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要是以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技术先进程度上来讲的话,那当然是有源相控阵雷达更先进,可是在有源相控阵雷达无法装备的基础上,无源相控阵雷达却是还可以依旧装备的一款更老式的相控阵雷达,就好比我们所使用的电工工具,你说是插电源的方便?还是自备电池的更方便?它们的不同之处大概是以下三点:

首先无源相控阵雷达功率会小很多,有源相控阵雷达在频宽、信号处理和冗度设计上会具有绝对的优势。无源相控阵雷达仅有一个中央发射机和一个接收机,而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每个辐射器都会有一个发射与一个接收组件。有源相控阵雷达每一个组件都能自己产生、接收电磁波,而无源相控阵雷达发射机产生的高频能量只能经计算机再分配给天线阵的各个辐射器,再将目标反射信号经接收机统一放大才能接收电磁波。

然后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制造技术难度会比无源相控阵雷达大,造价会比较贵一些,而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制造技术难度要小得多,造价就会相对便宜的多。

最后在当今全世界选用相控阵雷达的选择上,大家所研制的舰载雷达、机载雷达、弹道导弹防御雷达以及星载雷达,都采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阵列。无源相控阵雷达只能作为有源相控阵雷达普之前的一种过渡产品,并没有被广泛所采用。

无源相控阵雷达该适用于哪些地方呢?如果你在没有电源可提供的地方,或者产生的电力不能足够提供相控阵雷达正常使用的地方安装相控阵雷达,你还能选择有源相控阵雷达吗?答案显然是不可以了,为了能让相控阵雷达能正常工作,唯有选择无源相控阵雷达来部署了。

因此,我还是要说无源相控阵雷达绝对也算得上一款性能非常卓越的好装备,只不过在能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情况下,部署无源相控阵雷达就成了一种多余。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最佳贡献者
2

肯定是有源相控阵雷达要先进一些,这个应该没有任何疑问。就比如我国在改进歼10的时候,从歼10A升级到歼10B就是采用了一台无源相控阵雷达,但是实际使用中空军并不满意,歼10B也就仅仅生产了50架后便被叫停继续改进,之后升级的歼10C最主要的改进就是换装了一台更为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目前空军对歼10C的表现也是相当的满意。

先说说相控阵雷达

传统雷达我们可以比喻成一个探照灯,他只能向一个固定方向进行扫描,如果要照射其他方向就得进行转动。相控阵雷达则是将这个探照灯变成了一板阵列排布的“LED灯”,这里每个LED灯都是一个小雷达,每个小雷达都能独立工作并且转动(当然阵列雷达天线是不转动的,而是通过通过改变馈电的相位,来实现雷达波束的偏移,从而实现向不同方向发射电磁波)。

相控阵雷达的优势就体现在这里了,所有的小雷达即可以同时照射一个方向,也可以分别照射不同的方向。实际使用中就可以对这些阵列进行分组,例如有100个小雷达,然后按相邻的10个小雷达为一组,就可以分成10组,每组照射一个方向,也就可以照射10个方向,效率上比起传统雷达大大增加了,这样在不转动雷达情况下就可以实现一定角度内探测全覆盖,当所有的雷达分组或大部分的雷达分组执行一个方向时,就能实现更为远距离的探测能力。如果同时部署3台以上不同朝向的相控阵雷达,自然也就可以实现360°全覆盖,美国开发的宙斯盾雷达也就是这个原理了。

以上便是相控阵雷达的原理,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探测距离远、多目标、全覆盖等等,另外加上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相控阵雷达阵列模块单元数量可以灵活调整,相控阵雷达相比原始的雷达,体积可以做得变小,重量变轻了,安装到战斗机上也是轻松加愉快,应用也就越来越广了。而且相控阵雷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靠性更高,因为每个相控阵雷达木块都是独立工作,所以坏上一部分也不会影响雷达的工作,现实的相控阵雷达有成千上万的小雷达模块组成的,坏一小部分根本没事。

有源与无源的区别、优劣

接下来就和大家说一说相控阵雷达的有源(主动)和无源(被动)区别。区别就在:无源相控阵雷达系统只有一个雷达信号源,产生信号后被分到各个雷达模块,整个雷达系统只有一个雷达信号源,产生信号后,被分到各个雷达模块。没有数量众多的发射组建意味着其造价将会大大降低,制造工艺简单化,战时可以快速补充;同时可以采用不同波段的发射机进行工作,工作方式比有源相控阵雷达更灵活。但是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发射机本身就很娇贵,一旦这个发射机损坏就会导致整个雷达瘫痪,可靠性上差很多。


而有源的,每一个雷达模块,都有自己的雷达波发射源,有源相控阵雷达是由数百到上千个不等的发射/接收单元组成的,简称其为T/R模块。这些T/R模块都可以独立发射、接受雷达波信号,并在先进计算机加持下进行协同工作;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平板式雷达阵面,雷达波的损耗量较小;更重要的是可靠性更强,即使部分T/R组建损坏时,其仍旧能照常工作,在T/R组建报废10%的情况下基本不会影响到雷达的性能,即使报废30%仍能进行可靠的工作。

但相比较无源的,有源的结构更为复杂,生产维护难度更大一些;T/R组件的采用的原料也较为稀缺,且报废率高,导致造价和使用费用十分高昂;但不得不说,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性能上更为先进,而且抗干扰能力更强,所以目前主流的相控阵,都是有源主动的,无源被动的慢慢被淘汰了,当然无源的在某些领域,还是可以继续发挥功能的。


至于为何美国的宙斯盾采用无源相控阵雷达的问题,美国宙斯盾舰发展时间较早,那时候的世界上主流的雷达还是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用更为先进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就已经够用了。而且在那个年代电子产品小型化还不成熟,再加上有源相控阵雷达当时也并不是很成熟,加上无比昂贵的成本,美国自然优先选择了无源相控阵雷达了,而之后一直到伯克IIA驱逐舰为何都没有换有源相控阵雷达呢?这主要是伯克级的电不够用了,现在美国新生产的伯克III的对策就是打补丁,安装罗罗公司的新发电机取代就发电机,让发电量提高50%,可即便如此,伯克III的电量仍不够用,于是那个所谓的双波段雷达也就被不断的缩水成猴版的了。至于中国的052D为何一开始就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个当然是我国军舰发展较晚,典型的后发优势,这时候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而且军舰的个头也足够大,自然我海军在发展的时候就选择更为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了。

3

相控阵雷达的技术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37年,二战末期,世界首款通过移相方式进行指向,而非机械转向控制雷达阵面指向的相控阵雷达“猛犸”由纳粹德国推出。尽管,对于“猛犸”是有源相控阵还是无源相控阵,甚至是否是相控阵雷达,国外一直都存在诸多争议。但是,就该雷达具备多个独立的收发单元特征和“猛犸”应用的,“灵活”波束控制技术,“猛犸”雷达符合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定义。事实上,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也认为,二战德国设计制造的“猛犸”早期预警雷达是已知世界最早的相控阵雷达。



而相控阵雷达中的另一种类,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技术起步则相对较晚,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以AN/SPS-33为代表的无源相控阵雷达才开始在“长滩”级核动力巡洋舰和“企业”号核动力航母上装备。不过,虽然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发展较晚,理论上无源相控阵雷达应该在时代技术的加持下拥有更好的性能。



然而,这里也必须提及,有源相控阵雷达虽然更早投入使用,但是现代意义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其实直到20世纪80至90年代上也才被广泛用于远程预警雷达和舰载雷达上。而且,相比刚刚开始投入使用不久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得到相同时代技术加持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在由美苏等国继续完善结构设计以及材料后,后者在性能上表现出了全面优势。这里,需要先提及下无源相控阵和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工作方式,由于相关理论涉及大量学术用语,作者将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讲解。


(无源相控阵雷达如何工作的原理)

无源相控阵雷达和有源相控阵雷达都使用电扫描方式控制雷达波束指向,但是,不同的是,无源相控阵雷达往往只安装有一个发射信号和一个接受反馈信号的装置。对比之下,无源相控阵雷达就像独目的人,而有源相控阵就像蜻蜓的复眼,前者只要瞳孔或者视神经被破坏就显然不可能再看见任何东西,而后者即使部分小眼被破坏,但剩下的数量足够的多的小眼仍能够维持对事物的观察,这就是无源相控阵雷达和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区别。


(有源相控阵雷达如何工作的原理)

从技术角度来看,有源相控阵雷达无疑更加先进,无论是雷达结构重量,还是雷达探测范围探测精确度或是雷达的可靠性,有源相控阵雷达都拥有显著的优势。不过,与此同时,从上述的独目人和蜻蜓的例子也能注意到,蜻蜓的复眼虽然可以在损失部分小眼的情况下仍能继续维持观察。然而假如是同样体积的单眼和复眼,复眼代表的有源相控阵在结构上明显更复杂,对相关的相控阵雷达技术要求也更高,这也是为什么二战结束后的30年内,现代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成熟相较现代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大范围应用要更晚。



目前,无源相控阵雷达虽然在技术性能上不如有源相控阵雷达,但是,由于无源相控阵雷达结构简单,技术要求较低,无源相控阵雷达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具备一些有源相控阵雷达所不具备的可靠性,毕竟,设计结构更简单。最重要的是,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制造维护成本也更低,再加上上述提到的那些设计特点,使得即使在国际已经广泛认为有源相控阵雷达将取代无源相控阵雷达的上世纪80至90年代,无源相控阵雷达也仍有一席之地。



而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之所以选择使用无源相控阵雷达,就是很大程度上考虑到当时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成本低廉和维护上的优势。众所周知,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建造数量极大,目前的服役数量已经超过60余艘,美国海军首批下单的数量高达27艘,如此巨大的数量,若使用当时技术虽然已经成熟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但造价十分昂贵(主要是当时我国还未向美国出口制造T/R模块的重要资源-稀土)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估计阿利伯克级的数量也得像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一样因为成本阉割。

4

在军事领域弯道超车的成功案例,要数中国052D驱逐舰装备的海之星雷达,有源相控阵秒杀无源相控阵,中华神盾超越美制宙斯盾。

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性能更加可靠、扫描更灵活、抗干扰能力更强的相控阵雷达基本上已经在关键位置取代了传统机械扫描雷达。比如说地面远程预警系统、舰载和机载雷达等,基本都是采用了相控阵雷达。

与以往的机械扫描雷达相比较,相控阵雷达主要特点是可以同时对付多个目标、功能性更强以及反应时间短。但这并不是说相控阵雷达就一定很好,也有其缺点,比如说造价很昂贵,而且对于短程弹道导弹的袭击几乎无用。

我们都知道,相控阵雷达又总体被分为无源相控阵雷达和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海军领域,最明显的对比,是美国海军的宙斯盾系统为无源相控阵雷达,而中国海军的052D驱逐舰采用更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

简单来说,两者的区别就是,无源相控阵只有单个或者几个发射机阵原能够接收,只要单个或者几个发射机阵原出现故障,整个雷达基本也就废了。所以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最大特点就是机身非常的娇贵,一个发射机的损坏就可能导致整个雷达瘫痪,在可靠性上差了许多。

无源相控阵雷达的缺点,刚好是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优势。在有源相控阵雷达中,每一个独立的原都有自己的发射机,所以我们大概可以认为有源相控阵雷达是由成百上千个发射/接收机组成的,我们一般将这种简称为T/R模块。

除此之外,由于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平板式雷达阵面,所以它的能量损失要比无源相控阵雷达小的多。这都不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这种雷达更加可靠一些。即使部分组件出现问题或者损坏,都不会影响整个雷达的工作。有资料称,一部有源相控阵雷达在T/R组建报废30%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进行工作,优势由此可见。那么,为何美国海军依然坚持使用比较落后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呢?

有源相控阵雷达并不见得都是好的,比如说它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而且耗电量巨大,一般能力国家根本玩不转。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宙斯盾舰早期就是采用的是无源相控阵雷达,这并不是说当时美国人不知道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好处,只是那个年代技术根本没有发展到有源相控阵雷达那一步。

所以,最成熟可靠的无源相控阵雷达才是符合美国舰艇来使用的。另外,有源相控阵的日常维护相对要求更高,那时候我们才整体接受相控阵雷达没有多长时间,操作升级版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况且当时也很短缺制造T/R组件的基本原材料。

所以从当时来看,美国宙斯盾舰在一帮使用机械扫描雷达的舰艇中已经属于最先进。而我国的052D驱逐舰由于发展时间比较晚,技术成熟度和原材料获得上也远远比美国上世纪要好的多,因此有源相控阵雷达自然也就上舰了。

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美国人在后续宙斯盾舰升级中并没有很快装备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并不是说美国人不想,而是根本做不到。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原有安装宙斯盾系统的舰艇根本没有足够的发电量来支撑耗电量巨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

总的来讲,有源相控阵雷达是集现代化阵列理论、高速计算机以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物。在某种意义上,它已经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种雷达。高精度、远距离、多功能以及高度灵活性和可靠性,是有源相控阵雷达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这也必将不断提升舰载雷达的探测性能,从而提升军舰整体侦探水准,进而做到早发现早防御,提升战斗力。就未来发展来说,有源相控阵雷达一定会全面取代无源相控阵。

5

相控阵雷达作为一种依靠电子扫描的阵列面雷达,相比传统的旋转式机械扫描雷达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扫描频率快,更适合当下复杂的作战环境。而相控阵雷达根据雷达发射单元的不同也被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不同制导类型的雷达,也就是大家更为熟悉的有源和无源相控阵雷达。这两种雷达最大的区别在哪呢?其实就是在于发射机数量的多少差别上,比如无源相控阵雷达只有一部发射电磁波的发射机,虽然配备的成百上千个接收机可以接收更多的电磁波以判断是否有空情,但是介于只有一部发射机的限制,所以在效率、功能和可靠性等方面就有所差距了,比如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发射机只有一部,所以只能发射一种形式的电磁波,而且雷达发射机一旦损坏的话那么整个雷达就得停摆。不过无源相控阵雷达也不是没有优点,其实最早的时候相控阵雷达提出来的时候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只是介于当时有源相控阵雷达需要大量能够在发射、接收之间转换的快速移相器,但是这种移相器研发难度特别大、研发成本也很高,因此相控阵雷达被简化为只需要一部发射机的无源被动雷达,所以具有研发难度低、研发成本低的优势,所以这也是美海军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研制舰载宙斯盾雷达时所遇到的问题,毕竟那个时候更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宙斯盾雷达只能使用性能稍差的无源相控阵雷达。那么更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有什么优势呢?首先第一点就是相控阵阵面上的每个组件内都包含有一组产生、发射、接收电磁波的收发器,所以雷达不再需要单独设计独立的信号发射机,而且每个单元内都有一组独立的信号收发单元组件,所以就算雷达一部分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到整个雷达的正常运作,在可靠性上相比无源相控阵雷达更有优势。其次有源主动相控阵雷达借助于拥有独立的收发单元组件优势,所以电磁波在整个发射过程中集中性更强,探测距离更远; 不过其最大的难点在于雷达波发射/接收组件的制造上,所以一直以来在成本和技术难度限制下,也使得无源相控阵雷达成为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出现前最好的选择。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氮化镓被应用于雷达收发器核心材料中后,雷达收发器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也在不断下降之中,所以越来越大的雷达开始普遍装备性能更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而我国052C/D型驱逐舰装备的346有源相控阵雷达研发时间更晚,所以在满足低成本、低研发难度等前提下装备了更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其次有源主动相控阵雷达由于每个单元组件都具有雷达波的发射、接收能力,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需求将整面雷达分成几部分,使得每个部分的发射机发射不同类型的电磁波,共同来提升相控阵雷达的多任务扩展能力,比如X波段虽然具有探测精度高、目标识别能力强的优点,但是介于其波束较窄的限制,X波段的探测距离并不远,所以一般只用于某些炮射雷达的制导、火控雷达使用,当然X波段如果坚持提升探测距离的话,就得想办法增加整部雷达发射功率,但是对于相控阵面雷达而言,雷达发射功率的高低核心由雷达收发组件的数量多少决定,但是数量多少又会受到成本、重量和体积的限制,所以现阶段全球范围内也就只有美国海基反导雷达使用了X波段。但是对于舰载相控阵雷达而言,无论是从成本还是体积、重量等方面限制因素而言,X波段并不合适,所以只能选择S波段或者其他波段。S波段的雷达在制导精度和分辨率方面相对X波段都稍差一些,但是具有探测距离远的优点,所以更适合作为舰载搜索、对空警戒和雷达制导雷达使用。当然现阶段大部分阵面雷达所使用的C波段雷达是一种介于X波段和S波段之间的波段,其恰好融合了两种雷达的优缺点,虽然其探测距离没有S波段远但是却比X波段远很多,其探测精度虽然没有X波段精度高,但是其探测精度却比S波段探测精度高,所以很多包括陆基野战防空、海基舰载雷达普遍采用了C波段作为主要雷达来承担舰队防空搜索、警戒等任务雷达使用。但是综合来说就算是囊括了X波段探测精度高和S波段探测距离远的C波段也不是完美的选择,毕竟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雷达在实战中存在很多缺点,比如C波段由于为了兼顾更远的探测需求,整个雷达整面在探测精度上远远不能满足舰载防、反舰导弹的目标指引、雷达波照射追踪能力,所以装备有C波段的雷达都得装备专用的S波段制导雷达,比如伯克舰虽然装备了宙斯盾雷达,但是其烟囱后面仍然装备有用于舰载防空导弹目标指引的火控照射雷达,我国的054A型导弹护卫舰也是这种配置。而有源相控阵雷达却可以改变这个问题,前面也说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拥有独立的雷达波收发单元,所以可以根据需要将整个雷达阵面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比如可以在一个雷达阵面上集成探测距离更远的S波段发射机和探测精度更高的X波段,这样不仅大大提升了整个雷达的多任务扩展能力,而且也降低了不同雷达之间电磁兼容的问题还有舰艇的隐身性能需求。当然这种双波段雷达的研发难度其实相比有源相控阵雷达更难,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同波段的收发器密集的组合在一起后,除了不同波段的雷达波在工作情况下会相互产生干扰外,还有一个因为将不同雷达波的收发器组合在一起了,那么控制雷达波的主控系统也要具备随时控制整个雷达阵面在不同雷达波段之间转换的能力,所以虽然近几年有源相控阵雷达涌现了很多,但是这种更先进的双波段雷达却几乎没有。早几年前日本海自曾在自家的秋月级护卫舰上装备了S波段和X波段两种相控阵雷达,不过因为日本实力不够,两部雷达并没有集成在一部雷达阵面上,这一点可以从其拥有一大一小两个雷达阵面看出,其中面积更大的是探测距离更远的S波段雷达,面积较小的则是探测精度更高的X波段雷达。

6

当然是有源相控阵雷达更好,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区域防御和近程点防御的核心。目前已经服役的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是无源相控阵雷达,为了降低成本,甚至采用旋转相控阵天线。在方位360°的覆盖范围,旋转阵面天线雷达的性能要比固定阵面天线雷达的性能差,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性能不如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性能好。


由于具有性能稳定可靠、作用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舰载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是未来舰载雷达的发展方向。 有源相控阵雷达   有源相控阵是未来雷达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有源相控阵雷达内有大量的收/发组件代替了传统型的独立的发射机和接收机。


这些组件安在平面阵上,形成了天线。如同垂直面内的电扫描可用移相进行,有源阵的电扫描可在方位和仰角上控制。每个组件都有自已的发射和接收天线,因此发射的脉冲信号各自独立,这样相位控制也是各自独立,达到整个波束能指向所需的目标。该雷达能量以笔形波束聚焦,在方位和仰角上执行一般警戒扫描,或直接指向特别重要的区域,如有大量目标的区域或有干扰的区域。


扫描角一般在±60°以上,虽然天线口径的减小会引起雷达性能随着角度增加而下降。相控阵系统有一个或多个阵列面,每个阵列面有几千个独立的收/发单元,每个单元用数字相位控制作波束扫描。用三个或四个阵列面,就可指向不同方向,所以天线不需作机械移动就可达到整个方位的覆盖。


方位和仰角覆盖角达60°以上时,任意两个方向间的波束转换仅需重新作相位控制的时间限制,比典型的无源阵列的0。25ms小的多。换句话说,如果天线以传统方式旋转,那么电扫描方式就加长了对有严重杂波或干扰的目标的探测,提取的信息量就加大了。
在海上应用中,可用电控制卷动和调节,这就减小了机械复杂性和重量。这点对安装在船桅上的设备来说是很重要的。


1缓慢降级:传统型雷达有一发射机,它需要大的电压来产生大功率输出,如果发射机出故障,那么整个系统就失效了。同样,垂直面内的相控阵其发射机也常是唯一的,因此,仰角波束就可以通过相对少的接收通道形成。


2多波束:有源相控阵应用于多目标和强干扰情况下有其突出优点。变化的脉冲方向图和捷变频发射可用以对抗敌方的ECM和建立详细的警戒区域方向图。先进的波束形成技术就可达到多波束接收,并可对主波束和旁瓣间的噪音进行自适应对消。天线阵可对多个子阵同时作波束形成,每个子阵馈电给相应的接收机。


即同相又正交的输出信号就可以数字化,并且经复数加权产生和、差及旁瓣波束输出。那么在这些接收通道内就可确定出可能的干扰源,并在每个干扰源处产生零点波瓣。例如:有15个接收机通道,那么在主波束和旁瓣间为了有最佳对消,干扰源可达到15个。

多功能有源阵列雷达适用于密集型干扰环境中对横截面积很小的导弹的探测。对现代化的武器系统,雷达可提供大量的火控通道,同时跟踪敌方的防御导弹,对一般的武器,还可提供中程控制。

7

感谢邀请,那我就不摘不抄地简单说说。

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相当耗热耗电,直接功率大,探测距离更远,目标跟踪精度更高,从而更利于战场协调指挥。缺点就是容易自我暴露,很容易遭遇空对空/地对空/反舰/反辐射导弹的攻击目标。

无源相控阵雷达系统,是相对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的说法/名称。其实还是需要电力供应的,只不过功率相对小了不少,节能热量相对也不太高。探测距离相对近,目标跟踪精度没有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强大,而是更加依赖于战机/导弹二次修正火控。优点就是隐蔽性相对好了很多。尤其是在茫茫大海上,隐蔽性尤为重要。暴露自己等于就是活靶子……因为船速比战机慢了n多倍……

目前先进点的相控阵雷达,尤其是战机/轰炸机上的,都是有源/无源模式可根据实际战场行情切换的。这又不是啥新技术,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多种战飞机上都有。例如美帝的sr-71系侦察机、b1系b2系轰炸机、e2系e3系预警机等等。战斗机上f15、16、18系中后期改型直到最新的f22系、f35系。

美帝在80年后陆续将AN/SPY-1雷达安装在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及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另外蓝岭战斗指挥舰、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尼米兹级后期的里根号上就安装了AN/SPQ-9B,这是另一样神器。

因为相控阵雷达也不是万能的,超低空区域的搜索与跟踪就是它的短板,AN/SPQ-9B雷达可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

以至于更后来的朱姆沃尔特级及濒海战斗舰,还有福特级上的货更先进。最新的已经发展到EASR和EXI(企业X波段照射雷达)的结合将是另一种双波段组合。事实上在此之前,美国还有两款双波段雷达系统:一款是VSR和MFR雷达,装备了“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和“福特”号航母;一种是AMDR系列雷达,用于“伯克3”驱逐舰。

主要研发机构——西屋、雷神、休斯,都十分厉害狠角色。

我国虽然师从俄罗斯、以色列在雷达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人家也没闲着等你啊,而且还发展的比你快,质量更稳定!我有穿云箭,你就有过墙梯……雷达技术我们基本落后了美帝不少,这一点到今天也没怎么根本性的赶超,这是事实。所以不要再为了自己取得的成绩而自我膨胀了,埋头苦修、追赶,缩短差距是正经。

8

当然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好!因为有源相控阵雷达是每一个模块都有收发功能!强悍无比!无源相控阵雷达就差劲儿多了!没这个能力!当然有源相控阵雷达功耗巨大!散热艰难!经验!材料技术和电子技术!芯片技术以及整合和制作技术无比高端!一般国家根本无力研发制造并装备!其工艺之复杂也令绝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即便日本虽有制造技术但是号称亚洲第一款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F2专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只有区区70公里的探测距离!而且看不清目标!抗干扰能力也不行!总之中看不中用!还不如俄罗斯同期的机载无源相控阵雷达!实际上目前整个世界仅仅只有中美在有源相控阵雷达上是第一梯队!举个例子!中国专供出口巴基斯坦的FC-1枭龙的最新改进型装备的风冷式有源相控阵雷达其能力和美国的F35A所装备的液冷式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力相当!更别提歼20威龙所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了!还有舰载式有源相控阵雷达中国更是领先美国!俄罗斯在库兹涅佐夫航母装备过!可惜技术不过关拆了!美国呢!有技术!只在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装备!但是双波段只有中国万吨级055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美国最出名的宙斯盾系统!代表舰只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但是是无源相控阵雷达!为什么呢!美国遍布全球的卫星不是盖的!弥补了无源相控阵雷达的缺陷!无源相控阵雷达成本远低于有源相控阵雷达!实战能力也很强悍!所以美国也就将就了!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全面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052C/D型导弹驱逐舰!最新一代的055型万吨驱逐舰!尤其是055型万吨驱逐舰!其装备的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世界独一无二!世界第一![赞][赞][赞]祖国万岁![赞][赞][赞]


9

当然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先进!

10

普通雷达束扫描是基于雷达天线旋转的实现也称为机械扫描雷达。取而代之的是,它使用电气方法来控制用于扫描的雷达波束方向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电扫描。尽管相控阵雷达不能像其他雷达那样依靠旋转天线来旋转雷达波束,但是它有自己的“技巧”,即使用“移相器”来实现雷达波束的旋转。

相控阵雷达天线它是由大量辐射器(小天线)组成的阵列(正方形,三角形等)。辐射器的范围从几百到几千甚至几万。每个辐射器均连接有可控制的相移。每个相移器均由电子计算机控制。当相控阵雷达搜索远距离目标时,尽管看不到天线旋转,但数以万计的辐射器还是由一台电子计算机控制着向一个方向发射和偏转的,即使它们位于数万公里之外。洲际导弹与卫星相距数万公里,无法逃脱其“眼睛”。如果要处理较近的目标,则可以将这些辐射器划分为多个责任,并产生多束光束,进行一些搜索,进行某些跟踪以及进行一些引导。正是因为这种雷达已经放弃了通用雷达天线它的工作原理是,人们给了它一个独特的名称相控阵雷达,这意味着“相位可控的天线阵”。

相控阵雷达分为有源(主动)和无源(被动)两种类型。实际上,活跃和无源相控阵雷达天线阵列是相同的,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发射/接收元件的数量。无源相控阵雷达只有一个中央发送器和一个接收器。发射器产生的高频能量由计算机自动分配到天线阵列的每个辐射器,目标反射信号被接收器均匀放大(这与普通雷达没有太大区别)。有源相控阵雷达每个辐射器都配备有发射/接收组件,每个组件都可以自己产生和接收电磁波,因此它比带宽,信号处理和冗余设计要好。无源相控阵雷达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这也使得有源相控阵雷达施工成本昂贵,并且工程变得更加困难。但有源相控阵雷达它在功能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有取代无源相控阵雷达的趋势。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最大困难在于发射/接收组件的制造。相反,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技术难度要小得多。在功率,效率,波束控制和可靠性方面,无源相控阵雷达不如有源相控阵雷达,但其功能明显优于普通机械扫描雷达。因此,在开发实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之前,可以将无源相控阵雷达用作过渡产品。而且,即使有源相控阵雷达研制成功之后,无源相控阵雷达作为相控阵雷达系列的低端产品,仍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与无源相控阵雷达相比,有源相控阵雷达具有以下明显优势(1)由于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发射器直接分布在阵列表面上,因此传输馈线损耗小,无源与相控阵相比,它需要减少4倍以上,因此检测距离需要大大增加。(2)由于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阵列上的每个单元等效于一个小型发射机,因此仅当2超过0%的收发器组件只会严重影响雷达性能当只有10%的组件发生故障时,雷达的射程仅减少约3%,影响很小。相反,无源相控阵雷达使用集中式发射机。当发射器发生故障时,将导致整个雷达无法工作。由此可见,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任务可靠性比无源相控阵雷达的任务可靠性大大提高(3)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发射灵活可变的大占空比发射波形,极大地提高了发射脉冲功率低,不易被敌方侦察机拦截,具有拦截概率低的良好性能无源相控阵雷达受到大功率发射管的限制,工作占空比受到限制以使其发射脉冲。高功率,易于被敌人发现和拦截并抵抗(4)使用大量砷化微波集成电路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显着减小雷达的尺寸和重量除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可行性外,它更适合于船舶装载。(5)有源相控阵雷达更有利于利用先进的数字波形形成技术来实现自适应天线波束控制进行控制,使其零点与耐干性方向对齐,从而大大提高了耐干性简而言之,有源相控阵雷达是现代阵列理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速计算机,先进固态技术的结合最先进的设备和光电技术是集成的新技术产品,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的发展水平,远,高精度,高灵活性,高可靠性和出色的抗干扰能力等。达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里程碑。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