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学习中医都知道这本书。《内经》大概成书在战国至秦汉时期,东汉至隋唐时期仍继续修订和补充。《内经》之前其实传统医学就一直存在,内经是对之前的传统医学理论和经验进行整体归纳,在众多医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撰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两大部分。



一、那时候就有人体解剖了吗?

题主说内经中记载的伤肝、伤心、伤肺、伤肾等五脏六腑。的确是一部分经过解剖而来的,但古代的解剖远不如现代医学解剖精细,这个学中医的都要承认。那么题主可能会问,古代人就有人体解剖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灵枢》中原文记载: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灵枢》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原文就记载了“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这就是最直接的证据,证明古人已经在进行人体解剖了。而且中国传统医学早期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古人的人体解剖。通过尸体解剖,古人不但了解了某些脏器的形态,而且还认织了它们的某些功能。如通过对整个消化道的解剖观察,古人记载食道与肠道的长度比为1:35(现代解剖为1:37),胃容纳水谷“三斗五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及其对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在解剖方法的帮助下,《内经》提出了“心主身之血脉”的见解。另外,通过解剖还发现了肺、脾肝、肾、膀胱、胆、脑、女子胞等脏器及其各自所处的位置、相互连接的情况和与外在器官的联系,如认识到肺主呼吸,外通于喉、鼻等。
纵观世界史来看,中国古人在当时的解剖知识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个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中医人整体说解剖是“西医”,也就是现代医学。下面回到题主第二个问题,古人们如何得知呢?

二、古人们如何得知呢?

虽然当时中国古人已经开始解剖,但当时的解剖技术和单纯的解剖认识深度远不及现代。因此古人依靠当时的人体解剖得到的知识,显然远不能解释当时医疗实践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也不可能对更为复杂的生命现象如思维、情绪等作出明确的说明,更不可能将经验上升为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我们先暂时把古人解剖作为直接观察。由于不能完全解释,古人只得寻找另外的方法,那就是整体观的形成。
由于当时技术和社会知识,古人并没有形成现代医学理论,而是形成了以人体解剖为基础形成的五脏六腑,经络等整体观。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医理论体系。这种体系的形成不是瓶口捏造的,是古人根据当时解剖和治疗经验形成的一整套理论体系。

三、小结

很多人,包括中医人本身都会认为中国传统医学没有解剖,其实不然,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绝对少不了古人的解剖。作为后世学习中医的人,在学习传统医学的同时,一定不要把古人总结的五脏六腑和现代医学的心脏、脾脏、肾脏等完全混为一谈。虽说字是一样的,但是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而且也希望现代中医人不要完全摒弃现代医学。汲取一切有利于患者的经验才是正道!

最佳贡献者
2

《黄帝内经》并没有具体的成书年代,目前大家一致认为它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是这仅仅只是猜测而已,并没有力的佐证说明《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仅是《黄帝内经》,还有其它书籍如《易经》、《山海经》等,都没有明确的成书年份。


从个人观点出发,我个人不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原因很简单。虽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识之士可以在列国游历而不受约束;但如此庞大的书籍内容,并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所能达到的,它必须要有一定的团队才能完成。

然而,我们目前无论是从正史还是野史当中,根本没有发现关于《黄帝内经》成书的记载。试想一下,如此庞大的医学典籍著作,竟然没有一个文字的记载,这点就足以证明该书的成书时间是个迷。

至于说《黄帝内经》是如何知道人体器官的,这点并不奇怪。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远古时期以至于现代,人的生老病死是无法逃避的。如果按照我上述的个人观点,那么《黄帝内经》里面关于解剖的记载,或许是更加神秘,很有可能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因此不能往下判断。

只能说的是,在发现《黄帝内经》之后的几千年里,我们丢失了里面太多的东西,例如解剖学。这个和后世几千年的文化有关系。

3

你这个逻辑有问题,《黄帝内经》成书的早晚好像和是否知道人体内部器官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华夏的先祖们就知道人体的内器官,不然也不会有心、肝、肾、肺等字和词的出现。

其实《黄帝内经》成书的时代,人们了解人体器官并不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了解人体的内部器官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1、部落间的战争。在生产力低下的氏族社会,部落间的战争是经常发生的,无论是为了食物、领地还是人口,部落间都会经常发生战争,像黄帝蚩尤之间的逐鹿之战,就是一场很著名的战役。有战争就会有人员伤亡,有伤亡就会有救治,在此过程中了解人体的各部分器官好像不是很难理解的事。

2、部落的狩猎活动。部落的狩猎活动也是比较发生伤亡的活动,不是人变成动物的食物,就是动物变成人的食物,但不管谁变成谁的食物,动物和人体内的器官还是能够看得到的。这也是人们了解人和动物异同点的途径。

3、部落的祭祀活动。部落中的祭祀一直是部落中最神圣的活动,祭祀中除了用动物,也有用奴隶、俘虏等,用他们的器官和血来唤醒神灵的庇佑。在此过程中了解人体,知道人体的各种器官是很正常的事。

4、古人在修行过程中,在天人合一的过程中,了解自身,了解外界的各种知识。古人不仅了解人体的各种器官,还了解现代人通过解剖学也看不到的东西,例如经络。所以在《道德经》中有:“不出户,知天下”的说法。

5、来自于上古智者对世界的探索。他们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先驱。《黄帝内经》中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说法,说明上古真人,很早就知道养生,既然知道养生,也就知道人体的奥秘,自然也就了解人体是什么样的。

据一些民间传说,世上不仅有《黄帝内经》,还有《黄帝外经》,《黄帝外经》写的就是人体解剖学方面的内容,包括外伤治疗,激发人体潜能,只不过《黄帝外经》更适用于军队,所以被各朝代的统治者所禁止,以至于失传了。

4

这个问题背后,隐藏一个学术陷阱。承认有解剖知识吧,借助五行学说建立的藏象学说中的脏腑却不具有解剖属性,而藏象除心主血脉、肺主气司呼吸、肾主水等少数内容似乎与解剖脏器有关外,其他藏象则没有关系,如心主神明,脾主运化,肝主疏泄条畅气机等。

如果不承认有解剖知识,也没有道理,《灵枢》经水、骨度、肠胃诸篇均有粗浅解剖知识的记载,其他篇卷也有散在。

这样一来,如何判断中医脏腑的双重属性,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表现形式,判断脏腑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地位和作用,进而形成正确统一的认识,精准解读经文,都是十分重要的。遗憾的是,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保留了两方面内容,尽管以藏象学说的阐述为主,但并未说清脏腑的双重属性和各自的表现形式,一定程度导致理论研究的混乱。

5

黄帝内经从两方面描述了人体的结构。一个是虚体方面,主要是经络。十四经讲得非常清楚明白。二个是实体方面,主要是身体及五脏六腑结构。包括器官形状大小,长度描述非常清楚,说明古人早就有了解剖外科技术。

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完全从道的角度来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络是隐性的,相当于软件系统。器官是显性的,相当于硬件系统。人的生命,相当于一个生物机器。与工业机器所不同的就是人有自我意识。并且极为重要的一点,人具有自我意识编程的能力和修改程序,补丁程序的能力。以及硬件部分自我修复的能力。

古人如何得来这些知识的?身体实相部分,毫无疑问是人体解剖中所获。我们不可以天真的以为,古人面对尸体都不敢下手解剖。这个是古医学必具的基本功,即了解自己身体的构造。而隐性的经络部分,气血的运行机理作用,应该是古人在修道中针对身体器官特有的反应而所获,

古人非常重视人的软件系统在生命中的构造应用,所以,开篇就是《上古天真篇》,关于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个生命体的论述。并着重讲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修道的重要性。并且明确提出了懂阴阳者长生的天人合一理念。

古人对生命的思考感悟,从哪里来?就是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来。古人在长年累月的对宇宙生命对人的思考中发现,原来万物一体,宇宙就是一个大的“人体生命体”,人体生命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啊!

这就是中国古代先贤们最伟大的智慧!

6

其实,现有各种材料都显示了,中国古人早就有解剖学,外科学知识的。可叹与《黄帝内经》同期的记载有内脏位置,与外科学的《黄帝外经》散失了。我绝对相信,中国历代的古人,是了解內脏的解剖位置的,因为中国自古有很丰富的战争史,救助外伤病员就急需这些知识。东汉的华佗本人,就能做很多种腹部外科与外伤手术,同样可叹,录有他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与医术的《青囊经》毁灭失传了。清代医生王清任,还亲自到乱葬岗去观察死者的五脏六腑的位置,并写下了《医林改错》一书。

只是,汉代以后的中国人,饱受‘’身体发肤于父母,不得有丝毫损伤‘’这一思想的影响,解剖与外科学的发展受到限制,或大家不愿意在公共场所提及与宣扬这些的事情,怕落得不孝之名罢了。我做如是观。

7

问题有点奇怪,中国人有句话,“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就这么回事!

古人打过猎,狩猎猎杀是古人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之一。就这,人既要猎杀动物,也要宰杀吃肉,还能碰不到动物的内脏器官吗?器官都是各自分离的,有其形状的,很容易辩识吧!

古人还有争斗吧,种群之间的打斗、械斗,也都是常态。这就涉及到人的受伤,甚至死亡。器械的伤害是什么?打断肢体的,扎破内脏的,都有吧!古人还能没看过人的内脏吗?不可能吧。

古人没有现在的金属利器,要么靠尖头的木棍,石头,或者细薄的石片(石器),显然,要么砸碎骨头,要么就得从骨关节分解,这样比较省力。所以,古人不做解剖,但也是解剖同理的方式,最适宜当时的水平。

这种情况下,古人了解人的内脏和结构,不难呀!

所以,对古人的生活方式别太无知了,免得惹笑话!

8

这是上一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在科技层面中,属于医疗层面里的“皮毛”。地球上的人类早先是由另一个已经毁灭了的行星上“迁移”到来的,他们拥有(对比现在)超高的意识和科技水平。

9

我们大家都知道黄帝被我们尊称为人文初祖,是我们华夏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先师。

黄帝是远古传说中部落首领,其祖先便是部落首领,传至了三代便称公孙,所以黄帝本姓公孙,由于生长在姬水河边,便以河为姓改为姬姓,是姬姓始授,号轩辕。就是说黄帝发明了如何造成车,但黄帝是否也会医病,这并没有传说。不过后来有一本《黄帝内经》流传下来,似乎黄帝也是会医病的。

其实《黄帝内经》是成书于何时,学术界争议很大,毕竟黄帝是生活于距今五千至六千年前三皇五帝时期,那时候还是部落时期,是华晨夏文明的曙光刚刚萌生,那时候是否有这样的医术书还是让人怀疑的。因此可以这样说,尽管《黄帝内经》被冠以黄帝之名,并且书中大多以黄帝与大臣对话形式书写,但这本书与应该黄帝本人没有任何关系!

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同托名所作,就是一位没有名气的人郎中,为了自己毕生的医学成果流传下来,有意著书立说,把书名定为《黄帝内经》,现在看来是非常好的方法,这本书流传千年得以保存下来,不得不说是非常成功的做法。

所以《黄帝内经》里面许多医学知识,有了初步解剖知识,通过专家考证推测,《黄帝内经》大致成书于西汉晚期,也就是说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者不详,单肯定是有造诣的郎中。

10

内经流传后世,外经也是必然有的。失传已久了。零散落与民间拾遗,还是有点影子。至于开膛破肚,知道内脏,我们的先辈们不比现代人文明,一场战斗下来,死的活的敌军战俘尸体,以及饥民,乱坟岗,法医仵作之辈,要是没点材料学习,真看不起他们了。酷刑五马分尸,凌迟处死,剁人泥烙肉饼吃。等等等等。郎中们见解学习解剖的资料不比我们现代人少。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结合理论。大浪淘沙,时间积累,我们的医学常识那是前辈们的智慧结晶,传承的结果。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