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有大有小,天命。
问答,有问有答,我是小蜗,我来答题。
引言
刘备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以一织席贩履之徒,割据两川之地,成就霸业,成功之处自不必说。
诸葛亮号称“卧龙”,自比管仲、乐毅,躬耕于南阳,从一个落魄士族,跻身于三国时期的名门望族,诸葛亮居功至伟,协助刘备完成“隆中对”的政治规划,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但也成就了三国鼎立之态,诸葛亮的能力也不必多说。
然而蜀汉集团,是存在过统一天下的资本的。最终却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归其原因,不外乎操作上出现了失误,而刘备的失误,给予蜀汉集团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正是这些失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匡扶汉室”的志向难以实现。
继承人的选择不当
公元184年,二十三岁的刘备,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崭露头角,被封为安喜县县尉。自此登上了争霸天下的历史舞台,可谓是戎马一生。
虽然半世颠簸,但也育有三子,刘禅、刘文、刘理,刘婵为甘夫人所生,是刘备最年长的庶子,而其余二人生母不详,多半为姬妾所生,论传承刘婵为嫡传后代。
除了亲生儿子外,刘备还有一个义子刘封。刘封自刘备沦落至荆州起,就被刘备收为义子,跟随刘备征战天下。刘封在火烧博望坡、赤壁之战及西川之争中均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更为突出的是,汉中之战中,单挑曹操手下战力最强的“虎痴”(许褚),胆略可见一斑。所以说,如果按嫡庶长幼的常理,传承给予刘禅无可厚非,但论能力及蜀汉未来,刘封才是最合适人选。
刘备在晚年考虑继承人的问题时,深知这位同他摸爬滚打多年的“义子”的能力,但是刘封毕竟不是嫡传亲生的,汉室正统的思想让刘备犹豫不定。他曾询问诸葛亮,诸葛亮的回答也是很冷血,说:“刘封胆识超群,立他为继承人也是个英明的选择;如果不立,就要除掉他,因为他战功比较大,会对您的继任者构成极大的威胁。”诸葛亮几乎就断定了刘封的结局,不立则死。
于是刘备又派人到荆州,询问义弟关羽意见。关羽认为刘封不是嫡传的亲生儿子,立场非常坚决,回复刘备,刘封万万不可立为储君。自此刘封的继承之路彻底断绝,刘封与关羽的仇恨走向明处。
公元219年,关羽久攻襄樊未克,被吕蒙偷袭荆州得手,在曹军和吕蒙的夹击之下大败,荆襄九郡尽失,困守麦城。于是向刘封求救,刘封想起继承人的怨恨,但对于救援关羽也是犹豫不定,本想增援,但经孟达提醒,仇怨战胜了理智,决定见死不救。关羽也因此失去了最后的希望,被东吴军队擒获。
刘备因继承人的选择争端,导致蜀汉的败亡之路的开端,刘封这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在随后的争斗中败亡。刘备最后,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赐死刘封。所以才有了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权,刘婵行若傀儡般的存在,这对于追随刘备的人才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刘婵虽然处于弱势,但也不乏追随者。蜀汉集团内部的分裂正式拉开序幕,这也是蜀汉衰败的开端。也正应了一句古语“地在人失”,人才匮乏成为蜀汉最大的困局,也是失败最大原因。
意气用事,导致国力大损
刘备以荆州为基础,与东吴建立联合,夺得益州,并在汉中之战中,正面抗争曹操,最终以曹操的败退而告终。蜀汉政权如日中天,虽然得到了一座空城,但是汉中对于刘备的地理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
人常言“盛极必衰”,蜀汉也是如此,关羽进军襄樊,震惊天下,刘备在汉中已经取得胜利,如果关羽再次在襄樊胜利后,刘备发展成为三国最大的诸侯,也并不是不可实现,匡扶汉室的梦想也是有可能实现。但是梦想往往败给现实。关羽没有创造奇迹,关羽在久攻襄樊后,被多方夹击下败亡。
如日中天的蜀汉,在荆州失去后,孙刘联合的形态,再次回归到了起点,蜀汉的崛起以失败而告终,魏强而孙刘弱。但是关羽的死亡,是刘备没有办法接受的,也许是刘备真的老了,感情和义气超过了他匡扶汉室的梦想。
荆州失利后,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以“为关羽报仇”为名,兴举国之兵讨伐吴国。然而悲剧之后,剩下的就是凄凉,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不但没有为关羽报仇,而是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损失大批蜀国精锐,文臣武将折损严重,其中马良就在此役中损命。刘备恼羞夷陵之战的惨败,一病不起。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
有识人之能,但无用人之才
在三国争霸时期,刘备的起家史,和刘备的招揽人才的能力是分不开的,就连曹操对于此也是甘拜下风。但是刘备的协调能力却存在着不足之处。
首先,刘备身边贤才虽多,但却不能像曹操那样,正确的协调好人事关系。例如“凤雏”庞统和“卧龙”孔明不和,致使庞统负气争功,身死落凤坡,刘备损失了最强的军事谋臣,独剩诸葛亮一个支柱,但是诸葛亮的长处在于统筹和内政;另外让孤傲的关羽坐镇荆州,致使荆州地区的内部矛盾激化。关羽由于性格孤傲,又不懂协调之道。刘备在明知关羽性格的前提下,没有有效预防和干涉,造成关羽与驻防公安、南郡、上庸重镇的将军糜芳、付士仁、刘封等人的关系都很僵,这直接直接加速了荆州孤立局面,
其次,没广泛选拔后备人才,也没有处理好荆州集团与益州集团的矛盾。刘备在荆州士族的支持下,最终攻占益州。刘备集团分为除了关羽、张飞的核心外,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在其内部行成三足鼎立的形态。但是刘备为了稳固益州,所以除了诸葛亮等极少荆州人之外,刘备并没有及时对其他士族委以重任。这就造成了荆州人士流失,造成了人才的日渐枯竭,随着荆州的失陷,蜀国人才也就受限于益州一州之地。从而导致出现诸葛亮北伐时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困境。
再者,刘备虽然封了“五虎上将”,但是封号与权利明显存在不符,除了关羽、张飞外,其他三人并没有得到重用,都成为了刘备提防的人。
其中,曾令曹操割须断袍、闻风丧胆的马超,虽然被刘备封为“五虎大将”之一,但在刘备处始终未被重用,马超自投靠刘备后,彻底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直至埋没而终。而赵云论武功谋略,也是不下于关羽的人才,追随刘备出生入死多年,但是在刘备当权的时代,从未独领一军,地位甚至不如魏延。谋臣尽失,武将上升无路,虽然招揽人才无数,但没有用武之地,流失也就成了主流。
实力悬殊
关羽“大意失荆州”,给诸葛亮的“隆中对”画上了句号。刘备的“夷陵之战”为蜀汉的衰弱埋下了伏笔。外加用人不当,导致人才流失,最终成为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集团主政,虽然内政得到治理,但是军事能力却逐步下降。而诸葛亮北伐的目的,也多为出于缓和内部矛盾的手段,失去战略手段,后期的蜀汉也仅仅是刷刷存在感,在三国后期就是一个最弱的存在。
曹魏占据中原九州,人才辈出,而且人口经济繁荣。东吴虽不如曹魏,但也是富庶之地,均非蜀汉可比。蜀汉之所以能够存在,一为地利天险,二为东吴与曹魏的平衡博弈。统一天下的梦想,是遥不可及的,随着机会的流失,梦想也就彻底破碎了。
结束语
刘备在占有荆州、益州时,达到鼎盛状态,是匡扶汉室一统天下唯一存在的契机,但是由于刘备的失误,造成内外部矛盾加剧,最终蜀汉走向衰弱,统一天下的愿望也成为了泡影。诸葛亮虽然北伐的口号打的很响,但是更多的是弱者的咆哮,可怜也可悲,徒增伤感而已。
另:刘备其能力与先祖刘秀相比,差之千里亦!!!
(本文图片为电视剧《三国演义》剧照,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
我是头条小蜗,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小蜗窥文史
三国刘备联合孙权,自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后,依靠着诸葛亮,庞统和法正等众谋士的出谋划策,再加上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能征惯战猛将的拼杀,经过十年左右的,从一个小白到迅速抢占并拥有了荆州四郡,益州,汉中和上庸等一大片根据地,按照着《隆中对》的蓝图,第一步已经基本实现。
其中在和曹操的汉中争夺战中,刘备第一次完胜曹操,让人看到了刘备完成统一全国的机会。可惜后来关羽败走麦城被杀,荆州丢失后,实际上刘备已经丧失了向先祖刘邦,刘秀一样统一天下的机会。再加上后来一怒为云长,落得夷陵惨败,彻底的失去了与北魏抗衡的机会。就连东吴他都打不过,何况强大的曹魏?
分析下之所以刘秀能夺取天下而刘备做不到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出身和基础
刘秀根红苗正,是正宗的大汉皇亲,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王莽篡立新朝,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刘秀跟着哥哥刘演,和南阳的诸多子弟共同起兵,起步就比刘备高出很多。而且上面还有刘演大哥罩着,刘秀坐享其成。
刘备的大汉皇叔就是个传说。当时汉献帝为了拉拢刘备,翻看家谱,才算认的皇叔。即使如此,他也比当时的刘表,刘璋等正宗的皇族差的很远。刘备上无片瓦,一无所有的时候,刘表就已经坐拥荆州八郡,刘璋拥有益州天府多年。
刘备起兵时家境贫寒,还是靠着张飞关羽“桃园三结义”才勉强拉起了一支小队伍。后来即使有糜竺,孙乾,简雍等人的加盟,刘备还是实力单薄,只能依附于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孙权等人,一直寄人篱下,这根本就没法跟刘秀比。。
第二,谋略和武功。
刘备的识人善任功夫一流,武功和谋略很一般。这从夷陵之战就可以看出端倪。也没见到刘备在攻城掠地上有什么大的能力。基本都是下面的武将冲锋陷阵。
而刘秀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谋略出众,是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样的文武双全的人。打仗有时候是身先士卒,亲自冲锋陷阵的。
比如他的第一次惊艳之作就是昆阳大捷。成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当时包围昆阳的王莽大军号称百万之多,而刘秀只借到了2万人马。刘秀亲率千余精锐为前锋,反复冲杀,王莽军大败。昆阳城内守军见城外汉军获胜,趁胜出击,一举击溃号称百万大军的王莽部队,一时间刘秀威名传遍天下!
第三,政治旗号。
王莽用非法手段窃取的大汉江山,建立的新朝。倒行逆施,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而刘秀打的是“复高祖之业”和“光复汉室”政治牌,旗帜鲜明,理由充分,出师有名。
而刘备则不然。当时汉献帝还健在,曹操也没篡位,是汉相,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名正言顺。刘备虽有衣带诏之说,但就和他的大汉皇叔一样,无法考证。也许是,也许不是。这就模糊了。刘备的政治分其实还没有汉相曹操的多。
第四,文臣武将。
刘秀手下几乎网络了当时天下所有的英才,光是后来当皇帝分封为列侯的功臣就有360多位!这远非刘备可比。
刘备手下也就是五虎上将,而刘秀手下有28个著名的将领,史称云台二十八将!而且好多将领和刘秀一样,都是文武双全之人。
总结,为什么刘秀能统一全国而刘备不行。
刘秀出身正统,手下战将如云,而且好多战将都和自己一样,文武双全。刘秀一家独大,别人没有与他争夺天下的机会。
刘秀就不多说了。主要说说刘备。
反观刘备,曹操一直碾压刘备。无论从政治,经济,人口,地盘还是谋略,还是战将,谋士等都比刘备胜出很多。特别是谋士,曹操连不愿意出仕的司马懿都强行征召到身边,为其所用。也正是司马懿的联吴的损招,让刘备失去了荆州和关羽。刘备也就基本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可能。
不光曹操刘备打不过,即使是孙权,也把刘备害的不轻。本来双方是盟军的关系。但是孙权一直拿当初借给刘备的南郡说事。南郡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刘备不愿意还,就一直找借口拖着孙权。
孙权于是借着刘备亲征益州,荆州空虚,派吕蒙抢占了长沙等三郡。刘备领兵来夺,又赶上曹操出兵汉中,威胁到了益州的安危。刘备不得已,把湘江以东的三个郡划给了孙权。
等到后来刘备攻占了汉中,关羽领兵北伐之时,孙权撕毁跟刘备的盟约,暗合曹操,南北夹击关羽。徐晃在襄樊缠住关羽,孙权在关羽的南面突然袭击,派吕蒙陆逊把关羽的老窝给端了!最后关羽被俘而亡。
这时候的刘备如果头脑清醒,不再发动夷陵之战,可能蜀国也不会让他搞得那么凄惨。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几年积累的家业付之一炬。刘备也羞愧难当,一年后病死在白帝城。都没脸回成都!
综上所述,刘备跟光武帝刘秀相比,就如同萤火虫和璀璨的星空相比一样,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十万八千里。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朋友点赞评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速联秒删。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简单一句话:时也,运也,命也。
刘备,字玄德,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又在诸葛孔明的辅佐下,由一个织席贩履的小人物,发展成为三足鼎立之一的一方诸侯,足以说明其能力是相当了不起的。
刘备的前半生一直在颠沛流离,年过半百,尚无立锥之地。世人都说吕布是三姓家奴,其实刘备投靠的主子也不少,不过每次刘备无论在什么人那儿,别人都是以客卿对待,没有哪个人敢小视他,包括大名鼎鼎的曹操。刘备其人大仁大义,可以说其成也在"义",败也在″义”。
刘备成事的左膀右臂是关羽,张飞,而正是一个“义”字将三人捆绑在一起,如果没有关羽和张飞,那刘备将一事无成,终将是一介草民。只因有了关羽和张飞的扶佐,才使得刘备在当时的军阀混战中保存了下来,当然,刘备个人的能力也不容小觑。刘备统一全国的最佳时机是在其登基后,如果能够过上几年安稳日子,以强兵富民,待到时机成熟,天下有变,东联孙权,中倚关羽,西靠刘备御驾亲征,则北魏可灭。当然,这需要统一思想,总揽全局,合理谋划,还有可能大事可成。
刘备事业的衰败是从关羽擅自北伐开始的,其实关羽在北伐之前,最起码应该先通知刘备一声的,可惜没有。关羽的这次擅自行动,不但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也丢掉啦战略要地荆州,更为要命的是,刘备为了全当年的那个“义”字,不惜与东吴一战,结果损兵折将,一败涂地。经此一败,西蜀元气大伤,众多良臣猛将死于战斗之中。最为要命的是,刘备本人也因此失去了生命,再也无法实现复兴汉室的雄心壮志了。但是如果不为关羽报仇,丧失掉了这个"义”,那就丧失了他的立身之本,更是无颜生活在这个世上了。
所以说刘备成也关羽,败也关羽。一个“义″字成了他成败的关键。
刘备和刘秀的条件有很大不同。刘秀起兵的时候,西汉已经亡了,是王莽的新朝。而刘备起兵的时候,东汉还没亡。汉献帝还在曹魏手里捏着。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去分析刘备的创业,就会有几大特点:
1.创业天花板,汉献帝不崩,无法称帝。
2.曹魏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受到钳制。
3.三分天下,刘备的蜀国易守难攻,虽向南发展,但发展空间有限。
4.失了荆州,失去战略桥头堡。刘备倾国之力想去打通下游的通道,可惜被陆逊火烧连营,国力大损,只能进入守势,无力逐鹿。
5.蜀国的地盘是抢回来的。当地士族有不满情绪。人心不稳。时不时对刘备使绊子。
综上所述,天时地利人和,其实都不占优。虽贵为汉室宗族,占了点舆论的优势也无力回天。
刘备与刘秀的最大区别是“隐忍"度,同样是最亲密的兄弟被杀,但做法却大不一样。
刘备只有一场联吴赤壁之战,与其说是联合,不如说是投靠,之后其对吴,魏两国也尽是败仗,地盘一点点变小。刘备纵有各位大神辅助,但他太过急功近利,意气行事,大事不能隐忍,为一异姓兄弟而纵全国之兵,一招不慎全局皆输,且对民不能休养生息,最佟只能做到三足鼎立中最弱的一足。
而刘秀厚积薄发,知道联合并争取一切可争取的力量,河北大族,绿林豪杰都能为其效力,而且特能忍,其兄被更始所杀,也没有意气用事去造反,而后昆阳一战,靠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一战封神取得成功。
欢迎指导并关注!不胜感激!
刘备有统一全国的机会吗?我觉得他有。
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之后,在诸葛亮、法正等的帮助下,实力迅猛发展,国家财富也得到了积累,再加上刘备在很多事情上都从老百姓出发,所以很得民心。所以,如果让刘备继续发展,再过几年,就拥有足够的实力,和曹操抗衡。
但是,为什么刘备失败了呢?这要从关羽说起,关羽在统御荆州的时候,由于太过骄傲,失去了年轻时的深谋远虑,导致自己被吕蒙算计,败走麦城,最终得不到救援被杀身亡。
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而且三人情深义重,在关羽死后,刘备就要发兵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雪恨,怎奈众臣苦苦相劝,让刘备以大局为重,就在即将取消念头时,张飞及时赶到,提起了三人结义的场景,使得刘备下定决心,征讨东吴,为关二哥报仇。
在东征过程中,出师不利,还没有到达东吴的地界,张飞就被自己的手下砍掉了头颅,献给东吴,桃园三人就剩大哥一人了。到了东吴之后,老将黄忠轻敌,中了埋伏,被敌人一箭射死,五虎上将只留其二,这就让刘备的实力有所减弱。
后刘备在战争前期,一路高歌,势如破竹,导致刘备轻敌,犯下军中大忌,摆出连营七百里,没成想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刘备实力锐减,无数年的辛苦发展,就因自己的骄傲和自负付之东流,也让自己失去了争霸天下的资格,刘备更是在丧弟的悲伤中,兵败的愧疚中一病不起,去另一个世界和关张二人汇合,重新做兄弟。
所以,最后刘备失败了,败给了自己的感情用事,败给了自己的轻敌。
在刘表死之前,刘备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机会。刘备是个功利心极强的人,他不肯放过任何,哪怕是极为渺茫的机遇,不停地折腾中,他把在朝廷做官的机会都丢了。投奔刘表时,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什么“左将军、豫州牧”,朝廷早就不承认了。
刘表的病故,使荆州陷入危机。曹操的强势进攻,让刘备命悬一线。孙权的介入,荆州相对稳定的时局变的异常混乱。而刘备缺的就是乱。混乱中刘备以刘表之子刘琦的名义,窃取荆南四郡,算是有了落脚点。
刘备哪有什么复兴汉室的心,他只是想割据。大汉的朝廷一直在,大汉的皇帝也在,刘备什么时候想过以臣子的身份去辅佐了?他从来没有。“兴汉室”只是刘备拿来遮羞的政治口号。
益州刘璋的政治觉悟是低了些,刘备再次得逞。但这一次,刘备占据益州其实相当吃力。刘备进成都时,益州穷得叮当响。于是刘备制定一系列经济政策,对益州人民进行掠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户,都没有放过。
刘备集团在益州是不得人心的,这导致他急于将益州掠夺来的财富转化成更多更广的土地。当然不是用买的,是用抢的。
刘备的好运截止在汉中。曹操把已经搬空的汉中鸡肋让给了刘备,刘备却尝出任何滋味。但刘备的好运确确实实结束了。
拿刘备比刘秀是非常不妥的。刘秀从追随哥哥起兵的那一天,志向就非常明确。刘秀可以妥协,可以忍让,可没有做过损害国家的事情。刘备正好相反,他所努力的是破坏国家的完整,只为一己私利。
刘备与刘秀的竞争对手不一样。刘备的竞争对手是群雄逐鹿剩下的佼佼者,皆非无能之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比王莽篡位高明的多,有天子在,其他人皆不能名正言顺,号召力不足。
刘备有统一天下的机会,但他和曹操一样,败在了骄傲自大上。
从一个没落宗室、贩席织履之徒,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了一方诸侯,三分天下、打败曹操、夺取汉中,他洋洋得意,甚至比曹操还要狂妄,仅以四万之众,以寡击众,征伐东吴,而致败。这是过分倚仗军队的质量,而轻视数量的恶果。
刘备征东吴的战略是正确的,联吴抗曹可以三分天下,但不能统一天下,先灭吴后亡曹才是正确步骤,灭吴合二人之力为一人之力,只会更强,而非更弱。否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关羽之死,便是诸葛亮错误规划的结果,实际也麻痹了关羽,轻视了身后的黄雀。
曹操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并非言过其实。曹操、孔明之智实不及刘备,奈何起点太低、时运不济,唯败于夷陵,却无一人可助,郁郁而终。
取荆州、西川、汉中,既使无《隆中对》,也是必然会实现。刘备自到荆州,曹操攻取荆州,孙权联合刘备败曹,刘备趁机取荆州四郡,孙松献西川,刘备取汉中,皆是大势所趋,而不是孔明的规划。赤壁曹操兵败,刘备也不可能老实的不占一地,不扩充地盘。联吴抗曹,并不违反刘备的一贯作风。张松献计刘璋求刘备协战张鲁,刘备应援,不过徐州故事尔,如无刘璋断其回荆州之路,刘备也不会真拉下脸来强取西川。想归想,做归做,时机不对,违反仁义,破坏他安身立命、招揽人才之本的事,刘备不会做,谁劝也没用。
刘备的先天条件就没有刘秀的好,刘秀从小就习文练武,而且还有他哥哥给他留下的班底。刘备就是个卖草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