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也指出,岳飞、文天祥在中国历史上历来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但学术界也存在着不同的学术观点。虽然引发这场讨论的新闻背景有些“伪”,但它引起的反响却空前热烈,可见是否把岳飞称为“民族英雄”是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以下编发两条来稿,供读者参考。
岂可将"历史唯物主义"引入荒谬?
笔者愚陋,“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有限。但若说“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不认岳飞是民族英雄,那我就只有满地找牙,它已把“历史唯物主义”彻底引入荒谬。因为照它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对待”,中国历史上与将来的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都不会再有“民族英雄”。
戚继光、郑成功是民族英雄吗?“反对外来侵略”,其实质就是“反对民族融合”,乃彻头彻尾的“民族罪人”;中国八年抗战是正义战争吗?不妨假设,如果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美梦成真,今天大家都是“大东亚共荣圈”的一员,那么“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对待”,只有汪精卫之流是“英雄”,三千五百万英(阴)魂就都属罪有应得?
按照某些人的逻辑,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秦桧、吴三桂等,似乎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以今天的现状否定当时的现状,以今天的大中国否定当时的小中国,以今天的民族大融合否定当时民族与民族、国与国的对立,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吗?
怎么样对待历史?如果出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可以进而否定历史上曾有过的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否定其中有“侵略”与“反抗”,那么,出于“维护中日友好的大局”,日本人不承认对中国的侵略也有情可原了?事实上,中国的某些人正有这样的心理,曾有人叫嚣着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改名,就是明证。
否定岳飞、文天祥是民族英雄,就必先否定他们抵御外侮;否定他们抵御外侮,也就意味着否定中国历史上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有侵略战争,岂不是荒谬?
-翟若父
“英雄”的前面不需要前缀
我以前就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我们汉族人称岳飞为“民族英雄”,但岳飞所抗击的女真族的后裔们不知作何感想?如果要他们把自己祖先的“死敌”也称之为“民族英雄”,不是太不合情理了吗?
但如果我们再深入地思考,却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如果说岳飞和文天祥所参与的宋金之战和宋元之战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那么明末清初的“靼子”入关即满清与明王朝之战不也是“家里打架”吗?既然如此,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就成了“统一中国”、“促进多民族大团圆”的顺应历史潮流之举,那么,称其为“大汉奸”不是与称岳飞为“民族英雄”同样不合适吗?在成吉思汗或康熙的扩张中,当然也遇到了“外族”的抵抗,而抵抗者中自然也少不了像郑成功那样的“反对外来侵略”的将领,那么,他们算不算是“民族英雄”呢?
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始终陷于“民族”这个泥淖中。以前称岳飞、文天祥为“民族英雄”,是以“汉民族”为本位,现在不再称他们为“民族英雄”是以“中华民族”为本位,而“中华民族”却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有着不同的内涵。这岂不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修订”“民族英雄”的人选,而且永远也不可能有“定论”吗?
确定“民族英雄”存在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历史悖论。所以,笔者以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英雄”这个概念应该扬弃了。“英雄”就是“英雄”,它不需要“民族”这个前缀。吴三桂绝不是“英雄”,是因为他奴颜卑膝,打的是个人的小算盘。岳飞、文天祥肯定是“英雄”,关键是因为他们宁死不屈,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重。他们的精神,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应该景仰的。郑成功、戚继光肯定也是“英雄”,他们在“中华民族”眼里如此,荷兰人等外族同样可以把他们视为“英雄”,至于“英雄”前面是否加上“民族”二字,无关紧要。———“精神”和“气节”才是“英雄”的决定性因素。
将岳飞和文天祥区别于郑成功和戚继光,必然会引起争论。但如果将这些英雄前面的“民族”二字都去掉,通通称他们是“英雄”,就不会有异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