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汉末年的公孙氏借助时局和地理位置优势,在辽东地区(今辽阳一带)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武力割据,并时时根据中原局势变化及时调整对外策略,使政权得以稳定和发展。

公孙氏割据辽东地区历经了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三世四主,然而到了公孙渊时,其利令智昏、背信弃义、反复无常、极度膨胀,并自立为王的行为,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最终导致被曹魏司马懿灭掉。

公孙度(其爷爷)当政时期。借助于辽东地区远离中原的优势,制定了远离中原纷争,立足东北发展的策略,无论是董卓乱政遭各路诸侯会盟讨伐,还是后来群雄逐鹿中原,甚至曹操主动拉其对抗袁绍,公孙度一概都不参与,而是专心立足在东北发展,对于时常抢掠辽东地区的高句丽和乌丸给予痛击,确保了东北的稳定,为辽东地区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大量因中原战乱而逃亡的流民进入了辽东地区避难,使得经济、技术、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辽东地区也成了实力较强的割据势力。

公孙康(其父亲)、公孙恭(其叔叔)当政时期。公孙度死后由公孙康担任了辽东太守,此时的曹操通过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已经具备了一统辽东的实力,公孙度制定的远离中原政策已经不合时宜。因此公孙康积极改变策略,采取依附曹魏,以求自安的策略。公孙康死后,手下的众将领就推举公孙恭为辽东太守。公孙恭不但继续执行公孙康的策略,甚至对曹魏更加的顺从,辽东当时还算稳定。

公孙渊夺权当政时期。228年,公孙渊在手下将领的支持下,从叔叔公孙恭手中夺去了辽东地区的领导权。其上台后就改变了依附曹魏的策略,变成了周旋于魏吴之间。并私下派遣使者向东吴孙权称臣,实际上是打探东吴实力,孙权当时感到特别高兴,就命人带上大批珍宝前去赏赐公孙渊,公孙渊知道后,又怕曹魏怪罪,就杀了使者并向曹魏表决心。孙权的这个行为在当时都成了笑话。公孙渊私下向东吴称臣,结果又杀东吴使者向曹魏表忠心。可以说此行为遭孙权痛恨,遭曹魏不信任、怀疑。

后来孙权准备联合高句丽突袭辽东,虽然没成功,但是反映出了孙权对公孙渊的痛恨。237年,诸葛亮死后,曹魏失去了最大的威胁,就开始腾出手来收拾公孙渊了。结果曹魏派去征讨辽东的毌丘俭被公孙渊依靠辽水之险击败了,此时胜利的冲昏了公孙渊头脑,干脆自立为王。其结果更加引起了曹魏的不满。238年,曹魏派司马懿征辽东,围城一月,公孙渊被迫向东南突围失败,后被斩于襄平城。

所以说,公孙渊要是能够再龟缩几年,一不做欺骗孙权那种背信弃义的事,也许受到曹魏攻击时,还可以联合东吴,向东吴求救,也不至于死的那么惨;二是不做背叛曹魏的小动作,不那么膨胀的话,不自立为王,估计也不会加速公孙政权的覆灭。总之,结合当时大的时代背景,公孙渊的祖上取得那么高的成就得益于中原地区的群雄争斗的外部环境,以及其祖上根据形势发展所采取的对外策略;而到了公孙渊当政时,中原局势逐渐已经变为曹魏一家独大的局面,留给公孙渊的时间也不会多,曹魏统一辽东是早晚的时期。另外,就公孙渊的行事风格,无论龟缩多少年,其成就也不会高于其祖上。

最佳贡献者
2

导读:答案是肯定的,也许不止公孙渊还要付出几代公孙氏的努力。三国时期的盘踞辽东的公孙氏是当时的第四个政权,曾经和鲜卑轲比能、东吴、蜀汉形成实际意义上对曹魏的封锁。这其实都是公孙渊作死的前兆,最终激怒了魏明帝曹叡派司马懿灭掉了公孙氏。辽东公孙氏几代人艰苦经营的心血付之东流,那么如果公孙渊在龟缩几年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吗?答案是肯定的,也许公孙氏真有入主中原的可能。


到公孙渊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位君主,其实无论是公孙度开始、公孙康、公孙恭都是独立于诸侯以外的独立政权。这个虚名不重要,无论是公孙度自领的平州牧还是公孙康被曹魏册封的平郭侯就是一种称谓而已。但是公孙渊就偏偏为了燕王这个虚名最后被司马懿所灭,要知道再坚持一年魏明帝曹叡就驾崩了。司马氏忙于篡位哪里还顾着辽东?


公孙氏崛起于汉末动荡时刻,其实确有机会发展壮大

历史上辽东公孙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创始人公孙度趁汉末天下大乱之机自立为平州牧,在辽东大展拳脚: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越海取胶东东莱诸县。在文治方面招贤纳士、广招流民,称谓横跨渤海两岸的割据政权。公孙度对于中原的诸侯争霸不掺和,如同秦末割据岭南的赵佗一样默默发展自己的力量。所以对于曹操和袁绍的大战两不相帮,增强自己的实力才是正路。

曹操击败袁绍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后,远在辽东继位的公孙康依然“恃远不服”。直到曹操击败袁绍、亲征乌桓获胜公孙康才保持了名义上对统一北方曹操的臣服。公孙康依旧开疆拓土,攻破高句丽都城设置带方郡被篡汉自立的曹丕封为车骑将军、平郭侯。


这种情况在公孙渊时发生了变化,当时三国鼎足之势已成。公孙渊明知自己的势力无法和曹魏相比还和孙权勾勾搭搭的玩火。最终激怒了魏明帝曹叡,派出司马懿用了两年时间没掉了盘踞辽东多年的公孙氏政权。那么公孙渊如果不作死的话,辽东公孙氏是否有机会发扬光大呢?答案是肯定的。


司马氏篡位、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都在短短几十年中完成,辽东公孙氏未必没有机会

我们来看一下辽东公孙氏灭亡的时间节点是公元238年,次年魏明帝曹叡就驾崩。接下来曹魏执政的曹芳、曹髦、曹奂,除了志大才疏曹芳还挣扎了一下其他的都不足以低于司马氏的篡位行为。所以如果辽东的公孙渊能够保持对于曹魏和司马氏的名义上臣服而不参与三国斗争的话,辽东公孙氏很大可能会以名义臣服、实际独立的诸侯形式存在。 西晋在保持名义统一上对于边远地区是允许实际意义上独立的。其实就类似唐朝那样强大的存在在边远地区还要实行羁縻统治呢,何况西晋?

司马氏篡位需要盟友,况且辽东公孙氏大半领土都是通过向扶余、高句丽征伐得来的并不影响中原利益分配。而历史上正是司马懿灭掉辽东公孙氏后才造成鲜卑慕容燕国的崛起和高句丽的东侵。辽东公孙氏政权灭亡后归幽州代管,辽东地区造成了辽东势力真空。而鲜卑慕容氏如何在辽东崛起的呢?只因为慕容廆臣服晋朝后就获得了“鲜卑都督”的册封,然后迅速发展自己就没有了西晋的掣肘。形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割据,名义上的臣服。而慕容廆发展壮大的过程和辽东公孙氏如出一辙:吸收中原流民、引进汉族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积极收揽汉人饱学之士。在幽燕地区发大水的时候,慕容廆主动开仓赈济,帮助汉人老百姓抗洪救灾,受到了朝廷的褒奖。

如果公孙渊以及以后的继承人依然采取和公孙康一样的臣服策略,熬到八王之乱以后辽东公孙氏将会迎来最大的发展契机。西晋在八王之乱后元气大伤,处于辽东的公孙氏整兵经武俯视中原。如同唐朝中期的安禄山一样在西晋灭亡时,可以迅速南下中原。在强大的战力和汉族血统的加持下不敢说统一天下,割据北方还是问题不大的。况且北方士子类似张宾、王猛等人,是在汉人政权没有机会的情况下才辅佐石勒、苻坚这样的胡人君主。所以辽东从公孙渊开始要低调,默默发展自己的实力才是根本。这一点可以参照建立西夏的党项在五代时期的表现,无论谁当政党项都名义上臣服。


西晋司马氏篡位本来就不得人心,短短几十年为了私利就弄得北方民不聊生。如果辽东公孙氏整合完成北方各方面的资源,与东晋一决高下未必没有机会。可惜公孙渊格局太差,急于燕王这个虚名最后身死国灭。


小结:

如果辽东公孙氏想发展壮大就需要蛰伏,可能不止公孙渊这一代。可能需要更多代继承人在蛰伏的同时积极提升国力,到西晋灭亡就迎来了辽东公孙氏入主中原的良机。而此时距离历史上公孙渊被灭,也不过几十年的时光。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3

三国时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强大的势力,不是蜀魏吴,而是鲜为人知的燕国!

东汉末年,诸侯争霸,先有羌胡叛乱、黄巾之乱,再经历董卓乱政,官渡赤壁,终是让历史的车轮滚动到我们熟知的三国!但是,为我等所熟知的是三足鼎立之外,还有一个稳定的汉人政权存在了将近五十年之久,那就是题主所说的,燕王公孙渊所统治的辽东政权!所以说,三国三国并非三国,实则是四国,分别是蜀魏吴燕

汉武帝时在辽东半岛设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这也是辽东政权的政治核心,公孙氏辽东政权共历经四代领导者:辽东候公孙度、公孙康、平郭候公孙恭以及燕王公孙渊。东汉末年,公孙度受封辽东太守(具体年已不可考),自此开始割据辽东,此时的中原,黄巾之乱群雄纷争,辽东本就是偏远蛮夷之地,脱离政治中心,这给了公孙度极佳的发展条件。

此时此刻,度北御敌乌桓鲜卑,东平高句丽三韩夫余,广开海路,真正的将辽东纳入了汉人的统治,周围的少数民族都来投靠他,与此同时,中原不少不堪战乱的名士都纷纷逃往辽东,其中最著名的人物便有“辽东三杰”之称的邴原、管宁、王烈等,但是公孙度为稳定统治,常有苛政暴虐,曾经一度杀害地方名门望族,为士族所弃。

在执政二十年后,公元220年,公孙度去世,公孙康继位,康一改公孙度的对外方针,在《三国演义》中,公孙氏政权第一次出现在这里,那就是公孙兄弟献袁氏,换句话说,就是三国迷们津津乐道的郭嘉遗计定辽东(此事为杜撰),而康之后再无记载!

康去世之后,继位的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那没有生育能力的兄弟公孙恭,在执政九年之后,被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这也就引发了题主的问题,公孙渊如果在龟孙几年,成就会不会更高呢?这里我们就要看一看公孙渊面对的处境了。

公孙渊继位于公元229年,公孙政权亡于公元238年,短短九年间,是什么原因让固若金汤的公孙氏土崩瓦解呢?公元233年,公孙渊受封为燕王,这个受封是受谁的封呢?不是曹魏而是隔海相望的东吴,公孙渊害怕得罪曹魏政权,杀了东吴的使者献给曹叡,这一举动已经奠定了公孙氏的灭亡。

明帝曹叡对公孙渊与吴国暗通曲款的事情非常不满,下定了消灭公孙渊的决心,多次派遣大军进攻辽东,但是都失败了,而在公元237年,再一次击败曹魏进攻的公孙渊自立为燕王,设置百官,震惊天下。同年明帝派出司马懿率领大军平定辽东!公元238年,燕国灭亡,司马懿用短短两年便结束了公孙氏统治长达50年之久的辽东政权。

那么,公孙渊还有机会继续支撑下去吗?答案是否定的,此时的曹魏,已经没有了蜀汉诸葛亮的威胁,开始由被动防守转为积极进攻,对待此时撩拨自己的辽东,当然是重拳出击,而辽东地广人稀,国力远不如曹魏,虽多有小胜,然难以抵挡曹魏认真起来的兵马,所以说公孙渊灭亡已成定局,难有所为!

小四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各位看官有何指教,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4

几年的时间恐怕还不行,辽东的公孙家族想要崛起,最起码还要等一百年时间左右,否则以当时辽东地区的人口数量、经济水平还远远支持不了公孙渊称霸中原的梦想。

公孙度割据辽东称王开始,再到司马懿消灭公孙渊,这个割据政权一共经历了四位统治者,分别是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四位君主,时间的跨度大概是从东汉末年董卓乱政开始,再到三国中期为止。

公孙家族的“燕国”是三国之中的“第四国”,控制着今天的辽宁、朝鲜北部等地,国力不如魏、蜀、吴任何一家,但是对付周边的鲜卑、高句丽完全没有问题。

公孙家族控制的辽东地区与朝鲜北部,属于汉朝十三州之一的幽州,可是公孙家族手里只有“半个幽州”,这点资本要割据东北还尚可,要挺进中原与魏国、吴国争霸,还完全不够格。

哪怕是公孙渊没有被司马懿消灭,公孙家族也不是魏国的对手,毕竟双方的实力对比悬殊。魏国控制着凉州、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兖州、并州、荆州北部、幽州西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而公孙家族只有“幽州东部”,地小民寡。

这是因为东北地区开发时间较晚,在汉末三国那会儿,东三省之中只有辽宁一带是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人烟稀少)。

而吉林和黑龙江等地,要么是人迹罕至的荒芜地区,要么就是少数民族(鲜卑、扶余、高句丽)分布的地带。

公孙渊的祖父公孙度趁天下大乱的时候割据一方,以不介入中原军阀争端为幌子自保,目睹了袁绍、公孙瓒争霸与曹操、袁绍争霸,才保全了自己的辽东一隅之地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公孙渊的祖父公孙度趁中原混乱的时机,逐渐控制了辽东地区。由于这里天高皇帝远,道路险阻,内地的军阀都忙着内斗,没有精力去消灭公孙度。

后来,曹操统一中国北方,派人召公孙度到内地任职,封他为永宁乡侯。

公孙度却笑着说:“我王辽东,何永宁乡也?”大概就是说,我在辽东可以称王建国,这么区区一个永宁乡侯有什么可稀罕的?就这样,公孙家族在辽东的割据得以延续下来。

可是,传到了公孙度的孙子公孙渊这一辈时,已经是三国中期了。公孙渊先是向魏国称臣,然后又斩杀魏国使臣、暗中勾结万里之外的吴国。

这还没过两天,公孙渊又劫杀吴国使者,然后擅自称“燕王”,等于是把魏国、吴国都得罪了。

吴国距离辽东太远,毕竟吴国在江南地区,实在拿公孙渊没有办法。可是,魏国却无法再容忍公孙渊的行为了,为了一劳永逸,彻底解决这个敌人,便派刚刚打败了诸葛亮的司马懿去出征辽东。

公孙渊原本认为魏国军队不会远道而来,没有全力备战,谁知道魏军居然长途跋涉,从河南一路打到了辽东。司马懿率领魏军在辽东一带大规模屠城,几乎把公孙家族几十年的统治根基连根拔起。

司马懿虽然消灭了公孙家族,可是由于魏军在辽东疯狂屠城,也导致汉人大量死亡,并把当地居民迁入中原。

在公孙家族覆灭之后,辽东周边的鲜卑人、高句丽人纷纷崛起,而这些少数民族在过去一直被公孙渊压得死死的,都在公孙渊死后活跃了起来。

当初,公孙家族割据辽东称王的时候,相继征服了辽东周边的鲜卑部落,并且击溃了高句丽王国,把燕国的疆域扩张到朝鲜半岛。如果不是公孙渊作死,那么公孙家族几代人的努力也不会白白浪费。

可是,以当时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而言,还很难与中原的魏国争霸。如果公孙家族还能坚持一百年,到了五胡入侵时期、中原大乱,也不是没有可能问鼎中原。

在一百多年后,鲜卑族慕容部在辽东崛起,相当于继承了公孙家族的霸业。

慕容皝建立的前燕是五胡十六国之一,趁中原大乱时崛起,从辽东南下,攻占了黄河下游,也算是历史上第一个从东北攻入内地的少数民族政权。

也就是说,哪怕公孙家族没有被司马懿消灭,至少也要等一百年才有机会。

5

不会

6

蒙雾大海敝则昌

7

这个问题很简单,想多了,先说说这个公孙渊的生平,他字文懿,生年不详,死于公元238年,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 太和二年(228年),夺其叔公孙恭位,被魏明帝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后遣使南通孙权,孙权立其为燕王,并遣甲士万人携珍宝前往辽东,公孙渊害怕魏国讨伐,于是斩送吴使首至洛阳,明帝拜其大司马,封乐浪公。景初元年(237年),在击败前来讨伐的毌丘俭等后叛魏,再次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并置百官有司。景初二年(238年),明帝遣太尉司马懿率军四万讨之。公孙渊大败,并其子为魏军所斩。这就是这位志大才疏的辽东之主短暂而无语的一生,这家伙做人人品不端,做事能力有限,偏偏还没有自知之明,自命不凡到以为自己是位面之主,异想天开到要在三国能人辈出的时代,将各大雄主名将智囊玩弄于鼓掌之中,真可谓自寻死路,徒惹人笑,这样的傻瓜注定了一个悲剧的人生,不管他龟缩与否,都改变不了他的既定命运,以上,谢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