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史料记载: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为什么襄阳人要说躬耕于襄阳?

史料记载: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为什么襄阳人要说躬耕于襄阳?

2020-11-19 21:31阅读(59)

史料记载: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为什么襄阳人要说躬耕于襄阳?:某地为了争夺南阳躬耕地一、先把【南阳】篡改成【襄阳】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的很清楚——臣本布

1

某地为了争夺南阳躬耕地

一、先把【南阳】篡改成【襄阳】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的很清楚——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某地、某些人是如何把“南阳”篡改为“襄阳”了呢?

1、先把诸葛亮说的“南阳”篡改为南阳郡,即“躬耕于南阳郡”

2、再把诸葛亮做《出师表》的时间(蜀汉建兴五年,即227年)“提前”20年,篡改到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前。

于是,襄阳郡被否定,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被羞辱。

3、再篡改汉建安十三年前(208年前)南阳郡的范围,把“南阳郡”等同于习凿齿说的“南阳郡邓县”。

4、再篡改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前南阳郡邓县的范围——说邓县跨越汉江,跨越万山,管辖习凿齿“号曰”的“隆中”,于是“邓县”被篡改为“隆中”。

5、再把“号曰”的“隆中”篡改为“襄阳”,习凿齿在《襄阳记》言“襄阳有孔明故宅”。

6、这里面的逻辑:【南阳—南阳郡—南阳郡邓县——隆中—襄阳】。所以【南阳】被篡改为【襄阳】,即“躬耕于襄阳”!

二、再篡改其他

6、再篡改诸葛亮说的“躬耕”,把“躬耕地”等同于习凿齿说的“家”(其实诸葛亮在《答李严书》说“臣家成都”,可见习凿齿造假无疑)

7、再篡改诸葛亮说的“草庐”,把“草庐”等同于习凿齿说的“宅院”。

8、再篡改诸葛亮说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为“襄阳已一片生机勃勃”

9、再篡改诸葛亮说的“不求闻达于诸侯”为“连太守都不屑一顾”

10、再篡改诸葛亮说的“三顾草庐”为“毛遂自荐”,说诸葛亮“北上樊城”见刘备(见《魏略》)

…………

N 、2003年说“南阳,今湖北襄阳一带”(见2003年人教版教材)

N+1、2010年湖北襄樊改名为襄阳。

N +2、2016年湖北襄阳政府宣传部微信号“汉水襄阳”骂河南南阳卧龙岗、河南南阳诸葛亮文化节日【李鬼】,并说【诸葛亮“隐居襄阳”,“躬耕隆中”】

N +3、诸葛亮说的“南阳”正式被篡改为“襄阳”

我说湖北襄樊啊,你可以挣,可以抢,但不能不尊重诸葛亮啊,他说的这段话可不能被篡改、被否定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2

诸葛军师神机妙算,预知后世某地人会觊觎其躬耕地名头,就把‘’躬耕于南阳‘’封存进《出师表》中,心想这样白纸黑字的‘’躬耕于南阳‘’无法被改变了吧?想不到军师算无遗策,还是着了某地人的道儿:某地数百年来走火入魔,拿自家人习凿齿一句‘’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碰瓷南阳,把躬耕地‘’南阳‘’硬挪到襄阳古隆中;有着1800年历史的‘’南阳诸葛庐‘’所在地南阳卧龙岗,反而被他们说成汉代是宛城不是南阳,与躬耕地无关——这脑洞开的,着实让军师悴不及防、不明觉厉、啧啧称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指的是东汉末年诸葛亮结草为庐躬耕于南阳城(宛城)以西卧龙岗,著名的《草庐对》(异名《隆中对》)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诸葛亮本人亦因岗名而得号卧龙。‘’南阳诸葛庐‘’见诸刘禹锡名作《陋室铭》,可见南阳卧龙岗在盛唐时已誉满天下。

襄阳人说襄阳隆中是躬耕地,是因为在诸葛亮去世170年后,东晋襄阳人习凿齿写了一部《汉晋春秋》,记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这样就把早于习凿齿一百年的东晋王隐《蜀记》中记述的、位于‘’沔之阳‘’(汉水以北)的‘’亮故宅‘’隆中侨置到了‘’襄阳城西二十里‘’的‘’南阳之邓县‘’(襄阳说认为就是古隆中,位于汉水南),称其为亮家(故居)。后世襄阳人以讹传讹,再把《草庐对》故事粘贴给习凿齿的‘’南阳之邓县‘’隆中,把这个隆中(清康熙年间建‘’隆中十景‘’,1893年改名古隆中)当成躬耕地大做文章,与韩国襄阳郡所搞的‘’岘山申遗‘’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古隆中所在地两汉时期并不属于南阳郡管辖,《史记》、《汉书》、《后汉书》及习凿齿《襄阳耆旧记》均记述两汉南郡、南阳郡‘’自汉以北为南阳,自汉以南为南郡‘’,这样的记述一脉相承,真实可信;而习凿齿后期著述《汉晋春秋》则把前史记述位于汉水北岸的‘’南阳之邓县‘’及‘’亮故宅‘’隆中拉过汉水放在‘’襄阳城西二十里‘’——不知是习凿齿昏了头,还是世人看到了一本假的《汉晋春秋》?襄阳说者仅凭习凿齿一句‘’号曰隆中‘’就把襄阳隆中‘’套路‘’成躬耕地以碰瓷‘’躬耕于南阳‘’,确实令人无法信服。

现代考古证实:欧庙邹家湾遗址为东汉襄阳城(见上图),此遗址在北津襄阳古城以南三十公里处。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个‘’襄阳城西二十里‘’既没有‘’南阳之邓县‘’,也没有‘’亮家‘’隆中;②北津襄阳古城考古文化层最早为东晋,差不多与习凿齿同龄。

上述事实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①习凿齿《汉晋春秋》中‘’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的记述属臆断,后世以讹传讹催生了‘’襄阳说‘’;②明清建筑古隆中(明王陵+广德寺+清‘’隆中十景‘’)做为诸葛亮故居,本身已属乌龙,遑论躬耕地?

一家之言,敬请斧正。谢谢大家。

3



襄阳说躬耕于襄阳,是在自打脸。是在否定诸葛亮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汉晋春秋》的亮家于南阳邓县,被批臭,就出现了南阳战乱为曹操地盘,不适合诸葛亮居住躬耕说。

事实是刘表荆州牧,统管荆州七郡,南阳是荆州七郡之一,为刘表地盘。起初刘表荐袁述为南阳太守,由于袁述反叛,断其粮草。后张绣割据南阳,刘表攻未果,便默认,以借张绣之力抗拒曹操,作为北方屏障。建安二年,曹操南下攻张绣,刘表派兵合力对抗曹操。建安三年,北方袁绍偷袭许都,曹操撤兵,刘、张乘势追击歼曹军,收复南阳。(诸葛亮于当年躬耕于南阳)。

建安四年,张绣接受谋士劝告,摔军投诚于曹操。随后跟随曹操转战于黄河以北,南阳空虚。当然曹操也深知刘表为自保之人,再说南阳本属荆州辖区,自己又不愿腑背受敌,也就默认了南阳的归属权,集中精力北挺黄河。

建安六年,刘表进攻宛城,驻守南阳的刘繇逃往西鄂,当时没有援军出现,即表明南阳城空虚,已被刘表实际控制。当年刘备投刘表,被刘表安排在新野驻军(替代张绣之角色)。史书记载刘备驻军新野。实际上并不一定固定在新野,现南阳西70里有座“先主山″,能称为先主的只有刘备,也可能实际驻军先主山。随后的数年南阳无战乱。

建安十二年,曹操攻打辽宁,当时刘备建议刘表攻打许都(说明宛、叶皆在刘表实际控制下),刘表没采纳。说明南阳在刘表的实际控制中。(剥斥了92年躬耕地文件,南阳战乱,且为曹操控制区的不实之词)。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按里程算,符合当天去当天回的理论。而襄阳隆中的山路不符合当天走来回的现实。襄阳以漏洞百出的习凿齿论,明抢躬耕地是错误的!

4

误区,南阳人第一大误区是分不清南阳与宛城,总是胡子辫子一把抓。宛城是宛城县城,南阳是南阳郡。老拿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说事,老说诸葛亮说躬耕南阳,为什么不说躬耕于襄阳,这就是放牛娃或者放牛老头说的话。知道历史是有个南阳郡吗?知道现在的南阳是汉代宛城吗?南阳郡管辖几十个县,为什么诸葛亮说南阳就一定是宛城?无知,可笑至极!襄阳当时是荆州首府,现代的首都北京周围都还是河北省呢!住在北京附近的唐山人,敢说是北京人吗?住在张家口的人敢说是北京人吗?张家口和唐山还在北京北方,也只能称呼河北人。廊坊处在北京与天津之间,廊坊人敢说是北京人、天津人吗?

诸葛亮当时住在襄阳城西邓县隆中,还不是大荆州襄阳首府的人,还没有资格说躬耕于襄阳。再说了,襄阳城是城市,哪有地方躬耕种红薯呢?襄阳城的庞统,杨仪马谡是城里人,说通俗一点的就是吃商品粮的,诸葛亮当时是乡下人,说躬耕于襄阳是高攀了。

南阳郡当时被军阀割据时代,张鲁从荆州造反到叛变曹操,再从曹操哪里举兵造反,典韦就是张鲁杀死的。新野县是刘表送给刘备的,刘备投奔刘表后,有人建议不让刘备留在荆州襄阳,让刘备守新野县城以拒曹操军团。

刘备到襄阳开会,蔡瑁设计杀刘备,刘备马跃檀溪逃往南漳水镜庄。襄阳有水镜山庄,有黄家湾黄月英故里,这里亲朋好友庞统杨仪马谡。南阳桐柏也只是有个魏延,却是诸葛亮的宿敌。



5

强烈要求同志,凡标点符号用不对的问题,就别邀请我作答了。让那些南阳砖家自问自答、自说自话好了。??????

俗话说得好:“宁跟读书人打一架,莫跟泼妇说句话。”想批臭习凿齿,口气大了吧?谁能穿越到一千多年前去批臭东晋习大国史呢?真做到了,至裴松之作注时会恭恭敬敬写上“据南阳市砖家所言,亮躬耕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解放路666号”,而非“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况且《诸葛亮集》夲由陈寿整理,还不知道“臣夲布衣,躬耕于南阳”这句话吗?事实上《出师表》就出自《三国志》。那为什么陈寿在著《三国志》时还要说“依荆州刘表”、“避难荆州,躬耕于野”呢?【“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臣寿等言:……,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

大家都知道刘表的荆州治所在襄阳,说成“依宛城张绣”或者“玄死亮躬耕于宛城”不是赤裸裸地篡改陈寿《三国志》,在编造谎言吗?“躬耕于荆州(襄阳)之野”,能“野”到三百里外的“宛城”吗?真佩服南阳砖家的神逻辑!照这种野法,韩国人说“躬耕于韩国”,诸葛亮是韩国的,完全没有问题!所以持“南阳说”的砖家人品有问题,最起码是“屁股决定大脑”。

再来看,“邓县隆中”与“躬耕于南阳”矛盾吗?查《汉书.地理志》,荊州七郡之南阳郡辖邓、酂、阴、山都、蔡阳等县(这些今都在襄阳境内),你能说这些县不属“南阳”吗?严格上说,《汉书·光武帝纪上》“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汉书.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都没有疑义,不用争辨。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诸葛亮未写明“躬耕于南阳邓县”,那是在外地给后主上表,又非填户籍档案。但在《隆中对》中明确说过“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即“宛(城)”已归曹待时机成熟宜北上取之!诸葛亮说的没错,是南阳人在断章取义,专挑对已有利的!

今襄阳隆中不是“始见唐宋文集”由“诸葛庵”演变而来的(见嘉庆《南阳县志》),更不是习凿齿取的名。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未尾有【蜀记曰: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曰:\"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今我来思,觌尔故墟。……)】此《立碣表闾》之事发生在西晋永兴年间,早习凿齿亲至隆中考“亮宅”作铭文七十年,时习凿齿尚未出生。这时怕又有南阳砖家出来扯,以《尔雅》“宛中,隆”来附会宛中也是“隆中”,以实例释“隆”的辞书能这样用,天下人皆佩服南阳砖家的零智商!这又是在赤裸裸篡改裴注《三国志》对隆中地名的记述!想成为“隆中”很简单,申请成为“分号”即可,何必这么可怜地造假呢???????

况且九十年代前南阳政府相关部门即承认“躬耕地”是“传说”:



语文不差的高中孩子,通读裴注《三国志》诸葛亮传,都会得出“躬耕于荆州(襄阳)之野”、“邓县隆中”的结论!否则只能去上“野鸡大学”了。

诸葛亮的原话,“躬耕于南阳”只是上半句,还有下半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南阳人喜欢依“躬耕于南阳”,把单独一个诸葛亮扯到“荆州”数百里外依附张绣和曹营,让他远离荆州的亲朋师友甚至隆中家人种种社会网络,孤苦伶仃在卧龙岗种地,在牛车泛滥的时代,不是有病吗?东汉末中原大乱,南阳世族纷纷南下避祸,连李严也跑到巴蜀去了,先于荆州皇叔势力在益州掌权,知道不?

还自说自话,天天跟襄阳吵黄架,有意思吗?南阳砖家写的文章有价值吗?不都是在断章取义篡改《三国志》、否定《裴松之注》吗?干这种事儿的人,人品都有问题,谁还敢看你文章呢?况且你们那种逻辑写文章,不又是在编故事祸害人吗?史都否定了,你的文章所依者何?!一群连史都读不懂或不愿读懂的南郭先生,造讹传讹!天天蛊惑制造网络暴民,其心当诛!

为何不整简单的:直接穿越到两晋、北朝北魏、南朝宋,把陈焘、习凿齿、裴松之、郦道元、范哗等全都给宰了,自已想咋写咋写,岂不快哉!纯属给南阳历史文化名城抹黑,给河南人民抹黑,丧心病狂。

历史问题,历史自有答案。你读不懂就不要谈,你断章取义就更不该谈。“躬耕之争”的话题该结束了,各种手段都用尽了还是证明不了“宛城卧龙岗”是躬耕地,伤害的不是襄阳,而是南阳!

所以南阳卧龙岗门口还缺一块石头,上书“天下有变,以向宛洛”,才是对诸葛丞相的尊重!至于“以( )”是什么,天下读书郎皆曰:荆州之军。声摧妖孽!

6

我觉得回答问题要客观公正,多多相信历史地理学家的论断,比如司马迁、习凿齿、裴松之、谭其骧等等名家的史记记录和论断,普通民众多要虚心学习研究,听从名人的主流注释,毕竟他们高屋建瓴,博学多研。

这个问题,也是我正想道出了诸葛亮躬耕地的前世今生,即躬耕地隆中在汉代归南阳郡邓县隆中,现在划归襄阳。汉代的荆州治所在襄阳,现在的南阳市区范围即是汉代的宛城(汉代南阳郡治所在),古南阳不等于宛城,即古南阳不等于现在南阳市,古南阳的范围的确很大,延伸到河南和湖北很多地方,现在很多地方划归湖北了(比如湖北的随州、枣阳、襄阳县、老河口、谷城、十堰)等等,地理区域犬牙交错,不断变化,故出现了诸葛亮躬耕地隆中遂北周后属襄阳的论断。古今地名对比一下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1990年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为了不想让南阳民间对这样的争论再继续下去,欣然题词,大意是“诸葛亮躬耕地于南阳郡邓县隆中,现在的襄阳城西二十里,北周以后遂属襄阳”,得到与会专家一致认可,发表在《文汇报》。南阳民间人士提出不同意见,谭其骧致信《南阳日报》主编、文化权威,南阳市著名作家周熠,说旅游和历史研究不同,要尊重历史真相,南阳现在有元明清古迹,可以发展武侯祠纪念地。目前为止周熠和南阳方面没有回应,官方和文化名人对正确主流躬耕地注释的隆中的认可。

1996年5月28日中国的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学家们在北京开相关专题会定论(网可查,这是国家权威部门举办的;现还想推翻此者去找这些专业人士)在今襄阳市郊的隆中(古南阳郡邓县隆中,襄阳城西二十里处)并由中央广播台广泛宣传了,这基本成了官方的观点。

这里不想过多找历史文献记录,躬耕隆中在历史记录上传承有序,文化名人在客观的肯定诸葛亮躬耕地隆中。这里专门挑选有代表性的人物题词注释,再重复交代一下隆中的历史和名家注释题词图片(比如国家领导人和历史地理学家,文化巨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教授方北辰(具体可以搜搜视频看看)也明确指出具体位置,图片供大家欣赏欣赏,简单明了,更加有说服力,不必要咬文嚼字。如果宛城(现在的南阳市区)也想宣扬是诸葛亮躬耕地,可以找出诸葛亮去过宛城的历史记录,和历史地理大家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注释和大家分享一下未尝不可。具体在什么地方请大家明辨。










7

宛城,是南阳郡治所的所在地,南阳也属于荆州管制,所以诸葛亮从山东到南阳卧龙岗隐居是理所当然的,不然刘备怎敢到新野住军?襄阳人为争诸葛亮这个文化名人的招牌,不惜改变山名原来的阿头山改做古隆中,地名原来的泥嘴镇改为卧龙镇,泥嘴中学改为卧龙中学,又去改教科书,真正的历史不容歪曲,误导后人,让襄阳人自己打脸吧!

8

先说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是延续了五千年的文明史传承了下来。古希腊人不是今希腊人,古印度古罗马也同理。再说襄阳南阳(宛城)之争,我们首先要搞清符合名士隐居之地的条件:一是安全宜居,这就排除了战乱贫脊之地。二要交通便利,可进可退,进退自如。三要信息通畅,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首要条件是消息灵通,四要周围有一邦志趣相投的朋友,成大事者必有三朋四友相助。把这些条件摆出来看看襄阳和宛城谁更符合这些条件岂不是一目了然了吗?何必像泼妇骂街一样喋喋不休呢?

9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明明说“亮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刘禹锡也在《陋室铭》里写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但为何史界公认的诸葛亮躬耕之地就成了襄阳呢?襄阳和南阳争诸葛亮争了千年,究竟谁是对的?

笔者生活的地方离襄阳和南阳都不远,对襄阳和南阳之争还算有点发言权,今天就斗胆做一回裁判。如果判的不好,还望条友们随便拍砖。

为了避免我上一篇微头条关于湖北和安徽的黄梅戏之争,许多人文章看也不看,张嘴就来得情况发生,我先声明我的观点:首先诸葛亮是山东人。襄阳也好,南阳也好,他只是在这里生活了十年左右的时间,他只是在这里完成了求学、娶妻、就仕,他一生大部分的光辉时刻都是随着蜀汉政权建立,在荆州、成都等地方完成的,就笔者掌握的资料看,笔者认为诸葛亮在南阳的活动时间要长于襄阳(注意我的措辞,后文有交代)

笔者也不怕得罪襄阳的朋友们了,实际上我认识的许多襄阳朋友也认同这一观点。笔者虽作为湖北人,但仍想为南阳说句公道话:就目前而言,襄阳和南阳的“诸葛争夺战”中,襄阳确实走在了前列,“诸葛襄阳说”也为襄阳带来了不少旅游利益,南阳“吃亏”了。但不管是“襄阳说”还是“南阳说”成立,其实两者可以共存,两地也没必互相拆台。

一、古隆中VS卧龙岗

襄阳和南阳关于诸葛亮的争议主要存在于两个地方:襄阳有古隆中,南阳有卧龙岗,襄阳和南阳都说自己是真的,这两个地方笔者都去过,下面可以对比着看看。

1、古隆中在襄阳,这个景区实话说没啥意思,因为它是后人在原址上新建的。在明朝时,襄阳王朱见淑为了修建自己的墓地,他把诸葛草庐毁掉了,还迁走了隆中书院,封山驱民,这造成了诸葛草庐1200多年来最大的浩劫,历代的碑刻石铭,破坏殆尽,荡然无存。

古隆中留下的古迹有北宋苏轼和曾巩的《隆中》诗,历代襄阳地方官的重修扩建,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董必武等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楹联等。

2、卧龙岗在南阳,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留有李白和杜甫的诗句,但最出名的还数南宋岳飞亲笔书写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民国于右任也有题联,题曰:“大文出师表,胜地卧龙岗”。

南阳和襄阳争议不休,是因为现在的南阳已经不是以前的南阳了,就和现在的荆州和以前的荆州一样,有很大区别。随着朝代更替,行政区划不断发生变化,以前归属于南阳的地方现在许多归了襄阳,是以后人考证起来着实麻烦不小。

二、襄阳应该感谢习凿齿

目前流传最广的“诸葛襄阳说”其实要感谢习凿齿这个人。习凿齿是东晋史学家,同样也是襄阳人,也是他最开始宣传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也由此影响了后世许多人的判断。这就和笔者在自己的文章《湖南桃花源和湖北桃花源,究竟哪个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名人故里到底在哪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名气,谁的名气大,谁就是真的,所谓少数服从多数,个别几个人的观点没那么重要。

习凿齿这个人和说桃花源在湖南承德的张咏一样。但如果习凿齿真是“歪曲”了事实,他这么做也没有错,因为他的出发点毕竟是为了家乡好,换作是你,你难道不想为家乡争上一争呢!

三、诸葛亮在哪不重要

持诸葛“襄阳说”还是“南阳说”的那些人,都违背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难道诸葛亮就只能有一个家?

诸葛亮的老婆黄月英可是襄阳人,诸葛亮可以说妥妥的“上门女婿”一枚,老丈人黄承彦给他在襄阳弄一套房并不稀奇。襄阳比南阳更靠近荆州的权力中心,所以笔者的猜想是:结婚前诸葛亮在南阳呆的时间长,结婚后在襄阳呆的时间长。

不管是襄阳还是南阳,它都在中国的地图上,不可能飞到外国去。不可否认两地官方为了各自利益打过千年的“口水仗”,但大部分的争议还是出自不明真相的外地人之口。襄阳和南阳一家亲,笔者认识的可爱的襄阳人和南阳人才不会争这些没用的虚名咧!

其实,古隆中是古隆中,卧龙岗是卧龙岗,其实可以共存。笔者最近打算再去一次襄阳古隆中,希望能有新的发现,找到证据打自己的打脸。我是@江枫月夜,每天为你带来不一样的文史内容,喜欢的朋友欢迎点个关注吧!

10

土匪到你家抢的东西,你又证明不了这东西是你的,不相干的人居然来仲裁,你据理力争非要要回来伤的只是自己,便宜了看热闹的人。一个躬耕地无端被抄这么火,不知道现在隆中的草庐是什么时候盖的,南阳的武侯祠最少也是元代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