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由外族人建立的大一统帝国,一个是元,一个是清,而且这两支政权把游牧民族的战斗精神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凭借强大的武力创造了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域,但是元帝国和清帝国的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短短九十多年就草草亡于内乱,一个却支撑了长达三百年的国祚,那么清朝比元朝更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根据这两个大帝国建立和灭亡的原因来进行顺藤摸瓜。

同样都是以野蛮武力征服了素有礼仪之邦的华夏汉人王朝,但是元和清却表现出来了对被征服群体不一样的态度。

横扫亚欧大陆后的元人洋洋自得,在灭掉了金和南宋后,并没有妥善的处理好阶级矛盾和民族关系,甚至还大搞种族歧视,把臣民分为四等十阶,极大地破坏了各民族的民族感情,尤其是对汉族的知识分子采取严厉的打压歧视政策,造成了中原人士的强烈不满,这是元朝一直以来内部武装叛乱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清朝的统治者则就聪明的多了,通过积极总结前朝历史经验教训,摸索出来汉人治国精髓。清人在入关之前就积极笼络收买一大批汉人士大夫为其效力,并给予他们理想的社会地位与财富,所以才有了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进驻了山海关,才有了无需派兵借助汉人之手便灭掉了农民军,最终实现了大一统。

除了在军事上搞统一战线外,在思想文化上清朝统治者也比元朝统治者更注重怀柔政策,并积极融入儒家文化体系。大开科举制之门,来突破汉族知识分子的心理防线,给予他们一直渴望的参与政事的权力。康熙皇帝还数次拜祭明孝陵,提倡满汉一体,大力选拔汉族官吏,满足了社会底层和精英阶层的心理需求,使汉人从一心反抗转变为了热烈拥护新政权,甚至在近代晚清内忧外患之际,依然有李鸿章、左宗棠、左宗棠等汉族官僚阶级来拼尽全力维护清末统治。
从中可以看出,利益才是驱动人处事的核心要素,元朝的统治者试图单单以霸道统治一个偌大的帝国是不切实际的,即便掌控的了一时局面,也支撑不住百年的动乱压力,清朝比元朝更偏重于仁治,讲究以怀柔政策维稳,辅以必要的军事手段,这是传统汉家儒学教给满清统治者的帝国长治久安之法,也是清朝比元朝在历史上更成功的重要秘诀。

最佳贡献者
2

元朝和清朝,一个放马的,一个打猎的。

放马的来了中原,坚持要能歌尚舞;

打猎的来了中原,学会了吟诗作画。

为什么大家都是部落移民,满清可以安享276年,而蒙元连100年也呆不住就歇菜了。从两朝皇帝的名字,您就能看出点门道,看看下面两个名字:

  • 元朝第四任皇帝叫: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 清朝第一任皇帝叫:爱新觉罗·福临

去掉姓氏读一下,“爱育黎拔力八达”这名拗口不?像不像外国人?“福临”这名是不是像邻家阿哥般亲切?

中原文化传承上下5000年,就像那大海,满清愿意做那奔流入海的河流;而蒙元只愿做大漠黄沙。河流入海,海可以容纳百川,所以满语亡了,满清还在;黄沙入海,泥沙只能沉底,所以蒙语留着,蒙元离开。

有句话叫“马背上可以打天下,但是马背上治理不了天下”,感慨过后,给元朝、清朝做一些具体对比:

◆其一、皇位继承。

【清朝】虽然清朝后期对外战争很屈辱,但是,不得不夸一夸清朝的皇位继承——绝对是所有王朝中做得最好的(光绪和傅仪算是被慈禧带跑偏了)。

看看清朝的世袭传承,清一色父传子、子传孙,一目了然。皇帝继位基本上没有大的波折,更是,从来没引起军事冲突(顺治继位虽有波折,皇族拍桌子吵完架就解决了。雍正继位也有点波折,还不是被康熙三言两语就摆平了)。清朝到了光绪、溥仪,虽然有点跑偏,但有慈禧这个异数在,倒也继承的很顺利。

【元朝】再瞧瞧元朝的皇族乱象。且不说忽必烈立国前,就跟亲兄弟阿里不哥来火拼,一场灭国级别的五年大血战。打完之后,诺大的大蒙古国,算是被肢解成了五块。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那传承方式就更是大杂烩。父死子继可以;兄终弟及也可以;叔侄相争还可以。就是说,诺大的元朝,连一个明确的继承人制度都没有。要说元朝到皇帝登基,都是皇族相残的故事。

  • 咱们就使劲挑,元朝哪个皇帝是继承皇位,是没有动刀枪的?

第二任皇帝元成宗“铁穆尔”,勉强算一个。为啥还勉强?他老爹真金本来是太子,因为嫡位之争40多岁就丧命。忽必烈死后三个月,元成宗才经过一番争夺登上皇位(孙子继承爷爷)。

第四任皇帝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元仁宗本来要跟亲哥元武宗“海山”争抢第三任皇位,迫于海山3万大军兵临元大都,只好拥戴元武宗继位。元武宗比较厚道,直接约定死后传给他(元武宗是侄子继承叔叔、元仁宗是弟弟继承哥哥)。

之后就是各种混乱了,十一个皇帝,在位超过30年的只有两个(忽必烈、末代元顺帝);在位超过10年的,有只有两个。元朝只有98年,在位最长的四个占了将近90年,剩下不到十年过路七个皇帝,人均一年在位半左右,元朝有多乱,请自行体会。

◆其二、选官制度。

【元朝】元朝的官员从哪里来?主要官员大多是,蒙古人和色国人的功勋和贵族,他们当官完了,他们的子孙继续当官。这样的后果就是,血性汉子越来越少,纨绔子弟越来越多,整个元朝朝廷没有新鲜血液注入,成为一堆腐肉,这就是“恩荫制”和“世袭制”。

千万别提科举制度,元朝的科举制基本是废了,哪个皇帝心血来潮,偶尔开上一届,基本上两做做样子都省了。

【清朝】清朝的官员从哪里来?人家是重用满八旗,但也同样重用有能耐的汉人。长期下来,八旗生活腐化,基本废了。没关系,朝廷大不了把他们当闲人供起来,大量汉人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科举制度不一定万能,但是至少让朝廷一直注入新鲜血液。八旗贵族也世袭,但是只管你世袭吃喝,要实权得有能耐。

从雍正开始,汉人的封疆大吏越来越多,这种趋势越往后越明显。咸丰皇帝以后,全靠汉人大咖们保证清朝的长治久安。朝廷大员可没有世袭一说,总的来说,基本能够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其三、民族融合。

【清朝】虽然清朝也存在满汉歧视,不过满清的包容性还可以。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至少,一入关就高喊“满汉一家亲”。《剑桥中国史》观点认为,清朝是多民族朝代中,民族关系处理最好的王朝之一(实在不是粉清朝,不过这一点,本人的确也认同)。

清朝统治者,的确是从思想和行为上,拿自己不当外人,都把自己当成了中原的主子。主子要享受生活,当然就会想办法,让奴才也能活下去。

【元朝】元朝统治者一直推行“草原本位”制度,坚决拒绝学习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直把自己当做中原的外来者。在民族问题上推行“四等人”制度。吃相太难看,一副搂一把就走的架势。

  • 【尔朱少帅】说:满清皇族后期都扔了满语,都用汉语交流。看着这情形,就要跟中原搭伙过日子的样子啊。

当然了,导致元朝短命、清朝国祚长久的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元朝对汉地基本是间接统治,对基层控制力相当差,只管收税,不管治理。基层治理方面,清朝无疑高出元朝好几个段位。从“留头不留发”到“文字狱”可以看出,清朝管控力度有多强。

3

历史上,正北方向的蒙古高原,只有蒙古人实现了成功入主中原。其他诸如匈奴、柔然、突厥,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失败者。

那么,长期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都是谁呢?

主要是东胡系。如五胡十六国的拓跋鲜卑,建立了北魏王朝;如两宋之际的契丹和女真,建立大辽和大金。大辽算是半只脚踏入中原,大金则是连头带屁股一起进来了。



所以,北方胡人就要做一个区分,一伙是正北草原上的胡人,即草原系;一伙人是东北地区的胡人,即东胡系。

草原系和东胡系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就在于生活方式和社会基础。草原系就是纯游牧,因为蒙古高原除了草场就是沙漠,全在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外。游牧的生活方式,自然形成了部落的社会基础。



这种部落,普遍不会太大,只是小群体的熟人治理模式。英国人类学家提出了一个邓巴数,即150人。在150人以内,可以维持一个熟人社会,而超过150人则要进入到陌生人社会。所以,可以用邓巴数来理解这种部落制的社会基础。

为什么草原不能自发演化出集权王朝呢?

因为集权王朝的标配是官僚体系。但官僚体系太昂贵,而游牧经济和部落制的草原,根本就养不起。草原的单于或大汗,怎么收税?中原的皇帝可以编户齐民,把农民固定在收地上,然后低成本的收税。但是,草原的单于和可汗,能把一个个的部落固定到草场上吗?既然固定不了,那就无法实现低成本的收税。而没有税收,就不可能建立官僚体系。

但是,草原就不能实现统一了吗?当然可以。

有一个观点认为,之所以秦汉以后诞生了匈奴帝国,是因为中原诞生了秦汉帝国。因为秦汉帝国封锁了边贸,所以草原诸部落无法各自为战地与中原诸侯国开展贸易。于是,草原部落只能抱团取暖,建立草原帝国来对抗秦汉帝国。但这个观点忽略了草原内部的自组织,也夸大了秦汉帝国对草原的影响。部落林立的草原生态,也可以通过内部战争的方式,打出一个草原帝国。匈奴之所以最早统一了草原,就是在与大月氏和东胡交战的过程中实现的。这与秦汉帝国的关系不大。



但是,草原系帝国,一定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式的。匈奴帝国什么样,以后的柔然帝国、突厥帝国,或者回鹘帝国,也什么样。它们都不会有所突破,原因就是游牧的生活方式和部落的社会基础始终没有改变。所以,草原系,也始终无法理解纯农耕的中原生活方式,更理解不了中原王朝的运作机理。

这是草原系,然后再说东胡系。东胡系有什么特点呢?

东胡被匈奴人赶到了今天的东北地区。但这里恰恰给这个草原民族增添了新的特点。那就是生活方式。东北这个地区大部分处于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内。虽然纬度高,但仍旧可以发展农耕生产。所以,东胡系就可以兼具游牧和农耕两种生活方式。游牧经济相比农耕经济要脆弱得多。说农耕是靠天吃饭,但农耕毕竟可以通过粮食储蓄对抗气候变化。而游牧就没有这个功能了。一场大雪、一场大旱或一场瘟疫,就可以让草原集体灭族。所以,有了农耕的补足,东胡系就可以仿照中原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权。



所以,在最初,东胡系只是技术不具备,但物质基础是具备的。东北地区出现的第一个集权王朝,不是鲜卑,因为鲜卑正急着入主中原,而是高句丽。在隋唐之际,高句丽已经成为东北亚的强国。为了抵御草原系和中原系的入侵,高句丽甚至已经在东北修长城了。修长城、搞防御,这种手段只有农耕文明才能实现。草原系只会骑着骏马、挥着马刀死命砍,砍赢了抢劫、砍输了丧命。所以,高句丽绝对不是一个粗放的游牧文明政权,而是一个标准的农耕文明政权。

东北地区,东胡系出现的第二个集权王朝,就是契丹的大辽。大辽非常具有开创性。以后无论东胡系还是草原系,都以契丹大辽为标杆。鲜卑人入主中原以后,基本就放弃了草原,褪去了游牧本性。但是,契丹却不同,虽然捏着幽云十六州却始终无法入主中原。于是,契丹就开创了二元统治模式,即一面以大汗身份统治草原、一面以皇帝身份统治中原的幽云十六州。



只有到了契丹的大辽,才能说草原民族实现了入主中原。拓跋鲜卑的北魏呢?拓跋鲜卑的确入主中原了,但入主中原后就不再是草原民族了,而是汉化了。汉化之后,又内部分裂,导致北魏崩溃解体。

讲完这个逻辑,再讲大元和大清的区别。

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但蒙古人的强,主要体现在军事上。内部治理上,就没有吗?当然有。如果内部治理上没有实现突破,蒙古人将跟匈奴、柔然、突厥一个结果,别说横扫欧亚,就是入主中原也不可能。

这个突破就是成吉思汗开创的千户制。蒙古高原本来是一个又一个的小部落或小部落联盟。但是,成吉思汗却用千户制把这些个部落给重新整合了。千户既是经济生产单位又是社会基础单位,同时还是军事组织单位。所以,蒙古大汗不仅能坐稳位子,而且蒙古人也能够一直彪悍。但千户制,与中原的编户齐民有什么区别吗?本质逻辑上就没什么区别。中原编户齐民是以户为单位,而千户制是以部落为单位。所以,你可以把千户制看成是一种大颗粒的编户齐民。这就是中原和草原的融合,大家都在互相学习。



但是,蒙古人的学习到此为止。

因为没有农耕的生活方式,所以在思维方式上始终缺了这么一课。如果没有契丹精英的帮助,蒙古人甚至都要把北方中原变成牧场。因此,契丹才是以后征服型草原王朝的鼻祖。

接下来,蒙古人就遭遇尴尬了。彻底汉化,那北方草原就别想统治了,北魏是前车之鉴。拒绝汉化,那南方中原早晚还得易手,五胡十六国都是前车之鉴。向契丹学习,搞双元政治不就行了吗?

蒙古人的确这样做了,但是在中原这一元,却要多不成功有多不成功。蒙古人对中原的统治,已经跌破智商下线。忽必烈把南宋给灭了,居然忘记派官员到南方去收税。哪家皇帝也不会把收税这件事给忘了,但蒙古人就可以。



蒙古人一直粗放的原因,就是始终没有建立中原政权的官僚系统。缺乏官僚系统支撑的元朝会是什么结果?看一下元朝的圣旨就行了。元朝中期,大元皇帝给少林寺下了一道诏书,原文如下:

这和尚每道有圣旨么道,没体例的勾当休做者。做呵,他每不怕那甚么!圣旨俺的。

每,是们的意思;和尚每,就是和尚们。圣旨俺的,是蒙古语法的倒装,意思是俺的圣旨。其他全是大白话,不用翻译也能看懂。意思是说:你们这群个和尚,没体例的坏事别干哈;敢干,我弄死你,让你们知道什么叫怕;这,就是俺的圣旨。

而这就真是大元皇帝的圣旨啊!历朝历代,也就元朝的圣旨能如此彪悍、如此通俗、如此霸气。这种圣旨,你都不知道是怎么从中书省给放出来的。各环节的大元官僚们到底干没干活?肯定是没干,甚至都没有管圣旨的官员,皇帝你敢说、我就敢写,而且写完了就给你发下去。一群彪悍无极限地蒙古豪贵们,天天在元大都扯淡玩,中原天下能治理好才怪。



中国历史上,批判现实黑暗的文学作品,最多的就是元朝。最典型的是《窦娥冤》,窦娥的确冤,但这是谁造成的?不就是二傻子一样的蒙古官员吗。但是,这种剧在元朝竟能上演了。而且元朝基本上也不搞什么文字狱,这一点比清朝强多了。为什么蒙古人的文化这么包容开放?一个原因是蒙古人就没啥文化,彻底地信奉枪杆子出政权,有本事咱们用刀子说话,被叽叽歪歪的。但你们叽叽歪歪得还挺好看,所以一群蒙古豪贵们也搬着小板凳过来看了。而另一个原因就是粗放式的治理,中原天下基本处于一种谁也不管、谁也不愿管的状态。国家没事、帝国强大,一点儿问题都不会有,甚至大家还会活得很滋润。大明立国后,有很多汉人仍旧以元朝的遗老遗少自居,所以说大元还是很有魅力的。然而,国家一旦有事、帝国一旦衰落,那就只能等着土崩瓦解了,而且速度比什么都快。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七十年现象,也就是王朝扛过七十年,基本上就要奔着两三百年努力了。七十年是个关键期。而元朝恰恰熬过了七十年,大趋势就是奔着两三百年去了。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元朝可能不止两三百年,因为元朝没有草原问题。但,元朝恰恰死在了九十多年。它的确扛过了关键期,但粗放的治理却提前结束了国祚。而元朝为什么如此粗放治理呢?根本原因是草原系的蒙古人,不理解中原文明,甚至也不想去理解。我大元皇帝随便嗨、你们也随便嗨,咱们大家一起嗨。等你们不高兴了,那我也就不玩了,蒙古草原才是我的家、我要回草原。

这是元朝,那清朝呢?

清朝统治者,基本上就是一个强化、超大版的契丹和女真。这伙人的统治水准可比蒙古人高明太多了。关键是自带一种草原视角,所以比中原的汉人王朝,还要有优势。



首先是对中原的统治,基本上明朝怎么干、清朝就怎么干。但是,明朝有太监啊。满清为什么没有?因为满清皇帝有一个天然的支柱力量,比太监还好使。这个支柱力量就是八旗,或满人部族,也包括很多汉人包衣。明朝皇帝的尴尬,是一个人打不过整个官僚集团。但清朝皇帝可不是一个人VS整个官僚集团,而是整个满人部族VS整个官僚集团。这是明朝皇帝根本没法比的。

其次就是对草原的统治。恰恰在这个时候,草原和高原建立了宗教上的联系。于是,宗教就成了满清的统治工具。于是,满清在草原上死命地修喇嘛庙。所谓“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原因是什么?你们是部落制、你们是逐水草而居,但你们总要仰望星空、寻求信仰吧。好了,告诉你们:大清皇帝这里给你们准备好了信仰。于是,一座座喇嘛庙基本上就把蒙古各部落给焊死了。这伙人仍是满草原随便跑,但再怎么跑也得找座喇嘛庙皈依。在传统时代,宗教是成本最低的统治手段。而满清恰恰参透了这个秘诀。



到这个时候,不仅草原搞定了,而且高原也顺手搞定了。当然期间还是少不了战争,康熙对噶尔丹、雍正对罗卜藏丹津和准噶尔、乾隆对大小和卓。可以说,清朝统治者对草原的战争,一直持续到入关后的第四代皇帝。你不能说有个正确攻略就所向披靡了,最后还是得用战争打开统治前奏。

元朝,不是不伟大,但蒙古人的统治水准已经跌破下线。其对中原的统治一直是粗放治理。而大元皇帝和蒙古贵族,却一直是身在中原而心系草原,一直认为草原才是我的家,中原主人不欢迎了,头也不回地跑回草原、放飞自我。因为草原系始终没能搞明白中原是怎么回事,所以他们对中原不仅陌生而且不关心。

清朝要比元朝成功太多。因为它把契丹人、女真人的统治技术发挥到了极致。中原以中原人的方式治理、草原以草原人的方式治理、高原以高原人的方式治理,关键是把多种治理手段综合运用了。不仅蒙古人不能比,甚至中原人也没法比。因为东胡系既理解草原也理解中原,所以他们对于中原不仅不陌生而且充满好奇。

4

清朝够狠,还能入乡随俗接受汉化,那自然时间就够长啊。

元朝建立后,因为忽必烈认可汉文化,所以元朝大军在南下时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屠杀,也没有搞什么剃发易服,对汉族的思想控制并不严厉。而满清不一样,满清凡是碰到不服的汉人直接就咔嚓了,就连思想上敢反抗的也直接咔嚓。比如元曲,就元朝那些事到了满清,那些元曲大家个顶个的都得被抄家灭族。

并且元朝这些人一直想保留自己得蒙古风俗,而满清自打建立就处于不断的汉化过程中,甚至到了乾隆晚年,大臣的奏章都是汉字书写,满文早被他们丟了,就连溥仪这皇帝也只会说一个满文。

说白了,就是元朝的统治阶级一直想的是游牧放牧,而满清统治阶级想的是四书五经,那汉人自然更容易接受学会四书五经的满清了啊。

5

南宋北宋都是沙陀人王朝不要东拉西扯。明朝又不是汉族王朝是回民王朝。民国才诞生了汉族。以后不要随便说出论点。

6

根子上的原因很夸张。因为清朝的建立者们都是汉族后裔与满族混血。具考证,当年作为通古斯卡蛮族部落的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后灭辽灭北宋。俘虏了大量北宋宗室皇室成员回到老家安置奴役。就是所谓黄龙府及上京地区一代一代融入当地,繁衍生息。而胜利的金国贵族大部分移居到中原富庶地区直到被蒙古剿灭。所以,具考证明努尔哈赤部落大概具有宋辽王族后裔的血统,他们已经具有典型的农耕与鱼猎民族的混合特性,跟周边生女真从习性到语言文字都有很大的区别。跟汉民族有天然的融合性。

7

元朝灭亡,明太祖说元宽仁失天下。元朝对权贵没有约束,元朝用游牧思维管理天下,给官员宽仁他们就会支持他的统治,但是官僚权贵对百姓的盘剥得不到约束,搞得民冤沸腾,起义遍地,所以明太祖说元朝宽仁。明朝开始重法治官吏,但坚持不下去,明未腐败横行。清朝总结元明朝经验,得以享国近300年,不是工业化可能更长。元明清只是治理经验的传承和民族没什么大关系。

8

清朝国祚得从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开始算到退位时的民国元年(1912)国祚268年,历任10位皇帝,平均每个皇帝任时接近30年,相当于稳定,所以他相比于元朝成功又国祚长,而元朝从忽必烈建国号为元开始到元朝结束,98年换了十一位皇帝,每个皇帝平均执政不到十年,可想而知朝政有多混乱,所以他虽然成功但是短命。

9

大清朝政通人和,国运吉祥!
一,满汉一家,从没歧视过汉人。尊重汉人风俗习惯。
二,永不加税赋,税费很低,百姓日子过得好!
三,录取汉人为官,深得汉官拥戴。

10

其实不用扯那么多复杂的道理,一个简单的抛物线就解释了。元朝皇帝的寿命曲线是长短长。除了元世祖和元顺帝,中间的皇帝都是短命鬼。清朝皇帝的寿命曲线是短长短。开头的关外二帝,清世祖。最后的咸丰,同治,光绪短命鬼。中间都是长寿皇帝。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