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秦武王嬴荡为什么在洛阳被鼎砸死了?

秦武王嬴荡为什么在洛阳被鼎砸死了?

2020-11-18 01:01阅读(59)

秦武王嬴荡为什么在洛阳被鼎砸死了?他为什么会在洛阳被砸死?:中国古代帝王中,有很多非正常死亡的,而其中又有不少奇葩的死法,有被戴绿帽子气死的,比如北魏

1

中国古代帝王中,有很多非正常死亡的,而其中又有不少奇葩的死法,有被戴绿帽子气死的,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有日夜操劳累死的,比如汉成帝;有做梦吓死的,比如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开国皇帝姚苌;还有饿死的,被妻子用被子闷死的,吃错药死的……

而秦武王嬴荡则是奇葩中的奇葩,属于三千一年一开花,三千一年一结果的那种。他是被压死的,而且他创造了一项纪录,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体育比赛中,因赛而亡的举重运动员。

秦武王是个国君,也是肌肉男,更是个大力士,他特别喜欢争强好胜。公元前307年8月的一天,天很热,23岁的秦武王的脑袋比天气更热,他要与某人比赛举鼎。见过作的没见过这么作的,结果,这位九五之尊的国君,举起鼎后,两眼喷血,鼎落下把他的腿砸断了,晚上,这位搞怪作死的国君,就去见了先祖。(洛阳晚报 张宝峰)

2

秦武王嬴荡是比西楚霸王项羽还要神勇的一代猛人。嬴荡是秦惠文王嬴驷的长子,一个胡女所生,由惠文后亲自扶养长大一位王子。因为惠文后无子,所以嬴荡成了惠文后法律意义上的儿子,有了嫡长子的权力。

嬴荡天生神力,酷好兵事,所以少年时代的嬴荡在军队中度过,他的老班长就是赫赫有名的白起,而他的战友则是大力士孟贲,乌获。司马错领兵灭巴蜀,白起、嬴荡等人是排头尖兵,在灭巴蜀的战争中立有军功。

嬴驷死后,嬴荡继承王位,他酷爱兵事,因此把大将军司马错放归老家修养,把搞外交的丞相张仪驱逐出境,他想用秦军强大的武力直接消灭六国,一统天下。掌握大权后,嬴荡派丞相兼上将军甘茂领兵伐韩,打通到周王室的路,他要先灭周王室取德天下共主的名分。

道路打通后,嬴荡亲率大军到洛阳王室灭周。周王室打起了道义牌和感情牌,嬴荡隐隐约约觉得灭周不合时宜。于是他想把九鼎搬回洛阳,命乌获举雍州鼎来威慑王室。结果乌获力绝而亡,孟贲又来举鼎,亦力绝而亡。

这下嬴荡愤怒了,他不好灭周,但鼎也搬不回,秦国的面子就没有了。于是嬴荡不顾老班长白起的苦苦相劝,也不顾群臣的死命劝阻,硬要举鼎明志。嬴荡不亏是天生神力,重达万钧的雍州鼎硬被嬴荡举了起来,但天公不作美,皮带断裂,力气耗尽,鼎砸下来把赢荡小腿削断,流血如注。当晚嬴荡给甘茂和白起传命,王位传给稳重的弟弟嬴稷,因为嬴荡没有孩子,之后溘然长逝!

3

在古代历史上,不少贵为九五之尊的帝王死法却很奇葩。晋孝武帝司马曜酗酒成性,酒后对宠姬张贵人戏言要废了她。哪知张贵人妒火中烧,晚上与心腹宫女用被子将烂醉如泥的孝武帝活活捂死;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抢了太子宁令哥的女人没藏氏,给儿子戴了顶绿帽子。宁令哥羞愤交加,就把老爹干掉了。而今天我们讲的这位帝王,他的死法也很搞笑。他自信心爆棚,却在玩举重时被鼎砸死,他就是秦武王嬴荡。

秦武王嬴荡的父亲是秦惠文王嬴驷,就是那个车裂商鞅的秦王。更元十四年的时候,四十六岁的秦文惠王去世,嬴荡继位。

嬴荡身材魁梧,可以说是一个彪形大汉。他自小就力大无比,常与人比试角力。他继位后,对一些力量型的英勇武将就很器重。比如乌获和任鄙都是当时秦国的大力士,常和武王玩力气游戏,都位居高位。当时齐国有位大力士叫孟贲,听说秦武王宠信勇士,也投奔了武王,果然也做了大官。

秦武王赢荡年轻力壮,非常崇尚武力。就在他即位的前310年,蜀相陈庄叛乱。前316年,蜀地被秦占有,陈庄被委任为蜀相。六年之后,陈庄杀掉蜀侯,起兵反秦。秦武王马上派甘茂领兵追剿,很快平定了蜀乱。甘茂也被秦武王提拔为左丞相。

秦武王志向远大,一心开辟疆域,问鼎中原。他在甘茂的建议下,制定了联魏伐韩的策略。他首先派甘茂出使魏国,忽悠魏国站队秦国。这样韩魏联盟被击破,赵国也不能越魏援韩,韩国就孤掌难鸣了。

于是甘茂率兵攻打韩国,后武王加大对韩用武,继续增兵五万并派乌获驰援甘茂。前307年,秦军克宜阳、夺武遂,韩襄王只得派使到秦议和。

秦武王崇尚武力,在文治方面也有所建树。他在秦国率先设置丞相一职,任命甘茂为左丞相,樗里疾为右丞相。他修订了田律,大兴水利建设,疏河筑堤建桥,在一定程度改善了民生。

综上可以看出,秦武王在位期间,文治武功都还不错,他还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只不过他的死因有些搞笑,所以他的政绩不为人们重视,而津津乐道他的死法。他是这样死的:

秦军攻下宜阳后,秦武王一时兴起视察宜阳,随后来到洛阳。在洛阳秦武王一行见到了九鼎,当时大力士任鄙和孟贲都随侍。两位大力士都表示无力举鼎,并劝武王也不要去尝试。哪知武王根本不听,一定要去试试。在拼力举起九鼎后,腰带挣断,体力不支导致鼎落砸在腿上。当天晚上,武王重伤不治,年仅23岁。

由于秦武王离奇的死法,他也被描绘成鲁莽好胜的蠢笨之辈。其实秦武王在位短短几年,他知人善任、文武兼修,也有所成就。他举鼎而亡只能说是一个意外。

4

如果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中原只是将楚国北上图霸的野心展露无遗的话,那么三百年后秦武王举鼎则是将秦国欲一统天下的野心昭告天下。只是楚庄王到底觉得时机不够成熟而退回楚国,不久之后成为一代霸主,而秦武王则没有给自己退路,直接举起了龙文赤鼎,然后绝膑而死。

秦武王是夹在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之间第二个称王的秦国国君,也是“奋六世之余烈”中的其中一世,但是他的功绩远比上他的死亡来的轰动,实际上秦武王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秦王,也许正是因为野心太大,以至于继位不过四年就因为举鼎而死。但在位时间虽短,却在四年之内做了很多事,足以让他成为秦国历史上了不起的国君。

秦武王的名字为赵荡,是秦惠文王的嫡长子,在秦惠文王去世后继位,孔武有力又野心勃勃的赵荡成为秦国第二位称王的国君,他一继位,第一件事就是驱逐张仪,张仪在秦国历史上算是比较出名的人物,他得秦惠文王赏识在战国时代主张连横策略,不过张仪这个人一贯耍手段,在外威逼利诱其它的诸侯国,他戏耍楚怀王的事情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也正因为如此,张仪结了不少仇家,只是大家都忌惮秦国,不便对张仪出手。

秦武王在继位之前就已经开始不喜欢张仪,更何况张仪的使命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所以秦武王继位后就决定驱逐张仪,张仪自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主动要求去魏国,他用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暂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接着秦武王为了和天下的诸侯国们区别开来,将相国一职改为丞相,并且一下子设立左右丞相,甘茂为左丞相,樗里疾为右丞相。秦武王的意图非常的明显,即东进,为了稳定各国,秦国和越国交好以制衡楚国,与魏国结好以防止魏韩结盟,与齐国结好以制衡魏韩,在这个过程中,还不忘平定蜀乱,攻打义渠。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在东进的路上没有其他诸侯国横插一脚。

秦武王曾对甘茂说过一句话:“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这实际上就是秦武王问鼎中原一统天下的野心,那么如何才能“车通三川,窥周室”呢?攻打韩国的宜阳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宜阳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一旦占领宜阳,直接就可以进入洛邑,即周天子的根据地。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终于决定攻打宜阳,由甘茂和庶长封领兵攻打宜阳,这一仗并不好打,在最初的五个月内战争处于胶着状态,秦武王甚至一度想要放弃,最终还是坚持下来,继续增兵。公元前307年,宜阳被攻下来,秦军渡过黄河。

秦武王先让樗里疾率领车百乘进入东周王畿洛邑,周赧王赶紧派人迎接,紧接着秦武王带着自己的几个大力士到了洛邑。他此行的目的自然是要让天下之人知道他的野心,遂到周王室的太庙去看九鼎。九鼎传言为夏禹所制,象征九州,是皇权的最高象征,秦武王自然想见识一下。

于是带着身边的任鄙、乌获、孟说就去太庙见到了九鼎,九鼎各有自己的代表之地,秦武王就看到了雍州鼎,正是属于秦国之地,于是他就想将这个龙文赤鼎带回秦国。

秦武王对着身边的大力士们问谁可以举起龙文赤鼎,其他人都表示没有那个力量,只有孟说表示可以,于是向前去举鼎,堪堪举起来,赶紧放下,秦武王看孟说举了起来,一向认为自己力大的秦武王自然不可能输给孟说,于是也去举鼎,并想走两步向众人示威,但就在这个时候,身体的各部分无法承受鼎的重力,遂纷纷崩塌流血不止,就这样,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

秦武王为何被鼎砸死了呢?一方面自然是秦武王自恃力气大,而且想证明自己是配得上龙文赤鼎的,所以逆力而为,身体最终承受不住鼎的力量,所以才被砸死。

另一方面也就是周王朝气数还在,就如同三百年前,楚庄王屯兵洛水,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而王孙满拒绝的那样:“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虽然楚庄王还是呈了口舌之快,但同时也认为时机不对,于是退兵。而秦武王显然心太急了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结果葬送了性命,但他自己早就表示过“死不恨矣”。

倘若秦武王没有坚持举鼎,而是退兵回秦,或许秦国统一天下的时间会提前到来也说不定,而且芈八子即后来的宣太后和秦昭襄王或许就没有机会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痕迹了。

5

因为装逼!

秦武王赢荡可谓人如其名,生性放荡,好武好胜。历史上记载,赢荡长得相当魁梧,力大无穷,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就是和他人比角力。喜欢展示自己的力量,简单来说就是喜欢装逼。


正因为这样的性格,他个人很喜欢和一些大力士结交,任鄙、乌获、孟说等有蛮力、无谋略的大力士,居然都被他封了大官,而且整天围在他身边。这样一来身边就没几个能劝谏他的人了。


试想想,一个好酒如命的人,身边又有一群整天喝酒劝酒的猪朋狗友,喝出事不是早晚的事吗?


终于在秦武王四年,他与孟说要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装逼不成,被鼎给砸断了双腿,两眼出血,气绝而亡。而秦武王赢荡也成了历史上第一个装逼至死的君王……

6

秦武烈王,说起这个人的话,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在于他在位三年时间拿下了韩国重镇宜阳,使得当时的秦国能够兵出函谷关。

在这之前,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一直在秦国本土地区进行活动,乃至于他们和魏国之间的战争,也是在原先的属地河西之地上进行作战。在秦惠文王时期,当时秦国主要作战的区域还是在函谷关以西,以前至于说兵出函谷关这一点根本不可行?为什么只要他的军队赶走出函谷关,韩国的重镇宜阳就可以派出重兵断掉秦国兵出函谷关的大兵团的粮道,让他们活生生饿死。

秦武烈王在经过他老子秦惠文王以及张姨共同的折腾之下,整个山东六国可以说是乌烟瘴气,无力再反抗秦国兵出函谷关,这个时候秦国选择拿下韩国的宜阳。

韩国的宜阳究竟有怎样兵力呢?据历史记载,秦国拿下韩国重镇宜阳以后,斩首敌方首级8万,8万多大军全部都是生力军,韩国一半儿的精兵强将全部待在这个城市里面。

拿下宜阳以后,秦国就可以兵出函谷关,正是卖出统一六国的最坚实的一步,在这个时候,秦国可以说已经有了染指天下的欲望,但是师出无名啊,你只是一个在边塞的弱小的国家,你怎么可以染指天下呢?除非你得到上天的认可。

秦国和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作为天子的象征,九鼎才是真正作为天子能够得到上天授予他君权的一个信物,如果说能够让这九鼎承认你秦国的正统地位,那你秦国就可以说师出有名,可以一统天下。

但是这九鼎毕竟是九个死物件,他不会说话,那有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承认秦武烈王能够染指天下?这个既定事实呢?

把他抬起来就行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只要你能把九鼎给举起来,那这九鼎就归你了!

秦武烈王一开始也是打着这个主意,所以跑到周王室那里就告诉你九鼎不承认你是主人了,他现在承认我是他的主人了咱俩要不要比比看我就做一件事情,让他承认。

然后请武烈王先派了两个大力士过去,觉得这件事情十拿九稳,能够把这九鼎的其中之一给举起来。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名义上拥有九鼎,或者说拥有初并天下的权利。

结果或许是这个秦武烈王,他那个秦国当时太小了没有筑造过那么大的大鼎,所以派出去两个大力士举不起来,脸上挂不住的秦武烈王没有见好就收,而是选择自己赌气自己一个人去举着个鼎,结果出事情!

综上所述,秦武烈王举这个九鼎,实际上是为了能够拥有一个出兵天下的权力,当然最好是把这九个鼎全部拉回秦国,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他真敢这么做了,其他六个国家绝对会不遗余力的把秦国往死里打,但是最后的计划没有成功派出去两个人不大给力,只好自己上,结果自己死在了这个九鼎之下,想法很好,但是有的时候要做足功课,做好情报,否则蒸出的事情,那是真的收也收不住。怎么还没到家想法很好,但是有的时候要做足功课,做好情报,否则真出了事情,那是真的收也收不住。

7

首先,谢谢邀请。

还原一下历史,

秦武王嬴荡生性粗直,好争强好胜,为人倒是耿直、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就是有点缺心眼。他的死就是他缺心眼的最集中体现。

秦武王四年,秦国攻占了韩国的宜阳(即现在的洛阳市宜阳县),秦武王嬴荡来到了宜阳,心说宜阳离洛阳那么近,要不去洛阳瞧瞧吧。

秦武王到了洛阳直奔周室太庙,往观九鼎。只见九个宝鼎一字排列在殿堂之内。这九鼎本是大禹收取天下九州的贡金铸成,每鼎代表一州,共有荆、梁、雍、豫、徐、青、扬、兖、冀九州,上刻本州山川人物、土地贡赋之数。

那时候的人都是尚武的,力气大代表这一种核心竞争力,于是嬴荡就对随从任鄙、孟贲说:“这些鼎每个都有千钧之重,你们二位,能否举起?

秦武王嬴荡脱下外套,简单做了几下热身,然后,猛地抓住雍州鼎就要往上举。嬴荡万万没想到这鼎还真沉,愣是纹丝不动啊。他又憋足一口气,大喝一声“起”……鼎真的被举起来了!

然而由于用力过猛,眼珠子瞬间充血,都快蹦出来了。突然,嬴荡感觉一阵眼花,身体发软,鼎“嗵”地一声掉了下来。也怪他运气太差,鼎掉下来时竟生生地把他的腿砸断了!顿时鲜血喷涌而出……

周围人都吓傻了,赶紧弄回去找大夫吧。结果,当天晚上秦武王嬴荡还是一命呜呼了。


看到这里,秦武王嬴荡被砸死的原因如下:

从直接原因说嬴荡举鼎被砸死是因为缺心眼。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嬴荡要问鼎中原,但秦国的国力尚不足以达到统一天下的地步,他自不量力,倾力而为,所以他就被鼎砸死了。

他为什么要举雍州鼎,因为那是秦国的地盘,代表他要执掌雍州。

他不但问鼎中原,还把鼎给举了,要定之心天下皆知,历史上今后就不会有问鼎中原这句话了,而是举鼎中原 !

8

中国古代的有很多有特殊爱好的统治者,其中有一位秦国的君主就喜欢举重,最终也因为举重而丧命,这位秦国君主就是秦武王嬴荡。去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也讲述了秦武王嬴荡因举重导致骨折最终因而丧命的故事。那么历史上,秦武王真的是因为举重而死吗?答案是真的。

这个典故的名字叫“举鼎绝膑”。秦武王自小身体非常强壮,或许这也是他为什么被秦惠王选为接班人的原因,当时的秦国非常尚武,国王首先身体力行。秦武王自小就喜欢举重,在其即位后,他曾经规定选拔士兵的时候要添加一个标准,那就是能够将地面上的100公斤重的物体顺利提起,并将其举到一米高的平台上面。秦武王还将秦国的大力士们搜集到自己身边,经常会举行一些举重比赛。

秦武王三年,即公元前308年,秦军攻下了易守难攻的宜阳,这样秦军就直接可以到达周朝国都洛阳了,秦武王一时高兴,所以在大力士任鄙等的陪同下来到了洛阳,秦武王来的洛阳后并没有先去看周天子,而是先去看了象征天下的宝物-九鼎,秦武王看了鼎之后,就问任鄙能否举起这象征天下的九鼎,任鄙回答说不能,另外一位大力士孟贲在尝试了一下后也放弃了,看见两位大力士都不能成功,秦武王决定自己亲自来举,虽然周围的大臣们都劝秦武王不要举,但是秦武王不听,在他举起九鼎后,因为体力不支,九鼎砸到了他的胫骨上,血流不止,当夜,秦武王即驾崩,年仅23岁。

按照现代医学观点来看,骨折是完全有可能导致死亡的。而在古代那个时候缺乏对感染等问题的认知,所以死亡率更高。秦武王的死告诉我们,少年莫冲动,身体才是本钱,其他都是浮云。

9

秦武王的形象,在历史上很多时候都是作为一个反面的教材:

勇猛而无知

这是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但历史上真实的秦武王是一个真实反应秦国中低层主流思想的任务,可以说他是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本国人的价值取向的反应:

尚武而谋略进取式的文武双全

秦武王举鼎的背后是秦国尚武之风的流行

从现在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化墓葬品来看,秦国是混杂商奄、周人、西戎三个种族之人的混合型文化政权。秦国是以商奄为贵族、西戎为主体的国家。这个性质就决定了商鞅变法中以军功为唯一衡量标准的社会思想基础——尚武之风。即商鞅所谓的:

“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

尚武之风是商鞅变法军功爵制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准备。

在秦武王以前,初了父亲秦惠王没有率军作战之外,基本上秦国的君主都有率兵作战的经历,秦献公和秦孝公更是如此。这或许是秦惠王为什么选择尚武的秦武王而非秦昭王的原因。

作为后世的我们,很容易陷入事后诸葛亮——因为秦武王是举鼎而死,就认为秦武王莽撞冲动!

秦武王、白起等都是秦国尚武之风的杰出代表人物。如果你敬仰白起的战神称号,就不要歧视秦武王!

秦武王即位四年的成就不比即位56的秦昭王差

1、创新能力。秦武王即位就废除相邦职位,设立丞相之位,影响中国历史1600年。秦昭王即位56年,毫无政治体制的创新。


2、政治平衡能力。秦武王在设立丞相即位时,为解决商鞅时的大良造和张仪时的相邦所造成的政治失衡问题,特意设立左、右丞相两个即位,任命甘茂为左丞相、嬴疾为右丞相,完好的平衡外来势力和本土势力。

相比之下,秦昭王从即位到去世,就从来没有发现同时任命两个人为丞相记录。除了即位前期继续任用嬴疾为丞相外,其他的丞相都是外来势力,以魏冉和范睢二人为代表。在56年时间里,只有7年是本土势力任相,占比12.5%。

秦昭王在邯郸之战时期面对白起的三次谏阻都不予以接纳,就是秦昭王政治平衡能力差的最好证明。而秦武王以甘茂攻打宜阳但让嬴疾去东周享受荣耀,也是他政治平衡能力好的表现


3、对大臣的信任。在信任大臣上,秦武王在甘茂攻打宜阳苦难时坚守息壤之约,选择继续支持甘茂而攻下宜阳,就是最好的表现。

对比之下,作为秦昭王舅舅的魏冉任职丞相就5起5落,其他丞相任职都很短:魏冉2次任职1年、1次任职3年,孟尝君田文任职1年,楼缓任职2年,寿烛1年、向寿1年多。


4、识人能力。虽然秦武王驱逐张仪,但这更多是因为张仪受到秦国本土势力的反对——因为张仪而引发秦楚交恶自然引起在春秋时期就一直交好的秦楚关系历史的本土势力反对,甚至引发蓝田之战。秦武王驱逐了张仪,但任用了能力和见识不亚于张仪、同样是外来势力的甘茂。甘茂参与了夺取楚国汉中、平定巴蜀叛乱、攻取宜阳、建议归还韩国武遂等,都说明了甘茂的能力和功绩。

相比之下,秦昭王任用公孙奭、向寿等儿时玩伴,或是有名无实的孟尝君田文,或者和秦昭王一样宠信亲友的范睢等人,就说明秦昭王的识人能力不行。如果没有魏冉这个舅舅和白起这个崛起的本土势力,秦昭王这56年基本上没有什么成就。


5、策略能力。

公元前316年张仪和司马错在争议伐韩伐蜀问题上,张仪就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虽然秦武王驱逐了张仪,但秦武王只用了四年在甘茂的帮助下就实现了张仪的政治理想——入东周。

以此相比,秦昭王3次强行扣押的行为就败坏了秦惠王和秦武王所建立的秦国良好形象,建立了虎狼之秦的坏形象

1、公元前299年强行扣押楚怀王至死;

2、意图扣留自己请来做丞相的孟尝君田文;

3、公元前264扣留平原君赵胜以强迫赵国交出范睢死人仇敌魏齐——典型的假公济私

在邯郸之战中3次不听白起的谏阻,造成秦军大败,也是秦昭王策略能力不足的表现。


综述

秦孝公+商鞅、秦惠王+张仪、秦武王+甘茂三代人构成了君臣和睦的典范。秦昭王扣押楚怀王、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等行为败坏了秦国的声誉,是秦国被称呼为虎狼之秦的缘由。而逼杀白起的行为,更伤害了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君臣和睦传统。

作为秦昭王曾孙的秦始皇,重新恢复了秦国君臣和睦的传统:秦始皇+李斯,再续秦孝公传统,一举一统六国。从君臣和睦角度和君主能力来看,秦始皇和秦昭王相似度很少,更像秦武王——有勇有谋!

秦昭王和秦二世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君主处死当朝大臣的唯一两位君主。

爱好角力的秦武王举鼎,在他自己看来,不过是自己的一项娱乐活动和兴趣爱好——这和专心做木匠的明熹宗一样,都没有错吧!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10

秦武王死于公元前307年八月的洛阳,他本人是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第三任君王,爷爷是秦孝公,父亲是秦惠文王。《史记》称他“有力好戏”,还网罗了任鄙、乌获、孟说等有名的力士。连“荡”这个名字也能看出,他被父亲寄予厚望,千万不要从他那个“嬴荡”名字的读音去理解,第一当时不能连姓带名的称呼,第二,他那个“荡”是“荡平天下”的意思。

秦武王继位只有四年,不过动作频频,继位第一年诛杀了蜀相陈庄,又平定蜀地叛乱,还讨伐了秦国周边的义渠、丹、犁等部族;第二年,他设置左右两位丞相,这是秦国历史上第一次分设两相,人选一个是樗里疾,这是秦惠文王时期的老臣,也是王族重臣,另一个是甘茂,秦武王自己最倚重的大臣,一老一新显然是相对合理的搭配;继位第四年,他发动了对韩国宜阳的进攻,斩首六万。然后就开始进军洛阳,理由是,“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紧跟着就是我们熟知的举鼎事件了。

举鼎这个举动有很强的挑衅意味。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曾向周室大臣王孙满问过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从此有了“问鼎”的典故,秦武王的打算可以说昭然若揭。结果没想到,举鼎过程中他自己被砸伤,性命就此留在了洛阳。

至于具体的举鼎经过,其实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秦本纪》的原文只有一句,“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大家在网上看到的种种描述,都来自明末小说《东周列国志》:秦武王问宠信的两位力士任鄙、孟贲,谁能举起鼎,任鄙说自己不行,孟贲自告奋勇试举,只举起半尺就举不动了,甚至因为用力过猛,导致眼珠迸出、眼眶流血。秦武王的好胜心一下被激起,决定亲自举鼎。小说原文是这样:

武王大踏步向前,亦将双臂套入丝络。想道:“孟贲止能举起,我偏要行动数步,方可夸胜。”乃尽生平神力,屏一口气,喝声:“起!“那鼎亦离地半尺。方欲转步,不觉力尽失手,鼎坠于地,正压在武王右足上,趷札一声,将胫骨压个平断。武王大叫:“痛哉!”登时闷绝。左右慌忙扶归公馆。血流床席,痛极难忍,捱至夜半而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