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青岛举办的农机人年度盛会,刚刚结束。人们从天南海北赶来参加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兴趣盎然地欣赏了各大厂家的产品展示。据道友们传递的信息:这次展会,比过往搞得都隆重,且规模之大、参展人员之多,展示效果空前,没有一点点冬季来临的感觉。特别是,展会释放出了农机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的信息!农机具智能化的演示宣传,成为会议的重点与亮点。政府推进,厂商推广,农机智能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主题,也是农机人面临的一场新的革命。
作为农机人,在农机市场转型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选择?选择对了,是一种新的生存机遇;选择偏离了轨道,将是一个不归路。也许一些道友们不会这样认为,大多数人更容易接受心灵鸡汤的传播并及时响应;也有部分道友陈旧观念作祟,不愿意或难以改变;还有一些谨小慎微者在观望等待。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思考,面对多变的市场格局变化,怎样才能做到进有方向、退有余地、观有重点,以稳步踏入新农机时代。
一、格局在变
在此次展会上,无人喷药飞机,无人插秧机,无人收割机,无人拖拉机等智能化农机新产品层出不穷,算是让农机人大开眼界。他们从好奇到惊奇,从惊奇到体验,切身感受到未来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实现无人机操作再也不是梦,但离市场和客户认可、接受与认购还需要时间。
另外,农机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在产品的应用与用户的操作水平上尚存差距。智能化农机,并不是真的就无需人工的管控,而是对操作人员的文化层次要求更高。问题的关键是,农村新型农民,少得可怜,基本都是四十岁以上的大户在承包经营。农村的80、90后们,绝大多数都上了大学,并留在了大城巿就业。智能化农机单纯靠农村现有的农机手实现智能化操作,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产品研发贴近农机市场现实状况,加强对农机合作社人员的培训,也是推广智能农机的重中之重。
农机市场格局在变,农机生产企业与代理商,以及用户随之在变,冲在前面很可能因为缺乏经验而成为改革的牺牲品,等待观望者也许很难把握制高点,其实商场与战场同理,只是事不同理同罢了。正所谓,领先一步是找死,原地踏步是等死。
二、思路在变
农机人在农机新时代,如果仍以不变应万变,或将成为笑柄。延误了商机就等于失去了市场,十多年的农机高速增长期,让一部分靠运气成功的生产商和代理商肓目跟进。例如,烘干机市场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得与失,由于无计划生产,无计划经营和高额补助无底线助力,使得一些厂商肓目扩张赊账经营,最终导致一些企业息业、关门、倒闭。同时,烘干机行业的呆账、死账,重演了多年前的三角债务,严重影响到行业的正常运行。有不少烘干机用户,因为不挣钱、赖账被告上法庭,最终还是因异地执行、困难重重,不了了之。
目前的事实,相信只要是农机人,都不同程度有所体会和教训。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机行业下滑,农机补贴政策兑现环节错综复杂,一些部门占用、挪用、补贴资金,从公示7天改为公示一个月。人们不清楚公职人员的任用时,也是否要公示一个月为限,农民买台补贴机具,怎么就成了八年抗战时的百姓进城了呢?少数部门办补机构的懒政,严重干扰了惠农政策的落实兑现。还有不少地方,不是年初出台文件政策,而是要每年五、六月份,甚至七、八月才公布当年的?贴政策。经过整治,农机行业的腐败案件已经大幅下降,然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不作为成了通病……。
针对智能化农机的工作推进,一些地方部门出台了相应的项目措施。有位生产厂家的年轻朋友,建议笔者争取申请办理项目计划。说实话,对项目资金和补贴资金的兑现,我们还是要谨慎面对,不能贪图一时得失。过去农机人听到补贴政策和项目资金,有相当一部分道友会不择手段,去攻关争取项目计划。而现实中,人们对此都意识到,有一定的风险系数存在。
一位农场主朋友是这样告诉笔者的:有一个上千万元的蔬菜项目,饭吃了、礼也送了,当真正要签合同时,负责项目人员提出,要先付项目总额的25%的现金作为回扣。当这位朋友征求笔者意见时,笔者认为“无底线”的事少干,尽管一些道友读到此处,或多或少会觉得文章偏离了主题,其实这就是我们农机人在前行的路上,需要不断调整思路的关键之所在。
三、用户在变
新型农机手的自然形成,难度越来越大了。农村的土地流转与不流转,对种地承包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变化不是太大,我们也应当相信相关部门对农村农业的发展,一定会有较为稳妥而且长远的发展规划。但现实生活中的农村留守人员趋于老龄化,并成为农村人员的结构主体。如指望这些人实现智能化农机大规模应用是不现实的。
人们都期待着我国的农村农业像发达国家一样,梦想实现农场与农场主的新型模式,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改变的首要问题,就是需要有好的政策吸引知识青年回乡创业。
农机手和种田大户的年龄结构与文化层次不改变,再鲜美的心灵鸡汤,也改变不了现实客观存在的问题,会阻碍现代化农业前进的步伐。因此,笔者认为,农机市场智能化的发展,还有以下三点必要条件需要具备:
第一:改变用户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是当务之急。在任何时候,人的因素都是摆在第一位的,再智能的产品也需要人工操作。智能农机具的推广应用,不会因为研发了一个新的产品,整个农机市场就会无条件的改变,还需要政府支持,需要演试推广,需要市场认同,需要代理商认知,最终需要用户认购使用,才算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特别是农机代理商千万别简单地对待智能化的农机市场。
第二:现有的智能农机具,除了机械的表演试验外,其实产品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距现实操作使用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例如,无论是插秧还是收割,需要周边打点后才能智能无人操作,特别是对操作人员的文化水平要求更高,最关键的是速度与节奏没有人工快和灵活,遇到卫星信号差,其程序还要重新设置。
第三:产品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尚有提升空间。
笔者认为,作为农机人我们需要改变的是:(1)接受新事物、把控新机遇;(2)不上当、不跟风、稳步前行;(3)做好老农机,推广智能产品,尽全力、留余地。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相应改变我们自己的格局,并与时代同行,才是我们农机商人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