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晚,李自成率兵攻破了北京外城,并正在朝着北京内城和紫荆城快速推进。 晚上九点钟左右,崇祯皇帝把自己的三个孩子:太子朱慈烺(16岁)、永王朱慈照(13岁)、定王朱慈炯(9岁)叫到了自己的跟前,他心里清楚,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见到他的孩子们了,他十分舍不得。
可是,当看到他的三个孩子仍然穿着光鲜亮丽的皇子衣冠出现在他眼前时,崇祯帝又气又惊,他禁不住责备这三个皇子说:“这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穿着这样?赶紧换衣服!” 原来,崇祯帝早有打算把自己的孩子伪装成平民,趁乱送出北京城去,以延续大明最后的希望。
影视剧中崇祯令皇子们换衣服 骂完自己这三个孩子后,崇祯帝强忍住眼眶中的泪水,这位34岁的父亲,担任过17年大明掌舵人的皇帝,亲自动手给孩子们换上了普通老百姓的衣服,然后一一给他们系好腰带——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父亲,他感到对孩子们是如此的亏欠。
等都换好衣服后,崇祯帝端详良久,又语带凄楚的说:“今天你们还是皇帝的儿子,明天可就是老百姓了······在这种乱世里,要隐姓埋名,看见老人家要叫老翁,看到年轻一点的长辈,要叫伯伯或者叔叔!” 两个小一点的皇子哪里经历过这种场面,都纷纷扑倒在崇祯面前哭了起来,看的在一旁的周皇后也悲痛欲绝。
周皇后是从贫寒之中出身的,15岁那年,她嫁给了当时只是信王的朱由检,本以为能够做个逍遥的王妃,谁知道,当朱由检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驾崩时,选择了弟弟朱由检当皇帝,她也从王妃稀里糊涂的变成了皇后,还好,周皇后是个坚强的女人,皇后这个不好干的活,她做的尽职尽责。
崇祯刚即位的时候,大太监魏忠贤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就连身为皇帝和皇后的崇祯夫妇都害怕受到迫害,于是为了防止被下毒,周皇后常常亲自下厨给崇祯帝做饭吃。在跟随丈夫从信王到崇祯皇帝的18年岁月里,她勤勤恳恳,处事谨慎,做到了母仪天下,是历史上少有的贤内助。
周皇后也很可怜,在崇祯召见这三个皇子之前,周皇后刚刚在紫禁城内转了一圈,她拿着皇后的节杖,挨个宫殿的去抚慰在惶恐中的宫人和太监,一边流着泪,一边对这些如果离开皇宫不知如何是好的下人们说:“天灾已降,大祸临头,你们有门路的,快点逃生去吧!” 结婚十八年,周皇后给崇祯生下了三个儿子,但其中一个早夭,太子朱慈烺和定王朱慈炯是她的亲生儿子。永王朱慈照是田贵妃所生,但是田贵妃死得早,于是周皇后对永王视如己出,可眼下,这三个儿子都要离他们而去,和崇祯一样,周皇后痛的无法言说。
三个皇子临走之前,崇祯帝哽咽的嘱咐说:“社稷倾覆,使天地、祖宗震怒,这些都是你们父亲的罪责。但是朕自认为也是竭尽心力了,怎奈文武各臣,俱有私心,不肯先国后家,以致国家败坏如此。事到如今,没必要再问祸福,以后好好的去做就行。朕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崇祯是铁了心的,与紫禁城共存亡。李自成破北京城之前,周皇后有心想让崇祯效仿南宋旧事,又因为崇祯早就拒绝了好几个大臣的提议,不便直说,便委婉地告诉崇祯说:“我家在南方还有个宅院。”向来严禁后宫干政的崇祯立马追问她这是什么意思,让周皇后也不敢再有这想法。
在周皇后了解了崇祯的想法以后,她释然了,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她自觉她也应该和她的丈夫一样,索性用生命,陪大明一起覆灭吧。
送走三个孩子不久,周皇后就在房梁上拉好了白绫,临死前,她含着眼泪对崇祯说:“我侍奉你18年了,你从来不肯听别人一句劝,才会有今天。”说完后,周皇后悬梁自尽。
周氏悬梁自尽 崇祯在旁边持剑默立,无语凝噎,看着陪伴自己半生的结发妻咽了最后一口气,随后,他就要在生命的最后一夜里,在这紫禁城中,大开杀戒了。崇祯先是来到了袁贵妃的住处,和袁贵妃喝了几杯绝命酒,随后又让人送上绳子,袁贵妃心知逃不脱,只好应命上吊自杀,不料求生的本性令她挣扎,绳子断掉了,袁贵妃就倒落在地上,站起来后她开始逃跑,崇祯追了上去,一剑刺在了袁贵妃肩上。
身为皇帝,崇祯还是有那么几分好强,不过他这种好强,体现在对他的女人身上,却又显得那么无情。在他眼里看来,大明将要亡了,作为皇宫里的女人,不能像宋朝的靖康之耻一样,被贼子坏了名节。
于是在接连杀了几名妃嫔以后,崇祯帝来到了寿宁宫,他15岁的大女儿长平公主住在这里,长平公主也预料到自己的命运,拉着崇祯的衣襟痛哭不止。崇祯帝一边用手掩面流着眼泪,一边挥剑向女儿砍去:“孩子,你怎么就偏偏生在我们帝王家呢?” 崇祯剑斩长平公主 结果这一剑下去,崇祯帝没有把长平公主杀死——他砍偏了,仅仅砍下了长平公主的左臂,但长平公主已经痛的昏死过去。看着倒在血泊里的女儿,崇祯帝全身发抖,再也无法下手,于是转头就跑出去,路上遇见一个宫女便杀一个。到了昭仁殿,崇祯又亲自把自己年仅6岁的女儿昭仁公主杀死了,这下子他再也忍不住了,终于瘫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在杀完自己的妻女之后,陪崇祯一起哭的,还有宦官王承恩,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崇祯也不管什么礼仪尊卑,他把王承恩叫到面前,席地而坐,两人共同喝了几杯酒。喝到半夜三更,崇祯醉倒了。
王承恩就让人给崇祯帝换上了便服,他要带着自己的主子,做困兽一斗,崇祯帝半醉半醒之下,随着王承恩和几十个宦官,跑到了朝阳门。结果北京内城乱成了一锅粥,守城的人不清楚他们究竟是谁,王承恩也不敢明说,守城的人就不愿意开门放行。然后王承恩手下的宦官们便躁动起来,想要夺门而出,被守城军队当成是乱贼还击,太监们寡不敌众,只好又带着崇祯退回城内。
这时,崇祯帝想起来,朝阳门的守卫是由成国公朱纯臣负责,于是他们便找到朱纯臣家,王承恩与看门的人交涉,想要见朱纯臣一面,谁知道尽管看出了王承恩的宦官身份,朱纯臣的手下还是说道:“成国公不在家,赴宴去了。”是的,在这北京内城将破,大明即将亡国的前一夜,负责守卫城门的国之重臣成国公朱纯臣,去找别人“赴宴”去了。
是真是假已经无法分辨,也没有时间分辨。崇祯帝又和宦官们来到安定门,结果发现同样无法出城,此时天已微微亮,崇祯帝制止了还打算挣扎一下的太监们,带着他们回到了紫禁城。
1644年,农历三月十九日,大明灭国之日的清晨。 到了上朝的时间,在前殿,崇祯命令太监们敲钟召集百官,钟声响彻殿内,一遍又一遍,却始终只有崇祯和留下来的这群宦官们,大臣没一个人来。
这不是他第一次对群臣失望了,早在之前,李自成大军还未到北京,国库告急,为了筹集军饷,他把皇宫所有金银都拿了出来,又向大臣们募捐,不料一个个身着华贵衣衫的大臣们都捂紧腰包哭穷,崇祯慌乱了一个月,最终只筹到了20万两,而据他所知,在北京外城破时,李自成的大顺军,从外城的一些官员和富人家中就搜刮出了2000多万两金银。 北京内城被攻破了,望着空荡荡的大殿,崇祯帝的心也凉透了。仓皇之中,他和王承恩一起跑到了紫禁城后面的万岁山(煤山)寿皇亭,头发散了,鞋子也跑丢了。
煤山寿皇亭,崇祯帝曾在这里号令、操练大内禁兵,当年他雄姿英发,眼下如此狼狈。崇祯选了一棵树,在这棵树上,和自己18年的帝王生涯,和自己34岁的生命,和历经16朝276年的大明,说了再见。 王承恩哭着送走了自己的主子,其后,他也用自杀的方式,选择了陪伴崇祯皇帝而去。 这位最后的殉葬者,是被历代臣子鄙夷嫌弃的宦官中的一员。
崇祯死了以后两天,正在到处寻找他的李自成才知道,原来崇祯在煤山上自杀了。于是,随后他下令把崇祯的尸体从煤山之中抬出来,在尸体上,人们发现了崇祯的遗诏:“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直到死,崇祯都不忘埋怨臣子误国,可见其刚愎自用的性格,他之前也说过“文臣各个可杀”之类的话语,但是对于这北京城的百姓,崇祯诚切的恳求李自成不要屠城报复,不要伤害老百姓,而甘愿让自己的尸体任其摆布。
任贼分裂朕尸,无伤百姓一人 李自成既没屠城,也没有肆意毁坏他的尸体,相反,他还说可以让人给崇祯下葬,可惜曾经的那些旧臣们无人敢动。崇祯皇帝的尸体和周皇后的尸体最后被一起放置在东华门外,但是几乎没人过去吊唁,自然不用说操持下葬的事,一是因为李自成并没有指定办事的人,二是李自成没有给崇祯定下下葬的礼仪和拨给经费,善于揣度的大臣们,自然不愿意在新主子面前当出头鸟。 到最后,还是昌平一个小官赵一桂站了出来,他没有钱,他就只好和几个民间的士子向村民们募捐,最后他们凑了“三百四十千钱”,赵一桂“督工四昼夜”,才在1644年四月初四,崇祯帝上吊身亡半个月后,把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尸骨草草埋入了早逝的田贵妃陵墓之中(崇祯生前没有建造陵墓,只能简略的把贵妃墓扩大规格以作皇帝陵墓),这就是明十三陵中的思陵。
崇祯一死了之,他的儿女们,却依然颠沛流离、朝不保夕。为了保住皇帝的血脉,在那天晚上,负责将三位皇子乔装出城的宦官们,首先来到周皇后的父亲、国戚嘉定侯周奎府外,希望借助他的钱财和力量帮助三位皇子出城,谁知道周奎担心会给自己招来祸患,把自己的亲外孙都给拒之门外。
宦官们无法,只好四处奔散,可当晚就连崇祯都没能出的城去,更不用说他们了,于是内城一破,他们反而成了最先被俘虏的对象,很快就有人把三位皇子的身份告诉了大顺军,于是他们都落入到了李自成手中。
李自成也算是个有气量的人,他问太子朱慈烺说:“你知道你家为什么失去天下么?” 朱慈烺愤愤的说:“我哪里知道!这你要去问百官。” 当时投降后在场的崇祯旧臣纷纷掩面,不敢去看这位太子。
太子朱慈烺 李自成很是欣赏朱慈烺,于是并没有杀掉他们,只是命人把他们囚禁起来。可惜到了四月底,李自成山海关大战失败,这三位皇子在乱军之中全部失踪。直到康熙年间,76岁的永王朱慈照才被人发现,康熙命令将其全家全部处死,而另外两位皇子却在历史之中消失不见。
还有当初被砍掉左臂的长平公主,她当时只是昏死过去,后来被李自成发现,然后又在清军入京后落到清军手里,不过那时候清政府还没有打下全国,于是为了安抚明朝旧臣,对长平公主给予了优待,只是两年后她终究在对父母的思念和故国灭亡的惆怅之中病逝。
崇祯一家,到底是难逃厄运,大明朝也终成尘埃,冷落无声,唯留历史烟云久久不息,是后世之人道一声可怜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