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郑庄公为什么要掘地见母?

郑庄公为什么要掘地见母?

2020-11-19 03:01阅读(59)

郑庄公为什么要掘地见母?:有人说历史就像一部老套的电视剧,有许多相似重复的人和事。还别说这句话蛮有道理的。比如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就曾在儿子嬴政登基:-掘

1

有人说历史就像一部老套的电视剧,有许多相似重复的人和事。

还别说这句话蛮有道理的。比如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就曾在儿子嬴政登基不久想废其王位,立自己和嫪毐所生的私生子为王。

不过最后秦始皇及时出手粉碎了母亲和嫪毐的阴谋,果断出手杖毙了嫪毐及其子,最后把母亲赵姬关进了小黑屋,并发誓“母子今生永不相见,除非在黄泉。”铁石心肠的秦嬴政始终没有违背誓言。

▲秦始皇

”无独有偶,早于秦始皇500年前春秋时期的郑庄公也曾发过这样的誓言。原来郑庄公的母亲也想废掉他,想立他的亲弟弟为王。结果母亲和弟弟失败了,郑庄公把母亲关进了小黑屋,并发誓“母子永不相见,除非在黄泉”。

然而郑庄公却有个不同于秦始皇的结局,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郑庄公(前757~前701)姬姓,郑氏,字寤生,春秋时期郑国的第三位君王,是郑武公的嫡长子。

相传郑庄公(小时候叫郑伯)出生后遭到母亲武姜的嫌弃,原来郑伯是在母亲睡觉时生下来的。当时武姜睡醒后一翻身,身边竟然躺着一个小娃娃,吓得尖叫起来,从此母亲很不待见郑伯,给他起名字叫寤生。(痦:睡意朦胧的意思)。

转眼多年过去了,郑武公病危,作为嫡长子的郑伯继承了王位,是为郑庄公。

这时母亲武姜很不情愿让长子郑伯接班,想让次子、也就是郑伯的弟弟叔段接班,原来武姜很喜欢次子。

想归想,按照《周礼》继承制来说:“嫡长子为贵”,有长子轮不到次子,母亲只好暂时接受了现实。

▲郑庄公

又过了几年,母亲始终放不下让次子叔段当王的念头,于是就和次子密谋,计划发动政变夺了郑庄公的王位。

叔段就在自己的封地招兵买马发展势力,等待时机母亲在叔段政变的时侯应外合配合行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进行着。

常言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在叔段自以为准备好发动政变后,突然发现自己还真不是哥哥的对手,造反没没几天就被郑庄公用霹雳手段扑灭了,叔段自杀了。

随后母亲和弟弟密谋造反的糗事暴露无遗,郑庄公怨恨不已,就把母亲软禁到了今临颍县城西北角一黑屋内,最后发誓“今生母子永不相见,除非在黄泉”

▲郑庄公

说实话母亲确实做得不对,郑庄公在火头上也欠冷静,造成如此结果是母子欠缺沟通,彼此没给对方一个机会。到最后郑庄公发誓把这个机会堵在了门外,母子之间的这个结,看来今生无法解开了。

所幸郑庄公有一个头脑灵活的手下(大夫),此人名字叫颍考叔,考叔不但聪明而且是个大孝子。眼见大王和母亲闹僵,他不想让大王背上不孝之子的恶名,他要打破这个僵局。

有一天考叔捉了十几只枭鸟献给了郑庄公,说我抓了几只枭鸟,咱们把这些鸟煮了吃当下酒菜吧,这些都是不孝之鸟。

原来枭鸟长大后没有食物就把生它的母枭吃了,郑庄公说“好啊,咱们吃了这不孝之鸟”。

鸟肉煮熟了,大家一边喝酒一边吃肉,这时考叔把一些鸟肉偷偷藏在了自己袖口里,郑庄公看到了说“你吃了喝了,怎么还拿走呢?”

考叔说我的母亲没吃过鸟肉,我想拿回去给母亲吃,郑庄公听罢眼圈一红,差点落泪,很伤感喃喃自语道:“你们都能孝敬母亲,可我呢?”

考叔一看火候到了,于是说“大王你也有母亲啊”。郑庄公就把自己发的誓言说了一遍。

▲掘地见母

考叔说我有一个办法,既让大王不违背誓言,还能见到母亲,郑庄公急忙说“快快讲来”。

考叔说:“我们往地下挖,挖到有黄水冒出的地方,这里就是黄泉,然后再挖到小黑屋内,大王和母亲在地下相见,这不就是黄泉相见了吗?

郑庄公一听大喜,依言掘地道母子相见,至此母子团聚,多年的恩怨就此化解。以上就是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

文/秉烛读春秋

2

因为权力斗争。

郑庄公是嫡长子,所以继承了公爵。但他的母亲武姜不喜欢他,时刻想给自己的小儿子也就是共叔段谋求利益。

郑庄公没办法,不断被母亲要求,封了不少地方给弟弟。后面,共叔段野心越来越大,干脆起兵造反,结果手艺不行,被郑庄公干脆利索击败,共叔段逃亡出去,死在外面。

查来查去,郑庄公发现很多证据,自己母亲暗中支持弟弟造反,所以,愤怒之下将母亲异地安置,并发出了重誓:

不及黄泉,永不相见。

也就是,咱们母子今生不见了。

后面有个年长大臣劝说道,您不知道,为何您的母亲不喜欢你?因为生育你的时候,你是倒着生的,折腾你母亲很长时间。所以,您的小名叫痦生。

郑庄公后悔了。但发出的誓言怎么办?

大臣建议,找个地方向下挖掘,见到地下水就挂一个牌子,写黄泉二字,这样母子就可以见面了。如此,母子抱头痛哭,和好如初。

这就是掘地见母。

可惜,当时人并不感冒这个故事。

《左传》评论说:

郑伯克段于鄢。

郑庄公是公爵,被称呼伯。同样,作为正统国君消灭叛乱应该用:平、靖、定,这些动词才是合理的。然而,却用了克—以下克上、克敌制胜的克,完全是讥笑郑庄公,说他与共叔段是地位相等的势力。

东汉赵歧解释三不孝,第一是: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就是说,郑庄公作为哥哥,本就有引导教育弟弟走正途的义务;对母亲不合理不合法的要求则应该给予劝阻说明。

而不是故意按母亲让弟弟野心逐步膨胀,最终合法地消灭弟弟,再以这些正当理由软禁已处于不义境地的母亲。

这其实是大不孝!

3

因为他在此之前发过誓:“不及黄泉,勿相见也”。

郑庄公的誓言,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只要活着,就不想看到你!”是不是有点像《甄嬛传》里的雍正,知道皇后害死纯元的往事,又不能废后,就发誓“死生不复相见”?那深入骨髓的仇恨。


郑庄公为什么这么恨母亲?其实也不能怪他,这母亲实在是不太靠谱。

郑庄公的母亲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就是郑庄公,因为生产的时候难产,就干脆给儿子起名叫“难产”(寤生),一辈子不喜欢他。

老太太喜欢的是小儿子段,曾要求丈夫传位给小儿子,被拒绝了;在郑庄公继位后,又为小儿子请封;然后怂恿小儿子选择:“你来攻打京城,杀了你哥哥!我偷着帮你开城门。”

摊上这么个不靠谱的妈,郑庄公肯定挺火大的。所以等剿灭了弟弟,他就发了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但是没过几天,他就后悔了。也可能是因为母子之情,血脉相连,也可能是出于政治考虑,怕被国人指责“不孝”。

手下有个聪明人,给他出了主意:您只说“黄泉”相见,又没说是人死后的阴间黄泉,还是地下水的黄泉。

郑庄公一听,这办法不错。于是偷换概念,挖了个深深的隧道,和母亲在有地下水的地道里相见。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