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正史的角度来分析黄忠斩夏侯渊之后,造成多大的震憾。

定军山黄忠斩杀夏侯渊这事发生在汉中之战的晚期,汉中之战是刘备主动发起,针对曹魏占领的汉中所进行的一场全面战争,这场战争对于刘备来说,是压上了益州所有的资源,包括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以及刘璋时代储存了数十年的粮食、钱财、物资。

而汉中之战对于曹操来说,只是一场防守战,自从曹操在公元215年拿下汉中后,始终没有把汉中作为一个攻打益州的前沿阵地,而是把这时作为阻挡刘备发展,同时抢掠益州人口的前沿阵地,同时曹操手下三大集团军司令之一的征西将军夏侯渊就驻守在汉中。

黄忠

曹操在中后期,将整个曹操控制区的南方分为三大军区,分别是合肥军区,由前将军夏侯惇驻守,荆州军区由征南将军曹仁驻守,关中军区由征西将军夏侯渊驻守,夏侯渊当时的地位就是曹操手下的军区司令,手握重兵,职责重大。

汉中之战虽然从公元217年开始,但是在近两年的战争中,由于夏侯渊执行曹操死守不战的战略规划,死守在险要据点,比如阳平关内,所以在汉中之战早期刘备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不仅寸土未得,而且还损兵折将,吴兰、雷铜、任夔等中层将领先后阵亡。

刘备在汉中之战打了差不多快2年了,居然毫无进展,这让刘备非常难堪,在公元218年年末,刘备改变了策略,放弃围攻魏军的险要据点,率军向南渡过了汉水,抢占了汉中治所南郑县城南边5公里远的制高点定军山,这里可以俯视南郑县,于是夏侯渊与张郃率军出阳平关与刘备争夺定军山这个制高点。

定军山

刘备利用了声东击西之计,先派兵攻打张郃,迫使夏侯渊发出一半的援军救援张郃,然后刘备放火烧毁了夏侯渊的防御设施鹿角,夏侯渊作为主帅亲自率领少量军队来修补鹿角,黄忠则率军居高临下猛冲夏侯渊军,在乱军中,黄忠斩杀了夏侯渊和益州刺史赵颙。

夏侯渊是汉中魏军的主帅 ,现在主帅被杀,三军震憾,对于魏军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军心震动,要知道冷兵器时代极少有主帅被杀的战役,除了歼灭战和围城战之外,除非全军覆没,不然根本不可能主帅被杀,就连整个三国时期的主帅被杀也只有两三次。

一次是荆州地区蜀军主帅关羽大意失荆州被杀,另一次是乌桓单于踏顿在白狼山之战被斩杀,一般来说战场上一方主帅被杀,基本上就能决定另一方在战场上取胜,也就是说因为夏侯渊的死,刘备在汉中之战取胜。

黄忠斩杀夏侯渊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死,而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负,这就是夏侯渊被杀产生的最大震憾,这种震憾即使是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前来迎战刘备也不能取胜,在夏侯渊被杀时,曹操在长安坐镇,从长安到汉中其实并不远,曹操之所以在长安没有及时南下汉中,是因为曹操政权所有对外战争中,除了汉中之战,还有西北战事,还有荆州战事。

夏侯渊被杀两个月后,曹操来到了汉中,虽然曹军占据了汉中险要据点,虽然曹操运来了很多粮食,准备在汉中和刘备大战一场,但是,因为夏侯渊的死,曹操已经不可能取胜了,之所以这么说,有三个原因:

1、曹军军心震动,无心恋战。

曹操

军心简单的说就是信心,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大多数都是靠士卒的信心打仗,比如巨鹿之战前的破釜沉舟就是一种激励军心的方法,比如古时作战有“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说的就是军心问题,军心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次收回,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恢复,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后,也是休养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恢复了军心,都说明军心的重要性。

关羽杀颜良时,因为颜良的死,而让袁军溃败,很快曹军就打赢了白马之战,因为颜良的杀,而让一场战争输了,但颜良充其量不过是袁绍的前锋将军,算不上主帅,但夏侯渊绝对算主帅。现在主帅都被杀了,每个人的信心产生了支援,没有信心再打下去,一旦产生这种心理,就已经失败了。

2、曹军指挥系统发生变动,变得被动消极。

原本夏侯渊是主帅,所有的军事行动由夏侯渊负责,现在夏侯渊战死,改由张郃担任临时主帅,以稳定军心,但张郃再怎么能干,也还是张郃,而不是夏侯渊,张郃就恢复了之前的战略防守姿态,命令所有魏军死守据点,这是一种消极但有效果的防守姿态。

夏侯渊战败

有句话叫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但在魏军这里防守其实就是一种消极示弱,在曹操没有到达汉中时,与其说张郃代替了夏侯渊作为主帅,实际上,张郃什么也没有做,就是等待,这种被动的等待同样让魏军看不到结果,产生了不信任的感觉。

3、夏侯渊之死,让曹军产生了不安全感。

战场上有亲兵护卫的主帅都能被杀,你想想其他人会感到安全吗?几乎所有人都在人人自危,同时南郑的制高点定军山还在刘备手中,夏侯渊虽然在军中被称为是缺少谋略的“白地将军”,但是没有人怀疑夏侯渊的勇猛善战,这么勇猛的夏侯渊都能被杀,就算是曹操来了,也会产生赢不了的看法。

不要认为曹操是整个天下战无不胜的军阀,其实曹操也有失败的时候,黄忠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另一重大震憾原因就是:

刘备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利用资源和谋略击败了曹操手下的三大军区司令员之一的夏侯渊,而且还是战场上最残酷的斩杀。

刘备与汉中之战

刘备一生与曹操发生过无数战争,但从来也没有打败过曹操的主力部队,一次也没有,周瑜领导的赤壁之战不算,刘备早年在北方时,多次与曹操交战,比如曹操征徐州,比如延津之战,比如汝南之战,比如长坂坡之战,刘备每次都是输,只有汉中之战刘备打赢了。

刘备不仅打赢了汉中之战,还打赢了曹操亲自率领的军队,刘备这一次战争取胜的意义,不亚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一样,这一战,不仅打破了曹操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给了刘备继续战胜曹操的勇气和信心,这种勇气和信心都是靠无数次战争打回来的。

所以刘备还有了下一步继续攻打曹魏的上庸三郡以及襄樊地区的信心和勇气,给了刘备打败曹操的底气,刘备就是靠这种信心和勇气与曹操进行争夺天下的战争,这是非常重大的震憾。

最佳贡献者
2

今天说一说夏侯渊,首先他是一个厚道人,有情有义,人品无可挑剔。后来虽然败死汉中,也算是马革裹尸,作为一个军人,是光荣的归宿。

(老版《三国》夏侯渊剧照)

有一招从天而降的刀法,叫做黄忠阵斩夏侯渊。

黄忠凭此一战封神,直升后将军,与关、张、马三人并列。诸葛亮写《后出师表》,里面专门说到夏侯渊之死,这么写的:“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夏侯渊之死,与刘备结盟孙权,夺取益州这样在蜀汉集团看来顶一顶二的大事件并列,也可见其事对曹魏政权造成的震撼力度了。

(黄忠凭借斩杀夏侯渊晋身五虎上将)

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城人,与曹操是连襟。曹操在家乡受案件牵连,夏侯渊代其承担坐牢,后来曹操又设法营救,才得以免祸。这样一来,曹操自然看夏侯渊与其他人不同,关系更是再进一层。当时,兖、豫大乱,夏侯渊因为饥乏,舍弃了幼子,而养活亡弟的孤女。在曹魏集团中,夏侯渊人品重于当时,且骁勇异常,在曹操初起事时就以别部司马相追随,是曹魏集团的元老人物。

曹操成势之后,很多元老人物都已经转入后勤,而夏侯渊以其过人的军事才能,被曹操倚重,委任为西部军区司令——征西将军,征战山西、关中、陇右。当时曹操将全国分成了三大战场,分别是江淮战区、荆州战区、关中战区,夏侯渊是曹操麾下三大司令员之一,与曹仁、夏侯惇齐名。他很熟悉特种作战,往往是千里袭敌,出其不意,扫灭了众多叛军,包括马超及其余众。从公元212年夏侯渊到任关中,到公元219年战死沙场,夏侯渊在关中地区作战7年,曹操盛赞夏侯渊是“虎步关右”,是曹操的左膀右臂。

汉中之战在进行的时候,曹操正坐镇长安。当他听说夏侯渊战死,放声大哭。不仅是因为失去了这样一位老友,而且以后关中再有战事,他还能托付给谁?此战之后,西部战线始终是曹操的心病,再也没有人可以为他独当一面了。随后,曹操亲统大军,来给夏侯渊报仇,派了大将徐晃来当先锋。因此,夏侯渊阵亡对曹魏集团带来的震撼和损失远远不是丢失汉中可比拟的。因为丢了汉中,曹操还可以凭借祁山等固守关中,曹魏集团的统治根基未曾动摇。可是夏侯渊死了,曹魏集团面对蜀汉集团的心理优势就没有了,曹操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此后的刘备集团接连发动上庸攻势、荆州北伐,曹操几乎要迁都以躲避刘备集团的锋芒。

(刘备晋位汉中王)

刘备也在汉中之战后扩张了领土,提升了威望,并且第一次在主力会战中击败天下最强的曹操集团,从而有了分庭抗礼乃至于“汉贼不两立,网页不偏安”的底气,进而称汉中王。曹操在汉中之战后,已经没有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了,衰老的厉害,仅仅半年之后,就病逝了。随着曹操的离世,汉末军阀战争也终告一段落,历史真正迎来了三国时代。

在这里,简要提一下汉中之战的过程。

公元214年,曹操击败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中联军,进而攻占张鲁占据的汉中地。汉中与蜀中相接,曹操进军汉中给刚刚易主的蜀中百姓带来不小的震动,传蜀中一日数十惊。不过曹操由于后方不稳,没有采纳司马懿的趁刘备立足川蜀未稳,力行讨伐的建议而选择留夏侯渊、郭淮、徐晃、张郃等镇守汉中,自己退兵回去了。

刘备在川蜀经营3年,对曹魏势力占据汉中始终如鲠在喉,“无汉中则无川蜀”,终于在法正与黄权的建议下,在217年时点起兵马杀奔而来。刘备带来的将领有黄忠、魏延、马超、赵云、刘丰等,张飞在武都攻打张郃,除了关羽,刘备集团的名将几乎全部出动了。夏侯渊阵营,则是曹洪、张郃、曹真、徐晃等西线名将,后来的车骑将军郭淮,大司马曹休此时也在夏侯渊阵营中。因此,这场战争是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的一次硬碰硬之战。

(法正谋略可排前五)

战争打的很艰难,因为曹操知道刘备志在速取,所以命令夏侯渊坚壁不战。刘备先是派遣张飞、马超、雷铜、吴兰等人攻打下辩,不克;后来,又派遣张飞屯兵固山,做出要截断曹洪后方的样子,但被曹休识破。曹洪在曹休的建议下,趁蜀军兵力尚未集结之时袭击吴兰,雷铜、吴兰等战死,马超、张飞于是退走。刘备此后又派遣将领白旄兵陈式去攻打马鸣阁道,打算断绝汉中与许都的联系,但又被徐晃击败,死伤甚多。后勤紧张的刘备亲自率军停留在阳平关,与夏侯渊、张郃相拒,准备主力决战。

刘备接连失利,接连派遣使者催促后方的诸葛亮发送援军和军粮。当时的成都也很艰难,已经到了男子为战,女子转运的地步,可以称为“国战”了。可是在杨洪的建议下,诸葛亮豁出去了,将压箱底的资材都送到了前线。这场战争,是蜀汉集团的一场豪赌。看到刘备集团如此不依不饶,作为应对,曹操则在218年9月就来到了长安坐镇指挥。

刘备渡沔水,依定军山立寨,夏侯渊与张郃来战。刘备夜烧曹军鹿角,张郃守东,夏侯渊守南。刘备在法正的计策下声东击西,故意派兵攻张郃,张郃不行了,向夏侯渊求救,夏侯渊于是分一半兵给张郃。法正在定军山上看准时机认为可以出击,于是刘备让黄忠擂鼓强攻,阵斩夏侯渊,一套从天而降的刀法,夏侯渊当场战死。曹军其余人众,见主帅阵亡,纷纷败退,撤回了大本营。曹军内部商议,派遣军使向曹操报告,同时让张郃代行指挥之责。

刘备此后就掌握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屡屡发起挑战。张郃恢复了此前的曹军坚壁不战的方针,等待曹操大军的到来。可是,曹操亲统大兵前来,也改变不了局势,留下了“鸡肋”之军令后,下令徐徐撤军。刘备集团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辉煌胜利,这一切的转折点就是夏侯渊之死。

夏侯渊第五子夏侯荣,很有可能会成长为夏侯渊最优秀的一个孩子,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连曹丕都为之惊奇。在父亲战死的那天,身旁的人要带他撤退,他说“:‘君亲在难,焉所逃死”,奋剑而战,死于乱军中,年仅十三岁。

夏侯渊早前抚养的亡弟的女儿夏侯氏,在200年官渡之战前后,外出拾柴被张飞遇上,张飞娶了她做夫人。夏侯渊阵亡后,张夫人请求刘备予以安葬(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因为有这一层关系,后来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奔蜀避祸,受到了刘禅政府的厚待,承袭了张飞的车骑将军的职位,得以善终。

(张飞的妻子是夏侯渊的养女)

3

夏侯渊之死,对曹操政权来说是一次震动,对刘备来说则是一次重大胜利。

第一,在曹操麾下将领中,夏侯渊可以排名第一

曹操一生破敌无数,可是曹操麾下能独当一面的将领却不多,基本上都是他本人亲自指挥作战。只有两员大将可称为统帅,一个是夏侯渊,一个是曹仁。曹仁负责守荆州,而夏侯渊则是经略凉州与汉中的统帅。对比夏侯渊与曹仁,我认为夏侯渊更胜一筹。曹仁守荆州,先在江陵之战被周瑜打得大败,后又被关羽打得狼狈不堪,实在很丢脸。夏侯渊在平定凉州一战中,表现极为出色,堪称曹操麾下第一大将。

第二,夏侯渊有辉煌的战绩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夏侯渊辉煌的战绩。

其一,击破马超。

在与马超之战中,夏侯渊表现出色,多次打败马超。后来马超逃到汉中,纠集一支汉中军队杀奔祁山,曹军将领姜叙紧急向征西护军夏侯渊求援。夏侯渊的部将们说:这件事,还得请示丞相才行。夏侯渊不以为然地说:“丞相在邺城,一来一回就四千里路,等丞相批准,姜叙早就败北了,还救什么救!”作为西部军区最高军事长官,就得审时度势,独当一面。夏侯渊派张郃率五千人马驰援姜叙,马超手下的那些汉中兵本来战斗力就不强,很快便败走,杀回凉州也就成为泡影。

其二,击破韩遂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征西护军夏侯渊击破马超后,兵锋直指韩遂。韩遂自料不是夏侯渊的对手,主动从显亲撤退到略阳,婴城固守。略阳与兴国互为犄角,兴国是氐王的地盘,他是韩遂重要的战略盟友。

夏侯渊率军尾随而至,究竟是先攻略阳呢,还是先攻兴国呢?部将们意见不统一。夏侯渊细细分析后认为,略阳城内的韩遂军队是精锐之师,氐王据守的兴国则城池坚固,无论攻打哪个城,都不容易攻下,况且两城遥相策应,可互为支援,进攻难度更大。

两城都不易攻,那么要进攻哪呢?夏侯渊选择进攻韩遂的盟友、长离川的羌人部落,他说:“韩遂军中有许多羌人,一旦得悉长离川被攻,定会急着返回。倘若韩遂准许羌人返回,其力量就会被削弱;倘若韩遂亲自率部救援长离川,咱们正好可与邀击于野,一战以擒之。”

此计一出,众将皆服。夏侯渊留下辎重车队,轻兵北上,直抵长离川,对盘踞于此的羌人部落发动猛攻。韩遂不能不救援,他率部兵进长离川,曹军将领不敢轻视,打算挖沟筑垒,以防敌人偷袭。夏侯渊不以为然,对诸将说:“我等千里转战,便是为消灭敌人。挖沟筑垒,这是消极应战,士气一旦涣散,就没法坚持了。狭路相逢勇者胜,敌军人数虽众,容易打败的。”

夏侯渊的判断是对的,曹军擂鼓而进,于郊野迎战韩遂,大破敌军。韩遂落荒而逃,夏侯渊乘势回师,包围兴国,氐王见势不妙,拔腿便跑,投奔马超去了。曹军再接再励,转战高平,击破归附韩遂的匈奴部落,大胜而还。

其三,完全平定关西

夏侯渊击破韩遂后,西北地区反朝廷武装只剩下盘踞枹罕的宋建以及小湟中的诸羌部落。

夏侯渊占领兴国后,曹操发来指示:讨伐宋建。经数月休整,夏侯渊继续扫荡凉州,兵围枹罕,攻城一月。宋建这个草头王连同他那些文官武将,基本上被杀,枹罕沦陷。与此同时,夏侯渊派部将张郃扫荡小湟中,大破诸羌。

关西之战,基本上结束,反政府武装被消灭殆尽。至此,凉州悉数平定。

凉州一役,夏侯渊击破马超/韩遂两大军阀势力,同时击破一大批割据武装,可谓居功至伟。

第三,定军山黄忠斩杀夏侯渊

曹操平定汉中后,以夏侯渊为统帅镇守汉中。

夏侯渊还是颇有本事,他与刘备在阳平关一带对峙半年之久,双方势均力敌,互有胜负。夏侯渊骁勇善战,但他有点弱点,就是比较自傲,以致于轻敌。曹操曾多次告诫夏侯渊说:“作为一名将领,不能全凭恃勇气,也要有恐惧戒慎之心。勇气是根本,行军作战时还得依赖智谋;只知任勇逞强,不过是一武夫罢了。”

也正是因为轻敌,夏侯渊最后中计,被黄忠斩杀于定军山。当时刘备大举进攻定军山,夏侯渊派张郃阻敌,张郃在刘备的进攻下吃不消,向夏侯渊求救。夏侯渊便分兵增援张郃,岂料此时刘备早已埋伏黄忠率部袭击夏侯渊。由于夏侯渊兵力单薄,最终战败而死。

第四,夏侯渊之死,对曹军乃是一次巨大的震动

夏侯渊之死,是曹军继赤壁之战、江陵之战后的又一次大失败。他是曹军战死的最高级别的将领,他一死,曹军一片混乱,士气低落,人心浮动。尽管后来曹操亲自抵达汉中指挥,鉴于曹军士气低落不振,最后也不得不放弃汉中,把这块战略要地拱手让给刘备。

另一方面,黄忠由于斩杀夏侯渊,成为汉中之战的首要功臣。在此之前,黄忠其实是默默无闻的,定军山一战成名,被刘备授予后将军,成为四大上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后来关羽对黄忠跻身上将之列耿耿于怀,称自己不愿与老兵为伍,把黄忠称为老兵。但是,有一个事实,关羽却无法抹杀,就是黄忠杀了夏侯渊。关羽征战沙场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杀过如此高级别的将领。后来关羽发动北伐樊城之战,杀庞德/擒于禁,就是想盖过黄忠杀夏侯渊的功劳。

4

说起刘备最风光的时刻,并不是自己称帝的时刻,而是在219年七月,加封汉中王的时候。

说起汉中王,都是因为刘备占领汉中,汉中一战以刘备取胜结束,结束不久,刘备自称汉中王,可以说此时的刘备是人生中最风光的时刻。

在汉中之战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黄忠斩杀夏侯渊,这件事可以说是汉中之战的转折点,说起黄忠斩杀夏侯渊,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夏侯渊的重要性

夏侯渊作为曹操的宗亲,一路成长为曹操最信任的大将,在曹操平定汉中之后,拜夏侯渊为征西将军,负责西北、西南方向的防御,是西线的最高统帅;而东线是由夏侯惇坐镇;南线则是由曹仁坐镇。这三个人对于曹操来说极为重要,他们承担的是对吴蜀的全部防线。

夏侯渊因其善于千里奔袭作战,常常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曹操称之为:“虎步关右,所向无前。”曹操对他的勇猛评价是:“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作为西线统帅的夏侯渊是曹操的大将,主要负责的是防御刘备的进攻,在曹操眼中,东西南三线的统帅都是自己十分放心的人员,并且为夏侯渊配备张郃、徐晃、郭淮等人,这几人皆是当时的名将。

兵马皆足,曹操让夏侯渊做的就是死守关中不应战的策略,而且前期夏侯渊做的非常好,让曹操非常放心。

西线主帅被杀

说起夏侯渊的死,确实有点憋屈,打了一年多的汉中,刘备一点便宜也没有占到,反而损失了惨重,兵马不说,雷同、吴兰等将皆战死,并且张飞、马超等人也被击退,在久攻不下之后,刘备转变策略,转渡汉水,进军定军山,此时夏侯渊意识到定军山的重要性,于是与刘备展开争夺,而夏侯渊也开始掉进刘备的陷阱之中。

在定军山争夺战中,刘备多次使用鹿角,在夏侯渊带领400人马支援张郃之时,下马拔鹿角,此时黄忠带领的人马迅速冲了出来,夏侯渊就这样稀里糊涂被黄忠给斩了。

《三国志·黄忠传》记载:“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曹操得知夏侯渊被斩之后,破口而出:

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

主帅被斩,在整个三国时期也就三个,其中一个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被杀;另一个是乌恒单于蹋顿在白狼山之战被斩,这样的例子实属太少了。

军心溃散,决定结局

夏侯渊的死其实已经决定了战争的走向,在之前的一系列战争中,其实刘备并不占优势,但是夏侯渊被黄忠斩杀,简直就是救了刘备,在夏侯渊被杀之后,刘备全线进攻,缺少主帅的曹军不断溃败。

在张郃、郭淮等人的努力下,才收拾残兵,重新整顿军队,张郃也成为了临时的主帅,但是此时的曹军只能选择坚守,不敢与刘备直接交战,因为这时的曹军士气严重受挫,军心早已动荡不安,这种动荡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平复的。

曹操的到来也并没有给士兵带来多大的鼓舞,因为这种不安的情绪已经充斥整个军营,曹操到来也仅仅在两个月之后就选择了撤退,只因在与蜀军的交战中,士兵们拿不出应有的士气,最终败给刘备。

一支部队中,军心的稳定,决定的部队能不能打胜仗。

刘备对曹首胜

说起刘备首胜,并不是刘备没打过胜仗,而是因为这是刘备与曹操一对一对峙以来,第一次取得的胜利。之前几场战争,我们简单看下战绩:刘备救徐州——失败;曹操击败刘备——刘备投袁绍;曹操讨伐刘备——刘备投刘表等等;好不容易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吧,大家都知道,这是人家东吴的功劳,人家才是真正出力的,所以汉中之战,让刘备第一次打赢了曹操。

再说刘备得知黄忠斩杀夏侯渊之后,内心非常高兴,但却给黄忠泼了个冷水,对黄忠说道:“你杀了夏侯渊厉害,但是你杀了张郃更厉害。”也不知道是不是刘备害怕黄忠骄傲啊!但在《三国志》中却这样记载刘备说的话:

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可见刘备在黄忠斩杀夏侯渊之后,就明白汉中之战自己已经占到上风。刘备虽然没有奖励黄忠,但是在称汉中王之后,将黄忠封为后将军,与关羽、张飞、马超平起平坐,这样的地位也说明刘备认同黄忠取得的功绩。

刘备拿下了与曹操的首胜,但这背后有着很大的付出,刘备在发动汉中之战前,才刚刚拿下益州,他需要胜仗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于是倾尽全力,发动了汉中之战,刘备在战争的后期已经面临前线兵力不足的窘境,史书记载: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全民皆兵也预示着刘备不取胜很可能面临灭亡。

凭借着黄忠斩杀夏侯渊的气势,在短短四个月后,汉中之战就结束了,这场长达两年之久的战争,最终以刘备取胜结束,占领汉中之后也达到了法正和诸葛亮的战略目的,进而为蜀汉的稳固打下坚实基础。

公元219年七月,刘备加封汉中王,此时的刘备才是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想为汉中减压的关羽,也选择了进一步对魏国实施打击,于是在汉中之战结束仅仅几个月后,关羽就发动了襄樊之战,这些其实都是汉中之战带来的影响,也可以说是黄忠斩杀夏侯渊的连锁反应。

5

三国中,刘备和曹操是一对死敌,两人互相作战数十年,基本都会以刘备失败告终。大多数情况下,刘备面对曹操的进攻,都是惨败。然而到了汉中之战,刘备却是破天荒的击败了曹操,好好的扬眉吐气了一把。而刘备之所以能打赢汉中之战,其实主要还是因为黄忠于定军山之战中阵斩了夏侯渊,使得曹魏震撼不已,发挥不出真正的实力。那么黄忠斩夏侯渊到底造成了多大的震撼呢?

定军山之战,黄忠阵斩曹魏主帅夏侯渊,其实不仅仅是震撼了曹魏,更是震撼了蜀汉和东吴,使得天下格局和各方势力出现了变动!

对曹魏的震撼

我们先来看看夏侯渊的身死对曹魏的震撼有多大!要回到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夏侯渊这个人。夏侯渊是曹操的族亲,深受曹操的信任。从跟随曹操开始,夏侯渊就展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他经常能够出奇制胜,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因此还得到了这样一个美名: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可赴千里!

随着夏侯渊在战场上的功绩越来越大,曹操对他也是越来越看重了,到了后来,他经常是独自统兵外出征讨,徐晃、张郃这些名将都归属夏侯渊节制。在夏侯渊横扫凉州,击败马超和韩遂后,又跟随曹操平定汉中,之后曹操便让夏侯渊统领整个关中曹军,抵挡刘备。此时的夏侯渊,已然是曹操关中军区的总负责人,煊赫一时。

看了夏侯渊的履历和地位,我们就知道为何他的死,会给大家带来如此大的震撼了!作为汉中曹军的统帅,夏侯渊的护卫是非常严密的,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被阵斩,临阵斩帅,那都是小说中的情节,现实中基本是不存在的。有些时候,将帅死了,手底下的士兵很有可能都需要陪葬,所以大家都会拼命保护统帅。

那么夏侯渊又是怎么死的呢?

其实这也和夏侯渊喜欢亲自上战场作战的习惯有关,要是他坐镇后方指挥,根本不会出现战死的情况。

《三国志》原文: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可以看到,夏侯渊是因为分兵给了张郃,才被黄忠袭击成功的。而听说主帅一死,整个汉中的曹军顿时就失去了指挥,只能是原地固守,而且人心惶惶。夏侯渊本是主帅,他一死,就没人能指挥曹军,只能张郃暂代军务,但张郃毕竟没有为帅的经验,只是说能暂时稳住曹军。将士们见连主帅都战死了,那自己的小命岂不是也难保?军心涣散,也正是这种情况,逼得曹操不得不亲自前来。

夏侯渊是曹魏的久战名将,在国内很有威望,而且是汉中曹军的主帅,非常有能力,他的死直接把曹魏内部吓了一大跳,各地不满曹操之人也跟着蠢蠢欲动了。

对蜀汉的震撼

在此之前,刘备集团和曹军作战,总是败多胜少,军队经常被打散。而且在汉中之战初期,曹军表现得也很强大,悍不畏死,蜀汉是损兵折将,也未能占得便宜。没想到黄忠定军山一战,竟然直接斩杀了曹军主帅,这对蜀汉将士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鼓舞啊。普通将士可没有上层将领那么多的考虑,会认为一定打的赢曹军,尤其是之前打了那么久也没啥大胜,而这一次,在士气上蜀汉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他们再也不怕曹军了,都摩拳擦掌,准备着大干一场!

不仅对于基层将士,就算对于蜀汉上层,这也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此战以后,曹军士气不稳,战斗力必定下降,他们有很大的可能赢得汉中之战!被压制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番了,而且可以看到,蜀汉的实力越来越强,连曹军都不是对手,跟着刘备好好干,说不定还真的能匡扶汉室,争夺天下!

对东吴的震撼

东吴是看着蜀汉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的,从被撵着跑的小军阀,成长为坐拥两州的诸侯,蜀汉的这种扩张速度,太吓人了。之前刘备根基未稳,孙权有必要和他结盟,共同抗衡曹操。然而从此次汉中之战的表现来看,一战直接斩杀曹军主将,蜀汉军队所表现出来的战力实在是太强悍了!孙权对自己军队的实力还是有个大概了解的,在合肥他们始终无法前进一步,其实就证明了,东吴军队路战不如曹军,那岂不是说明,此战蜀汉军队所释放出的战力,已经是足以碾压东吴了。面对一个如此强悍的盟友,孙权必须得为自己的安危多做考虑了。

蜀汉弱小时,孙权可以坦然的和刘备做盟友,但是蜀汉强大后,实力甚至可以和曹操扳手腕了,那么孙权就得多提防一下了,毕竟蜀汉和曹魏不同,蜀汉的水战也是很厉害的!我想,其实孙权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想要彻底夺回荆州,以防哪一天蜀汉真的做大,直接顺流直下,攻入了东吴的腹地!

可以说,黄忠阵斩夏侯渊,所释放出来的信号就是蜀汉已经是今非昔比了,实力很强了。这就使得东吴不得不防了,由此,孙权对蜀汉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丝转变!

结语

定军山之战,黄忠阵斩夏侯渊,为汉中大胜打下了基础。然而这一战,不仅是震撼到了曹魏,还同时把蜀汉、东吴都给震撼到了,蜀汉众人没想到,自己已经变得这么强了,似乎真有匡扶汉室、夺取天下的那一天。而东吴也是被蜀汉震撼到,为求自保,他们也得开始提防蜀汉了,这就为之后的偷袭荆州埋下了伏笔!

6

蜀汉大将黄忠于定军山斩杀曹魏汉中主帅夏侯渊,夺取了汉中郡,进一步巩固了蜀汉的版图,奠定了三国的基础。让曹魏朝野上下震动,至此后,汉中一直牢牢掌握在蜀汉手里几十年。

攻取汉中是蜀汉刘备集团既定的必须实现的目标。当时刘备不惜一切的代价发动夺取汉中的战争,因为汉中地理位置,资源,人口,都是蜀汉以后作为三国鼎立的基础,刘备发动全国之兵去夺取汉中,夏侯渊奉行曹操的坚守不出的战略和刘备打起了消耗战,刘备不克,心急如焚,如此下去,粮草耗尽,就会无功而返,。,

于是就向军事诸葛亮讨一计,诸葛亮分析当时的处境,察看了地理,剖析曹魏主帅夏侯渊的心理,交代刘备如此这般这般,,刘备依诸葛亮计,带兵猛攻张郃,引诱夏侯渊来救,夏侯渊至定军山,让埋伏在山上的大将黄忠带兵杀将出来,夏侯渊慌不择路,被黄忠斩杀。夺取了汉中。至此多年,汉中一直在蜀汉手里,刘备派久经沙场的魏延镇守,几十年从未有失,汉中为蜀汉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汉中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是蜀汉外据曹魏的天然屏障,

失去了汉中,曹魏就失去了攻击蜀汉的最具优势的地利,让曹魏在很长一段时间难以组织起来对蜀汉有效的攻击,让弱小的蜀汉偏安一隅几十年,成就了三国时代三国鼎立的局面,如果曹魏不丢失汉中,那就很难有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蜀汉早就烟消云散,三国时代的历史将会改写

7

黄忠阵斩夏侯渊带来的震撼,不在这件事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划时代意义: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完全可以形容此战后的刘备。以往面对中原大佬时总是被动接招的他,竟然可以主动发起战略级别的挑战、并且还成功了,他终于长成了曹操最忌惮的样子。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咱们常嘲笑刘皇叔的天下是哭来的;但结合《三国志》中的记载来看,即使在刘备最落魄的时候,他也被曹操及其手下谋士视为巨大威胁。

根据正史,曹操青梅煮酒时是这样评价刘备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你觉得这是客套、试探?那看看曹操的谋士咋说的。

当初刘备被吕布胖揍后投奔曹操时,程昱立马就想干掉他,理由是这样:“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注意关键词:有雄才、深得人心;而曹操担心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太大,予以拒绝:“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官渡之战前,曹操一时昏了头,派刘备、朱灵阻击袁术,程昱、郭嘉听说后,不约而同的立即劝阻:“刘备不可纵”。曹操幡然醒悟,但是已经鞭长莫及;



随后,关于先打刘备还是袁绍,曹营内有两派意见,武将们认为得先打袁绍这个头号敌人;而曹操本人,以及郭嘉等谋士主张先收拾刘备,理由很明确:“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武人看表象、文人看内核,在聪明人看来,雄踞河北的袁绍,竟然还没到处逃窜的刘备威胁大.....

后来,到了曹丕时期,贾诩也劝不可轻视刘备,理由是:“刘备有雄才”。

从上我们可以发现,曹操以及他阵营里的核心谋士都很看重刘备,理由是有雄才、得人心。

雄才大略这个词最早是形容汉武帝,形容领导者才智过人、胸怀大志,能够高屋建瓴,格局、眼界远远超出寻常人;而且他们性格坚强、坚韧不拔,愈挫愈勇、屡败屡战,除非能把他杀死,否则就无法阻止其东山再起的雄心。

而得人心,即无论这个人混得多么惨淡,但旁人就是看好他的为人、思路、前景,心甘情愿押宝在他身上。最初刘德然家之所以愿意赞助刘备求学、张世平苏双之所以心甘情愿一掷千金,都是基于这个考虑。当然了,关羽、刘备、赵云等万人敌都愿意跟着他混,也是同理。刘备虽然短期发展形势不好,但一来前景可观、二来善于用人,大家自然唯其马首是瞻。

时至今日也有这样的案例,想当年某位互联网大佬创业之初,业务情况可怜巴巴,但仍有不少服务于大型公司的高级人才愿意抛弃优渥工作、跟着他开始一穷二白的艰辛创业之路。



而刘备前期之所以未能割据一方,关键还是基础太差、起点太低。袁绍、曹操、刘表、刘璋、孙权、袁术,基本都出自体制内,在中央、地方都有大量人脉力撑。刘备虽在演义中人称皇叔,但在正史中,刘焉、刘表、刘虞这三位,才是根正苗红、直接由朝廷任命/认可的宗室大员。他们仨凭着一纸任命状,就能前往益州、荆州、幽州执政一方;而最初一无所有的刘备,只能靠屠杀黄巾军立功,才得以当个基层小官。

因此,如何能获得一个兼具地利、人和的基地,才是刘备实现事业突破的关键所在。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诸葛亮一提出《隆中对》,就把刘备彻底征服:这等于是拨开云雾见天日啊。

但拿下益州,只是刘备事业的第一步,而且这一步还走得相当艰难,在有内应的情况下,面对暗弱的刘璋,刘备尚且耗时两年多,调集了黄忠、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一众骨干。也许在曹操眼里,刘备这更像是在艰苦的虐菜。



但汉中之战完全不一样。这是刘备第一次主动单独对曹操发起战略级战役,虽然是抓住了曹操北归的战机,但即使面对夏侯渊、张郃等人领衔的曹军,刘备仍带上了几乎全部精英,比如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等。

但就算这样,起初的局面对刘备方并不利。如在公元218年,张飞原计划声东击西,但却被曹休识破计俩,反而被曹军突袭,雷铜、吴兰战死,马超、张飞不得不败退;

随后刘备派陈式攻打马鸣阁道,意图切断汉中与许都之间的联络,但也在徐晃的迎击下惨败;

随后,刘备亲自在阳平关跟夏侯渊、张郃对峙,但仍未打开局面,而此时的曹操已经解决了后顾之忧,正在许昌整顿人马、准备亲自赶往汉中收拾刘备。



截至这个时候,刘备的形势其实是比较危急的。如果短期内不能打开局面,届时曹操抵达汉中后,刘备一方极有可能在巨大的实力碾压下面临崩盘。

据《三国志》记载,后来与曹操打持久战时,刘备在前线曾“急书发兵”,留守的诸葛亮也许是被来信的要求吓着了,于是询问杨洪的意见,对方说:“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可见,当时的蜀汉政权已经押上了几乎全部老本。

但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二年初,刘备就在定军山取得了重大突破,他首先重点攻打张郃,吸引夏侯渊分兵前去救援,其后派黄忠趁机攻打仅仅带着400人修鹿角的夏侯渊,并将其当场斩杀。

随后黄忠一鼓作气,猛攻十五里之外的夏侯渊军营,丧失主帅的曹军人心涣散、溃不成军,曹军益州刺史赵颙等也都战死。



这一战,刘备一举改写了在单独的野战中从未给曹军主力造成巨大战损的历史,极大提升了己方信心、打击了对方士气,从而占据了汉中战役的优势地位。即使曹操随后赶到,也难以扭转这一局面。

因此,定军山之战的最重大意义在于,过去面对曹操一直躲躲藏藏的刘备,此时正式具备了挺直腰杆与其硬钢的实力。没有汉中,就没有蜀地,三国鼎立的局面,此时才正式具备雏形。

就像诸葛亮夸奖法正时说的那样:“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一度无比狼狈的刘备,在得到法正的辅佐后,才得以像插上翅膀的雄鹰一样,一飞冲天、难以压制。而定军山一战的军师,正是法正。

8

黄忠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意味着刘备终于可以将倾全国之力攻打的汉中收入囊中,毫不夸张的说,直到这一刻,三国鼎力的局面才正式形成

相比之下,曹操还没有从赤壁之战的阴影中恢复过来,又听闻主帅夏侯渊之死,心中悲愤万分。可以说定军山之败,让乱世之枭雄的曹操失去了统一巴蜀的信心

(夏侯渊剧照)

定军山,老将黄忠的巅峰之战

公元219年,是刘备主动攻打汉中的第二个年头,而原因在于:汉中是蜀国的大门,是问鼎中原的战略要地,更是修养之所,“若无汉中则无蜀”。因此刘备不惜一切代价,虽然酣战连年却没有有突破性进展。最终刘备听从军师法正的谋划,率军强渡沔水,定军山之战正式打响。

此时主帅夏侯渊派大将张郃守鹿角东部,他自率精锐守备鹿角南部,面对这种铁桶一般的防御,法正摸了摸胡须,从他紧皱的眉头就可以看出事情是有多么的棘手,因为蜀国的成都其实很艰难,为了汉中可谓是孤注一掷,再这么僵持下去可能会伤经动骨。

法正在仔细看了曹军分布图后,突然眉开眼笑,提出声东击西的谋略:全力猛攻张郃,夏侯渊必定会派兵援救。此时再派一部分人杀到夏侯渊军队镇守的走马谷大营的防御阵地上放火,夏侯渊就再会分散一部分人前去救火,如此一来夏侯渊军队必定疲于奔走,左右兼顾不暇,再加上又被分割包围,此战定可胜利。

刘备也对此计深表赞同,于是派兵攻打张郃,事情的发展正按照法正所设想的进行,讨虏将军黄忠也按照刘备的命令守在定军山对面的山腰位置,待夏侯渊军队疲惫的时候就大开杀戒。

(刘备剧照)

夏侯渊被气得不行,知道自己上了当,于是急着寻找刘备主力报仇,然后四处寻找始终看不到身影,便有所气馁。不曾想,突然山间传来一声大喝,黄忠居高临下突袭渊军,夏侯渊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防备,就人头落地了。这真的是极具戏剧性,又充满了偶然性的一幕。

夏侯渊死讯传到曹操耳朵里,顿时后者大声哭泣,心如刀绞,难受到吐血,脸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仿佛有杀父夺妻的仇恨一样需要发泄。按理说,两军交战有伤亡是很正常的事情,曹操就算痛苦也不能太过表露感情,不然会影响士气,为什么曹操会如此失态?

(黄忠)

曹操为何因夏侯渊之死,放声大哭

1、夏侯渊之死,意味着刘备对汉中如探囊取物。这其实就跟关羽之死,孙权得荆州一样,都是代表一方区域归属,甚至影响国运。定军山之战后,虽然曹军主力并未损失多少,然而主帅夏侯渊战死沙场,曹军在汉中之地无疑处在下风,陷入到慌乱中。

对此,曹操自长安出斜谷道,率几十万大家亲临汉中指挥作战。与此相对应的是,刘备一方则集中兵力,扼险据守,不与交锋,拖延时间,高挂免战牌。对于刘备势力来说,希望通过坚守来消磨曹军的锐气。随后又遣蜀汉五虎上将中的赵云袭取曹魏北山下粮草,并再一次正面击败了曹军。最终在相持数月后,曹操选择撤离汉中。由此,对于汉中之战来说,以曹操退兵,宣告刘备成功拿下汉中而结束。

2、夏侯渊曾经救了曹操。曹操在起兵之前曾经在家乡犯事,夏侯渊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为其顶罪,曹操使用巧计将他救了出来;同时夏侯渊和曹操关系不一般,是曹操的连襟,也就是说,曹操的妻子和夏侯渊的妻子是亲姐妹,因此两人的关系十分亲近。所以夏侯渊一死,曹操一想起两人曾经并肩作战,有很深的感情,因此控制不住情绪大哭。

3、夏侯渊是能臣武将。夏侯渊很会打游击战,千里袭,出其不意是他的拿手好戏。在西部战线,夏侯渊扫灭了在西部作乱的众多叛军,包括西凉马超。可是夏侯渊一死,曹操损了一臂如果西部战线再有人叛乱,曹操就无人可用了。因为只有夏侯渊有这个本事也有这个资历,夏侯渊熟悉整个西部战线的情况,是最好的人选。西部战线始终是他的心病,再也无人可以为他独当一面。为此曹操也本能的失声痛哭。

黄忠斩了夏侯渊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夏侯渊是三国时期在阵中被斩杀的最高职位的人(西线方面军总司令),主帅被杀。此外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二战时期纳粹德国装甲之父-古德里安如果被盟军的一个旅长干掉了,你们说,这能不震撼吗?

正是定军山成就了老将黄忠,也是夏侯渊一辈子都洗刷不掉的污点。

9

刘备直接因此进位汉中王,曹操丧失最后一丝统一中国的希望。

曹操如果成功进入汉中,那么蜀地其实很难防守,尤其刘备刚刚入蜀,人心未附,很容易打不过从而被迫一路退到东吴那边。这样就不是曹魏两线作战,而变成了反曹操联盟陷入两线作战,而反曹操联盟如果失去了蜀地的人口和物资,是完全无法同时应付曹魏两面的进攻的,这样曹操统一天下在客观上还是很有希望的。



但是实际上曹操自己却早已放弃了统一。

曹操此时已经"烈士暮年",他的想法已经局限在让夏侯渊守住汉中,自己回去安心当魏王这种项羽格局。于是夏侯渊就没有得到任何增援,也没有得到知名军师的辅佐,要知道汉中到长安洛阳的路很难走,也就是说夏侯渊如果出事了求救,传令兵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传达消息,曹操居然就不给任何增援,非要出了事再反应,那就已经来不及。所以看见这样一个曾经叱咤风云,能够把握转瞬即逝的战机的枭雄居然只留下夏侯渊防守就撤兵了,法正都不敢信,所以跟刘备说,曹操占了汉中不进军益州肯定是因为有内乱。实际上有个锤子内乱,只是法正不相信曹操会这么蠢而已。



夏侯渊在定军山下与刘备相持,他没有意识到一个非常危险的事实:刘备军在山上是完全可以把己方的兵力调度看得一清二楚的,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可以在夏侯渊分兵的第一时间就发起进攻。夏侯渊就不应该分那么多人给张合,因为刘备军看到你大本营派这么多人出去,必然会有动作。而夏侯渊也演技十足,这才刚分了一半人给张合,又在刘备眼皮底下扛着帅旗去救鹿角,法正此时可能已经笑哭:曹氏兄弟这回是都吃错药了么?

事后曹操愤怒地说夏侯渊“白地将军”,试图甩锅,实际上两个人都是一般的菜,曹操自己亲率主力进军汉中不也被刘备消耗地鸡肋退兵了么?凭什么夏侯渊在毫无支援的情况下就能守住?如果夏侯渊是白地,那么率大军都被击退的曹公岂不是更加白地?



虽然夏侯渊操作好一点不至于因为救鹿角这么搞笑的理由白给,但是依然无法改变失败的命运,只要曹操不出主力,不给支援,汉中沦陷是迟早的事。

可惜就可惜在夏侯渊一波送人头让大家把注意力全放在了他身上,而忽略了曹操的烈士暮年才是丢失汉中的罪魁祸首,不过,夏侯渊这也算是青史留名?

10

黄忠阵斩夏侯渊,可谓是三国中的经典战役,甚至出现了戏剧作品《定军山》。此战是决定汉中归属之战,也是决定刘备能否称霸之战,可谓惊心动魄,震撼魏蜀两方,影响深远,直接影响了三国44年的历史走向。

公元219年,刘备平定益州后,在谋士法正建议下,率领大军征讨汉中。黄忠、颜严二人守住天荡山,击败曹魏名将张郃,顺势攻打定军山,迎战夏侯渊。黄忠在诸葛亮激将法下,请命率军出击,孔明也让法正相助,并暗中安排赵云为后援。

黄忠此战,避敌之长,抓住夏侯渊性急浮躁心理,采用法正谋略,凭高而守。法正在山顶,白旗为首,红旗为攻,在夏侯渊来时,举白旗以避曹军锋芒。在日过晌午,法正见曹兵倦怠,锐气已堕,举红旗让黄忠大举进攻,正是在黄忠,法正二人的配合下,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大喝一声,刀劈身亡。

夏侯渊既死,张郃,曹洪震惊,告知曹操。曹操大怒,轻率起兵与刘备对战汉中。大家都知道汉中之战,以曹操失败,退回中原而告终。可见夏侯渊之死在当时对曹军造成多大影响。那黄忠斩杀夏侯渊后,到底有多大的“震撼”呢?本文从以下这几方面来分析。

其一,夏侯渊作为曹魏西线长官,为曹操所倚靠。

夏侯渊本事就是一个十分强悍的大将,夏侯渊之死最直接的影响是魏军的汉中局面,主帅一死,全线动摇。刘备趁火打劫,趁曹操还没救援就猛攻曹军汉中势力。黄忠斩了夏侯渊,曹兵大溃,各自逃生毫无斗志。黄忠乘势夺取定军山,要不是郭淮拥戴张郃为主帅,各将听令,刘备不能克,估计还没等到曹操到汉中,魏军就退出战场了。

其二,夏侯渊战死,对曹操打击极大。

曹操与夏侯渊有兄弟之称,为曹操手下心腹大将。夏侯渊是曹操麾下方面负责人,基本可说是西线领导人,死时是征西将军。当时征南将军曹仁负责南线。东线都督诸军是夏侯惇。说夏侯渊是魏国三大方面军司令之一,没什么问题。曹操曾多次劝诫夏侯渊,作战勇猛虽然重要,但要懂得谋略,不能只靠武力厮杀。三国中,曹操在战前曾手书告诉夏侯渊:

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若但任勇,则是一夫之敌耳。吾今屯大军于南郑,欲观卿之“妙才”,勿辱二字可也。

可惜夏侯渊没有领会,还是做事鲁莽,兵败被杀。

其三,定军山此战,让天下大势发生根本性转变,一点都不下于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袁绍战败曹操统一北方成就霸业。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战胜曹操,使天下逐渐三分,终成鼎足之势。

汉中之战,夏侯渊的失败,使刘备趁机占尽地利,让前来营救的曹操无力还击。就像关羽大意失荆州一样,夏侯渊的失败直接导致曹魏退出西线,让本来就是地方政权的刘备得到发展壮大的机会。

如果三国中诸将死而牵动全线的战役,估计只有关羽和夏侯渊了。夏侯渊战死最终使曹操与刘备的势力发生转变,曹操不能撼动刘备的益州政权,主动权到了刘备手中,曹操最后退出了汉中,此后再也没有能力剿灭刘备了。

其四,刘备占领定军山后,称霸天下,进位汉中王,甚至最后称帝,这点估计孙权都眼红的不行。

刘备命魏延为汉中太守,统领汉中多年,此后也成为了蜀汉的屏障,多次抵御魏军进攻。法正曾与刘备攻占汉中的意义:

上,可以讨伐国贼,尊崇汉室;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开拓国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是持久的战略。

甚至到公元263年,邓艾钟会进军汉中,汉中都一直掌握在蜀军手中,可见得汉中,益州也得到了保障。从公元219年到263年,正好是44年。

其五,此战也使黄忠身价倍长,三国中主帅阵亡最前线,夏侯渊绝对是最大牌的一位。黄忠斩杀夏侯渊,可直接与关羽,张飞,马超等平起平坐成为名将。

其六,汉中之战,也是诸葛亮《隆中对》中的经典规划。

东联吴越,西取巴蜀,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夏侯渊战败被杀,曹操退出汉中,正是诸葛亮对刘备霸业的规划。当然汉中之战,为了击败曹军,刘备启动了全部资源,把益州都掏空了,把除关羽外的全部名将都带上,诸葛亮、法正也跟随,可谓志在必得。

结语

以上六个方面就是黄忠斩夏侯渊对曹操、刘备两人的“震撼”。夏侯渊的死,对曹魏、蜀汉双方影响巨大,不但使魏蜀双方实力发生变化,也使曹魏失去汉中,刘备成就霸业,可见夏侯渊之死直接影响了三国44年的历史走向(从公元219年刘备夺取汉中,到263年蜀汉丢失汉中正好44年)。

本文以《三国演义》为基础。希望喜爱三国的朋友留言讨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