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十分自然就想起了《极品家丁》里的金刀可汗月牙儿玉伽了。。。在大漠之中,天地做账那次,三哥当时有木有注意到玉伽身上的味道呢?
谈到洗浴清洁这个问题,这在今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尤其是一些喜欢运动的朋友,经常会在运动完后痛快地出一身汗,然后舒服地洗一个澡。而且在夏天,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洗一次,以保持清凉和清洁。
不过大家有没有好奇过,在几百年前,我们的先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那个时候不像现在随时有热水,还有种类很多的清洁用品,和现在比唯一不缺的,可能就是水。
水这个东西按理说放在整个地球范围内是不缺的,它是万物生长之源嘛,但是虽然都是生长,水多的地方和水少的地方,生长的出来的物种可就截然不同了。湿润的地方生长的是阔叶林,不怕蒸发水分,那玩意儿有的是;干旱的地方只有针叶林,憋着不让水分蒸发,攒一点水分太不容易。当然,再缺水的地方,干脆就没有林,只有一些沙棘类的耐旱植物。
你看,水资源的多寡,连植物都会必须学会适应,更不用说我们人类了。
水这个东西在古代中国分配很不均衡,南多北少,其实到现在也是如此,要不就不需要南水北调了。在一些少数民族和偏远的地方,水是很珍贵的,甚至为争夺水源,还会起冲突。
那么,在条件不如现在的情况下,古人怎样解决自身的清洁问题的?他们经常洗澡吗?
其实,在爱干净这方面,古人和我们比有过之无不及。而且在古时候,沐浴这个词其实指的是两种行为,“沐”指的是洗发,“浴”才是清洁身体。
在史籍的记述中,早在先秦时,人们就已经形成了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洗澡的习惯。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个习惯越来越规范。
到了两汉时期,人们清洁身体的时间周期比秦朝时还要短,三天内至少洗一次头,五天内全身冲洗一次。
并且洗浴这个习惯形成规矩的标志,是放浴假开始的。当时的官方语言叫“休沐”,这个是专门针对在朝官员的。
早期的时候是每五天放一天的浴假,让官员用这一天来洗澡。唐朝后将五天的周期改为十天,给官员每十天放一天假去洗澡。
古人如此注重清洁,这和他们的理念有关系。他们认为做人的境界就是要做君子,要规范自己各方面的行为,做一个待人和善谈吐不凡的人。
但是要和人接触,就不能让人排斥自己,不能让身体保持不清洁的状态。因此,当时有头脸的人都是经常洗浴的。
古时候全国各地的人都经常洗浴吗?
怎么会,直到现在,你听说北方人天寒地冻时会天天洗澡吗?
古代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经常洗浴。就像上面说的那样,官员和贵族因为自己的身份,所以经常保持干净。
普通百姓就没有这么注重这个问题,但因为社会风气的原因,也不会出现很久不洗澡的这种情况。
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只有一些水源缺乏的偏远地区。
就像蒙古族人民聚居的地方一样。大家都知道,他们属于游牧民族,本身过着四处迁徙的生活。居无定所导致的就是要经常面对新环境,而蒙古族生活的高原,本身就没有很多水源,是世界范围内比较干旱的地区之一。
族内不同部落之间有时会爆发冲突,原因就是因为水。因此,在缺水的情况下,他们将水看的特别重要。
在笃信藏传佛教的他们眼中,河流湖泊都是神圣的,绝对不能污染,甚至洗衣服洗手也不行,洗澡自然更无从谈起。
普通人缺水洗不了,那么贵族呢?身份高贵的郡主呢?
像郡主这种身份不同一般的贵族人群,自然是有他们的特权的。我们的华筝公主或者是月牙儿玉伽,应该还是不缺水资源的。
但她们仍然需要克服心理那一关,因为老传统老习惯,大家就都不爱洗澡,你这么浪费神圣的水,到底是几个意思?遗传变异么?
所以,正常情况下,她们洗澡的次数也很有限。出于对水的敬畏,早期她们洗澡可能一年只有一次。
但是后来随着蒙汉之间的交流,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这个民族开始受到汉族文化影响。当看到汉族人沐浴过后的清爽,在相互了解过程中,他们慢慢改变了自己的传统,他们平时也会洗澡。随着蒙古草原上人们的城市化比例的增高,集中居住的现象越来越普及,大部分人们已经改变了逐草而居的生活,也进入了现代化。
早前有一种说法,说游牧民族一生只洗浴三次,分别是出世,新婚,和去世。也许一些普通百姓确实是这样,但是华筝公主这样的贵族阶层可能要多几次吧。估计傻小子郭靖肯定不爱洗澡,也闻不出来人家华筝身上的清新味道。
在和汉族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蒙古族的传统发生了改变,周边一些其他民族也将洗浴变成了一种高级享受,还有专门场所。身为贵族阶层的郡主们,洗澡次数自然也更多了。
然后,假如现在你去蒙古大草原上,你会发现,年轻人们也都很潮,思想观念也许比你还开放,要是你再提洗澡次数这样的陈年旧事,估计你离挨揍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