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怛罗斯之战,是唐玄宗时期,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和阿拉伯帝国(唐朝叫大食国)为首的中亚诸国联军,在怛罗斯发生的一场遭遇战。
怛罗斯的具体位置,到今天也没有确定。大致在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相邻边境、塔拉兹地区。
怛罗斯之战发生时间在公元751年7月——8月,此战以大食国军队的惨胜而告终。
关于双方参战的兵力,由于史料记载的混乱,有多种版本:
一、大食国200000人,唐军30000人。
二、大食国70000人,唐军20000人。
三、大食国先200000人,后增兵到300000人。唐朝远征军24000人。
伤亡情况,通常有两种数据:
一、大食国方面伤亡7万,唐军伤亡2万人
二、大食国方面伤亡3万,唐军伤亡1万余人
这是大食国与大唐几次边境冲突中唯一一次打胜安西军的战斗。
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场战斗呢?其实说起此战的起因,很让人不以为然。
从公元747年开始,高仙芝带领他的远征军,踏上了西征的征途。他首先用欺诈的手段打开了小勃律国的大门,随后逼迫国王和吐蕃公主投降。
下来紧接着又用同样手段灭了石国,征服了朅师国,并且击溃了吐蕃的援军,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
当他把这些俘获的突骑施可汗、吐蕃赞普、石国王、朅师王押往长安后,受到唐玄宗的特别礼遇,除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外,因为功勋卓著,又加授开府仪同三司。
高仙芝虽然为帝国立下如此大功,但这里头有个问题。他的军功充满了诡诈和血腥,最关键的是出现了战略失误。
这个错误在当时没有表露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错误开始扩大发酵,最后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他的战略失误是什么呢?就是用不道义的手段征服了石国。
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继位之后,因为对唐朝忠诚,所以当唐军到来后,那俱车鼻施同意高仙芝的约和。
高仙芝假意派人先与石国约和,然后趁乘其不备,出兵掩袭,俘虏石国国王及其部众。这时他的贪婪本性暴露无疑,开始纵兵杀掠,甚至连老弱病残都不肯放过。
这次行动,高仙芝共掠夺了碧珠十余斛,黄金五六骆驼,其他的马匹杂货等不计其数,他将这些财物全部拿回家中,据为己有。
灭了石国以后,在回军的途中,又诬蔑突骑施反叛,攻打了突骑施,俘虏了移拨可汗。真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
石国与突骑施的被攻打,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抗,唐军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被害者除了石国的老弱之外,还有许多在石国进行贸易的昭武九姓的胡商。
石国的王子侥幸躲过了这场灾难,逃到胡人部落。然后将高仙芝欺压和贪暴的情况告诉了胡人。诸胡部落听后大怒,暗中联系大食国的军队,要一起联合进攻安西四镇。
高仙芝得到这个情报之后于公元751年四月,从安西出发,准备先发制人。
在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部队在七月份到达了大食国人控制下的怛逻斯,并且开始围攻怛逻斯城。
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奥李-阿塔(今江布尔)附近展开了决战。
在高仙芝的指挥之下,唐朝军队是极其善战的,靠着步兵的强弓硬弩,一开始占有很大的优势;唐朝的骑兵一度完全压制了大食国的骑兵。
但是由于大食国联军的数量极多,唐军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战斗进行到第五天,形势突变,唐朝军队战斗到傍晚之后,高仙芝带来的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他们从背后包围了唐朝的步兵并且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
而大食国的联军乘唐朝军队由于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而暂时混乱的机会,出动重骑兵突击唐朝军队的中心,于是高仙芝终于溃败。
由于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又在前面挡住去路,人马拥塞道路,撤退非常缓慢。
右威卫将军李嗣业急了眼,不管自己人还是敌军,奋起大棒只管一顿猛砸,为他杀开一条血路,主将高仙芝这才得以逃脱。
两万多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只剩下数千人逃生。
在这里要多说一句,关于人员伤亡,国内就好几个版本。而大食国的统计在此忽略。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六记载唐军总数3万人、深入与敌人作战、最后返回数千人。以此计算,唐军损失了两万多人。
《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九记载唐军总数两万人、深入胡地与敌人作战、最后返回数千人。以此计算,唐军损失了一万多人。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三记载“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千余人”。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此战唐朝军队至少损失在一万人以上。
怛罗斯中葛逻禄部族是极其关键的角色,他们的叛变成为了怛罗斯之战的转折点。
关于葛逻禄部反叛的原因,主流观点认为这是和大食国交易的结果——葛逻禄人帮助大食国打败唐朝军队,而大食国则默许葛逻禄人在两河流域附近的扩张。
个人认为除了以上原因,葛逻禄这么容易被策反,还有一个对高仙芝的信任危机问题。
此前他对小勃律国和石国就是用欺诈手段取胜的,并且进行了疯狂的抢掠,这种出尔反尔行为必定为他人所不齿。
安西都护府此战精锐损失殆尽,可称是损失惨重。但是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仅仅过了两年,新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公元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
这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唐朝和大食国两者之间还有可能再一较长短。
但是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使唐朝已经无力染指西域了,由此退出对中亚霸权的争夺。
此战虽然唐军败了,但大食国也只能算是惨胜。
就其军事意义上来说,对两国的整体实力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此战之所以影响深远,因为此战造成了以下的后果:
一、怛罗斯之战过后,唐朝无力染指帕米尔高原以西之地,许多自汉代以来就已载入中国史籍并为中国干涉控制的古国均落入阿拉伯人手中,唐朝的势力范围缩小了百余万平方公里。
二、它是汉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强势扩张时的一次最直接的碰撞,这场战役大致上厘定了两大文化区的地理界限。
此后以葱岭为界,西面为伊斯兰文化控制范围;葱岭以东则是汉文化的控制区域。
东西方的第一次碰撞最终以这种心照不宣的形式结束了。
三、此战却无意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唐朝向西方输出了许多宝贵的技术。
唐帝国此役战败,有近万唐兵成为战俘,这其中有许多的工匠。这些工匠把唐朝的先进文化技术一起带到了中亚欧洲,使自己的科技文化对阿拉伯地区形成了巨大的震慑。
怛罗斯之战促进了中国造纸术的西传。据史料记载,正是怛罗斯中被俘的唐军将士中的一些造纸工匠,将造纸术传入中亚和西亚地区。
当然,对于这一点,史学界有争议,还有人认为早在怛罗斯战役之前,造纸术就已经通过西域各国传往了阿拉伯地区。
但是我的个人观点,在怛罗斯战役结束后不久,中亚的第一个造纸作坊就出现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附近),撒马尔罕成为阿拉伯帝国造纸中心。
很快巴格达也出现了造纸作坊与纸张经销商,之后逐渐扩展到大马士革、开罗,以及摩洛哥与西班牙的一些城市。
这只能说明是怛罗斯战役中被俘的唐朝士兵,在当地生产纸张,并将手艺传给了当地的阿拉伯人及中亚人。
造纸术由此传入阿拉伯,并进一步流入欧洲。
平滑柔和、适于书写的中国纸张很快取代了此前广泛使用的埃及纸草、羊皮、树皮等书写载体,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这可能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一个结果吧。
参考资料: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