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纣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史书把他写的那么不堪?

纣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史书把他写的那么不堪?

2020-11-19 01:01阅读(59)

纣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史书把他写的那么不堪?: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纣王是被骂得体无完肤的一个君王。执政者说其无道“,史学家评论说虐

1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纣王是被骂得体无完肤的一个君王。执政者说其\"无道“,史学家评论说\"虐政\",花间骚客调侃\"淫泆“,而巷闾市人便直呼其\"暴君\"了。其实纣王原名叫帝辛,是帝乙少子,纣是谥号。有意思的是周文王取了\"纣“这个字把帝辛盖棺论定了,纣的本义是指车轮,引申为贱的意思,后人解释为\"贱仁多累”和\"残义损善”就叫\"纣\",带贬义,和隋朝杨广的谥号“炀\"字同工异曲,而取字的人正是代替炀帝位置成为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历史总跟后人开玩笑。那么纣王到底做了什么?而背千年骂名呢?

帝辛(商纣王)

一提到纣王,就想到酒池肉林,炮烙之刑,七窍之心,牝鸡司晨这几个最有名的历史典故,也是拉黑纣王最有力的论据。实际上做为一代君主,纣王还是做了许多事情,比如变更用人制度,提拔非世官大族左疆,费中,飞廉等参与政事;加强对外控制,举行军事演习,十祀征夷方,从而平定夷方;推行法律改革,削弱贵族势力,用严刑峻法镇压贵族反抗等等。纣王在任君之初还是做了许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到后来居功自傲起来,商人爱喝酒(从出土的青铜酒具看),有美女相陪,便耽于酒色之中荒于政事也极有可能,加之他多时用兵,征讨四方,国库空虚。在压制贵族的问题上刑法严苛,使得民怨官恨。给武王征商留下可乘之机,埋下了商王朝灭亡的种子。牧野一战,阵前倒戈(多为刑徒(奴隶),商朝便改朝换代了。后来史家多贬损帝辛,有这么几个原因:

周武王画像

一是缺少文字记载,仅凭出土的青铜铭文,片言只语来臆猜商王朝的整个活动,显然是不全面的。而大部分事件都是口口相传,年代久远传的味儿也就变了。

二是周武王姬发的檄文成了后世史家、评论学贬损纣王的佐证:\"今殷王纣乃用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帝,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同悦)妇人。\"武王讨阀总得师出有名,无名则为篡逆,弑君则为逆天,谁都不愿承担千古骂名,总要有充足的理由为自己辩解,这是惯例。

三是对先秦历史的记载主要依据是孔子编写的《春秋》,《史记》也是附和《春秋》说法,但比较客观。越往后推纣王形象愈抹愈黑,如唐代史学家司马贞评:\"帝辛淫乱,拒谏贼贤\"。西晋文学家夏侯湛评:\"纣乱太熟烂矣,武王乃往伐之“。周施行仁政,重礼乐,追求”大一同\"世界,自然拿前代纣王说事,\"欲扬先抑\",\"暴政淫乱\"成了刻画纣王形象的首选词语。这和唐朝人评前朝杨广一脉相承,不同之处因有文字记录,传言少了许多。否则和纣王是一样的下场,至少纣王没有弑君的把柄。

第四、河南汲县出土了大批竹简,经整理后编成《竹书纪年》,里面记载了这样一段话:\"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大家都知道尧把帝位\"禅让\"给舜的故事,而《竹书》却说舜囚了尧,连儿子丹朱也不让见。强调一下,《竹书》是战国时期写的,早于孔子编《春秋》的时间,孔子应该知道其中的原委而未记载。这就不难理解美化武王而贬损纣王的事情了。

《竹书纪年》

\"偶来洹水忆帝辛,统一神州肇此人\"郭沫若研究殷墟遗迹时发出这样的感叹,证明帝辛使中原文化逐渐向东南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华夏民族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客观地说帝辛是中国历史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时期,一个分水岭式的人物,人的思想从崇拜神的作用逐渐回归到人的\"本性\"上来的时代,他所承担的\"诟病”是后世许多人无法理解的。

太史公(司马迁)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则删除

2

纣王是商王朝最后一个王,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形象。

第一,纣王是有魄力的一个君主

纣王是帝乙的儿子,又称为受辛,后来被称之为纣王。在古代谥法里,“纣”意指“残忍捐义”或“残义损善”。与夏桀一样,作为亡国之君,商纣王也因为政治原因被大大丑化,关于商纣的种种传闻,许多是子虚乌有的。

在说纣王的暴行之前,要说说纣王的另一面,他是个有魄力的君主。荀子称商纣“天下之杰也”,他天资聪颖、雄辩滔滔,思维敏捷,行动果断,武艺高强,可以赤手空拳与猛兽格斗。这些优秀的品质出自司马迁《史记》的记载。

在纣王上台前,商王朝气数已衰,特别他父亲帝乙时,史书称“益衰”,就是更加衰败。但纣王登基后,便以雷霆手段重树朝廷的权威,令地方诸侯为之恐惧。

第二,纣王的事业:削地方诸侯之权,重树朝廷权威

纣王上台后,雄心勃勃,他的理想就是重振王室的威权。当时地方诸侯中,以西伯姬昌权势最重,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纣王决定采取明升暗降的方式,打击地方诸侯。首先,他提拔周侯、九侯、鄂侯三位地方实力派诸侯为三公,把他们从封国调到京城,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后来,纣王找借口杀掉三公中的九侯、鄂侯,把西伯姬昌逮捕下狱,关押达七年之久。要削平这些地方实力派的同时,纣王对外大举用兵,镇压东夷的叛乱,并出兵讨伐不臣的诸侯苏氏。苏氏战败,其首领将女儿献给纣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妲已。

第三,酒池肉林、醉生梦死的奢侈生活

上台后不久的纣王,应该说是比较积极进取的,地方诸侯不敢与朝廷争锋,连西方霸主姬昌都不得夹起尾巴做人。这时,纣王就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越发不可一世,以为天下之事尽在掌控,便过起酒池肉林、醉生梦死的生活。纣王之恶行,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他发明了酒池肉林的游戏,强迫宫里的男男女女光着身子追逐嬉戏,饮酒寻欢。但是有一个妃子却拒绝这种无聊的游戏,此妃子正是九侯的女儿,纣王一怒之下,竟然把她杀了。同时,纣王还发明炮烙之刑,这种酷刑,史书是这样描写其过程:“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此时的纣王,已经从一代英明之主,沦落为嗜杀的暴君。

第四,纣王究竟有哪些暴行呢?

纣王是一个著名的暴君,这点是无可置疑的。据史书所载,他处死地九侯的女儿、九侯、鄂侯、关押西伯姬昌,热衷于酷刑等,还有一件为后世所诟病的恶行:杀了名臣比干。比干是纣王的叔父,由于时时进谏忠言,每每抵触纣王,纣王大怒,最后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窍,是不是真的呢?”当时比干被认为是圣人,纣王说,我倒看看你的心是不是真的七窍。比干之死,也意味着殷商最后一根支柱倒了,最后纣王被新兴的周武王推翻,商朝的历史亦随之终结。

不过,有一点我们还是要值得注意。关于桀、纣的许多恶行,实际上后人杜撰的。早在东汉时期,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便指出:“世之毁誉,莫得其实。审形者多,随实者少,或至以有为无。故曰:尧舜不胜其美,桀纣不胜其恶。”就是大家把什么坏事都扣在桀、纣头上。到了宋代时,史学家罗泌又指出:“凡事出于千百年之上,不幸而不知其详,则宜疑以传疑,不得妄为之说。大抵书传所记,桀纣之事,多出仿模。”明确指出,传说中的桀纣故事,很多只是以讹传讹。

近代学者陈登原分析史料中桀、纣的故事,发现有三十四件是相同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后人把各种恶行,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加到桀、纣身上,还添油加醋。我们不否认桀、纣确实是暴君,但是历史人物并不是扁平化的标签式人物,这是读史者所应戒慎的。

3

商纣王是我国奴隶制国家商朝的最后一个帝王。

三千多年来,商纣王一直被戴上了“暴君”的帽子。翻开史书,商纣王暴虐荒淫的罪行比比皆是,骇人听闻,简直成了万恶无道的人间魔王 ,而商纣王的历史功绩则被一笔抹煞。

商朝奴隶制经济经过六百余年,到了商纣王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奴隶社会正处在上升的同时,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日趋严重、尖锐。

纣王登上政治舞台后,为了缓和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大胆地实行了一些革新措施:


反对神权

商朝是奴隶制国家,以崇拜祖先为中心的宗教神权政治观念相当浓厚,处于整个社会的统治地位。商朝奴隶主阶级对广大人民除了政治上、经济上的有形压迫和剥削以外 ,主要是利用人民的愚昧迷信心理,用神权来维护其反动统治。

宗教成为奴隶主贵族统治奴隶的有力工具,那些协助商王处理宗教事务的官吏巫、史、卜也就自然地在整个统治机构中占据了十 分重要的地位 ,逐渐形成了僧侣贵族阶层。 僧侣贵族原来是氏族社会中司符咒魔术的巫史转化而来的,他们是所谓神与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鬼神的使者。

商王虽然是“ 天子” ,但毕竟是世俗的人。天帝的意志还要靠僧侣来传达,帝王和人民的要求也须由他们去上奏。因此,僧侣贵 族往往利用宗教魔术欺骗手段,玩弄宗教神学,取得政治权力。他们假借天意 ,欺骗人民,甚至操纵和控制了商王和世俗贵族,成为国家政治上的掌权者。 商王和世俗贵族不甘心政治权力的旁落,便展开了同僧侣贵族争夺权力的斗争。纣王的曾祖父武乙就曾经做土木偶人谓为“ 天神” ,用箭射之 ,谓之“射天” ,公开反对神权观念。

商纣王即位后,继承了乃曾祖武乙的“ 射天”传统。


唯才是用

纣王开始执政时,围在他身边的多是一些奴隶主贵族的守旧派,其中包括一些近亲。这些 人掌握大权,死抱着祖宗之法和旧典刑礼乐不放,极力反对革新,主张复古,成为社会进步的绊脚石,纣王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富国强兵,必须提拔一批有才干的新人来为他的革新路线服务。

在奴隶社会,等级森严,奴隶主和奴隶都是“世袭”的。 奴隶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和牛马,根本无权参预国家政治,只有奴隶主贵族才可以担任国家政府各级官吏,他们世代为官, 享受政治和经济的特权,即所谓“世卿世禄”。但是 ,纣王却打破了旧的用人制度。一方面,纣王对那些守旧无能的奴隶主贵族采取疏远、调离或不用的办法,逐步削弱他们的政治权力。 另一方面,大胆破格地提拔了一批有才能的非奴隶主出身的下等阶层的人和奴隶担任政府各级官吏,甚至连逃亡的奴隶只要有才也予以重用。

以费中、飞廉和恶来为代表的一批新人不仅有才干,而且由于他们来自下等阶层,深知下 情,比较体谅下层人民疾苦,在奴隶主革新派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对当时的文治武功提出了不少进步的有益的建议,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唯妇言是用

在奴隶制社会中,奴隶必须绝对服从奴隶主的统治。 这种阶级之间的不平等反映在两性关系上,就是男女不平等,妇女备受歧视,但是纣王却“唯妇言是用”。

纣王的妃子妲己是一个颇有政治头脑和才干的女性,她辅助纣王处理国家大事,深得纣王的信任,成为纣王的一个得力助手。针对反动守旧的奴隶主贵族的阴谋叛乱活动,妲己向纣王建议重刑法治,打破所谓“ 刑不上大夫”的旧典刑制度的框框,提出“ 罚轻诛薄,威不立耳” ,主张只有严厉镇压图谋欲反的反动奴隶主贵族,才能巩固国家政权,树立国君的权威。纣王采纳了妲己的意见 ,“乃重刑辟” ,处决和囚禁了一批在行动上已危害国家安全的反动奴隶主贵族。

妲己还是一位艺术革新家,她反对当时奴隶主贵族的那一套旧礼乐,主张改革创新。纣王采纳了妲己的建议,命令当时一个名叫师涓的音乐家到民间去,吸取民间艺术的精华,对旧的汤乐大胆地进行革新,创作了一些新的音乐、舞蹈 。

正因此 ,妲己成了奴隶主贵族反动派的眼中钉,他们到处制造流言蜚语,攻击妲己,骂她是“狐狸精”。周武王也是很瞧不起妇女的 ,说“牝鸡无晨,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在他们的眼里, 妲己简直成了商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了。


刚哥以为:作为一代帝王,商纣王励精图治,颇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但商纣王的最大历史功绩还在于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

如果商没有被外部力量灭掉,并按照纣王的革新路线继续发展下去,也可以把奴隶制推向高峰, 并完成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这并不是不可能的。

4

其实我们都被司马迁误导了,由于儒家推崇周礼,夏商周的历史都被儒家粉饰过,而司马迁基本延续了儒家的思想,根据竹书纪年以及法家的书籍记载,纣王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改革家,只不过改革没有成功,才做了亡国之君、

商朝的灭亡并非纣王昏庸无道,而是纣王的改革触动了贵族的利益,商朝的内部政局发生动荡,才让周朝有机可乘。商朝是一个重视神权的国家,纣王登基后急于改变现状就大力推行变革,为此不惜大开杀戒,连王叔比干都因反对而被当成祭品祭祀。由于朝中无人支持,纣王就开始招揽四方部落的人才当政,这样一来就彻底得罪了商朝贵族。周武王看准时机,联络商朝贵族提议另立商王,商朝贵族应允。于是周武王趁纣王大军攻打东夷之时,率兵偷袭朝歌。由于有商朝贵族的配合,周朝大军顺利攻陷朝歌,纣王兵败自杀。商周在牧野决战之时,所谓的奴隶大军倒戈只不过是商朝贵族的叛乱。不过,由于周武王没有实现另立商王的协议,商朝贵族在周朝建立不久就发动了叛乱,可惜被周公旦强力镇压了。

纣王其实跟隋炀帝杨广一样,都是因为政策过于激进而被内部人拉下台的。后世周朝为了宣扬自己得天下的合理性就抹黑了纣王,而儒家是延续了周朝的做法。要不是竹书纪年的出土,估计纣王就会被永远的被定义为暴君。

5

感谢读友的提问,我想在探讨纣王其人之前,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史书都是胜利者所撰写,所谓成王败寇,败者自然再无任何发言权,生平所记只能任由胜利者大书特书。武王伐纣,你不能说伐就伐,你得师出有名,得站在道德高地,舆论战也得玩起来,得得民心啊,所以牧野之战开战之前就有了周武王伐纣时的两篇檄文,即《尚书》中的《泰誓》《牧誓》。《牧誓》中记载:“今殷王纣唯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昏弃其家国;遗其王父兄弟不用,乃唯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 这可是征讨前的檄文了,各位看官看看,作为敌对方在檄文中也没列出什么十恶不赦的罪状,何况造反是个技术活,动辄要掉脑袋的,既然都撕破脸了,理该往死里埋汰纣王才对啊,不该这么不痛不痒,再说檄文这东西,就跟“清君侧”的口号一样,就是显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但是纵观历史,哪个打着清君侧的最后不是把君清了?那为何在后世史书记载中,纣王就成了“万恶无道”之人,“夏桀商纣”成了暴君的代名词了呢?郭沫若先生在《驳〈说儒〉》中就说后人是“深受了周人的宣传的毒”。


纣王妲己

咱们先来看看周武王在檄文上给纣王罗列的这几条罪状:1、太听媳妇话,只听媳妇话,妻管严;2、轻视对祖宗的祭祀,不管不问;3、重用四方有罪之人,而不重用亲戚弟兄;4、对百姓暴虐无道等。也就对百姓暴虐无道能称之为暴君,而随着时间推移,后世文献中记载的纣王的罪行越来越丰富、具体。后世文人天马行空为纣王的罪行添砖加瓦,直至罄竹难书之境。在近现代,古史辨派创始人顾颉刚先生撰有的《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文中列举纣的罪行,其中出于《尚书》六项,战国增加二十项,西汉增二十一项,东晋增十三项。随着岁月推移,纣王的罪状层层递加,本人怀疑后世很多文人也把各朝代能堪比“夏桀商纣”的无道暴君的罪名都牵强附会给了纣王,毕竟纣王已死之人,已经那么黑了, 也不差自己再抹这么一点,其次没有任何政治风险,骂就骂了,过过嘴瘾也行啊。

其二,纣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纣王有个太出名的太太就是妲己,妲己在《封神演义》被塑造为绝世妖姬,九尾狐千年幻化成人,美艳绝伦,受女娲娘娘委派,蛊惑纣王荒淫误国。这一个是亡国之君,一个是绝世妖姬,好像翻遍中国历史都找不出比他们两口子更坏的夫妻了,在《金瓶梅》横空出世之前,这纣王和妲己真是当之无愧,流传最久,知名度最高,这是文人雅士绝佳的创作素材啊,经年累月下来,妲己祸国妖姬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纣王这是典型的“夫凭妻贵”,暴虐无道的形象也就愈来愈鲜明了。当然从事实来说,纣王在位的种种作为,虽非一无是处,但称之为“暴君”无可厚非,但到底不堪到何种程度,也就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COSPLAY 九尾狐妲己

最后我们看看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对殷商纣王的客观评价:

商朝为什么叫“商”朝呢?是因为有了商品生产,这是郭沫若考证出来的。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做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史书说:周武王伐纣,“血流漂杵”,这是虚张的说法。孟子不相信这个说法,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摘自毛泽东1958年11月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谈话(见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第1158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版)


最后,各位读者认为商纣王到底应该如何评价才算公允,还请各位畅所欲言,我们共同探讨学习。

6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如果要评价纣王,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并非全是负面的,应该说纣王的一生应该是毁誉参半的。纣王是一个有天赋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不称职的君王。

纣王图

正牌皇子,文武双全

据《史记》记载,纣王又叫帝辛,是他的父亲帝乙的小儿子。虽说是小儿子,但是纣王乃帝后所生,是嫡子,所以身份高贵。再加上他从小聪慧,长大后更是表现优异,文能高谈阔论,侃侃雄辩,武能倒拽九牛,扶柱扛梁,端的是文武双全的天才。但是天才不一定能当好皇帝,皇帝这个职业更需要的是悟性和胸怀。

残酷无德,奢靡无度

我们先是看到了纣王好的一面,却是想不到纣王在施政上却是残暴不仁的,这一点跟才能有没关系,而是品德上的欠缺。

一方面纣王喜好淫乐,宠信妲己,对她言听计从,同时还大兴土木,徒耗民力民脂,打造酒池肉林,生活极度奢靡,大失民心。

另一方面他宠信佞臣,对忠直的臣子迫害无度,比如炮烙、醢刑、脯刑,都是当时纣王惯用的手段。如此一来,可谓是自断臂膀,使得朝中大臣们心灰意冷,不再用心为朝廷出力,而周围的诸侯则人人愤慨,决定联合反叛。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时与商纣王反差明显的是西周的势力,周文王仁德功绩遍布天下,声名卓著,天下臣民翘首以盼,而之后周武王则率领天下诸侯联盟一举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商纣王在最后的对决中,他的奴隶大军直接就临阵倒戈投降了,人心向背可见是十分重要的。

毁誉参半,辩证论功

纣王虽然没有保住殷商的江山,而且他也的确是施行了诸多恶政。但是也不能说他一无是处。细数生平所为,他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

1、用兵东夷,扩张华夏领土

大家知道华夏文明最早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是历代君王经过数千年,一步一步扩展到今天的规模的。而在商朝纣王通过对东夷的战争,将领土扩张到了山东地区和江淮地区,从华夏领土演变进程上来看,是颇有贡献的。

2、政治改革,虽败但意识超前

抛开纣王的残暴不仁先不提,现代的史学家们通过辩证客观地看待纣王的一些行为,从中发现了纣王的革新意识。比如不敬神,是一种反对神权的行为;比如他任用小人奸臣是为了扫除守旧势力,以分化诸侯的势力,我细品这里面有中央集权的意味,只是手法不高明。

结语

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代国君,按照商国的叫法他叫帝辛,纣王不过是周朝的贬低称谓。但无论如何,成王败寇,也许真正的帝辛和目前我们认知的不一样呢。

7

所以胜者为王,败者寇,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后世的君王自然会对前朝的君主进行抹黑和批判,这其中多少真真假假,又经过几千年的风云迭代,实在是难以考证。可是纣王真的如同《封神演义》等小说中写的那样,荒淫无度,暴敛不堪吗?

提起商纣王,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一代妖后妲己,相传它是九尾狐转世,嗯,封神演义的说法是受女娲娘娘的指派来祸乱朝纲,助武王伐纣,自从纣王纳妲己为妃之后,便荒废朝政,大兴土木鱼肉百姓,沉迷于女色酒池肉林,好不快活。大家都把妲己当成红颜祸水,可历史真的如此吗?历史上的妲己当然不会是一个狐狸精了,妲己再美,也只是一个小女子,她能有多大的本事,把一个国家都毁掉。真正的罪魁祸首当然是商纣王了,若是他真的爱惜他的江山,把国家大事放在首位,又怎么可能被一个小小的女子迷惑住。

历史上的商纣王当然不会是这样,而她也确实有一个叫做妲己的妃子,只是他在遇到妲己的时候,他的年纪就已经大了。那时候攻打了一个苏氏部落,因为这个部落战败了,所以就把妲己还有一些珠宝等东西进献给了纣王。据一些记载所说,他获得妲己的时间以及到商朝灭亡的时间也就一年,所以说妲己祸国也是不大可能的,最可能的原因就是纣王年事已高,所以国家大事也不怎么关心了,那么他在这时候宠爱一个女子也是很正常的事。(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中国的历史似乎都喜欢把亡国的原因归咎于那些美丽的女人,周幽王为妃子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唐明皇李隆基宠妻令贵妃留下那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名句……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数不胜数,可能这就是男权社会下的思想特征吧)

再说武王伐纣,相传纣王昏庸无道,武王便相应天下,百姓号召举义伐纣,武王伐纣按照历史上来说,这场战争是如此的,于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周武王趁着伐纣的好时机,也就是商朝大军在讨伐东夷的时候,在牧野的地方和众诸侯宣读了商纣王的种种罪行,于是决定替天行道率领约4.5万的大军准备攻打商朝。这个时候商朝的奴隶纷纷倒戈,周朝不攻自破,轻而易举的取得了胜利。

其实武王伐纣的真相并非如此,商纣王并非因昏庸无能才丧失商朝。武王伐纣如此顺利其实都是一个叫做胶鬲的人物在从中作祟。胶鬲是当时最大的盐商,可以用巨富来形容他。古代的战争从来都离不开经济,商纣王在讨伐东夷的时候,耗费了很多钱财,国力空虚,于是周文王举荐了胶鬲,帮助了商纣王摆脱困境。胶鬲是周文王的人,在周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开始了灭商计划,而胶鬲这个人成为了周武王的卧底,和他商议灭商计划,并答应了他事成之后,可以为官等条件。

回到商朝之后,胶鬲就开始行动,成功的将能征善战的大臣都派到了东夷作战,等到周武王伐纣时,当时的70万商军都是他带领的,纷纷倒戈也就顺理成章了。武王伐纣的真相就是这样的,并非奴隶自己主动倒戈,而是人为的作用。

《荀子·非相篇》说纣王\"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史记·殷本纪》也说:\"帝纣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综合来说就是,高大威武、英俊帅气、聪明绝顶、辩才绝佳、思维敏捷、武功盖世,真乃天生异才,一代雄杰也。《左传》也说他:\"百克而卒无后\",打仗很厉害,百战百胜,天才的军事家。

当时的东夷常常侵扰殷商国境,掳去大量财物百姓,纣王的父亲帝乙曾大战东夷,可惜没有成功。后来纣王继位,大规模反击,取得重大胜利,开疆拓土,使当时的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纣王这个历史贡献是不应该抹杀的。

还有,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所限,一般胜者都不要俘虏,可是纣王自信,没舍得杀掉放下武器的敌人。由于俘虏太多了,正好被西周军队所乘,结果,坏了大事,最后鹿台一把大火,豪气万丈地给项羽做了个榜样。自古以来,殉国的君主只有三个,商纣王、明崇祯、宋昺帝。由此也可见,纣王是不负英雄这个称号的,只是个失败的英雄而已。孔子的弟子子贡也为他大鸣不平,子贡说:“殷纣王的无道,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吧。君子最讨厌身上有污名,一旦沾上污名,天下的种种恶名就都要集中到他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