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1950年5月,蒋介石以匪谍案,指示台湾军事法庭判处陈仪死刑。这时,香港一家报纸采访他,陈回答道:“很光明,很有希望。我相信,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我的。”6月18日清晨5时许,陈仪于台北市马场町刑场被枪决。临行前,对执行人说:“向我头部开枪,边走边说:人死,精神不死!人死,精神不死!”

陈仪何许人也?他又为什么会被蒋介石枪毙?带着这两个疑问,让我们掀开历史尘封的面纱,去一看究竟。

1、陈仪简历

陈仪,浙江绍兴人,日本陆军大学毕业,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历任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福建省主席、浙江省主席、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等要职。

2、策反汤恩伯失败,台湾就义

1949年,陈仪眼见国民党统治不得人心,欲投奔光明,迎接解放,1月27日陈仪特派外甥丁名楠带亲笔信去上海,尝试策反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起义,另外,还在一张纸片上,分列甲、乙五条:甲(1)释放政治犯(2)停止修筑工事(3)保护一切属公财物。乙(1)按照民主主义原则,改编所属部队。(2)取消×××(指战犯名义),给予相当职位。不料汤将陈仪的密信,一面摄影寄往行政院,一面将原件送奉化蒋介石处告密。1949年初,陈仪被免去浙江省主席职务,之后开始被软禁。1950年4月,陈仪被押解到台湾,后来被囚禁于基隆。1950年5月,蒋介石以匪谍案,指示台湾军事法庭判处陈仪死刑。

3、陈仪和汤恩伯的“父子”关系

汤恩伯原名汤克勤,早年家贫,曾在浙军陈仪师中当一名排长。不久,浙军被北洋军阀孙传芳打败,遂失业,改名汤恩伯。正当他职业无着,处境为艰之际,其同乡富商童乐勋欲出资寻一人结伴东渡扶桑求学。汤恩伯即毛遂自荐,于1921年春,陪伴童乐勋东渡日本。开始学习日语,希望进入士官学校。但是,当时中国留学生想进入该校学习,需有军阀官僚保荐之类证件。汤未被接纳,于1923年改入明治大学法科攻读政治经济学。不久,童乐勋学成回国,分手时馈赠资予汤。汤以此在东京本乡区追分町开了一家:“追分楼饮食店”,一边上学,一边经营,维持学费和生计。由于其交友广泛,又自好慷慨,对好友多予赊欠方便,时经未久,便入不敷出,经济日感拮据。加之志不在商,1924年闭店退学归国,另谋出路。

初辗转托朋友介绍,认识了蚕校校长朱显邦,朱又将他介绍给浙江省省长夏超,得夏每月津贴五十元,继续赴日完成学业。但因夏的妻弟熊凑霄为人吝啬,又无亲缘关系,只寄了几个月变中断了。汤再次回国活动,往见浙江省前督军吕公望,恳求资助。吕为他办理了进入日本士官学校的证明,并把他介绍给浙军师长陈仪。陈见汤恩伯生得魁伟强壮,且谈吐不凡,当即慨然应允全资资助,供其完成学业。汤感激涕零,跪拜于地,始认陈仪为义父。再回日本,入士官学校第十八期炮兵科学习。后与同在日本留学的陈仪外甥女黄竞白相识,为个人前程考虑,抛妻弃子,同黄竞白结婚。与陈仪亲上加亲,情同父子。

回国后,经陈仪介绍,入南京中央陆军学校任上校大队长。1930年经陈仪和张治中鼎力推荐升任教导师第一旅少将旅长。1932年,陈仪又向何应钦推荐其出任第八十九师师长。自此,追随蒋介石三十余年,迭次升为陆军副总司令,成为蒋介石的嫡系。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汤恩伯的留学生涯和事业上的早期发展,陈仪是做出巨大贡献的,亲生父子,不过如此。陈仪对汤恩伯是有恩的,而且是大恩。

4、“恩将仇报”还是“大义灭亲”

陈仪死后,众人咸责汤恩伯忘恩负义,害死义父,唾弃其人格。汤恩伯出卖义父陈仪一事动因,后人分析颇多。在笔者看来,不外乎有几下几点:

(1)人性的自私:汤恩伯早年为了追求荣华富贵、高官利禄,不惜抛发妻、弃亲子,攀附权贵,与陈仪的外甥女黄竞白结婚。从中可以看出,汤具有极其自私的一面。

(2)避祸之心:在他看来,起义即谋反。事败,恐有杀身之祸。

(3)信仰问题:汤恩伯追随蒋介石三十余年,为蒋介石的亲信嫡系。耳濡目染,精神上早已被蒋介石同化。内心中只有蒋,而别无其他。

(4) 道义问题:在他看来,忠臣不事二主,“揭发”恩人义父,属于大义灭亲,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时光荏苒,往事如烟。历史上那些著名人物之间的是非恩怨、爱恨情仇随着时间的长河,在慢慢远去。对于陈仪来说,汤恩伯的“恩将仇报”是铁的事实。




最佳贡献者
2

1931年2月28日,南京政府与两广势力发生对立,蒋某人悍然下令将GMD元老胡汉民软禁在南京汤山,以使“西南派”群龙无首。对方不甘示弱,旋派特使携26万元巨款赶赴上海,联络号称“民国第一杀手”的王亚樵,请求其杀蒋救胡,隔壁老王早看蒋某人不顺眼,遂欣然应诺。


(戴笠)


王亚樵随即派出两路杀手分赴南京和庐山,其中在庐山的山路上最为惊险,杀手陈成(不是诚啊)路遇蒋某人一行,随即掏枪就射,由于过分紧张而没了准头,最终被卫士乱枪击毙。7月23日下午,王亚樵本着“倒蒋必先去宋,乱其经济组织”的原则,亲率刺客埋伏于上海北站,狙杀财政部长宋子文。


也是国舅爷命大,刺客们把穿得更加笔挺的秘书唐腴庐当成正主当场干掉,而宋子文却死里逃生。吓得够呛。连续的刺蒋刺宋,让蒋某人大为光火,先是开出了陆军中将的地位收买,人家没搭理他,又派军警缉拿,结果王亚樵神出鬼没,还是未能成功,但是通缉一直进行。


(宋子文)


1935年11月1日,参加GMD六中全会的代表会后在礼堂前合影,本来蒋某人应该下楼出席,但是他发现现场人员杂乱,鬼使神差没有下去。王亚樵派出的刺客孙凤鸣化妆成为记者,蹿出来对着汪精卫就是三枪,毕竟当时汪逆还不是汉奸,而是名义上的二号人物,虽然侥幸没死(还不如那会挂了呢),也引发與情汹汹,皆认为是老蒋在清除异己。


对吖,要不为啥单单你老蒋不下楼参加合影呢?这下子老蒋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一时非常狼狈,气急败坏之余,召来复兴社特务处长戴笠,严令限期破案。那么之前为何不用戴笠呢?因为这个特务处1932年才筹建开张,到1935年才刚刚有点模样。


(汪逆精卫)


戴笠立即组织人马顺着孙凤鸣这条线追查,当他确认是王亚樵在背后所指使时,登时一脑门子冷汗。倒不是怎么怕一个江湖人物,关键是王亚樵曾经对戴笠有恩,并且还曾经是戴笠的结拜兄弟,这可怎么下手?但是老蒋逼迫甚急,戴雨农思来想去,最终当然清楚自己的立场应该在哪边。


戴笠与王亚樵相识,还是早在投身黄埔之前,当时王亚樵帮助浙江军阀卢永祥除掉了政敌,卢督军一高兴,封其为“浙江别动队司令”,并且把湖州地界拨给王亚樵招兵买马。而最早一批前来投靠的,就有江山县人氏戴春风,被任命为别动队分队长,他是由王亚樵好友胡抱一引荐的。



(王亚樵)

王司令很是欣赏戴春风的才干,拨给他几十名新兵进行训练,还经常拉他喝酒谈天,感情日浓,可以说,在戴春风最落魄之际,王亚樵曾有收留提携之恩。不久,又一个浙江小学教师入伙,他的名字叫胡宗南,几个人混久了,再经胡抱一提议“义结金兰”,王亚樵年龄最长为大哥,戴春风当然也就是戴笠为小弟。


现在蒋总司令命令小弟去抓捕大哥,戴笠也必须表明立场了,于是率大批特务赶往上海,把水陆码头封锁的严严实实,然后开始搜捕王亚樵。结拜大哥自然有两下子,东躲西藏一个多月后,仍然逃出上海前往香港。戴笠闻报,再秘密前往香港动手,结果由于私带武器被港警发现关了三天,一肚子邪火。




王亚樵已知香港无法立足,遂再逃亡广西梧州,因为那是桂系的地盘,蒋系特务不敢公开活动。然而戴笠却对大哥穷追不舍,利用王亚樵死去的老部下之遗孀,以要钱为由诱骗王亚樵接头。王亚樵是个够义气的汉子,对死去的兄弟家人一向照顾,听闻遗孀有困难,便毫无戒备地答应了。


1936年10月20日下午3点,王亚樵如约前往梧州城内的一座二层小楼,与那位名叫余婉君的遗孀碰面,他大意到甚至没有带上两名贴身保镖,而是独自一人赴约。进得屋来,立遭埋伏的复兴社特务袭击,先被一把石灰蒙住了眼,在失去反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特务乱枪杀害,身中五弹一刀。


一代枭雄,江湖人称“九哥”的王亚樵,就这样死在曾经的结拜兄弟手中,戴笠接到报告,也是良久无言,这就是民国乱世,兄弟也会分分钟反目成仇。


(王亚樵和兄弟们)

3

历史上恩将仇报的例子简直汗牛充栋,但很少人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单纯的仅仅是不懂感恩么?显然不完全符合逻辑。

农村常言“升米恩,斗米仇”。为什么给予得少,帮助得浅,却容易得到感恩?而帮助得重,给予的多,反而适得其反?这皆因为另一句俗语“大恩如大仇”。

唐肃宗至德年间,郑惠王李元懿曾孙、岐州刺史李择言之子李勉,曾经在开封当县尉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曾经私下偷偷放走了一个囚于狱中的囚徒。

过了几年之后,李勉官运不济,客游河北,却在无意中偶然遇到了当年被自己放走的囚徒。这个囚徒已然是一个大丝绸商人,富甲一方。见到当年的救命恩人,自然是不由分说地将恩公李勉拉到家中盛情款待,恨不能把家中所有的好东西都拿与恩公分享。

但是越是如此,这个囚徒就越觉得自己的这些东西都不足以报答恩公的活命恩情。于是私下里和结发妻子商量:“恩公曾经救过我的命,我该如何报答他?”

妻子说:“给他1000匹绢,是否能够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囚徒说:“这肯定不行,当初不是他救的是我的命,而我现在哪来如此身家?这绝对不足以报答救命之恩。”

妻子又说:“那就两千匹绢?”两千匹绢的确不是小数了,足够买下当地小半座城了。囚徒仍然摇头:“还是不够,多少钱怕都不够,毕竟命能拿钱来衡量么?”

于是囚徒总觉得自己欠李勉的,无法偿还。心病就此种下。于是妻子说:“既然这样,不如将它杀掉吧!只有杀掉他,你的心结才能平,人死了,你就不复欠他了。”

囚犯思来想去,觉得此法可行。多亏他们夫妻说话时,家里的仆人无意听到了对话。惊吓之余悄悄向李勉密了告,李勉知道后,连夜出逃,最终才免于一死。

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是一个人的恩情大到无以偿还的时候,恩公就危险了,对方为了了却心结,又不是那种愿意舍弃性命报答的自私自利之人,后果往往都是“恩将仇报”。历史上屡见不鲜。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4

1942年4月缅甸战场,7000多英国殖民军被日军包围在仁安羌地区,危在旦夕。

驻缅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顾不上体面,向中国远征军发出求救请求。


远征军第38师113团昼夜兼程,于4月17日傍晚赶到仁安羌外围宾河地区,未及休整,连夜发起对日军的进攻,激战至第2天中午,终于杀开一条血路。



身陷重围数日的7000多英军,30多辆坦克,1000多匹军马,以及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等500余人都安全突围。

仁安羌突围保全了英国殖民军的面子,英国人甚至夸张的把仁安羌比作第2个敦刻尔克。为了感谢中国军队的救命之恩,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把一枚“帝国司令”的奖章。颁发给38师师长孙立人。

孙立人从而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帝国司令”勋章的外籍将领。


中国远征军第38师对英国人恩重如山,但数日后,新38师官兵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撤退到英属殖民地印度的边境重镇英法尔。

英国驻印度警备军团军团长艾尔文中将,面对孙立人派来的联络官,傲气十足的道:这里是大英帝国的领土,绝不允许外籍军队进入。不过你们是盟军,从人道主义出发,我们不能见死不救,但只能是收容。

艾尔文见新38师联络官一脸的诧异,又加重语气重复了一遍:是收容,懂不懂!

收容就是要新38师缴械投降。无论孙立人的联络官怎样解释,英国人一句都听不进去。他们只信奉强者,只有永久的利益,没有永久的朋友。


英国人恩将仇报,孙立人闻讯后勃然大怒,命令全师紧急集合,要在印度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英国军队在缅甸战场上的糟糕表现,让孙立人对击败驻印度的英国殖民军底气十足。

战争一触即发,紧要关头,英国人胆怯了,艾尔文中将亲自来到新38师驻地,向孙立人赔礼道歉。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粮食、枪支、弹药等战备物资,并承诺以后代发新38师的军饷。


艾尔文的表现,更让远征军坚定了一个信念:英国人不懂得感恩;他们只信奉强者。

5

和尚皇帝萧衍竟被侯景活活饿死了。


历史上最著名,也最可恨的白眼狼大概就是侯景了。侯景是羯族人,因此从小就有羯族人的优良基因,善于骑射,勇猛好斗。侯景长大之后,恰逢北方大乱,六镇起义爆发,侯景于是建功立业,后来率众投奔了尔朱荣,成为了先锋。


后来侯景不满足于做先锋,就开始学习兵法,因此渐渐地,侯景的官职越来越高。没过几年,侯景成为定州刺史,手下有十万大军。后来高欢灭掉了尔朱荣,于是侯景就投靠了高欢。


侯景虽然有谋略,但是不得人心,对自己的部下非常残酷,又反复无常。因此高欢虽然重用他,但知道他的为人之后,并不喜欢他。但是当时高欢为了牵制宇文泰,不得不重用侯景。


高欢去世之后,高澄掌权,他并不喜欢侯景的为人,因此侯景马上叛变。侯景本来想投奔宇文泰,但是宇文泰也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对他不理不睬。


无奈之下,侯景只好投奔了梁武帝萧衍。萧衍收留了侯景,并且后来侯景被高澄追杀的时候,萧衍还让自己的侄子带兵支援侯景。


但是不幸的是,萧渊明兵败被俘。高澄这时候却提出了和解,萧衍这时候自然是求之不得,毕竟自己的侄子还是比较重要的。


侯景怕萧衍将自己交出去,于是用高澄的名义给萧衍写了一封信试探,说用侯景交换萧渊明,萧衍同意了。侯景因此非常生气,就发生了叛变,史称侯景之乱。


侯景起兵的时候,南朝梁内部已经发生了各种矛盾,再加上当时萧衍年级大了,对政事有些懈怠,还信佛,因此侯景不久之后就攻破了梁都,并且将萧衍囚禁了起来。


不久之后,侯景就将自己的救命恩人萧衍活活饿死了。萧衍死后,侯景立萧纲为皇帝,还将萧衍的孙女溧阳公主抢占为妻子。


不久之后,侯景又废掉了萧纲,立萧栋为皇帝,过了几个月之后,侯景强迫萧栋将皇位让给自己,登基为帝。从此之后,萧衍一手建立的梁朝江山彻底落入了侯景手中。


不过侯景并没有得意多久,他登基仅仅一年之后,就被王僧辩、陈霸先赶下台,后来被自己的部下杀死。王僧辩还将他的双手给了高洋,将他的尸体分解,给百姓们食用,骨灰掺入酒中。


就连他的儿子们最后也都死状凄惨。由此可见,恶人终有一天会遭到报应,如果没有,只能说明时候还没到。

6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前进,发生过的历史总会给世人带来欣喜、遗憾或者绝望,而有些历史的发生则演绎了“农夫与蛇”的故事,下面观景就带大家去看看一个“白眼狼”的所作所为。

1923年,日本关东地区发生7.9级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了7.9级大地震,这次的震中大约在东京西南70~80千米处,强震之后还引发了海啸。日本关东大地震共造成14.2万人死亡(包括失踪人数),还有10万人受伤,其中部分人直接死于大地震中,还有部分人死于地震发生后的次生灾害(海啸和火灾)中。

由于当时日本家庭多数有烧煤的习惯,地震后引发了火灾,并迅速在密集的木质住宅区蔓延。单单就日本东京,地震后发生的火灾就烧毁了176505座房子,而地震才损毁17231座房子,这比地震所毁坏的10倍还多。

日本发生大地震后,我国抛弃前嫌,为其救灾出钱出力

当时,中国的清朝政府刚被推翻没多久,国内还处于动荡时期,时任大总统黎元洪被逼下野,由内务总长高凌主持政务。日本地震的消息传到中国后,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当时国民政府的高效率令人感动诧异。

当局在日本地震发生后,立即派人前往日本驻华使馆表示慰问,同时国内的媒体也在号召民众对日本进行捐助,为灾情奉献爱心。

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7.9级大地震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当时的北洋政府号召我国各界抛弃前嫌不再抵制日货,并通电全国,让各地进行捐献,并派军舰运送军粮给日本救急。

我国民间也在迅速行动起来,京剧大师梅兰芳组织义演筹款,各地的寺院也为日本举行了祈福活动,而老百姓则捐款捐粮。

首艘到岸的国际救助船就是满载面粉和大米的中国的新铭号,中国红十字会派出的医疗队伍是第一支抵达日本灾区的国际救援队伍,总之这次在日本大地震后,我国上下齐心帮助日本,救灾力度之大,十分罕见。

在中国如此大力援助下,日本人是如何“回报”我们的?

在地震后,日本人借机散布“朝鲜人要暴乱”的谣言,随后日本派军队、警察以及地方性的“青年自警团”残酷地杀害了至少6000多名朝鲜人和700多名中国人,在遇害的中国同胞中,有622人是当场死亡,有83人是因为身负重伤后不治而亡,还有11人失踪。

针对在日朝鲜人的屠杀行动是由日本政府秘密策划的,但是日本政府也同时将屠刀指向在日本的华人。日本政府在屠杀事件后极力否认,声称700多名华人是被“误杀”。

但事实上,华人和朝鲜人还是非常好辨认的,因为当时的清政府倒台并不久,在日本的中国人都还留着满清长辫子,再加上穿中式服装。更让人气愤的是,有不少中国留日学生也遭到了迫害。

据事后统计,在这次屠杀中共有716名华人惨遭杀害,他们主要是来自浙江温州和处州的华工。在大屠杀结束后,所幸存的华工大部分被日本人投入到集中营中,而后被遣送回中国。

这次屠杀事件也是出国华工的血泪史,同时也是温州人出国打拼目的地的一个分水岭,在此后温州华工出国的目的地多般是选择欧洲。

后来,回国的留学生揭露了日本政府将朝鲜人和中国人残酷杀害的无耻罪行。同时还揭露了日本政府借助大地震秘密清洗一些中国爱国留学生的罪行。爱国留学生王希天就是在这次事件永远消失了。

结束语:

中国人的积极抗震援日到头来却换来日本的忘恩负义,当时的社会舆论也从全面援助变成抗议日本屠杀华人,我国民众指责日本丧尽天良,一致要求日本严惩凶手。

日本政府在事件发生后不但没有反省自己,进行道歉,而且还极力掩盖事实真相、毁灭证据,并控制其媒体舆论,更可恨的是日本还在后来篡改教科书。

在二战中,日本侵华的主力就是关东军,他们可谓是无恶不作,南京惨遭屠城,我老百姓被无辜屠杀,无数个家庭因为日军的“三光政策”而家破人亡。

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后,我国抛弃前嫌全力支援日本,却换回来日本人忘恩负义的“回报”,我们的爱心献给了狗,而日本的良心则给狗吃了。

7

越南,典型的恩将仇报的白眼狼。

当年法国、美国相继入侵分裂越南,我国坚定的站在越南身后,对越南那是有求必应。越南却防空,我们派防空兵支援,越南缺装备,我们就从现役部队抽调,甚至有些武器我们自己都没有装备就支援给了越南,越南缺粮食,我们就提供大米,还有飞机、大炮、坦克,那是无所不包,要啥给啥。

结果呢?越南刚统一没多久,就开始抢占南海岛礁,并在边境对我国屡屡挑衅,最终造成了中越之间长达十年的武装冲突。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南人拿着我们援助的武器,吃着我们援助的大米,却将我们援助的子弹射向我们的子弟兵,想想都觉得可恨。

可以说越南就是典型的白眼狼,不但不思报恩,还屡屡侵夺我国在南海的权益,甚至为了遏制我国,还将金蓝湾租借给越南,给我国的近海防御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早知如此,当年还不如维持一个分裂的越南,这样至少在南海我们不会像现在如此被动

8

要说这恩将仇报之人,吕布在我心目中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先后杀害两名义父,还自我感觉良好,最终落得个三姓家奴的卑劣名号。

当初董卓得势之后,朝野之中不服之士大有人在,而当时吕布的第一任义父丁原就是其中一位。

为了除掉丁原这个心患,董卓的谋士向他献计,说可以从吕布下手,离间父子二人,从而让他们自相残杀。董卓一听,此计甚妙!当机立断,现在就开始,等不得了!

虽然吕布为丁原的义子,但是他是个大尾巴公鸡,非认为丁原老贼配不上自己的才华与气质,早就看这个老东西不顺眼了。

因此董卓的谋士就认定他一定不会一辈子甘心屈居于丁原之下。结果谋士就是谋士,人家说的就是对。

在一系列挑拨离间下,吕布还真杀了年迈的老丁,然后还能够全身而退,第一个人头拿下!

董卓这么打眼一瞅,这小伙子还真是个好苗子,真听话!于是决定让吕布接替丁原的兵力。可怜老丁闯荡江湖一生,最后死在了自己假儿子刀下,还把事业拱手相让,这要放一般人,气也气活了。

吕布感恩戴德,这又拜了董卓为义父。董卓这个老糊涂蛋,又在自己身边挖了个大坑。

董卓见吕布武功十分高强,就天天将吕布带在身边,当全职保镖。

吕布这孩子在一开始时的确对董卓真心相待,他没有成就霸业之能,也没有过大的野心,董卓也十分清楚这一点。

而且董卓身边有吕布保护,很多想杀他的人下不了手,便开始设计挑拨这一对新父子的关系。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董卓万万没想到,自己当初的主意又找回了自己身上。

有人便设计让吕布认识了貂蝉,然后使出离间计,以貂蝉引起吕布和董卓之间的父子相杀,这个计策实施得十分顺利。

等着 吕布这大帅哥与貂蝉看对眼了之后,又将貂蝉送到了董卓身边。貂蝉的绝世姿容自然得到了董卓的宠爱,但是董卓并不知道貂蝉与吕布的关系,所以他经常当着吕布的面与貂蝉亲热。你说吕布心中能不怨恨吗,眼瞅心急啊。

最终在幕后黑手司徒王允的挑拨之下,吕布终于趁着董卓没有防备时将他杀了。顺利拿下第二颗人头!

所以说,吕布这个人经不起人性的考验,情感太容易被人所左右,可以看出他是个情商极低,又幼稚的热血小青年。两次被人挑拨,两次手刃义父,昔日恩情早就抛却与脑后了。你说他是不是恩将仇报榜一大哥?

9

恩将仇报的例子太多了。

北伐,粤桂军为蒋介石打下了大半个江山,蒋介石削藩的第一刀,就是砍向粤桂。

抗美援越,中国出人出力,越南统一后,立即反华仇华。

10

有一句老话叫做: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就是成语"恩将仇报"的俗语化。

从古到今这种让人愤慨的事情都屡见不鲜,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先讲几个故事。故事一

晋惠公还是王子的时候被迫害,逃去梁国避难,向秦穆公许诺当了国君之后会用土地报答秦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但是晋惠公食言了,并没有兑现承诺,但是秦穆公大度并没有追究这个事情。

有一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就向秦国求救,请求购买粮食。秦国的大臣都纷纷说此时正是攻打晋国的好机会。秦穆公说:虽然机会很好,但是晋国的黎民百姓是无辜的,我不忍心看着他们饿死。于是就同意了晋国的请求。

第二年秦国发生了饥荒,于是秦穆公就找晋国买粮食,却被晋惠公冷酷的拒绝。

穆公大怒,遂起兵征讨晋国,大胜,晋惠公也成了秦国的俘虏。故事二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死亡人数14万。中国政府号召国民摈弃前嫌,号称全国慷慨捐款,派遣军舰运送粮食救助。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组织义演,各地寺院为日本祈福,商民捐款捐粮。到达日本的第一批救济粮和国际救援队都是中国派遣的。

五年之后就发生了济南惨案,八年之后发生九一八事变,十四年之后爆发卢沟桥事变,再往后的什么南京大屠杀之类的都不忍心再提了。

故事三

离咱们最近的故事,

大衣哥出名挣钱了,给村里修路,修幼儿园,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对他不满。

村民说,要让咱们都说他好,给每家送台小轿车,再发一万现金就可以。

有一种理论叫做“感恩边际效应”。对某事物第一次接触的感情是最强烈的,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这种感情是递减变淡的。

比方:张三要饿死了,这时候有一个人给他碗饭,他会觉得当牛做马都无以回报。然后又有一个给他碗饭,他会感激涕零,第三个人给他碗饭,已经饱了。如此往复不停有人给他送饭。

当张三面前摆着几十碗饭的时候,他可能已经忘记这些救助的人了。

他开始不满足了,别特么老给我送饭,我需要钱,需要车子,需要房子。

一旦停止帮助他就会产生怨念,在这一连串的活动中,受到帮助的人心中的感激递减,而递减到一定程度上,受助者几乎已经坦然地接受别人的馈赠,并认为这理所应当。最后,受助者提出更多的要求,并丝毫在心理上不觉得这有任何不妥。

一旦减少或者终止救助那么就不可逆转的产生了愤怒。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