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8月1日),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最终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擒获并赐死于家中。



有其母必有其女,其母武则天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女亦不是软茬儿,看遍历史长河中公主级别的能与太平公主相提并论的怕是很难找到了。

武则天看着这个小女儿长相、性格跟自己颇为相似就经常和她商议政事。但终究是封建思想作祟,武则天不让太平公主将参与政事的事说出去,她碍于武则天的强势,言行很是收敛,前期的内斗并没有她过多的参与。长期的受到武则天与之商议政事的熏陶,太平公主的政治思想已经颇为成熟,她不再像传统女性那样安分守己了。

武则天统治后期,太平公主开始努力走向政治舞台了,为了取悦母亲,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即莲花六郎张昌宗,张宗昌后又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介绍给武则天)。在武则天执政末年,为了能消除未来的政治斗争,武则天通过一系列联姻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同时,她也开始让太平公主掌权。

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宗昌、张易之)进谗言挑拨武李两家的关系。公元705年,李家的拥护者、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 李显复位之后,太平公主在政治上就更加积极了,而李显也并没有对她有什么顾虑,反而对她格外的尊重。当时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可见太平公主在朝廷上已经有了十足的政治资本。

权术下的野心

公元710年,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起参与了李隆基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即位。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晋封万户,她的权势也到了顶峰。

当时的朝廷出现了这样一种情景:每当宰相们奏事的时候,李旦就要询问:“这件事曾经与太平公主商量过吗?”接下来还要问道:“与三郎商量过吗?”在得到宰相们肯定的答复之后,李旦才会对宰相们的意见表示同意。可见李旦对太平公主是言听计从。

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开始更加不安分了,开始在朝廷笼络人心,培植党羽,大有向其母武则天学习的意思,取李唐的天下的态势。起初太平公主并没有把年轻的侄儿李隆基放在眼里,但是不久之后发现这个侄儿不像他的叔伯辈那样的软弱,为了长期保住自己的权势地位,就开始散布谣言,声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

公元712年,虽然太平公主和她的同伙们都极力谏阻,但是李旦意识到自己的软弱无能,毅然决然的将帝位传给了李隆基。自己退位为太上皇。公元713年太平公主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寺卿唐和胡僧慧范等一起图谋废掉唐玄宗,此外,太平公主又与宫女元氏合谋,准备在进献给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与此同时太平公主还积极的暗中组织叛乱。魏知古告发太平公主即将发动叛乱,于是李隆基先下手为强,一举铲除了太平公主叛乱集团,并将其赐死家中。

太平公主走到这一步跟她的母亲武则天有很大的关系,是武则天让她明白皇帝不一定是男的,是她一步步让她参与政事,有了权利,感受到了拥有权利事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多行不义必自毙,太平公主完全是被权利欲望冲昏了头脑,篡权夺位自古以来都是不可饶恕的大罪,因此李隆基即位之后除掉这位觊觎皇位的姑姑的是势在必行的。

棍哥团队:孙大圣原创,侵权必究!

最佳贡献者
2

  • 准确的来说,李隆基是在杀掉太平公主才算真正坐到皇帝宝座上的。

  • 睿宗李旦的退位让矛盾激化

就在睿宗李旦将自己皇位禅让给李隆基之后,退居幕后做起了太上皇,太平公主却没有因为自己的侄子已经坐到那个位子之上而放弃努力。

还没有退位之前,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还夹着一个睿宗李旦。此时此刻,完全赤裸裸成为姑侄之间面对面的矛盾了。


  • 拥有强大势力的太平公主开始筹谋一切

朝中朝中七位宰相,其中有五位就是出自太平公主的门下,文臣武将之中也有一半依附于太平公主。拥有如此强大势力的太平公主,当然不甘心接受由政敌登基即位,而自己失败的结局。于是,太平公主就联合一批朝臣准备废掉玄宗李隆基,这些人就有尚书右仆射窦怀贞、侍中岑羲、中书令萧至忠、中书令崔湜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等朝中权臣。

太平公主在密谋废除之策的同时,也采取之外的策略,比如与一位姓元的宫女合谋,在进献给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不断与李晋、常元楷和李慈这些掌握兵权的实力派频繁接触,积极策划对策。


  • 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李隆基也积极应对

此时此景的玄宗李隆基,面对有如此强大影响力的太平公主,可谓如坐针毡。正如李隆基的死党王琚所说,形势已十分紧迫了,再不迅速采取行动就来不及了。另外,在玄宗李隆基方面也有一大批忠实粉丝拥护的,这些人也积极劝谏玄宗迅速采取行动。其中尚书左丞张说就直接派人给李隆基送了一把刀,意思是早为决断。


  • 终于在一场政变后,尘埃落定

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太平公主双方都是在积极筹划除掉对方,在与时间赛跑。很显然,坐在皇帝位子的李隆基还是占有先天优势的,率先完成准备。太平公主仓促间只得发动叛乱,在内指使常元楷、李慈率领羽林军突入武德殿,在外指派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人在南牙举兵响应。此时,稳坐钓鱼台的玄宗李隆基,按照之前计划,指挥岐王李范、薛王李业、郭元振以及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进行平叛,率先下手对太平公主集团势力进行定点清除。

1.逮捕贾膺福、李猷、萧至忠和岑羲,将四人一起斩首。

2.窦怀贞出逃后,自缢而死,玄宗下令斩戮他的尸体,并改姓毒氏。

3.请示太上皇李旦颁发诰命列举窦怀贞等人的罪状,并大赦天下。

4.薛稷被赐死在万年县狱中。

5.将太平公主赐死家中,然后没收其所有财产。

  • 在清除掉太平公主的势力后,玄宗李隆基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这一年,玄宗李隆基改年号开元,励精图治,开始了自己的开元盛世。

3

因为太平公主也有也心,她也想当女皇,虽然她帮了李隆基登了皇位,其实这不是目的,而是她想当女皇,结果她帮了倒忙,自己没当上而李隆基登上了皇位,所以李隆基感到太平公主威胁到自己,所以把她杀了,宫庭就是这样,我不杀你你必定杀我,这就是宫庭的你争我斗,根本没有亲情可言。

4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是在平定韦后之乱的过程中结盟的。韦后与其女安乐公主鸩杀中宗李显之后,越来越表现出篡位之心。身为武则天之女的太平公主深感危机,她决定寻找一个强有力的外援,谁是最合适的人选呢?很快,临淄王李隆基进入她的视野,李隆基是相王李旦第三子,太平公主看中他的,不仅是因其风神俊朗、沉稳果绝,还有这个年轻小王暗中积蓄的人脉。李隆基很早就和皇帝卫队——万骑的成员们交好,这支队伍虽然人数不多,却可以一当十骁勇无比,必要时绝对是一支奇兵。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诛杀韦党的行动史称“唐隆政变”,唐少帝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李隆基亲率一哨人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进羽林兵营,并一路杀向宫中,将仓惶失措的韦后和安乐公主斩于宫墙之下,并将韦氏家族的聚集区彻底夷平。此后,他和姑母太平公主一起请出了相王李旦——自己的父亲,将其拥立为帝,也就在这场政变发生之后第七天,李隆基被正式立为皇太子。

实际上,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并非一帆风顺,他遇到的最大阻力,正是唐隆政变的另一位主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深知,这个年轻小侄太过聪明果绝,她必须对李隆基的权力加以扼制,才会赢得在朝中的主动。正因如此,在将睿宗推上皇位的第一时间,她向这位皇兄推荐的太子人选,并不是有着拥立之功的李隆基,而是以立嫡立长的堂皇理由推举了睿宗的长子李成器。好在李成器有自知之明,主动辞让了太子之位,李隆基这才被立为太子。

而此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日趋白热化。从神龙政变到唐隆政变,太平公主的野心在急遽膨胀,对于仁弱的睿宗,她表现出强劲的控制力,很多政令未经太平公主发话,睿宗都不能做出决断,而朝中七人的宰相之位,太平公主的势力就占了五席,与此同时,羽林军将领及一大批官员也顺风而倒,进一步壮大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当朝中文武仅有姚崇、宋璟等少数几人坚定地站在太子李隆基一边,李隆基深知自己处境危险,他必须采取非常手段了。

很快,一个历史转折出现了,公元713年,睿宗将皇位禅让给了太子李隆基!而对于这个转折点,我们似乎有理由做出这样的推测:迫于姑母太平公主的步步紧逼,李隆基用自己的政治智慧,与父皇达成了默契,迅速促成了这场禅让大典!

新君的继位,迅速分化了太平公主的阵营,一些大臣开始转投李隆基这一边,另一些不肯依附的大臣则被李隆基罢黜流放;而太平公主也不甘示弱,她甚至买通御厨,企图毒杀李隆基,好在李隆基防范甚严,才未得逞。

而李隆基对姑母的反攻却如急风骤雨。就在成功躲过那场投毒事件之后,李隆基率先出击了,在太平公主反迹未露之时,她的骨干集团中数十人来不及抵抗,就被军士们悉数剿杀,其余党羽也一个不留,一一翦除。当双方势力在一片刀光剑影中发生惊天逆转,最后身处孤独绝望之中的太平公主,迎来的是一把冰冷的长剑。

而意气风发的唐玄宗李隆基在迈过太平公主的尸身之后,已经信心满满地俯视率土之滨。这个大唐帝国的新主人,将年号命名为“开元”,他相信,大唐江山经他的指点,必将开启一个崭新的纪元。



5

李隆基如果不迅速除掉太平公主的话,他自己的皇帝地位就要被她的姑姑废掉了。他和太平公主从来没成为过盟友,做盟友的时候也是一手拿剑一首拿刀,剑用来对付眼前敌人,刀用来防备太平公主背后小刀子儿对付未来的敌人!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

(1)中宗、睿宗兄弟两人已经被其母亲管废了,同样太平公主在哥哥面前不仅仅受宠,更有“母亲余威”所在,因此,李隆基被废是迟早的事儿

众所周知,中宗李显、睿宗李旦都是两次当皇帝。两个人第一次当皇帝、被废都是母亲武则天所为。在武则天及其武氏皇族(武则天当皇帝了,武家自然就是皇族了,李家反而成了外戚)挤压下,李氏皇族几乎被残杀殆尽,李显、李旦也是生活在恐惧中。做武则天的儿子很悲哀。从小没有母爱,只是武则天掌握权力的棋子而已。

我很怀疑,李显、李旦二人已经被武则天管得某些“病态心理”。像李显被韦后、安乐公主欺负并被毒杀。李旦更是对太平公主唯唯诺诺。

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最小的女儿,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被其母直接或间接地害死,三哥四哥也像是“待宰的羔羊”。太平公主则不一样,武则天的“母性”全都给了她,因此,太平公主最像自己的母亲。在李旦“病态心理”下,这个妹妹甚至可能是“母亲的化身”。当然,我这里有些“心理分析”了,但个人觉得还是靠谱的。

(2)太平公主实力巨大,且已经动手,李隆基虽然是皇帝但没有实权且“被废危险”非常高,必须要迅速出击

虽然自705年到712年,经过神龙政变705年、景龙政变707年、唐隆政变710年三起政变,武则天退位、武三思被杀、韦后和安乐公主被杀,李隆基和李旦的权力越来越大。

但是,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的女儿、武家的儿媳的双重身份,继承了“武氏家族”的一切败兵残将。

影视剧中太平公主形象

那一时期的文臣武将们没有“忠诚”心,都是抱粗腿。虽然712年李隆基继位为皇帝,李旦做了太上皇。但太平公主的实力最为雄厚,七位宰相中五位是他的人,李隆基一方面受到受太平公主挑唆的父亲李旦地挤压,一方面受到太平公主手下人的挤压。

李隆基作为太子后,太平公主就明目张胆地要求替换太子。

李隆基率先对太平公主发动攻击,也主要是因为魏知古向其告发太平公主联合军队、行政官员准备发动军事政变下先发制人而为。

在政变中,李隆基亲自领人动手,要知道轮到皇帝亲自动手的政变并不多见。

由此可见,李隆基所在位置之凶险。正是这次政变,李隆基彻底拒绝了父亲宽恕太平公主地命令,正如当年他发动“唐隆政变”时,毅然决然地杀死上官婉儿一样。

其具备曾祖太宗的勇气和智谋可见一斑。靠着这种智谋和胆略,他将唐朝推向巅峰。

6

李隆基杀太平公主,是初唐盛唐时期,从玄武门政变开始以来的唐宫恩怨的最后一场大戏,一场收官之作。这场大戏过后,唐朝皇室内部,为了权力,为了登上皇位而互相倾轧厮杀的状况,便告一段落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隆基要把这场戏推向高潮,要给唐宫恩怨画上一个句号,他就不能不杀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剧照)

其实,当张柬之等大臣们拥立太子李显,夺取了武则天皇位的时候,李显本来是可以结束唐宫恩怨的。谁知道被武则天长期捏来揉去的这个人,竟然会这么懦弱。他一懦弱,就让四个女人看到了希望。这四个女人是: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可以像在武则天时期那样,继续担任李显的“内相”。

韦皇后可以效仿武则天,让懦弱的李显靠边站,他掌控朝中权力。

安乐公主虽然只是公主,但是她认为既然女人可以当皇帝,她自然可以当“皇太女”,今后继承李显的皇位。

太平公主资格更老,她是长公主,她在武则天时代就拥有权力,自然不愿意放弃这权力。

这四个女人都开始朝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进。

先是李显信任上官婉儿,把政事托付给她。接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把权力夺过来。接着上官婉儿不服,把武三思引进宫来制衡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然而武三思又为了自己的目的,清理掉朝中拥立李显的那一帮大臣。然后李显的太子李重俊看不过去,率军诛杀武三思,并准备杀上官婉儿。但李显在上官婉儿教唆下杀了自己太子李重俊。接着韦后与安乐公主加快夺权步伐,毒杀李显,准备登位。然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联合,拥立李显另一个儿子李重茂,阻止韦皇后登位。然后韦皇后和朝臣联合,准备强行登位。

(李显剧照)

在这整个互相厮杀的过程中,李隆基一直冷眼旁观,一直在寻找把脚插进来的机会。但他处在权力之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当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毒杀李显以后,他知道机会来了,毫不客气就率领军队诛杀了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并顺带处死上官婉儿。把皇位夺过来,塞在自己父亲李旦的屁股底下。

就这样,四个女人,他一下就解决了三个,只剩下最后一个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显然并没有看出李隆基的目标,在李旦当皇帝以后,她却依然抓住权力不放,而且继续争夺。

我不知道太平公主有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是想效法武则天,当女皇,还是拥有权力的惯性使然。如果她是想当女皇,但是她很多无脑的做法,可以说,连武则天的一成都没有学到。如果说她只想保有权力,则他和太子针锋相对争斗,无疑是自取灭亡。并且,她一直小看了李旦和李隆基这两个男人的智慧。

当太平公主不断打击李隆基,想鼓动李旦,撺掇朝臣废了李隆基太子之位的时候,李隆基一直示弱,一直往后退。完全不像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那样杀伐果然。因为他知道,太平公主可以鼓动大家废黜他,但他要是发动政变,就是大逆不道。所以他只能示弱,在李旦面前示弱,把信息传递给李旦。

显然李旦是接到李隆基信息了的。这个去世后庙号“睿”的人,做出了一个重要选择,果断地把皇位传给李隆基。

(李隆基剧照)

当李隆基登上皇位后,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对太平公主出手了。为什么?因为他现在是皇帝,太平公主再要反对他,那就是造反!

结果太平公主依然没有搞清楚这一点,依然还准备打击李隆基。李隆基因此毫不客气地出手,杀了太平公主,给唐宫恩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7

他们确实曾经是盟友,但是那是在有共同危难之时,他们联手对抗韦后一党,一旦危机过去,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不能与人分享的,李隆基、太平公主这对强人,势必只能搏一个你死我活。


神龙政变后,李唐王朝复辟,中宗李显复位,但他没有任何革新弊政的意思,反而对皇后韦氏百般纵容,准许她垂帘听政,他们的女儿安乐公主更是妄图做皇太女。韦后与安乐公主在朝野肆意卖官鬻爵,扩张势力,收拢了包括武三思、上官婉儿在内的武周时期重要人物,意图独霸朝纲,韦后更想着学婆婆武则天成为第二个女皇。但在他们的权力之路上,有两人不可避免的挡在前面,那就是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宠爱的小女儿,也是唐朝和武周政坛不倒翁。武则天在位时一直与太平公主讨论国家大事,让她参与政务,故而让她逐步历练成长,拥有高明的政治手段和遍布朝野的势力。李旦更是曾经的皇帝,并且是因他主动避位,才有中宗回朝成为武则天的太子。更重要的是神龙政变后,李旦加号安国相王,太平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封地达到前无古人的鼎盛,李旦五子、太平公主的丈夫和三子都是王爵,更有无数遍布朝中的亲信。

韦后和安乐公主对李旦和太平公主自然是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但太平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灯,故而一直未成。结果,中宗李显却被二人毒杀。韦后立李显幼子李重茂为傀儡皇帝,大权独揽,将韦氏亲族安置在重要岗位,把握军权。眼见韦后距离女皇桂冠只有一步之遥,李隆基出手了。因为如果不再及时插手,李氏宗族势必遭到灭顶之灾。


李隆基时为临淄王,少年即有谋略。他利用无官职的空闲,笼络了禁军“万骑”(皇帝亲兵卫队)中对韦氏不满的武将,又得到姑母太平公主的准许,和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训一同设计兵变。在禁宫埋伏,发动唐隆政变,斩杀韦氏禁军将领,统摄御林军,杀入宫中,尽诛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和一干主要宰相亲信。事后,次日早朝太平公主在朝堂将小皇帝李重茂从御座中一把扯下,拥护哥哥李旦重登皇位。李旦复位,因李隆基之功,其长兄李成器主动让位,李隆基成为太子。


于是,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因为太平公主太厉害了,她在韦后伏诛之后立刻收揽了原本依附韦后的一干大臣,加上原本在朝中的势力,地位已然不能撼动。而李隆基自然心有抱负,李旦一向对权力淡漠,于是国家大事先问太平公主,再问李隆基。长此以往,二人自然出现摩擦。李旦在其中不胜其烦,最后干脆退位,但仍保留了三品以上官员任免权和重要的生杀大权。而这样的举动非但不能削减矛盾,反而使矛盾激化。李隆基虽然登基却无法大展拳脚。李旦对太平公主的要求基本全都允诺,最后“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李隆基这个皇帝基本被架空。


至此,姑侄二人已经势不两立。太平公主联络两个御林军将领,联合诸多党羽,意图于先天二年七月初四发动兵变,推翻李隆基,另立傀儡天子。谁知秘密泄露,原本中立的宰相魏知古将消息通报李隆基。李隆基提前下手,于七月初三发动政变,将太平公主笼络的两个御林军将领诛杀,亲率亲信杀入宫中,尽诛依附太平公主的一众宰执大臣,兵部尚书郭元振率军控制太上皇李旦,下诏诛杀太平公主一党,并于次日彻底还政李隆基,再不敢于朝政。太平公主逃亡终南山,几天后走投无路黯然返回长安,被李隆基下诏赐死。

李隆基杀太平公主,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所谓天无二日,两个强势政治人物互不相让,必然要拼个鱼死网破。太平公主之死也结束了武则天垂帘听政以来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牝鸡司晨”状态,李隆基大权独揽,开创开元盛世。

8

“侄子杀了姑姑”,从古至今都是大逆不道之事,但是,历史上这个杀姑的侄子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做了皇帝,这侄子名字叫李隆基。

话说“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亲姑姑,李隆基就是历史上的唐玄宗,即历史上“回眸一笑百媚生”——杨贵妃的老公。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人称“李三郎”,我称他为“六味(位)地(帝)黄(皇)丸(王)”。

李隆基称帝前被封为临淄王,从唐高祖李渊算起,他的近亲属有六位当了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伯父李显,父亲李旦)如此看来这个称呼还是很贴切的。

(临淄王李隆基)

准确来说,太平公主曾帮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武则天的第四子)当了皇帝,李旦是太平公主的哥哥。

在唐中宗李显(李旦的哥哥,武则天的第三子)去世后,朝中大权被李显的老婆韦皇后和其女儿李裹儿(安乐公主)所把持,母女二人都想效仿武则天称帝。

由于女人当皇帝不是正统,这需要一个过渡,于是母女就把李显15岁的第四子李重茂立为了皇帝,史称唐殇帝。

明眼人一看李重茂就是一个傀儡皇帝,朝中一切事情韦皇后母女说了算。

“后党”(以韦皇后为集团)大权独揽,无形之中消弱了太平公主的权利。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不甘心大权旁落,她要拥立自己的代理人为帝,这个代理人正是她的四哥李旦。

太平公主要重新组阁,于是联合时任握有指挥禁卫军权力的侄子李隆基,合谋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后党集团。

姑侄一拍即合,于唐隆元年六月(710年7月21日),突然发动了“唐隆政变”,果断诛杀韦皇后和她的女儿李裹儿,废黜李重茂的帝位,然后拥立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为帝。

由于李隆基“拥父为帝”立下汗马功劳,被李旦立为皇太子,即将来的接班人。

李旦对妹妹太平公主同样感激不尽,将后党的权利悉数归了太平公主。

讲真从三方利益来说,这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毕竟各有所得——李旦做了皇帝,李隆基成了皇太子、太平公主大权在握。

(李隆基和姑姑)

然而好日子仅仅过了三年(713年),姑侄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李隆基突然发兵擒获了姑姑,最后竟然不顾父亲李旦的说情赐死了姑姑。

问题来了,李隆基为什么要赐死太平公主呢?

“侄子杀姑”,原来都是权力惹得祸。

太平公主倚仗“从龙之功”权倾天下,皇上李旦是个软弱无能之辈,任何事情都要和妹妹太平公主商量,朝中任免官员都是太平公主说了算。

有时候太子李隆基会有不同的意见,姑侄有争论也再所难免。坏事就坏在李旦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久而久之在太平公主和太子身边形成了两股势力,彼此手下都想支持各自的主子做大做强。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遗传了母亲武则天的基因,是个权力欲很强的女人,他想“哥哥李旦退位后,必定是侄子李隆基接班,她感觉李隆基是个不好掌控之人,说不定以后自己的权力就会被李隆基收回。”

讲真李隆基年轻时确实有能力,如果是窝囊废姑姑也不会找他联合发动政变。

当取得成功后,太平公主怕以后“玩”不过侄子,于是想让哥哥李旦废了李隆基的太子位,另立太子。

太平对哥哥说:“李隆基不是嫡长子,没权力当皇太子,应该选嫡长子李成器做太子”。

亲们看到了吧?太平故技重施要选择自己的代理人为帝。太平公主认为李成器比李隆基容易掌控,假如拥立李成器成功上位,接下来太平会拥有无限权力。

当时李旦没采纳妹妹的建议,必定皇位是李隆基抢来的。李旦于公元712年,把皇位禅让给了儿子李隆基。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

这一年李隆基27岁。

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后,太平公主依然不收手,她试图下毒毒死侄子,但都被李隆基躲过。

后来太平公主集团阴谋发动政变推翻李隆基,李隆基得到消息后,感到危险正在步步逼近。

鉴于情况危急,在群臣进谏下,李隆基先下手也强,于(713)年发兵擒获了太平公主。也就是说,李隆基称帝的第二年就打败了姑姑,由此可见李隆基确实不简单,没过多久赐死了姑姑。

文/秉烛读春秋

9

一言以蔽之: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太平是高宗李治与武后的小女儿,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的妹妹,生平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因为外貌与性格像武后,所以备受武后的宠爱,曾经光彩照人,颐指气使,权倾一时。

太平天赋异禀,又受过良好的宫庭教育,早年随侍在母后左右,耳濡目染母后处理军国大事,天长日久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后来,武后很多重要的事都主动找太平密谋,她立功无数;我想:题主说的两度立功是她在“神龙革命”与“唐隆政变”中起了作用而立的大功吧?

1.“神龙政变”时,太平参与了诛杀二张的行动,拥立三哥复辟功不可磨。

庐陵王李显再次被确立为皇位继承人后,长袖善舞的武后又同时让太平、上官婉儿及二张(张昌宗、张易之)掌握实权,随后二张与太平的关系变得剑拔弩张;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五人为首发动了“神龙政变,诛杀了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已是太子的李显。

太平公主凭其胆略与李家血统的身份在此次政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懦弱的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光彩照人的太平逐渐走向政治舞台中心,凭经验、智慧与谋略,积极参与朝政,经历坎坷的中宗对镇国太平公主特别倚重。

2.参与了“唐隆政变”,在隡除韦皇后势力、拥立四哥唐睿宗李旦复位再立大功。

唐中宗李显驾崩后,韦后广植韦氏人才,处心积虑地打击李唐王室;公元710年(景龙四年)七月,李隆基联手姑妈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处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唐睿宗李旦复位,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太平公主被晋封为万户,成为有唐以来公主权势之巅峰。

唐睿宗李旦复位后,太平公主权势如日中天,及至后来,朝庭七位宰相就有五位出自其门下,每逢宰相们奏事,李旦都要征询太平公主的意见,而且其三个男孩都被赐封为王。

3.与李隆基决裂,香消玉殒。

睿宗李旦并不热衷政治,太平公主大权独揽,但精明强干的太子李隆基成为其主政的障碍,太平就产生了另立懦弱太子以便自己继续掌控朝政,她多次向睿宗进言更换李隆基,李旦下不了决心,太平就处心积虑地造谣、诬陷李隆基;当时李隆基羽翼未丰,只得委屈求全。

公元712年(即景云三年),经过长期的深思熟虑后,李旦最后把帝位传给了李隆基,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太平公主深知李隆基帝位稳固后自己会失去权力,就暗中积蓄力量,准备除掉他,由于谋事不密,李隆基很快获得了消息。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李隆基决定先发制人,发兵诛杀了太平公主党羽,身为太上皇的李旦亲自出面为太平公主向李隆基求请,遭到严辞拒绝,最后李隆基赐死了太平公主。

10

一部中国古代史,一部帝王更替史,每一朝每一代的皇子皇孙想要成为皇帝都是不容易的,历朝历代中,又数唐朝继承问题最多,可以说,唐朝的皇室子嗣最不容易。

李渊建立唐朝后不久,唐太宗李世民通过发动玄武门政变,杀兄逼父,从父亲李渊手中夺得大权,最终成为皇帝;

武则天也是通过政变夺了自己儿子的权力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女皇;

武则天岁数大了之后,唐中宗李显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支持下发动神龙政变,从武则天手中夺下政权,成为皇帝;

但是李显本身就是傀儡皇帝,真正的权力掌握在太平公主的手里,李隆基通过发动政变,杀掉太平公主,从太平公主手中拿下政权,最后成为皇帝;

李隆基的晚年,也是在马嵬坡兵变中,被迫杀死自己的爱妃杨玉环,与太子李亨分道扬镳,李亨则到灵武继承皇位。

一部唐朝史,一部争权斗争史,如此种种,当个皇帝都不能继承,还要发动政变,可见在唐朝当个皇帝的艰难程度,不亚于西天取经。

咱们今天就来看看唐玄宗李隆基是如何从姑姑太平公主手里夺下政权的!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不仅自己称帝了,还把李氏王朝颠覆了,建立起武周朝,这在历史上绝对是史无前例的,我们以往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并没有将武周朝单独拿出来当做一个朝代,实际上武则天登基后,已经更改国号,标志着唐朝国祚已断。

但是神龙政变后,皇权还是交还给了李氏子孙,让很多史学家坚持认为武周朝也算是唐朝。武则天可以说是开创了女性参与政治的先河,也让许多皇室女性有了参政、染指皇权的想法。

武则天让自己的儿子唐中宗李显登上皇位,但是李显又是一个软柔的人,实际掌权的人是他的皇后,也就是韦皇后。韦皇后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她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想成为皇太女,两人便联合起来杀了李显。她们打算立李重茂做太子,由韦皇后主持朝政,就像当年的武则天一样摄政。

这引起了当时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最小的女儿,唐中宗李显的妹妹太平公主的不满,太平公主本来就受武则天的宠爱而拥有一定的权力,并且也是武李两家联姻的纽带人物,尤其太平公主在政治上倾向于李家。

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说,她都接受不了韦皇后大权独揽,甚至想要篡位,太平公主知道后,又怎么会让李氏江山轻易易主,在这时她看中了李旦的儿子,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

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本身就是姑侄关系,此次政变又是要立李旦为皇帝,所以两人一拍即合。

李隆基当时已被封王,有了一定的权力基础,而且他很早就和皇帝十二卫队交好,懂得暗中积蓄力量,能够在政变中得到优势。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成立了联盟,没有等韦后和安乐公主计谋开始实施,太平公主就联合李旦李隆基父子,一块推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统治,并且诛杀了韦后以及韦氏党羽,否定了李重茂的皇位,拥立李旦登基。

由此可见,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应该是同盟的关系,那为什么李隆基后来要急于杀掉太平公主呢?

说起来,李旦和李显都是一样的怂包,大概强势母亲生的儿子都比较懦弱,而女儿和儿媳都和母亲一样强势,李旦遇事就找太平公主,再加上太平公主在助推李旦上位的事件立下过巨大贡献,因此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地位十分突出,是唐朝公主历史上,权力最大的一位公主。

在当时,太平公主的权势竟然超过了李旦,这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即使是太平公主的三个儿子也都被封为王,可见其权势之重。

实际上,太平公主的身上也有武则天的影子,当时太平公主的吃穿用度几乎跟宫廷一个排面,甚至可能也有了称帝的打算。

为了能够保持自己的荣华富贵,或者为日后登基埋下铺垫,太平公主不想让比较有实力的李隆基继承皇位,她倒是希望可以立一个昏庸一点的皇帝。

临淄王李隆基在政变过程中,也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和才能,于是被立为太子,同时在这场政变中,李隆基也为自己积蓄了很多力量,尤其是李继隆在军队的威力和势力很强大,也很得将士们的心,大家都对他很尊敬和忠诚。

在神龙政变的时候,李隆基杀掉了上官婉儿,他明知道上官婉儿是太平公主的人,却执意杀掉她,可见在那个时候,李隆基就在暗中除掉太平公主的人,这也是为除掉太平公主做的前期准备。而且,他早已看出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的野心,自然不能有所松懈。

渐渐地,太平公主觉得李隆基太有自己的主张,遇事沉着冷静,作战也是骁勇善战,她害怕终有一天等李隆基羽翼丰满,自己不再是他的对手。于是想要废掉李隆基,不只一次拿李隆基不是嫡长子的事要求废掉他;而李隆基成为了太子,自然不愿意以后成为一个傀儡,任太平公主摆布,这就注定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矛盾无法调节。

唐睿宗李旦知道自己不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对手,所以李旦把皇帝的位置让给了李隆基。

这让太平公主很是生气,所以她决定孤注一掷,要除掉李隆基,于是想要发动政变。可是,这件事却被中立派的魏知古告发,李隆基不得不先发制人平定这场政变。李隆基亲自上阵镇压政变,要知道历史上皇帝亲自上阵的情况也不多见。

最终,太平公主失败了,李隆基成功的镇压了这场政变。第二年,李隆基处死了太平公主,并将太平公主的势力一网打尽,清除了太平公主的残余势力,成为真正掌权的皇帝。

要说李隆基为什么一定要杀太平公主,其实这是李隆基要想成为皇帝的必然。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李隆基为了实权必须要除掉太平公主,而太平公主害怕李隆基成为太子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所以两人不得不因为权力而争得鱼死网破。

在权力面前,尤其是唐朝的权力面前,父子之间都是明争暗斗,更别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这姑侄之间的关系了,这就是唐朝的政治生态。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