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无人车间,机器人出现,是否改变了价值创造方式?劳动价值论如何解释?

无人车间,机器人出现,是否改变了价值创造方式?劳动价值论如何解释?

2020-11-19 11:35阅读(59)

无人车间,机器人出现,是否改变了价值创造方式?劳动价值论如何解释?:无人化车间,和机器人出现没有改变价值创造的方式,还是劳动创造价值。大部分人看到的无

1

无人化车间,和机器人出现没有改变价值创造的方式,还是劳动创造价值。

大部分人看到的无人化车间,是车间现场的无人化,并不代表车间背后完全无人化。

一定要明确一个概念:无人化的车间 不是 只有老板一个人的工厂。

作为工业自动化行业的从业者,不管是西门子的无人化工厂,格力的熄灯工厂,还是fanuc的无人化机器人组装机器人产线。

其实质都是:自动化+数据信息化,说白了:可以没有现场机床设备的实操工人,所有的工人,都是可以通过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专机,自动化设备替代。

但是整个产线的维护,产线的软件编程。

整个无人化工厂的物料管控(MES系统),订单管理系统(ERP管理),物流管理系统(WMS系统),都不是自动的,也不需要智能化。

因为这些软件系统,都是在处理一个事情:商务订单。

你看到的工业4.0的核心,并不只是机器人,主要是数字化系统

无人化工厂的整体系统构成

大部朋友都只是看到:工业机器人,AGV小车,无人导航机器人等等产品。

其实你没有看到在工业4.0和无人化工厂中,真正的核心设备变了,变成了数字化软件,信息化数据。

所以,工控行业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西门子,施耐德等等都变成了软件生产商。主要的利润点都在软件上面。

如果无人化工厂是一个生物主体的话:人类仍然是大脑,只是执行的工作变成了机器人等设备

机器人听起来像“人”,其实仍然是设备。

所有的机器人,都仍然需要提供电能,能源还是需要人类付出。工业机器人在工厂中,仍然需要调试人员,需要编程。

焊接机器人

机械设备的功能分化,造成了社会分工重组。

如果真的想从社会学,或者是上升到一个高度解释机器人的产生,价值创造理论如何解释。

就不能再以单个的人作为主体去解释这个问题。

以前的劳动是什么?现在的劳动主体变成了企业,个人,国家

以前的劳动是:一个人拿着一个锄头就可以工作,完成了耕种和收获的所有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一个观察者看到,轻易地记录下来。

但是新型社会状态下,分工极度细化后,通过数字化软件,各种信息化工具,将大量的人的工作融合到一起,最后才完成一个工作。这才能体现出价值。

用通俗的例子:一个码农写一行代码有功劳吗?有功劳。但是如果这个软件运行不起来,那这个代码就是垃圾。

千万行代码写出的软件,才是整个劳动成果。

所以,放到现在看,尤其是智能化时代,如果想要弄清楚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就不能单独地看个人,一定要看整个企业,整个产业链。这么看才有意义,才是真正的社会发展结构。

程序员

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或许真的应该看看现在企业KPI考核的制度发展,这才是对劳动创造价值现形记的解读。毕竟干多少活,那多少钱,仍然是对普遍劳动者的一种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