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41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一年在历史上这么的重要?:公元前841年,又被称之为共和元年。跟你想象的差不多,也就是国王一个人说了不算了,要大家一起来拿主
公元前841年,又被称之为共和元年。跟你想象的差不多,也就是国王一个人说了不算了,要大家一起来拿主意割韭菜。
这个事情意味就很深长了,过去大臣们都是打工仔,国家收上来的韭菜,只有国王一个人可以享用,最多从牙缝里抠一点出来,赏赐给做事有干劲的大臣。
可是共和元年这一年,大臣们表示,不干了!他喵的,每天都吃国王牙缝里的韭菜,这回他们要平均分了这些韭菜。
俗语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是西周时期的贵族集团,早就把山林水池全都给承包了,也就是说百姓想要在这些地方找吃喝,就必须要向贵族交税。
百姓们世代都在这些山川旁边生活,靠着山就要去砍柴、打猎,靠着水就会去捕鱼,没想到突然之间就被收了人头税。能够拥有山川水池的普通人,微乎其微。
周厉王觉得,这可不行,光贵族收税,自己不收税,那哪成呢?于是乎周厉王颁布法令,霸占这些山川的贵族们,都需要向国家交税。
这下子这帮贵族可就炸了毛了,本来可以全都入自己的腰包,没想到现在还要跟周厉王分摊,这引起了贵族们的强烈反对。
此外,周厉王在政治上,不愿意沿用过去周朝的老办法。过去周公、召公的后人世世代代都是卿相级别的大人物,这一职务几乎被这两家人给霸占了。
周厉王觉得这可不行,所以周厉王开始重用懂经济的荣夷公和懂军事的虢公长父。这件事遭到了贵族们的一致反对。
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谏厉王曰:“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史记》
周公和召公的后人,自古都是国家的执政者,他们代表着周王朝开国贵族的集体利益。现在突然穿插一个其他人进来,谁知道他们会有什么幺蛾子呢?
所以说周厉王是因为得罪了这帮贵族,才会被赶下台的。整件事跟百姓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共和与否,百姓都还是要向朝廷交税的。
当然,周厉王本身也有问题,百姓过去是可以议论周王执政好不好的,就算大庭广众之下说也没关系。
可是周厉王觉得很难受,所以他找人到民间监视百姓,只要敢说他坏话,立刻抓回来宰掉。其实百姓才不会议论,真正懂得议论的,还不是那些读书识字的贵族么。百姓忙着种田打鱼交税呢,哪有这个闲工夫扯犊子呢?
公元前841年,因为周厉王得罪了一帮不该得罪的人,所以他们以百姓的名义发动了一场暴动,最终将周厉王给赶跑了。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於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辅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十二年,鲁武公来朝。---《史记》
这个时候周厉王并没有死,只是跑出了镐京而已。所以这帮贵族们也没有再立一个周天子,而是换了一种执政方式,也就是共和执政。
所谓共和执政,也就是召穆公和周定公一起把持朝政,别想了,跟你小老百姓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其实本质是没有变的,只是这一段时间没有天子执政,而是由贵族臣子来执政。
共和元年,周定公和召穆公索性就把周天子给抛弃了,其实不要天子国家一样可以转起来。共和这个年号一共用了14年,14年后,周厉王在彘去世,他的儿子太子静便接替了周厉王的位置,也就是周宣王,这才宣告了共和这个年号的结束。
不得不说,人心深似海。早在公元前841年的时候,古人就已经揣摩出共和制度。也就是废除君主,由臣子们来共同执政。
这种模式有点类似后来的共和制度。可是这里的共和只是一个年号,而形式也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史记》
我们现在所谈到的共和,那是所有民众都参与进来一起执政的制度。而当时那个共和,只是一个年号,为什么用共和这个年号呢?
其实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便是因为是周定公和邵穆公共同执政,所以称之为共和。还有一种说法是共伯和代行天子的事务,所以称这一时期为共和。
西周的贵族,掌握的不仅仅是财富和权势,还有一项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知识。他们拥有读书认字的条件,可是平民不具备。
因此那个时代即使出现了共和的雏形,平民也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去参与到整个国家的建设当中来。而这种对贵族来说可怕的思想,很快就被贵族们扼杀在了摇篮里。
这一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不是因为这一年是共和元年,而是因为西周的共和思想被扼杀在摇篮里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状况,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就算先进的思想摆在你面前,你也会视而不见。
而贵族集团,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贵族集团,那是因为他们重视了这些思想。对他们有好处的,便会大肆宣传,对他们有坏处的,那就会扼杀在摇篮里。
参考资料:《史记》
谢谢邀约,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公元前841年,镐京的“国人”因不满周历王暴虐执政。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历王。周历王带领亲信随从逃离,这一事件史称“国人暴动”。
周公和召公根据王室成员和一些贵族,诸侯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史称“周召共和”。共和当年改元,中国历史准确年代并由此开始。
周召共和共执政 十四年(公元前841年~~公元前828年)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因为从此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的年份记载,中国历史也进入了完全的信史时代。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我国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是为何国际上只承认我国3000年的文明史,商朝以前的概不承认?为此我们的公众有些愤愤不平。
其实,这怨不得别人。按照一般的国际惯例,都承认信史时代以后的历史,其他的就称之为传疑时代或是传说时代,这个时代一般是不予承认的。
我国最有力的证据是商朝出现了大量的出土文物,这里头记载了当时社会的情况,而商朝之前的夏朝,因为没有充足的证据,所以被存疑。
但是,有了这些文物,我们只知道有这么一个时代,但哪年哪年都干了些什么,由于记载的混乱很不连续,我们根本无法捋出头绪来。
什么时候,我们才对我们国家的历史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做到有据可查了?
那和夏商相隔就比较远了,是西周的周厉王时期。
确切地说,公元前841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有了比较准确的编年史,中国的历史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为何这一年这么特殊,到底什么原因促成的?
因为这一年在历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从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为重要的一页。
发生了什么?
那还得从周厉王做太子说起。
周厉王姬胡,姬姓,名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78年—公元前842年。
周厉王继位后,贪图财利,对百姓十分苛刻。他不但霸占了山川河流等自然资源,还不许百姓私下议论,否则就格杀勿论。
从此百姓都不敢说话。
不说话是不说话,但日子还得过呀。可是,在这么残酷的统治下如何生存?
最后这些百姓不干了,他们奋起反抗。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三十七年),百姓不约而同的起来反叛,他们袭击了王宫,周厉王一看大事不妙,匆忙中逃到了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
周厉王的腿快,他跑了。可是他的儿子,太子姬静却没跑掉,他一看出城来不及了,就躲到召公家里。
愤怒的百姓没有抓住周厉王,正后悔得捶胸顿足呢,一听太子躲在大臣召公家里,马上把召公家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一下让召公为难了,因为此前他曾劝谏过周厉王,可是他不听,所以才酿成今日的大祸。但如果让老百姓杀害了太子,那以后如何给周天子交待?
实在没办法了,只好用自己儿子顶替太子,把他交给了百姓。召公的儿子刚交到百姓手中,不一会就让愤怒的百姓肢解了,由此才保全了姬静最终免遭杀害。
天子跑了,太子年幼。那么国家谁来治理呢?
现在大权落到了周定公和邵穆公的手里。
但周朝是个非常讲“礼制”的朝代,他们二人虽然握有实权,但不能临朝听政。
那时的人思想观念,天子就是太子。上一任天子死了,由太子来继任,还没有改朝换代这一说。
这时周定公和邵穆公左右为难了:周厉王只是逃跑了,还没有死;另外太子姬静年岁尚幼,又不能处理国政。
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否则天下岂不大乱?
思来想去,只能在“姬”姓的本族人中间先找一个人来暂时顶替了。
于是他们选定了共伯和来替代这个角色。一来共伯和的年龄合适,二来卫国在各个诸侯国中的爵位最高,和周天子在血缘最近。
虽然名义上摄行天子事,实际上没有实权,也不改年号。
关于这一段史实,历史上有争议。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史记·周本纪》)
“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摄行天子事”。(《竹书纪年》)
《史记》上说,是召公、周公两位丞相共同治理朝政。
但《竹书纪年》中却明确说明,由共伯和代行天子之职。
相比较来看,《竹书纪年》的可信度更高一些,原因如下:
《竹书纪年》是周人自己的记载,自己记载和转述整理相比,可信度更高一些。此书被长期埋在地下,躲过了许多的人类浩劫,实属难得。
《竹书纪年》的干支纪年,和各位君主在位的时间是完全吻合的,和《史记》中的历史大事的记载是吻合的,说明它是一部严谨的编年体史书。
所以,在此处我们采信《竹书纪年》中的说法。
即共伯和做了代理天子,召公、周公辅佐行政。这个过渡政府一共存在了14年,到了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逃走的周厉王死于逃亡地,此时太子姬静也成年了,于是共伯和光荣“卸任”,姬静正式继位,是为周宣王。
但公元前841年这一年,无意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共和元年。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有了确切的纪年。
历史学家司马迁写《史记》,虽然是从三皇五帝开始写起的,但确切的纪年是从公元前841年开始的。
共和行政以前有没有历史记载?准确的说,有。
但是此前的记载不但混乱,而且断断续续。司马迁当年整理史料的时候,把头都搞大了,也没有彻底弄清楚。所以,为了严谨起见,公元841年以前的纪年他一概不用,从此以后才开始逐年记录。
其实这也不能怪司马迁,因为要把这个之前的理顺,那可是一个“跨世纪工程”,司马迁一个人根本搞不过来。
直到过了两千年之后,于1996年5月16日,国家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此项目被列入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经过170多名科学家,4年多的艰苦努力,于2000年9月15日,才算完结了此项工程。将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070年这段时间的纪年基本搞清楚了。
所以,司马迁以公元前841年作为纪年元年,来记录中国古代的历史,也就不奇怪了。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得承认,公元前841年,的确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我们国家的历史,才有了令人信服的准确纪年。
就这个历史贡献来说,应该在历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
参考资料:《史记》、《竹书纪年》
公元前841年,即周厉王37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值得所有中国人都必须记住!这一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周厉王被赶跑,周王朝进入“共和行政”时期。
公元前841年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正式进入“信史”时期,也就是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历史事件才开始有了准确的纪年。在此之前,中国历史是“断片”的,给中华文明的起源研究,带来极大困难。
也就是说,公元前841年,是中华文明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水岭,由此向前的历史断代学,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课题。
周厉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暴君,不过说实话,他是一位被抹黑的国君。周厉王即位的时候,周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民生凋敝、政治腐败、王室大乱。
为了摆脱困境,周厉王决定改革,首先在用人上,他以荣夷公和虢公长父为辅政大臣;在经济上,他将山川水泽收归国有;在权力结构上,他试图走王权独裁之路。周厉王之所以这么做,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井田制的崩溃和诸侯国不尽义务,经济改革非常迫切;
其二、改革核心必然触及权贵利益,只能从山川水泽边缘经济开始;
其三、王权受到旧贵族掣肘,利益阶层的弄权,导致王权旁落
尽管周厉王采取了尽量回避触及权贵阶层的核心利益,但是依然与他们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改革仅仅三年,以召公和周公为首的旧贵族,挑起国人暴动,将周厉王驱逐。
周厉王逃往于彘地后,王位空缺,周王朝进入卫武公代政,召公和周公联合辅政的阶段。卫武公又称“共伯”,名“和”,所以历史上将这段历史称为“共和行政”,时间起点公元前841年。
史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共和”纪年,公元前841年就被称为“共和元年”。“共和十四年”,周厉王病逝于彘,周宣王即位,“共和”时代结束。
“共和”纪年,开创了独一无二的以大臣称号为纪年的历史。
当然,公元前841年开始的“共和行政”,虽然是很重要的历史事件,但是却不是它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最为历史精确年轮的开端,才是公元前841年最有价值的光辉点。
我们经常讲,中国有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在周王朝之前还有商朝,商朝之前还有夏朝,《竹书纪年》里还记载了虞朝,再向前推还有三皇五帝。不过,在相关史料与出土文物验证之前,这样的记载不能当做“信史”,而只是传说。
遗憾的是,中国准确的历史纪年并不算遥远,它的起点就是公元前841年,即共和元年!为我们留下这个宝贵遗产的,就是司马迁。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从共和元年开始,中国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有了准确的时间节点,而在此之前,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丢失了历史的年轮。确认时间节点的最重要文献,就是《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它记载了共和元年,对应各诸侯王年表如下:
宋釐公十八年,周厉王三十七年、共和元年,齐武公十年,陈幽公十四年,蔡武侯二十三年,曹夷伯二十四年,燕惠侯二十四年,鲁真公十五年,楚熊勇七年,卫釐侯十四年,晋靖侯十八年,秦嬴仲四年。
司马迁在解释纪年缺失时说,自黄帝以来,中国就有纪年,可是由于他所看到记载并不一致,加之资料的缺失,已经无法判断真伪,只好如实记录。
为了找回丢失的历史年轮,我国曾在九十年代组织了一次“夏商周断代工程”,力图将史书中断裂的年表续接上。
据当时的研究成果说,他们将武王伐纣的时间,准确地找到了,即公元前1046年,由此将历史年轮准确到了夏朝。可惜这个成果后来遭到了很大质疑,不知所终。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我是老泰迪】
公元前841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非常大的事,其次这一年在历史上开始有了所谓的“历史性确切纪年”。
周厉王在位时,非常的残暴,他的残暴不在于所谓的“好色”“酷刑”,而是在于“钱”,这是什么意思呢?
周厉王提出了“专利”概念,将国家内所有的山川,河流归于国有化,这些东西其实在之前都只是属于民间自由利用的东西,那么也就是说周厉王的“专利”目的在于大肆增加国家收入,增加收入后供他周厉王挥霍。
这一“专利”实施后,瞬间就激怒了民间百姓,王权贵族,可谓是得罪了全国的人,当时啊,民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这周厉王一看不行,立马派人镇压及监视民众。
虽说周厉王在镇压,但是群众的力量还是伟大的,公元841年,国人被激怒至极点,遂发动暴动,大家冲进皇宫赶跑了周厉王。
那么《史记》中说,周厉王跑了后,朝中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共和执政”,周朝的诸侯卫武公带兵赶到了宫里。宫里说得上话的大臣们推举卫武公暂时代“周厉王”执政,召公和周公等一群大臣组成小团体进行辅政。
这便是最著名的“公元前841年共和时期”事件,这个事件意义重大,前无仅有,也是周厉王自己将自己推下了台,可惜的是这群大臣在重立周宣王后20年,周宣王再次陷入了昏庸执政的局面。
司马迁在写史记前曾翻阅大量的资料,但是他发现“周厉王共和一年”,就是所谓的公元前841年,这一年之前的历史记载都只是有大约的时间,没有确切时间,其次很多事件记录模糊,各有一词。
与此同时他发现公元前841年之后的事件既有确切时间,又能连在一起。
司马迁思索良久,他认为作为一位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既要对历史负责,又要给未来人一个交代,所以他绝对不允许“大约时间”“模糊事件”的出现。因此司马迁只能以公元前841年为开始编订纪年。
所以公元前841年是历史上意义最为重大的一年,这一年之后的事件在时间上,记录上,都是非常确切,非常连贯的。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咎由自取,亲手将自己赶下了台,亲手开创了“共和执政”;同时巧的是,正史《史记》又因公元前841年之前的事不能连贯,从而确定这一年为历史上的“确切纪年”。
【看历史,长知识,欢迎关注@老泰迪讲历史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公元前841年是周厉王共和元年,是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这一年对中国历史很重要,当然要感谢司马迁。
这一年发生在周厉王姬胡时期。
先介绍一下周厉王这个人吧,周厉王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改革家。他在位时,西周其实已经不咋地了,权贵过多,封地多,尤其是南方的楚,在周厉王父亲的时候就自立为王了。继位时,国家应该是满目疮痍,没钱、没势。于是他要改革,就有了动作。
在国家管理上:他广纳贤才,有特长的人当官进行管理,其实就是搞钱,改变周、召二公“世为卿士”的惯例,这样就得罪了权贵;
在经济和农业发展上:他想把权贵门霸占的山川菏泽收回或者进行收税,他甚至卖爵位;农业上鼓励生产,农业进步很大;
国家法律:高压政策,为了保证自己的改革成功,使用一些非常规手段很是必要的,当然也就得罪了权贵。
军事上:为啥周厉王要搞钱,就是为了强大国家,军事上还是很成功的,首先南边的楚看见周王室强大起来了,“王”的称号自己不敢要了;其次几次亲征四周反叛的部落,保卫了周王室;最后亲临战场击败了淮夷。
但是他失败了,因为他面对的是强大的旧贵族,改革的牵涉到贵族人的利益,以至于贵族不满,甚至连“国人”也反对。于是他成了周厉王。他的国家被共和者周、召二公共同管理。
公元前841年为啥能成为确切纪年,就是因为“共和”。这是没有出现过的事情,匪夷所思,大家都能清晰的记得是这一年发生了这件事,之前的记录就很模糊了。就像我们现在大部人都记得1840年鸦片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
司马迁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资料都清楚的记得“共和”是公元前841年,所以为了历史的严谨和准确性,他以这一年开头编订纪年。
公元前841年。
据说这个年份是每一个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都会牢记在心中的年份。他们可能忘了自个的生日,也不会忘了这一年。
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为什么只有这一年会被这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每一个人牢记呢?
三个关键词:
1.国人暴动
2.共和时政
3.确切纪年
国人暴动:
是官逼民反的典型,也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最早记录。周厉王把当时的国人逼到什么份上了呢?
大家在街上都不敢说话,只能互相使眼色。“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老百姓反了,把周厉王追的跟兔子一样。
ps:这里的国人,是指的是有资格居住在城内部的人,一般都是各级贵族的宗氏成员,后来还加了一些工人,商贾等工商业从业者。没资格住在城里的那会叫野人或者叫鄙人。
共和时政:
我们的老祖先在2800年前就已经提出共和这一概念,不要国王了,由贤明的大臣们共同来执政。
这概念甚至比现在美国驴象之争都先进的多。由此可见我们老祖先的创造性。
确切纪年:
司马迁老先生,做人做事向来都是实事求是的。他老人家在编写史记的时候,在公元前841年前的历史资料因为没有明确的纪年,他也没有敢乱编。
而公元前841年之后,每个皇帝当了多少年,执政多少年,每年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记录的清清楚楚。
这才有了《史记》
公元前841年出现了西周共和,也就是国人暴动,周厉王逃走,周定公和召穆王共同执政,清华竹简说是诸候共伯和执政,史称共和元年,直到十四年后周宣王复位。
司马迁的巜史记》编年也始于公元前841年,此前史料不连贯。
周朝的历史虽然不算传说历史,但经过儒家的修饰,实际上也面目全非了。公园前841年,我们现在公认的历史事件是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之后周召共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
我一开始就觉得这段历史很奇葩。
首先,国人暴动能把周天子赶跑,这简直是天荒夜谭,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还未到皇宫门口就已经被军队镇压了,周厉王怎会因此而出逃呢?
然后,就算真的是百姓暴动成功,周厉王出逃,那么,过两天也就回来了,为什么14年都不敢回来?
最后,就算真的被百姓吓得不敢回来,那为什么要改国号(共和元年)?
这些问题堆在一起不难看出,其实就是一个叫做共伯和的诸侯进行政变,推翻了周朝,建立一个新朝代,叫做共和,所以,年号也改了。
儒家修史者是不允许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存在的,更不能宣扬和赞颂他们,所以就把这种改朝换代的政变说成是维护朝代延续的突发事件。这种修改痕迹到处可见,后羿、王莽、武则天,这些都不符合儒家的口味,他们宁愿让一个没有治理国家能力的三岁小孩来继承皇位,美其名曰“正统”,也不允许一个有治理国家能力的大臣来掌管国家,因为那是“篡位”!
所以,我们读历史必须先认识儒家的本质,然后才能真正了解历史。
这一年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残暴的周厉王,周公、召公共同主政,历史上称“周召共和”。这一历史事件是由专治走向民主的一种尝试,因此格外重要。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