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在炮管(尤其是说在“定远”舰的主炮炮管)上晾晒衣裤的说法,是上个世纪8、90年代非常热的段子,在21世纪初的互联网上,但凡提到北洋海军的话题,也经常会看到有人拿这件事出来说。
我从2002年左右开始研究北洋海军史后,“炮管晾衣”的问题是我十分关注的点,为了追根溯源,查清这个说法的原始出处,以辨清其可靠性如何,大致上花费了4、5年时间,期间通过一些翻阅史料、著作的偶然发现,一步步拼合了这件事的总体发展脉络,并写成论文《北洋海军军舰主炮晾衣说考辨》发表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后又写成普及文章,发表于《文史参考》杂志(后更名《国家人文历史》)。
所谓北洋海军在炮管上晾衣裤的说法,实际上并没有史料依据,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则日本“路边社”消息,目前能够追溯的最早出处是1939年出版的小笠原长生著《圣将东乡全传》。
小笠原长生是曾经参加过甲午战争的日本海军军官,热爱文学,著作颇丰,从海军退役后因为崇拜东乡平八郎,几乎以为东乡平八郎作各种传记为业。《圣将东乡全传》就是其中成书较晚的一本,书中的大致内容是介绍东乡的一生,实则是处处不忘借东乡而抬高自己,很多地方的行文模式都是“东乡对我说……”“我听东乡说……”“东乡说……”,属于死无对证的传来故事。
有关北洋海军军舰炮管晒衣服的故事,就是以东乡对小笠原说的方式呈现。说是1891年北洋海军访问日本,东乡看到来访舰队中的“平远”舰在大炮上晒衣服,很不整洁。
但是这一说法存在极大的瑕疵,因为北洋海军的“平远”舰根本没有参加1891年的访日活动,根本不可能在那一年穿越到了日本。
(毛丹青教授馈赠的老明信片:20世纪30年代,日本东京高岛屋里的半景画,东乡平八郎看到访日的中国军舰“平远”挂满衣裤)
然而小笠原的这个说法足够吸引眼球,在日本社会传播广泛,甚至于当时东京著名的百货公司高岛屋,还特别布置了一个表现1891年东乡平八郎看到“平远”舰在炮管上晾晒衣服的半景画。
(半景画上“平远”形象的原型,日本军舰“平远”号。第一幅从桅杆到舰首挂满了衣裤。)
有意思的是,大约在2010年前后,日本神户大学教授毛丹青先生居然找到印有当年这个半景画场景的明信片,立即赠我。见到之后哑然失笑,因为画面实在是太尴尬,画面上的确是一艘衣裤飘飘的“平远”,但实际上是参考的甲午之后“平远”编入日本海军后的一幅照片而绘制,即是日本军舰“平远”上日本水兵在晾晒衣裤的照片,结果竟然拿这张照片作为原型“PS”成了北洋海军的故事画面。
2、故事传来中国,开始变形·第二个版本,“济远”主炮晾衣
尽管“平远”在日本被东乡看到晾衣服的故事是个从根子上就能被清理的假故事,但是当年在日本社会的传播很广,以至于一位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也深受影响。
这位中国留学生显然买到了《圣将东乡全传》,并对其中有关甲午战争的部分大感兴趣,认为是前所未见的全新材料,介绍到国内后,必然能获得石破天惊的效果,这位留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田汉先生。
(海军整建月刊第12期目录,田汉的文章排列于蔡临冰先生的评述之后。这是北洋海军大炮晾衣说从日本全面传播到中国的开始)
抗战爆发后,中国海军损失惨重,为了鼓舞全军士气,1940年海军创办了《海军整建月刊》(后更名《海军建设月刊》),而负责此事的军官和田汉相熟,邀田汉赐文。身处抗战烽火,又值是海军刊物约稿,田汉先生就想起了《圣将东乡全传》,大量引用这本不靠谱的日本书中的不靠谱的段子,在《海军整建月刊》上发表了“关于中国海军的几个问题”。
其中就提到了北洋海军在军舰上晒衣服的段子。但是可能是记忆有误,田汉先生竟然将小笠原长生原著中的“平远”晾衣故事,错写成了“济远”晾衣故事,即说1891年访问日本时,东乡平八郎看到了中国军舰“济远”在主炮上晒衣服。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这个被田汉传得错上加错的故事,竟然也能直接被史实证伪。因为“济远”舰1891年也没有去日本访问,而是和“平远”一起留在旅顺看家。
但是在当时的中国,似乎没有人去关心故事本身的真伪,而只看中其寓意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有两位在大后方的大学生,都记住了田汉先生介绍的这个故事,而后在他们各自的著述中都有转引。
其中一位就是罗尔纲先生,在其所著《晚清兵志》中,就原原本本把田汉先生创造的“济远”大炮晒衣服故事转用了一遍。
而另一位的情况就有点糟糕,因为他又把田汉的说法给传错了。
3、越传越奇,第三个版本,“定远”主炮晾衣
田汉先生应该记得,抗战期间他在《建设月刊》发表了那篇主炮晒衣服的甲午文章后,不久曾收到一封年轻学生的读者来信。
(《建设月刊》上以公开信的形式,就唐德刚追问投稿未采用问题的说明)
(唐德刚先生在《海军建设月刊》上发表的海军史处女作)
来信的是一位名叫唐德刚的在校大学生,当时对致力于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充满热情,而当看到海军的官方刊物上竟然登载了一篇海军史文章后,一方面出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激情,一方面是对《海军建设月刊》高昂稿费的兴趣,大学生唐德刚开始不断向《建设月刊》投稿。但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学生的文字青涩、口气过大的文章,一时没能敲开海军刊物的大门,未被录用,唐德刚于是改换招数,改用读者来信的方式挑战田汉先生,就海军史问题和田汉先生商榷,终于圆了在海军官方刊物上出现自己名字的心愿。
也由此,唐德刚的名字在当时的海军史学术圈里为人所知,不久之后,他的一篇磕磕巴巴的中国海军史文章终于被《建设月刊》录用。
而在当时,田汉先生所提到的北洋海军军舰大炮晒衣服的段子,显然给唐德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几十年之后,唐德刚先生在台湾《传记文学》开专栏连载中国近代史,后来被结集为《晚清七十年》。其中涉及北洋海军、甲午海战的部分,唐德刚先生炫耀了一下自己年少时想要治中国海军史的志向,又不忘当年向海军刊物投稿的峥嵘岁月,酸了一下田汉先生,称抗战时代田汉先生在《建设月刊》上连载海军史文章,也是属于“煮字疗饥”。
而就在这些部分,因为并不是严肃的学术写作,唐德刚先生随性泼墨,创造了所谓东乡平八郎和刘步蟾是同学等经典的段子,同时也不忘提到了北洋海军大炮晒衣服的故事。不过,唐德刚先生可能是没有记清田汉的原版,也可能是为了语出惊人,终于创造出了北洋海军铁甲舰“定远”主炮晒衣服的故事。而且登峰造极的是,在大炮晾衣之外,唐德刚又加上了他想出来的炮口一摸一手灰的段子。
由上所说,所谓北洋海军大炮晒衣服的故事,原本就是个后人编出来的假故事。之所以能够不断流转、变形、传播,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社会对于历史故事的态度,很多时候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历史的真实,而是看重的这个故事本身的“精彩”“合理”和“寓意”及“教育价值”。满足了后面这些,管他这段历史本来是什么样的呢。但是我们可能需要注意,如果支撑结论的论据是错的,那么这个结论本身是否会有问题呢?
这种情况,对于历史研究者、传播者以及受众,都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顾伟欣先生在威海“定远”纪念舰上比量怎样能顺手摸到主炮炮口里的灰)
(萨苏先生在“定远”纪念舰上尝试不借助梯子等工具到主炮管上晒衣服)
而在中国海军史研究的学术领域,这段学术故事本身也堪称学林经典。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论证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乃至炮口摸灰故事的问题,还有很多研究者从海军传统、舰船技术方面进行了阐释和求证,以萨苏、顾伟欣先生等为代表,本处就不再赘述。
作为后话,再补记一个与此有关的现代故事。
(刘公岛上现代建成的动物园,位置在北洋海军忠魂碑前方)
2012年,人民解放军海军举行甲午海战研讨活动,在参观完刘公岛、“定远”纪念舰之后,举行学术研讨会议时,海军司令员吴胜利提起了北洋海军主炮晒衣说这件事。吴胜利司令员当时的叙述称,自己在参观甲午故地刘公岛时,意外看到了岛上居然新建了动物园和高尔夫球场,看到此情此景,他当时的心情如同感受到了北洋海军被人污蔑在大炮上晒衣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