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要信同事的话呢,信自己难道不香吗?

所有的“话传话”都有一定的倾向甚至是目的性。一旦轻信,基本等于被人牵着鼻子走了。

被“牵”的次数一多,保不齐就有受水的时候。

某单位,行政部只有两人。

“部主任”属很坏很坏的那类,经常想办法折磨他那唯一的下属。

下属很生气,但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经常性的不说话。

慢慢的,下属发现“另一个部主任”,貌似很厉害,经常搞得“自家的部主任”半死不活。

下属便着意观察,很快便收集了一堆“切实的证据”——拿去给了“另一个部主任”。

怒火被成功挑起,两个部主任很快干得热火朝天,且有势不两立之势。

而那下属,站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只想大笑。

  • 这能说“下属”坏吗?

也不能完全那么说。他只是想摆脱现状,活得更好一些罢了。

但他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借刀杀人——让更强的人去对付那个最坏的。

  • 这整个事件中,其实最蠢的,是那个“被借刀的另一个部主任”。

面对突如其来、毫无理由的告密,他瞬间就被怒火侵占了脑袋,不作任何分析,也没任何情绪控制,就冲上前去,和那个“在背后搞自己”打个不可开交。

如果他能成熟点、理性点,分析一下自己在这场“告密事件”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就不会如此愤怒,并最终搞得自己很尴尬了。

这只能说活该,不是吗?

前来“说话”的同事,即使没有目的,也有其必定倾向

有些人前来“聊天”,有可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比如影响、打探消息、挑挑是非、套取闲话等。

总之,他们想把面前的这支“矛”给磨尖了,帮自己去插另外的“盾”,以达到某种目的。

即使没有目的,纯属来“说话,聊天”,也必定带有特定的倾向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不论看法是否真的正确,只要说话的人认为是正确的,那它就是正确的。

这种种“正确的想法”,如果不加思索便接受,那有可能会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或引导自己走上错误的道路。

信自己,得永生

“弄到消息”是混职场很重要的一项能力。

有了消息,掌握单位的、单位人的动向,有时能助自己一臂之力——至少不让自己“后知后觉”,在单位活得懵懵懂懂。

所以,与同事聊天、四处刺探消息,不但不是错误,且是必须。

但“消息分析力”,却是更加重要——分辨真伪,去芜存菁,深入分析,得出精华。

这最终“通过自己的脑”得出的结论,才是最可信任的。

当然,这项能力并不容易具备,需要长期的锻练——但即使如此,也不要轻信于人。

总之,同事前来“说事”,那最好礼貌地接待、仔细地倾听。

但要不要相信,却一定要经过自己的脑。

理性分析力是一项很强大且宝贵的能力——尤其对于职场人。

最佳贡献者
2

【张白观点】:

同事的话不能轻信,我赞同,但是,不轻信不代表完全不信。如果轻信,你就很有可能陷入别人的陷阱,危害到你的职业生涯。如果完全不信,对所有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那么你的职场生活也太悲催了,你将交不到任何朋友。

我们在职场中,听到任何的“话”,都必须要考虑“话”的内容,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听到“话”的背景。

“话”的内容

职场中,如果你听到的话,其实是一些没有根据的谣言,那么显然必须采取无视的态度。关键在于有些话,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判断真假,很可能半假半真。这个时候你就须要看这个“话”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对你有什么影响。

如果是有关工作本身的,而且对你的现行的工作影响很大,那么你必须从你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还是拿不准,千万不要听一家之言,可以通过群体决策,或者请教别人来判断其真假,进而知道自己是否需要采用。

如果是不是工作本身,是一些类似职场关系的话。我觉得当你拿不准的时候,就算是跟你有点关系,也不要太过在意。职场政治虽然存在,但是还是以你自身的实力为基础。别人传过来的话,你如果需要花太多的心思和心思去揣摩求证,并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说话人之间的关系

虽然都是同事,但是也有亲疏之分,甚至有些人表面和气,实际两个人之间存在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对待亲密,关系较好的同事的话,也不是什么大事,你可以选择相信。对任何人的话,不管影响大小,都采取怀疑的态度,进行一通分析求证,会让你特别累,而且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

对待跟你关系不好的同事的话,也别轻易就抵触,完全不当回事。这个时候,你反而应该关注“话”的本身,如果跟你关系较大,你需要小心求证,在确保无误的前提下,选择相信并没有错。

听到“话”的背景

某些“话”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显示其准确性,但是你可以通过目前你所处的状况和公司所处的大背景做一些分析。

如果正是在公司不景气,种种迹象都表明运营不下去了,传来要裁员的话,我相信大概率你还是要相信的。因为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既然“话”传出来了那必然不是空穴来风。你可以开始早做一些准备,省的这些“话”被证实是对的,你才开始准备,就显得手忙脚乱了。

结束语:

人在职场,人际沟通是经常存在的,在沟通的过程中,你就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话”。轻易相信同事的话,显然是有点太过于莽撞和无脑,但是也不能事事提防。

可以通过考虑“话”的内容,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听到“话”的背景等因素来做出相对正确的判断。

@张白的职场人生 点击【关注】,与你一起成长,分享职场干货,探讨职业人生。

3

是否认同“职场中,同事的话,不要轻信”?

送你一句老祖宗留下来的话,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要怎么才能运用好,还需要长期不断磨练和反复总结。

我结合自己十几年职业生涯经历,在国企、私企、500强外企都有过工作经验,就分享本人的一些感受吧,供您参考:

与其判断话的真假,不如识别人品好坏,如果人品没问,哪说的话,相对可信度高,但还是要过滤分析,因为人也在变化中的。

个人以为,职场中,同事的话,不能轻信,但也不能完全不信。不管是真话假话,都要加上自己的分析判断,这样才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不轻易被别人陷害。

还要根据同事说的具体是什么话,以及同事的立场和同事的人品综合考量。

同事关系也许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复杂,但也不是绝对的单纯,处好了,也能做长期朋友,处不好,成为仇人的也不在少数.

同事会告诉你各种各样的话,有工作上的,有家庭的,有小道消息,有开玩笑的等等,很多时候,你也很难判断真假,也只有等你自己上当了,才知道同事说假话,慢慢总结经验教训。

所以与其去判断同事话的可信度,还不如先识别同事人品如何

哪我们如何识别某个同事的道德品质呢?

第一、看其外表,着装是否随大众,动作是否很浮夸等。

第二、听其言语,说话是否不着调,爱说大话,吹牛之类等。

第三、观其行为,行为是否很轻佻,不爱守规矩。

第四、与其接触,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多打几次交道,便可知其人品。

第五、探其底线,等混熟悉后,可以适当摸摸他的底线和原则。

但是在没有完全识别对方人品之前,千万不能跟对方完全交心,就算是混得很熟悉了,也不能把你的底线透露给对方 ,因为有些人很善于隐藏,就在等着你露陷呢,所以要防止别人陷害。

哪么要如何才能不被别人陷害呢,就务必谨记。

第一、千万不能说领导和同事的坏话,甚至抱怨领导和同事,头等大事就是管住自己的嘴。

第二、务必在对方面前适当的夸奖领导和同事,但不能夸过头了,不然别人觉得你很假;

第三、尽量不给对方提你的私事,因为很有可能成为别人的谈资,而且别人对你私人也不感兴趣;

第四、工作上的事情,尽量是用邮件等有记录的方式进行,以免事后不认帐;

第五、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和别人起争执,虽然吵架也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如果吵了,得想办法圆回来。

第六、真心对别人,虽然不一定会换回真心,但至少,自己还能保持初心。

总之,职场如战场,也如商场,充满了竞争,充满了虚情假意,充满了爱恨情仇,也充满了人情世故,就好比小象过河,要自己去体验了,才能知道个中滋味。

4

职场中同事的意见,仅是工作意见的参考。

所谓“职场中,同事的话”应当界定一个范围,在商言商,生活中的戏言不是职场中的话。职场中的人作出决定以前,已经形成了自己方案,但对可行性可能还不确定,或者还没有形成方案,这两种情形可能是征求同事意见。如,民事纠纷中,双方互负债务,没有借条,以借条纠纷处理适当,还是以不当得利处理适宜,可能就存在争议,不同的同事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 再接上例,如果接受了同事以借款纠纷起诉意见,结果可能输掉了诉讼,千万不要以为上了同事的当,得出“不要轻信”同事话的结论。同事的话是基于自己对证据认识得出的结论,我们不能认为同事的意见是错误的;相反,如果同事建议以不当得利起诉,也可能输掉这场诉讼。互负债务没有借据的诉讼本身就有风险。

得出“同事的话,不要轻信”结论的人,主要是接受建议的人根本没有主见,或者他的素质不能胜任职场的岗位,“同事的话,不要轻信”为他因接受该建议失败而找借口。在职场中,主办人就是责任人,自己没有主见,或者根本没有自己的主张,将失败归于提出方案的人,这类的人根本不能胜任业务主办人的岗位。

商场如战场,“敌手”指的是竞争对手,如果将本方的同事视为“敌手”,怀疑本方的同事,商战还没有开始,输赢的结果可能早已定局。职场上应当相信同事的善意,同事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决定权还是在主办者手中,并承担决定的后果。

  • 徐剑随笔,仅供参考。

5

这句话从老祖宗那流传这么多年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认同肯定是要认同的,同事又不是家人,彼此之间是有利益纠纷的,说出来的话肯定多多少少都有保留。至于原因,韶华想大概有这么几点:

一、担心你成为竞争对手语带保留

同事之间既然又利益关系,他和你之间就存在竞争。只要竞争存在,说话就会稍有保留。如果你是他较为强劲的对手,那么他说话的真实性就差的更多了。

韶华之前也遇到过这样的人。刚毕业没考研那会,我跟一个同学聊起工作的问题,他说公司里有个岗位刚好空缺,我很是欢喜,希望他能帮忙引荐一下。

说完没两天,他跟我说,不好意思啊,那个岗位不招咱们医学专业的学生。事后我才知道,那个岗位跟他在同一个办公室,我俩共事多年,他知道我对工作的态度,担心将来影响他的发展。

二、信息偏差影响你的职场道路

同事之间的信息也都是别人传过来的,可信程度有多少谁也不知道。而且在消息传递过程中,信息不断出现偏差,如果信了这样带有偏差的话,并按照这个方案走了,结果是什么?大概会有被骗或者职场受挫的情况吧。

基于这种情况,对于同事的话我们可以这样处理:

一、话听三分

别人说话本来就只有3分,你要是听7分,那信息出现问题也怪不到人家头上去。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从小就被教育到大,职场成年人还做不好的话,那只能是你有问题。

《三十而已》钟晓芹被网暴的那段经历正是因为她太相信商场卖鞋的员工而被拉出来背了黑锅。于是网暴、人肉,让她和家人都很崩溃。

都是成年人了,别人说的话全部相信,害的只有可能是自己。真的出问题,你说那谁谁透露的消息有什么用?领导只会说你没脑子。

二、确有需要求证后使用

同事的话如果对你的事业或者业务发展有用,那就自己主动求证一下然后再去使用。

《三十而已》顾佳对太太圈的消息深信不疑,买下了李太太家亏损且有问题的茶厂,一直为此奔波,虽说最后也做成了,但毕竟是花费了大好时光。

同事之间虽说不像太太圈那么排外,但彼此之间的竞争还是有的,谁也不敢保证同事就没有坑你的意思。所以求证再使用是最好不过的结果。

同事的话不要轻信这句话是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不要觉得他是朋友就全然相信,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

以上。

6

我个人非常认同啊,人心隔肚皮,上下一张嘴,哪能同事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呢?人啊,得有自己的判断力和主见!

我昨晚上跟孩子说,即便今天老师所讲内容,也不是说完全正确,你得自己先动脑子想一想,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要信或者记住,人的思维能力、分辨能力很关键,这也是伴随你一生的技能。



1.讲个真实的经历:有些话,听听就好,别当真。

有一次,我刚到办公室,隔壁桌的同事,赶紧跑过来,在我耳边悄悄说,“听小道消息说,公司要派一个同事到四川宜宾驻场,工资待遇真是好啊,而且还能提拔成副总监,你说咱们公司谁会有这么好运气呢?”

我在一旁不屑的说,“你听谁的说这些啊,准确吗?”她一脸自信的说,“你别管谁了,这个事差不了!”,然后又神秘的说,“你说咱们公司论资深论能力,是不是除了我还有李经理,就我们两个人可选啊!”

我随即领悟到她的意思,赶紧作揖道喜,“那我恭喜恭喜王大总监啦!”

事实上,这个事,一周后有了正式批文。而领导选派的人,却是我!!!

随后,所谓王大总监的脸,真的就臭了,乌云密布,然后阴阳怪气的跟我说,“我说呢,你怎么那天听到这个消息这么平静,怪不得呢,自己早就被领导选中了,自己心里高兴的很呢,怪我傻乎乎的跟你说这些……”

我非常仔细跟她解释了,你真的误会了,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你爱信不信。

话说,我又没求着你跟我说这些啊,你要是觉得不公平,你直接找老板去说吧,正好我也不想离开北京去什么外地呢,机会给你吧!

她撇了撇嘴,转身就走了。

所以说,什么同事说的什么话,自己用耳朵听听就行了,千万不要动嘴,也就是说,耳朵要张开,嘴巴要闭紧,多用耳朵去听别人嘴里的话,掌握多一点消息,让自己对当下环境有自己的判断,但是不要随便张嘴乱说,你说出去,你就会变成别人嘴里的另一条信息。



2.与同事闲谈中,有哪些语言陷阱格外注意?如何应对?

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觉得形象又生活,这样说的:

小王,你觉得小李这个人怎么样?
标准答案:挺好的啊!(多说一个字都是错!)


小王,你昨天跟客户吃饭吃的怎么样啊?都有谁啊?
标准答案:我昨天喝失忆了,怎么回的家都不记得了。


小王,你一个月多少钱啊?
标准答案:李姐,我工资卡都在我女朋友手里,很久没见过了。


小王,你把小李的方案拿过来给我看看呗?
标准答案:张姐,我手头有个大活,我直接跟小李说,让他亲自给你送去,你看咋样?


小王,x总这厮良心大大的坏了。
标准答案:林姐,你等我一会,我有点闹肚子。

职场之中最多就是人和人的交流,但是就有一种人,他们借着聊天搭话,拉关系,搞团体,挖隐私,撬客户,告黑状,穿小鞋,如追腥逐臭之青蚨,趋利避害之草履,让人神烦,使人膈应。

其实,很多时候,几乎每个环境都如此,只是你自己看不清而已!

尤其,针对职场新人才,你要明白,职场水很神,很多事,其实虚虚假假罢了,难得糊涂,正如我一个好同事所说,水至清则无鱼,装装傻,演演戏也没什么,然后再选择回避问题,诱敌深入、空城计、釜底抽薪……哈哈,三十六计用上了,整个一部职场厚黑学!

总之,说这个意思就是告诉你,在与同事沟通交流中,通过转移话题等方式,回避正面回答。其实,有时候,沉默就可以了;沉默到了N秒之后,对方不见回答,会觉得问得很尴尬,这时候,你就和对方一起哈哈哈哈就好了。当然,这种回答方式在对下的时候才最有效。这些,供参考。



3.同事之间没有纯粹的友谊,尤其是存在竞争关系之下,朋友与敌人互转。

一个小伙伴在后台留言,说她这个月遇到的两件事:
同事A,故意挑领导来检查的时候,“春风化雨” 地问我:“小x,你的xxx好像做错了诶!” 她明明做着当面使绊子的事,却面带微笑,语气认真。
同事B,在领导推开门火光电石的一瞬间,把自己亮着屏幕的手机和吃了一半的零食往我这边一推………

她说,自己好傻,同事A她一度当做闺蜜。 同事B,虽然她一直不太看得上,觉得同事B太爱装逼,平时关系也不好。

然而,职场上两个人的表现都明白告诉我们:这里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有的只是随时会坑你一下、有机会就踩你一脚的同事。



所以,在这里,想跟更多的职场新人说,我资深历经职场快20年了,看多了同事间的勾心斗角、人走茶凉,悟出一个道理:
同事,就真的只是同事而已。

在他们面前,第一要务是保护好自己,不要踩陷阱,不要被人坑。

不管什么亲疏度,聊天都不要泄露自己太多真实想法和个人信息,谁知道你今天说的话明天就传到谁耳朵里去了呢?


所以,最后,回到这个问题本身,职场如战场,不光是同事,即便老板、领导,都不要轻易相信,相比而言,大楼里的打扫卫生的保洁阿姨可爱多了!至于那些,要不要和同事交朋友,谁心眼多、谁胆子大谁来,反正我自己是不敢。


欢迎关注第一职场网官方发布平台,职业规划、向上管理、升职加薪等更多职场干货。 我是文馨,第一职场网联合创始人,向上管理金牌讲师,多平台签约作者,职场路上,与你一起蜕变!??????

7

认同。这是职场上的常识。因为一是主观上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围绕自己的目的说话。这样就可能真话假话掺杂在一起。因此不要轻信。

二是客观上同事来自四面八方,文化丶心理、追求甚至三观方面有着较大差异。因此对待同一个职场现象的看法也不会一样的。所以也不可轻信。

鉴于以上分析,所以认同这句话。你认为呢?

就像图中的野花,不同的观赏者会有不一样的评论一样。

8

我的看法:

职场中,确实不要轻易相信同事的话语,在交往中要学会分辨一个人的品性,否则容易沦为别人的工具。

个人想从职场为什么会出现欺诈以及应该如何来应对这些事情等两个方面来谈下个人的看法。

一、职场中为什么总会出现同事的言语欺诈行为呢?

职场是一个大染缸,在这个大染缸里面,生存着各种各样的人。

人性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有一句谚语是这么说的:“人一上百,形形色色,人一上万,必有坏蛋。”

在职场这个大染缸里面,有好人,也有坏人;有热情的人,也有冷漠的人;有责任心强的人,也有无责任心的人;有正直的人,当然也有不择手段的人。

在这样的大染缸里面,作为一个职场人士,能够轻易去相信别人的言语吗?


而且,职场不单是一个大染缸,还是一个利益场所,既然是利益场所,就充满了各种利益的冲突和矛盾。

  • 有人为了竞争某个心仪的职位,故意损害对手的声誉;

  • 有人为了获得奖励排名,故意伪造业绩;

  • 有了为了获取更多提成,故意上下串通一气;

  • 有人为了打压某个同事,故意制造不良言论。

这些事情在职场都属于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利益冲突面前,有些人性不好的一面就会显露出来了。

记得在《杜拉拉升职记》里面,杜拉拉刚进入了DB公司行政部时,上司玫瑰在没有任何交接的情况下就以怀孕为由休假,将装修工作的一堆乱摊子交给了刚成为行政助理的杜拉拉。

这是完完全全的刁难行为,打算给杜拉拉来一个大大的下马威。还好杜拉拉运气好,加上认真执着,经多重磨难终于顺利完成了装修任务。

而在上级准备给杜拉拉升级的时候,玫瑰突然又回归了,怀孕也好了。玫瑰为了解除威胁多次劝导拉拉离开DB另寻高就,只是杜拉拉最终选择了继续坚持而已,否则后面就没故事了。

个人不是鼓吹要带着有色眼睛去看每一个人,但是,在职场这个大染缸里面,你不能保证自己的每一个同事都是好人;在这个利益纷争的赛场里面,你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挡住了别人的前途。

所以,在职场里面,作为职场一员,应当有一定的分辨眼光,知道哪些东西是可信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信的?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职场生涯更加顺利和成功。

二、个人如何应对职场中的言论?

1、没有事实根据的言论,听听就好了,不要去信也不要去传播。

职场中,很多所谓的小道消息充满了整个办公室,这些小道消息往往都是没什么事实根据的东西。

有些是某些人道听途说而来的;有些是某些人故意编造出来的;有些是保密不严泄露出来的。

但是,不管是怎么来的,这些东西对个人的本职工作不会有什么太多的好处。该知道的东西,公司会准时公布,不该知道的东西,跟你也没什么关系。


2、同事的突然造访,肯定是有事。

在职场,如果一个同事平时跟你不是很亲密的那种,某一天突然造访你。

那么,他肯定有某种目的,如果是工作的方面的事情,那就是简单的工作交流,基本都是想得到你的帮助。

但如果是某些不明不白的事情,那就要多注意注意了,他放着自己的工作不去忙,突然来跟你说这些与工作无关的东西做什么?

难道是他无聊了还是想不开了吗?

肯定都不是,一个人故意找到另外一个人说事情,绝对带有他的目的性,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


3、培养自己的主见,提升自己的见解。

职场中,各种事情成千上万,各种各样的人来来去去。

作为职场一员,减少受他人言论影响的最好办法,就是培养个人自己的主观分辨能力,提升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见解。

事情都有两面性,某件事情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坏事,而对于另外一个人来说可能是好事;同一件事情,在这个时刻可能是坏事,在下一个时刻,就有机会成为好事。

因而,作为职场一员,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主观能力,能够及时分辨出哪些事情对自己有利?哪些事情对自己有害?什么时候适合做什么事情?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总之,职场中,作为职场一员,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言论,但并不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每一个人和事,而是要去分辨每一个人的品性行为和每一件事情的缘由、目的。

最好的办法是努力提升自己的主观分辨能力,认清每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在面对这些事情就能够游刃有余了。

9

分什么时候什么阶段,平时可能无所谓,但有利益冲突或潜在竞争冲突时就是

10

【小桐观点】职场中,对于同事的话不要轻信,是一种职场的规则,我们不应该偏听偏信,有些事情只有在公司正式宣布以后才能成为事实,同事的话、领导的承诺和试探都不能偏信,一旦盲目的相信,很可能断送自己职业生涯。

小王和小李同时进入公司在一个部门,前段时间受疫情的影响,公司经营不善,有裁员的计划,并没有明确的公示,只是私下里同事之间相传。

小王担心自己被裁,工作很努力,小李私下里跟小王说,这次裁员的明确里有小王,小王着急了疫情期间工作不好找,一家人就指望自己这些工资。

于是,直接找到了人事部主任质问自己被裁的原因,这种行为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在讨论裁员人员时没有人为小王说话,因此最终小王被辞退。

本来一个部门只裁掉一名员工,小王被裁后,小李的工作就稳定了。在职场中对于同事的话,千万不要偏听偏信,要结合工作的动态和观察的结果自己分析,一旦轻信同事的私下言论,很可能因此将工作丢失。

1、不是公司官方宣布的消息都可能是谣言

工作中,大家私底下都会议论公司里人事变动情况、工资增长、领导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都是小道消息并没有确凿的依据,千万不能当真。

消息没有经过公司官方的宣布,一旦你当真宣扬出去,很可能招来同事的嫉妒和领导的否认,这样的话就容易断送自己的职场生涯,像小王得知自己在裁员的名单中,不应该直接找主管理论,而是应该找人事部的同事确认,同时弄清楚事情的经过。

这样盲目的去质问,只能够获得领导的否定,到关键时刻并没有人为其说话,最终吃亏的是自己。

2、职场当中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职场如战场,在职场当中同事没有竞争或者大家相安无事,同事之间会聊一些八卦和内部消息,但是一旦公司有人员的变动或者升职加薪机会的时候,自己就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否参与派别争斗,是否提前战队等等。

提前战队,等到领导晋升后,自己也能够获得机会,但是也有风险,如果失败自己有承担后果的勇气吗,综合考虑,多听少说,有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要轻易的偏听偏信。

3、想要在职场立足就不要私下传播谣言

一些小道消息或者谣言对于同事有着一定的杀伤力,但是如果想要在职场立足,一定不是靠私下的议论和传言,而是自己的实力,解决问题放到能力。

不轻易相信同事之间的言论,也不去刻意传播其他同事的事情和工作内容,职场的竞争永远依靠个人的实力,而不是背后打小报告,时间长了以后,谁能够解决问题谁会获得领导认可。

因此,在职场中,我们不轻易的偏信同事的言论,也不会去传播同事的八卦,对于接受的消息要有自己的判断,同时尽快做出选择和决定。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