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庶在曹营“不献一谋”,真实的历史情况或许更应该是“落水无意,流水亦无情”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徐庶同学的简历。

徐庶,颍川郡长社县人,三国谋士。

徐庶在人们心中被视为超级谋士,那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下的影响结果

事实上,在正史中,比起同时代出自颍川士人集团的顶级智囊们来,徐庶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陈寿在作《三国志》时甚至都没有给他列出传记。

和所有刘备集团以及亲刘备势力都被罗贯中夸大的人物一样,历史上真正的徐庶并没有那么“高大伟岸”,

徐庶,也叫徐福(和给秦始皇找长生药那位同名),年轻时的徐福,其实也就是一个在道上混的古惑仔。一次为了兄弟报仇,还被官差给抓了,在游街时,幸亏得兄弟们相助,才逃脱。

在这次被捕事件后,徐福就大彻大悟了,也许是为了逃避官府追捕,他改了名字,成为了徐庶,

从徐福变成徐庶以后,徐混混收起了刀枪剑戟,改换了服装(疏巾单衣),走上了潜心求学读书的道路。徐庶的“流氓”角色逐渐退去,“才子”名气渐增,他也交到了不少的士人朋友。

对他影响比较大的叫做石韬。

石韬,字广元,颍川(河南许昌附近)人,与徐庶是老乡,他的事迹现在能查到的已经不多,大家只要知道,他也是一个有学问、有才能的人,他们同出于颍川。

徐庶与石韬两人的关系十分地铁,不论做什么事,两人几乎保持着行动的一致性。

徐庶与石韬一起把家搬到了荆州,并结识了不少的士人朋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诸葛亮了。

但在荆州徐庶虽小有名气,还没入着刘表大大的法眼,后来刘备到来后,徐庶先生审时度势后,来到新野,投靠了刘备,甘心成为一位职位低下的幕僚人员。

刘备开的是小公司,所以对徐庶还是很器重,当做自己的智囊来使用。

期间徐庶到底有哪些卖力表现呢,因为史料太欠缺,已经无法考证了,反正是没有《三国演义》那样神奇。

但徐庶给老板干了一件影响刘备一生中的事,就是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与《三国演义》的描述有所不同,诸葛亮不是在徐庶走后,才出现在刘备阵营中的,正史上徐庶人生中也没有“走马荐诸葛”的戏码。

诸葛亮来到刘备集团内的时间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徐庶所不知道的,他和这位老朋友的叙旧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即将来临的下一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改变了两人从此的人生。

大丞相曹操南征荆州,荆州牧刘表自然死亡,接班人刘琮不战而降,寄居客刘备仓惶之中携民渡江,虎豹骑倾力出动,日夜不停追击,长坂坡上一场乱战,跑的跑,逃的逃,全都乱了套。

本来徐庶和诸葛亮是一起跑路的,正当他跑累了,想歇口气的时候,突然间,他发现自己的母亲不见了。不久之后,从前方传来了大家都不想听到的消息,徐庶的母亲已经被曹军给抓获了。

在短暂的思考后,徐庶做出了最终的决定,向刘备辞行。

徐庶指着胸口,说出了自己埋藏在心中最为肺腑的话:“我本想与将军您一起共建王霸大业,凭借的就是这方寸之地所在的一颗心。现在母亲丢了,心已经乱,即使勉强留下,也对时事没有多少好处,还是请您允许我就此离开吧!”

从徐庶的行为性格上分析,他说这些话时是真心的,并没有掺杂了任何的虚情假意。他真是在被逼迫得无奈之中,才有了这样的选择,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刘备,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徐庶北上而去,从此投入敌对一方曹操的阵营。

演义中徐庶这一去后,受到了曹操的任用,但因其依恋故主刘备的恩惠,虽有绝世才华,却从未提出过具有合理性及可行性的建议过,“虽在曹营,心在汉”,并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所谓的“到曹营不献一谋”,也就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而史书上的徐庶在曹魏集团里确实没有什么大作为,之后史书上也没有多少他有关事迹的记载,以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不同,完全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因为史料太少,徐庶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心态,现在已经很难有个明确说法了。他没有多少发挥,也许是跟魏国高层们的用人态度有关,一来曹操本来就是一个多疑之人,徐庶曾经在刘备手下当过马仔的经历让他不放心,二来曹魏集团的智囊群体实在太多,在刘备小公司的时候,徐庶还显得鹤立鸡群,但到了曹魏,就像进了北京才知道官小,到了广东才知道钱少,一样的道理。

但也许真是徐庶不怎么卖力工作,抱着领干工资吃饭打酱油寄情于山水,也未可知,总知没有什么可记载的东西,或者是即使有所施展,因为不够出色,为历史所湮灭了。

徐庶在曹魏集团中的晋升速度很慢,后来也就只做到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一个不上不下,犹如摆设的位置,就连诸葛亮都为他抱屈说:“魏国的能人是不是太多了些,怎么徐庶就得不到重用呢?”

在魏国混迹了多年后,徐庶最终病死在家里,那是在诸葛亮出兵陇右(公元228年)后的没几年。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最佳贡献者
2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确实是做到了不为曹操献出一谋一策,不过在正史中,徐庶却并未这样!

看过三国演义,大家都对其中的一个超级隐士非常感兴趣,这个隐士就是徐庶。他原本是刘备手下谋士,结果后来被曹操设计骗到了曹营,而他在曹营中,是真的做到了他所承诺的那样,不为曹操献出一谋一策吗?

不献一谋

“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歇后语大家都知道,除了指代关羽忠义,还有就是指代徐庶对刘备的忠心了。在演义中,徐庶化名单福,投靠刘备,是刘备手下第一个全能谋士。之前的刘备,手下人才虽多,但没有这种全职谋士。而随着徐庶的加入,刘备集团的战力也是大大的提高,成功过地击败了曹仁大军。曹操在得知刘备实力提升的原因后,用程昱之计,假借徐庶母亲的书信,将徐庶给骗到了曹营。

既然是徐庶母亲相招,刘备也无法阻拦,只能放徐庶离去。而徐庶在来到许都时,见到母亲,一番交谈,当即就明白自己被骗了。而徐母刚烈,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才使得儿子徐庶做出错误选择,竟然直接自尽了,见到母亲去世,徐庶十分愤怒,发誓绝不为曹操献出计谋,不过为了长伴母亲的坟茔,时常祭拜,徐庶也没有离开许都,一直待在曹营之中。

在演义中,徐庶发誓不为曹操出谋划策,实际上他是做到了的!

曹操率军南下,让徐庶去劝降刘备,而徐庶见到刘备后,直接告诉了刘备,曹操的真实意图。

演义原文:徐庶受命而行。至樊城,玄德、孔明接见,共诉旧日之情。庶曰:“曹操使庶来招降使君,乃假买民心也,今彼分兵八路,填白河而进。樊城恐不可守,宜速作行计。”

徐庶虽身在曹营,然而他的心思其实一直在刘备处,见到刘备,他立即告知曹操的真实意图,提醒刘备赶快撤离,一片忠义之心,感动天地。

而在赤壁之战时,徐庶更是识破了黄盖的苦肉计,阙泽的诈降计,庞统的连环计,周瑜的火攻之计,但是他为了故主刘备,并没有将这些计谋告诉曹操。反而是寻找机会,提前撤出了曹营,真真正正的做到了“不献一谋”!不过自此以后,徐庶在演义中也再也没有露面了,很有可能曹操在经历赤壁大败后,重新复盘,发现的徐庶提前离开的不对劲,所以不敢再重用徐庶了,徐庶有可能就此埋没于人海了!

历史中的徐庶

演义中徐庶被描述成了一个超级隐士,对刘备忠心耿耿,进入曹营后,也并没有给曹操出谋划策。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情况却有点不一样。

真实历史上的徐庶,同样是和诸葛亮早就相识,不过并非是在他离开刘备时才推荐的诸葛亮,而是一早就把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两人还在一起共事了一段时间。曹操挥军南下时,徐庶的母亲实际上并没有在许都,而是在刘备营中,跟随刘备一起逃亡,只不过在长坂坡时被曹军捕获。而徐庶在得知母亲被俘之后,为了保护母亲的安全,选择了去往曹操营中。

《三国志》原文: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正史中,到这里为止,对于徐庶的描写就比较少了,也并没有关于徐庶不帮曹营出谋划策的记载,而且徐庶在魏国还是做了官的。黄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不过很显然,徐庶虽然在魏国为官,但是官职并不高,以至于诸葛亮听闻徐庶在魏国的官职后,都发出如下的感叹。

《魏略》 :太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估计当年罗贯中也是因为这一条记载,得知徐庶在曹营并没有做多大的官,所以才有了徐庶在曹营“不献一谋”的设定。毕竟徐庶可是非常有才能的,刘备和诸葛亮都非常看重他,能得到刘备诸葛亮二人的看重,怎么会是一个泛泛之辈?所以说诸葛亮听闻徐庶才能不高,才会疑惑,难道是魏国人才太多,才使得徐庶这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

其实我们从诸葛亮的这番话就能琢磨出一点东西:当初离开刘备的徐庶,是肯定没有说过不为曹操出谋划策的话语,如果真这样说了,诸葛亮就不会疑惑为啥徐庶的官职这么低了。而且徐庶和诸葛亮都是身负大才,身处乱世,都想建功立业,绝对不会浪费自己的一身才华的。那么为何徐庶最终的成就不高,在魏国的官职不大呢?

本文认为:徐庶既然能得到刘备和诸葛亮的认可,说明他的才能还是比较出众的,即便是在魏国,徐庶也出类拔萃的那一拨人物。只不过由于徐庶投奔曹魏时,魏国的结构都已经趋向于逐渐稳固,徐庶又是个从刘备这边投奔过来的人,无依无靠,没有支撑,在正常的官职晋升途中当然是比不过那些世家大族。尤其是到了后面,曹丕、曹叡为士族大开方便之门,徐庶这种没有家族支撑的才人,当然是会受到世家大族的打压,无法跻身于庙堂前方。

实际上,就算当时诸葛亮投靠了曹魏,最终的成就肯定也是没有他在蜀汉高的!一个人的成就,不仅和他的才能有关,还和平台有关!

结语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确实是做到了不为曹营出谋划策,而在正史中,徐庶倒是想为曹魏出谋划策,大展才华,但由于身处的平台不同,他在曹魏上层根本是说不上话,只能被遗憾埋没。实际上,诸葛亮的那句话,也是在为徐庶感到遗憾。

3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就是徐庶,本来一片大好的舞台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可偏偏成了隐士,这让不少的三国迷为之惋惜,除了前期帮助刘备打破了遇到曹操不赢的局面,后期实在是看不出徐庶在哪方面有所建树,那么徐庶真的是在到了曹营就“不献一计一策”了吗?

一: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演义里记载:

曹操是用来程昱的计策把徐庶骗到曹营的,最后曹操弄巧成拙,徐母去世后徐庶也的确没有献计,不过里面有一幕不知道大家记得不记得,那就是曹操攻打新野的时候,派夏侯惇出战,夏侯惇瞧不起刘备,刘备也确实不懂兵法的,当时徐庶就插了句嘴,让他小心,不要轻敌,军师可是诸葛亮啊!可能还想说,但是被曹操打断了,欲言又止。很有可能要献计了,无论如何最终还是没有说了。

二:我们再来看看《三国志·蜀·诸葛亮传》记载:

先主在樊(城)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这里可以看出,徐庶是因为在和诸葛亮逃跑的时候,母亲被抓了,这才决定返回曹营,会到曹营之后也确实是一言不发,至于徐庶的母亲如何也无从得知。然而《魏略》记载

(徐)庶先名福,本单家子.......... 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里面却说道徐庶做了官,很多人因此认为徐庶是给曹操献计策了的,至于这两个官职是干嘛的我也不知道,但是估计是没有献计,如果献计了应该是有记载的,而曹操爱才也不假,既然你不给我献计我也不强求,但是你也别想给刘备出谋划策,就老老实实的呆在这里吧!记载徐庶最后是病死的。

三:曹操根本不采用徐庶的计策:

这个也可行,曹操手下能人谋士众多,再加上徐庶事先投靠刘备,曹操虽然爱才但是也多疑,索性就不用了。当然这些虽是假设,不过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是羽评历史,您的认可就是我创作的动力,码字不易,谢谢右上角关注】

4

徐庶确然是被《三国演义》美化了的。

由于母亲被曹操俘虏的缘故,徐庶向刘备辞行,他说自己方寸已失,留下来也没法儿帮助刘备了。刘备很大度,成全了徐庶的孝,任其离去了。

到了曹营的徐庶,似乎就默默无闻了一些,直到曹丕代汉,我们才从史书里知晓他的一些消息——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诸葛亮对此的感慨是:“魏国人才这么多吗?徐元直不受重用啊!”

那么问题是:

如果徐庶真在曹营不献一策,诸葛亮如何会为徐庶官位低而鸣不平。

徐庶确实很中意刘备,离开后有所怀念是很可能的,像牵招、袁泱等和刘备共事过的人无不惦记着刘备的好,但也没妨碍人家替曹魏卖命。

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曾经在刘备手下的袁泱被吕布要求写信辱骂刘备,袁泱即使刀兵临身也坚决不同意。

若徐庶真如《三国演义》里一般终身不为曹魏献一谋,以其才华地位,史书必然有载,而非寥寥数笔介绍生平。

所以,徐庶是一个与老板好聚好散的跳槽员工,有才华,有能力,但为其再披上“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光环便不妥当了。

5

我只看过三国,没看过原著,人家说一不二,说不献就不献。

6

若谈徐庶之才,定然不俗。否则曹操何必大费周张把他请到曹营?曹操很忙的好吧。这样做,无非两点,第一,敬其才,第二,惮其能。如彼乱世英才辈出,能让曹操敬畏的怎能不是大才。再说不献一谋,大争之世,群雄并起。对于人才,上策收为己用,中策敬重雪藏,下策驱之赴敌。不得徐庶,便要吃他的亏。得了徐庶,虽不献一谋却免于一难。这便是一大谋。如此也不难看出曹操心思缜密,用才得体。

7

我想没有人会在三国中记住这个人,记住这个流弊的隐士,但能力是有,平台却给他开了个玩笑,其实,在三国志中,他是有过献出一计的,但有人说他这是庞统献的,反正不明。徐庶也未曾说过,他将“不献一计”。我相信他也是有理想,有志气的,却不知怎么的,就陨落了,再就是他真的就是没人重视了,相信他是难受啊!

堪比司马懿,却没有司马懿的命,怀才不遇,没有自己实现的地方,任何人相对起来都是最悲哀的,我喜欢诸葛亮,喜欢诸葛亮的衷心,喜欢他对主公的于是付出,对蜀国的任劳任怨,身为臣,却担着为君的责任和情怀!

之后的徐庶也被历史潮流则淹没了,没能出头,所以平台重要,机会也重要

8

徐庶,一个难得的奇才,诸葛亮也曾说过,如果他去了曹营,必然得到重用。但事实却跟理想相违背,我想这是对于徐庶他本人来说,是非常难受的,才子得不到利用,乱世能够使然成为国家大器,相信能够得到发展

而徐庶进去了曹营,本人为庶出,为人朴实,孝义,才智谋略都或许长人,进去以后,不受人爱戴,总使得了他更加怀才不遇的悲愤。我敢相信,如果给徐庶另外一个平台,他的光芒能够照耀整个三国时期的文人雅士之中。

曾许诺下的“不献一计”,也得要做到,我不是在弘扬什么,也不是在歌颂什么,只是身为个人的见解对他的一些评价而已

9

三国时期,当时的徐庶已然在蜀任职,而后来被曹营挖去,只可惜才华不能得到施产,究竟其原因,我先研究他本人吧?

徐庶出身贫寒,很有孝义,才华横溢!如果得到重用,我觉得历史可能会重新洗牌,重新变革。

那为什么当时就叫诸葛亮都高度评价的徐庶为何不能得到重用!原来曹营中的出谋划策的中郎将很多吗?原因是应该的!肯定的!虽然徐庶有才华,但当时曹营已然成型,许多中郎将的地位也很高,有许多的战功和伟绩,曹营中也有许多的人士!历史也表明徐庶也没有在曹营中未献一计,不献一谋

10

曹营是最流弊的,因为他自认为他们的谋士是最多的,因此徐庶得不到重用,当的官也是很小的,我敢相信这是最使他难受的!就像许多历史才子佳人得不到重用,这种心情是能有多难受,真的,这些事情,真的让人痛苦啊!我以前很喜欢看历史,但有些历史是真的让人难以接受!各种虐心,各种让人受不了。

也许,诸葛亮相比徐庶是幸运的,是厉害的,他比徐庶更加懂得选择平台,如何推销自己,如何把握机会

因此,徐庶没能在曹营得到重用,所以,导致了他“不献一谋”了,更加浪费了一个人才!

一位巨星的陨落,一位或许能使历史改写的人没能出没在人民的视野中,三国志中也未能有“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