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花钱,购买产品,购买服务,购买的对象都是你所就职的这家公司。客户肯掏钱购买,无非就是因为对产品,对服务感到满意。而产品是公司生产的,你对开发客户时所作出的努力也是整个服务过程的一部分。
为了让你好好服务客户,把他们哄开心,你的公司已经向你支付了相应的报酬。
因此,无论从客户购买的对象,还是从开发客户所付出的成本来说,这些客户都不是属于你个人私有资源,而是属于公司的。
所以,说什么“你积累”的客户,这个观点本身就无法成立。
事实上,您目前面临的问题还只是说让“离职的时候把资源交回去”,有很多人遇到过更生气的情况,那就是自己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客户,公司转手就交给了别人去维护。
公司这种卸磨杀驴的行为当然对于维系有能力的员工是一种莫大的损害。
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也往往是没地方说理去……
毕竟按道理来说,客户资源是属于公司的,公司愿意怎么调配那都是公司自己的权力。
所以,对于这样的规定,没有必要去吐槽什么,更别觉得公司沾了你什么便宜,如果用这种心态工作,只会对你带来负面的影响。
然而,想靠一部工作电话就控制住客户资源,无异于痴人说梦
说完个人,再看看公司的做法。嗯……真的挺蠢的……
我能够理解每家公司都希望能把客户资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也知道很多公司都吃过员工离职顺路带走一大堆客户的亏。
然而,去搞什么“工作手机”来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就是个笑话。
这种做法除了激化员工与公司的矛盾之外,起不到任何效果,甚至可能会让某些员工因为“赌气”而更刻意的带走用户。
毕竟说到底,一个业务员想要私下与客户取得联系实在是太容易了。就算是在职期间真的严格遵守了公司规定,但是随便复制一份客户通讯录,等到离职的时候,一条群发微信就足以打破公司设下的防线了。
事实上……有这样规定的公司,哪个员工离职的时候不会顺走公司的客户名单呢?
所以说,这样的制度根本就是适得其反。
如何从制度上解决客户被离职员工带走的问题?
离职员工带走客户,这个问题当然不是无解的, 事实上解决方法有很多。
把事情都摆到明面上来说,对于员工来说,离职后如果挖老东家的墙角,要面临更多的法律风险,自然也就会三思而后行了。
当然,这个方案的隐形成本还是很高的,首先签了竞业往往意味着更多的离职补偿,其次如果员工真的违反竞业协议,取证起诉的成本也着实不低。
比如有些公司分为“事业部”与“业务部”,业务部的工作就是去开发新客户。
而开发完新客户之后,客户的维护与服务工作则直接转交给事业部。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将业务员与客户进行分割,而且从流程与制度上保证公司能够彻底的掌握客户的联系方式。
缺点嘛,当然也不少,比如流程上有一个交割,对客户体验来说有所牺牲。比如因为后续维护的责任在事业部,导致业务部人员喜欢夸大服务内容,做出一些无法兑现的承诺,让事业部疲于善后。
当然,还有一些企业会用其他方法来调和这个问题,甚至包括企业文化什么之类的,不再过多阐述。
总之,不同的企业总能想到不同的办法来解决现实问题。
对于企业与个人来说,都要考虑的是:“我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其实吧,很多时候与其纠结于“客户能不能带走”这样的问题,倒不如回过头去想想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对于企业来说,核心的竞争力应该是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如果一家企业的客户轻轻松松就被前员工带走了,那只能说明企业自身的产品真的没啥竞争力。
要知道,每个人都是有惯性的,习惯了一个企业的产品,贸然更换其他产品总要付出成本,而在商言商,不会有人为了跟一个业务员的“交情”,就痛快的承担这个成本。
反之,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过硬,服务优质,又有几个客户会选择离开呢?
对于个人来说,信任感才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业务员,如果他真心对待客户,总能帮助客户做出正确的,高性价比的选择,自然就会赢得客户的信赖。那么不管他之后到底做的什么产品,客户都愿意继续跟他打交道。
这种情况下,哪怕离开前公司,甚至离开这个行业,彻底从头再来,以前的客户都会成为巨大的助力,毕竟谁还没几个朋友啊?没准你以前的客户恰好有个朋友就在另外一个领域有需求呢。
但是,如果一个业务员只顾眼前利益,欺瞒客户,跟他打一次交道就让人直呼上当,即使是让他走的时候把整个公司的客户联系单都搬走,又能有什么用?
所以说,不管您是自己管理着一家企业,还是被企业规则所管理着,很多时候都不要光看眼前的那些小事,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也许就能得到不一样的结论,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
我是肿么破,专注职场问题,如果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关注我哦~
分享越多,收获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