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由外族人建立的大一统帝国,一个是元,一个是清,而且这两支政权把游牧民族的战斗精神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凭借强大的武力创造了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域,但是元帝国和清帝国的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短短九十多年就草草亡于内乱,一个却支撑了长达三百年的国祚,那么清朝比元朝更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根据这两个大帝国建立和灭亡的原因来进行顺藤摸瓜。

同样都是以野蛮武力征服了素有礼仪之邦的华夏汉人王朝,但是元和清却表现出来了对被征服群体不一样的态度。

横扫亚欧大陆后的元人洋洋自得,在灭掉了金和南宋后,并没有妥善的处理好阶级矛盾和民族关系,甚至还大搞种族歧视,把臣民分为四等十阶,极大地破坏了各民族的民族感情,尤其是对汉族的知识分子采取严厉的打压歧视政策,造成了中原人士的强烈不满,这是元朝一直以来内部武装叛乱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清朝的统治者则就聪明的多了,通过积极总结前朝历史经验教训,摸索出来汉人治国精髓。清人在入关之前就积极笼络收买一大批汉人士大夫为其效力,并给予他们理想的社会地位与财富,所以才有了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进驻了山海关,才有了无需派兵借助汉人之手便灭掉了农民军,最终实现了大一统。

除了在军事上搞统一战线外,在思想文化上清朝统治者也比元朝统治者更注重怀柔政策,并积极融入儒家文化体系。大开科举制之门,来突破汉族知识分子的心理防线,给予他们一直渴望的参与政事的权力。康熙皇帝还数次拜祭明孝陵,提倡满汉一体,大力选拔汉族官吏,满足了社会底层和精英阶层的心理需求,使汉人从一心反抗转变为了热烈拥护新政权,甚至在近代晚清内忧外患之际,依然有李鸿章、左宗棠、左宗棠等汉族官僚阶级来拼尽全力维护清末统治。
从中可以看出,利益才是驱动人处事的核心要素,元朝的统治者试图单单以霸道统治一个偌大的帝国是不切实际的,即便掌控的了一时局面,也支撑不住百年的动乱压力,清朝比元朝更偏重于仁治,讲究以怀柔政策维稳,辅以必要的军事手段,这是传统汉家儒学教给满清统治者的帝国长治久安之法,也是清朝比元朝在历史上更成功的重要秘诀。

最佳贡献者
2

元朝和清朝,一个放马的,一个打猎的。

放马的来了中原,坚持要能歌尚舞;

打猎的来了中原,学会了吟诗作画。

为什么大家都是部落移民,满清可以安享276年,而蒙元连100年也呆不住就歇菜了。从两朝皇帝的名字,您就能看出点门道,看看下面两个名字:

  • 元朝第四任皇帝叫: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 清朝第一任皇帝叫:爱新觉罗·福临

去掉姓氏读一下,“爱育黎拔力八达”这名拗口不?像不像外国人?“福临”这名是不是像邻家阿哥般亲切?

中原文化传承上下5000年,就像那大海,满清愿意做那奔流入海的河流;而蒙元只愿做大漠黄沙。河流入海,海可以容纳百川,所以满语亡了,满清还在;黄沙入海,泥沙只能沉底,所以蒙语留着,蒙元离开。

有句话叫“马背上可以打天下,但是马背上治理不了天下”,感慨过后,给元朝、清朝做一些具体对比:

◆其一、皇位继承。

【清朝】虽然清朝后期对外战争很屈辱,但是,不得不夸一夸清朝的皇位继承——绝对是所有王朝中做得最好的(光绪和傅仪算是被慈禧带跑偏了)。

看看清朝的世袭传承,清一色父传子、子传孙,一目了然。皇帝继位基本上没有大的波折,更是,从来没引起军事冲突(顺治继位虽有波折,皇族拍桌子吵完架就解决了。雍正继位也有点波折,还不是被康熙三言两语就摆平了)。清朝到了光绪、溥仪,虽然有点跑偏,但有慈禧这个异数在,倒也继承的很顺利。

【元朝】再瞧瞧元朝的皇族乱象。且不说忽必烈立国前,就跟亲兄弟阿里不哥来火拼,一场灭国级别的五年大血战。打完之后,诺大的大蒙古国,算是被肢解成了五块。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那传承方式就更是大杂烩。父死子继可以;兄终弟及也可以;叔侄相争还可以。就是说,诺大的元朝,连一个明确的继承人制度都没有。要说元朝到皇帝登基,都是皇族相残的故事。

  • 咱们就使劲挑,元朝哪个皇帝是继承皇位,是没有动刀枪的?

第二任皇帝元成宗“铁穆尔”,勉强算一个。为啥还勉强?他老爹真金本来是太子,因为嫡位之争40多岁就丧命。忽必烈死后三个月,元成宗才经过一番争夺登上皇位(孙子继承爷爷)。

第四任皇帝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元仁宗本来要跟亲哥元武宗“海山”争抢第三任皇位,迫于海山3万大军兵临元大都,只好拥戴元武宗继位。元武宗比较厚道,直接约定死后传给他(元武宗是侄子继承叔叔、元仁宗是弟弟继承哥哥)。

之后就是各种混乱了,十一个皇帝,在位超过30年的只有两个(忽必烈、末代元顺帝);在位超过10年的,有只有两个。元朝只有98年,在位最长的四个占了将近90年,剩下不到十年过路七个皇帝,人均一年在位半左右,元朝有多乱,请自行体会。

◆其二、选官制度。

【元朝】元朝的官员从哪里来?主要官员大多是,蒙古人和色国人的功勋和贵族,他们当官完了,他们的子孙继续当官。这样的后果就是,血性汉子越来越少,纨绔子弟越来越多,整个元朝朝廷没有新鲜血液注入,成为一堆腐肉,这就是“恩荫制”和“世袭制”。

千万别提科举制度,元朝的科举制基本是废了,哪个皇帝心血来潮,偶尔开上一届,基本上两做做样子都省了。

【清朝】清朝的官员从哪里来?人家是重用满八旗,但也同样重用有能耐的汉人。长期下来,八旗生活腐化,基本废了。没关系,朝廷大不了把他们当闲人供起来,大量汉人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科举制度不一定万能,但是至少让朝廷一直注入新鲜血液。八旗贵族也世袭,但是只管你世袭吃喝,要实权得有能耐。

从雍正开始,汉人的封疆大吏越来越多,这种趋势越往后越明显。咸丰皇帝以后,全靠汉人大咖们保证清朝的长治久安。朝廷大员可没有世袭一说,总的来说,基本能够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其三、民族融合。

【清朝】虽然清朝也存在满汉歧视,不过满清的包容性还可以。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至少,一入关就高喊“满汉一家亲”。《剑桥中国史》观点认为,清朝是多民族朝代中,民族关系处理最好的王朝之一(实在不是粉清朝,不过这一点,本人的确也认同)。

清朝统治者,的确是从思想和行为上,拿自己不当外人,都把自己当成了中原的主子。主子要享受生活,当然就会想办法,让奴才也能活下去。

【元朝】元朝统治者一直推行“草原本位”制度,坚决拒绝学习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直把自己当做中原的外来者。在民族问题上推行“四等人”制度。吃相太难看,一副搂一把就走的架势。

  • 【尔朱少帅】说:满清皇族后期都扔了满语,都用汉语交流。看着这情形,就要跟中原搭伙过日子的样子啊。

当然了,导致元朝短命、清朝国祚长久的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元朝对汉地基本是间接统治,对基层控制力相当差,只管收税,不管治理。基层治理方面,清朝无疑高出元朝好几个段位。从“留头不留发”到“文字狱”可以看出,清朝管控力度有多强。

3

清朝够狠,还能入乡随俗接受汉化,那自然时间就够长啊。

元朝建立后,因为忽必烈认可汉文化,所以元朝大军在南下时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屠杀,也没有搞什么剃发易服,对汉族的思想控制并不严厉。而满清不一样,满清凡是碰到不服的汉人直接就咔嚓了,就连思想上敢反抗的也直接咔嚓。比如元曲,就元朝那些事到了满清,那些元曲大家个顶个的都得被抄家灭族。

并且元朝这些人一直想保留自己得蒙古风俗,而满清自打建立就处于不断的汉化过程中,甚至到了乾隆晚年,大臣的奏章都是汉字书写,满文早被他们丟了,就连溥仪这皇帝也只会说一个满文。

说白了,就是元朝的统治阶级一直想的是游牧放牧,而满清统治阶级想的是四书五经,那汉人自然更容易接受学会四书五经的满清了啊。

4

根子上的原因很夸张。因为清朝的建立者们都是汉族后裔与满族混血。具考证,当年作为通古斯卡蛮族部落的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后灭辽灭北宋。俘虏了大量北宋宗室皇室成员回到老家安置奴役。就是所谓黄龙府及上京地区一代一代融入当地,繁衍生息。而胜利的金国贵族大部分移居到中原富庶地区直到被蒙古剿灭。所以,具考证明努尔哈赤部落大概具有宋辽王族后裔的血统,他们已经具有典型的农耕与鱼猎民族的混合特性,跟周边生女真从习性到语言文字都有很大的区别。跟汉民族有天然的融合性。

5

南宋北宋都是沙陀人王朝不要东拉西扯。明朝又不是汉族王朝是回民王朝。民国才诞生了汉族。以后不要随便说出论点。

6

其实不用扯那么多复杂的道理,一个简单的抛物线就解释了。元朝皇帝的寿命曲线是长短长。除了元世祖和元顺帝,中间的皇帝都是短命鬼。清朝皇帝的寿命曲线是短长短。开头的关外二帝,清世祖。最后的咸丰,同治,光绪短命鬼。中间都是长寿皇帝。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