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请。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12月8日又挑起了对南亚各国的入侵战火,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暴发。法西斯轴心国日本为了获得东属印度群岛的战略资源石油和橡胶,偷袭珍珠港只是战略掩护,日军很快占领了南亚的马来半岛,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并攻占了缅甸,妄图切断英美运送援华物资的滇缅公路,并威吓印度,这次南亚战争在山下奉文中将率领的第5第18师团,分批从海上登陆,为了支援这次登陆行动,日本海军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的南遗马来舰队提供了掩护,辖有重型巡洋舰5般,轻型巡洋舰4艘及其它给养船只,还有日本大本营命令空军协同配合山下奉文进攻南亚各国。英国驻香港军队经不住疯狂的日军炮火的狂轰乱炸,英军退守香港本岛,12月18日,日军分三路登陆香港,英军被迫投降,香港沦陷。英军驻南亚的兵力军舰都强于日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日本打的损失惨重,军队的的素养及作战素质不敢恭唯,在南亚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官兵平日不练兵,整天灯红酒绿,寻花问柳,本来香港就是个不设防的城市,经不住日军的炮火袭击,被迫投降减少了英军的伤亡,但日军对待投降的英军,不遵守日内瓦协议,虐待俘虏,挖工事,修公路,吃的太差,医疗没有保证,残害毒打俘虏骇人听闻,死亡行军的路上英军尸横遍野。日军第五军入侵泰国后,很快就开始了对缅甸的进攻,急于切断滇缅公路,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远比攻打泰国,马来半岛,新加坡,菲律宾困难的多,雨季的到来,交战的日本和英军中国远征军开始了持久的拉锯战。从1941年12月8日到42年5月上旬,日军先后攻陷了南亚多个国家及太平洋的小岛屿。现如今,日本妄图修改宪法,破坏二战秩序,极力主张自卫队解禁,派驻海外,跟随美国南海闹事,海自拥有4艘准航母,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最佳贡献者
2

这是一个让人痛心的问题。

日军1941年12月7日虽然成功偷袭了珍珠港,但对南下东南亚并没有足够的把握。鉴于太平洋战场兵力有限,他们不得不从中国战场调走部分兵力,拼成一支南方军,由寺内寿一任总司令,参战兵力7万。

日军在东南亚的对手,主要是珀西瓦尔中将指挥的英军3个师和一些独立部队,约10万人。此外,英军在战役进程中又增援4.5万。日军和英军的兵力对比,大致是1:2。

日军装备优良,训练有素,且善于偷袭、夜袭,在很短时间内取得突破。12月8日,日军动用8艘运输船,将25军佗美支队运到马来半岛,在哥打巴鲁登陆,英军仅稍作抵抗就撤。12月9日凌晨6时30分,日军攻占英军机场,俘获近百名俘虏,佗美支队5600人中仅320人战死。这样的数据实在让人磋叹:昔日横行全球的日不落帝国,竟然沦落至此!

英军在阿罗鲁兹坦东北一带构筑了防线和碉堡,配备了两个旅团约5400人防御,然而仅1天就被581人的日军攻破。在10倍兵力优势下,英军如此不堪一击,不仅仅是战斗力的问题,还有战斗决心过于脆弱不敢战的问题。从根子上讲,英国人也不愿意为殖民地死战,反正这些地方并不是英国本土,丢了就丢了吧,何必死磕呢?这种不负责任的心态,给盟军带来极大被动。

马来的槟榔屿,面积约280平方公里。从12月11日开始,日军用145架飞机进行了3天空袭。英军根本没有守到日军登陆就全线撤退。岛上的英军要塞炮一炮未发,就被日军占领。日军进入南亚后最大的发现,就是传统中的军事强国,英军是最好打的,几乎一触即溃,只会拼命撤退。

1月11日,日军第11联队未遇抵抗即占领吉隆坡,5万英军当了俘虏,这是日军占领的又一首都。日军从128日开始登陆,到吉隆坡沦陷,只有短短35天。

1941年2月14日,日军占领亚历山大军医院,枪杀多达320名伤兵和医护人员。山下奉文试图制造“屠城效应”,逼迫被围英军投降。

2月15日,珀西瓦尔带着数量占优、装备水平至少旗鼓相当的8万英军向日军投降。加上之前在马来半岛被俘的5万人,这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降。

此战,日军以伤亡约1万人的代价,毙伤俘英军14万人,可谓以少胜多。英军在马来战役中的糟糕表现,我们今天看来毫不奇怪,因为在之后的印缅战场,英军是一贯的不负责任,战斗精神一团糟,根本没有担起盟国应有的责任!

3

在二战马来战役之中,数量占优的英军居然被7万日军轻易击败,令人感到无比惊叹,但是仔细思量一下,觉得是完全正常的。



首先,马来半岛和新加坡都是英国的殖民地,驻守殖民地的军队一般都是英国的二流部队,里面有很多少爷兵或者是二流子之类的,完全是派到殖民地混日子的,这样的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而且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印度兵,这些人欺负欺负殖民地的土著还可以,指望他们为了大英帝国和日本人拼命,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其次,英国甚为轻视日本,认为日本根本不敢惹大英帝国。丘吉尔派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增援东南亚,就轻蔑的说只要日本人听到威尔士亲王的名字就不敢进攻新加坡,自大到了极点。可惜日本人让丘大首相失望了,威尔士亲王号很快被击沉,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阵亡。此时,英国由于深陷欧洲战场,无暇东顾,派不出援军支援东南亚。马来半岛和新加坡成了一座孤地,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本来,英国还有一个指望是美国人。但是,日本人在进攻之前奇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国人自顾不暇,连自己的殖民地菲律宾都保不住,更顾不上英国的殖民地了。这样,英军就更加孤立无援了,所以数量占优的英军被日军轻易击败就不稀奇了。

4

最主要的还是空中力量不足。我看过一个纪录片,讲述为什么英国会在马来亚半岛快速被日军击败,说的内容其他作者都说的差不多了,大体来说就是日军在中国岭南和印度支那地区积累丰富的丛林战经验,搭配宽松的服装和其他单兵装备,击败了习惯正规战争的英国军队,当时东南亚很热,英国甚至给士兵配备短裤经常因为叮咬丧失战斗力。其实这都不算主要原因。主要还是技术兵器的不足和落后导致了14万英国人被7万日军击败。



日本全面挑起太平洋战争是在1941年12月份,在1942年开始入侵马来亚地区,这时也是大英帝国空前紧张的时刻,因为此时的北非战场和大不列颠战场都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英国本土集结了英国皇家空军大部分的力量防御随时可能入侵的纳粹德国,北非战场也因为隆美尔的胡作非为吸引了大批英国皇家空军。德国的梅塞施密特BF109和BF110战斗机搭配JU87轰炸机打得非洲皇家空军损失惨重。



其实隆美尔进入非洲是1941年初,它带来的JG27联队战斗力远远超过仅仅装备

MC 200 战斗机和三发轰炸机 SM.79 鹞鹰以及 CR.42 战斗机的意大利空军,此时开始英国已经不得不向北非投入力量了,尤其是夺取维希法国控制的叙利亚等地之后,英国集中使用了飓风,鹰式和战斧战斗机,还有少量的精英喷火战斗机参战,战斧就是飞虎队使用的P40战斗机。但是代价就是他部署在远东地区的空军被抽调到北非战场,而此时就是日本进攻马来亚的时间。

英国低估了日本的速度没有即时回防空中力量,导致马来半岛上的空军不仅数量不足,装备质量也拿不出手,远不是日本海军和陆军航空兵的对手。开战之初日本就利用空中优势摧毁了英国仅有的机场和空军装备,远道而来的英国第一批Z舰队就是因为没有空军支援而命丧大海,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巡洋舰前后被日本飞机击沉。而英国起飞支援的仅有几架老掉牙的斗士战斗机。可见当时远东的盟国空军有多差劲。

英国在马来亚的失败正好说明技术兵器的重要性,日本取得胜利的原因和纳粹德国在欧洲使用装甲部队的胜利一样,都是合理使用技术兵器带来的战果,而空军在当时虽然是新兴力量却已然成为胜败的主宰力量。日本占领马来亚进军缅甸时期,英国和美国本来答应抽调空军支援中国远征军,但是阿拉曼战役迫在眉睫致使中国远征军得不到有效支援,又一次让日军过的幸运女神的眷顾赢得了缅甸战役。

但是,日本进一步威胁印度让英国人不得不重视起这个对手,再加上阿拉曼惨败的隆美尔一路回撤,使得英美有力量支援远东作战,大批的鹰式,喷火,战斧,野马等部署到印度地区,由此为盟军赢得英帕尔战役提供有力支援。在空军优势支援下日本迅速被赶出了缅甸。由此可见,日本之所以快速征服敌人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马来亚,和英国抽走了远东的航空部队有直接关系。

5

马来亚战役日本差点向英国投降,只是英国人投降早了一步,纯属险胜!



马来亚战役其实有很多的戏剧性,英国人也没有料到日本怎么这么快就到了马来亚半岛,被打得措手不及,谁能料到泰国直接放日本人过来了呢?而丛林作战本来是这个地区英国人的强项,但是被日本步兵闪电战打得节节败退,而日本创意的用了自行车运输提高丛林机动力,自然远远快与用两条腿在丛林穿梭的英国人,就这样日本自行车部队一直撵着英国人跑,根本无法建立防御线,就这样被日本一直逼到了新加坡,总算依靠高楼城墙防御了下来,双方进入了对峙期。


对峙期日本进攻相当的凶猛,前线总指挥山下奉文希望能够速战速决,因为自己军队也有难言苦衷,虽然日军一路追击,势如破竹,但是打到马来亚进军速度太快,后面的补给已经脱节,刚到马来亚的时候日本还有200辆坦克,后来没油了坦克自然路上全趴窝了。要想通过山路将给养送过来是不可能的,这时候的日本根本就没有补给了,用不了多久就将弹尽粮绝。


但是在新加坡的英军面对的是同样的情况,由于准备不足,给养物资都没有来得及运过来,现在被包围,也面临弹尽粮绝的问题,而且新加坡城市里可不止自己的14万军队这么简单,还有几十万张口要吃饭的老百姓,日子也是过得相当的苦逼。


双方对峙都没有任何进展,也不知道双方都面临同样的粮草弹药不足问题,就这样对峙了半个月,日本的粮食最后只能坚持几天的时候,山下奉文召集部下开会了,开始商量最后在猛攻一次,打不下来就协商投降的事宜了。就在这时候3个英国人举着白旗要求见一下日本前线指挥官,于是这三人来到了山下奉文面前,最先还想着能不能放英国人自己通过海上撤退,但是山下奉文长得很唬人,长得很有气势,一拍桌子,“那怎么行?我们兵强马壮,你们都撑不住了,怎么可能放虎归山,你们唯一选择就是投降!”


就这样把英国人吓住了,后来就是商量怎么缴械投降的事情了,然后就是14万英军向几万日本人投降,其实就是给吓唬住了,不投降过两天就是日本人投降了。是不是非常戏剧。其实在日本坦克跟不上这个问题上就能想到日本后勤补给出了严重问题,但是英国人自己没这么想,只想着自己没有补给坚持不下去了。


其实这样的戏剧也是非常常见的,如果英国人在咬咬牙,在坚持那么几天,或者给丘吉尔发个电报,征询一下意见什么的,也许就是另一个结果了,甚至在亚洲的二战转折点就不是中途岛海战,而是……

你们觉得呢?

6

马来亚战役是英军最不堪的一场战役,之所以说它不堪,不是因为日本以少胜多,而是因为英军是在被一群骑着自行车追赶的日军打败的。

1941年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日本就发动了马来亚战争。日本陆军中将山下奉文进攻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日本配备了200辆坦克。在猛烈的装甲车攻击下,仅一个月时间横扫整个马来半岛。

后来因为速度太快,补给跟不上,山下奉文命令部队骑着自行车追赶英军。1942年1月31日,英军全线退往新加坡,仅半个月英军宣布投降。是什么导致英军溃败的如此迅速呢?

战略失误

英国对远东战场不够重视,英国仅配备了250架飞机,日本出动了568架飞机,在没有飞机掩护下英国远东舰队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被日本空军击沉。从此日本控制了制空权和制海权。一直保持中立的泰国,在日本的压力下秘密签署了协议,并允许日本驻军。

英军战斗力不强

这些英军很多是印度和澳大利亚的联军,并且不是在本土作战,没有战斗欲望。他们只是维护远东殖民地的。

英军战斗意志薄弱

英军在失去制空权和制海权后已经丧失了战斗意志。例如山下奉文发现把自行车外胎去掉,骑车自行车声音像装甲车履带,所以山下奉文命令把自行车外胎都去掉,英军如惊弓之鸟,听到自行车就四处逃散。最终被弹压到新加坡那一小块,被包围。

7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7fec9694c2ff1de9bedc7cb783fb2454\

8

我是“麻辣战争”头条号主编龙舞风行,二战时的马来半岛战役,英军最后大批投降,是全军覆灭,原因是多方面。

首先,二战的欧洲战场激战正酣,英国不仅面临德国计划登陆本土的重大威胁,而且在地中海,在北非,都在和德意两国交战,英国首相丘吉尔不愿失去北非战场,因此对远东英军的增援远远不足。

其次,丘吉尔及英国海军高层的思维还停留在一战时期,认为飞机不可能击沉战列舰,因此派出最新型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及四艘驱逐舰组成Z舰队到达新加坡,认为可以吓唬住日本,结果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在第一次出战就被日军航空兵击沉,给远东的英军士气造成沉重打击。

二战时英国最新型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

再次,在马来半岛的英国空军无论是数量和战机的先进性,都远远不及日军,开战不久,马来半岛的皇家空军就基本被灭了。

虽然从陆军人数上看,英国有八万八千人,优势明显,但是,这支英军中,要澳大利亚军队一万五千人,印度军队三万七千人,马来亚军一万七千人,英军只有一万九千人,是典型的杂牌军。

这样一支军队,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训练水平,和日军都有很大差距。

而马来之虎山下奉文麾下的日军则是最精锐的部队,还拥有211辆坦克,而英军连一辆坦克都没有。

马来之虎山下奉文

因此,日军掌握了马来战役的制海权和制空权,虽然军队人数少,但英军将领并不知道,被山下奉文用计唬住了,英军在士气低落到极点的情况下,竟然愚蠢地投降了。

原创不易,请关注我们“麻辣战争”头条号,麻辣战争专注世界军事战争谋略分析!

9

旧日本军中称为E作战或者马来作战,所谓55天1100千米的传奇大进攻。虽然英国一方号称有140000部队,但只有253架飞机,坦克和汽车到是与日军数量差不多,火炮等技术兵器到是优于日军。日军这方最大的优势还是与对制空权制海权基本攥在手里,568架飞机的力量不算小了,而3000辆卡车和200辆坦克也差不多是日本后勤支撑的极限。

英方的马来亚作战计划本身就是一个大坑,量大战略前提,第一是英国方面提前就能得到警报并进行动员,第二美国方面可以及时提供援助。结果这两条一个都没实现。另外计划中英方判断自己能够调动300甚至500架飞机,认为日军航空兵会被迅速压倒,结果反过来是日本方面掌握制空权。

战前,日本人踏实或者说执拗的特点表露无遗,借助招募马来当地的力量,日本的情报体系对战场的环境尤其是兵要地志了解较英方更为清楚。而且,泰国和法属印度支那给日本提供了前进基地。12月8日日本登陆哥打巴鲁、通过泰国北大年和宋卡进入马来亚西部,英国方面基本陷入懵圈状态,另外日本空袭新加坡也让英联邦部队了解制空权丧失的现状。

由于对英国殖民地部队特点比较了解,日军在攻击中主要打击英国部队,绕开印度或其他殖民地部队,英国人计划已久的所谓反击泰国战役中,印度军队面对旧日军的第五师团和泰国军警,被打的丢盔弃甲。制空权丧失也使得被寄予厚望的Z舰队在12月10日被围殴致死,至此制海权也丧失了。

至于让美国人过来救英国人,我也奇怪英国人怎么想出来了。换位思考,英国人会救美国人么?别说日军也在对美军发起全面袭击,就算美军那边平安无事,盎格鲁撒克逊的性格隔岸观火看戏才是本性啊。

10

马来亚战役,英军一直在表面上占据兵力优势。可在实际上,英军不仅分散部署而且很多部队在战役开始时还没有抵达战区。无论从装备、战前布局和指挥人员配置来看,英军都没有做好在当地进行一场现代化战争的准备。

早在30年代后期,英国人自己的评估就断定,他们无法同时应付欧洲和亚洲同时开战的威胁。因此,在世界大战日益临近的关头,各种军事物资和人员都是优先调配给欧洲战场的。在法兰西战役失败后,大量的资源又去往了北非和地中海,保护大英帝国的生命线。马来亚对于英国而言,只是印度次大陆的外围防区。但因为还有一个新加坡的存在,所以英国无法像是在缅甸那样轻易放弃。

英军的指挥官帕西瓦尔,也是一个不适合打现代战争的人。到不是说他的部署真有什么问题,而是这个人更适合做参谋成员。他的成名战其实是30年代在爱尔兰镇压当地人,也就是说是一个标准的治安战领袖和殖民地长官。在当时,优秀而有能力的人都被派往本土或北非。即便是被隆美尔打的撤职的维维安这类人,都有比较强的指挥攻势作战能力。帕西瓦尔显然被认为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被安排到了比较安逸的东南亚。很多被隆美尔打的撤职的人被调去印度,也是这个道理。

殖民地的军官们,甚至因为马来亚的地形比较崎岖,山林众多,得出了当地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的结论。结果在马来亚战役中,装甲兵部队远远不如的英国的日军,反而在坦克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空军。很多战前修建的机场,都是空军单方面选址建造的。没有得到通气的陆军,在自己的防御计划中,并没有好好考虑这些机场的存在。结果,后来的日军快速南下时,就以一个个机场为主要目标。快速占领后,夺取来不及撤走的大量物资,继续对下一个目标发起快速攻击。陆军的防御体系完全不适应这种脱节情况,非常被动。

而由于二战的爆发,很多好的装备都轮不到东南亚的部队使用。马来亚和缅甸地区的空空在1941年到42年年初,才装备了一批美国买来的水牛战斗机。这种战斗机的性能一直毁誉参半,原本被皇家海军购买,用于航母作战的。但进行了性能评估后,他们认为这种飞机不实用,便丢给了东南亚驻军。结果,马来亚当地的空军力量,就依靠这种性能平庸的飞机,分散部署在各个机场。在日本陆军的一系列空地协同打击下,迅速瓦解。

最后,还有海军的问题。由于39年-41年之间,英国在大西洋和地中海频繁作战,基本上已经抽调不出什么兵力来支援远东。马来亚的防御本身就非常依靠海军支援,现在丧失了制海权,就只能拼接日军轻易的从他们希望登陆的地方前进了。本土舰队原本拼凑了Z舰队来进行协防。但胜利号航母却被留在苏格兰防御挪威的德国战列舰出动。结果就是没有空中掩护的Z舰队,被从西贡起飞的日本陆军轰炸机炸沉。

这一系列的战略与人事失误,最终导致了英联邦军队在马来亚半岛的迅速溃败。很多部队在开战时,还在北非待命。他们在抵达东南亚的战场后,没有经过必要的适应和训练,就一小股一小股的被投入战场。马来亚本土士兵的战斗力差、战斗意志薄弱,印度人则只适合打一些防御性质的战斗。英军本土部队和调来的澳大利亚人,分散部署在道路节点上。日军则利用空军和海上优势,占据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专门训练的快速机动部队,经常在英军不够严密的防线之间穿插,形成了很大的恐吓效果。


很多时候,英军或澳大利亚人建立的坚固阵地,日军是没法正面突破的。哪怕使用对手没有的坦克,也经不起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炮兵轰击。但日军的快速突破和进军速度,都超过了形同乌合之众的英联邦军队想象。他们经常在英军还没有完成整个防线的建设时,就已经发起了攻击和包抄。甚至有恃无恐的从海上绕过对面的防线。


丘吉尔实际上并不关心马来亚的安全,只要求守住新加坡。因此他一方面不准后撤,一方面又不断从北非调派新的部队去增援。结果,这些部队反而加速了英军的补给困难,让英军的系统更加混乱。等到莫名其妙就发现自己溃败的士兵,大量逃到新加坡岛上。任何行动都为时已晚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