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理国大概存在于10-13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大致区域位于今天我国的西南地区。

“前理”与“后理”之分

10世纪,段思平建立大理国,11世纪,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死后段正淳即位,这一时期,史称“后理”。大理国最终在13世纪为元朝所灭。

“前理”

第一代王:段思平(937-944年在位),建立大理国。在位期间推行改革,发展生产,并初步建立起封建秩序;

第二代王:段思英(944-946年在位),段思平之子,后被其叔段思良夺位;

第三代王:段思良(946-951年在位),年号至治,此人在段思平时期很有影响力,也是后面夺位成功的关键。

第四代王:段思聪(951-968年在位),其在位期间,高氏家族崛起,历任大理国宰相。

第五代王:段素顺(968-992年在位),其在位期间与宋朝确立边界,一保大理国的安宁。第六代王:段素英(992-1005年在位),笃信佛教,无所为。

第七代王:段素廉(1010-1022年在位),年号明启。

第八代王:段素隆继位后,开了皇帝禅位为僧的先河。

第九代王:段素真禅位为僧。

第十代王:段素兴继位。好大喜功,荒淫日甚,被相国高氏废掉,立了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史称大理圣德帝。

第十一代王:段思廉,高氏掌权,在位31年,后禅位为僧。

第十二代王:段廉义继位,高智升渐渐攫取了全部权柄。

第十三代王:段寿辉,高氏父子在大理国权倾朝野,段寿辉和其继任段正明先后避位做了和尚。

第十四代王:段正明,出家为僧。


“后理”

第十五代王:段正淳,“后理国”开始。

第十六代王:段誉,后理国诸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死后谥号宣仁皇帝。

第十七代王:段正兴

第十八代王:段智兴

第十九代王:段智廉

第二十代王:段智祥

第二十一代王:段祥兴

后理时期,朝政多由高氏把握,历代国王以出家为主流,后灭亡于元朝。

最佳贡献者
2

金庸在小说《天龙八部》中描写了一位名叫段誉的大理王子,书中所描写的大理国正是曾经存在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代帝国,而段誉本人就是大理国(后理)的宪宗皇帝。大理国分为前理(937-1094)和后理(1096-1253)两个部分,中间因为权臣高升泰的篡位而中断了2年。

前理国的建立与灭亡

大理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中期的南诏帝国: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扶持南诏对抗吐蕃。但是不曾想到,发展壮大的南诏最终脱离了唐朝,并成为唐朝的西南强敌。晚唐时期,南诏国虽然衰落,但是西南地区也已经基本不在唐朝的掌握之中。

公元902年南诏帝国灭亡后,云贵地区持续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直到937年,大义宁国的权臣段思平篡位自立,建立了大理国,西南地区才安定下来。段思平就是大理的开国皇帝大理太祖。

大理国与北宋王朝和睦相处了一百多年后,国内发生了权臣篡位:大理的兴宗段思廉(太祖段思平玄孙)在位时期,大臣高智升掌握朝政。被逼走投无路的段思廉在位20多年后,最终出家为僧人。段思廉以后的历代大理皇帝均受制于高氏家族。高智升死后,其子高升泰在公元1094年篡夺大理的皇位,自立为帝,建立“大中国”。

历史上将段思平到段思廉这段时间的大理国称为前理(937-1094)。前理一共传了14位皇帝,他们分别是段思平、段思英、段思良、段思聪、段素顺、段素英、段素廉、段素隆、段素真、段素兴、段思廉、段廉义、段寿辉、段正明。


后理国的建立与灭亡

公元1096年,高升泰去世。他死后,高氏废除了“大中国”这个国号,退位还政于段氏。高升泰之子高泰明拥立段正淳为帝,他就是大理国的中宗皇帝。历史上将段正淳到段兴智(段智兴与段兴智相区分)这段时间的大理国称为后理(1096-1253)。1253年,末代皇帝段兴智在位时期,大理(后理)被蒙古所灭。后理一共传了8位皇帝,他们分别是段正淳、段正严(段誉)、段正兴、段智兴、段智廉、段智祥、段祥兴、段兴智。

高氏家族虽然还位于段氏子弟,但依然掌握大理朝政,一直到大理国灭亡为止。段正淳之子段誉(段正严)在位时期,大理国达到极盛,其疆域东到贵州西部,西达缅甸一带,南抵越南北部,北至四川西昌地区。




段智兴(大理宣宗)执政时期,在国内大兴土木,营建佛寺,导致国家处于衰落。后来即位的大理神宗皇帝段智祥励精图治,扭转了国力的衰微,只是当时蒙古已在漠北草原崛起,大理国的中兴也只是回光返照罢了。

大蒙古汗国崛起以后,先后攻灭西辽、西夏、金国,并从公元1235年(蒙古因为“端平入洛”事件开始大举南侵)不断入侵大理的邻国南宋王朝。由于南宋王朝据有长江天堑,又展开了充足的防御,因此蒙古军队一时难以得利。后来,窝阔台汗改变了主意,他打算开始从西部进军,先灭大理。蒙古逼降吐蕃以后,终于在1244年借道攻击大理。在蒙古的攻击下,风雨飘摇的大理国几乎灭亡。当时窝阔台汗突然去世,蒙古军队也见好就收,撤退回了北方。

1253年,忽必烈再次率蒙古铁骑从四川南下,全力攻击大理。蒙古军队分三路从金沙江长驱直入,先后击溃了大理的各地守军。1254年,忽必烈在昆明俘虏了大理国的末代皇帝段兴智,大理就此灭亡。元朝时期,忽必烈在大理国的故土上设置了云南行省。

3

大理国是与大宋国并存的国家之一,大理国以云南洱海一带为政治中心,疆域包括现在的云南、贵州、四川西南、缅甸北部和老挝和越南的少数地区。

公元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大理国(包括后理)维持了22世,达300余年。至元代忽必烈灭大理国后,鉴于段氏的力量强大,仍命段氏为大理国总管,继续统治大理地区达百余年。




元忽必烈灭大理后仍由段氏总管大理国,下面是元朝大理的几个非默默无闻的总理:

1、段实:又叫段信苴日。段兴智弟。蒙古大理第二位总管。中统二年,段实入朝忽必烈。“袭总管,赐虎符,领大理、威楚、鄯阐、统矢、会川、建昌、腾越等城,自万户以下皆受节制。”《滇史》

2、段功:著名的爱情故事“孔雀胆”男主角。因抗击红巾军有功,被梁王许予爱女阿盖郡主。梁王后来又对其起疑,想让阿盖郡主用孔雀胆杀死自己丈夫。阿盖郡主反而告诉了他,并要和他一起逃走,双宿双飞。段功不相信岳父会杀自己,拒绝妻子好意。第二天就被梁王杀死。阿盖郡主绝食殉情。

3、段世:段明叔。第十三任,也是最后一任大理总官。“段氏世土,至此而绝”。

4、段苴仁、段苴义兄弟:明朝平定云南后,朱元璋赐名段苴仁为“归仁”,官居雁门卫镇抚;赐名段苴义为“归义”,官居武昌卫镇抚。

hope时空胶囊

4

谈秦说汉(261)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南帝的皇族有多少代,多少人出家为僧?

唐朝初期,蒙舍诏吞并蒙嶲、越析、浪穹、邆赕、施浪五诏,建立南诏国,建都洱海的大和城。公元859年,南诏王蒙世隆开始称帝,改国号为“大礼”, 改都城大理为西京,改今天昆明的拓东城为鄯阐城。“大礼”就是大理早期的叫法。

公元902年,南诏的权臣郑买嗣篡夺南诏蒙氏的政权,建立了大长和国。公元928年,剑川节度使杨干贞吞灭了大长和国,在云南建立了割据政权大义宁国。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37部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

大理国推崇佛学,以儒治国,白族人段统治317年,政权过渡比较平稳,直到后来被元朝所灭,是中国比较久的一个朝代了。大理国一共有22位皇帝,其中有11个皇帝先后因各种原因出家为僧

  • 大理国前期14位皇帝

第一位皇帝:段思平(937-944年在位),大理国的创始人,在位8年。推翻了大义宁国,摧毁了残存在偏远地区的奴隶制度。在位期间推行改革,发展生产,建立了封建农奴制。同时他笃信佛教,年年建寺,铸佛万尊,推动了大理国佛学发展。这位就是金庸笔下的一代武学宗师,自创枯荣禅功、一阳指和六脉神剑三大绝世武功高手。

第二位皇帝:段思英(944-946年在位),是段思平之子,据《滇史》记载,段思英是个极其荒淫昏庸的皇帝:“思英性暴戾,居丧淫戏无度,多变易文德年制度”。 段思英即位不到一年,成为了首位被废黜的大理国皇帝,之后在崇圣寺出家修行

第三位皇帝:段思良(946-951年在位),是段思平之弟,是大理政权创始人之一,是皇族中的实力人物。因段思英荒淫昏庸,段思良废黜了其侄段思英夺位自立,做了五年皇帝。也开启了大理国随意废黜皇帝的先河。

第四位皇帝:段思聪(952-968年在位),其在位期间,高氏家族崛起,历任大理国宰相。段思聪是段思良之子,在位17年,埋下了高氏乱政的隐患。

第五位皇帝:段素顺(968-985年在位),在位期间正赶上赵匡胤南征,赵匡胤鉴于唐朝的失败,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有也”,大理国得以保全。段素顺是段思聪之子,在位16年,最大的功劳就是确立了大理国的边境线。

第六位皇帝:段素英(986-1009年在位),跟段思平一样,笃信佛教,能体恤老百姓的疾苦。敕文著述《传灯录》举行开科取士,以和尚读儒书者应考,这些人称“释儒”,官吏多从释儒中选任。段素英是段素顺之子,在位23年,重视儒学。

第七位皇帝:段素廉(1010-1022年在位),与其父段素顺一样,对老百姓的生活比较关心。段素廉是大理国第七位皇帝,但在位12年,没什么大的作为。

第八位皇帝:段素隆(1022——1026年在位)继位后,是段素廉之侄,但他却不喜欢皇帝这个工作,做了四年后自愿出家做和尚。段素隆首开皇帝禅位为僧的先河,是第二个出家的大理国皇帝

第九位皇帝:段素真(1027—1041年在位),是段素隆之侄,干了14年皇帝工作,也干腻了。自愿禅位为僧,是第三个出家的大理国皇帝

从第一位皇帝段思平到第九位皇帝段素真,约100年的样子,虽然也有废黜皇帝,还有三位皇帝出家,但这时期权力仍在段氏一族手里,政权比较稳定。此后,高氏专权,段氏开始大权旁落。

第十位皇帝:段素兴(1041-1044年在位),他接替了爷爷段素真的岗位,当了三年皇帝。但“性好游狎”,又好大喜功,被相国高智升废黜。高智升出于自己权力的需要而废皇帝,而段素兴年幼贪玩就成了他的借口。段素兴被废后成了第四个出家的大理国皇帝

第十一位皇帝:段思廉(1045-1075年在位),是段思平的玄孙,被相国高智升发动政变上台的,基本上也就是个傀儡。高智升成为大理国的摄政王,逼迫段思廉封其为鄯阐侯。段思廉觉得没实权的工作不做也罢,就到无为寺出家,建云栖禅堂于寺西北雪兰坪,成为中原高僧普明的弟子。段思廉干了30年皇帝工作,成为第五个出家的大理国皇帝

第十二位皇帝:段廉义(1075-1080年在位),是段思廉之子。这时相国高智升渐渐攫取了全部权柄。段廉义在皇帝的岗位上干了五年,无权无为,却被权臣杨义贞所杀。

第十三位皇帝:段寿辉(1080-1081年在位),是段廉义之侄。高智升打败了杨义贞,又扶立段寿辉做皇帝,这时高氏父子在大理国权倾朝野。段寿辉干了不到一年,担心高氏杀害,自动要求出家成了第六个出家的大理皇帝

第十四位皇帝:段正明(1081-1094年在位),是段寿辉的堂弟,虽手中无权,但为人处世还不错。《滇史》云:“凡在位十二年,性谨恪尚俭素。”这时的高智升的儿子高升泰想自己做皇帝了,段正明不得不出家为僧,成为第七个出家的大理皇帝。这位就是金庸笔下精通大理绝学一阳指的俗家高手。

从第十位皇帝段素兴到第十四位皇帝段正明,约50年的样子,高氏家族完成了夺权的过程,高升泰接受段家禅让做了2年大理国皇帝。但迫于传统势力及佛教意识影响,临终前嘱托其子高泰明还政于段家,形成了段姓有国无权,高姓有权无国的局面。

  • 大理国后期8位皇帝

第十五位皇帝:段正淳(1096-1108年在位),是段正明之弟。在高泰明的拥立下段正淳登基,但国家实权仍然掌握在高氏手中。此后高姓贵族世袭为国相,执掌国政大权,。段正淳干了12年,无啥乐趣,自愿成为第八个出家的大理国皇帝。段正淳也就是金庸笔下秦红棉、甘宝宝、阮星竹、李青萝和康敏的情人,木婉清,钟灵,阿朱,阿紫与王语嫣的父亲,这一生活得值。

第十六位皇帝:段正严(1108-1147年在位),又名段和誉。段正严在位期间勤于政事,爱民用贤,但也改变不了被高氏架空的局面,又偏偏年寿太高,干了39年后,也禅位为僧。段正严成为第九个出家的大理国皇帝。也就是金庸笔下英俊善良的书呆子段誉的原型。

第十七位皇帝:段正兴(1147-1171年在位),是段正严之子,在相国高量成的支持下成为皇帝,干了24年。段正兴也效仿其父禅位为僧,成为第十个出家的大理国皇帝

第十八位皇帝:段智兴(1172-1200年在位),是段正兴之子,极为信佛,在位期间建了60座佛寺。“智兴奉佛,建兴宝寺,君相皆笃信佛教,延僧入内,朝夕焚咒,不理国事”。他如此崇佛不仅荒废了政事,也让国家经济衰退。段兴智干了28年皇帝工作,死在任上。段智兴是金庸笔下一灯法师的原型,唯一能以“一阳指”克制欧阳锋的“南帝”,也就是段皇爷。

第十九位皇帝:段智廉(1201-1204年在位),是段知兴之子。也推崇佛学,曾派人到南宋求得大藏经1465部,放置在都城大理五华楼。段智廉干了12年皇帝工作,死于任上。

第二十位皇帝:段智祥(1205-1238年在位),是段智兴之子。《南诏野史》称:“举贤育才,时和年丰,称治国焉”。和他的父亲、兄长一样笃信佛教。段智祥在任上干了33年,最后禅位为僧,成为第十一个出家的大理皇帝

第二十一位皇帝:段祥兴(1239-1251年在位),段智详之子。段祥兴在位期间大理已面临内忧外患,此时正值蒙古大举南侵。段详兴在皇帝任上干了12年,命死于任上。

第二十二位王:段兴智(1252-1254年在位),段兴智是大理国的末代皇帝 ,这时忽必烈率大军征伐,活捉了段兴智,大理国正式灭亡。被送到蒙古汗廷,蒙哥汗施以怀柔,赐向义天定贤王金符,令其归国,继续管理原属各部。

  • 写在最后

胡蔚本《南诏野史》在段思英、段素隆、段思廉、段正淳、段正严、段正兴这 6 人之后增载第9代段素贞、第14代段正明、第20代段智样逊位为僧,共9人。而《滇考》、《滇云历年传》又增载第13代段寿辉

史书上找不到第十位皇帝段素兴出家的记载,但他顶替爷爷段素真的职务做了皇帝,他接班的时候应该年纪还小,贪玩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被相国高氏废黜后,按照传统,段素兴被迫出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统计下来大理国总共有22个王(皇帝),其中有11个出家为僧。大理317年的国运,是自秦朝以后,排行第三的国家。两汉400年,两宋319年。

2020/11/4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您的关注与评论,将是我无限的动力,谢谢!

5

大理国,建国于公元937年,共历经22代国王存续三百年,后来被元朝所灭。

公元902年当时统一我国古代西南地区一带的南诏帝国灭亡,此后西南地区持续了几十年的动荡,军阀混战,政权更迭,一直到公元937年,当时的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篡位自立大理国。

从大理国建国到最后被元朝消灭,大理共经历了22位国王。

事实上,段氏大理国其实在中间经历过一次灭国,原因是大理国的权臣高氏掌握了大理国的大权,逼迫大理的段氏国王出家为僧,然后高氏家族篡位自立,号“大中国”。

后来在经过高氏家族两代人的统治以后,其家族宣布退位并且废除国号,还政事于段氏家族,于是拥立段氏家族段正淳为国王。

在高氏家族篡国前后,以前为前理国,以后为后理国。

前理国从公元937年开始到1094年结束,共经历了十四代国王,历时157年。

后理国从1096开始到1253年结束,历经八代国王,历时157年。

后来被蒙古所灭的大理国,虽然国家被灭,大理也被改为元朝的云南行省,但是段氏仍然是大理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受封为大理总管,并且可以永远世袭。

6

白族段氏大理国,自937年段思平建国至1254年段兴智亡国,凡318年、22主(其间另有两位短暂的异姓篡位皇帝)。

大理国(937~1254)为五代十国至宋时,“白蛮”贵族段氏在今云南一带所建立的以“白蛮”为主体的封建领主政权。

“白蛮”(白族)段氏其先为武威郡(今甘肃武威市)人。先祖段俭魏任南诏国(649~902,唐时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于今云南一带所建立的政权)清平官(南诏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六传至段思平;段思平即大理国开创者。

段思平任大义宁国杨氏政权通海节度使。937年初,段思平联络滇东黑爨(乌蛮)三十七部,会盟于石城(今云南曲靖市)起兵。段思平率军攻入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市西太和村),废大义宁国主杨干贞为僧;改国号“大理”,建立大理国。

大理国的辖境略同南诏,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县),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全境分八府、四郡、三十七部,洱海为其中心;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市)

大理国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境内多民族杂居,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洱海、滇池一带平川地区的农业、畜牧业颇发达,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接近汉族水平;主要以马与内地交易。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通用汉文,佛教流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

大理段氏政权分为前、后两期:

937~1094年为前理国,1096~1254年为后理国。

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大理国权臣高升泰废保定帝段正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中”。

前理国自此终结,大理国祚中断。

高升泰在位二年,临终前告诫其子高泰明还政于段氏。高泰明谨遵父命立段正明弟段正淳为帝,段氏接续,是为后理国。

1253年九月,蒙古忽必烈兵分三道攻云南。十二月,蒙古大军破大理,大理国末代君主段兴智(一作智兴)逃往滇池地区。翌年七月,蒙古军擒段兴智,大理国亡。

大理国主段氏被蒙古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军政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共有22位君主,

1、太祖段思平(937~944)

2、文经帝段思英(944~945)

3、文武帝段思良(945~951)4、广慈帝段思聪(951~968)5、应道帝段素顺(969~985)6、昭明帝段素英(986~1009)7、敬明帝(宣肃帝)段素廉(1009~1022)

8、秉义帝段素隆(1022~1026)

9、圣德帝段素真(1026~1041)

10天明帝段素兴(1041~1044)

11孝德帝段思廉(1044~1075)

12上德帝段廉义(1075~1080)

13上明帝段寿辉(1080~1081)

14保定帝段正明(1081~1094)

上为前理国14君主。其中在上德帝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杀上德帝自立,称“广安皇帝”;在位仅四个月,被清平官高升泰起兵攻杀,高氏拥段廉义侄段寿辉继位,恢复段氏政权。

下为后理国8君:

15文安帝段正淳(1096~1108)

16宣仁帝段正严(1108~1147)

17正康帝段正兴(1147~1172)

18功极帝段智兴(1172~1200)

19享天帝段智廉(1200~1204)

20神宗段智祥(1204~1238)

21孝义帝段祥兴(1238~1251)

22末帝段兴智(1251~1254)

7

大理国在云南高原上存续317年,完全是一个正常的皇权政权,各级官僚治理完备,不是野蛮落后的部落民族政治体,也不是土司王。

相对于当时西部的西夏国,大理国起码不是奴隶制的政权。

大理国的文明水平在大宋后面不算太远。

段氏政权的始祖也不是酋长那种级别,更不是奴隶主。

段氏政权的始祖段敛魏原来是南诏国(封建奴隶制国家)的开国元勋,曾经领兵打败过盛唐军队,有力地维护了南诏国的领土,所以被委任为南诏国宰相一职,端地文武双全。

即是说,段家起点很高,是世代簪缨的大家族,文昌武盛,免不了学习过中原的先进文化。

300年的南诏国期间,大理段氏人才辈出,一共产生了大军将7个,清平官(宰相)5个,入唐使6个,其他小将小官无数。

传了六世,段家出了一个叫段思平的人,段家虽富贵,段思平的家庭倒是平凡,据说段思平甚至有一段时间曾经牧羊为生,也算是知道民间疾苦的人。

后来他从军,从一个小副将开始奋斗,虽然没有像祖先一样,任职宰相一职,但也混成了一方诸侯,做的是南诏国通海节度使一职。

其时,南诏国正走在穷途末路上,社会一片混乱,南诏国的军阀们此起彼伏,互相征伐,甚至兴废皇帝,改换国名,武装割据,老百姓苦不堪言,人心思治。

应着人民的呼声,这时候最容易出现圣明君主,段思平应运而起。

先是当时南诏境内最有势力的杨干贞受人蛊惑说段思平有帝王之相,应该铲除。

过去的人都信这个,信巫师、观面相而决人生死。

段思平力不如人,只有逃跑。

但段家六世近两百年的积累毕竟不是瞎混的,在云南高原上,段家朋友多的是。

段思平借了三十七部蛮兵,回师西征,所向披靡,一直打到了大理,随之又挥兵过江,俘虏了杨干贞。

整个南诏都归段思平所有,“大和平”降临云南高原。

这时候老百姓以及各地的势力人物早已对南诏的统治失望透顶,大家都希望段思平建立新国家,替人民维护住得来不易的太平日子。

于是大理国建立,疆域相当于现在云南的两三倍,段思平登基为帝。

段思平做皇帝做的很好,大乱之后,减赋税,罢徭役,于人民修养生息,为国家富强打好了基础;兴水利,办教育其实是兴佛教),废除奴隶制度,赐予奴隶土地,一手建立了封建官僚制度,为国家正常运转打好了基础。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规律,一个王朝只要前两代君主努力干活,不折腾,这个王朝最起码可以活三百年。

大理国也不例外,大理国第二任皇帝用的也是修养人民的政策。

为此,大理国传了十四任皇帝,人民无有反抗,河清海晏。

但是,大理国出现了“奸臣”,在大理国世代为相国的高升泰逼迫第十四任大理国皇帝段正明出家去了,把皇位禅让给了他,他给大理国改了个名字叫“大中国”。

不知中原地带的赵家朝廷作何感想?

可是仅仅到了第二年,高升泰病重,把儿子叫到跟前说:“你记住了,我之所以当皇帝是段正明逼我的,他是真的要出家不愿意做皇帝,现在段正明的儿子段正淳我看还行,咱们把皇帝还给人家吧!“

于是,大理国在仅仅中断了两年后,不费一刀一枪又回到了段家,可见段家积下的功德,可见段家在云南高原如何得人心。

当然得人心了,段家历代皇帝真的如金庸先生小说一样,爱出家的多,大理以佛教治国,一心想出家的皇帝多,对人民的物质要求自然不会多。

过去的老百姓要求很少,只要皇帝不打扰他们过日子就是好皇帝了,感恩戴德,段家祖辈在大力一直实行无为而治,佛系管理,人民自然喜欢崇敬他。

后来段正淳也出家去了,把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儿子段正明,又往下传了七代,直到遇到了忽必烈的蒙古大军,大理才亡国。

也即是说,大理国传了二十二代国王。

但你以为大理段氏在云南从此结束统治了吗?

还没有。

蒙古人那有多余的人才来治理云南呢?

忽必烈封大理国末代皇帝段兴智为“蒙古大理总管”,可以世袭罔替,继续治理大理国疆域。

于是,段氏又传了十三代一直到了段世,元朝灭亡,这个“蒙古大理总管”才灭亡。

元朝尽管灭亡了,段氏依然忠于元朝,反对朱元璋,在大元梁王麾下继续战斗。

洪武十五年,明军入滇,梁王自杀,段氏政权才算真正灭亡。

但是,朱元璋也并没有斩草除根,杀尽段氏一族,而是采取了更厉害的文化灭绝政策。

明军将大理国所有文字记载的书籍全部收缴一把火烧了,有关南诏和大理国的碑记也罢,木刻也罢 ,全部被砸毁掩埋。

同时,严厉要求民间以汉语交流。

朱元璋算是为文化统一出力,只是大理段氏再无复起可能。

8

托金庸大师的名作《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在大中华文化圈内广为流传、相关衍生影视艺术作品也层出不穷的福,众多金庸书迷们对于这些小说中描述的、位于云南地区的“大理国”、“大理段氏皇帝”、“大理天龙寺”等历史史实颇为熟悉,对这个在西南区域存在了数百年的地方政权的相关故事也怀有极大的探究兴趣,津津乐道于大理国及其历代皇帝们的精彩往事。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实金庸大师书中所描述的大理国中的人物和故事都是虚构情况居多,不过是借用了历史上的人物姓名和若干事迹,再加以艺术加工,最终出现在我们眼中的,就是让人心驰神往、赞叹不已的艺术精品了。

至于真实历史中的大理国和历代皇帝的故事,其实相对来说是比较沉闷和无趣、甚至有些悲催的,而在金庸大师发表相关文学作品前的漫长岁月里,大理国因为地方偏僻、国力平庸、文化单薄,在中华历史史书中声名不显,历史地位也不如另一割据政权——西北地区的党项族西夏国。如果不是金大师文学作品的着重描绘和精彩推介,大理国数百年的历史,后世人们能够熟知的可以说万中无一。而即使有金大师的加持和推广,大理国中被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也只有寥寥数人而已(如保定帝段正明、中宗文安帝段正淳、宪宗宣仁帝段正严(段誉原型)、宣宗功极帝段智兴(南帝一灯大师原型)等。)

而真实历史中的大理国和历代大理皇帝们的史实到底是怎样的,下面就为大家结合史料记载加以探索分析,以便朋友们能够抛开艺术作品中的虚构,去了解那一段历史长河中曾经发生过的点滴吧。

今天的云南地区,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开始,出现了第一个由当地摆夷民族乌蛮(即彝族)、白蛮(即白族)等部族联合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南诏。唐天宝四载(745年),唐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遣使前往南诏与南诏国王皮逻阁沟通进贡、互市、册礼等事,期间使者和皮逻阁在言语上产生了龃龉,并因此引发南诏和唐朝之间的战争,双方大打出手,数年之间多次交战,各自都损失惨重。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唐剑南节度留后李宓率七万唐军再次进攻南诏,一直攻到南诏都城太和城(今云南大理)下。南诏求助于吐蕃,获得吐蕃援军后和唐军大战于太和城西洱河。唐军深入敌后、后勤补给困难,终于不敌南诏和吐蕃联军,全军覆没于太和城下。这也是安史之乱前唐军最后一次出兵进攻南诏。

在这一次南诏和唐军的作战中,西洱河白蛮(白族)大姓段氏出兵最多,首领段俭魏率家族私兵在西洱河红山坡大破唐军,为南诏国建立大功,战后被南诏国王阁逻凤赐名为忠国,加封为清平官(南诏官名,相当中原王朝的宰相),成为了南诏国的开国元勋。

段敛魏就任清平官后,自建家谱,号称是中原大姓、凉州望族,为汉家河西武威郡段氏之后,是汉武威太守段贞的后裔。段氏来源于春秋时期郑国郑武公幼子共叔段,正经的周室支系,所以段俭魏以此自称,以提升家族声望,获得南诏国内更多资源和利益,光大段氏门楣。

段俭魏以下子孙,都出仕于南诏国,以及南诏之后的郑氏大长和国、赵氏大天兴国、杨氏大长和国,是世代从军的武将家庭。段俭魏的六世孙段思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下出生于唐景福二年(893年)的南诏国大厘城(大理市喜洲镇),其父段保隆时任南诏布燮(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宰相)。

唐乾宁四年(897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入南诏的唐人郑回七世孙)杀南诏王隆舜,立其子舜化贞为傀儡国王。唐天复二年(902年),郑买嗣再杀舜化贞并南诏王族子弟八百余人,南诏至此灭亡。郑买嗣更立新朝,国号大长和,改太和城为羊苴咩城,建都于此。

二十六年后,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大长和第三代国王,郑买嗣的孙子郑隆亶被权臣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杀死,大长和灭亡。杨干贞扶立原大长和清平官赵善政为傀儡国王,改国号为大天兴,自己则掌握实际上的朝政大权。十个月后,后唐天成四年(929年),急于登基的杨干贞撕下伪装,杀死了傀儡国王赵善政,自己走上前台,直接称帝,改国号为大义宁,自号皇帝。一年后,后唐长兴元年(930年),皇帝位置还没有坐热的杨干贞被弟弟杨诏赶下台,废黜皇帝称号,软禁在羊苴咩城皇宫内。杨诏则有样学样,自立为帝,成为大义宁第二任皇帝。

在南诏、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等政权的频繁更替中,杀戮和动荡一刻也不停地接憧而至,使得苍山洱海区域一片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困苦不堪。统治者们则不遗余力地拉拢地方实力派,获取各大姓支持,以稳固自身政权。

在这种情况下,武将世家出身的段思平先是被郑氏大长和授予幕览(地方州府统兵副将)官职,后来又被赵氏大天兴、杨氏大义宁晋封为通海节度使(云南玉溪通海县),统辖滇东诸部,成为掌握实权的地方豪强。

后唐天成四年(929年),杨干贞废黜赵善政自立为帝,起先比较重用通海节度使段思平,但是后来杨干贞之弟杨诏阴谋夺位,于是向杨干贞进谗言说段思平有帝王之相,不可不防,意在使杨干贞猜忌疏离段思平,让两人反目,从而削弱杨干贞的实力,为自己夺位创造条件。

杨干贞果然中计,疑虑惶恐之下于是派人前往通海追杀段思平。当时善巨(云南永胜)郡守高方和段思平交好,得知消息后提前通知段思平离开通海躲避追杀,段思平于是藏匿到自己舅父的部族中,后来辗转来到善巨郡,投奔高方。而段思平逃离通海后,杨诏立即动手,废黜了杨干贞,软禁于羊苴咩城皇宫中,自己则登上了大义宁皇帝的宝座。

段思平在善巨的时候,依靠高方和自己的弟弟段思良的协助,在滇东地区积蓄实力,发展军队,扩充势力范围,并对当地百姓提出了“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的修养政策,以获取他们的支持和拥戴。经过在滇东地区数年不懈发展,段思平的势力扩充很快,也获得了大多数军民百姓的拥护,当时滇东各地都纷纷传言:“凡牧牛、牧马,鸡鸣犬吠等处,皆云段思平将为王!”段思平已经拥有了起兵推翻杨氏大义宁政权的条件和底气。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正月,经过七年多的准备,段思平联合滇东黑爨三十七部,再加上弟弟弟段思良和善巨郡守高方的部众、以及地方豪强董伽罗的鼎力支持,正式起兵向杨氏大义宁政权发起进攻,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抵达羊苴咩城下。杨诏死守羊苴咩城数日后,因城内守军纷纷趁乱逃跑和投降段思平军,在绝望中自杀,被他软禁七年的前任皇帝杨干贞弃城出逃,也被段氏军队擒获(也有说下落不明的),大义宁灭亡。

段思平灭大义宁后,在部属的拥戴下于羊苴咩城登基称帝。因为段思平生于喜洲大厘城,同时当年南诏后期曾经改国号为“大礼”,所以段思平采取谐音,建国号为“大理”,建年号“文德”,立国都在羊苴咩城(云南大理市西),这一年,是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就是大理国开国皇帝,他所建立的“大理国”,历史上称为“前理”。

协助段思平建国的诸多部属:弟弟段思良、善巨守高方、滇东豪强董伽罗等纷纷获得赐封和领地,段思良赐封辅政王弟,深得段思平信任和倚重;高方赐封为为岳侯,以巨桥(云南晋宁)地方为其家族世袭领地;董伽罗晋封宰相,赐成纪(云南永胜)地方为其家族世袭领地。高、董两姓此后成为大理新的权臣家族,地位仅次于段氏皇族,延续权势数百年。

段思平称帝七年后,于后晋天福九年(944年)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为帝,即大理第二代皇帝文经帝。段思英追尊父亲段思平为神圣文武皇帝,上庙号太祖。

后晋天福十年(945年),文经帝段思英因为提高母族杨氏家族势力,导致引起国内大族董氏不满,于是董氏首领董伽罗联合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发动政变,废黜了文经帝段思英,由段思良承袭皇位、登基称帝,即大理第三代皇帝——大理太宗。段思英则在崇圣寺剃发出家、修行佛法,这是大理第一位出家的皇帝,崇圣寺也是金庸作品中“大理天龙寺”的原型。

此后,大理皇位在大理太宗段思良的后裔中传承了七代,分别是:

第四代:至道广慈皇帝段思聪(段思良之子)

第五代:应道皇帝段素顺(段思聪之子)

第六代:昭明皇帝段素英(段素顺之子)

第七代:宣肃皇帝段素廉(段素英之子)

第八代:秉义皇帝段素隆(段素廉之侄)。宋天圣四年(1026年),段素隆在位四年后,主动禅位,在崇圣寺出家为僧,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段素真。段素隆是大理第二位出家为僧的皇帝,也是第一位主动禅位出家的皇帝。

第九代:圣德皇帝段素真(段素隆之侄)。宋庆历元年(1041年),段素真在位十五年后,把皇位禅让给孙子段素兴,追随伯父秉义皇帝段素隆的脚步,也在崇圣寺出家为僧,这是大理第三位禅位出家的皇帝。

第十代:废帝段素兴(段素真之孙)。段素兴是大理太宗段思良的八世孙,他继位后,“性好游狎、好大喜功”,在羊苴咩城内外广兴土木、荒淫享乐,是大理少见的昏庸之主。宋庆历四年(1044年),对段素兴不满到了极点的大理权臣家族高氏首领高智升(开国功臣岳侯高方后裔)发动政变,废黜段素兴,拥立大理太祖段思平的玄孙、文经帝段思英的弟弟段智思的曾孙段思廉为新帝。段素兴被废后被迫在崇圣寺出家为僧,这是大理第四位出家的皇帝,也是第二位被迫为僧的皇帝。

经过百年的等待,大理太祖段思平的后裔终于从太宗段思良的后裔手中拿回了帝位,但这都是在权臣高智升一手操控把持下才得以实现的,新帝段思廉只是高氏家族的提线木偶而已。

段思平的后裔夺回大理皇位后,又传承了四代,分别是:

第十一代:兴宗孝德皇帝段思廉(太祖段思平玄孙)。在位三十一年后,段思廉迫于权臣高氏的压力和逼迫,于宋熙宁八年(1075年)禅位于其子段廉义,自己则在无为寺出家为僧,这是大理第五位出家的皇帝,也是第一位不在崇圣寺出家的皇帝。

第十二代:上德帝段廉义(段思廉之子)。宋元丰三年(1080年),大理另一权臣家族杨氏首领杨义贞发动政变,弑杀了段廉义,自行登基称帝。段廉义被杀后没有谥号,后世以其年号“上德”来称呼他,即“上德帝”。段廉义也被金庸大师虚构为《天龙八部》作品中重要人物“段延庆”的父亲角色。

杨义贞称帝四个月后,被大理地方实力派、权臣高智升与其子高升泰出兵击杀,恢复大理段氏皇室统治。高氏平定杨义贞叛乱后,因为上德帝段廉义后裔已经断绝(按金庸大师艺术创作中的说法,段廉义之太子段延庆在大乱中藏匿于民间,后来流落四方,研习武功,最终成为四大恶人之首),所以拥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新帝,承袭大理帝系传承。

第十三代:上明帝段寿辉(段廉义之侄)。在位仅仅一年后,就迫于高氏家族的压力,以自己在位期间国内屡次发生大灾为由,把皇位禅让给堂弟段正明,然后在崇圣寺出家为僧,这是大理第六位出家为僧的皇帝。段寿辉去世后没有谥号,后世以其年号“上明”来称呼他,即“上明帝”。

第十四代:保定帝段正明(段思廉之孙、段廉义之侄、段寿辉堂弟)。在金庸大师作品《天龙八部》中,段正明赫赫有名,武功高强,为君宽厚仁和,是大理一代明君。但是在实际历史中,段正明和前几代大理皇帝一样,只是权臣的傀儡,没有什么作为,“为君不振”。宋绍圣元年(1094年),段正明在经历了十多年来自高氏父子的巨大压力下,终于不堪重负,被迫将皇位禅让于清平官、善阐侯高升泰(高智升之子),自己则遵循先帝们的旧例,到崇圣寺出家为僧。大理段氏政权中断传承,大理(前理)灭亡。

段正明死后没有谥号,后世以其第一个年号“保定”来称呼他,即“保定帝”。段正明是第七位禅位出家的大理皇帝。

高升泰受禅称帝后,改国号为“大中”。两年后,高升泰突然患风疾(中风),不能继续执政,为了保持高氏家族的富贵,高升泰在宋绍圣三年(1096年)临终前遗命儿子高泰明取消“大中”国号,把国家归还给段氏。高泰明遵从父命,在高升泰去世后迎立段氏皇族——保定帝段正明之弟段正淳为新帝,恢复“大理”国号,史称段正淳称帝后的大理政权为“后理”。段正淳即大理第十五代皇帝——中宗文安皇帝。

大理中宗段正淳,在金庸大师的《天龙八部》中被描述为大理镇南王,辅佐兄长保定帝段正明处理国政。同时段正淳又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处处留情,是《天龙八部》中让人羡慕的主角之一。而实际历史中的大理中宗段正淳,则籍籍无名、受制于高氏权臣,登基后任命高泰明为大理布燮(相国),在高泰明的要求下宣布此后高氏子孙永远世袭为布燮,执政大理国政,自段正淳开始,“段姓有国无权,高姓有权无国”成为大理政权的政治常态。

宋大观二年(1108年),大理中宗段正淳把皇位禅让给儿子段正严,自己在无为寺出家为僧,这是大理第八位出家为僧的大理皇帝。

自段正淳开始,大理(后理)皇帝又传承了八代,分别是:

第十五代:中宗文安皇帝段正淳(段正明之弟)

第十六代:宪宗宣仁皇帝段正严(段正淳之子)。这个宣仁皇帝段正严,又名段和誉,就是《天龙八部》中的主角之一:段誉的原型。金庸大师将他描绘为玉树临风、痴心情长、身负绝学又心地善良的贵胄后裔、妥妥的“高富帅”,享尽齐人之福,实在令当年阅读金大师作品的我们艳羡不已。而真实历史上的段正严,没有那么高深的武功,没有那么多红颜知己常伴左右,也没有辽国南院大王和西夏驸马做兄弟,但确实是一位温和宽宏、勤政爱民,仁慈大度的大理皇帝,在位三十九年,“勤于政事,爱民用贤,思揽政权,远方慕之,悉来贡献”。又主动向宋朝结好称臣,以获取外部安定,宋徽宗赐封段正严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大理(后理)在段正严统治时期,开始恢复国力,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大理有“中兴”之气象。

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在位三十九年,时年六十五岁的段正严因为“晚年诸子内争外叛,权臣(指高氏)倾轧内讧、骨肉相残”而心灰意冷,不愿继续为帝,于是禅位给儿子段正兴,自己追随父亲文安皇帝段正淳当年的脚步,在无为寺出家为僧,法号广弘法师。这是大理第九位出家为僧的皇帝。

宋淳熙三年(1176年),出家已经二十九年的广弘法师圆寂,年九十四岁。这个时候,他的儿子、大理景宗正康皇帝段正兴都已经出家五年了,在位皇帝是广弘法师的孙子功极皇帝段智兴。功极帝为祖父上尊号“宣仁皇帝”,上庙号“宪宗”,恢复他的皇帝称号。大理宪宗宣仁皇帝段正严是大理(前理、后理)在位时间最久、享寿最高,口碑最好的皇帝,这也是金庸大师以他为原型创作出“段誉”这一成功艺术角色的原因之所在。

第十七代:景宗正康皇帝段正兴(段正严之子)。段正兴在位二十四年,一直被高氏权臣大理布燮(相国)高量成所操控和压制,名为皇帝,其实毫无权力。于是在度过二十多年高高在上却乏味无趣的皇帝生涯后,段正兴在宋乾道七年(1171年)效仿历代先帝及正在无为寺为僧的父亲广弘法师(宣仁皇帝段正严),将皇位禅让给儿子段智兴,自己前往无为寺为僧,陪伴父亲广弘法师。这是大理第十位出家为僧的皇帝。

第十八代:宣宗功极皇帝段智兴(段正兴之子)。这就是金庸大师作品《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著名的南帝一灯大师的原型。在金大师书中,段智兴武功盖世、雄踞西南,为一代武学宗师,“一阳指”、“先天功”独步武林,“九阴真经”的修为更是登峰造极,是“天下五绝”之一,号称“南帝”。而老年禅位后,段智兴法号一灯,隐居世外参禅悟道、普渡世人,点化凶顽,大仁大义,慈悲悯人,确实是精研佛法的悟道高僧。

但实际历史中的大理功极皇帝段智兴,一生都没有出家为僧,也没有任何武功绝学,只不过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大理皇帝而已,和他的祖先们没有多少区别。不过段智兴崇佛倒是确有其事,在位期间于大理国内建造的佛寺达到六十座之多,亲自带头礼佛,“君相皆笃信佛教,延僧入内,朝夕焚咒,不理国事”。因此大理政事多有荒废,本来就不是很强的国力也多有损耗,大理在段智兴统治时期开始衰落。

宋庆元六年(1200年),段智兴老死于大理皇帝的位置上,时年五十一岁,其子段智廉继位,尊父亲为大理宣宗功极皇帝。

第十九代:英宗亨天皇帝段智廉(段智兴之子)。段智廉在位五年就去世了,没有留下子嗣,死前遗命弟弟段智祥继承皇位。

第二十代:神宗皇帝段智祥(段智兴之子、段智廉之弟)。段智祥在位三十三年,是大理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曾祖父宪宗宣仁皇帝段正严。宋嘉熙二年(1238年)年老的段智祥把皇位禅让给儿子段祥兴,自己在无为寺出家为僧,这是大理第十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出家为僧的皇帝。他去世后,儿子段祥兴为其上尊号庙号,但是因为王朝末年史料流失,段智祥的尊号已经失佚,没有留传下来,只有“神宗”庙号得以留存。段祥兴也是最后一代有已知庙号的大理皇帝。

第二十一位:孝义皇帝段祥兴(段智祥之子)。段祥兴在位时,蒙古已经兴起,并通过原西夏故地向南方攻伐,目标直指大理,并最终攻灭南宋。大理在蒙古不断进攻下接连失败,丧师失地,几乎灭国,只因窝阔台汗突然去世,蒙古退兵,大理才躲过一劫。宋淳祐十一年、蒙古宪宗元年(1251年),段祥兴去世,把烂摊子丢给了儿子段兴智。段祥兴的庙号没有流传下来,只有“孝义皇帝”的尊号留存。

第二十二代:向义天定贤王段兴智(段祥兴之子)。接过了大理皇帝这个烂摊子的段兴智在蒙古的不断进攻下没有坚持多久,宋宝祐二年、蒙古宪宗四年(1254年),蒙古三路大军在蒙古蒙哥汗之弟忽必烈的指挥下合围大理,一路势如破竹,连下大理多处重镇,直抵大理都城羊苴咩城下。大理皇帝段兴智和实际控制权力的大理布燮(宰相)高泰祥引兵出城抵抗,被蒙古军大败,各自逃走,羊苴咩城被蒙古轻松拿下。

败于蒙古后,段兴智逃奔昆明,高泰祥逃奔姚州。蒙古军继续追击,先击破姚州,擒获高泰祥,再攻占昆明,擒获段兴智,平定大理全境。大理自太祖段思平建国,到末帝段兴智被蒙古擒获,共历二十二帝,三百一十七年,至此灭亡。

灭大理后,蒙古改称大理疆域为云南,并对高泰祥加以劝降,高泰祥坚决不降,并慷慨陈词:“段运不回,天使其然,为臣殒首,盖其分也。”忽必烈赞许其忠义,在按照高泰祥自己的要求把他处斩在五华楼后,再嘉奖高氏家族,命高氏子弟世袭云南姚安、鹤庆等地土司。此后高氏家族世袭这些地区土司三十多代、近六百年,一直传承至清朝改土归流之时。

而段兴智被擒获后,忽必烈先是废黜他皇帝之位,然后把他送往漠北觐见蒙哥汗。蒙哥汗为了对刚刚占领的云南区域施以怀柔政策,于是没有处置段兴智,而是对他赐予金符,授命为大理军民府总管,令其回归云南,继续管理原属段氏的各部族。

段兴智没想到亡国后还可以回归故土,又意外地获得蒙古官职,被授命继续管理大理府周围各部族,简直是心花怒放,惊喜万分。虽然没有了皇帝名头,但是却获得了实际掌管政务的权力,这比历代段氏先帝们作为高氏傀儡的时候要强得多!因此段兴智对蒙古及蒙哥汗感恩戴德,死心塌地,大理段氏从此后成为蒙古及后继的元朝政权之死忠。

宋景定元年、蒙古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成为蒙古新主,得到消息的大理总管段兴智于是北上朝觐,但于半途中病逝。忽必烈遣使吊祭,赐段兴智谥号“向义天定贤王”,令段兴智之弟段实继任大理总管。段兴智及其之后的段氏大理总管一共传承了十三代,一百八十九年,是元朝云南行中书省官员统治地方的强有力助力,为元朝稳定云南局势立下过莫大功勋。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以颍川侯傅友德为主帅,巩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副将,率三十万大军南攻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三个月便平定云南全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自杀,云南从此归属大明。

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被消灭后,太祖命傅友德继续率军向大理府进攻,并拒绝了第十三代、也是末代大理总管段世“请依唐宋故事,奉正朔为外臣”的请求(实际就是继续裂土为大理割据统治者),要求段世纳土归顺。段世拒绝纳土,在龙尾关(大理下关)驻兵抗拒明军,明军将领定远侯王弼和西平侯沐英率军前后夹击,大败段氏守军并活捉了段世,大理、鹤庆、丽江、拒津诸州府全部平定。

平定大理后,明军把末代大理总管段世和第十二代大理总管段明(段世之侄)的两个儿子段苴仁、段苴义送到京师(南京)觐见明太祖。太祖接见了段世和段苴仁、段苴义,并对他们说:“尔段氏昔年曾有降表,朕不忍废之。”太祖说的是自己于洪武元年(1368年)在应天府称帝建立大明后,第十一代大理总管段宝(段世之兄,段明之父,段苴仁、段苴义祖父)曾经于洪武五年(1372年)遣使入京师朝贡,并上表称臣纳贡的往事。而段世和段苴仁、段苴义都向太祖叩首称死罪,不敢言其他。

太祖于是留段世在京师居住,封段苴仁为湖广武昌卫镇抚,改名段归仁;封段苴义为山西雁门卫镇抚,改名段归义;各自前往卫所赴任。又下诏改大理总管府为云南布政使司大理府,设置流官治理地方,将留在大理的段氏旁支各自分散到腾冲、保山、红河、云龙等地居住,至此,统治西南疆域超过四百年的大理段氏走下了高高在上的王位,成为大明属下的普通平民,最终都融进了历史的长河中。

9

大理国是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天云南一带建立少数民族国家,公元前937年,晋天福二年,通海节度段思平灭南诏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我好大理,因举国尊崇佛教,又称妙香国。

大理段氏皇帝有

神圣文武帝段思平,年号文德,在位时间公元前937年至公元前940年。

文经帝段思英,年号文经,在位时间公元前944年至公元前945年,被废为憎,史称文经帝。

圣慈文武帝段思良,年号至治,在位时间公元前945年至公元前951年,段思平之弟,废侄自立。

至道广慈帝段思聪,年号明德公元前952年至公元前953年、广德公元前五954年至公元前968年、顺德公元前968年、在位时间公元前951年至公元前968年。

应道帝段素顺,年号明政,在位时间公元前968年至公元前985年。

昭明帝段素英,年号广明公元前968年至公元前1004年、明应公元前1005年至公元前1006年、明统公元前1006年、明圣公元前1007年、明治公元前1008年至公元前1009年、在位时间公元前985年至公元前1009年。

宣肃帝段素廉,年号明启公元前1010年至公元前1022年、在位时间1009年至1022年。

秉义帝段素隆,年号明通公元前1023年至公元前1026年、在位时间公元前1022年至公元前1026年。段素廉之侄,禅位为僧。

圣德帝段素真,年号正治公元前1027年至公元前1041年、在位时间公元前1026年至公元前1041年,段素隆之侄,禅位为僧。

天明帝段素兴,年号圣明公元前1041年至公元前1044年、天明1044、在位时间公元前1041年至公元前1044年,段素真之孙,荒淫被废,史称天帝。

孝德帝段思廉,年号保安公元前1045年至公元前1052年、正安公元前1053年至公元前1059年、正德公元前1059年至公元前1064年、保德公元前1064年至公元前1074年、明侯1075、在位时间公元前1044年至公元前1076年,段思平玄孙,禅位为僧。

上德帝段廉义,年号上德公元前1075年至公元前1076年、广安公元前1077年至公元前1080年,被扬义贞弑杀,史称上德帝。

上明帝段寿辉,年号上明1080年,在位时间公元前1080年至公元前1081年,段廉义之侄,禅位为僧,史称上明帝。

保定帝段正明,年号保定1082年、建安、天佑?1049年,在位时间公元前1081年至公元前1094年,段思廉之孙,段寿辉堂弟,被废为僧,史称保定帝。

大中帝高升泰,年号上治公元前1094年至公元前1096年,原为善阐侯,后废帝自立,死前遗命其子还政于段氏。

文安帝段正淳,年号天授1096年、天明公元前1097年至公元前1102年、天政公元前1103年至公元前1104年、文安公元前1105年至公元前1108年、在位时间公元前1096年至公元前以前1108年,段正明之弟,禅位为僧。

宣仁帝段正严(段和誉、段誉),年号日新公元前1108至公元前1109年、文治1110年_?、永嘉?_1128年、保天1129_?、广运?_1147年、在位时间公元前1108年至公元前1147年,被宋朝册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后因褚子内争外叛,避位为僧。

正康帝段正兴(段易长、段义长),年号永贞公元前1147年至公元前1148年、大宝公元前1149年制公元前1155年、龙兴公元前1155年至公元1161年、盛明1162年、建德公元前1163年至公元前1171年,在位时间公元前1148年是公元前1172年。在相国高量成的支持下于皇位之争中胜出,后禅位为僧。

攻极帝段智兴,年号利贞公元前1172年至公元前1175年、盛德公元前1176年至公元前1180年、嘉会公元前1181年至公元前1184年、元亨公元年前1185年至公元前1195元、安定公元前1195年至公元前1200年,在位时间公元前1172年至公元前1200年,称帝时期大修佛寺,大损国力,终日崇佛,不理国事,驾崩。

享天帝段智廉,年号风历1201年_?、元寿?_1204年,在位时间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1205年。

天开帝段智祥,年号天开公元前1205年至公元前1225年、天辅公元前1226年至公元前1229年、仁寿公元前1230年至公元前1238年、在位时间公元前1205年至公元前1238年,段智兴之子,段智廉之弟。在位时间政治清明,治国有方,后禅位为僧。

孝义帝段祥兴,年号道隆公元前1239年至公元前1251年、在位时间公元前1238年至公元前1251年,在位时蒙古南侵,适逢窝阔台之死而退兵。

天定贤王段兴智,年号利正公元前1152年、兴正公元前1152年、天定公元前1152年至公元前1154年,在位时间公元前1251年至公元前1254年,王国厚被蒙古封为大理世袭总管,赐金符,今其归国管理原属各部。

10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大理政权(包括后理国)共传 22 世,享国 317年。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大理国的历史:


自天祐四年(907 年)朱温灭唐建梁称帝,到广运六年(979 年)北宋平定北汉,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时期。随后主要统治中国南方的北宋及南宋,先后与北方的辽、西夏、金和蒙古相对峙。自五代十国始到南宋为元所灭的 372 年间,是古代中国分裂和局部统一的时期。


与内地的五代十国与两宋时期大致相当,今云南与川西南地区,先后被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和大理国地方政权所统治。


一、大理国建立的时代背景


据记载:天复二年(902 年),南诏清平官郑买嗣起兵,杀死南诏末代王舜化贞及蒙舍王族 800 余人,南诏灭亡。郑买嗣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长和国,改元安国。


郑买嗣在位 8 年,政绩未见于史载。开平三年( 909 年)郑买嗣卒,子郑仁旻继立。


乾化四年(914 年),郑仁旻遣军进攻黎州、雅州,蜀王王建遣将大破之并追至大渡河边,俘斩郑军数万人,后者渡河又“溺死者数万人”,以后云南地方政权“不复犯边”。乾德中(919 年至 925 年),大长和国遣布燮段义宗、判官赞卫等使蜀,与前蜀朝臣咏诗酬答。同光三年( 925 年) ,郑仁旻遣使求婚于南汉,南汉以增城公主妻之。使者郑昭淳“好学有文辞”,与南汉王游宴赋诗,王及群臣皆不及郑。



天成元年(926 年)郑仁旻死,子郑隆亶嗣立,年仅 12 岁,两年后郑隆亶被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所杀,大长和国亡。杨干贞立清平官赵善政为王,建大天兴国,改元尊圣。杨干贞认为赵善政待己有亏,于次年诛赵善政自立为王,号大义宁国,改元先圣。杨干贞在位时“贪暴特甚,中外咸怨”。


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起兵灭大义宁国,废杨干贞为僧,乃建立大理国,改元文德。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和大理国均建都大理城(阳苴咩城)。从南诏灭亡至大理国建立,在短暂的 36 年间,统治云南及其附近地区的地方政权,经历了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的更替。


这3个地方政权的迅速更迭,实为南诏后期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情形的反映。先后建立的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仅是通过宫廷政变以实现统治集团的改变,未能提出缓和社会矛盾的任何办法,因此必然只能是历史舞台上的匆匆过客。


段思平起兵获得成功,并创建了延续 300 余年的大理地方政权,固然有段氏是洱海地区的白蛮贵族、在当地有较高的声望,且出任通海节度使握有重兵等方面的原因,但亦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


南诏后期政事不修,兵出无宁岁,赋重役苛,导致统治下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化。段思平起兵时,争取了滇东乌蛮三十七部军事上的支持,以董迦罗为军师,起兵后“所向皆克,遂进攻大理”。段思平又以减免一半税粮和免除三年徭役作为号召,使广大自耕农站在自己的一边,为取得对大义宁国作战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大理政权建立以后,段思平兑现诺言,“免东方三十七部徭役,赦国中凡有罪无子孙者”,又“尽逐杨氏邪臣,除苛令”,其所为获得了封建领主和百姓的普遍支持,“于是远近归心,诸彝君长,各来贡献”。云南和今川西南地区动荡了数十年的政治局面,遂逐渐趋于安定。


二、大理国的兴亡


据《南诏野史》:天福三年(938 年),段思平封贵族高方为岳侯,分治成纪、巨桥(今云南昆阳等地),又封爨判为巴甸侯。大理政权的统治者“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开运元年(944 年),段思平病死,子段思英嗣继。次年,其叔段思良争位自立,废段思英为僧。段思良卒后,子段思聪于后周广顺二年(952 年)继位。宋开宝二年(969 年)段思聪死,子段素顺立。雍熙二年(985 年)段素顺死,子段素英嗣继。


景德元年(1004 年)段素英述《传灯录》,定大理国开科取士制度。段素英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子段素廉继位。乾兴元年( 1022 年),段素廉卒,侄素隆继位。



天圣四年(1026 年)段素隆逊位为僧,侄段素贞继为大理国王。庆历元年(1041年),段素贞亦出家为僧,孙段素兴继立。段素兴于善阐广营宫室,“荒淫日甚,国人废之”。庆历四年国人立段思平后裔段思廉为大理国王。


段思廉在位期间,宋朝广源州壮族首领依智高起兵反宋失败,遂逃入大理国,在宋朝施压的情况下,大理政权杀死侬智高“函首送宋”。熙宁八年(1075 年),段思廉离位为僧,子段廉义立。段廉义遣使入贡于宋。


元丰三年( 1080 年) ,贵族杨义贞杀段廉义自立。善阐侯高智升遣兵讨平之。


自高方受封为岳侯,分治成纪、巨桥等地以后,高氏势力逐渐坐大。据《南诏野史》:宋嘉佑八年(1063 年),洱海周围地区的贵族杨允贤发动叛乱,大理国王段思廉命高方的后裔高智升讨平之。事后高智升被封为善阐侯,取得了统治善阐(今昆明市城区一带)的世袭权力。


宋元丰三年,洱海周围地区的贵族杨义贞发动政变,杀死大理国王段廉义。高智升令子高升泰率兵至洱海地区诛杀杨义贞,扶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大理国王。段寿辉遂封高智升为大理国布燮(宰相),以高升泰为善阐侯,高氏的势力从善阐扩展到洱海周围地区。元丰四年,段寿辉被迫让位给段思廉之孙段正明。段正明因“为君不正,人心归高氏”,于绍圣元年(1094 年)被迫逊位为僧。


三、大理国的继续——后理国


高升泰乃亲掌权柄,改国号为“太中国”。但高氏篡权没有得到大理国领主们的支持。绍圣三年(1096 年),高升泰病死,高氏遵高升泰遗言还政权于段氏,立段正明之弟段正淳为国王,号“后理国”。


后理国虽奉段氏为王,但高氏世袭布燮,掌握实际的权力,“高氏相之,政令皆出其门,国人称为*高国主”段氏拥虚位而已”。高氏的势力还从善阐,洱海周围地区,发展到今云南的嵩明、易门、楚雄、禄丰、姚安、鹤庆、永胜、腾冲、保山和四川的西昌等地。高智升的二子高升泰、高升祥分治大理、善阐两地,高升泰及其子孙控制滇西,高升祥家族则占据了滇东地区。


在高氏家族中亦出现了相互间的倾轧与争夺。后理国修楚雄等城,并遣大臣入宋,“求经书六十九家,药书六十二本”,又积极发展与周边地区的友好关系,笼络境内各路诸侯。其时善阐领主高观音等来朝,进金杖 80 节,人民 3300 户。后理国赐以八章礼衣和龙头剑,擢为安东将军。


位今中南半岛地区的缅人、昆仑、波斯亦遣使来朝,进贡白象及香物。大观二年(1108年),段正淳逊位为僧,子段和誉(段正严)继立。缅人又进金花犀象。时滇东三十七部反叛,相国高泰明率兵讨平之,并以子高明清镇守善阐。段和誉遣儒官钟震等褒奖高泰明,封之为“平国公”。高泰明卒,以其弟高泰运主国事。


政和七年(1117 年),后理国遣使至宋,贡马匹、麝香、牛黄、细毡、碧降任,宋廷封段和誉为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上柱国。绍兴三年(1133年),后理国请求入贡,宋朝却之。乌蛮三十七部进攻善阐,高明清战死。后理国以高升泰侄高量成为相,号“中国公”。



绍兴十七年(1147 年),段和誉自感年老,又因“诸子内争外叛”,遂退位为僧,子段正兴立。乌蛮三十七部复叛。高量成让相位给其侄高寿贞,退居楚雄城。高寿贞卒,后理国以高寿昌为“中国公”。乾道八年(1172年),段正兴逊位为僧,子段智兴嗣继。段智兴遣李观音得等人宋至广西横山寨求售马。李观音得夺高寿昌之位予其侄高寿明,引发后理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战火波及大理、善阐、鹤庆等地。


庆元六年(1200 年),段智兴卒,子段智廉立。段智廉遣使入宋求取《大藏经》归置大理五华楼。开禧元年(1205 年),段智廉卒,弟段智祥立。遣军征三十七部,至寻甸平之。嘉熙元年(1237 年),段智祥封高隆为善阐王,以高泰祥为相国。其时“举贤育才,时和年丰,称治国焉”。


嘉熙二年(1238 年),段智祥逊位为僧,子段祥兴立。淳祐四年(1244年),蒙古兵出灵关,段祥兴遣将高禾迎战。高禾败死,蒙古兵亦退去。宋遣使吊祭高禾。十一年(1251 年)段祥兴死,子段兴智继立。宝祐元年(1253 年),蒙古宗王忽必烈率蒙古骑兵绕道西北,渡金沙江进攻后理国,相国高泰祥率军拒战不胜,蒙古军攻下大理,大理国乃亡。


段兴智出奔善阐,高泰祥逃至姚州(今云南姚安)。蒙古军追杀高泰祥,俘获段兴智于昆泽(今云南宜良)。段兴智乃降,并与叔父段福入觐,受蒙哥汗所赐金符。大理政权(包括后理国)共传 22 世,享国 317 年。


四、大理国的疆域


关于大理政权的疆域。《元史·地理四》说:元世祖忽必烈征大理,"凡收府八,善阐其一也,郡四,部三十有七”。“其地东至普安路之横山,西至缅地之江头城,凡三千九百里而远;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凡四千里而近。八府、四郡和三十七部是大理政权统辖下的划分。


所言“普安路”,“临安路”“罗罗斯”等是元代云南行省的建置,但所说“其地”是指大理政权统治的范围。“横山”在今贵州镇宁县一带,“江头城”在今缅甸杰沙,“鹿沧江”指今越南菜州省北部黑河,“大渡河”即今四川汉源地区的大渡河河段。由此看来,大理政权统治的区域,包括了今云南省和川西南地区,以及缅甸的东北部、老挝的北部和越南的西北部地区在内,其统治范围与南诏政权大致相同。


但应指出,大理政权对以上地域范围能实施有效的的统治,主要是在大理国的前半期。在大理政权的后半期,由于乌蛮三十七部、景昽金殿国等部落联盟或局部政权的崛起,大理国对其辖下的僻远地区仅能维持有限的羁縻。大理国建立以后,洱海、滇池周围等农业地区先后进入了早期封建制阶段;以上述农业地区为主要聚居地的白蛮(包括唐代以来迁来并融人白蛮的汉族人口),是大理政权的主体民族,角逐最高统治权力的白蛮贵族段氏与高氏,均是白蛮中的望族。


而居住在山区和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前代的基础上也进一步发展起来,出现了一些局部政权或地方势力。这些少数民族大都具有独立和向外扩展的倾向,在生产生活方式方面,与已进入封建制阶段的白蛮又有明显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山区和边疆的一些少数民族,或表现出与大理国离心的倾向,或忙于发展自己的势力甚至割据自雄。



如滇东乌蛮三十七部,一方面联合起来反抗大理国的统治,并曾攻入善阐城,另一方面彼此也纷争不已。居大渡河以南、金沙江以北地区的乌蛮邛部六姓,以及今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的金齿百夷,则建立了自己的部落联盟或局部政权。因此,大理政权后期对其边疆地区的控制十分疲软.内部争讦亦较明显,时人云:"(后理国)四夷八蛮,叛逆中国,途路如猬毛,百姓离散 ”!元初人也说:后理国时“酋领星碎,相为雄长。干戈日寻.民坠涂炭””大体上反映了当时的情形。


五、大理国皇帝为什么爱出家?


大理国帝王出家则近乎成了一种习俗。除了第二代王段思英是被迫逊位为僧以外,其余9位都属于自动禅位为僧的。


他们是:第8代王段素隆、第9代王段素贞、第11代王段思廉、第13代王段寿辉、第14代王段正明、第15代王段正淳、第16代王段正严(和誉)、第17代王段正兴(易长)、第20代王段智祥。


为什么一代代帝王最终都舍弃江山美人而心甘情愿皈依佛门呢?


总体上说,这与大理国“以佛立国”、“以佛治国”,全民信佛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分不开的。佛教思想在大理的统治地位从南诏晚期隆舜把佛教遵为“国教”开始,代之而起的大理国一以贯之地承袭下来,直到元代还依然如故。


元朝的行巡使郭松年在《大理行记》中曾描述道:“此邦之人西近天竺,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尤其在大理国时期,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上至国君,下至庶民均以出家为荣;“以佛治国”的思想在政治制度上也有着充分的体现。


一是各级官员都从有文化的僧人中选拔。大理国中、后期也仿效中原王朝实行开科取仕,而对象是僧人中的读儒书者,标准就是“通释习儒”,即通晓佛学的义理又熟悉四书五经。这些人便是大理国所特有的“释儒”的阶层;


二是举国崇僧敬佛,国中的大事均有高僧参与决策。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国家的灾祥祸福,都与当朝的帝王有关,与他们前世今身所作所为有着因果关系。国家一旦出现某种灾祸的征兆,便是帝王孽障缠身,只有出家,才能消灾免难。


大理国九位出家的帝王各有各的故事,但都毫无例外地体现着上述的思想观念。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段誉(段正严)就是典型的一例。


历史上的段誉并非《天龙八部》小说中所描写的风流才子,而是一位文韬武略的帝王。他七岁入学,在点苍山龙苑就学于天台山云游到大理的高僧六铉法师。六铉非常赏识他慧根超群,着力培养。段誉26岁即位,曾几次平定37部叛乱,并主动亲和大宋王朝,多次进贡,献礼献乐,被宋徽宗册封为云南节度使、大理王。段誉当朝期间勤政爱民,讲究以佛法的仁慈治国。


对于当众辱骂他的部将高智昌(高升泰之孙)病死后,还大办佛事为其超度。高智昌手下的两名军官刺杀段誉,未遂被擒,段誉却称之为“义士”于以赦免,此二人自杀后,又为他们立“义士冢”。段誉在位39年,后因彗星出现,认为国有不祥之兆,加上四个儿子争夺王位,于是便禅位出家无为寺,法号广弘,终年94岁,是大理国最高龄的王者。

当然,大理国的帝王出家,生活上的享受是不同寻常的。野史记载大理国民谣曰:“帝王出家,随臣一邦,嫔妃一串,素裹红妆。出家犹在家,举国敬菩萨,早晚拜大士,禅室如世家。”生动地描绘了帝王出家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



也正因为大理国的统治者们秉承“以佛治国”的思想,以佛家的学说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包括权力之争,协调各种关系。因而在大理国延续316年间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战争、动乱或官廷杀戮之类血腥的事件,成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