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的保险业务员把年金险比做“金融房”真的有可比性吗?

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

“金融概念房”这种说法,已经存在了至少十几年了,并不新鲜。里面的很多理念、用语等,因与传统房产和银行专用术语等存在重叠,容易造成消费误导,因而是不符合银保监会合规要求的。但是,“金融概念房”又的确可以十分形象直观地将年金型保险的诸多优势,通俗易懂地加以说明。因此这一概念现在多用于保险公司内部员工培训,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产品、发掘亮点、提炼卖点。

其次,既然需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搞清楚保险公司这一“金融概念房”到底说的是什么?

它的基本逻辑大致是这样的:

  1. 假设您投资了一套这样的房产(年金型保险),它不需要装修,也没有其他任何额外费用需要您承担。

  2. 在房产存续期间,它会年年为您带来一笔稳定的租金(生存金给付),永不断租。且您不需要为此承担任何税费。

  3. 这笔租金如果您暂时不需要,可以存入一个复利计息的账户,让您的财富进行二次增值(万能账户)。

  4. 这套房产不会因天灾人祸而发生毁损风险,没有政治风险,也不会随时间流逝产生折旧费用。

  5. 这套房产在您百年之后,还可以按原价进行回收(身故金给付)。

  6. 所有以上这些,都是写入合同,受到法律保护的。您觉得这样的房产好不好呢?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这一说法其实是将年金型保险比喻成一座“金融房产”,将年金险产品特点转换成传统房产的概念,以利于客户理解——投资这种金融房产与投资传统房产有什么区别呢?如何更好地说明年金型保险的优势,促成客户购买?这就是“金融概念房”所能够直观形象展示给客户的。

其实,很多客户在咨询购买保险之时,其保险知识的储备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客户短时间内清楚地了解这一连串的专业术语,进而对年金型产品形成整体概念,是让许多保险业务员非常头疼的难题。往往说的越多,客户越晕。因此,通过这种比较直观形象的比喻,可以比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同样,保险公司在对没有年金型保险销售经验的新人进行相关培训时,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便于其快速掌握产品卖点。

因此说到底,“金融概念房”只是一种工具,其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但由于里面许多概念借用了传统房产的概念,容易对客户造成销售误导,现在许多保险公司已经明确要求不得对外用此逻辑与客户进行讲解,仅用于内部技能培训使用。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也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交流!

最佳贡献者
2

保险就是保险,房产就是房产,不具有可比性。

“金融房产”只不过是一种包装而已,一般会把年金险或者是分红险做这样的比喻。

保险的功用是解决未来的事情,收益不是最重要的,安全稳健才是最重要的。

年金险的意义在于将现在的一部分钱交到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公司的合同约定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在未来需要钱的时候有一笔确定的资金在等着用。

保险的意义在于让钱等人用,而不是让人等钱!

保险公司的产品收益性具有确定性和长期性,如果想在短期内实现太高的增值,保险做不到。

保险产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资金的确定性和专属性,通过合同的方式将资金有效的锁定在被保险人身上或者是受益人身上。

一般此类产品解决的问题是教育金,婚嫁金,养老金的储备。在国外保险比较成熟的市场,年金险的交费占比非常高,有效的补充了老年之后收入降低或者没有收入时候的养老问题。

年金保险具有强制储蓄性,零存整取,还有返还。通过保险公司的长期运作,可以积累一笔不小的资金,部分解决未来的问题。

年金险一般有合同约定的固定返还,有合同约定的保底收益,有浮动收益,至于未来的收益到底能到什么水平,主要看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实际结算利率。

房子的功用是用来住的,只不过是在房产大热的时候,人们选择房子作为投资的一种方式。

房子的涨幅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极具风险,受政策的影响比较大。

很多保险业务员喜欢用保险公司的年金险和房产作比较,这个是一种销售误导,在房子涨幅比较大的时候,每年的增长率在20%以上,而保险的增长率在前期肯定做不到这一点。

房子的变现能力稍微差一点,而且前期的投入比较多,不是每个人都可涉足的,但是保险却是每个人都可以购买的。

对于一般人来说,几十万上百万的资金压倒房产里面,虽然看着在增值,但是总合同本计算之后,到底收益几何,只有自己知道。

保险和房子到底如何选择,这个还需要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

如果房子是刚需,建议先不要考虑购买年金险,先购买房子,最起码有一个住的地方。在这个期间建议先购买一些保障型的产品,以备不时之需。例如生病、意外之类的事情发生。如果在房屋贷款偿还期间,最好购买一些定期寿险,保证偿还房屋贷款的能力。

如果经济上比较宽裕,可以选择一些保底利率比较高的年金险,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些储备总是没什么错的。如果有一天老了,没有收入来源了,保险公司的产品可以缓解一部分的养老压力。

保险资产具有指向性和专属性,而房子到底是谁的,确实不好说,随着政策的越来越收紧,房子总有一天会饱和。

按照现在人口增长速度,我国老龄化问题必然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现在只要在城里的基本上都是有住房的,在未来他们结婚,至少是有两套房子的,那么这些房子给谁住?又租给谁?

老炮建议:在满足基本的房屋使用情况下,选择一些保险产品,为了未来做一些准备,毕竟在未来我们不能保证自己一定有赚钱能力,但是花钱养老是确定的事情,个中利弊自己衡量。

3

对于此类说法我只能说“呵呵”送给你,能被称为中国“合法传销”真的得益于你们的销售人员。

其实,所谓年金险就是我们把钱放到保险公司,到了时间约定,保险公司能给我们返钱、能分红,万一人没了,钱还能给继承人的保险。本质就是我们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的保费,到约定的年限,再从保险公司按年领钱。不管是生存金、教育金、养老金,其实都是年金险的一个噱头。大学时领叫“教育金”,退休后领就叫“养老金”,只是返的时间不同,名字也不同罢了。所以年金险本质上并不是保障类的产品,而是保险公司开发的,方便极少数人进行投资理财的商品,记住他就相当于你把钱给保险公司帮你投资,然后保险公司给你分红。

保险公司首先是一家企业,企业的目的是盈利

作为一家企业,有管理层,有卖保险的员工,有办公场地,也有各种运营成本。请问他怎么就给了你一个这么占便宜的东西呢?他真的占便宜么?

如图这是网上找到的某保险公司的所谓金融房的保险方式和所谓的宣传。

首先我们讲文明

目前年金险主要认为两大类:

1、分红型

分红是根据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基础上的红利分配,其收益是不固定的,同时也是无法保证的。对于分红利率,通常只能给个假定利率进行演算,而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家保险公司的分红产品敢说,我的这款产品分红至少有多少。甚至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出现0分红的情况。因分红与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所以你只能盼他不倒闭。请问有这样只赚不亏的公司么?

2、稳定收益型

稳定型年金险领取的金额是写进合同里的,只要购买了该理财险产品,就可以享受到固定的利益,即百分白百可以拿到手的钱。这部分收益是我们购买理财险可获得的固定收益,最靠得住的地方。所以大家要遵循一个原则:只看固定领取,别管分红利率。大多数保险公司在宣传理财险产品时,都会着重强调分红和收益,不断进行暗示,给用户造成一种:买了该产品就可以发家致富未来无忧的错觉。事实上分红是不固定的,利益演示太虚了,重点还是要看写进合同里,明明白白可以领到的固定金额有多少。

那么首先第一点:

为什么他的演示永远是精确到个位数的表述,但是用约收益来表述呢?首先就是因为收益的不确定性

那么其次第二点:

银行是可以申请破产的大家都知道。那么保险公司会破产么?银行破产的最高赔付额度是50万,保险公司是多少呢?这家企业能存活到105年么你领完最后一笔钱?

那么简单第三点:

你有三十万,那你算过三十万按照这个计算方法可以获利多少么?220.5万元。那么这个收益高么?2004年重庆主城区的房价是2000块一个平方, 到目前两万,走了十倍中间过去了十年。发达城市就不说了,七倍啥也不是。很多人就说了那我存着 我也没那能力挣到钱啊?

不要慌不要忙,等我们慢慢算账讲结果。

那么请问,如果我有三十万从今天宝宝出生起的十年之内每年交3万也就是未来十年缴费三十万,如果考虑通货膨胀,18岁第一次领取的时候和银行的区别是什么?

大写的尴尬送给你,你宝宝十岁的时候你就有十四万利息了,等他十八岁的时候只要银行利息不大跳水,只要你记得按时整存整取,那么你有接近60万。那12万请问他算个啥?

如果你继续存下去,到了一百零五岁,你到底每个月有多少?建议您百度自己找个存款利率计算器自己算算。

所以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仅仅只是一个利用,你对未来担忧心理,促使你迫切保障未来,而塑造的一种商品。说穿了一文不值。很多人可能要反驳我,银行不是有人存钱十年二十年没回报么?

首先是那些人存的只有一千或者很少的数值,本身基础低。

其次是利息的计算是需要你及时处理的否则利息的计算会改变。

最后的本质是,大家认为存钱的时候那钱很值钱,今天不值钱了,这是通胀的功劳,并不是没利息。

最后奉劝一句:相对保险公司作为国家银行更不容易垮塌,相对保险的回报,存款收益更高,相对保险的忽悠,银行更直白。别为了推销保险的你们家远房亲戚那点情面,坑了自己。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欢迎关注我,共同成长。

4

有没有可比性,我们来一场比武争霸赛吧。

参赛选手:年金险VS房产

在二三线城市,还是有很多人看好房市,投资唯房产。我在羡慕人家的同时,内心也小小打了个?,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房产真得是无敌最佳投资么? 新房的话,五年限售,要持有5~7年才能出手。如果想靠租金来作为收入补充的话,持有时间得更长。房市本身受政策影响就特别大,长时间的政策变动,更是无法预估。

于是,我派出了同样50岁的张三和李四来做一次对决。武器就是250万现金。

张三在青岛市cbd附近买一套100平的精装修房子,250万。目前市场租金价格在3500每月,一年42000。租金按每年5%速度上涨,扣掉中介费打理费中间空置期等,折中按3.5%算。

李四拿了这250万,来找我买了一份养老保险,趸交,60岁开始每年领140325元。

第一个十年,张三每年收租金收到手软,十年后,算了一下账,啊哈哈,一共是492718元。 反观李四,一分钱也没拿到,前几年保单价值还缩水了。到了第十年,好不容易涨了103万。

第二个十年,张三的房租已经涨到了6万每年了。这十年下来,收租收了69万5千。过得也挺美滋滋的,就是每次换房客还要跑中介,下水道堵了还得他老人家亲自找人。 李四开始每年领钱了。这十年下来,领了140万多,保单价值还涨了347万。

第三个十年,张三和李四都70来岁啦。张三的房租涨到8万啦。十年下来也能收个98万多。就是年纪大了,房子打理起来有点力不从心了。 李四倒落得清闲,啥事儿不用干,每月卡里自动来钱。这十年,也领了140万多呢。

80岁啦,张三干不动啦。想把房产卖了。他得估摸估摸李四的,再定价。这三十年,他一共收了216.8万租金。李四领了280.6万养老金,手里的保单还值337.84万。张三盘算了下,他要打败李四,这房子得卖到337.84万+(280.6万-216.8万)=401.64万。 张三愁着呢,这房子都30年了,还一直出租,租客也不爱惜,也不知道能不能卖出个400万。孩子们也都虎视眈眈着这一套房子。卖了还得给自己留点养老钱,啥时候走还不知道哩。

李四呢,正享受着子孙们的天伦之乐呢。谁表现好,就在受益人份额里多写10%。表现不好,就全给花光光。

最终也不知道是谁赢了,只知道张三每天都在接各家中介代理人的电话,不时地还要接待一些看房的讨价改价。

而李四呢,乐享天伦之乐呢!

各位读者朋友,您觉得这场比赛谁赢了呢?

如果是你的话,你想做张三还是做李四呢?

5

没有可比性,只不过是用来作为一种了解和对比。

1、个人来说,不喜欢这种对比,特别是强行攀附大家熟悉的东西来进行对比,房子、存款是保险最常用的对比。

但是房子、存款和保险完全不同的东西。以至于出现的后果就是:大家认为保险就是另外一种房子、存款,所以从根子上就误导了这些投保人群。

保险就是保险,房子、存款可以作为对比,但是也要说明保险和这些对比标的之间的差异。而不是吸引了投保人,就不负责纠正……

2、年金险虽然大家理解为“理财险”,但是无论是年金险还是理财险,本质都是“保险”,再怎么变化和包装,都脱离不了保险的设计方式。

例如:

保险有写入合同的保底利率;保底以上的收益是不确定的。

理财险、年金险都有保险责任,保额,保费等。并不是单纯的投入和产出,需要把保费和保额等挂钩后,根据合同规则返钱、分红等。

3、房子、存款

房子属于硬资产,其功能和作用是:投资、或者自主,随市场行情变化而变动,不会因为“我”认为房子值10万/平别人就能出价10万/平,而是市场调节。

保险属于金融资产,不能吃,不能喝,但是遇到风险后,产生的损失可以由相对应的保险来支付损失。保险的价值体现在风险发生后,风险发生之前,大部分人都对保险并不友好。

最后

我们自己作为投保人,切记:保险就是保险,无论包装多少花样,也摆脱不了“保险”的本质。就好像狼披上羊皮还是狼,披上老虎皮依旧是狼。同样的理论还建立在理财产品上面,无论理财产品包装再好,都要看看这个产品的本质标的是什么。

6

严格说,肯定是不合适的啦,一个是固定资产,一个是金融资产。

价值形态、管理模式、风险程度、退出机制等等都有很大的区别。

年金险签约后的生存金是完全确定的,不论经济形势怎么变,都不影响。但是房产是随行就市,市场风险更大。

年金险由保险公司统一管理,由银保监会进行监管。但是房产主要由自己管理。会面临折旧、房价波动、房租维修、自然灾害等成本。这跟金融资产有明显区别。

年金险长期持有的风险是比较低的,房产受市场和政策因素影响很大,虽然长期来看也具有抗通胀的作用,但是有可能面临价值波动,比年金险的长期持有风险更高。

年金险如果要退出,可以随时向保险公司退保,处理周期很快。即便不退保,保单现金价值抵押贷款也可以随时提供资金流动性,并且对保单持有人的资质审核要求很低。但是房产的退出可能面临出手难的问题,可能无法快速表现。就算是抵押贷款,一不一定能够审批通过,并且审核周期也较长。

年金险短期内退保可能会有亏损,但是房产的增值贬值跟市场行情,政策,折旧等都有关系。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年金保险又和房产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比做金融房产也有一定可比性。

比如,

年金险每年领取生存金,就好比房产每年收租。

年金险现金价值积累不断增长,就好比房产本身的增值。

年金险可以抵押贷款,房产也可以抵押贷款。

年金险可以传承财富,房产也可以传承财富。

年金险可以用来提供养老金,房产也可以有这个作用。

两者在具体使用中,还有很多具体的区别,这里不赘述了。

总之,年金险和房产虽然本质是不同的两种投资方式,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把年金险比做金融房产的同时,也应该清楚两者的区别。否则可能有误导客户之嫌!

7

年金险和房子

相同点,都能增值,都可以每年收点息。

除了这个相同,其他根本没可比性。

住房是一种具体的实物商品,可以居住,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投资性。

年金险,最多是一种资产的配置方式,稳定、安全是年金险的本质。

拿郑州东区作比喻,15年时房屋均价在1.5万,现在均价在2.5万。

4年间升值了多少?

加上出租收租、房屋本身含有的学区、城市福利等价值,一个房子代表的太多了。

年金险,只是把自己的钱让别人打理,别人借鸡生蛋时,回馈给客户一些好的服务,比如vip服务等。

年金险的升值空间太小了,保险利率被监管部门限制的死死的。

但年金险有其他金融产品无可取代的优势。

比如贾跃亭,拥有七千多万的年金险,破产了一样潇洒的生活。

把年金险比作金融房,是营销的需求,毕竟国内房事很热,能蹭点热度,让大家容易理解,自然能增加年金险的销售概率。

8

将年金险比作“金融房产”在前几年的理财险(如今的年金险)销售时大行其道,但随后即被叫停,监管明确将其定性为“销售误导”,即违反了“不得用其他金融产品的名义销售宣传保险产品”的规定。所以,再有保险代理人如此销售年金险,即属违规!发现类似行为是可以直接向当地银保监局举报的。诚然,我们知道此属违规行为,但是也可以了解一下保代们的类比方式:房产具有投资属性,因此,有些人买房子纯粹用来投资。这个投资收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可以将房产出租,获得租金收益;另一方面或者说主要还是想坐等房产升值,转手赚差价。而年金险类比“金融房产”,则是因为它的受益规则:一是它有相对固定的生存金,这相当于房产的租金;二是有浮动的分红,这相当于是房产的升值空间。房产能终身持有也能转手,年金险也能终身受益或退保变现。此外,房产可以抵押变现,而年金险也可以质押变现或通过万能账户直接取现。因此,从受益的相似性来看,两者是有一定的可比度的。由于金融产品的虚拟性,保代们在向客户介绍年金险这一类产品的利益时,不容易说清楚,而套用房产的名义则让客户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所以,就有人套用了“金融房产”的名义来销售。而这类行为是监管严令禁止的。

需要说明的是,房产和年金险是两类属性完全不同的产品,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不能直接比较。年金险实际是一类收益率较低、适合用来做养老金或给低龄子女做教育金的储备或者通过一定的设计用来做大宗财富的传承工具的险种。单纯从投入和收益来讲,绝大部分产品基本要接近10年左右才能盈利,基于它的稳健特性,只适合长期持有。而房产长期持有的风险性是比较大的,不仅受供求关系影响,同时还受政策影响,能不能盈利都很难说。而年金险类比金融房产,是建立在分红一定有、房产一定能升值的基础上的。因此,两者并不适合类比!

所以,发现有谁用“金融房产”的概念来推销年金险,这是一个明显在误导你的保代,可以直接向当地银保监局举报了!

9

最好少听,避免上当,房子就是房子,保险就是保险,别瞎比方。

先看下年金险的第一印象,请记住这4个标签:

1、本金安全,不会像股票、基金、p2p一样有本金损失。

2、收益中档,不要去比股票、炒房等收益,没有可比性,可以比比银行存款、国债等。

3、投资周期长,换句话说,只想投3-5年的千万不要买年金险。

4、强制储蓄型,比如交费期5年,你交了两年就不想交了,那可不行,退保可能本金都拿不回来,老老实实交吧。

这4个明显的特点决定了如下规划比较适合买年金险,其他不太适合。

1、给自己买养老金。

2、孩子出生后给孩子存大学教育金、娶媳妇的钱、买房子的钱等。

3、自己有一笔余钱也不打算花,就打算留给孩子的,活着的时候不想给,死后再给,这叫财富传承,还有个小心思是担心以后收遗产税,保险金不收税,国外经常这么干。

但现实是,很多人买年金险就是仅仅看了收益,就没想过拿钱的规则。

10

说实话,我算了一下,其实买保险的理财真的比买房子更划算。我自己都不相信,算了好几遍,还是保险受益高,我用的是保底利率。不知道是我中了保险的毒,还是房地产不行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