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万历皇帝是明朝一个极特殊的皇帝。

自万历十四年(1586年)秋末冬初, 万历帝就开始了严重怠政行为,他并不只是不上早朝,他执政后期长期不接见大臣,不亲行时享太庙,长期不搞经筵日讲,不及时处理大臣奏疏,使明王朝中央政府几乎陷于瘫痪,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万历皇帝)

后人把明亡的责任归于他的身上,不是没有道理的。

要搞清楚万历为什么长期不上早朝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明朝的朝会制度、万历皇帝的性格和身体健康、明朝的政府运行制度以及万历同大臣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明朝的朝会制度

从古以来,朝会制度都是一个王朝政治运转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自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沿袭千年的丞相制度,皇帝的权力相对集中,但是也要求皇帝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朝事。

明朝的朝会分为大朝会、朔望朝和日朝。 大朝会,也称正朝。

(朝会制度)

只在每年的正旦(正月初一),冬至,万寿(皇帝生日)三大节举行,仪式极为隆重。正朝在奉天殿(后改名皇极殿)举行,主要是朝贺,基本上不会讨论具体事务。

朔望朝,洪武时定为每月朔(初一)望(十五)日在奉天殿举行。

于慎行《制典》篇说:“本朝朔望御正殿,百官公服朝参,而不引见奏事。”

同样不处理政事。 日朝按规定每日举行,初在华盖殿,后多在奉天门举行。

在明朝,早朝的分量最重,早朝需要进行进行讨论、处理的事件极为繁杂,不仅仅涉及到国家大事,还有一些小事也要由皇帝亲自处理。

(万历剧照)

这也与明朝皇帝一直以来对于权力的控制有关。明朝皇帝的权力高度集中,也就导致了很多事情都需要在早朝讨论、请旨,没有皇帝的指令是很多政务无法运行。

明朝有很多皇帝是很勤奋的,朱元璋、朱棣、朱佑樘都是上朝狂人。

但是到了明代后期,特别是出现嘉靖这样政治荒废的皇帝后,早朝的作用大不如前。

从明英宗时起,早朝奏事程序就已经简化。隆庆六年五月,张居正对早朝制度进行改革,减少早朝的次数,定为每逢三,六,九日上朝,也就是从每月每日上朝改为每月上朝九次。

(明英宗剧照)

这一改动一直延续到明末。

此时的朝会已无实际意义,只是一种象征,表明皇帝依然是国家的主宰,国家大事更多的是通过“廷议”和“票拟”来解决。

皇帝只负责对票拟的结果批红,交六部执行。所以万历三十年不上朝,国家机器仍可以运转。

万历虽然不上朝,但凡朝廷大事,必令廷臣会议,然后请旨定夺。

内阁大学士不参加廷议,原因是内阁的“票拟”之权,阁臣不参加廷议,可便于官员充分发表意见,不受决策者的影响。

廷议达成的共识,“从众议之多者”,也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疑难问题甚至会投票表决。

二、万历皇帝其人

万历帝是穆宗的儿子,隆庆二年被立为太子,在高拱、张居正等名师的教育下,幼年的万历学习非常用功。李太后“教子颇严。

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每御讲筵入,尝令效讲臣进讲于前。遇朝期,五更至帝寝所,呼曰帝起”。

应该说是个文化水平很高的皇帝。

万历在位初之十年,由张居正主政,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

特别是 “万历三大征”,扬我国威,巩固疆土,此时的万历与那些明君相比毫不逊色。

万历登基前十年,外事依靠张居正,内事托给冯保,全力支持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

通过张居正考成法的改革,提高国家机器的办事效率,层层监督,各负其责,政府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大为改善。

可是自从万历十五年后,皇帝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既不上朝,也不接见大臣。

到后来许多新晋升的大臣都不知道皇帝长得什么样,连于慎行、赵志皋、张位和沈一贯这些阁臣都无所事事,每天上班无聊到测量太阳影子长短。

万历四十年时,有御史上疏:

“皇上深居二十多年,从来没有一个接见大臣,天下将要沦陷的忧虑。

到了后期,进行各部门都缺人手, “部、寺大官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几年,六科只剩下四个人,十三道只剩下五人。”国事几近荒废。

三、万历的身体状况

1、万历身体不好,有着很严重的足疾

据杨仕、岳南所著《风雪定陵》记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埋葬万历的墓穴定陵,发现,“无论是棺内万历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状,还是尸骨复原后,右腿明显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说明这位皇帝生前确实患有严重的足疾”。

(郭沫若挖掘的定陵万历遗骸)

万历的首辅申时行在《诏对录》里也记载了这方面的情况:万历多次和大臣解释自己不上朝的原因是“腰痛脚软,行立不便”、 “足心疼痛、步履艰难”。

刚开始辍朝时,万历给申时行的理由也是生病了,要休息几天。

万历遗诏中也说自己“比缘多病静摄有年”,这说明他的腿部毛病是很严重的,甚至影响到走路。

2、万历吸毒

万历抽鸦片,这是公开的秘密。他的鸦片来自藩属国的进贡。

这些进贡的鸦片叫做 “乌香”。暹罗国每次给万历进贡200斤,皇后100斤。

(福寿膏)

万历将鸦片起名“福寿膏”。他不上朝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鸦片抽多了。

明朝中期的鸦片是做为春药进贡的。

《大明会典》把鸦片叫做 “乌香”。万历不上朝的借口是头晕、眼花,其实主要原因是纵欲过度,和鸦片的毒害所致。

(鸦片和精神鸦片古今对比)

1958年,定陵被挖掘后,科学家对万历皇帝的尸体进行化验,发现他的骨头中含有吗啡成分,这是万历皇帝食用鸦片的铁证。

四、万历和大臣的“国本之争”

自从万历十四年,郑贵妃生下朱常洵后,万历朝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揭开了帷幕。

万历十分宠爱郑妃,当时就有流言说他们相约立朱常洵为太子,并且写下誓书,由郑贵妃保管。

(万历和郑贵妃)

这种废长立幼的行为,违背了祖制和礼制,遭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对。

明代的大臣是很有特点的,认准的死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大臣们怕万历立朱常洵,纷纷上书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奏折成百上千,矛头直指郑皇贵妃。

(朱常洛和郑贵妃)

早在朱常洛刚出生不久,首辅申时行便上疏请求册立朱常洛为太子,万历当时以朱常洛年龄还小为由推托过去,现在朱常洵刚刚出生,郑贵妃即被封为皇贵妃,这让大臣们怀疑万历要废长立幼。

在册封郑贵妃的当天,户科给事中姜应麟、吏部员外郎沈璟等人纷纷上奏折请立东宫。

接着又有数十人上疏,全是支持册立朱常洛为太子。

看到自己册封郑氏为皇贵妃,引来群臣一致反对,万历对这些大臣们十分厌恶,也对临朝听政产生了抵触心理。

此时李太后已老,张居正已死,冯保被贬,首辅申时行对皇帝又是一再迁就。

没有人能管住万历了,也没有人敢管了,万历从此留连于郑氏后宫,不想再上朝了。

“国本之争”远没有结束,大臣们仍然坚持朱常洛为太子,还发生了大规模的杜门请辞事件,向明神宗施加压力。

(国本之争)

首辅申时行愤而辞职,礼部尚书洪乃春廷杖60,削职为民。

这场“国本之争”,让四名内阁首辅(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辞职,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对朝政产生了巨大影响,万历与大臣的关系也势同水火。

皇帝与大臣的矛盾造成的结果就是万历从此不理朝政,最后对内阁、地方官员的没人办事都视而不见,如生死不相见。

对晚明政治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破坏,引发了后来的晚明三大案,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大量农民破产,对明朝的灭亡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

所以说:“明亡,实亡于万历”。

原创文章,喜欢的请关注,谢谢!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

最佳贡献者
2

万历皇帝后期不上朝的原因是什么?


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他在位前十年,因年龄比较小,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裁定,并搞了一些成功的改革,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斗争中也捷报频传,朝廷呈现中兴气象,一派祥和,百姓安居乐业,史称“万历中兴”。


但是,奇怪的是,从万历十四年开始,万历皇帝就开始怠工,不上朝了,而且万历这一怠工就是三十多年,令人费解。这种现象实属罕见,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著。万历这官关键还不是小官,是全国的第一人,是皇上。


万历开始长期不接见大臣,不亲行时享太庙,长期不搞经筵日讲,不及时处理大臣奏疏,而且处理政务的效率极其低下等。




那么为什么万历皇帝后期不上朝呢?


万历帝因病连日免朝,给内阁的解释是"头晕眼黑,力乏不兴",服药之后依然"身体虚弱,头晕未止",不但无法上朝,祭祀太庙也无法亲自前往。


首先,来自于大臣和万历之间的相互扯皮现象。


在朝廷上,经常就一个问题,大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形成两派之争,哪一派也说服不了哪一派。最终不欢而散,而且最要命的是,皇上也自己说了不算,左右不了大臣们。比如哪个地方出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大家就解决的方案争论个不休,但是提出谁去做真正去实施,去处理这个事情时,谁也不想去,也不去。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明朝很讲究言论自由,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甚至是人身攻击:


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酒色财气四箴疏》,几乎就是对万历帝指着鼻子破口大骂,把万历帝描绘成一个好色、贪婪、残暴、昏庸、无能、懒惰……总而言之五毒俱全的、一无是处的皇帝。



对这样对自己的人身攻击、诽谤,谁受得了呢?万历帝最后给他的处分是革职为民。但是这种名为进谏言,实则是暴风雨式的谩骂,侮辱,让万历头疼不已。


所以,万历一生气,既然你们不听我的,那么我就不上朝,我不去见你们,看你们怎么办!万历就这样选择了沉默与躲避。


其次,万历身体出现了问题,经常腰膝酸软,行动不便。


据考古发现,万历的两腿明显的是一个长,一个短,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现,那肯定是长期的结果,病情肯定不轻。万历受到的病痛的折磨是一定的,身体上不舒服,自然不愿意开展工作,特别是作为皇上,更是意识到身体的金贵。


估计在万历腰膝酸软的情况下,慢慢就行动不便了,身体越不好,越想养病。但是事与愿违,本来觉得歇几天就好了,但是越休息越不好,而导致了恶性循环。


再次,万历贪图安逸,吸食鸦片。


万历闲极无聊,又不上朝,难免会沉迷于酒色之中,并喜欢上了吸食鸦片,这种东西,可是吸上后就甩不掉的,与过度沉迷女色一样,误人终生。


后来,万历还大兴土木,建造自己的陵园,此时,万历才二十多岁,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也说明他的身体确实不怎么样。



最后,立太子之争。


因为皇长子朱常洛虽然是长子,但是是庶出,不讨万历的喜欢,迟迟不立为太子。而万历与郑贵妃所生的福王朱常洵,是万历想立为太子的最佳人选。


据说,万历私下答应郑贵妃,并给她写下了字据,以后定会立她的儿子为太子。但是大臣们不同意立朱常洵为太子,万历也没有办法。


所以,达不到万历自己的心中立太子的理想,万历也就不想去上朝。


直到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多亏了大臣们多年的据理力争,大多倒向朱常洛一方,而且李太后多次逼迫万历,为他为何不立朱常洛为太子,万历说是因为他是宫女生的。李太后勃然大怒,说万历也是宫女生的,这是事实。


无奈,万历终于立了朱常洛为太子,后把朱常洵封为福王,立太子之争才告一段落。


万历皇帝的长期怠政,导致朝中缺少官员,使明王朝中央政府几乎陷于瘫痪,处于空转状态下,从此回天无力,以致《明史·神宗本纪》中指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

3

万历不上朝并不表示他不处理国政,国家大事小情他都亲自处理,大臣们的奏折他都在批阅,三大战役都是他亲自指导,三战皆胜,派太监设立矿监等等。


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帝亲政,非常的努力任劳任怨,可是他无论怎样努力,无论如何为国家殚精竭虑,得到的不是认可和鼓励,而是谩骂,做不好骂就算了,做好了也还是骂,他还有兴趣做吗?


万历性子好,从不乱杀大臣,因此才有许多大臣敢于骂皇上,直接骂,甚至毫不留情地骂,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也只有明朝万历才有,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几乎就是指着万历的鼻子破口大骂,把万历描绘成一个好色、贪婪、残暴、昏庸、无能、懒惰,几乎是五毒俱全、一无是处的皇帝,在现在看来这就是人身攻击、诽谤名誉,这要是其他皇帝早就拖出去凌迟了,而万历仅仅是给他革职为民,一笑了之。


万历和这些文官打了多年的交道,深知这些人的脾气,如果这些文官想要做的事情,你就算怎么不让他们去做,他们最终也会去做,如果这些文官不认可不想做的事情,你就算再怎么严厉的回复批示让他们去做,他们照样给你顶在那里,软硬兼施,阳奉阴违,死活都不去做,而且文官最擅长的就是扯皮,甚至把扯皮当作他们的职业所在。


万历对这些胡搅蛮缠的文官大臣也是无语了,多次都败下阵来,哪怕想立自己喜欢的儿子为太子也办不到,一个皇帝难道连这点权力也没有吗?

而这些大臣死抱着“立长不立幼”的古训和皇帝力争,他们有一定分量的话语权,哪怕被当庭杖死也要据理力争;在明朝,大臣因直谏被杖死、庚死的不计其数,那些白发苍苍的大臣哪怕被当庭扒下裤子,屁股开花,也要前赴后继的上疏,是出于长期文化积累的对于敢于直谏即为忠臣这个符号的认可,死谏可青史留名,也是气节所在,也可以裁抑君权,用在军国大事上本是好事,作为知识分子精英的文官大臣却把精力耗费在这些无意义的事情上。


面对这种群狼式的围攻,暴风雨式的谩骂,为了没了脾气,只能装聋作哑,要对付这些人,有时候不理睬倒是最有效的办法,可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于国于己都有好处,如果理他们,那可能就是纠缠不休,用这种处置手段,对国家行政的运行并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

万历选择了沉默、躲避,选择了“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任由他们去骂吧。


万历之所以不上朝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脚得了一种怪病,疼起来连路都走不了,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万历的陵墓时,发现他的右腿蜷曲严重,尸骨复原后,右腿明显比左腿短,这足以说明万历生前确实患有严重的足疾,他只是顾及自己的颜面而已,不想将自己的毛病暴露在大臣面前。


万历并没有因为大臣与之作对甚至谩骂而杀掉一人,是相当宽仁的,1620年,万历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中死去,终年58岁。

4

谢邀。关于万历皇帝朱翊钧,历来争论不休,有人批评他懒政怠政,连续三十年不上朝,也有人夸他领导艺术高超,不上朝都能搞定“万历三大征”。不难发现,万历皇帝长期不上朝确实是真事,但很少有人分析其为何不上朝,今天就让子渊来为大家说道说道。

说起万历皇帝朱翊钧,就不得不提其恩师张居正。朱翊钧执政早期,在这位严师的辅佐下,倒也可谓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张居正时常对这位年少的皇帝进行政治上的指导,很多重大的议事也有其参与,朝堂上下一片和谐。正是这样的君臣关系,带来了明朝“万历中兴”的景象,社会经济一度繁荣平稳。

说起来,朱翊钧也是一位心系天下苍生的好君王,曾经他为让自己的老百姓地里的庄稼能有好收成,他曾不惜亲自奔走20多公里为百姓祈雨,希望他们能够吃饱穿暖。他的一举一动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因此也十分拥护这位好皇帝。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好皇帝会突然不上朝了呢?

由于朱翊钧当时特别宠幸郑贵妃,人们猜想可能原因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然而根据史料记载,万历皇帝数次对外宣称自己身体不好,所以不宜上朝,可是这个理由却并不能让众多大臣信服。他们认为万历皇帝乃是耽于酒色才“面目发胀,步履艰难”,身体不好也只是他不上朝的借口。甚至还有大臣直接上疏进谏,批评万历皇帝不理朝政、沉湎美色。那么,朱翊钧到底是因为沉迷酒色,还是因为真的身体不好才不上朝的呢?

1958年,以郭沫若、吴晗等人为首的专家组向国家申请开掘万历皇帝定陵。在对万历陵墓考古发掘中,这桩“百年谜案”的真相终于大白天下。考古学家在对万历皇帝的尸骨进行复原后,发现其双腿并非等长,左腿明显短于右腿,而且其右腿呈现出十分严重的弯曲状态,想必是由于长期肌肉痉挛所导致,常人如果这样恐怕连走路都很困难。

也就是说,万历皇帝不仅有腿疾,还时常要忍受肌肉萎缩的疼痛,正是这样的原因才最终导致其长达28年没有上朝。虽然他没能上朝,但他却依旧管理着这个国家。朱翊钧在位期间,曾发动过三次重大战役,一是宁夏之战,平定了蒙古叛乱;二是播州之战,镇压了南疆土司;三是朝鲜之战,率兵抗击了日本。他虽近30年不曾上朝,但仍紧紧的把持着朝政,社会也是一片安定平稳的景象。总体而言,万历皇帝是一位难得的明君,并非慵懒之君,对于治国理政方面也颇为擅长。所以,关于万历皇帝是懒皇帝的说法可以休矣。

参考文献:

《明史》

5

明代万历皇帝10岁登基,58岁病死,前后当了48年皇帝。万历执政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初政时期(万历十二年前),当时年龄小,不掌实权;二是亲政时期(万历十二年至二十八年),此间励精图治,干得还算不错;三是怠政时期(万历二十八年至四十八年)。可见,万历皇帝怠政长达20年,致使中枢瘫痪,党争纷起,边务废弛,国库拮据。所以史书说“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万历之怠惰”。

万历皇帝为什么20年不理朝政呢?

万历皇帝画像

万历怠政原因很多,主要有四点:

一、摆脱了约束,自我放纵。

万历即位初期,身边有好几个人管着他。这几个人一是首辅张居正,张居正对万历极为严格,万历对其也是非常恭敬,平常都是称其为“先生”。张居正死后,可能出于逆反心理,万历一下子放松了自己,并将张居正抄家;二是太后李氏。李氏对万历同样严格,万历成年后,李太后逐渐也不管他了;三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冯保也是万历的监护人之一,万历成年后,将冯保打发出去,后来又抄了他的家。

悬在万历头上的这三把戒尺摆脱后,万历如鱼得水,为所欲为。

二、居功自傲。

万历亲政后,曾经发动过三次大的战争,取得了三次重大军事胜利,俗称“三大征”,于是志得意满,逐渐怠于政事。

三、比较任性。

许多朝代选立储君都是选用贤能,而明代皇位继承是嫡长制。万历两个哥哥早夭,他是事实上的长子,所里理所当然当了皇帝。万历比较任性,固执己见,不听人言,办事随心所欲,所以逐渐怠于国事。

四、身体原因。

万历身体不好,非常肥胖,据说走路时需要太监给他抬着肚子。人一胖,就容易懒惰,这也是万历后来几十年不上朝的原因之一。

万历怠政大体上就这么几个原因。

6

万历后期为什么不喜欢上朝,个人认为是因为万历与大臣们的政治交锋失败后一直被朝中大臣们压制。对于臣子们的失望, 所以开始了不上朝,毕竟一时不工作一时爽,一直不工作一直爽。

万历皇帝画像

小时候的万历

万历皇帝10岁登基,但是10岁的小屁孩能够懂什么?于是万历的母亲李太后给万历找了个好老师,也就是张居正,张阁老。

张阁老对万历有多好?例如在教导万历皇帝读《论语》的时候,万历把色勃如也”这个字读成了“背”然后万历就听到一声怒吼,:“这个字应该读勃“ 没错这声怒吼便是张阁老发出的。

张居正画像

在古代这可是不敬君父,可是要杀头的,结果如何?第二天张阁老还是和往常一样继续教导万历皇帝。

同样现代的很多父母教训自己小孩的话都会说:”你在不听话便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但是李太后教导儿子万历皇帝,便是:”你再闹让张先生知道了,看你怎么办?“(使张先生闻,奈何?)

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张阁老把小万历吃的死死的,同样这就让万历从此心里有了阴影。

长大后的万历

万历皇帝长大了之后,便要开始设置继承人了,毕竟是一国之君,设立的继承人便是国本。但是巧了,万历不喜欢自己那个与宫女所生的大儿子,喜欢的是与郑贵妃所生的三儿子。但是长幼有别,根据明朝祖制皇帝只能立大儿子,但是皇帝想立三儿子怎么办?

万历大儿子明光宗朱常洛

其结果便是一场政治交锋,皇帝想要三儿子当太子,臣子们抱着祖制,占据了制高点。反观万历皇帝就只有一个口含天宪的皇位了。经过十五年的拉锯战,最终还是万历输了,还是选择了大儿子作为太子。于是在那个时期,谁想辞职,也就是告老还乡,不好意思留中不发,谁谁谁想要更进一步,不好意思留中不发。就算有人离职的时候连离职报告都不打,万历皇帝也不追究他。反正万历的皇帝便是一副冷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万历三儿子福王朱常洵

这些行为都是一个口含天宪的皇帝做出来的,因为他在报复,他在报复他的臣子们。他感到自己贵为天子,却连自己的继承人也无法做出选择。一个连自己臣子都不能压制,处处受到臣子们的掣肘的皇帝当起来能有多舒服?

于是万历皇帝便开始怠慢朝政了,最终对朝政失去兴趣开始了长期的不上朝。既然臣子们喜欢大包大揽,那便让他们大包大揽吧。

7

明朝的朝会制度始创于明太祖朱元璋,完备于明成祖朱棣。 明朝的朝会分为大朝会和常朝。

从明朝的朝会制度看,正朝和朔望朝主要强调的是仪制,显示的是朝廷的威严,表现的是皇帝在国家政权中独尊的地位,于王朝大政方针无实际意义。


这样的朝会只是形式,所以有没有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应该不是这样的小事。

在朱元璋过后,很明显的随着皇位一代一代的传承,皇权明显的弱化了下去,功勋势力不再,原本被完全掌控的文官团体甚至尝到了自立新君的滋味,加在其身上的枷锁终于开始动摇。 文官的权力达到一个高峰是在弘治时期。

弘治在位十八年的主要功绩便是垂拱而治,说白了便是各按本分做事。皇帝与其说是立志在勤政爱民,不如说是被文官团体构建的那个运行机制驾着在勤政爱民。之后的正德皇帝甚至被文官所害。

所以到了万历年间,皇权实际上是岌岌可危了。然而这些文官们万万没想到,他们所扶持的嘉靖皇帝驭臣有术,但是即使是嘉靖最后也没能解决问题,权力中心还是向着文官而去。

8

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就有三十年没有出过宫门。

尽管朱翊钧不上朝不等于不管朝政,在他不上朝的那段时间,既没有外戚干政、没有宦官当权、也没有权臣当道;但是朱翊钧的不上朝行为,还是为后代皇帝懈怠政事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其实在朱翊钧刚开始当皇帝的那十几年,他应该算是明朝最勤奋的皇帝了,只是因为后面遭受了打击,才选择了避宫门不出,全靠锦衣卫和东厂协助管理朝政的。

朱翊钧画像

万历皇帝在上朝期间遭受的第一个打击,就是他的身体不好,但是朝臣从来没有体谅过皇帝,只知道指责他不作为。

朱翊钧的身体并不好,在他五岁被选为皇太子之后,他的母亲就开始对他严格的要求,时常朱翊钧稍微的贪玩一点,就要被罚在冰凉的地上长跪。五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他被罚的次数也比较的多,因此朱翊钧的腿落下了很严重腿疾。

考古学家在打开他的棺木后,证实了朱翊钧有足疾这一点,朱翊钧的右脚比左脚要短,而且已经变形了。

朱翊钧的脚疾严重,身体并不好,疾病时常耽误他的行程,但是张居正给他安排的时间表又满。朱翊钧日出就要上朝,然后去老师那里学习儒学和史书,吃完午饭之后又要立刻回宫处理政事,生活几乎没有一处清闲。

朱翊钧漫画

身体和政务上的冲突,并没有让朝臣心疼皇帝,朝臣只要一抓住皇帝的懈怠,就要上书指责。在这样的环境下,朱翊钧的心态也直接发生了变化,这一身体因素也成为了后来朱翊钧不上朝的原因之一。

朱翊钧与朝臣的矛盾没有解决,内阁的权力过大,直接干涉朱翊钧的自由。朱翊钧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了罢朝报复朝臣。

内阁朝臣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朱翊钧在朝臣的干涉下,几乎很难得到自由。

明穆宗时期留下的内阁首辅是高拱,而朱翊钧在继位之初依仗的太监是冯保。朱翊钧想让冯保当 司礼掌印太监,但是因为高拱与冯保私人不合,朱翊钧始终不能如愿,而冯保与高拱两人的争夺也给了朱翊钧不小的影响。再加上当时朱翊钧只有十岁,高拱时常专权,皇帝的阴影已经留下了。

等到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之后,尽管张居正一直专心致志辅佐朱翊钧,但是他实在是太严格了,直到皇帝二十岁了,言行稍有不对,还要被张居正打板子。

剧照

好不容易等到张居正死了,朱翊钧在朝政方面依旧被限制。朱翊钧痛爱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想让他和贵妃的儿子当太子,但是朝臣立马就不干了。从万历十四年到万历二十九年,朱翊钧一直在为这件事和朝臣进行斗争,朱翊钧想立三子朱常洵为太子,朝臣就非要皇帝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在立太子这件事上,朱翊钧争斗了十五年,最终还是在朝臣手中败下阵来。

朱翊钧在十岁当皇帝以来,就一直受到朝臣的钳制,几乎不能如愿,这也就导致了朱翊钧对上朝的倦怠,毕竟没有什么比知道自己始终不能如愿,更加心烦的事情了。

张居正死了,李太后自从他有了孩子之后也不管他了,从小就在压迫下长大的朱翊钧失去了管束的缰绳,也就开始自由发展了。

李太后对朱翊钧的管束是十分严格的,几乎不给朱翊钧喘息的时间。在明穆宗将他选为太子之后,李太后就一直在他的人生中扮演者黑脸的角色,她一直在逼着儿子读书,不给他一点玩耍的时间。

剧照

在朱翊钧成为皇帝之后,李太后对他的管控也没有少过,除了上朝的时间,朱翊钧在后宫中的一举一动都不得自由。但是在朱翊钧19岁时,他的长子朱常洛出生后,李太后就意识到了他是一个父亲,不能再管束他了,就直接撤回了自己的势力,从此朱翊钧在后宫中就开始自由了起来。

而那个会给朱翊钧制定严格的时间表,会打皇帝板子,也会严格规范皇帝行为的张居正,也在万历十年(1582年)去世了,几乎和李太后还朝政给朱翊钧的时间相差无几。朱翊钧身边的两座“大山”撤走之后,皇帝身边的压力也就少了很多。

张居正剧照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被管束的太严格,成年之后是很容易反弹的,用来弥补幼年时期的伤害。朱翊钧在失去管束之后,不到两年就开始懈怠,也是一种对之前约束的报复,他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弥补他之前受到伤害

在万历十四年之后,朱翊钧上朝的次数就开始减少,直到后来干脆就不上朝了。在他这30年不上朝的时间中,国家尽管依旧在正常运转,但是因为皇帝与朝臣之间没有交流,明朝的实力也开始大不如前,这三十年埋下的祸根,直接危害到了明朝的未来。

9

小谈一下,最早对这个皇帝的认识是在电视剧《大明首辅张居正》中。一开始认为这个皇帝还不错。但是后来,了解到这个神宗皇帝,将近30多年不上朝,而且大明朝国内竟然没出什么大问题。关于万历皇帝后期不上朝的原因,最开始都是认为,万历皇帝十岁就登基为帝,但是一直受到自己的老师兼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压制和管教,张居正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很像诸葛亮。到张居正死后,万历没人管了,皇帝谁敢管。而当时的大明社会环境在经过新政以后,明朝的经济和国力又再一次站在世界之巅,焕发生机。所以,没什么事情干 长期被压制的皇帝,后半生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当皇帝了。万历皇帝也就成了一个不上朝的昏君。其实,从万历朝后期的几次军事行动可以看出,万历皇帝不是不关心朝政,而是相比较之前少了很多。仔细想想,一个皇帝如果将近30年不上朝,大臣能不关心吗?所以,故意不上朝之说不太成立。

而本人比较同意的观点是足疾之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定陵的发掘中,万历皇帝的遗骸显示,万历皇帝右腿比左腿短,经过现代医学鉴定万历皇帝患有严重的腿部疾病。为什么说严重,有一则传闻。万历皇帝喜欢钱,在自己寝宫的后面,挖了一个大坑,坑里面放了很多金元宝,万历皇帝每天都会去看,但是是由太监背着去看。所以,我推测一下,万历皇帝后期不上朝的原因是由于腿部残疾,怕有损天子尊严,所以隐居深宫。但也并不是不关心朝政,只是不上朝(又叫大起,皇帝召见百官)但是,一般的内阁会议,还是会参加的,不然这个国家早就乱了。以上本人的观点,供参考。

10

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脚疾吧。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崩,终年56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1958年,在考古学大师夏鼐的指挥下,神宗的梓宫(棺椁)被开启。在厚厚的龙袍下面,掩藏着神宗的尸骨。尸骨复原后的结论是:“万历帝生前体形上部为驼背。从骨骼测量,头顶至左脚长1.64米。”定陵是新中国第一座经国务院批准,有计划、有组织、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丝织品、玉器、金器等文物。然而,由于技术水平落后,无数奇珍异宝无法保存,发掘的丝织品变硬腐化。

1966年8月24日下午,“地主阶级的总头目”神宗 的尸骨被砸烂、焚烧。这位曾经统治中国48年的驼背皇帝,终于化作一缕青烟远去。

万历皇帝后期虽然几十年不上朝,但其背后还有强大的文官集团在共同处理朝政,国家机器依然在正常运转。当然,万历他的身体很差是他懒惰原因。上文提到考古工作者发掘埋葬万历的墓穴发现,“无论是棺内万历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状(开棺时呈侧卧状),还是尸骨复原后,右腿明显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说明这位皇帝生前确实患有严重的足疾。”而万历帝对大臣的指责他也曾解释说自己身体不好。 

 这样的身体条件,严重地妨碍到了他出席各项活动,他也就因此背负上了“怠政”的恶名。本文也仅仅是个人从片面方向出发的片面见解,还望大家见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