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到这个问题,不由得想起一句古话,那就是“自做孽,不可活”。

话说张宗昌这位山东大汉,原本也是个苦出身。17岁时,因胶东大旱,无法生活,便只身一人闯关东。其间扛过长工,淘过金,修过铁路,当过“绿林好汉”,可以说是饱尝人间饥苦。

孙中山二次革命后,张宗昌拉起一只百余人的队伍,投奔山东民军都督胡瑛,被任命为骑兵团长。不久,在与直系军阀冯国璋部作战时,张宗昌阵前倒戈,从此官运亨通。

冯国璋就任民国代理大总统后,仅追随冯国璋4年的张宗昌,被任命为总统府侍从武官长,不久又升任江苏暂编第3师师长,由此可见张宗昌侍奉领导的能力。

从此,张宗昌便成为民国早期的一位“混世魔王”,一会直系,一会奉系,最终居然混到奉系“安抚军”第一军军长,成为了张作霖、张学良父子身边的大红人。

不久,张宗昌又被任命为山东省军务督办、山东省长。在位期间,唯日本人马首是瞻,先后镇压青岛日资纱厂工人罢工、济南工人运动,可以说双手染满了人民的鲜血。

张宗昌执掌山东政务3年,巧立名目,新增各种苛捐杂税50多种,山东人民称之为“狗肉将军”,“张三多”

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时,张宗昌就任“直鲁联军”总司令,与冯玉祥的国民军大战与河南兰考。不久,张宗昌花巨资诱降了冯部的一名旅长,通过此人又诱捕了冯玉祥第八方面军副总指挥、军长郑金声,并令人将郑金声押往济南受审。为了“以儆效尤”,张宗昌不顾手下劝阻,将郑金声枪决,由此埋下了祸根。

随着北伐军的节节胜利,张宗昌的直鲁联军不得不撤出山东,退守京津冀一带。“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炸身亡,张宗昌原本想率5万余人的直鲁联军退入东北,但张学良因怕张宗昌乘乱“取而代之”,拒绝了他的要求。

面对前来追击的北伐军,老奸巨猾的张宗昌,化妆逃到大连,然后又乘船逃到了日本,其部下多被白崇禧乘机收编。

当了一段时间的“寓公”,一生视“有枪就有权”的张宗昌,不甘寂寞,暗地里结交日本要人,妄图借助日本人的力量东山再起。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令东北军撤入关内。由于深知张宗昌的为人,生怕他在日本成为汉奸,于是电邀他回国。回国后的张宗昌,被张学良安置在北平铁狮子胡同,整天呦五喝六,花天酒地。

可张宗昌不甘心就这么混吃等死,于是便乘回山东老家扫墓之际,暗中联系散落各地的旧部,相约择机再起。此时的山东,已是新军阀韩复榘执政,张宗昌回乡后的一举一动,早已在韩复榘的监视之中。新主席韩复榘对老省长张宗昌的野心非常忌惮,于是便有了杀意。

不久,张学良在北平召开华北军政会议,韩复榘应邀前往。会议期间,石友三介绍张宗昌与韩复榘认识,两人打着哈哈称兄道弟。一天受石友三邀请,张学良、韩复榘、于学忠、张宗昌等“新旧军阀”相聚一堂,把酒言欢。酒酣耳热之际,在石友三的提议下,五位酒友歃血为盟,结为了兄弟。因为张宗昌年纪比他们都大,在北洋军阀时期资格最老,于是便被几人尊称为“大哥”。

席间,张宗昌喝高了,拍着韩复榘的肩膀说:“兄弟,老哥我现在在山东各地还有许多旧部,只要我一声召唤,立马就能拉起一支数万人的队伍,兄弟你信吗?”韩复渠听完不动声色,只是连连点头说“信”,可心中恨不得立马杀了这个“张屠夫”。

没多久,张宗昌接到了韩复榘从济南派人给他捎带的礼金和一封亲笔信,信上韩复榘力邀张宗昌前往济南“共谋大计”。张宗昌见信心动,想借此早日东山再起,可张宗昌的手下,他的八十岁的老母,包括张学良都劝他不要去。

鬼迷心窍的张宗昌,根本听不讲劝告,执意要去。最终张宗昌带着他昔日的参谋长,前往济南与韩复榘“共谋大事”。

到了济南,韩复榘每天大宴小宴不断,就是不谈大事。每当张宗昌问起,韩复榘总是顾左右而言他,这让张宗昌感到很失望。

就在这时,从南京返回北平的张学良,得知张宗昌已去济南好几天了,怕他出事,便让张宗昌的宠妾给他打电话,声称其母病重,让他速回北平。张宗昌听到母亲病重,心中十分着急,第2天一早便找韩复榘辞行。韩复榘一听,装做十分同情,当即派人为张宗昌订好当天下午回北平的火车票,并同时奉上一大笔慰问金,以示“你母既我母”的兄弟情份。

张宗昌刚已离开,韩复榘便按排手下照计划行事。1932年9月3日下午5点30分,济南火车站,恶贯满盈的张宗昌身中数枪,倒毙在软卧车厢门口。

原来,这一切都是韩复榘计划好的。当年张宗昌枪决郑金声后,其子郑继成发誓要为其父报仇。只是张宗昌不久就逃亡日本,没有机会下手。回到北平后,张宗昌被张学良按排在铁狮子胡同居住,那里戒备森严,也无从下手。

韩复榘原为冯玉祥旧部,与郑金声相熟,而且郑金声对韩复榘还有救命之恩。中原大战时,韩复榘临阵倒戈,被蒋某人委任为山东省主席。于是韩复榘就按排郑继成到省政府当了一名只领钱,而不用上班的挂名参议。

郑继成要替父报仇的心思,韩复榘早已知晓。当韩复榘在北平与张宗昌结拜后,从张宗昌的言谈举止中,感觉到张宗昌仍然贼心不死,试图在山东卷土重来。这让新就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如芒在背,遂下定决心杀了张宗昌。

韩复榘找来几个亲信与郑继成共商此事,最终制定出将张宗昌诓骗到济南,由郑继成寻机下手,成功后再投案自首的计划。

郑继成“刺张”成功后,依计自首。韩复榘利用民众多年来信奉的“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的心里,大造舆论。其手下也煽动不明真相的民众到省政府请愿,称郑继成“替父报仇,情有可原”,全国舆论也是一边到,纷纷表示“酌情减免

就连出国考查的冯玉祥,也专门为此事给国民政府发电,请予郑继成“酌情赦免”。最终在狱中呆了7个月的郑继成,被“承蒙特赦”。

综上所述,韩复榘杀张宗昌可谓是一箭双雕,整个计划严密周祥,连“刺张”成功后的扫尾工作都按排的井井有条,单就此事而言,韩复榘确有过人之处。

最佳贡献者
2

说到韩复榘杀张宗昌,有个“一言丧身”的段子——

“九一八”事变后,困居日本没有出路的张宗昌回到国内,奢想能够回到山东,收拾旧部,东山再起。当时占据山东的韩复榘,暗地里利用张宗昌的这一心理,将其诱回山东,最好能除掉,不行就幽禁。

一天,韩复榘请张宗昌看戏,张宗昌入座稍迟,到包厢后,韩复榘的夫人纪甘青给张宗昌让座,自己坐到另一厢中。张宗昌见她走,便戏虐地对韩复榘说:“你在山东顶了我的窝子,我今天也顶了你太太的窝子。”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韩复榘遂坚定了杀张之心。

这个段子虽然有民间演义的味道,但也是道出了韩复榘杀张宗昌的核心原因。当时的民国,面上是一统了,但北方的局面远没到大定的程度,各路军阀,互相博弈,暗战不止,像韩复榘这样新得势的军阀,初占山东地盘,根基不稳,遇到张宗昌这种大树虽倒,但在山东还有深厚根须的威胁,他当然要痛下杀手,以除后患。

从张宗昌的角度讲,这个北洋时期最臭名昭著的流氓军阀,在知天命的岁数着实犯了足以致命的大忌,一山怎能容二虎,况且新近占山为王的还是只惯于出尔反尔的奸诈恶虎。

有人说,张宗昌自投虎口,跟他迷信豪赌能赢大运的赌徒性格有关系。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北洋时代,张宗昌真正发迹,靠的就是扛百八十条破枪,替东北王张作霖剿匪,结果依仗昔日在海参崴一带攒下的江湖威势和出奇的好运气,一场豪赌赢了一个时来运转,所向披靡。(他要剿的土匪都是昔日认他做大哥的小兄弟,更重要的是这帮土匪刚重回其麾下,他又幸运地收编了一万多走投无路的白俄大兵,正是靠着这帮唬人的白俄大兵,张宗昌在张作霖手底下一路冲杀,最后竟捞到了乱世枭雄巅峰期的大红利,衣锦还乡,成了山东地界的土皇帝。)

有人还说,张宗昌之死,实际上是死于“苦境”下的不甘寂寞,而且跟张学良有一定关系。当初,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时,张宗昌本可以趁机出关,纵使不能顶下张作霖的天下,但在东北占有一席之地还是不难的,但他念及张作霖的恩情没有这么做。然而后来的张学良却不待见他,更将他视为名声很臭的威胁,在他被北伐军打的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准他出关,最后导致他全军覆没,只身跑到日本,流浪青岛——

看历史,有时候需要看历史表象下隐藏的意味,虽说后来张学良把张宗昌请回北京,让他住在铁狮子胡同,每月给八万块大洋的生活费,看上去是很够哥们意思,但其实是害怕他当汉奸,变相的软禁他。

在这样的处境下,张宗昌如果甘心当寓公还好,可他偏偏贼心不死,不甘寂寞,总想着再能有一次豪赌的机会,东山再起。

不管是哪种版本,都有这一节,张学良曾苦劝张宗昌不要回山东,但他死活不听。之所以不听,根节也就在这里,张宗昌对张学良有怨气,越劝他越逆反,越想用豪赌来摆脱寄人篱下的苦境,东山再起。

所以说,张学良当时的劝,实质上也是点了火。当然,张学良对张宗昌的死活也不是真关心,真要有心阻止张宗昌去山东送死,张学良有一万个好办法,因为实质上早已形同陌路,所以最后只能动动简单动动嘴皮子,算是仁至义尽。

抛开作恶多了,迟早要还这一说,张宗昌之死,也有死于世态炎凉的意味。

再来说韩复榘为什么敢杀张宗昌?

第一点,张宗昌在京城的微妙处境,韩复榘清楚,张宗昌看上去还有些余威,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后台靠山,就是一条落水狗;第二点,张宗昌在山东的名声太坏了,杀他有老蒋支持,不仅不会激起民怨,反倒能赢得民心;第三点,张宗昌在得势是还犯过一个大忌,擅杀。北洋军阀时代有个传统,打仗不杀同僚,不杀敌将,但张宗昌在任“直鲁联军”总司令,与冯玉祥的国民军对战时,曾诱杀过冯玉祥第八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军长郑金声,而且还追杀过郑金声的儿子郑继成,只是最后没成功。

单说第三点,北洋民国时代,有三个人因擅杀敌将,最终遭到了报复性反杀。一个是徐树铮,一个是孙传芳,还是一个就是张宗昌。其中,徐树铮死的最早,而干掉他的幕后正是冯玉祥。别忘了,韩复榘的很多道道都是跟冯玉祥学的,有冯玉祥在七八年前打了样,此番再拿有人要“替父报仇”来对付张宗昌,韩复榘自然是得心应手,心中有数。

最后来说说韩复榘阴谋干掉张宗昌的过程,既有处心积虑的地方,也有老天要惩罚张宗昌的意味。

一句话,张宗昌到了该还债的时候。

这场大杀局,是由另一个臭名昭著的军阀开封的,此人是谁呢?石友三。

张宗昌在京城铁狮子胡同,苦闷到整天只能编他的《效坤诗选》的时候,一日,石友三登门拜访,并向他讲了这么一件事:效坤兄,你还不知道,当初小弟败北时,手下还有两个旅的亲兵,交给了生死兄弟韩向方(韩复榘)。韩表示过,待我东山再起时,他会把部队交还给我。现在,我看到时候了,只是感到两个旅人太少,想请老兄出来,招招旧部,咱哥俩一起干。

石友三说这事,不是受韩复榘驱使,来钓张宗昌上钩,他是因为跟张宗昌同病相怜,想借老大哥在山东的旧势力,一同东山再起。

这说法对张宗昌的诱惑很大,其中最关键的一点,由石友三出面先向韩复榘要话,韩复榘绝不会对石友三耍阴谋,而他和石友三又是同盟,出于江湖道义,他也应该是安全的。

然而,在韩复榘那里,纵使他不会对生死兄弟石友三耍阴谋,但借石友三来充当勾魂使者,却是再好不过的一步棋。

因为有石友三从中穿针引线,大杀局迅速展开。

不久,韩复榘以小弟身份来到京城,亲自来到铁狮子胡同,立邀张宗昌回山东,共图大业。

据说,在铁狮子胡同的筵席结束后,张宗昌、韩复榘、张学良、于学忠等人还共同跪拜,结成了所谓的“异姓兄弟”,张宗昌年龄最大,被推为大哥。

这一结拜真是讽刺,张宗昌的这些兄弟,不是要取其性命,就是并不真心在意其生死。

结成异姓兄弟后,回到山东的韩复榘便以有要事相商为由,向张宗昌打催命电报。

虽有张学良等人劝告提醒,但张宗昌最终还是决定去豪赌一把。

到了山东,几番交道打下来,张宗昌隐隐就觉得不对劲了,于是连忙以“老母病重”为由想尽快逃离险境。

但为时已晚,韩复榘早已定下了车站击杀的计划,而出面之人正是先前被张宗昌追杀的郑金声儿子郑继成。

据说,韩复榘制定的击杀计划足够狠:一、有四名枪手辅助郑继成;二、有一支部队开进车站内隐蔽处,到时一起行动;三、靠近张宗昌的车厢包房里,埋伏有众多刺客。

在民间演义中,张宗昌之死有一个细节很耐人寻味,石友三特意要走了张宗昌随身携带的德国手枪。

最后说一句,张宗昌之死,不是大意而死,而是作恶多端之人,死期已到,再无丝毫生机。

3

1932年9月3日下午6点,202次列车还有3分钟就要从济南火车站发车,开往北平,登上车厢门口的张宗昌与众人挥手告别,本是一种欢快的氛围,殊不知,就在这3分钟里,从人群中忽然闪出一个人来,边喊边向张宗昌赶来:“我要打死你”,说着,举起手中的枪,向张宗昌连射3枪。

这位开枪的刺客名叫陈凤山,他是前来刺杀张宗昌的,可惜,这3枪均未打响。

张宗昌从16岁开始闯关东,到今天已有足足25年,枪林弹雨早已是家常便饭,他见有人刺杀自己,拔腿就跑,一路来到餐车。

就在此时,他边跑边伸手掏枪,准备还击,不过,为时晚矣,他的手枪被韩复榘的部将石友三给要走了,在这万分危难之际,他无法还击,只能躲避。

陈凤山一路大跑追了上来,眼看就要追上张宗昌,谁知,张宗昌的承启官刘怀周也赶了上来,他一把抱住陈凤山,使劲力气,阻止陈凤山追杀自己的主子张宗昌。

可是,陈凤山力气太大了,他一下就挣脱了刘怀周的束缚,继续穷追张宗昌。

张宗昌也不是笨人,他趁刘怀周阻拦陈凤山的机会,早已打开车门,跳下了火车。

本以为甩掉了身后的陈凤山,谁知,双脚刚一落地,对面的台柱后面,埋伏着一名刺客,不由分说,直接开枪打向了张宗昌。

没办法,张宗昌太机警了,他左闪右躲,这一枪还是没有打中他。

刘怀周很忠诚,他赶忙招呼士兵前来解围,保护张宗昌。

可是,台柱后面的刺客枪法太精准了,他举起手枪,向刘怀周射去,一枪就结果了刘怀周,其余士兵见刘怀周倒在了血泊中,也就一哄而散了。

张宗昌顾不上很多,只能一路狂奔,试图躲避这场残忍地凶杀。

可是,当他跑到第三站台第七股道上时,密密麻麻的子弹从济南火车站四周的房屋和空车车厢里射向了张宗昌。

其中,一颗子弹击中了张宗昌的头部,直接要了他的老命。

就在张宗昌倒下时,在后面追赶的陈凤山和躲在台柱后面的刺客,也快步赶了过来。

他们担心张宗昌没死,抬起手枪,又朝张宗昌身上打了3枪,就这样,曾经威风凛凛、叱咤东北的张宗昌被刺身亡了。

此时,大家还没能从紧张的氛围中反应过来,只听之前躲在台柱后面的刺客高声喊道:“我是郑金声的儿子郑继成,我今天是来为父报仇的。”

说完,他和陈凤山钻入了停靠在附近的装甲车里面,以避免在场的守卫攻击自己。

过了一会儿,韩复榘的执法队赶来了,郑继成和陈凤山立即从装甲车里爬了出来,举起双手,向执法队自首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表面上是郑继成刺杀了张宗昌,其实,背后主谋是韩复榘。

那么,我们回归正题,韩复榘为什么要刺杀张宗昌呢?原因有3个!

1.“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宗昌一句话刺激了韩复榘

1932年8月,少帅张学良邀请“山东王”韩复榘和华北的一些将领来北平参加军事会议,期间,在石友三的介绍下,韩复榘认识了人高马大的张宗昌。

两人一番交谈后,大有情投意合、相见恨晚之意,于是,在石友三的撮合下,韩复榘与张宗昌、张学良、于学忠等人结为盟兄弟,约定相互帮扶、相互支持。

由于张宗昌比韩复榘年长9岁,于是,大家称张宗昌为“大哥”。

结为兄弟后,大哥张宗昌本以为这些小弟会与自己同甘共苦,但是,他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招来了是非,离间了兄弟情。

在一次宴会上,张宗昌毫不避讳地对韩复榘说:“老弟,我的许多老部下还都散驻在你们山东,只要俺说一句话,马上组成一支队伍。”

韩复榘听后,心里“咯噔”一下,他不由自主地暗想:“张宗昌坐镇济南时,拥兵10万,实力非同小区,后来兵败,他率领5万士兵退出济南,除去3万伤亡,大约还有2万士兵留在山东;如今,他口出狂言,莫非想卷土重来?不行,我不能惯着他。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是,韩复榘是一位不将内心想法流于外表的人,他堆起笑容说道:“大哥,势力如此之大,小弟非常佩服。”

过了两天,张学良邀请刚结盟的兄弟来看戏,并给每位兄弟订了一个包厢。

看戏正酣的时候,张宗昌忽然从自己的包厢出来,径直走进了韩复榘的包厢,他拍着韩复榘的肩膀说道:“老弟啊,在山东,你顶了俺的窝子;现在,我顶了你太太的窝子。”

这本是一句玩笑话,谁知,韩复榘当真了,他心里怒骂道:“狗肉将军,你想跟我韩某碰硬,别怪我不客气。”

心中虽是怒骂,但是,表面上,韩复榘依然毕恭毕敬地附和着张宗昌的调侃。

过了几天,军事会议结束了,韩复榘回到了济南,他托卢殿臣给张宗昌送去很多礼物和一封自己的亲笔信。

信中除了共叙兄弟情谊之外,韩复榘邀请张宗昌“速做泉城之行,共谋大事”

此时的张宗昌,已经失势,他见韩复榘邀请自己“共谋大事”,于是,一直妄想东山再起的张宗昌彻底被韩复榘画得“大饼”打动了。

2.冯玉祥的一席话,让韩复榘的想法更加坚定

说到韩复榘,就得说一说韩复榘的老上司冯玉祥

冯玉祥与奉系军阀张作霖素来不对付。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张作霖听说此事后,颇为大怒。

此时,冯玉祥还在沾沾自喜,他以为自己能主政北平,谁知,张作霖当着众人的面办他难堪:“你倒戈,是我花了140万买来的,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儿。”

冯玉祥听后,顿感无趣,也就在此时,心中埋下了报复的种子。

1927年,南方的北伐军联合冯玉祥,攻打山东,此时,主政山东的正是张宗昌。

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

张宗昌是张作霖的小弟,眼看北伐军和冯玉祥欺负自己的小弟,老大哥岂能坐视不管?

于是,张作霖给张宗昌提供人力、物力和枪支弹药,共同对付冯玉祥。

因此,冯玉祥对张宗昌没有任何好感。

当听说张宗昌即将来济南与韩复榘共谋大事时,冯玉祥提醒韩复榘:“张宗昌想复出,如果他拉着队伍南下,你在济南还能坐得住吗?”

这一句话直接戳中了韩复榘的心口窝,让他更加坚定自己除去张宗昌的想法。

3.张宗昌是郑继成的杀父仇人,这让韩复榘认为有机可乘

1932年时的张宗昌虽然手底下没有一兵一卒,是个光杆司令,但是,韩复榘想要杀掉张宗昌也绝非易事。

而且,此时的张宗昌正在树立爱国形象,所以,韩复榘更不会明目张胆地杀掉张宗昌。

不过,这件事并没有难住韩复榘。他主动出击,寻找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这个人选就是“郑继成”。

1927年,张宗昌的直鲁联军与冯玉祥部在豫东兰封一带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第一次兰封会战中,张宗昌部有一名师长叫潘鸿钧,他出面诱降了冯玉祥的旅长姜明玉,姜明玉为了纳“投名状”,他诱捕了郑金声,并把郑金声交给了张宗昌审问,郑金声是冯玉祥的心腹之一。

张宗昌见到郑金声后,要求郑金声下跪,谁知,郑金声是条硬汉,他毫无畏惧,坚决不跪,而且,厉声骂张宗昌道:“你就是个土匪,来吧,你杀了我吧,我什么都不怕。”

张宗昌忍无可忍,痛下杀手,一枪了结了郑金声。

张宗昌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殊不知,郑金声有个儿子叫郑继成,此人生性耿直,颇讲义气,他发誓要为父报仇。

韩复榘作为郑金声的同事,他非常了解这段恩怨,同时,冯玉祥建议韩复榘可以利用郑继成去刺杀张宗昌,这样能遮人眼目;而韩复榘也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他派人找到郑继成,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后,成功说服郑金声心甘情愿地去刺杀张宗昌。

刺杀张宗昌的动机成立了,人选也选好了,接下来,韩复榘该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了。

他一方面写信邀请张宗昌“速做泉城之行,共谋大事”,一方面给石友三和郑继成等人明确分工,并妥善安排事后应对措施。

其实,张宗昌命该如此。

在他接到韩复榘的信后,他的亲信金寿昌和徐晓楼就劝道:“效帅,韩复榘这个人反复无常,心术极多,此行怕是凶多吉少啊。”

张宗昌听后却说:“我和他义结金兰,量他也不敢不讲义气吧。”

不过,金寿昌和徐晓楼不以为然,他们劝道:“韩复榘本是冯玉祥的一名得力干将,就因为冯玉祥打了他一耳光,而反目成仇,背叛了冯玉祥。而您与韩复榘的关系怕是比不过冯玉祥与韩复榘的关系。”

“我从16岁开始闯关东,北到俄国,南到湘西,东到上海滩,如今已经闯荡25年了,这25年里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还能怕他这个危险。自古成大事者,都得冒几分危险”,张宗昌坚定地说道。

金寿昌和徐晓楼见劝不动张宗昌,便到张宗昌的母亲祝氏面前痛陈利弊。

张宗昌是个孝顺的孩子,他会听母亲的话,可惜,面对韩复榘的诱惑,他直接对母亲说道:“此等大事,汝等不懂!”

母亲祝氏见无计可施,便派人找到张学良和吴佩孚,请他们两位帮助她劝阻儿子。

张学良和吴佩孚得知后,便登门拜访。

为了劝阻张宗昌,张学良说:“你不就是想东山再起吗?等时机成熟了,我成全你,你不要去韩复榘那里冒险了。”

张宗昌听后,表面上也就答应了下来,表示不去济南了。

可是,事情就是这么巧合。

这边,张宗昌表示暂时不去济南了;那边,韩复榘又来信了。

这第二封信,是韩复榘催促张宗昌南下的,信中写道:“关于联络旧部、扩编队伍等事宜,亦悉从兄意。”

张宗昌看信后,认为既然韩复榘这么有诚意,看来自己非要去一趟不可了。

于是,他瞒着众人,带着金寿昌坐上了赶往济南的火车。

张宗昌的母亲祝氏知道后,马上给张学良打电话,告知此事。

张学良得知后,马上联系天津警备司令林宪祖,让他前往天津火车站拦截张宗昌所坐的火车。

当林宪祖火急火燎地赶到天津火车站时,已经晚了,张宗昌所坐的火车,已经驶出天津,无法拦截了。

当张宗昌和金寿昌来到济南后,韩复榘先让他们在石友三家住了下来,接着,在韩府举办了丰盛的晚宴,热情招待张宗昌。

席间,韩复榘大为盛赞张宗昌:“张兄品格之高尚,令兄弟敬佩,兄弟与张兄义结金兰,不胜荣幸之至……”

这些客套话说得张宗昌心里暖和和的,可是,远在北平的张学良和张宗昌的母亲祝氏都在为张宗昌提心吊胆。

为了赶快催促张宗昌返回,张学良假借张宗昌姨太太之名给张宗昌拍了加急电报,声称“母亲病危,速回。”

张宗昌接到电报后,目瞪口呆,十分担心,他马上找到韩复榘,说道:“母亲病危,我要回去。”

韩复榘听后,一面表示伤心,一面派人给张宗昌买当天的火车票,同时,还不忘吩咐下属准备营养品给张宗昌的母亲带去。

一切准备妥当后,韩复榘又举行了午宴,为张宗昌送行。

席间,石友三说道:“张兄,昨天,我见你那把手枪着实不错,不知,您能不能忍痛割爱,送给我呢?”

张宗昌没有多想,随手掏出自己的手枪,递给石友三,说道:“拿去吧,这是刚从德国买来的‘自来造’,你是个识货的主儿。”

将近傍晚5点,韩复榘、石友三等人送张宗昌赶往火车站,就在张宗昌站在车厢门口与众人挥手告别时,刺杀张宗昌的枪声就响了。

而此时,距发车仅仅只有3分钟。

4

张宗昌挺多才多艺的

吐槽机觉得现代诗坛有三大惨案,分别是乾隆的《咏雪》、陈独秀的《乳赋》,以及张宗昌的打油诗。其实如果细考起来,没啥证据表明这三个哥们干过如此丧心病狂的事儿,而且看过张宗昌的生平就会发现这货还挺多才多艺的。

张宗昌出生在山东掖县,小时候念过三年私塾,后来因为家里太穷辍学,于是就在家乡放牛,又当过放铳手和酒馆伙计之类的杂工。1897年在家乡实在活不下去的老张顺应时代的闯关东,第三年在中东铁路找了份活儿干。

在中东铁路上老张干过装卸工,转而因为人缘好当了扳道工,在和老毛子的交往中居然学会一口流利的俄语,简直是个天才。俄语流利的老张决定跑对面去混生活,在西伯利亚金矿上混了个总工头当,于是他又掌握了一手出色的淘金技术,还在打猎过程中练就了精准的枪法。

写到这估计很多人会发现,张宗昌是个顶聪明的人,有点学啥像啥的潜质,如果他能接受完整的文化教育,未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诗人。而且这货身高近两米,体格强壮,搞不好还能弄个文武双全的名号。

另外老张还有一项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手艺,他虽然文化不咋地,字写的很丑,但国画画的相当不错。吐槽机仔细查过他的生平,没发现他曾经拜师系统性的学过画画,大抵应该是自学成才的。

智商满高的老张情商也不错,在中东铁路干活儿时表现的颇为宽厚仗义,一起干活的工人都服他,老毛子也非常喜欢他(知道他那支俄国部队咋来的了吧),甚至连当地的华人警察都听他号令,简直就是个近代东北版的宋江。

然而他没有军事天赋

武昌起义爆发后,人在海参崴的张宗昌受革命党引荐加入了山东民军都督胡瑛的队伍,随后有去了上海跟陈其美混。然而这货是的没啥军事天赋,打冯国璋临阵倒戈,打南方军被糊一脸,打陈光远又被糊一脸,无处容身的老张只能去投靠张作霖。

借着奉系的势力,这货才能入住山东,然而他并不是硬打下来的,而是软硬兼施的巧取豪夺。然而主政山东没几年国民革命军就开始北伐,老张那点战斗力根本不够看,被打的凄凉落魄,唯一赢的那仗还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他把被俘的冯玉祥部第八方面军副总指挥郑金声给枪杀了。

1928年老帅张作霖被炸死,张宗昌失去了靠山,同时北伐军连战连捷,攻克京津后彻底把他的部队给包围了。感觉大势已去的老张化妆乘小船跑去了日本,山东那块地盘辗转归了韩复榘。

最后的作死

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率东北军退守关内,小六子对这个下限深不可测的老兄实在不放心,生怕这孙子一高兴当了汉奸。于是发电报邀请老张到北平,好吃好喝的供着当寓公。

说来也算事有巧合,1932年8月张学良召集华北诸将来北平参加军事会议,期间经石友三介绍,张宗昌认识了韩复榘,一番吹比之后两人貌似一见如故,老张那点东山再起的心思就有点藏不住了。

韩复榘也是个大阴人,他发觉了老张那点小心思却没点破,更没直接断了老张的念想。在韩复榘的概念里千日防贼不如一朝杀贼,他果断邀请老张去山东转转,张宗昌这个逗逼觉得是天赐良机,居然以祭祖为名真的去了!

剩下的故事就简单了,还记得当年被杀的郑金声吗?他有个继子(其实是侄子)叫郑继成,韩复榘找到了他。那边小六子也算够仗义,远远发现不对后立刻让老张的姨太太给发电报,谎称家中有大事,让张宗昌立刻回北平。

然而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韩复榘简单一招就坡下驴就排除掉张学良的干扰,他亲自给张宗昌订了火车票,时间是1932年9月3日。登车地点、登车时间、警卫力量全在人家掌握中,老张基本算没啥活路了。

事发当天郑继成和好友早早埋伏在火车站,张宗昌登车后在窗口向人挥手告别时两人立刻开枪,可是电视剧常见的桥段发生了,那把枪居然会卡壳。看情况不好的老张赶紧弃车逃跑,两人就在后边追赶,几声枪响后老张就挂掉了。


总结起来吧,韩复榘杀张宗昌说到家还是权力之争,在鬼子都打到家门口的时候还玩这套业务,两边都只能说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5

1932年9月3日,济南车站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东省政府参议郑继成将张宗昌当众枪杀。郑继成杀张宗昌的公开理由,是在北伐战争时期张宗昌杀死了自己的父亲郑金声。不过此事实际上是山东省主席韩复渠指示。而韩复渠要杀张宗昌,主要还是张宗昌自己作死,老想着在山东东山再起,犯了韩复渠的忌讳。

在军阀混战时期,因为战败下野的军阀不在少数。不过大部分军阀下野以后往往寓居租界,与世无争,所以也没什么人来找他们的麻烦。而张宗昌则不然,自北伐战争失败流亡日本以后,他不甘寂寞,一直想着东山再起。后来在日本的支持下,张宗昌召集在山东东部的旧部袭扰烟台,不过没有成功。

九一八事变以后,张学良怕张宗昌当汉奸,让他回到北平。可是回到北平的张宗昌野心不改,以回老家扫墓为名再次前往山东联系旧部。此时担任山东主席的韩复渠和占据胶东的张宗昌旧部刘珍年矛盾重重,得知张宗昌来山东以后就上了心。

1932年8月,韩复渠到北平开会时见到了张宗昌本人。结果张宗昌嘴巴大,吹牛自己在山东到处是旧部,随时可以拉出一支部队来。韩复渠就此动了杀机,回到山东以后立即上泰山,面见自己老长官冯玉祥,商议了一个杀死张宗昌的办法。

韩复渠一面致电张宗昌,邀请他来山东“共商大事”,一面派人去找老战友郑金声之子郑继成,鼓动他为父报仇。结果张宗昌真的上当,来了山东,才出现了前面所说的一幕。

因此张宗昌完全是自己作死,不是他上蹿下跳嘴巴大,韩复渠本来也没兴趣找他麻烦,完全可以颐养天年。结果这么一闹腾,就把自己小命闹没了。

6

张宗昌,字效坤,山东掖县人,是民国早期山东一手遮天的土皇帝。

张宗昌他的外号是军阀中最多的,什么“狗肉将军”、“三不知将军”、“三多将军”等等。

所谓的三不知将军,就是第一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兵,第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老婆,第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财产。

而三多将军就是此人喜欢吟诗词,创作的诗作多;此人跟俄熊有联系,手下的俄兵多;此人还喜欢俄罗斯女人,房中俄罗斯美女多。


张宗昌不仅爱赌而且好色,每次运气好、赌赢的时候就心花怒放,立马带着手下去逛窑子;他一旦赌输了非常生气,叫手下去外面强抢民女,而且点名要处女。

张宗昌还有一个外号,叫“混世魔王”,这个外号最能说明他的本质,那就是心狠手辣。

我们知道张作霖大帅有个“手黑”的外号,张宗昌作为他的马仔,深得张作霖真传。而且张宗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杀人的手段五花八门,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

张宗昌最令人发指的杀人犯方法就是把人的脑袋砍下来,再用利刃像切西瓜一样从中间劈开,然后用钢丝穿起来掉在电线杆上,美其名曰“切开晾,听电话”。

所以说张宗昌此人是脚底流脓,头上生疮,坏透了。山东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恨不能将他抽筋剥皮。


张宗昌在山东统治三年,可谓是作恶多端,血债累累,他在山东的时候,民间流传着很多诅咒他的民谣:

“也有葱,也有蒜,锅里煮着张督办。也有蒜,也有姜,锅里煮着张宗昌。先来的,吃块肉;后到的,喝口汤。”

“张督办,坐济南,也要银子也要钱。鸡要税,狗要捐,一个大洋八块三,谁要不捐把眼剜”。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张宗昌不信。中国还有句古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张宗昌也不信,他相信有枪就是老大,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所以说,张宗昌什么都不怕,就怕一样东西,那就是枪。

张宗昌在山东一手遮天,又有张作霖罩着,谁敢奈何他呢?可是俗话说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再牛X的人,都会有人收拾。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军阀韩复榘。

韩复榘原来是冯玉祥“冯倒”的爱将,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混战之前,韩复榘见钱眼开、学习冯倒好榜样,倒戈投靠了蒋介石。

由于韩复榘的倒戈,蒋介石把冯玉祥、阎锡山收拾得服服帖帖,韩复榘受到奖赏,在1930年被老蒋任命为山东省一把手。韩复榘入主山东的时候,张宗昌已经走人,他在1928年就被蒋介石打败,变成了纸老虎。

既然这样,韩复榘为什么还要收拾他?

原来张宗昌跟自己的老板张作霖一样,把日本人当做靠山,日本人对中国有领土野心,对山东更是志在必得。

国民党从张宗昌手里拿走了山东,日本人心里不是滋味。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军加快了侵华步伐,如何控制山东,继续进攻中国华北就成日军要考虑的问题。这时候,他们想起了自己豢养的走狗,在日本苟延残喘的张宗昌。


张宗昌寓居日本期间,日本的军政要员、朝野政客频繁登门拜访,希望张宗昌能重出江湖,再次控制山东。

张宗昌失去山东地盘本来就耿耿于怀,见到日本主子肯帮助自己自然喜出望外,就回到中国,积极行动,联系旧部,希望东山再起,重新成为山东的土皇帝。

张宗昌的行踪早已被新的山东王韩复榘了如指掌,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韩复榘对张宗昌动了杀机。

但是这时候张宗昌有张学良罩着,张学良是蒋介石的红人,担任着北平军事委员会代理委员长,位高权重,韩复榘不敢明目张胆杀张宗昌。如何除掉张宗昌,韩复榘犯了难。


就在韩复榘为如何除掉张宗昌冥思苦想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一桩旧案。

那还是1927直奉战争的时候,冯玉祥让自己的马仔、军长郑金声前去山东攻打张宗昌,张宗昌早有防备,击败了郑金声还将其俘虏。张宗昌是个杀人魔王,不顾不杀俘虏的规矩,枪杀了郑金声。于是韩复榘就想到了一条借刀杀人的毒计,找到郑金声的儿子郑继成。

一切就绪,韩复榘就邀请张宗昌到山东做客,说山东人民想念你了。张宗昌一听欣喜若狂,二话不说就坐上了开往山东的列车。

张宗昌为什么这么听话,因为韩复榘属于张学良领导,韩复榘在1932年8月到北平张学良那里开会期间,经石友三的撮合认识了张宗昌,还跟张宗昌结拜为兄弟,张宗昌比韩复榘年长,还是韩复榘的大哥。所以张宗昌对韩复榘的邀请反应热烈,没有一点防备。


1932年9月2日,济南火车站,张宗昌已经结束了对山东的友好访问,带着山东人民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离开。

这时候,张宗昌耳边突然响起一声惊雷:我是郑继成,为父报仇来了!

话音未落,响起枪声,混世魔王栽倒在血泊中,凶手投案自首。那个叫郑继成的人,正是五年前被张宗昌杀死的俘虏郑金声的儿子。

张宗昌认为有枪就可以任性,我行我素,胡作非为;可是他忘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7

张宗昌,字效坤,山东掖县人,外号"狗肉将军"、"三不知将军",是一位长期盘踞山东的奉系军阀。


张宗昌还有个外号叫"混世魔王",这家伙是名副其实的大魔头,杀人如麻,眼都不眨,而且杀人花样多多,叫人叹为观止。

其中具有“知识产权”的杀人手法有两个:

1、 "切开亮亮"就是把人的脑袋砍掉,再用刀一劈两半,切下来晾晒到太阳底下。

2、 "听听电话"就是把人砍头之后,用铁丝穿过头颅,高高挂在电线杆上,供路人"瞻仰",大家吓得面如土色,他却穿便装在一旁哼小曲。

所以说张宗昌在山东坏事做绝,劣迹斑斑,人民对其咬牙切齿,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

在张宗昌统治山东的时候,流传着很多诅咒他的民谣:

"张督办,坐济南,也要银子也要钱;鸡纳税来狗纳捐,谁要不服把眼剜"

"也有葱,也有蒜,锅里煮着张督办;也有蒜,也有姜,油锅煮着张宗昌"。

但是老百姓如何诅咒,张宗昌手里有枪,天不怕地不怕,照样我行我素。

上帝要他灭亡,必先让他猖狂。

都不怕,就怕的是有人寻仇。

1927年军阀混战,冯玉祥让自己的部下、军长郑金声率军讨伐张宗昌,郑金声兵败被俘,张宗昌得意忘形,要杀了这个俘虏,手下人纷纷劝他冷静,毕竟没什么深仇大恨,这样做不合规矩,但张宗昌一意孤行,枪毙了郑金声。

在此之前,张宗昌就杀了一个身份不一般的人,这个人叫陈其美,而且陈其美还是自己的恩人。

熟悉民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陈其美是辛亥革命的功臣,中山先生的战友,蒋氏的恩师,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叔父。

清朝完蛋的时候,张宗昌手里六七个人,七八条枪,还是个无名鼠辈。

1913年,张宗昌前往投奔在上海一手遮天的陈其美,陈其美非常够意思,当即给了他一个团让他指挥,张宗昌一步登天,风光无限。

二次革命爆发,张宗昌奉命讨伐袁世凯,但是这个孬种见势不妙投靠了袁世凯的将领冯国璋。

冯国璋对他说,为了证明你投降的诚意,请你除掉你的恩人陈其美。

张宗昌二话没说,在一周之内杀了陈其美。

张宗昌杀平民无数,屁事没有,杀的这两个人,一个是心狠手辣的冯玉祥部下,一个是民国元首蒋介石的恩师,张宗昌能逃过制裁吗?

1928年,张宗昌后来的老板张作霖被日本主子炸死,张宗昌的部队也被国军将领白崇禧击溃,张宗昌像丧家之犬逃往日本。

过惯了土皇帝日子的张宗昌人在东瀛,心在齐鲁,还想卷土重来。这时候山东已经换了主人,此人名叫韩复榘,也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大军阀。

韩复榘跟张宗昌一路货色,也想当山东王,得知张宗昌想法之后又怕又恨,他设下一条毒计,想除掉这个心腹大患。

于是他主动出击跟张学良、张宗昌结拜为兄弟,并向张宗昌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到山东做客。张学良一听赶紧劝说:韩复榘是冯玉祥的部下,你跟冯是死对头,还杀过冯玉祥的得力干将,此去怕是凶多吉少。

也是张宗昌该死,他拒绝了张学良的劝阻,一意孤行踏上了去山东的旅程。

1932年9月2日,济南火车站。

砰砰两声枪响,正打算离开山东的张宗昌倒在血泊中,凶手正是五年前被他杀死的俘虏郑金声的儿子,名叫郑继成。

郑继成为父报仇,投案自首,成为全国人民敬仰的英雄,纷纷要求特赦郑继成。

陈立夫得知后拍手称快,也给老蒋打电话希望释放郑继成。


1937年冬天,韩复榘一枪不放撤出济南,将山东拱手送给日寇。

消息传来,举国哗然,纷纷要求严惩临阵脱逃者。

1938年初,韩复榘被蒋氏正法。

二人的下场正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8

必须了解,这两个混世魔王虽然都曾主政过山东,却是分属不同的阵营,张宗昌是北洋军阀最后一个头目张作霖的手下,他奉命“督鲁”之后逐渐独霸山东,与李景林的部队合称“直鲁联军”,在国民革命军的二次北伐当中,兵败下野。而这个时候的韩复榘,恰恰是冯玉祥“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的一员干将。

(韩复榘)

在1928年4月,负责沿津浦线进攻山东的是刘峙第一集团军(蒋系和桂系),并没有韩复榘什么事。而“狗肉将军”张宗昌为了抗拒北伐军,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勾结日军进入济南,由此酿成了5月3日的“济南惨案”,但是这并不能挽救他覆灭的命运,在白崇禧的统一指挥下,直鲁联军最终大部被歼,一部投降后被收编。

张宗昌本来想像孙传芳一样逃出关外,继续在奉军中苟延残喘,然而张氏父子对早生二心并且军纪败坏的张宗昌所部始终保持着警惕。因此张学良严拒直鲁联军残部进入东北,据说张作霖生前就曾经下达过有关命令,以防张宗昌及其部队为祸东三省,无奈之下,走投无路的张宗昌从河北滦州出海,逃往了日占区大连,后来又东渡日本。

(张宗昌)

而北伐军第三集团军第20师师长韩复榘,在二次北伐中其实表现的很是勇敢,在河南大败奉军,又是冯玉祥部队中第一个冲到北平南苑的。战后论功行赏,韩复榘被擢升河南省主席,这算是封疆大吏了,老韩一时挺风光。但是冯玉祥那是“家长式管理”,发现老韩翘尾巴时,马上又踹了一脚,明令撤销了他的师长职务,准备削其兵权。

韩复榘不爽了,跟老大冯玉祥由此生了嫌隙,同时在蒋系特务的拉拢下,渐生反心。1929年蒋冯战争爆发,韩复榘、石友三战场倒戈,联名通电“拥护中央”,正式叛冯投靠了南京蒋某人,旋被任命为第三路军总指挥,所以这场仗还没怎么打就结束了。但此时韩部仍然驻于河南地区,还没有机会染指山东。

(早年韩复榘)

转机来自1930年正式爆发的中原大战,为了应对冯玉祥和阎锡山的进攻,蒋某人命令韩复榘第三路军前往山东,配合蒋系中央军作战。在击败了冯阎联军后(陈诚的第11师率先克复济南),由于蒋某人要对江西用兵,因此中央军主力纷纷南调,于是就把山东军政“赏给”了韩复渠,1930年9月,老韩就任“山东省主席”。

于是从1930年到1938年被枪毙,韩复榘整整统治了山东八年,期间胡作非为横征暴敛,比张宗昌好不到哪去。尤其是韩复榘对蒋某人也有戒心,山东被他经营成为半独立的王国,南京政府的势力几乎是水泼不进。为了阻止蒋系对山东的渗透,韩复榘甚至暗杀了陈立夫派去的山东党部主任,总之为了维护自己独霸一方的统治,老韩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张作霖和张宗昌)

而他的“前任”张宗昌 ,就稀里糊涂踩了这个雷。“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担心毫无节操的张宗昌成为汉奸,于是于1932年初邀请张宗昌回国,让他居住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北平铁狮子胡同。一个寓公的身份,按说张宗昌你就老老实实呆着呗,他不,还幻想东山再起,重塑自己昔日的风光。

1932年8月,“华北军分会委员长”张学良召集各路军头开会,期间张宗昌正式认识了韩复榘,在石友三的撮合下,张宗昌、韩复榘、于学忠、张学良四人结拜成为盟兄弟。张宗昌喝点小酒就开始吹牛皮:“俺的许多老部下现在都散住在山东各处,俺只要去招呼一下,立刻可以汇合成一支队伍”!

(蒋冯合力北伐)

这句话足以要了张宗昌自己的性命,为了维护自己在山东的独裁统治,韩复榘连南京政府的人都敢杀,何况他一个下野军阀?登时动了杀机,深恐张宗昌在山东卷土重来。但是韩复榘表面上并不露声色,还一再邀请张宗昌去济南玩耍,同时开始秘密制定能够甩锅的暗杀计划,毕竟亲手干掉盟兄弟这事,总归好说不好听。

韩复榘想到了自己曾经的同僚、西北军将领郑金昌被张宗昌杀死的事件,早在1927年冯玉祥与直鲁联军的作战中,其第二集团军第8方面军总指挥刘镇华原本就是个地方军阀,是收编而来,而出身西北军的郑金昌,则被冯委派为该方面军副总指挥,结果刘镇华战场倒戈,将郑金声绑缚给了张宗昌,最终遭到杀害。

(冯玉祥)

韩复榘遂秘密联络郑金声之子郑继成,唆使其为父报仇,并提供了张宗昌的行期和暗杀所有需要的条件,而狗肉将军对此浑然不知。1932年9月7日,回山东老家扫墓完毕后的张宗昌应邀到达济南,受到了盟弟韩复榘的热情款待,就在韩复榘及其部下在车站为其送行时,埋伏好的郑继成和一个好友突然杀出,连开数枪,张宗昌当场毙命。

然后韩复榘再假惺惺将郑继成收押,经过冯玉祥等人的奔走活动,最终被郑继成特赦,老韩就此悄然除去了一个心腹大患,而且自己的手上又滴血未沾,甚是得意。其后韩复榘在山东愈发变本加厉,西安事变时还曾经公开表态支持张杨,终于给自己也惹来了杀身之祸,或许,这就是天道轮回吧。

(蒋韩在山东)

9

1932年9月3日下午,位于山东济南站,火车车厢突然传来两声刺耳的枪声。死者正是民国史上,臭名昭著的“狗肉将军”张宗昌。杀张的刺客叫郑金声,跟张宗昌有血仇。张在1927年,将其父郑继成处死。

表面上刺张案很简单,无非是复仇的戏码。实际细究起来,值得玩味。1932年,距离郑继成被杀已是五年后,郑金声不是没想过报仇,只是张宗昌自1928年,因不敌国民党军,退出山东,并被蒋介石通缉。


为躲避风头,张宗昌逃到日本。直到1932年春,应张学良之邀,才返回国内,暂居在北平铁狮子胡同。

张宗昌

普通人郑金声怎么知道张宗昌会回山东,以及刚好在他准备返回北平的时候,将其枪杀?要知道张回山东的消息,并未登报,是秘密潜回。再加上张宗昌因接到母亲突然病重的噩耗,心生回京之意。如果幕后没有黑手,郑金声实在难以完成刺杀任务!


这个幕后指使者,正是张宗昌回国不久,新结拜兄弟韩复榘。

为何“向方老弟(韩复榘的字)”要对兄长“效坤兄(张宗昌字)”痛下杀手。


事情源于张宗昌被杀前,韩复榘因公事,要到北平开会,经石友三介绍,便结识了张宗昌。

闲聊之下,俩人甚是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在石友三的撮合下,韩复榘、张宗昌、张学良、于学忠结成异姓兄弟。


张宗昌大韩复榘九岁,遂以大哥自居,人前人后,开口闭口“向方老弟”,不知是得意忘形,还是口无遮拦,在一次聚会中竟声称“俺的许多老部下现在还散驻在山东各处,俺只要招呼一下,立马可以汇成一支队伍。”

韩复榘(1891.1.25—1938.1.24)

要知道山东现在是韩复榘的地盘,早年他也听说过张宗昌的威名,张在山东督军的时候,曾拥有十万大军,后溃败逃出山东,仅带军五万,扣除伤亡,算起来,张宗昌确实还有残部二三万留在山东。若这些残军真给张调动起来,那我韩复榘的地位岂不是不保!


韩复榘素来颇有心机。早年在冯玉祥底下当兵,由小卒升班、排、连、营长,直至成为冯玉祥旗下第六军军长,冯极为看重韩的才能,不仅将河南省主席位置让给他,俩人还换帖结义兄弟。

但在1929年,“中原大战”中,仅仅因为冯玉祥扇了韩复榘一个耳光,他便临场倒戈叛变,致使冯玉祥大败。

韩复榘哪敢留张宗昌这个祸害于世,于是以“联络旧部,扩编队伍”为由,邀请张宗昌回鲁重游。

张宗昌不愿放弃东山再起的希望,不顾参谋朋友的反复劝阻,冒然踏上这趟“死亡之旅”。

10

按说张宗昌在北洋军阀中的知名度相对来说并不算高,倒是“狗肉将军”、“三不知将军”这类称谓名声在外尽人皆知。

其实这些外号恰恰证明时人对张宗昌有所误解,他确实干过天怒人怨的事,但是广为流传的“故事集”中也却有很多不实之词。

比如“狗肉将军”,可在孩子们的印象中,张宗昌却从不吃狗肉,更谈不上什么嗜好了,据说以前吃过,但因嫌弃那腥臊味道后来就不吃了,其实是他人揶揄张宗昌“狗肉上不了席”。

再有“三不知将军”,因为兵多钱多姨太太多数不过来,张宗昌也不知道具体数字,所以被人起了这个外号,其实那段时期账面上的数目都有,但是实际兵员数量和钱数,没有几个“老总”级的人物天天事无巨细逐一过问。

比如兵员问题,那时候的军阀毫无节制的大规模招兵买马,实时数据没人知道,新人不断补充,老兵却有很多离开了部队,有的甚至根本不打招呼,来多少去多少实际负责人都不知道,张宗昌不知道也很正常,但说他不知道手里掌握多少作战单位,或者不知道军队大概几万人,那就纯属胡扯了。

张宗昌花钱如流水绝对是真的,这可能就是不知道钱有多少的原因,张宗昌是个直肠子,交朋好友不在乎钱,更没有理财的习惯,他一粗人,尤其是在不缺钱的情况下懒得算计这些实属正常。不过在家里对吃喝从不讲究,有啥吃啥从不挑食,所以连大厨都说,张宗昌比姨太太好伺候。

比如段祺瑞和冯国璋都是天津武备学堂毕业,老冯还中过秀才,文化程度不高,但也绝算不上粗鄙之人,如果有人问他们家里有多少钱啊?您猜他会怎么回答,管家都得看账,他跟谁知道去,能这么问的人,本身就是典型的小门小户思想。

古代的女性社会地位低,妾侍·妾侍说的啥意思?不过是个高级丫鬟,除非大宅门,否则都断不了沏茶倒水的差事,根本没什么地位,说送人就送人,也有礼尚往来相互赠送的。

姨太太比妾侍的地位高一丢丢,但也好不到哪去,有钱的话想娶就娶了,又不是正妻,谁会计数呢,不过数量很多倒是真的,只不过因为地位问题,张宗昌不在乎也不稀罕数而已。

再比如张宗昌被刺杀后,当时人根本没有死,否则还去医院抢救干嘛?但是死在当场听起来比较解气,所以一来二去的就流传开了。

家人遍街找棺材铺订制棺材,人家老板一听说是张宗昌用,纷纷表示贵贱不卖?和所谓的《张宗昌诗集》一样,这也是非常纯粹的扯淡,谁敢呐,北京有名的杠房还出动48人抬棺、鼓乐等等。

为什么写这些呢,很多朋友对张宗昌这段历史有所了解,总是模式化书写有应付差事的嫌疑,而且我也不大同意某些人近乎泄愤的观点,好就好到底,坏就坏到家,纯白纯黑的一根杂毛都没有,哪有那种人,张宗昌在很多事上确实要负管理责任,但并非所有事都是他干的,他对兄弟太哥们义气,太袒护手下,出了人命也不法办,纵容过甚。

最经典就是溥仪说张宗昌是土匪出身,实际上根本没有的事,是溥仪记错了,也可能是张的身上匪气太重。

张宗昌确实与胡匪厮混过,但是他没有入伙也并非真正的胡匪,否则也不会出国务工当苦力了,他本是山东掖县人,后来山东地界不容易活命,所以跟着母亲闯关东到了营口。

后来生活所迫到苏联务工,因为干活踏实,不挑不拣,兼之仗义疏财,而且俄语极其流利沟通没有障碍,所以步步高升,中国人、苏联人对他都非常敬重,最后由纯苦力提拔为金矿总工头,大事小情人们总喜欢找他帮忙,有较高威信。

因为在海参崴接触过革命思想,所以在武昌起义发动的消息传到苏联以后,他就召集了几个相熟的革命党人以及平日里对他非常信服中国务工者400多人一起回到了中国投身革命(并非拉着土匪换官衣),并先后投靠了胡瑛、陈其美、冯国璋。

直到投奔张作霖后才获得重用升至军长,但在山东为政期间,自身不懂得收敛,也不懂得约束部下,所以干出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这些罪名是无法洗脱的,比如税收问题,比如手下胡乱杀人问题,知名记者林白水数落韩复两句就直接被弄死在狱中,这是因为韩复听说张宗昌要参与此事释放记者,但同属知名记者的胡信之确实是张宗昌所杀,这毫无疑问。

1927年,北伐军与冯玉祥夹击山东,关键时刻冯的部队出了叛徒,致使第八方面军副总指挥郑金声被俘,又因为战线失利,被愤怒的张宗昌杀死,而郑金声的儿子(郑继成)就是刺杀张宗昌的实施者之一。

转年,张宗昌被北伐军彻底击败,全军覆没,只身逃亡大连,向日本人寻求保护,所以有人根据这段史料说张宗昌晚年投降日本人做了卖国贼,其实这是他虚与委蛇的保命之举。

日本人曾两次正式邀请张宗昌充当汉奸为其卖命,都被张拒绝了,张宗昌也是凭此声誉取得了张学良和部分民间团体的信任,所以共同推举张宗昌出任华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也正是因为张宗昌的这些举动,张学良才会跑到老蒋那里为张求情,要求取消对张的通缉。

传闻张宗昌想要回到山东另立山头抢韩复榘(jǔ)饭碗?

让我万分佩服的是,某些人连他们的私下密谈的诸多对话都能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韩复榘北京拜会张宗昌,张宗昌又去山东回访韩复榘,期间透露自己要在山东地界东山再起,最终被韩复榘设计刺杀身殒,说得挺热闹,其实都是假的。

张宗昌深切了解什么叫人走茶凉,他手里并没有一兵一卒就回山东招兵买马架空山东土皇帝韩复榘?他脾气直,但不是傻子,怎么看都是电视剧的桥段。

这一切都是张学良的主意,东北沦陷,张学良顶着山大的压力,所以要求张作相收复热河,张作相觉得自己过去这事要悬,所以最终又拉上了张宗昌,但张宗昌是个光杆司令,有头衔没士兵,(张学良也不想仅仅自己出人出力出钱)所以张学良向韩复榘要求调用张宗昌的老部下孙殿英,又因为枪械弹药韩复榘应承下来由他提供,所以作为未来统帅的张宗昌到了济南与韩复榘商谈借兵和武器事宜。

马上就是踏上热河战场了,而且还有求于韩复榘,张宗昌恢复什么旧部呀?这真是胡乱猜测。

韩复榘包了孙殿英的武器,但是战时军费他是不管的,所以张宗昌到济南也是为了求熟人帮忙,解封济南交通银行封存自己的40万款项,到底是充作军费还是私用,没证据不好说,因为不久后参谋长李藻麟一语成谶,张宗昌最终还是死在了山东。

既然没有夺地盘的意思,为何韩复榘要杀张宗昌呢?

因为冯玉祥,二次直奉大战后,冯玉祥与张作霖就成了死对头,赤裸裸的当众羞辱,冯玉祥一辈子也忘不了,所以冯玉祥要杀张宗昌为“公”也为私,派系之争自不必说。

于私,本来冯玉祥和张宗昌的关系还不错,俩人吃喝玩乐包括同事关系(同是混成旅旅长),在加上共同结交政要,相处何止融洽。

但是,张宗昌最终杀了冯玉祥大将郑金声,南口大战张又曾经彻底击溃过冯的国民军,二人关系就不可弥合了,阵前杀俘冯玉祥觉得张很不地道,其实以冯玉祥睚眦必报的性子,杀降的次数和人数远比张宗昌多得多。

冯玉祥特地找到韩复榘“提醒”他,如果张宗昌正式赴任抗日联军总司令,你的济南未必保得住。

那段时期只要提及抗日,总会受到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和赞扬,所以韩复榘不敢明目张胆的进行暗杀,他指派程希贤实施行动,参与者共6人,5人配合,1人顶罪,顶罪的人就是郑金声的儿子郑继成(一直在冯玉祥手下任职),为父报仇加上舆论煽动高层打点,一般不会严办,甚至不会法办。

其实真实参与的并不止6人,这六人只是第一刺杀小队,当时车站四周埋伏了很多军队,甚至还在火车上包了单间,无论如何都要致其于死地,在苏联时期,张宗昌的奇准枪法就名声在外,身上是德国造的进口手枪,这也被韩复渠指使石友三讨要了过来。

最后张宗昌是被郑继成杀的么?当然不是,哪有那么巧的事,张宗昌是跑了一段不算近的距离才被子弹击中的,但请注意,打中张宗昌头部的是步枪子弹。所以,张宗昌不但不是被郑继成杀的,甚至还不是6人小队中任何一个人杀的,真正得手的人是围在火车站周围部队,一阵乱枪过后,张宗昌重伤倒地,送往医院最终宣告不治。

在冯玉祥煽动的舆论态势下,在各团体公会的联名上书下,大多数人对郑继成充满了同情,而且张宗昌以往的名声也实在不好,即便有心抗日,这不还没赴任呢么,所以最终张宗昌死了也是白死,剩下一堆孤儿寡母住在独院,门都不敢出,而郑继成则很快得到了特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