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岳飛必须死,并不是说宋高宗赵构和秦会合谋陷害岳飛是可以谅解的。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寒心的一桩冤案,岳飛是受害者是毋庸置疑的。
岳飛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军事统帅,今天杭州西湖畔的岳王庙里那幅"还我河山”,据说是岳飞亲笔书写的。而他的那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在八百年后,祖国山河面临日寇铁蹄溅踏时,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就是唱着这首诗,群情激昂的走向抗日前线的。岳飛祠堂里有这样一副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表达了中荜民族各族人民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肯定,岳飞的忠君之心,秦桧的奸佞,日月可见,历史早已定论,巳在国人心里存在干年之久了。
不可否认,秦桧害岳飛是事实,但他并非主谋,陷害岳飛的主谋是宋朝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一一宋高宗赵构,还有宋朝开国体制。公元九百六十年,身为后周名将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最终皇袍加身,建之了宋朝,史称北宋。北宋成立后,武将出身且通过兵变取得皇位的赵匡胤,深知武将拥兵自重的历害,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因此接纳赵普的建议,"杯洒释兵权",巧妙的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手中的兵权,为了有效的防止武将们拥兵自重,他又推行了″禁军制度”。国家军权归皇帝掌管,精锐之师由中央集中管控,并指派文官到边防部队出任监军,这样导致军队秩序混乱,战斗力极差,在外敌入侵时基本上无抵预能力,只好节节败退,只能实行屈辱的岁币政策,故此,整个北宋部分国土沦陷。
1127年,发生了耻辱的″靖康之变,北宋灭王,宋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去。同年,康王赵构邻危受命,重建宋朝,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迫于社会舆论,宋高宗赵构重组军队北伐抗金。此时,岳飞出世,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在抗金的战场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岳飞的武装也随之发展壮大,成为南宋的主要武装势力。后又经朱仙镇一役,岳飞大获全胜以后,他岳家军的编制,已经远远的超过宋朝规定的统帅手下四十将的编制,竟然达到了惊人数学八十将,已整整超编一倍,且大多数是岳飞的私家武装,巳经超出了南宋的可控范围。
尤其是经郾城大捷一役,岳飞的威望达到了鼎盛,南宋军民看到了消灭金国,迎回二圣,光复旧都东京的希望。对于国家消灭金国,收夏失地本是件千载难逢的好事,然而这确成了高宗赵构的心病,每天如坐针毡,寝食不安。因为岳飞抗金已威胁到了高宗的皇位,甚到自己的生命。对比金国,岳飞的威胁更大,外夷入侵只不过是~为了掠夺城池土地、还有资源而已。大不了自已低头称臣,当个儿皇帝,最终南宋在″宋金协议"中,向金称臣。但是,岳飞抗金威胁是巨大的,直接威胁到宋高宗的皇位乃至生命。
首先,一旦岳飞抗金取得胜利,他不仅会收复失地,更主要的是迎二圣回国。到时候,令赵构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是还位于钦宗,还是自已继续坐皇帝位,前途渺茫,总之皇帝陷入危险境地。宋高宗更担心岳飞在抗金的过程中,会借机壮大自己岳家军的实力,随着威望的提高,势必野心也随之膨胀。
再者岳飞有点妄呼所以了,竞然过问皇位继承人的事,且不只一次的过问,岳飞过问皇位传人一事是出于忠心、是为了国家的江山社稷,但已经触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讳,手握重兵的武将对皇帝继承感兴趣,是基于什么动机?我们知道,皇权传承问题,对于皇家来说是最敏感的,人们很客易把这个问题和那些拥兵自重的文臣武将们的政治野心扯到一起。
这岳飞是个出色的军事家,但在政治战埸上是确表现出十足的幼稚。事实上,当皇帝想让他死时,他是否有反心已经不重要了。重耍的是,岳飞必须死,诚如宰相秦桧所说,这些罪名是否成立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此乃上意也"。
在秦桧专案组提供给皇帝,有关岳飞的罪证里,有几条是相当骇人听闻的。
其一,他们说,准西战败后,岳飞曾当众骂到:国家了不得了,皇帝不修德。这句话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中,足可以让一个人家破人亡,甚至会诛连族人。
其二,朱仙镇班师后,岳飞和助手张宪,曾经当着不少人的面,有过这样的对话。
岳飞问张宪:天下事该怎么办?
张宪回答:就看你想怎么办。
其三,岳飞曾径说,自己和太祖赵匡胤一样,都是三十岁当上节度使的。
当时,将这三句话连起来理解,就足可以要了岳飞的命。
公元1141年,即绍兴十一年十月,岳飞正式被批捕入狱了。岳飞拒绝自救,他说:″上苍有眼,就不会陷忠臣于不义。否则,能往哪里逃呢"太祖赵匡胤曾经立过一个誓约,禁止杀功臣和上书言事的人。因此,那时流放到岭南荒无之地,已经算是比较重的惩罚了。没想到,就一个″莫须有",竟是被问成了"大逆不道之罪",这并非秦桧之错,乃上意。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岳飞被处死刑,岳云也被皇帝亲批,由两年徒刑改判死刑。
史书记载,判决公布后,″天下冤之",众多市民潸然泪下。据说,行刑当日,公元1141年(绍兴十一年),阴历大年除夕,杭州城凄风苦兩,整日不绝。岳飞的死归根到底是死在宋朝的开国体制中,绝不允许武将权力过大、过分集中·.而岳飞恰恰在抗金的过程中触动了这个体制,他还不察觉,还不收敛,所以最终难逃被杀害的恶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