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热门话题总是接到太晚,很多人回答了,我只能挑最重要的说了。



本来清代一共只有十二个皇帝,只是因为皇太极有两个年号——天聪和崇德,所以又称为十三个皇帝。

皇太极即位之时还是大金国,也叫作后金,即位时年号定为天聪。后来将大金朝改名为大清朝,为此又改了年号为崇德,改族名为满洲。



清代皇帝顺序如下: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年号天命。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年号天聪和崇德。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祯,年号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

清仁宗,爱新觉罗-永琰,

年号嘉庆。

清宣宗,爱新觉罗-绵宁,年号道光。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宁,年号咸丰。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怡,年号光绪。

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

好了皇帝十二个,年号有十三个。



如今一切都成为历史,昔日的皇城故宫也成了博物馆,成了人们参观游览的去处。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就说到此吧。感谢您的阅读。

最佳贡献者
2

我们常说的满清十三朝,但怎么数都不对,把入关前的努尔哈赤、黄太吉算进去,也就十二个皇帝,但为啥被称为“十三朝”呢?

原来,这和年号的数量有关,努尔哈赤死后,黄太吉即位,当时国号还是大金,年号天聪,也就是后世说的后金。

但是为了入主中原,历史原因,“金”的国号显然会被关内百姓反感,于是,黄太吉把国号改成了大清,同时也把年号改了,改为崇德,本民族自称满洲。

这就是为什么清朝有十二个皇帝,却被称为十三朝的原因,因为黄太吉自己就占了两个:天聪和崇德。

这十三朝分别是:

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年号天命。

爱新觉罗 皇太极,年号天聪和崇德。

爱新觉罗 福临,年号顺治。

爱新觉罗 玄烨,年号康熙。

爱新觉罗 胤祯,年号雍正。

爱新觉罗 弘历,年号乾隆。

爱新觉罗 永琰,年号嘉庆。

爱新觉罗 绵宁,年号道光。

爱新觉罗 奕宁,年号咸丰。

爱新觉罗 载淳,年号同治。

爱新觉罗 载怡,年号光绪。

爱新觉罗 溥仪,年号宣统。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3

清朝有十二个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祯,弘历,永琰,绵宁,奕詝,载淳,载恬和溥仪。按照礼制,皇帝既有年号,驾崩以后还有庙号。清朝皇帝除皇太年两个年号外,其他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共十三个年号,故称清宫十三朝。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赫图阿拉(辽宁新宾老城),国号天命。皇太极继承汗位后,国号天聪。1636年,皇太极接受汉文化,把国号改为大清。国号改为祟德。成为清朝第一位皇帝,皇太极有天聪和崇德两个年号。

福临年号顺治,玄烨年号康熙,胤祯年号雍正,弘历年号乾隆,永琰年号嘉庆,绵宁年号道光,载詝年号咸丰,载淳年号同治,载恬年号载恬,浦仪年号宣统。清朝共十二个皇帝,有十三个年号,故称清宫十三朝。

4

清朝有十二个皇帝,按照礼制,皇帝既有年号,驾崩以后还有庙号。清朝皇帝除皇太年两个年号外,其他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共十三个年号,故称清宫十三朝。

5

清朝十二帝:

清太祖 努尔哈赤

清太宗 皇太极

清世祖 福临

清圣祖 玄烨

清世宗 胤禛

清高宗 弘历

清仁宗 颙琰

清宣宗 旻宁

清文宗 奕詝

清穆宗 载淳

清德宗 载活

末代皇帝 溥仪

(2004年爱新觉罗家族的

后裔追谥溥仪为:清恭宗)



清宫十三朝:

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宣统



为什么十二个皇帝却有十三朝,是因为皇太极占有了两个年号( 天聪与崇德)

努尔哈赤死后, 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公元1626年定年号为天聪。

皇太极即位时“金国大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他要与三大贝勒共理国事 ,一起坐在朝上接受大臣们的朝拜 ,这令皇太极十分不爽。一直寻找机会想要排除掉其他三大贝勒。

天聪四年 ,二贝勒阿敏带兵出战 ,结果大败而归, 皇太极借此机会将其定罪 ,夺了他的家产 ,废除了他的贝勒称号。

天聪五年 ,三贝勒莽古尔泰与皇太极发生口角时亮出兵器, 皇太极借机将其定罪 ,贬为普通贵族收回参与执政的权力。

大贝勒代善见其他两位贝勒的下场开,始对皇太极表示臣服主动交权, 这样皇太极就消除了三大贝勒 对自己专制权力的威胁,在废除了共理朝政的旧制 后改为自己“面南而坐”接受大臣的三跪九叩。并且改女真族为满族。

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大政殿举行了隆重的即位典礼 ,正式上尊号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改年号为“崇德” 大清国自此诞生。

6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有关于这个王朝的各种历史与故事都使我们沉迷不已。而纵观清朝的历史,一共有十二位皇帝,但是人们对于清朝的说法却总是满清十三朝或是满清十三帝,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那一个多出来的皇帝是谁?

这个说法主要是和满清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多尔衮有关,多尔衮一生也是很戏剧性的,曾经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多尔衮年少时就十分英勇,曾被赐予“墨尔根戴青”的称号,还是正白旗的旗主。之后的多尔衮更是不断建功立业,还掌管了六部之中最为重要的吏部,之后的官员升迁,贬黜更是被多尔衮一手把持,在朝廷内也是势力庞大。

他第一次与皇位擦肩而过,是在自己年少时,当时他的母亲阿巴亥十分受努尔哈赤的宠爱,后来更是一跃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大福晋,多尔衮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非常人可比,八岁的幼龄就被允许参与国政,虽然多尔衮年幼,并不能对国政有什么影响,但也可以看出,多尔衮的荣宠与地位都很高。但是就是因为他年纪太小,虽然在努尔哈赤众多儿子中还算有实力,但是并没有人拥护他,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因病逝世,阿巴亥也被逼殉葬。多尔衮此时十五岁,虽然野心勃勃,但是实力不足,又失去了母亲的庇护,自然是与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无缘了。

第二次是在清太宗皇太极猝死之后,由于他生前并未确立继位人,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豪格便是这场皇位之争的参与者。多尔衮实力强大不必多说,豪格也是军功赫赫,而且已经被封为贝勒,背后又有正蓝旗、正黄旗、正红旗的势力支持,也是不可小觑。双方争夺不休,但由于手中的筹码相差无几,谁也无法奈何谁。在这种僵持不下的状态下,多尔衮提出由皇太极的第九子、只有六岁的福临继承皇位,这一提议得到了认同,于是懵懂无知的福临就这样成为了皇帝,而多尔衮则担任辅政大臣。虽说多尔衮可以影响甚至控制小皇帝福临,距离权力的巅峰更近了一步,但是他却在此次的斗争中与皇位失之交臂。

为什么多尔衮没坐过皇位,还被称为皇帝?

这主要是因为多尔衮在清军入关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女真从努尔哈赤时期便开始了与明军的作战,这场战争从公元1618年一直打到了1636年,可谓是战事艰难,而多尔衮在这场战争中中也是功劳显著。

十七岁的多尔衮就开始跟随皇太极与明朝的军队作战,在广渠门打败了明朝著名将领袁崇焕带领的援军,次年,多尔衮又在与明军的一次交锋中大获全胜。如此累累军功,也让多尔衮在朝堂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受皇太极指派,开始掌管吏部诸多事宜,但也没有停下征战的脚步。

大凌河之战中,多尔衮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怕死惜命,反而是身先士卒,带兵直奔大凌河城下,随后将大凌河城围得水泄不通,又连挖四道壕沟,杜绝了明军突围的可能性。大凌河城被围困十数日,城中弹尽粮绝,而城外来援兵也不能成功救援,清军大获全胜。这一战,对于清军来说绝对是突破性的胜利,同时也加快了清军入关的脚步。

总而观之,多尔衮在夺取天下的这场大战中,一共打下了三十六座城池,与敌军对阵打败敌军十数次,俘获了俘虏和牲畜更是有二十五万七千多,甚至还活捉了大明朝的一些亲王、官员等。可见,多尔衮的确是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仅如此,在清朝建国后,在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与皇长子豪格争夺皇位,在僵持不下时,多尔衮提出立福临为帝,在当时是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一方面是防止清朝的八旗之中出现内斗,破坏政治稳定,二是防止自己的势力的在内斗中被消耗,也可以让自己的权力更加庞大。

在多尔衮作为摄政王的时期,在政治上也有许多于民有利的措施。在顺治元年,多尔衮刚刚进入北京城,就宣布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还下令要与其他民族和平相处,采取联姻以及进贡赏赐的方式,维护了北方边疆地区和平与稳定。由此可见,多尔衮并非寻常的草莽武夫,而是有勇有谋。

多尔衮在顺治七年时在一次骑马时堕马受伤、不治身亡,年仅三十九岁。顺治帝十分哀恸,下旨将多尔衮追封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丧仪也是按照皇帝的礼制来举办的,这也是多尔衮会被视为皇帝的原因,也是满清十三帝这种说法的由来。

俗话说:“将军狗死人吊孝,将军死后无人埋。”多尔衮生前权势滔天,无人敢触其锋芒,但他死后虽然没有到“无人埋”的程度,但是有许多大臣都纷纷跳出来,指责他大逆不道,犯了许多的重罪,在这种千夫所指的情况下,多尔衮被判处十四条罪名,毁墓掘尸,褫夺一切封典。有人对多尔衮赫赫功劳加以称赞,结果被流放充军,好在多年之后,乾隆皇帝为多尔衮翻了案,下旨为他修复墓地,又恢复了他的封号,也是自此开始,对多尔衮的各种评价才算是恢复了公正。

7

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一部很长的系列电视剧叫《满清十三皇朝》,当时看完以后,查了词典后面的清朝皇帝列表,怎么查都是十二位皇帝,是这个电视剧演错了,还是算错了。大家是否也有疑惑呢?

先从这部电视剧谈起吧,这部电视剧得名民国时期燕北老人所著的《满清十三皇朝秘史》。这个秘史讲的是清朝十二位皇帝的故事,当然并不是正史,只是民间传说。之所以是十三皇朝是因为从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后金)开始,到清宣统帝退位,共经历十三个年号。而我们明清两代基本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一般不改元。清朝有十二位皇帝,出现十三个年号,实际上,是因为太宗皇太极在位时,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年号天聪为崇德。形成了清朝皇帝中唯一一个皇帝两个年号的情况。


还有一种说法,说把清朝入关并建立大一统王朝做出最大贡献的多尔衮作为皇帝看待,变成了十三王朝,实际上这么说,是不能自圆其说的。皇帝就是正式即位才可以成为皇帝,其他情况下的实权人物,即使把皇帝当做傀儡也不能算做皇帝。如果多尔衮算做皇帝,清后期的慈禧太后算不算皇帝呢?这样算的话就不止十三王朝了。


正史从来不提清朝十三王朝的事。而且能够知道清朝有十三个年号的也只能在民国以后了。因为清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属于一个比较奇特的王朝,属于关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接近三百年的历史也留下了许多的故事和传说,以前肯定是禁忌的。清朝灭亡后,一些小说家就不可以把这些故事和传说整理写出来。而且由于清朝一个皇帝是一朝,皇太极改元前叫大金朝,改元后叫大清朝,理应算两朝,所以形成了十三王朝的情况。


清朝(包括后金)共有十二位皇帝,因为皇太极改国号并改元的情况,形成了十三个年号。故此,民间称作满清十三王朝或十三皇朝。

8



我的理解是把多尔衮算进去是十三帝。

下面我详细解释下清朝皇帝个数问题。

1、清朝12帝说法如下:清朝皇帝从清太祖努尔哈赤说起,一共12位:太祖努尔哈赤,就是咱们13副遗甲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王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她改国号为大清,开启清朝统一全国之路。世祖顺治,这位痴情皇帝是清朝入关第一任皇帝。圣祖康熙,励精图治,千古一帝在位时间61年。世宗雍正,清朝最勤勉的皇帝,在位11年,把大清治理的像模像样。高宗乾隆,清朝命最好的皇帝,还当了太上皇,享受着父辈打下的江山。仁宗嘉庆,惩治和珅出了名,之后就没什么大作为了。宣宗道光,在任内鸦片战争爆发。文宗咸丰,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天国内乱同时爆发,命运坎坷的苦命皇帝。穆宗同治,任时慈禧当政,传说死于花柳病。德宗光绪,变法失败被慈禧整死的皇帝。宣统帝溥仪,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最后沦为平民。

2、多尔衮,之所以也有被称为皇帝,是因为他定鼎中原,带领清军入关完成统一。曾有过定义宗皇帝封号,但后来被顺治撤销,鞭尸,多尔衮死后受到皇帝封号没几天就受到巨大惩罚,其间缘由有说因顺治憎恨其母下嫁多尔衮的有说多尔衮谋逆的,不管何种原因,顺治和多尔衮这梁子早结下了,最后导致这样结果。多尔衮功劳巨大,后来乾隆恢复了他摄政王封号为其平反。因此有说法他也算一帝。

9

这里的所说的是“朝”,实际上就是年号的意思。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到了明清两朝,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清代有十二帝,但是清朝的第二位清太宗皇太极有天聪和崇德两个年号。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年号为天聪;到了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同时将年号改为崇德,因而1636年也被称为崇德元年。所以皇太极一个皇帝就拥有了两个年号,即两朝,而其他的皇帝都只有一个年号,因而出现了满清十二帝十三朝的情况。

另外需要说明一点,天聪时国号是后金,皇太极是汗;崇德时国号是清,皇太极是皇帝。皇太极之前的努尔哈赤也是汗,国号也是后金, 所以努尔哈赤的天命也是后金的年号。而在明朝也有一个特殊情况,明朝本来历经16位皇帝,但是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后失去皇位,在“夺门之变”后重登皇位,因而就有正统和天顺两个年号,所以明朝是十六帝十七朝。

皇帝在世的时候有年号,死后还有庙号和谥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而谥号是对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例如雍正皇帝,他的后世简称为“世宗宪皇帝”,“世宗”就是庙号,“宪”就是谥号,雍正是他在世当朝时的年号。

10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改元天命,从此清朝开始与明朝分庭抗礼。1636年,后金大汗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改国号为大清,同时称帝,改年号天聪为崇德,皇太极也是清朝唯一一位有两个年号的皇帝,1644年顺治帝随清军入关,入主北京,清朝正式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来清朝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位皇帝,于公元1912年让国退位,清朝正式灭亡。所以说,清朝共有十二位皇帝,除了清太宗皇太极有两个年号外,其余每位皇帝有一个年号,这就是为什么清朝有十二位皇帝却有十三个年号了。

其实还有两件事情,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就是清朝曾经出现了两个鲜为人知的年号一个是咸丰帝驾崩后顾命八大臣为新皇帝载淳拟定的年号“祺祥”,这个年号仅仅用了几个月,就随着辛酉政变两宫太后的完胜、八大臣的垮台而被废除,"祺祥”也成了清朝最为短命的一个年号。另一个是在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软禁了光绪帝,同时慈禧太后也动了废黜光绪帝的心思,于是她便把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儁接进宫,立为大阿哥,准备在1900年废黜光绪,拥立溥儁为新皇帝,年号“保庆”。然而慈禧太后的这个举动招致了满朝文武和外国列强的集体反对,随着庚子国变后端郡王载漪被列为祸首,溥儁也被撤去了大阿哥的名号,回归端王府邸。这便是清朝那个还没来得及使用的年号“保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清朝之前的明朝也是十六位皇帝却有十七个年号(不含南明弘光、隆武、邵武、永历四帝)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