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34年,蒙古军灭金之后,便对南宋政权虎视眈眈。至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后,攻打南宋的计划加速进行中。蒙古大军节节胜利,很快到达襄阳一带,随即双方展开攻防战,史称“襄樊之战”

1267年,蒙古大军向襄阳发起猛烈进攻。至元四年(1267年)八月,蒙古都元帅阿术(成吉思汗麾下大将速不台之孙)作为总指挥携兵攻打襄阳,进入南郡(今湖北江陵地带),攻取仙人、铁城等寨,俘虏百姓达五万余人之多。不久,蒙古军队北还。南宋军队不甘失败,遂向蒙古都元帅阿术下战书,邀击于襄、樊之间。

阿术不予理睬,表面上继续带兵北还,实质在牛心岭留下精兵五万,同时又在其他几个地方设置虚寨,生起烟火,借此迷惑宋军。宋军趁夜色偷袭其营寨,却不知已经中了阿术之计。

宋军入营寨之后,蒙古突然从两侧冲出,宋军阵脚大乱,一万多将士血染当场,其余人等丢盔卸甲大败而归。

忽必烈的野望

同年十一月,蒙古国南京宣慰使刘整向忽必烈汗上书:“攻打宋朝之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环便是襄阳。蒙古大军应先攻取襄阳,而后从汉水进入长江流域。这样一来,蒙古大军便可长驱直入到达南宋的都城临安,最后消灭南宋,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忽必烈采纳其建议,下诏徵调各路兵马齐集一处,由阿术和刘整共同指挥作战,再次攻打襄阳。

襄、樊二城是南宋的军事要地,夹汉水对立,汉水上有浮桥。因此,两城之间可以互相声援接应。而襄、樊城中储备有大量的粮食,足够军队支用几年。

而且,沿长江上游还可以取道襄阳之南,可以给襄阳和樊城的守军提供必需军事物资。正因为如此,襄阳和樊城的守将才得以固守城楼长达几年之久。

1267年秋冬,蒙军在阿术、刘整等将领统帅之下,开始大规模进攻襄樊地区。南宋守将本为程大元,但朝廷认为以其能力无法抗衡蒙军,于是让吕文焕接替,并出任京西安抚副使、知襄阳府,负责襄樊防务。

一经开战,吕文焕便知自己难是蒙军对手。吕文焕多次向朝廷告急,所有告急文书都被贾似道扣下,并且对宋度宗封锁消息。

可纸终归包不住火,一天,宋度宗身边一名宫女突然告诉他说,襄阳已被蒙古大军围困近三年之久,形势十分险恶。宋度宗顿时大惊失色,这才知道襄阳之事,于是忙向贾似道询问,贾似道却撒谎说:“陛下不必惊慌,北兵早已退去。”事后又将洩密宫女处死。自此后“由是边事虽日急,无敢言者。”

贾似道虽然对宋度宗撒谎,但却在事后派兵救襄。1269年3月宋京湖都统张世杰率军与蒙军在樊城附近的赤滩圃作战,但被阿术击败。

三次援襄樊,三次被击败

7月,沿江制置副使夏贵率军五万,舟三千溯汉水,水陆并进以援襄,在新城虎尾洲被蒙军的水陆两军伏击而兵败,夏贵败还,这是南宋第一次大规模入援襄樊。

1270年春,吕文焕以步骑1.5万人、兵船百余,奇袭襄阳西北的蒙军的造船基地万山堡。事实上这是一个重挫蒙军的好机会,但吕文焕却碰到了一个人生中的劲敌——张弘范。张弘范面对吕文焕奇袭战术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竟以以寡敌众,宋军再败

9月,南宋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率军再次援襄,是为“二次援襄”。但范文虎实在是个庸将,在战略策划方面一塌糊涂,时任京湖制置大使,总领襄樊战事的李庭芝根本就不服,所以行动消极,毫无斗志。本来在1270年初,范军就已到位,但拖到九月才进军。

范文虎军在灌子滩与蒙军相遇,但很快就被蒙古大军将其击败,范文虎轻舟逃遁,所率部众战死上万,其余人等或各自逃亡或投降蒙军,至此,“二次援襄”宣告失败。

1271年6月,范文虎趁汉水暴涨之际,二次率大军援襄,阿术率军在鹿门迎击,宋军再次大败,损战舰百余艘,失将佐朱日新等,而范文虎则乘夜逃遁,是为“三次援襄”。

在此阶段,蒙军不断扩建水军。由此,蒙、宋在水军上的实力对比方面发生了逆转,宋军在水军上的优势不复存在。

蒙古大军还在襄樊周围大量修筑城寨,完成了对襄樊的彻底包围之势,而宋军于襄樊的物资储备日渐衰竭,由此陷入困守孤城之绝境,失败几乎已成定局。

“大哉干元”,大蒙古国建立,国号“大元”!

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取“大哉干元”之寓意,下诏改国号为“大元”,大蒙古国从此建立。

1272年春,元军对樊城再次发动猛攻。三月,刘整、阿里海牙等蒙古将领率军攻破樊城外城,并筑围于内城之外,宋军退至内城坚守。

南宋为了保住襄、樊重镇,下令让京湖制置使李庭芝移兵屯驻在郢州(今湖北钟祥地带),军队全部安置在均州、新郢和河口一带,扼守紧要码头。

李庭芝命人紧急造船一百多艘,另招募三千名敢死队员,在民兵部辖张顺、张贵的统领下,沿汉水前往襄阳救援。

这一次,宋军突破元军严密封锁,张顺等许多敢死队员战死,张贵带领部分军队进入襄阳城。张贵的到来让襄阳全城百姓欢欣鼓舞,精神振奋,勇气倍增。

7月,为了打破蒙古军所建之重围,吕文焕和张贵约身在郢州的范文虎,南北合力出击,企图打通襄阳至郢州的交通线。但可惜消息被奸细告密,蒙古人提前埋伏在要害之地,张贵所率官军在龙尾洲全部覆没,张贵受伤被俘,因不肯屈服蒙元之脚下,而壮烈殉国。

至此,襄樊之战败局已定,随即元军开始对襄樊发起最后总攻。元军烧毁位于樊襄之间的浮梁,切断其唯一道路,自此樊城处于完全孤立之中。

樊城破,襄阳降;南宋亡,蒙元兴!

元军随即大举围攻樊城(内城),刘整在樊城西南用回回炮击破城郭,樊城军民奋起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元军攻陷,自愿守城百姓悉数被屠,而妄图活命者则跪地屈服于蒙元大军脚下。

樊城战绩已定,再无回天之力,守将范天顺自杀殉国。其手下副将牛富率敢死队员一百多人与元军进行巷战,元军死伤无数,但最终还是由于人数过于悬殊,敢死队员全部遇难。牛富见无力挽回樊城陷落的惨局,对天跪拜父母君王之恩后,走入熊熊大火之中,自焚而死。

樊城失陷后,襄阳再无所恃,城中也早已粮柴短缺,士气低落。不少官兵偷偷用绳索从城墙滑下,或化妆为民逃亡他处,或向元军投降。

不久,元军用回回人亦思马因所造巨炮攻打城池。巨炮之猛,令人胆颤。南宋民族英雄吕文焕虽有捐躯报国之心,但怜惜城中百姓,在万般无奈之下,开城门举城投降,在其请求之下,蒙元大军饶恕其百姓。历经六年之久的襄樊战役自此宣告结束。从此,南宋的门户大开,形势急转直下。

令人可发一笑的是,本来是民族英雄的吕文焕却“转职”成为元军灭宋之先锋。他被授襄汉大都督,在他的统率之下,蒙元和南宋降兵合力击退其它关口守军,并极为卖力地招降湖北和沿江诸州等将领。吕文焕也算为蒙元占领中原立下“汗马功劳”。

襄樊之战是决定南宋命运的关键一战,此战结束后,蒙元帝国加快其脚步。最终,南宋亡,蒙元兴!

最佳贡献者
2

在蒙古帝国交战史上,与宋朝的战争,可以说是蒙古打得最艰难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前后打了近半个世纪。而襄阳之战,则可以称得上是宋蒙世纪大战的一个缩影。读懂了这场战争,我们就读懂了整个宋蒙战争史。

(宋蒙之战)

一、开端:发动襄阳大战,是蒙古找了半个世纪才终于找到的打败南宋的一把钥匙。

蒙古为了灭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对宋朝进行了三轮试探性进攻。

第一轮是窝阔台时期,蒙古分中原、两淮、四川三路攻打南宋。最后因为主帅阔出被流矢杀死,蒙古不得不撤军。

第二轮是蒙哥汗时期,蒙古分四川、中原、大理三路包抄南宋。最后因为主帅蒙哥在四川钓鱼城下被打死,蒙古不得不撤军。

当这两轮进攻都失败以后,由于南宋内部斗争,四川泸州的守将刘整投降蒙古。他告诉了忽必烈,要想打败南宋,根本不需要像以前那样三路进攻,只需要攻打襄阳一地就可以了,只要把襄阳打下来了,南宋就败了。

(攻打襄阳,图取其意)

二、过程:襄阳大战是宋蒙持续时间最长的城市争夺战,蒙古想尽一切办法才把襄阳打下来。

蒙古围攻襄阳城,前后花了长达六年的时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蒙古可以说费尽心机。

其一,蒙古想方设法和襄阳守将吕文德谈判,开设榷场,在襄阳城外扎下钉子。

榷场是古代中国和北方少数民族做生意的地方。通过开设榷场,北方的马匹和牛羊制品,可以和南方的粮食、茶叶进行交换。

当蒙古人向吕文德提出这条建议的时候,吕文德不知道是哪根神经短路,居然觉得还很划算,同意了。没想到,蒙古人住下来后,不是做生意,而是直接修碉堡,不仅扎下了钉子,而且还截断了襄阳的外围粮道。

吕文德又气又急,最后一命呜呼,守襄阳的任务交给他的兄弟吕文焕。

(吕文焕)

其二,蒙古人围点打援,并拿下樊城,把襄阳变成孤城。

蒙古人在襄阳城外建立了基地以后,利用基地反复向襄阳发动进攻,也不断增兵,人数一度增加到10万人,这也是蒙古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不过,依然对襄阳毫无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蒙古改变了战争策略,他们不急于进攻襄阳,而是围点打援,困住襄阳,打击派到襄阳救援的宋军,打得宋军再不敢来救。

接着,蒙古军绕过襄阳,渡河攻打并拿下樊城。本来蒙古的水军不行,但是刘整投降后,带去了精锐的水师,有力地支持了蒙古人攻取樊城。当蒙古人拿下樊城以后,襄阳才真正成为孤城。

其三,蒙古人找到攻城利器,摧毁宋军的防城工事,给宋军心理造成极大的震慑。

蒙古骑兵擅长旷野作战,他们攻城能力比较一般。在攻打金国的时候,曾在金国中都城下攻击了半年,才拿下中都城,耗时很长。他们在攻打西夏沙州城的时候,因为攻击能力有限,甚至采用掘地道的办法。但是西夏将计就计,用烟熏的办法,呛死了不少攻进地道的蒙古人。

蒙古军在襄阳城下,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不过,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种叫做“回回炮”的攻城利器。据史料记载,当蒙古人发射这种“回回炮”的时候,一炮就把襄阳城墙上的角楼给完全炸塌了。

当然了,“回回炮”要想把襄阳城墙给炸塌,显然是困难的。毕竟只是石炮,不是炸药。不过,它对宋军的震慑力是巨大的。毕竟襄阳已经成为孤城。所以不久,吕文焕便投降了蒙古。

三、结局:襄阳大战标志着南宋在军事上彻底失败,此役后南宋再无力与蒙古抗衡。

蒙古军拿下襄阳后,长驱直入,往临安挺进。贾似道组织13万人马做最后的挣扎,结果在丁家洲全军覆没,很快,蒙古拿下临安,宣告南宋覆灭。

(参考资料:《元史》《宋史》)

3

襄阳之战,是蒙宋战争中最为旷日持久的一战。从咸淳三年(1267年)蒙军围城,至咸淳九年(1273年)襄阳陷落,前后总计六年。这是一次蒙宋大会战,双方都投入庞大军队,在战争过程中也不断增兵。这次会战不并局限于襄阳一城,而是以襄阳为中心的大区域战争。

这场大会战的进程大略如下:

咸淳三年(1267年),阿术与刘整发动襄阳之战后。刘整本是南宋降将,他对忽必烈建议说:“攻宋方略,宜先攻襄阳。若得襄阳,则浮汉入江,宋国可平。”忽必烈遂诏征诸路人马,命南都元帅阿术与刘整经略襄阳。

为了进攻襄阳,刘整向阿术献策,造战船五千艘,训练水兵七万人。阿术接受建议,招募水军,日夜训练,风雨不懈。刘整在南宋时得不到重视,还被整,到了蒙古后却如鱼得水,忽必烈提拔他为都元帅,与阿术平起平坐。刘整再出奇谋,在白河口修筑堡垒,以切断襄阳城的运粮通道。

当时襄阳南宋守将是吕文焕,他的顶头上司是其兄京湖制置使吕文德,兄弟俩皆一时之良将。蒙古入侵的警报传至临安,竟然被贾似道扣下不发,皇帝蒙在鼓里,南宋也错失救援襄阳的最好时机。次年(1268年)阿术又分兵包围樊城。

自从孟珙在1239年收复襄阳、樊城后,他便指出这两座城池的重要性:“襄、樊为朝廷根本,今百战得之,当加护理,非甲兵十万不足守。”此后,襄阳、樊城的防御工事得到大大加强,城池固若金汤。吕文焕据城固守,一时间蒙古军也难以攻下。吕文焕组织士兵主动出击,攻打蒙古人的沿山诸寨,然而损失惨重,以失利而告终。

咸淳五年(1269年),蒙古再发民兵两万赴襄阳前线。阿术在樊城外鹿门山筑城堡,显然意在长期围困。京湖制置使吕文德派都统制张世杰前往阻击阿术,但在赤滩浦被蒙军击败。而后阿术又派遣一万五千人,扼守住万山、射垛冈等几处通道,试图完全切断襄、樊与外界的联系。

此时,南宋朝廷的援军终于姗姗来迟,但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沿江制置副使夏贵,率三千兵船进援襄阳。夏贵水师行至鹿门山,遭到蒙军水师的阻击,损失两千多人。接紧着,另一支由范文虎指挥的水师也败走。

更糟糕的是,在大战关键时候,京湖制置使吕文德病逝于鄂州。

在襄、樊陷于苦战之时,贾似道还在弄权,成天忽悠皇帝。为解襄、樊之围,贾似道命京湖制置使赵庭芝往援,又派范文虎去制衡赵庭芝,致使救援行动一拖再拖,毫无进展。

与南宋援军的拖拖拉拉相反,蒙古不断增兵襄樊,忽必烈把宿将史天泽调往前线。史天泽添筑长围,襄阳与外交通断绝。到了咸淳七年(1271年),蒙古又从川蜀大举出击,以牵制京湖宋军。范文虎率两淮舟师共计十万人救援襄樊,以失败而告终,损失惨重。

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襄阳守将吕文焕,樊城守将范天顺、牛富苦苦支撑。此时两座城池情况越来越困难,所赖两城积粮颇丰,尚得以维持,只是生活日用品奇缺,军民生活极其艰苦,伤亡也越来越大,军队与物资都得不到补给。

无论再坚固的城池,也禁受不住旷日持久的消耗。咸淳八年(1272年)三月,元军取得重大进展,攻破樊城外防线。在此危难时刻,民兵的表现倒比朝廷正规军要强,张贵、张顺率三千民兵突破元军的重重封锁,进入襄阳城。张贵入城后,复派两人冒险赴郢州,向范文虎求援,意在夹击元军。岂料张贵冒险出击,范文虎的援军并没出现,加上叛徒泄露情报,遂陷入元军重围,力战而死。

对襄、樊守军来说,更糟的事情出现了。回回人亦思马向元朝献上新研制的巨石砲,俗称回回砲,可以抛出巨大的石块,用力省而射程远,威力巨大。忽必烈如获至宝,马上将回回砲送抵前线。

咸淳九年(1273年)正月,在回回砲的猛轰下,樊城在坚守四年多年,终于被元军攻陷,范天顺、牛富以死殉国。樊城沦陷后,襄阳更是势孤力单,元军将回回砲送到襄阳城下,全力攻城。吕文焕已是心力交瘁,对朝廷的无所作为更是痛恨。他没有像樊城守将那样殉国,而是选择了投降。

历时近六年之久的襄、樊保卫战,终以悲壮的方式而告结束。

4

忽必烈继承汗位以后,首先平定了内乱。随后,就决定灭亡南宋,完成统一大业。
那时,南宋四川守将刘整投降了蒙古。刘整是南宋名将,有勇有谋,作战勇敢,打了很多胜仗。当时,南宋的宰相是大奸臣贾似道,他把持朝政,只顾吃喝玩乐,根本不把抗击蒙古的事儿放在心上。不但如此,他还打击朝中主张抗击蒙古的大臣,把抗击蒙古的
名将向士璧、曹世雄害死了。刘整眼看着自己的性命也将不保,就带着部下投降了蒙古。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刘整献出了一条灭亡南宋的妙计:襄阳是南宋的门户,先攻襄阳,打开大门,然后顺着汉水进入长江,往下直捣南宋京城临安。忽必烈非常高兴,就采纳了刘整的计策。
襄樊是襄阳和樊城的合称。襄阳在汉水南边,守将是吕文焕;樊城在汉水北边,由范天顺把守,襄樊城里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城墙也十分坚固,易守难功,而且两城之间有浮桥连着。公元1268年,忽必烈派阿术为主帅,刘整为副帅,进攻襄樊。阿术和刘整将襄樊团团围住,并在江边修筑堡垒,在河中钉上木桩,拉上铁链,想把南宋军队困在城里。第二年,忽必烈又派史天泽和驸马忽刺也来攻打襄樊。史天泽到后,又加强了包围,并对襄樊城发动了猛攻,但是没有打下来。一到雨季,汉水涨水,襄樊周围到处都是水,蒙古不得不停止进攻,这样打打停停,一直打了5年。
公元1271年,忽必烈见久攻不下又派四川的军队来进攻襄樊。这时两城已经被围了5年,城里的盐、布、粮食等都用完了。南宋派范
文虎去救援,可是他贪生怕死,根本就不敢去。1272年,驻扎里郢州(现在的湖北省钟祥县)的南宋名将李庭芝,他听说有条清水河,直通汉水,可到达襄阳,便命令修造了100艘小船,装满粮食、盐等东西,派士兵将领张顺、张贵去支援襄阳,张顺的绰号叫“竹园张”,张贵的绰号叫“矮张”他们俩都很有本事,他们马上答应了这件事。
天夜晚,张顺、张贵带着100艘小船,向襄阳冲去。元军(当时元朝已经建立,所以叫元军)一点准备也没有,又是到晚上,他们不知道宋军来了多少人,就不敢和宋军交锋。张顺、张贵他们沿途斩断了许多铁链,拔掉了许多木桩,从元军的包围中冲了过去。第二天早上到达襄阳时,却没看见张顺。过了几天,人们看见张顺的尸体浮在江中,身上中了六箭和四处刀伤,手里还握着弓箭,仿佛还要射杀敌人呢。张贵等人的支援,大大增强了襄樊士兵的士气,张贵建议联络郢州宋兵来夹击元军,于是派了两个士兵,潜水将蜡书送了过去。范文虎答应派5000人来夹攻元军,并约了时间,于是在一个夜晚,张贵带着大军从城里杀出,向元军猛攻,可是范文虎不敢打仗,带着兵跑了回来,于是元军就专门进攻张贵,后来张贵负伤,被元军捉住,让阿术给杀害了。
忽必烈见襄樊总是攻不下来,就向将领们问计。这时,有一个名叫阿里海牙的将领对忽必烈说:“襄阳和樊城就像牛的两只角一样,它们互相支援,所以老也攻不下来。不如先攻樊城,攻下之后再进攻襄阳,一个一个地消灭。”忽必烈一听很有道理,非常高兴,就马上命令阿术先攻打樊城。阿术集中大军猛攻樊城。这时,元军又运来了威力很大的回回炮,他们用回回炮轰塌了城墙,然后争先
恐后地往前冲,可是宋军的箭和飞石,像雨点一般地飞了下来,元军被压得抬不起头。后军将领张弘范急忙带兵冲了上来,可还是没有用,连张弘范都中了一箭。
樊城守军为什么这么厉害呢?原来襄阳的守军通过浮桥,不断地过来支援。因此,元军在攻打樊城,可还是跟同攻两个城一样。
阿术也看了出来,要想打胜仗,就得截断浮桥。于是,就命令士兵向浮桥进攻,烧断了浮桥。这一来,樊城就得不到支援了。元军又向樊城猛攻。最后攻破了城池,主将范天顺自杀了。副将牛富带着最后的100多人,拼命抵抗,后来也投火自杀了。
樊城被攻占之后,襄阳就成为一个孤零零的城池了,吕文焕急忙向朝廷告急。朝中大臣们就想叫高达去支援。可是,吕文焕和高达有仇,贾似道不同意。吕文焕听说要派高达来,不要支援,在城里等死了。这时阿术就派刘整来劝吕文焕投降。吕文焕本来就不想
守城,就乘势准备投降了。公元1273年2月,吕文焕打开城门,投降了元军,忽必烈马上任命他为襄汉大都督。
襄阳、樊城被元军夺取以后,南宋的大门就被打开了。公元1274年,忽必烈命令左丞相颜为统帅,率领20万大军,沿汉水进入长江,水陆并进,沿长江东下,一直扑向南宋京城临安。公元1276年,元军进入临安,到1279年,南宋全部被元军打败了。这样,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了整个中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