在华东医院,此时的陈赓大将正率领部队千里追击,从江西到广东,接着是广西,最后又到了云南,两人完全不在一个战区,没有机会碰面。

建国之后,李云龙到军事学院学习,军事学院是由刘伯承元帅建立,电视剧的中老师长的原型就是刘伯承元帅,所以他教训李云龙的时候,李云龙虚的很。而此时陈赓大将正在东北建立军事工程学院,两人没有交集。

从《亮剑》的后续故事中,陈赓就和李云龙没有交集,所以我们也就没有看到旅长的身影。

4

在连续剧亮剑中,作为李云龙的直属领导,“八路军某旅长”的存在感一直很高,李云龙号称天不怕地不怕,可每次在旅长上司面前却总是矮人三分。而旅长虽然对李云龙无比严厉,但却始终将李云龙当成自己的爱将,但奇怪的是,在剧中的后半段,这个旅长却突然销声匿迹了,他究竟去了哪儿?

细数一下旅长的出现次数吧。

1、李云龙在被服厂当厂长的时候发牢骚,被突然出现的旅长臭骂。

2、李云龙在万家镇抢到了一个骑兵营的装备,结果被旅长电话打劫。

3、李家坡之战攻击山崎大队,李云龙在指挥所发牢骚,被旅长在电话里臭骂,弄走了2个连。

4、1941年反扫荡突围过程中,因八路军各自突围,旅长虽然出现但与李云龙并没有产生什么交集,双方各自突围。

5、平安县城战役,战役结束后擅自出兵的李云龙被旅长训斥。

简单的来讲就是李云龙与旅长交往时,大部分时段都是被旅长“收拾”!

李云龙是一把好刀,但好刀要想发挥出威力,就得需要懂刀的人去驾驭,旅长就是驾驭这把刀的人,表面上李云龙经常被旅长收拾,但旅长最大的目的还是为了能让李云龙这把好刀尽可能的发挥出更大的威力,而不是砍错方向。所以在抗日战争大部分时段,旅长也在不断的驾驭着李云龙,让他往正确的方向前进。

但奇怪的是,在魏和尚牺牲的时候,旅长却并没有出现,不过这也可以理解。首先是事发突然,在听闻魏和尚牺牲后,李云龙迅速组织部队展开反击,李云龙的上级并没有反应时间,因此无法阻止李云龙的行动,只能在事后出具一份处罚通知书,至于面对面的骂已经没有必要了,正如赵刚所说:话说三遍淡如水,李云龙被旅长骂了可不止三遍!

第二就是李云龙做了一件违反纪律,但却是很多人都想做的事,毕竟残杀魏和尚的黑云寨是动手在前,即便是一向严于律己的赵刚在闻讯之后也只是无奈的说一句:老李,你闯下了大祸!事后赵刚只是反复的纠结,被处分的李云龙不应该不负责任的把部队整个扔给他,可见在赵刚的心目中,他在乎的也只是老李离开了团长岗位,而不是他触犯了杀土匪的纪律,有意思的是在听说一个新兵管李云龙叫营长而被教训后,他反倒教训了士兵,也许在赵刚的心中,那份处罚通知书也只是一件扯淡的东西,只是为了平息舆论。

同样的道理,那位同样理解李云龙性格的旅长,也没有在这一事件中出现,老婆被抢,他直接灭了平安县城,最亲密的警卫被杀,他凭什么不能杀那些土匪?旅长对李云龙的了解并不亚于赵刚等人,至于随后的解放战争,李云龙所在的部队因调整需要调离了原部队划分到了新的兵团中,老旅长与李云龙的领导关系也成为了过去式。

当然如果对照历史,也就没这么多分析了。亮剑中旅长的原型是陈赓,陈赓早在1943年以后就调到了延安工作,他与李云龙的领导关系至少在1943年开始就解除,魏和尚遇害至少在1944年到1945年之间,这一时期陈赓与李云龙已经产生不了交集了。

5

抗战连续剧《亮剑》中,第18集团军第129师第386旅所辖独立团团长李云龙是剧中的主角男一号,包括其工作搭档独立团政治委员赵刚这等重要的角色,都是围绕着主角李云龙而展开的配角,甚至李云龙之妻华野某部野战医院的护士田雨等也都属于配角。

历史上《亮剑》中的八路军第386旅包括旅长本人陈赓都是真实存在的,剧中的八路军副总指挥事实上就是彭德怀,副总参谋长就是抗战中英雄牺牲的左权,戴眼镜的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就是刘伯承。

因此《亮剑》尽管是根据都梁的同名小说改编,但剧中八路军旅长、师长、副总参谋长、副总指挥等高级指挥官在历史上都是确有其人的。

所以国内观众在观看此剧时,都会感到非常亲切,除了剧中李幼斌、何政军、童蕾等演员表演非常到位以外,有着对老一辈打下江山的将帅们的无限崇敬之情。

剧中戴眼镜的第386旅旅长,就是解国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赓大将,1937年10月7日率部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战,大力破袭铁路交通线,在娘子关以南七亘村两次设伏,歼灭日军2师团辎重部队,粉碎日伪军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6路围攻。

1940年5月,陈赓担任太岳军区司令员,率部协同兄弟部队在武乡关家垴将日军岗崎大队500余人包围,歼敌400余人,在《亮剑》中都是有所表现的,当然,剧中全歼了深入根据地日军山崎大队。

1941年8月,陈赓担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兼军区司令员,开辟岳南抗日根据地,设立太岳行政公署。

1943年11月,陈赓离太岳军区前往延安,进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此后参加了党的第7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因此,在连续剧《亮剑》中,因警卫员魏和尚被黑云寨的土匪所杀,大怒之下的李云龙率部剿灭了谢宝庆的土匪。

从此之后,李云龙特别怕的直接上级,第386旅陈旅长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应该就是陈赓调离太岳军区前往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当陈赓重返太岳军区时,抗战已经胜利结束了。


6

《亮剑》中李云龙还是团长的时候,旅长没出现已经是抗战的后期,大概时间是(1943-1944左右)国共双方出现大量的摩擦,就比如鸿门宴事件,楚云飞邀请李云龙参加宴会,意图就是将李云龙除掉,防止成为以后战争中的强劲对手。

再回到题中386旅的旅长为何不出现了呢?

386旅的旅长原型是大将陈赓,而陈赓在1943年11月的时候离开了太岳区(也就是晋西北)前往延安。同年年12月进延安中央党校进行学习。所以后面也就没有出现。

其次,就是1943年左右抗战进入了大反攻的时期,所有地区的部队地盘都已扩张,作为晋西北铁三角的丁伟也被调到了其他地方,而作为旅长的陈赓自然也就不可能一直待在晋西北。

还有一个原因跟张大彪和邢志国在后期没出现的原因一样,就是《亮剑》这部剧主要讲述的是关于李云龙的事情,而张大彪、邢志国和386旅的旅长作为轻描淡写的人物来说,自然也就一笔带过,后面不再出现。

7

电视剧《亮剑》播出至今已有十几年了,但时至今日仍然热议不断,可见其在广大军迷心中的地位。

实事求是的说,原著作者都梁在《亮剑》这部小说中,确实构想新颖、军史知识丰富,但李幼斌所扮演的李云龙,对《亮剑》的推波助澜是大家所公认的,正因为有李老师大师级的表演,从而使电视剧《亮剑》火爆全国,无形中带动小说大卖特卖。

不夸张的说,十多年前你要是没有看过《亮剑》,你都不好意思和人讨论军事,谈论抗战,讲述55年大授衔。

众多军迷因为喜欢李云龙,不惜深挖李云龙背后的原形人物,由此得出了王近山说、皮定均说、钟伟说等多个版本,至今仍然热议不断,成为了一种“李云龙现象”。

人们热爱英雄,呼唤英雄,胸中有一股喷涌而出的亮剑精神,这正是时代赋于文艺作品的历史使命,满满的正能量。

方城做为一名军迷,历史发烧友,当年对《亮剑》,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小说,都痴迷的观看和拜读了好几遍,现在想起还记忆犹新。

今天看到题主这个问题,引起了方城的兴趣,就此岁表一下个人观点,以示自己对《亮剑》这部作品的崇高敬意。

李云龙当团长时,他上面的旅长为什么后面就消失了?

针对这个问题,还要从李云龙原形人物在各个时期的转变开始说起。

前面我们说过,通过广大军迷的深挖细究,李云龙原形人物,被铬上了王近山、皮定均、钟伟等将军的印迹,方城完全同意这一判断,而且还要补充一句:李云龙就是人民军队中,哪些有着鲜明个性的将军集合体。

在《亮剑》中,李云龙从抗战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这十几年里,先后有几位他的上级领导出现在剧中,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他们是谁,但稍为有些军史常识的人都能看出,他们是彭德怀、刘伯承、陈赓、粟裕几位军中翘楚。

李云龙无论是在新一团,还是在独立团任团长时,他的顶头上司就是三八六旅首任旅长陈赓大将。此时,李云龙的原形多取自王近山中将,剧中也有暗示,日军装甲车上都涂着专打三八六旅的字样。至于伏击日军观摩团,则完全取自王近山在韩略村指挥伏击日军华北方面军“战地观摩团”,击毙日军服部直臣少将的战例。

而等到了抗战后期,李云龙的原形又大多取自皮定均中将。

皮定均抗战初期曾任一二九师特务团团长,1944年4月,时任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的皮定均,奉命组建豫西游击支队,挺进豫西,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率豫西支队开赴中原军区,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1旅旅长,成为了中原军区司令李先念的部下。中原突围时,皮旅装扮成中原军区主力,牵着蒋军主力的牛鼻子,在十倍于已的敌军包围中闪转腾挪,历经二十多天,终于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率部来到了由华东野战军所领导的苏皖解放区。

皮定均此次率军假扮主力,牵制敌军,掩护主力突围,是众多中原突围部队中表现最好的一旅,可以说是解放战争的一个奇迹。皮定均由此给指挥全局的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乃至在55年大授衔时,毛主席在审阅少将名单中,破天荒的在皮定均的名字旁,写下了“皮有功,少晋中”的批示。

影视剧《亮剑》中,对皮旅中原突围这一段也有过细微的描述,细心的观众应该有些印象。李云龙在军事学院上学时,与丁伟、孔捷,还有班长老罗等同学,在一次课间吹牛、摆功时,曾说当年老子在中原突围时,如何怎样的事情。

当时看到这里,在军迷中还引起了一些争议,说此段是都梁的笔误,李云龙怎么从一二九师到了中原军区,然后又如何到了华东野战军。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不了解李云龙的原形,此时已有王近山转变为皮定均所造成的。

致于李云龙每攻下一个城市,消灭一部敌人,到处贴封条,以及后来评衔时闹情绪之事,则有一部分取自钟伟少将。

剧中有一段李云龙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时,因为授少将军衔,由此闹情绪的重头戏。

方城觉得应该在这里,就这个问题说明一下自己的观点。

人民军队从初创,到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最后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兵员构成主要是广大农民子弟。这些农民出身的将领,虽然历经枪林弹雨的考验,又经过党的多年教育,在其身上仍然保留着农民的朴素感情。当55授衔时,他们当中有人发表一下自己对授衔的看法,甚至发发牢骚,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光辉形象。

军人凭军功说事,是军人的本色,更具有历史的真实感。有自己主动让衔的,就有自己主动争衔的,毛主席不是还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吗?

剧中对授衔时的精采描述,反而增添了李云龙、丁伟、孔捷等人可爱而又可敬的一面。当他们在老师长的教导下,理解了,想通了,便各个生龙活虎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思想上有了升华,人生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

回到主题,由于李云龙原形的转变,他由一二九师到中原军区,然后又到华东野战军。而他的老领导陈赓大将,此时做为毛主席、中央军委亲自指挥的战略部队,与李云龙所在的部队分属于不同的建制,自然在剧中就不会再次出现,必竟《亮剑》这部剧主要塑造的是李云龙,是本剧贯穿如一的主线,其他人物都是辅助,是为表现李云龙做铺垫的。

因为喜欢《亮剑》这部剧,啰里巴嗦的说了这么多,仍感到言犹未尽,不能在说了,省的拍砖。

8

1.电视剧不是写历史 ,《亮剑》的唯一主角就是李云龙,别说陈旅长、刘师长和副总指挥了,就连晋西北铁三角中的丁伟和孔捷那也是分分钟可以去领盒饭的……所以不可能每个人物的去向和下场都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从那段时间的时代背景来说,亮剑主要的电视剧情展开是1940年代到55授衔,先说抗战时期,陈旅长很快就去中央准备参加七大去了,那段时间整个386旅都已经转为太岳军区,开始根据地的建设,不再像百团大战时那样动不动就有比较大规模的军事战斗……旅长也可以歇歇了,就由着李云龙这种团级干部折腾折腾就行了……

3.而从剧中所交代的剧情来看,李云龙与陈旅长也是渐行渐远……晋西北铁三角中的孔捷i丁伟去了东北,李云龙先是随同刘邓主力作战,淮海战役时被华野粟裕截胡,转隶三野麾下,然后渡江一直打到福建台海前线。而陈旅长则是一直作为二野中相对独立的山头,陈谢(陈赓谢富治)兵团在渡江之后就去了西南,而后又归于林彪麾下解放中南……两股绳了……

4.一直到55授衔,陈旅长官拜大将,也算志得意满,李云龙获封少将,多少有点委屈……真要让两人见面,估计也是没什么话好说……毕竟不像刘师长,那会也是南京指挥学院的院长,踢李云龙的屁股,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就没必要再劳烦陈旅长拿鞭子出手了……

9

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由红一、红四方面军及西北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下辖第115师、第120师和第129师。《亮剑》原型中描写的是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而李云龙所在的独立团则是归386旅旅长陈庚指挥。

之所以在后面的情节中没有了“旅长”这个角色,一是李云龙所在的部队划归到“华野”的建制;二是进入到解放战争阶段,我军已撤销了“旅级”建制。当时“华野”的建制下辖:纵队、师、团、营、连等,李云龙此时已升任师长,直接归纵队司令指挥。而李云龙原来的老上级陈庚,则仍在“中野”建制内,此时也已是四纵的司令员了。

10

倒不是消失了,而是随着抗战的进行我军的根据地日益扩大,李云龙虽然还是属于陈赓指挥的386旅编制,但实际上等于单干户,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当时八路军通讯能力落后,根据地之间相距又远,旅长陈赓再出线在镜头中就有点不符合实际了。


“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欢迎您的指点。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