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章太炎原名章炳麟,初名学乘,字枚叔,后因为仰慕明末的两位大学者顾炎武(名绛)、黄宗羲(字太冲)而改名章绛,别号太炎,后以“章太炎”一名闻天下。

章生于1869年,浙江余杭人,其父章浚曾任县学训导,他从小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16岁参加县试突发癫痫病而弃考(此后再未参考),此即“疯子”绰号的最初来源。

后来,章太炎尊父命进入由经学大师俞樾主持的杭州诂经精舍学习七年,学问大进,成为同游中的佼佼者,很受俞樾的赏识。

甲午年后,章太炎不顾老师俞樾的劝阻而相继加入康有为在沪设立的上海强学会并担任《时务报》主笔。但在次年,章因与康氏门人冲突而退出《时务报》,转杭州任《经世报》、《实学报》主笔。

1898年后又受张之洞之邀赴武汉筹办《正学报》,但未及一月即离去。当年七月,章太炎回到上海担任《昌言报》主笔。

戊戌年后,康梁等维新党亡命海外,章太炎也上了通缉名单,最后避祸台湾,不久又转赴日本,由此走上了激进之路。

1900年7月,章太炎回到上海并参与了唐才常组织的中国议会,期间当众剪辫脱衣。俞樾得知此事后,大骂其“讼言革命是不忠,远去父母之邦是不孝,不忠不孝,非人类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曲园无是弟子”,由此被师门开除。

虽被逐出曲园,但章太炎毕竟毕竟学有根基,此后更是文笔滔滔,一发而不可收拾,其中最出名的一篇文章莫过于1903年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文雄浑有力,传播最广,其在表明与康梁改良派分道扬镳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牢狱之灾。

据说,章太炎得知抓捕的消息后,却效仿谭嗣同,说清廷要抓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革命就要流血,怕什么!巡捕来了,他迎上去,说:“我就是章炳麟,抓我!”租界当局最后判了章炳麟三年、邹容两年的拘禁。

1906年6月,章太炎光荣出狱,随即东渡日本找到革命组织,并当上了《民报》的主编。章太炎与革命党的关系原本是不错的,但其才气与性格,决定了他与任何人都不能相处太久。

1907年,章太炎得知孙中山得了两笔款子却只给《民报》留了两千元后,立刻嚷嚷了起来,其一把撕下孙的相片,然后批上了“卖《民报》之孙文应即撤去”数字。

之后,他更是以明码电报泄露革命但购买枪弹准备武装起义的军事秘密,以至于起义无法发动。而其理由是,以日本奸商所卖的窳劣武器发动起义,无异于让革命义士白白送命。

在与革命同道们闹翻后,章太炎一度萌生去印度做和尚的念头。有革命同志编了一则《章炳麟出家》的活剧曲借以劝诫:“章炳麟抛却了、平生抱负;眼见得汉人中、少个帮扶;披袈裟,坐蒲团,不顾宗祖……”

辛亥革命后,章太炎公开声称“革命军起,革命党消”,要求将原来秘密的革命党组织改为合法组织,之后他也成了民初组党运动的急先锋。

不久,光复会领袖陶成章被陈其美派人刺死,章太炎将中华民国联合会改组为统一党,并更加激烈的指责和斥骂同盟会。章太炎甚至直言不讳的指出,他另搞其它政党就是针对同盟会的。

对章太炎的倒戈反向,同盟会的人也愤而反击,他们在报纸上大骂章太炎是个“疯子”,并放出流言说章太炎要拿枪打国务总理唐绍仪,他才具有严重的暴力倾向。

说到“疯”字,章太炎确实有间歇性的癫痫症状,但被人称为“章疯子”,则是因为其生平喜欢特立独行,好做惊人之语。

对于这个绰号,章太炎非但不以为忤,反希望他的同志朋友都能带点神经病。他曾在东京发表演说:

“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亦不能说,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精神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精神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精神病。近来传说某某有精神病,某某也有精神病,兄弟看来,不怕有精神病,只怕富贵利禄当面出现的时候,那精神病立刻好了,这才是要不得呢!”

鲁迅也回忆说,民国元年,章太炎先生在京期间好发议论,而且毫无顾忌的褒贬他人,常常被贬的一群人便给他起了个绰号,曰“章疯子”,其人即是疯子,议论当然是疯话,没有价值的人。但每有言论,也仍在他们的报章上发表,不过题目特别,道:“章疯子大发其疯”。有一回,他可是骂道他们的反对党头上去了,第二天报上报道时,那题目却成了:“章疯子居然不疯!”

1916年袁世凯称帝败亡后,一度被软禁的章太炎重获自由,但一个新的时代扑面而来,无意之中,章太炎已经成为新人物、新思潮所批判的“古董级”人物了。五四运动后,他更是跟不上形势了。

在这段时期,章太炎不但反对联俄赤化、主张联省自治,而且对北伐后的南京国民政府也不予认同,极为格格不入。章太炎的批蒋言论也令当局十分不满,他一度被列为“反动学阀”而遭通缉,幸好有老友们从中疏通转圜,方逃脱缉拿,自罚闭门思过。

1928年后,章太炎开始隐居不出,专心学问。后来,其在苏州定居并办了国学讲习会,传授《小学略说》、《经学略说》、《史学略说》、《诸子学略说》等,收徒甚众,为保存国学做了很大的贡献。

章太炎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其在文学、史学、语言学、医学、诗词、书法等方面均有成就。

章太炎晚年的志趣与早年迥然相异,日趋平实,其涵养功力日渐深邃,他曾给人写条幅,自嘲曰:“少年气盛,立说好异人,由今观之,多穿凿失本意,大抵十可得五耳。假我数年,或可以无大过”。

从突破传统到最后回归传统,章太炎最终从斗争中得到心灵的解脱。但不幸的是,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思潮越来越偏激、越来越激烈,他最终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被“革命”所抛弃,而他晚年在著作中表现出来的“疯”,何尝不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孤愤”。

所幸的是,在闭门不出、专心学术后,章太炎并没有辜负他的才华与早年的学术训练,终成一代国学大师;而与他同时代的一些才子佳人,在百年“革命潮”过去之后,早已湮没无闻矣!

最佳贡献者
2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国学大师。1912年,章太炎居然靠近了袁世凯,并在袁世凯政府担任东三省筹边使。很快,袁世凯就违背了自己的承诺,一步一步走向专制的渊薮。章太炎如梦初醒,于是径直上北京去找袁算账。一日,章太炎蓬头垢面,足登破靴,手持团扇,扇下系袁世凯亲授的二级大勋章,来到总统府。袁世凯避而不见。章太炎更加怒不可遏,在总统府跳着脚骂袁世凯,还抡起手杖将府内器物砸个稀里哗啦。

关于此事,鲁迅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这样写道:“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 袁世凯拿章也没有办法,只好把他软禁。在软禁期间,袁世凯规定其起居饮食用款不限,而且毁物骂人,听其自便,每月再另给“工资”500元,当时一个大学里最风光体面的教授,每月也不过400元。但章太炎一点也不领情,他在住所的门窗上、桌上到处都写上“袁贼”二字,以杖痛击之,称作“鞭尸”。为了排解失去自由的郁闷,章太炎每餐必饮酒,每饮必以花生佐食,吃时去蒂道:“杀了‘袁皇帝’的头!”

比如1913年10月25日,章太炎在信中称袁世凯为“袁棍”。同年11月4日,他在信中感慨袁还不如曹操,自己欲做祢衡而不得:“观其所为,实非奸雄气象,乃腐败官僚之魁首耳。呜呼,苟遇曹孟德,虽为祢衡亦何不愿,奈其人无孟德之能力何!奈其人无孟德之价值何!夫复何言。”这样的信侥幸通过检查,予以放行。

3

回答:文章火气大,门徒康梁胆大,只笔公车上书,要变大清天下!

4

1906年7月,在东京留学生的欢迎会上,章太炎讲了这么一段怪谈、高论——凡是那些非常的议论,都是精神病才能说出来的;那些古往今来成大事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兄弟我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各位同志都有一两分的神经病。

章疯子的绰号由此传开。

章太炎,原名学乖,又名炳麟,1869年1月12日出生在浙江余杭,祖父章鉴、外祖父朱有虔都是江南遗老,父亲章濬是造诣很深的古文经学家,家中有世代传承的医学和藏书楼,在这样的家族长大,章太炎自幼痴迷于书,而且很早就有华夷之辩的反清意识,因为追慕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绛(顾炎武),后来改名章绛,号太炎。

民国大师多是神童。

章太炎六岁时写的一首杂诗至今仍保存在纪念馆中。

某一日,大雨倾盆,父亲章濬邀了十余位文友在家中饮酒赋诗。诗酒兴致正浓时,一位同宗老先生令太炎应景而作,六岁的神童毫不怯场,应声提笔:

天上雷阵阵,地下雨倾盆;笼中鸡闭户,室外犬管门。

比起初唐诗人骆宾王七岁作《咏鹅》,章太炎这首杂诗虽然在意境韵味上逊色一些,但眼光很开阔,心思很机敏,而且隐隐还有一股尚未萌芽的玩世不恭。

23岁时,章太炎遵从父亲遗命,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苦读七年。这七年,章太炎嗜书如命,见到秘籍孤本,必一睹为快,借诵传抄,大师的底子大概就是这样打下的。

章太炎读书,不是儒生,而是狂士,有一把火,他是迟早要激烈燃烧,绽开的。

甲午战败,在章太炎那里,就是那一把燃出他激情与愤怒的火,此一阶段,他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并且开始为革命活动到处跑。

在武昌,张之洞看到他写的《排满论》,怕受牵连,赶紧指使梁鼎芬去轰。岭南名士梁鼎芬一向看不惯章太炎的张狂,轰他走时,用轿杆“狠狠”地打了章太炎一顿屁股。

后来,章太炎在学界跟人起争论,有人就说“梁鼎芬来打你屁股了”,章太炎听了,立马微笑不语。

狂士也有含蓄、可爱的时候。

戊戌政变后,激烈排满的章太炎受到通缉,一度到台湾避难,做了一名记者。

义和团运动时,章太炎力主驱逐满蒙,并且割辫明志。那一阶段,他在东京常常穿着长袍,外面罩着一件和服,左袖上绣着“大汉”两字,头发披散着有五寸多长,左右分开梳着。

这是章太炎的一个经典形象,像名士,像斗士,当然也像疯子。

清廷未亡时,敢公然辱骂皇上的,章太炎恐怕是第一人,1903年他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中,直接将光绪皇帝骂成“载湉小丑”。

一而再,再而三地通过报纸文章,投掷匕首,后来章太炎终于因“苏报案”被捕入狱。在监狱中,章太炎玩世不恭的狂士风采展现无遗,他做起了狱中裁缝,每天干活八个小时。

出狱后,有人问他,这是牢房要你做的苦工吗?

章太炎说,苦不到我。

又有人问他,你能缝什么样的衣服?

章太炎说,犯人衣服,草草缝去不求工也。

那意思是说,闲着也是闲着,缝着玩呗。

章太炎跟孙中山认识,是梁启超介绍的,他觉得在政治主张上两人是志同道合的,见面就跟孙中山带来的十几人喝酒,喝了七十杯不醉,众人皆说他是第一等风流人物。

章太炎的眼里是揉不进沙子的,只要他觉得不对,那就是沙子,这又是他狂士的一面。

同盟会成立后,章太炎担任《民报》主编,有一次孙中山自作主张拿走了大量经费,章太炎知道后很愤慨,一把就将孙中山的照片从墙上撕了下来。

钦廉起义,章太炎觉得孙中山从日本买的枪支太陈旧,根本不能打仗,竟然直接给香港中国日报发电报,抨击此事。

好家伙,这狂士真是惹不起,只要他认为不对,哪里还管什么机密,怎么爽快怎么来。

这一点决定了章太炎不可能是合格的革命者。

与孙中山渐行渐远后,章太炎没闲着,调头又开始专心论学,写出了诸如《文始》、《新方言》、《国故论衡》等大著,影响十分深远。

说他是大师,那是一点不掺水分的。

清末,有一阵子风声很紧,蔡元培劝他离开:“我看除走外,没有其他方法可想了。”

哪知道章太炎根本不惧,依旧玩世不恭地说:“革命必须流血,我被清廷已拿查六次,再来第七次又何妨。”

1911年辛亥革命后,章太炎到上海,向黄兴提出“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劝告,要求取消政党。

黄兴听了直皱眉头,书生之见不能听,但也不能赶走,最后只好叫狂士做顾问。

袁世凯当政后,害怕章太炎乱放炮,于是怀柔他,派他到东北做了东三省筹边使。

但章太炎并不买账,1913年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他立马翻脸,开始集中火力反对袁世凯。

对这样的名士、狂士,袁世凯既不忍杀,也不敢杀,思来想去,最后只好将章太炎骗到京城,看看再说。

到了京城,章太炎照例不依不饶,每次经过新华门时,都要破口大骂:新莽门!

乱世枭雄的胸襟,袁世凯还是有的。

实在惹不起,最后袁世凯只要将章太炎软禁在龙泉寺,每月给五百大洋的费用,要什么给什么,而且要求看押的宪兵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如此一来,章太炎的疯劲就更足了。

每天他在院子里高谈阔论,狂饮乱骂。喝酒吃花生米时,每次都要叫:“杀了袁皇帝的头!”或者写张“袁贼”的字条,一边烧一边骂:袁贼烧死了!

袁世凯死后,章太炎结束三年软禁生活,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担任海陆军大元帅府秘书。然而,帮孙中山作了“大元帅就职宣言”后,他又极力反对武力统一中国,反对北伐,主张“联省自治”,并且始终与北洋黎元洪、吴佩孚等人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这明显是逆了时代潮流,但章太炎不在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自称“中华民国遗民”,始终采取不合作态度。

20世纪三十年代,章太炎主要在长江三角洲一带活动,除了诵读佛经,他还不忘给蒋介石带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是告诫蒋介石对日一定要强硬。

晚年的章太炎,酒量很大,学生弟子众多,鲁迅、周作人、黄侃、钱玄同等人都是。每次一喝高,就要说说他的那些门生故友。

说章太炎是可爱的狂士,从他征婚,结婚,给女儿取名字这些事情上也能看出来。

他是最早刊登征婚启事的名人,其公布的择偶条件那叫一个绝: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合适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

真不知道老婆是他哪一味药?

44岁时,经蔡元培介绍,章太炎与30岁的美女汤国梨在上海哈同花园结为夫妇。婚礼当天,狂士一兴奋,把皮鞋都左右都穿反了。

给四个女儿取名字,那就更有名了,那四个生僻字,难写,更难认,害得四个女儿总是嫁不出去。

还有一桩事,也很有名,杜月笙的名字是章太炎给取的,表面上看是杜月笙会做人,赢得了他的好感,其实狂士的骨子里始终也有些江湖气。

晚年,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

章太炎说,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章太炎家传医道,著有《霍乱论》、《猝病新论》,所以说他的回答是玩世不恭的大实话。

1936年6月14日,彻底衰老的狂士,饭后绕住宅散步,猝然倒地,没有留下什么遗言,走得很干脆,很安静。

也许该说的都说了。

该狂的也都狂了。

5

章太炎是民国一道奇异的风景,之所以说奇异,在于他学问既深,追求亦高,见识既广,为人亦狂,他是国学大师,许寿裳称他“在清代三百年学术史中没有第二人!”他既疯也狂,胆大包天,以革命家自居,为此不怕杀头,不怕进监狱,不怕逐出宗族,他七次遭到政府通缉,三次关进监狱,却从来没作过任何摧眉折腰之态,精神高昂,勇敢刚毅,嬉笑怒骂,纵横天涯。

章太炎,浙江余杭人,1869年出生,清末民初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学术上广涉小学、历史、哲学、政治学等,著作等身。章太炎从小跟随外祖父学习,从1890年开始,到杭州诂经精舍,跟随清代著名朴学大师俞樾学习,埋头苦学达八年之久。中国甲午战争失败后,章太炎义愤填膺,毅然走出书斋,决定用学问提升民族素质,唤醒沉睡的人们,到上海担任了《时务报》编务,帮助张之洞办《正学报》,希望借人之力变法维新,但维新最终以戊戌六君子惨遭杀害结束,这让章太炎意识到,维新改变不了现状,只有革命。

1899年,章太炎前往日本,在日本积极进行反清准备,不久返回上海,编辑《亚东时报》。八国联军侵华以后,章太炎极受震惊,改变与改良派的合作态度,彻底断绝了改良的理念,于1901年在东京《国民报》发表《正仇满论》,不久即遭到清政府的追捕,被迫流亡日本,期间结识孙中山,开始共同为中国寻找出路。

随后,章太炎以他的如椽大笔,发表着他的革命理念,抒发着对清朝腐朽统治的痛恨,他在《苏报》上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骂光绪皇帝“载湉小丑”,骂慈禧太后“不过先帝一遗妾耳”,只知吸食民脂民膏,伤害国家元气,队此外别无能耐……为此,他受到了清政府的忌恨,却还不肯避开风头,大声呐喊“革命流血起,流血自我起”,结果被捕入狱。

章太炎以学问立世,以革命扬名,以骂人著称。到了民国,他更加骂得肆无忌惮,他骂袁世凯,骂孙中山,骂蒋介石,骂汪精卫,骂吴稚晖,个个骂得声振寰宇,荡气回肠。骂得这些被骂的对象咬牙切齿,恼羞成怒,但都拿章太炎没办法,他太有名气,太有人气,和他对骂,或者对他下手,只会让章太炎的人气更旺,这是划不来的,只得当作“章疯子”的疯言疯语,忍气吞声。

后来,章太炎在北京,到政府找袁世凯谈话,卫兵阻挡,章太炎甚至操起桌上的大花瓶,朝袁世凯的画像砸个粉碎,果然把袁世凯惹毛了,把章太炎软禁了。软禁了的章太炎也要发泄,他写下“速死”两个大字,贴在堂屋墙上,然后写了很多“袁世凯”的字,贴满屋子,用手杖痛击,他称之为“鞭尸”,这是他解恨的独特方式。

无论在清末,还是在民国,章太炎始终在用自己的那支笔,与封建腐朽斗争,与社会不平斗争,体现出旺盛的革命精力和不屈的人格魅力。1936年,章太炎病逝于苏州。身为章太炎学生的鲁迅曾评价老师说:“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

6

章炳麟埋头苦学,熟读经史子集。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我国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他毅然抛弃了书斋的生活投入到爱国救亡的维新运动中去。他加入了强学会,参加《时务报》的创办,宣传维新变法。

后来百日维新失败,他被通缉,于是逃到了外国,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他脱下了长袍,换上了西装,剪去了辫子,反对清政府,立志革命,提倡共和。

章炳麟在1903年,章炳麟发表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宣传共和,说革命是革除旧新的良药,要反对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民主共和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章炳麟在讨伐袁世凯的时候把袁世凯赐予他的勋章,挂在扇子下边。他蓬头垢面,摇着扇子,站在大总统府的门口大骂袁世凯。后来被捕入狱,袁世凯死后,他才被释放。

章炳麟,号太炎,在被释放以后,他参加了反对段祺瑞的护法运动。 章炳麟的学术著作和成就还是很高的。比如他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在中国近代的哲学,文学,历史,语言等方面均有所成就,是一位国学大师。

文/红雨说历史

7

01

康有为说:光绪皇帝是唯一一位能救国的圣人。

说完这句话,戊戌变法就失败了,康有为逃到了国外。

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在外国,依然不忘“救国”。

清廷把他的祖坟都铲了,他也不改其志,说光绪帝复位,就能“中国可安,亿兆可保”。

后来时局就变了,有识之士们从变法转向革命,一心一意走西方共和路线,康有为很生气,他成了最忠诚的保皇派。

于是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写了:

《答同学诸子梁启超等论印度亡国由于各省自立书》

《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

两篇文章。

前文痛斥梁启超被形式动摇,

后文强烈宣扬中国只能立宪,不能革命。

他的理由有四点:“一曰革命残酷,二曰国情特殊,三曰革命必然招致外国干涉,四曰皇帝圣仁。”

一石激起千层浪,保皇者将此文奉为圣经,革命者痛骂康有为迂腐走狗,从而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三大论战之一的保皇派与革命派腥风血雨的文字缠斗。

1903年,《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横空出世,成为了这场论战中的经典篇章。

02

在讲这篇文章之前,咱们先来聊聊文章的作者章太炎。

章太炎多半是个疯子。

他填户口调查表,写的是:

职业:圣人;

出身:私生子;

年龄:万寿无疆”

他喜欢穿着像和服的衣裳,衣服上还要绣一个大大的“汉”字,大冷的天气拿着羽扇,留着比女人还长的指甲,一遍一遍在北京街头逛。

他出生于浙江余杭的一个地主家庭,从小由他祖父朱有虔亲自教导,这位祖父名门望族、家学渊源, 却给外孙进行洗脑式教育, 经常给他讲反清复明的故事。

章太炎长大后,

果然就干起了反清的事儿。

16岁参加科举童子试,题目是“论灿烂之大清国”,

结果章太炎写“吾国民众当务之急乃恢复中华也”,

被赶出考场。

后来他在杭州发起浙兴会,天天宣传改革,康梁变法失败后,又逃到了日本,认识了孙中山,骂起了康梁。

其实早年间,章太炎还是康梁的小粉丝,公车上书时,他还给康有为的强学会寄了十六块银元(一个银元大概买88斤大米,那时候大米也贵),申请会员资格。

次年,康有为弟子梁启超联合黄遵宪等人在上海开办《时务报》,章太炎是忠实读者,天天给他们写信。

可后来他终于加盟了时务报后,粉丝离偶像距离近了,那种崇拜也就变味了。

他不满康有为假托孔子之名迎合其政治需要,更不屑康有为被时人称作“康圣人”,他目睹康门弟子成天恭维老师的百般言论,每每火冒三丈。

每次与他们论学,他都要感慨“这群康门弟子好比一群屎壳郎在推滚粪球。”

有次工作的时候,他又听见康门学生吹牛说康有为如何如何目光炯炯,姿态超然,插嘴道:“康圣人能与孔圣人比吗?”

学生们气急败坏,伸手就打,章太炎不甘示弱还手,一群读书人扭打一处。

章太炎在日本与维新派彻底分道扬镳后,骂康有为骂得更狠了,顺道慈禧、光绪都被他骂了个遍。

慈禧79岁大寿时,他还专门写副对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其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03

康有为在日本写下《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后,章太炎立刻反唇相讥,搞出一篇《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争论点主要有这几个:

满汉是否是一家?

康有为说: “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入主中国,古今称之。” “天下古今,无斥其为夷狄异种者,盖楚行华夏之礼久矣。”

所以满汉是一家,不存在驱逐夷狄,复我中华。

章太炎就说:“近世种族之辨,以历史民族为界,不以天然民族为界。”

难道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黑白黄棕各色人种,都是一个民族吗?

此外,康有为说,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辫子头和长袍马褂,改回宋明的衣服不方便。

章太炎则说:“强迫既久,习与性成,斯固不足以定是非者。”

太平军起义那几年,南方失陷地人人都蓄发,不也挺容易?

满族统治者是否残暴不仁?

康有为说,像“波兰之属于俄,印度之属于英,南洋之属于荷,吕宋之属于西班牙”,人民只交租纳税而不能当官,没有统治权,那才叫奴隶,清廷统治下满汉平等,“汉人有才者,匹夫可为宰相”,李鸿章曾国藩都位极人臣了。

章太炎反驳:曾、李都只是地方大臣,只有内阁虚名,但满人却一出生就是王公。

而且满族对汉族的赋税严苛,民不聊生。

皇帝是真心实意立宪吗?

康有为说清政府已经行新政、预备立宪了。

章太炎反唇相讥:你搞那维新变法不是失败了吗?名为设议院,实际上搞出来一个皇族内阁,决策权握在亲王贝子、八旗蒙古…手中,独与汉人无关。

革命流血、立宪就能避免吗?

康有为以法国大革命举例,说革命“流血成渠,积骸成山”,“英国鉴之,故宁迟迟变法,而力戒革命民主之说,果得渐进之益。”

章太炎则反驳:“立宪可不以兵刃得之耶?” 英、奥、德、意诸国,都是经历了无数次民变,才得到自由仪政的权力。

章太炎批评康有为自知无法自圆其说,假托“君权变法”,但本质上是为了巩固君主专制,而不是想要立宪。

04

这场论战中,康有为的观点不能说全错,章太炎的观点也不能说全对,譬如第一条,章太炎为了鼓吹反清革命之必要性,强行割裂满汉民族关系,是不对的。

但历史潮流浩浩汤汤,终究还是朝着章太炎所支持的革命派那一边流淌了。

有趣的是,章太炎作为革命派的圣斗士,与保皇派展开了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论战,最终他自己,却向着另一边的极端走去了。

辛亥革命以后,他与孙中山反目成仇,痛斥孙专权,将救国的希望放到了袁世凯身上。

但真的当袁世凯如愿上台,并举起称帝旗帜的时候,章太炎悔不及当初,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黎元洪身上,到处演讲“总统非黎公不可”,可这个时候,无人再支持他的观点了。

章太炎失望至极,又发起疯来,大白天打着灯笼上街,灯笼上书“大元帅府秘书章”,意在中国之前路黑暗,看不见出路在哪里,只好举着一盏灯笼罢了!

他跑到总统府门口痛骂袁世凯,被人软禁起来,于是他日日书写“袁贼”二字,吃花生米时把蒂去掉,名曰“杀了袁贼的头”,还在后院里挖树根,烧了再埋掉,大喊“袁世凯被我烧死了!”

然而,袁世凯死后,章太炎也始终没有与孙中山和解,孙去世后,有人请他写挽联,他洋洋洒洒道:

举国尽苏联,赤化不如陈独秀;

满朝皆义子,碧云应继魏忠贤。

“碧云”是指孙中山停灵的碧云寺,此寺是明朝魏忠贤所建。

章太炎一辈子最毒的就是一张嘴,最大的爱好就是装疯骂人,当然最爱骂的人,还是康有为。

康有为晚年要过70大寿时,章太炎还给他写副对联:

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老而不死是为贼,这都是俗语,章疯子这话骂得难听!

一个月多后,老康在家喝了杯柠檬水,食物中毒死了。

8

什么样的人能被敌军敬仰?他章太炎做到了,他亡于1936年,死后成为了近代中国第六个“国葬”的名人,虽为国葬,但因为其人为人与蒋介石不合,并没有被安排国葬所需的费用,家人只好让他的遗体在苏州躺了一年多,直到日寇打来,家人才将他草草下葬。而日军的一个少佐,竟然还给章太炎墓葬立了块碑,保护了其墓葬。

章太炎,其人一学问著称,以革命为己任,然而,其人亦狂,各地革命党人都在暗地里活动,他章太炎却偏要抛头露面,大批满清政权,先后遭到了满清政府的七次通缉,并且三次被捕入狱。

章太炎,其人才华横溢,学问极深

1869年出生的章太炎,自小就跟随着外祖父学习,1890年的时候,其人跟随清代著名大师学习,后来担任过《时务报》编务,帮助开办过《正学报》。

很多人都知道的,章太炎在自己学问高的同时,还教导过一批同样才高八斗的学生,周树人,周作人,钱玄同等,谁知道鲁迅的脾气跟他章太炎有没有关系呢?

章太炎很狂,但他的狂是建立在才高八斗之上的,恃才放旷,当时很多人都直接称呼他为“章疯子”。

章太炎确实是个恃才放旷的人,他谁都敢骂,慈禧在位时,他骂慈禧,骂康有为,后来又骂袁世凯,甚至是骂孙中山,蒋介石,但凡是那个时代的掌权者,几乎都要被他骂一遍。

不少被章太炎骂的人,都是忍气吞声,不敢还口,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真的对骂,他们必定是骂不过章太炎的。

如果真的开始对骂,不仅不会将章太炎骂趴下,反而会让他人气更旺,影响力更广。

他们无奈,只能把这一切归咎于“章太炎是个疯子”。

章太炎参加同盟会,参加各种革命组织,他还祭奠崇祯皇帝,祭奠大明王朝,认为自己是大明遗民。

临终前,章太炎眼见着日军步步紧逼,中国很可能再一次沦陷敌手,于是便告诫自己的后人,如果日本人真的侵占了中国,后世子孙永世不可奉其官禄。

章太炎有学问,有胆识,的确是个优秀的革命党人,但其为人恃才放旷,却又不适合在乱世中为人民谋福利。

他是推翻清政府,推翻强权的斗士,但却不是治国之才。

章太炎就像个疯子一样,这让他显得很是奇特,而更奇特的是,他竟然能在骂了几乎所有掌权者以后,还能安然活下来,这才是真奇人。

章太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用自己手中的一杆朱笔,捍卫着心中最后的执念。

9

章太炎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有丰富知识的学者,如文字、声韵、文学、史学等各方面的研究,都有过多少不等程度的贡献。

作为近代爱国知识分子,章太炎首先继承了中国历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他1868年出生在杭州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少年时就有着反清复明的思想萌芽,特别是受到顾亭林王船山等人的影响很深。189年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他开始接受西方传来的新思想,并且自动参加了康有为组织倡导的变法维新的进步团体——“强学会”,又在梁启超所主编的《时务报》上发表文章。戊戌变法失败后,为了逃避清政府的通缉,流亡日本,在孙中山的影响下,进一步转向于革命。

后来,章太炎由日本回到上海和蔡元培等人组织“爱国学社”,并主编《苏报》,积极鼓吹革命。190年,他发表《驳康有为非革命书》,反对其保皇思想。邹容(1885—1905)作《革命军》一书,极力宣传革命,章太炎给作序,与《驳康有为非革命书》都印行小册子广泛传布,对当时宣传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也引起清政府的报复,查封了苏报馆,章太炎跟邹容一同被捕入狱。

此后,章太炎和革命人士仍然保持联系,并且组织了革命团体“光复会”。1906年,他出狱后又赴日本,正式加入孙中山所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并担任该会机关刊物《民报》的编辑,并为中国留日学生演讲“国学”,鲁迅先生在当时也受到了影响。

辛亥革命后,章太炎任南京临时政府顾问,曾经一度为袁世凯所利用,1914年,他因反对袁世凯专制,被幽禁于北京,直到到袁世凯死后才释放。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他任大元帅府秘书长,并随军北伐。1936年老死在苏州。

10

章太炎的特点归结为“奇”比较到位,我来说三点。

首先,世人都知道他学问大,其实他官瘾更大。章太炎的学问号称“海内无出其右者”,康有为和梁启超在他眼里都是小朋友的水平,只是“有点根基而已”。他学问高,很多人知道,不多说,这里说他鲜为人知的一点——“官瘾大”。护法运动期间,他被“云南王”唐继尧聘为秘书长,兴奋坏了。马上订做了一面大旗,上书“大元帅府秘书长”。每次行军打仗,他都让人把这旗子扛着,比唐继尧本人的帅旗还大。后来袁世凯上台,要笼络人心,赏给章太炎一个“东北筹边使”的虚职,章太炎还以为自己是中央特派员,相当于清朝的“东三省总督”,兴冲冲跑去上任,要召见吉林督军陈昭常,才慢慢发现自己不受待见。

其次,章太炎还是个“财迷”。早年,他有个理想是去印度当和尚,结果因为缺钱出不了国。闹革命的时候,他又因为经费问题,和中山先生发生过冲突。那是组织的钱,要争,如果是自己的钱,那就更要争了。张作霖去世后,小六子打算找人给老爹写墓志铭,出价2万。先找到陈三立,被拒绝。然后,小六子找到章太炎,不过出价打了对折,章太炎毫不犹豫答应了。这事儿传出去,大家就嘲笑章太炎掉价。章太炎大言不惭:“有钱赚,哪儿那么多规矩。”

最后,章太炎和女人的关系很有意思。他在报纸上刊登征婚广告,对女方要求如下:“文理通顺、能作短篇;大家闺秀;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其它条件还好,“有服从性质”简直赤裸裸暴露出章太炎的大男子主义。不过,还是有人自投火坑——汤国黎。婚礼时,章太炎突然不见了,大家正着急,他自己跑出来,说是因为鞋丢了。这都没啥,他又补了一句,直接把新娘气晕:“真是不好意思啊,鞋丢了。我对结婚实在没有多少经验,相信以后再婚的时候会有经验的。”真是一张臭嘴,不会说话。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