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背景,李渊父子四人在隋末的夺位之中赢得了胜利,然而,儿子多了好打仗,儿子多了难分家。
第一 李渊责任。李渊对三个儿子的或者说宽容吧!他没有严格执行君臣之礼,太子和兄弟之间都是行的家人之礼,兄弟之间见面或者进宫都是骑马而行,相互佩刀剑出入宫廷,他眼见太子和李世民夺位已经白热化,他没有强行干预,他先是亲口许诺李世民平判一些叛乱后,就立李世民为太子,然后食言,又想让李世民入驻东都,结果怕以后兄弟分道扬镳作罢。他所有做的这些既没有让李世民意平,反而让太子和李元吉结成更紧密的同盟,可以说是反而激化了矛盾。
第二 李建成,初起兵时,和父亲弟弟们一起冲杀,应该说也有几分才干,后来因为已是太子就更多留守后方,于是战功和势力有点落了下风,感受到李世民的威胁,于是他和李元吉结成联盟,许诺自己做了皇帝,立李元吉为太弟,百年之后传位于他。李元吉居然也答应了,可见李元吉也有野心,他没有想到自己和大哥二哥情况不一样,大哥多年太子想保住太子之位可以想象。二哥功勋卓著,能力出众,有夺位之心可以理解。所以说有暗里有三股力量纠缠。
第三 李世民,南征北战,功高自然震主,被封为天策将军,地位仅此于太子,在诸王之上,他在夺嫡的路上应该说明里暗里也用了不少的力,就是太子命好,是嫡长子,始终未能实现,太子和李元吉在李渊面前进了不少坏话,发展到玄武门之变前夕,他手下的房玄龄,杜如晦被调离秦王府,明令要是再去秦王府就要治罪,秦王手下大将收买不成,就要在即将出征突厥,而李元吉挂帅的情况下,被调到李元吉手下,那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一个主帅对付几个手下应该是容易的。
就在这样危急关头,秦王府众人一致要求先下手为强,就是这样情况下,秦王第一次派人去叫房玄龄,杜如晦回来议事,房杜因为明令他们不能再会秦王府就没有回来。秦王听报,解下自己佩剑,让人再去,说到不回来就用此剑诛杀两人,房杜二人一看秦王已经下定决心,于是乔装打扮回到秦王府,共谋大业。也就有了玄武门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